《乐府诗集》研读_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乐府诗集》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乐府诗集》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郊庙歌辞
燕射歌辞
鼓吹曲辞
01
战城南
02
有所思
04
上邪
06
将进酒(李 贺)
03
有所思(萧 统)
05
将进酒(李 白)
横吹曲辞
01
陇头吟
02
出塞
04
关山月
06
企喻歌
03
前出塞九首 (选一)
05
梅花落
陇头流水歌辞
紫骝马歌辞
木兰诗
相和歌辞
01
相和曲
02
吟叹曲
03
平调曲
04
清调曲
06
楚调曲
05
05
玉阶怨(谢 朓)
清商曲辞
西曲歌
吴声歌曲
江南弄
1
子夜歌二首
2
丁督护歌
3
华山畿
4
读曲歌
5
春江花月夜
舞曲歌辞
琴曲歌辞
南风歌 采薇操
渡易水 力拔山操
昭君怨
大风歌
秋风引
杂曲歌辞
01
驱车上东门 行
02
悲歌行
03
羽林郎
04
名都篇
06
白马篇
05
美女篇
01
少年行
02
邯郸少年行
04
浩歌
06
自君之出矣
011 杂歌谣辞
013 后记
目录
012 新乐府辞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又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题材广泛,语言 朴实自然,情感自然淳朴,对后世诗词发展影响深远。本版由北京大学周兴陆教授编选而成,全书收录12卷100 首经典乐府歌辞,57位诗人画家人物小传。插画选用以钱选、恽寿平为代表的中国历史上多位画家的作品,题材 主要为花、鸟、兽、虫、鱼等活泼自然的万物生灵,烘托全书自然朴实、灵动活泼的感情色彩。

乐府诗集全鉴(典藏诵读版)

乐府诗集全鉴(典藏诵读版)

0 4
野田黄雀行
0 5
蜀道难
0 6
白头吟·锦 水东北流
1
拔蒲(二首)
七日夜女歌
2
(二首)
3
玉树后庭花
4 大子夜歌(二
首)
5
春江花月夜
1
子夜吴歌
2
丁督护歌
3
采莲曲
4
杨叛儿
5
大堤曲
东海有勇妇
观沧海
白纻辞(三首)
山人劝酒
渌水曲
雉朝飞
伤歌行 悲歌
西洲曲 同声歌
定情诗 董娇饶
羽林郎 美女篇
壮士篇
老将行 桃源行
0 1
青楼曲(二 首)
0 2
塞下曲·蝉 鸣空桑林
0 3
塞下曲·饮 马渡秋水
0 4
静夜思
0 5
悲陈陶
0 6
哀江头
织妇词
节妇吟·寄东平李 司空师道
红线毯
作者介绍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 史》卷二九七《郭劝传》)。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神宗元丰七年(一〇八四)时为河南 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 所重视。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 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乐府诗集全鉴》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乐府诗集全鉴》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乐府诗集全鉴》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歌行
诗集
野田
杨柳
白头
行长
秋风


诗歌 酒
江南
乐府
白头吟
黄雀
诗词
读者
曲辞
短歌行
01 内容提要
目录
02 卷一 郊庙歌辞
03 卷二 鼓吹曲辞
04 卷三 横吹曲辞
05 卷四 相和歌辞
06 卷五 清商曲辞
目录
07 卷六 舞曲歌辞
内容提要
卷一 郊庙歌辞
日出入 天门
青阳 景星
华晔晔
天马(二首)
明堂飨神歌
卷二 鼓吹曲辞
01
战城南
02
巫山高
03
上陵
04有所思06Fra bibliotek上邪05
雉子班
临高台 战城南
芳树 上之回
战城南 将进酒①
君马黄 将进酒
卷三 横吹曲辞
木兰辞 折杨柳
紫骝马 梅花落
卷四 相和歌辞
01
江南
02
东光
04
长歌行
06
相逢行
03
饮马长城 窟行
05
蒿里
01
妇病行
02
白头吟
03
薤露行
04
蒿里行
06
薤露行
05
短歌 行·对酒 当歌
01
怨歌行
02
野田黄雀 行
03
门有万里 客行
04
燕歌 行·秋风 萧瑟
06
塘上行
05
燕歌 行·别日 何易
卷五 清商曲辞

