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补充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内容
宋明理学内容
1. 宋明理学强调天理呀!就像天空中的星辰,指引着人们的行为和道德准则。
比如说,在面对利益和道德的抉择时,是不是应该遵循天理,而不是被私欲所左右呢?
2. 格物致知可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方法呢!这就好比我们拆玩具去了解它的构造,通过对事物的研究来明白道理呀。
你想想,观察一只鸟的飞翔不也能悟出一些道理吗?
3. 宋明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听起来很严厉吧!但可以理解成我们要克制自己过度的欲望,像控制暴饮暴食一样,保持内心的纯净,对吧?
4. “知行合一”这多重要啊!不就像说我们知道要减肥,就得真的去运动和控制饮食一样,知道和行动必须统一起来呀!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
5. 宋明理学对个人修养的重视,那可真是没得挑!就像是给自己的心灵做保养,让它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
当你和别人发生冲突时,是不是要修养好才能处理得当呢?
6. 理学大家们的思想那可真是瑰宝!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朱熹的理论不就影响了好多人吗?
7. 宋明理学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也有一套呢!这就像每个零部件在机器里都有自己的位置,大家都各安其位,社会才能稳定呀。
难道不是吗?
8. 宋明理学的影响广泛又深远啊!它贯穿了历史,就像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
我们现在的很多价值观不也能从中找到源头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宋明理学的内容丰富且深刻,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值得我们好好去了解和体会!。
宋明理学名词解释
宋明理学名词解释宋明理学是中国明代思想家朱熹和王阳明所创立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被称为“宋明理学”。
1. 心学:心学,又被称为“阳明心学”,是王阳明所创立的一种哲学思想。
心学强调人的内心意识对于道德行为的决定作用,认为人之本心即为善,只是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干扰而偏离了本心。
修养心性、悟道德、实践善行是心学的核心。
2. 心即理:心即理是坚持一元论思想的中心观念,即认为人的心和理念是不可分割的。
心指的是人的主观意识和心灵活动,而理指的是客观规律和真理。
宋明理学认为心即理,即人的心和理念是与天地万物相通的,通过心性的改造和修养可以达到与道德理念的一致。
3.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宋明理学强调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
它认为人应该将知识和行动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来验证知识的正确性。
只有在实际行动中把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并达到道德修养的目的。
4. 性即善:性即善是宋明理学的核心主张之一,即人的本性即为善良。
人的心性本身具有善良和正直的本质,只是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干扰和误导。
因此,通过修养心性和回归本心,就可以实现善行和道德的体现。
5. 致良知:致良知是宋明理学倡导的一种悟道德、认识真理的能力。
良知指的是人的良知或本能感觉,它是人的心灵中具备辨别善恶的能力。
通过修养心性、回归本心,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从而实现对道德真理的认识和实践。
6. 知行合道:知行合道是心学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指的是将知识与行为结合,实践与道德一致。
只有将道德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道,实践道德的真谛。
7. 理气论:理气论是宋明理学的重要学说之一,它强调了理和气之间的关系。
理指的是客观的原则和规律,气指的是事物本身的具体形象和特性。
理气论认为,理是因气而存在,而气则是理的具体体现。
只有理气相合,才能形成完整的事物。
总之,宋明理学是中国明代哲学家朱熹和王阳明创立的一种哲学体系,强调心性修养、知行合一、性善思想等,主张通过回归本心、达到善行和道德境界。
必修三宋明理学
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是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学习延伸
宋明理学的可取之外: ①和谐意识 ②忧患意识 ③崇尚道德 ④强调力行
宋明理学的不可取: ①尊卑等级 ②重男轻女 ③因循守旧 ④重利轻义 ⑤重礼轻法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A.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 求。 B.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
本课小结
背景: 三教合一
“理”是万物的本
宋
程朱理学: 原
格物致知。
明 流派:
“存天理,灭人欲”
理 学
“心”是万物的本原
陆王心学: “发明本心” “致良
知”
影响: 消极 积极
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 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
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天的意志。
含义: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获得其中的“理”。 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 国际影响: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盛行,被称为“朱子学”; 观念的是
它以“理”(或“天理”)为核心 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 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2、基本流派: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1,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首先先解释一下宋明理学的概念:宋明理学亦称“道学”。
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
(2)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
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派别: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
高二必修三教材中主要讲的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他们形成的背景是三教合一。
我就按必修3的内容来说了。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程朱理学即二程兄弟(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集大成。
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性质)。
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
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
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里面的“理”即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方法论是“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代表人物是陆九渊和王阳明(字守仁,也称王守仁)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之“灵明”为宇宙万物的根源。
为学主“明体心”、“致良知”。
“致良知”就是其方法论。
而性质是主观唯心主义。
此外,北宋张载提出的气一元论,与二程截然不同。
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颜元等,对程朱、陆王皆持反对态度。
至戴震著《孟子字义疏征》,得出“理存于欲”,指出“后儒以理杀人”,则更给予了“理学以有力的批判。
这些必修3教材上并未做过多解释。
