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

合集下载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范文一: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古代文学作品——《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始创于汉武帝时期,盛行于南北朝时期,共收集了约1400余首诗歌,其中既有民谣小调,又有叙事抒情。

这些诗歌多数采用了古乐谱,把文学与音乐相结合,使文学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多样。

《乐府诗集》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各种生活场景。

其中著名的有《长歌行》、《木兰诗》等,这些诗歌都以鲜明的个性和感人的情感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生动而真实,情感深刻而真挚,体现了古代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乐府诗集》不仅文学价值高,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都受到了《乐府诗集》的影响,特别是其音乐艺术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乐府诗集》也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代表。

总之,作为古代文学经典之作,《乐府诗集》在文学艺术、音乐艺术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

写作重点:介绍《乐府诗集》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作品内涵,重点突出其文学价值和影响。

用词分析:文章运用了丰富的衔接词和连接句,句子间的关联紧密,层次清晰,使文章读起来非常流畅。

文章在运用形象生动的词句、比喻和具体的例子渲染氛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对《乐府诗集》产生兴趣。

范文二:各位老师,同学们,我今天想讲的是古代文学作品《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诗歌的主题以民谣小调和叙事抒情为主,其中的著名诗篇有《孔雀东南飞》、《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这些诗歌形式多样,包括体裁广泛的七绝、五言、九成、九句等。

诗歌既反映了古代大众文化,又展示了文人的高雅情趣,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府诗集》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音乐性。

这些诗歌多数采用古乐谱,随着音乐演奏,其文学意义更加强烈。

因此,《乐府诗集》激发了人们对古乐谱、民族音乐和文学艺术的兴趣,对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乐府诗集文学常识(共3篇)

乐府诗集文学常识(共3篇)

乐府诗集文学常识(共3篇)乐府诗集文学常识一、诗歌常识(一)古诗的分类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①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和绝句(又叫截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

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1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和新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乐府诗集大典》(91-100卷)全书共100卷已完结

《乐府诗集大典》(91-100卷)全书共100卷已完结

《乐府诗集⼤典》(91-100卷)全书共100卷已完结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百卷,分郊庙歌辞、燕射歌辞、⿎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典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个门类,记录宋代之前⾳乐⽂学作品凡五千余⾸,诗学价值甚⾼。

尤为可贵的是,近代曲辞四卷收录了隋唐时期新兴的燕乐曲辞,为考察词体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乐府诗集》中国民歌是其精华所在。

中国民歌内容⼗分丰富,反映社会⽣活⾯很⼴,汉代地主阶级同劳动⼈民之间的阶级⽭盾极为尖锐,在封建制度下劳动⼈民过着极其悲苦的⽣活。

诗歌中体现出乐府中国民歌重要的社会认识有的是对统治者残酷统治的抗议,社会各种弊端的揭露,对⾃⼰悲惨命运的泣诉,同时劳动⼈民之间也因为共同的命运、感情联系在⼀起,产⽣了各种各样的爱。

于是他们⽤诗歌来反映⽣活,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乐府民歌强烈的社会认识价值和⾼度的思想性。

⼀,乐府民歌直接揭⽰讽刺了统治阶级的丑恶⾯⽬,反映了劳动⼈民的悲惨命运,和对统治阶级的反抗情绪,还有⼀些⽃争的场⾯。

这类作品分别有《鸡鸣》、《相逢⾏》、《平陵东》,还有《妇病⾏》、《⼗五从军征》,反抗的就是《东门⾏》,《陌上桑》。

⼆,封建阶级对农民的压迫不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上,⽽且体现在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汉武帝以来'三纲五常’的精神枷锁严重的束缚劳动⼈民,妇⼥所受的压迫尤甚,乐府诗颇多反映妇⼥命运的篇章,《上⼭采蘼芜》就是典型。