乐府诗选读书笔记

乐府诗选读书笔记

乐府诗选读书笔记《乐府诗》的读书笔记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读书笔记赏析:作品中心: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此诗描写天上的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

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

迢迢、皎皎互文见义,不可执着。

牵牛也皎皎,织女也迢迢。

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

但以迢迢属之牵牛,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

如此说来,似乎又不能互换了。

如果因为是互文,而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其意趣就减去了一半。

诗歌语言的微妙于此可见一斑。

称织女为“河汉女”是为了凑成三个音节,而又避免用“织女星”在三字。

上句已用了“牵牛星”,下句再说“织女星”,既不押韵,又显得单调。

诗歌鉴赏复习提纲

诗歌鉴赏复习提纲

诗歌鉴赏复习提纲
一、诗歌形象
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意境赏析
二、诗歌语言
炼字: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叠音词。

炼句
语言风格: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绚丽飘逸;简洁明快;雄浑壮丽;粗犷豪放;沉郁顿挫;悲壮慷慨;缠绵哀怨
三、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借代;反问;夸张;对偶;
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记叙;
表现手法:渲染;烘托;起兴;虚实结合;借古讽今……
构思立意:开门见山;以景结情;卒章显志;铺垫;首尾照应;欲扬先抑;以小见大;
意向组合……
四、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概括思想内容
评价观点态度
五、比较鉴赏
意象意境比较;语言比较;表达技巧比较;思想感情比较。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中的劳动诗歌,赞扬了劳动人民的辛勤付 出和劳动成果,表达了对勤劳精神的敬仰和钦佩。
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乐府诗集》中的劳动诗歌,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劳动的 意义与价值,揭示了劳动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 用。
03
《乐府诗集》的艺术特色
浓郁的民间特色
直接反映民间生活
乐府诗集收录了大量直接反映民间生活的诗歌,这些诗歌用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 形象描写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情感,充满了浓郁的民间特色。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乐府诗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 市场价值,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 的发展,如书籍出版、文艺演出 、影视作品等。
05
《乐府诗集》的研究与解读
《乐府诗集》的研究现状
综合性研究
《乐府诗集》作为重要的文学资料,吸引了多学科领域的研究者 对其进行综合性研究,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
形式自由灵活
乐府诗集中的诗歌形式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无论是五言、七言还是杂言,都能 够随着内容需要自由变换,这种形式上的自由有利于表达民间生活和情感。
生动的人物描写
人物形象鲜明
乐府诗集中有很多诗歌以人物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写,刻画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包括普通百姓 、妇女、游子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细节描写出色
乐府诗集中的诗歌在描写人物时,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细腻入微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独特的叙事方式
以叙事为主
乐府诗集中的诗歌以叙事为主,通过叙述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题 ,这种叙事方式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感染力。
多种叙事技巧
乐府诗集中的诗歌采用了多种叙事技巧,如倒叙、插叙、对比等,这些技巧 的使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乐府诗集》研读_复习提纲

《乐府诗集》研读_复习提纲

《乐府诗集》研读复习提纲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乐府诗集》的作者、分类、基本内容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

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

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

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

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

作者简介郭茂倩,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

劝孙,源明子。

神宗元丰七年(1084)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

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因此为学术界所重视。

诗词分类《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

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

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

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

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

——百度百科课件:诗→综合艺事→文学艺事民间诗→艺术诗↓歌诗徒诗↓(不入乐的诗)↓采集配乐↓乐府民歌文人乐府作为宫廷音乐机关之一的乐府,秦时已有,汉初沿之,但规模有限。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九年级下学期《诗词曲五首》知识点复习梳理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九年级下学期《诗词曲五首》知识点复习梳理