宋明理学这一章主要把握这俩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以及它的影响跟评价。
3、宋明理学
岳麓书院(位于今长沙市岳麓山) 岳麓书院(位于今长沙市岳麓山) 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宋、 明理学的一些学者曾在此讲学。 明理学的一些学者曾在此讲学。
岳麓书院内专祀程颢、 岳麓书院内专祀程颢、 程颐的“四箴亭” 程颐的“四箴亭”。亭内 现存清刻程氏《 》《听 现存清刻程氏《视》《听》 》《动 四箴碑。 《言》《动》四箴碑。
1、理学的产生 原因: 原因: (1)社会政治根源: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 社会政治根源:两宋时期, 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 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 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2)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益趋于融合,儒学 魏晋以来, 道三家日益趋于融合, 吸收佛、道有益成分,发展为更为理性、思辨化的新 吸收佛、道有益成分,发展为更为理性、 的儒学体系; 的儒学体系; (3)儒学的复兴和疑古惑经的环境 。 (4)宋朝建立,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 宋朝建立,农业、 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 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 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书院与藏书阁, 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书院与藏书阁, 是千百年前的高等学府与图书馆, 是千百年前的高等学府与图书馆,曾伴着朗朗书声与淡 淡墨香,成为名流学者们的讲经论道之所, 淡墨香,成为名流学者们的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们 的向往之地。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中, 的向往之地。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中,没有一种形式 能如书院呈现的这般自由。 能如书院呈现的这般自由。书院在我国古代所承载的精 神气质和文化使命大约与现代的大学类似, 神气质和文化使命大约与现代的大学类似,但是现代的 书院早已失去它直接的思想传播功能, 书院早已失去它直接的思想传播功能,只能成为后人精 神瞻仰的指引性符号。 神瞻仰的指引性符号。 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 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四大书院: 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 的岳麓书院、 的岳麓书院、河南省登封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书 院。
第3课宋明理学
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二、程朱理学
1、背景: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北宋时,儒家 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 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家体系。
“理学”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 的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理”。程颢曾说过: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 来。”“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 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 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 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 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 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 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 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内容: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理”。他们所说的“理”都是指封建的 伦理纲常。
共同点:
影响: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 起了积极影响。
尊卑等级、轻视自然科学、轻视个体自由、重礼轻法
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 (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 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 是(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 B、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C、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D、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高三历史宋明理学知识点
高三历史宋明理学知识点高三历史宋明理学知识点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潮之一,兴起于宋代,达到高峰于明代。
它融合了儒、道、墨、名、法等诸子百家思想,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宋明理学知识点。
一、性理学说的基本观点宋明理学的核心观点是性理学说,它强调人的性与天人合一的道德境界。
在宋明理学中,性是人的根本特征,而理则是宇宙间的普遍原则。
人们通过修养和实践,以达到与天地万物相平衡的境界。
二、理学四大家派宋明理学主要由四个流派组成,分别是程朱理学、陆王理学、王阳明心学和李贽学派。
他们对于性理的理解和实践方法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1.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最主要流派之一,它由程颢、程颐兄弟以及朱熹等人所创立。
程朱理学注重实践和道德修养,强调“致良知”和“格物致知”,通过实践推行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关系。
2. 陆王理学陆王理学由陆九渊和王船山创立,他们提出人的经验和智慧比追求抽象的理念更为重要。
他们强调实践的角度,将心性引入理学中,认为通过内省和反思实践,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与他人的关系。
3. 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是明代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人心的直觉和内在的良知。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践行道德。
他的理论对后来的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4. 李贽学派李贽学派是明清之际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对于理学中的问题提出批判性的看法,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践意义。
李贽学派对于宋明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宋明理学对社会思潮的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学术领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对社会思潮和政治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社会道德观念的提升宋明理学注重道德修养和实践,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这种观念的提升使得社会道德观念更加注重个人的内心和情感,对于社会伦理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对政治的影响宋明理学对政治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明代。