三,表现健康纯美的爱情。

男⼥情爱是诗歌中的常见体裁,这⾥主要有《江南》、《上邪》、《有所思》等。

还有⼀些反映东汉后期给知识分⼦造成的忧惧漂泊之苦,及他们的消极情绪。

这主要是《乌⽣》《枯鱼过河泣》《满歌⾏》《西门⾏》等。

其中前两篇采取了寓⾔诗形式别具⼀格。

⽬录:卷九⼗⼀新乐府辞⼆卷九⼗⼆新乐府辞三卷九⼗三新乐府辞四卷九⼗四新乐府辞五卷九⼗五新乐府辞六卷九⼗六新乐府辞七卷九⼗七新乐府辞⼋卷九⼗⼋新乐府辞九卷九⼗九新乐府辞⼗卷⼀百新乐府辞⼗⼀卷九⼗⼀新乐府辞⼆卷九⼗⼀新乐府辞⼆○乐府杂题⼆【祖龙⾏】 =>常楚⽼(《汉书·五⾏志》⽈:“秦始皇三⼗六年,郑客从关东来,⾄华阴,望见素车⽩马从华⼭上下,知其⾮⼈,道住,⽌⽽待之。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中的劳动诗歌,赞扬了劳动人民的辛勤付 出和劳动成果,表达了对勤劳精神的敬仰和钦佩。
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乐府诗集》中的劳动诗歌,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劳动的 意义与价值,揭示了劳动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 用。
03
《乐府诗集》的艺术特色
浓郁的民间特色
直接反映民间生活
乐府诗集收录了大量直接反映民间生活的诗歌,这些诗歌用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 形象描写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情感,充满了浓郁的民间特色。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乐府诗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 市场价值,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 的发展,如书籍出版、文艺演出 、影视作品等。
05
《乐府诗集》的研究与解读
《乐府诗集》的研究现状
综合性研究
《乐府诗集》作为重要的文学资料,吸引了多学科领域的研究者 对其进行综合性研究,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
形式自由灵活
乐府诗集中的诗歌形式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无论是五言、七言还是杂言,都能 够随着内容需要自由变换,这种形式上的自由有利于表达民间生活和情感。
生动的人物描写
人物形象鲜明
乐府诗集中有很多诗歌以人物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写,刻画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包括普通百姓 、妇女、游子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细节描写出色
乐府诗集中的诗歌在描写人物时,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细腻入微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独特的叙事方式
以叙事为主
乐府诗集中的诗歌以叙事为主,通过叙述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题 ,这种叙事方式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感染力。
多种叙事技巧
乐府诗集中的诗歌采用了多种叙事技巧,如倒叙、插叙、对比等,这些技巧 的使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汉乐府诗集_汉乐府民歌_古诗大全

汉乐府诗集_汉乐府民歌_古诗大全

汉乐府诗集_汉乐府民歌_古诗大全乐府初设于秦,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

到了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汉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长歌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郭茂倩。

其古诗全文如下: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相逢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汉乐府古辞。

其古诗全文如下: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翻译】在狭窄的小路间相逢,道路太窄容不下车子。

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少年,停下车来问你家的情况。

你家的情况是容易知晓的,因为你家是这里的豪门大户,所以我不但容易知晓而且还难忘。

你家的门是用黄金做的,堂屋的用料是汉白玉。

你家堂屋里常常设有樽酒,还有赵地的歌女在这里演奏。

你家庭院中央有棵桂树,树上挂着很多彩灯,每当夜晚来临,这些灯光灿烂明亮。

你家有三个弟兄。

家里的老二是皇帝的侍从,官为侍郎。

他五天休一次假,当他休假回家时,一路上光彩照人。

驾马所用的马勒是用黄金装饰的,围观的人很多,充满道路两旁。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
(6)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5、主题:
这首诗____借景抒情_______。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____沧海______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以此抒发______统一中国建功立业________________的抱负。
(8)竦:通“耸”,高。(9)峙:挺立。(10)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11)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庆幸。
(15)至:极。(16)幸甚至哉:真是幸运极了啊。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17)咏:歌吟(18)咏志:即表达心志。(19)志:理想
4、理解填空
8.写作手法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动静结合。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
阿姊(zǐ)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磨刀霍霍(huò)
(二)重点注释
(1)当户:对着门。(2)杼:织布梭子。(3)军帖:征兵的文书。(4)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5)鞯:马鞍下的垫子。(6)溅溅(jiān),水流声。(7)胡骑:胡人的战马。(8)啾啾(jiū),马叫的声音。(9)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争。(10)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度,过。(11)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12)策勋:记功。(13)赏赐百千强:强,有余。(14)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做。(1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16)傍地走:并排跑。

《乐府诗集》的简介

《乐府诗集》的简介

《乐府诗集》的简介乐府诗集是继《·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汉族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乐府诗集汉族民歌精华所在。

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简介“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

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

歌词来源有二种: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汉族民间收集的。

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乐府双璧为《》与《孔雀东南飞》。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

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

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

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

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

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

特别是古代一些汉族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

乐府和乐府诗的含义.