部编版课内古诗知识点复习梳理作品常识|内容理解|考点分析|重点难点《十五从军征》同步品读全文十五从军征/佚名〔两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创作背景本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79年版)。

题目是后人加的。

汉朝时,北部时时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繁,统治阶级大量征兵,兵役沉重。

《十五从军征》就写了一个从军老兵回家后不见亲人的悲苦经历。

作者简介《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一部分为文人创作,一部分采集于民间。

乐府是继《诗经》《楚辞》后出现的又一种新诗体,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它的叙事性,语言朴实自然。

译文年少时就从军出征,老了才得以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内容梳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得归:说明从军时间之长,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道逢乡:就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人的现状,同乡人:暗示人亡“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见家景:白描手法,到家后看到的景象:凄凉破败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做饭羹:进一步表现出老兵孤独凄苦的处境和心情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东门:动作描写,刻画老兵的形象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泪沾巾:无以言状的心境,叫人痛苦至极,怆然泪下中心思想这首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几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府诗集》研读复习提纲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乐府诗集》的作者、分类、基本内容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

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

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

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

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

作者简介郭茂倩,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

劝孙,源明子。

神宗元丰七年(1084)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

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因此为学术界所重视。

诗词分类《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

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

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

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

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

——百度百科课件:诗→综合艺事→文学艺事民间诗→艺术诗↓歌诗徒诗↓(不入乐的诗)↓采集配乐↓乐府民歌文人乐府作为宫廷音乐机关之一的乐府,秦时已有,汉初沿之,但规模有限。

至汉武帝,以重定郊祀之礼为契机,扩充其规模,丰富其职能,乐府遂成为既掌管朝廷郊祀乐、也包融民间新俗乐的重要音乐官署。

“乐府”一词的内涵,由单指朝廷的音乐机关,到同时指称该机关所辖的乐曲歌辞,以及其他具有入乐性能的诗歌文本,这一重要转关应发生的魏晋时期。

齐梁时期,以“乐府”代称“歌诗”已经被普遍接受。

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文选》都设有“乐府”类目。

《乐府诗集》其书•赵宋以前乐府诗的总集•纂辑、分类、研究于一体,实为汉唐乐府诗的集大成之作。

乐府诗的文体特点1.诗题具有入乐可歌的标志2.采用旧有的乐府曲调或诗题名称。

3.语言、本事、体式等方面综合外现出乐府诗的独特风格。

2、重点章节:相和:1)相和:先秦及汉初,“相和”一词,泛称人与人或人与乐器相配合的演唱方式。

2)相和歌:汉代新兴的一种歌诗艺术,基础上继承先秦楚声等传统而形成,演奏方式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其辞即相和歌辞。

其特点是歌者自击节鼓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应和,并由此而得名。

汉代相和歌主要有三类调式:清调、平调、瑟调,统称相和三调。

3)简明脉络:徒歌(清唱,无伴奏)→但歌(有伴唱而无伴奏)→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相和大曲(歌唱、舞蹈、器乐三种艺术有机结合的综合性歌舞大曲)。

徒歌→乐歌:艺术性、观赏性得以提升,歌辞分章解相和而歌:有组织、有分工的团对协作表演,使歌辞内容日趋丰富饱满,叙事艺术(故事性)加强。

4)曲式结构:相和歌正式乐曲可分为引﹑曲﹑大曲3类。

5)中国古代五声音阶法:宫、商、角、徵、羽。

清商:清商乐:以“商”声为基准音,融合相和歌中的“清调”曲。

配合清商乐的歌辞,是为清商曲辞。

亦名清商曲,隋唐时简称清乐。

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兴起并在当时音乐生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一种音乐。

它是晋室南迁之后,旧有的相和歌和由南方民歌发展起来的“吴声”、“西曲”相结合的产物,是相和歌的直接继续和发展。

汉魏时期清商乐十分流行,汉代新兴俗乐:相和清商乐曹魏时期专门设置清商署管理这类音乐。

东晋以来,随着政治中心南移,江南吴地的民间歌曲开始受到上层统治者关注。

北朝因仰慕南方礼乐文化,曾在双方交战中收并南朝乐舞。

吴声歌曲的优秀代表——《子夜歌》西曲歌依托于荆、扬两州之间繁茂的商业经济往来,主要反映贾客商旅、都市男女的情感世界。

神弦歌:产生于江南建业一带的民间祭神乐歌,所祭皆地方鬼怪杂神。

横吹:横吹曲:乐府歌曲名。

汉张骞通使西域,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更造新曲二十八解,作为军中乐,马上演奏。

原为乘舆的武乐,东汉以给边地将军。

魏晋以后,二十八解已亡。

现存歌词,均系魏晋以后文人作品。

汉横吹曲,就是李延年依西域乐曲《摩诃兜勒》所制之新声二十八解。

梁鼓角横吹曲狭义范畴:即梁代音乐机关所辖之“鼓角横吹曲”。

结合“鼓角横吹曲”的音乐性质,“梁鼓角横吹曲”实为其时北地音乐歌诗之汇集。

广义范畴:《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并不限于梁代音乐机关所奏,而是收录了李延年新声二十八解之外的所有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总合:梁鼓角横吹曲、乐府胡吹旧曲。

(1)反映北地人民英武豪爽的精神气质。

(2)战争行役题材乐府诗,反映北方下层民众的厌战心理。

(3)反映北朝社会风习、家庭生活的乐府歌辞。

琴曲:琴曲歌辞:乐府的一种。

作品已亡佚殆尽,所存者多为后人伪托。

主要流行于唐虞之时至隋唐时代。

如《南风歌》。

琴曲歌辞的题名标志:畅、操、引、弄。

《胡笳十八拍》:传为东汉蔡琰作。

近代曲辞:隋唐燕乐歌辞→《乐府诗集·近代曲辞》燕乐:1、亦作宴乐,宴席间所奏之歌舞音乐。

2、隋唐时期音乐的新品种,为隋唐以来各民族音乐融合的产物。

二、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清商曲辞(《子夜》)吴声歌曲的优秀代表——《子夜歌》(见《子夜歌翻译》)《子夜歌》是乐府吴声歌曲名。

曲调相传是晋代一个叫子夜的女子所创作。

现存晋、宋、齐三代歌词四十二首,收入《乐府诗集》中。

其内容均写男女恋情,是女子吟唱其爱情生活的悲欢,形式为四句五言句。

诗中多用双关隐语,活泼自然。

由《子夜歌》后又衍生出《大子夜歌》、《子夜四时歌》等曲。

谐音·双关新鲜奇特的联想、比喻,细腻、传神的情感表达。

《子夜春歌》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梅花落已尽,柳花随风散。

叹我当春年,无人相要唤。

《子夜夏歌》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

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

昔别春风起,今还夏云浮。

路遥日月促,非是我淹留。

《子夜秋歌》白露朝夕生,秋风凄长夜。

忆郎须寒服,乘月捣白素。

秋夜入窗里,罗帐起飘飏。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子夜冬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涂涩无人行,冒寒往相觅。