乐府和乐府诗的含义.
2.1漂泊怀乡的文化情怀及其形成的文化原因 • 漂泊怀乡,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文学 母题,自《诗经》以还,历代无数诗人都吟唱过这 样一种悲愁。这绵延不绝的乡愁诗,充分凝聚着中 国文化的特性,表现了中国诗人一种共通的文化情 怀。 • 首先是家园意识与儒家重安宁思想的影响。 • 其次,是农业人生观重土思想的影响。
三 、乐府诗的思想内容与情感特色 • 萧涤非:“自今论之,民间乐府之于两汉,一如 《诗》、《骚》之于周、楚,其文学价值之高以及 对于后世影响之大,皆足以追配《诗经》、《楚辞》 鼎足而三。”(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 出版社1984年版) • 作为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珍品,汉乐府民歌是“汉 世街陌谣讴”,这些作品在思想上有一个总体特征, 就是从广大农村和城邑人民的生活的实际体验出发, 广泛地反映了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与情绪。在中国 文学史上,城邑下层人民的艰难的生活状况及其痛 苦心灵,第一次在诗歌中得到具体、深入、全面的 反映。
• 其三,在这些叙事诗中,加 强了人物的对话与动作的描 写,有些还写得很有个性化 特点。特别是像《孔雀东南 飞》这样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既有戏剧的情节,人物的语 言又极具个性化,它的出现, 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叙事诗成 熟的标志。
• 3.形式自由多样,出现了大量的杂言诗,并逐渐趋向 五言而出现成熟的五言诗
• 陈祚明说:“写罗敷全须写容貌,令止言服饰 之盛耳,偏无一言及其容貌;特于看罗敷者尽 情描写,所谓虚处著笔,诚妙手也。” • 以虚写实,不对罗敷的美作具体确定的描摩, 所以罗敷的美貌留给读者的印象也是不确定的, 这就在最大范围内给接受主体留下了想象的余 地,从而创造了一个艺术的空白,以充分发挥 接受主体的审美联想,使他们把以往对女子之 美的感知经验与眼前的罗敷重迭起来,从而再 创造出一个新的罗敷的美丽形象。不同接受主 体心中的罗敷各不相同,但同样都是模糊而又 鲜明,完美而又生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段,排比 写出与亲人团聚后的热闹、欢乐场面。
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 动生活。 6、结尾的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主旨探究
这首诗通过记叙木兰女扮 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 了木兰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和 英雄气概,体现了古代劳动人 民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详略特点
1、停机叹息
2、代父从军 3、出征准备
4、十年 征战

5、辞官还乡 6、合家欢聚 (详)
征途跋涉 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 (详) 兰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勇
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 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 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 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
艺术特色
• 1、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突出人物性格的 丰富性。
5.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 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温习巩固
(1)《木兰诗》中描述战争旷日持久,战 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 急切而又井然有序的诗句是 (3)《木兰诗》中描述木兰矫健的英姿和 行军之快的诗句是 (4)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和恶劣 的环境哪句写战后?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的含义 是什么?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烘托了战场上雄壮悲凉的气氛,写出战士 宿营戒备之森严,也点出了战地生活的艰苦 卓绝。
5、文中写木兰辞官回家和与亲人团聚分别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怎样的情操? 5段,夸张 写天子赏赐之多,突出木兰功劳之大;
《乐府诗集》
题解: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 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和《孔雀 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朗读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 读出感情 在朗读的基础上概述情节,理清文章结构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哪 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示例:
“唧唧复唧唧……惟闻女叹息。”——勤劳 孝顺
• 2、具有民歌风格。(语言生动质朴,运 用顶真、问答、排比、复沓、对偶等句 式)
• 3、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
教师总结
小荷初露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 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 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展开想象写一段场景和人物的心理 描写。
品读探究
1、第3段用排比句把东西南北都写到了,木兰为什么 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作战用品?这样写繁琐吗?
互文 (1)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
(2)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2、诗中对木兰赴边途中是如何描绘的? 通过两个“旦……暮”句式和两个“不闻…… 但闻”的句式,显示出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 渲染了凄凉悲壮的气氛、表现了木兰离家愈远思念 愈切的情怀。
1.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 B 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 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 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 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 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 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 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 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 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 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4.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 C 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 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