若不信侬时,但看雪上迹。

2、汉铙歌(诗意讲解)石留石留凉阳凉石,水流为沙锡以微。

河为香向始冷,将风阳北逝,肯无敢与于扬。

心邪怀兰志,金安薄北方开留离兰。

【注】逯钦立注:留、凉双声。

阳、凉叠韵。

皆石之形容。

锡读为细。

与前曲高以大语法同。

言细又微也。

冷将风阳北逝。

冬日行北陆。

故曰阳北逝。

盖上言石沙之销毁。

下言时光之迅速。

(此逯钦立注供参考)概《石留》曲或为残篇,或为夹杂曲谱标记,故千余年来,至今无人可以做出准确断句。

古籍上,“石留”或作“石流”。

《石留》篇试读:石留(流)凉阳凉,石水流为沙,锡(细)以微。

河为香。

向始奚禾(溪)冷,将风阳北逝。

肯无敢与于扬?心邪!怀兰志金,安薄(泊)北方!开留(流)离兰。

石流凉阳凉,石水流为沙,细以微。

河为香。

向始溪冷,将风阳北逝。

肯无敢与于扬?心邪!怀兰志金,安泊北方?开流离兰。

朱鹭朱鹭,鱼以乌。

[路訾邪!]鹭何食?食茄下。

不之食,不以吐,将以问谏者。

以:同“已”。

乌:通歍(wū),食而欲吐。

路訾邪:表声,无义。

茄:古“荷”字。

茄下,指鱼。

问:赠予,赠送。

《雉子班》“雉子,斑如此!之于雉粱。

毋以俉翁孺,雉子!”//得知雉子高飞止,黄鹄飞,之以千里,旺可思!//雄来飞从雌,视子趋一雉。

“雉子!”车大驾马腾,被生送行所中。

翱翔飞从王孙行。

●郑文《汉诗选笺》评《雉子班》曰:“尤能道出天下父母之心也。

”●体会诗中老雉三次呼唤“雉子”的感情变化:爱抚→叮嘱→哀呼。

《巫山高》巫山高,高以大。

淮水深,难以逝。

我欲东归,害梁不为?我集无高曳,水何汤汤回回。

临水远望,泣下沾衣。

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乐府解题》曰:“古词言,江淮水深,无梁可度,临水远望,思归而已。

”●巫山、淮水,泛指山高水深。

●害:读如“曷”,何。

集:止。

高曳:同篙枻(yì),或篙栧。

《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余冠英注:晨风,鸟名;飔,疾速也。

◆高:通“皜”、“皓”,东方发白。

三、乐府诗赏评(20*2):1、郊庙歌辞:《日出入》、《天马》“郊庙歌辞”是《乐府诗集》所收录十二类乐府诗的第一类。

著录了汉至唐五代时期,历代帝王用于郊祭和庙祭的乐章歌辞。

但凡改朝换代,都要产生新的郊庙歌辞。

其作者非帝王,即重臣。

《郊祀歌》十九章的艺术成就1、抒情色彩非常浓厚,情感充沛,不同于魏晋以后祭乐多为脱离现实、毫无生命力的乐章。

2、句式多样、语言丰富生动,体现出西汉前期诗歌艺术的新旧融合与进步。

3、从音乐文学的层面,折射出西汉盛世时期的礼乐精神、文化观念、政治格局等。

《日出入》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来下?[末句一作:訾!黄其何不来下?]清朱乾《乐府正义》谓此诗:“叹日之循环无穷,而人之年寿有限,因有乘龙上升之想。

”【赏析】汉武帝惑神仙不死之说,敬天地鬼神之祀。

元狩(前122-前117)年间,曾令司马相如等作辞、李延年“弦歌”,制作了一组祠祀天地诸神的乐歌——《郊祀歌》。

因为歌辞有十九章,故又称《十九章之歌》。

这首《日出入》,即为其中之一章,祭的是日神。

提到日神,读者自然会想起屈原的《九歌·东君》。

《东君》所歌咏的,正是这位驭龙乘雷、衣袂飘飘,勇射“天狼”而斗酌桂浆的豪侠日神。

其辞采之缤纷、想象之神奇,足以令后世文豪搁笔兴叹。

司马相如等辈虽学富五车、赋称“凌云”,大约也自知对日神的描摹,再不能与屈原媲美。

故此歌入笔即别开蹊径,对日神不作丝毫描绘,径述人们祭祀日神时的悠邈情思:“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意谓:滚滚红日,出入天地之间,何有穷止之期!它的时空,年寿短暂的世人,又何可窥觎?前句从日之运行,凭虚而起,突然发问,问得空阔而邈远;后句则又一折,于日运无穷而人世有尽的慨叹中,抒写人们的惆怅之情,意蕴极为深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