宋明理学知识点总结
宋明理学知识点总结一、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理学起源于宋朝,而在明朝达到了鼎盛。
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
宋朝的理学先驱周敦颐提出了“心即理”、“理即性”的思想,提出了“格物致知”、“致良知”等重要理论。
而程颢和程颐则进一步深化了理学的理论,发展了朱熹所谓的“理学正统”,形成了“理学新学”和“理学旧学”的两大体系。
而朱熹更是将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面整理了前人的学说,提出了“四书五经”、义理精微、致良知、格物致知等著名理论。
明朝的王阳明更是进一步发展了理学的思想,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等观念,对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理学的核心理论和观念1.心性即理理学的核心概念是“心性即理”,即认为人的心性与宇宙万物的理是相通的,人们通过自身的心性就可以认识和了解天地万物的规律和道理。
通过对心性的研究和修养,人们可以超越个体的局限,达到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这一理论在理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成为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立场。
2.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理学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认识天地间的一切事物。
通过观察外在的事物和现象,人们可以了解事物背后隐藏的规律和本质,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天地间的万物。
格物致知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致良知致良知是理学强调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人们天生就有一种具有良知的本性,只要人们能够恢复和发扬这种天生的良知,就可以达到人格的完善和境界的提升。
致良知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理学对于道德伦理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理学对于人性本质的探索和思考。
4.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理学提出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认识和行为的统一,要求人们不仅要有正确的认识,还要有正确的行为,只有认识与行为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人格的完善和道德的升华。
三、理学的影响和意义1.哲学思想的推动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推动者。
中哲 第六章(宋明理学)
张载、程颢、程颐、邵雍;南宋时主要是朱熹、陆九渊;明代最有
影响的是王守仁。
四、宋明主要哲学家思想简介
(一) 北宋五子的哲学思想
1.周敦颐的太极说
周敦颐(1016-1073), 宋代理学的开创者,“北宋五 子”之一。著有《太极图说》、 《通书》等,后人编为《周子
全书》。由于周敦颐号濂溪先
生,故其学说又称作“濂学”。
(2)心性论
二程在心性论上主张将性与气统一起来讨论,
从性之本而言,“性即理”(《遗书》二十二上); 从气禀而言,人有贤愚善恶之分。人心中有知,但 心不能直接认识自己,必须用“格物”的工夫, “格物”就是“至物”,就是就物而穷其理。而穷
理的具体途径就是读书讨论和应接事物。二程提倡
“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要求“合内外之
三、宋明理学的发展线索
1.按传统分类,宋明理学主要有两大派:
其一是宋代占统治地位的道学,其中以洛学为主 干,至南宋发展到高峰,在明代仍有很大影响,并维 持着正统地位。因其主要代表为程颐、朱熹,故常称 为程朱派;又因皆以“理”为最高范畴,故又称之为 “理学”。 其二是产生于宋代,在明中期后占主导地位的以 “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代表人物为陆九渊、 王守仁,故又称为陆王派或陆王心学。广义的宋明理 学包括道学和心学。
(1)理本论 二程反对张载的气本论,提出了以“理” 为最高范畴的理本论体系,并把道、天、天命、 心、气、性、物都用理贯穿起来,认为“理” 是世界的根源,永恒的客观存在,不会因人为 而加以改变。 “理”是万事万物所根据的法则,是物质 世界的“所以然”。万物一理,“理一分殊”。 “理”还是社会的最高原则,是父子君臣封建 伦理关系的标准。
第六章 宋明时期的哲学
一、背景和概说
高三一轮复习第1讲第4课宋明理学
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那么人欲亡,人欲胜那么天理 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 存天理〞。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
[精析] 此题考察宋代理学。题干中理学家周敦颐认为, 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生〞 就是“仁〞,故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答案选A项。
考向 此题准确理解材料信息——“仁〞生天地 阴阳。
预测 宋明理学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三教合一〞“程 朱理学〞“陆王心学〞。“三教合一〞主要从三教相互吸纳、 糅合的角度考察,说明中国古代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宋明理学〞一是侧重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思想主张的 考察,二是侧重考察理学对中华民族人格品德的塑造作用的 考察。
影响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 求;都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 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 明理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
----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知识
观,挽救衰退
的城邦制。
4、中外思想家在人的价值(人与万物自然界)问题上的比较:
荀子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老子
万物的本原是“道”,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 欲,社会动荡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 ”
庄子
“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
宋明理学知识点完整梳理
四.目的
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问题以及外来佛教何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通过吸收佛道二教思想,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
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
1.相同点
①思想来源: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在儒学基础上吸纳融合佛学、道教而发展起来的。
②思想主张:都强调意识(理或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于唯心主义;都是高调的道德主义。
③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④根本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个人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秩序。
⑤地位:都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广义的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等)。
⑥影响:促进了思辨哲学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品性起了积极作用。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压制人的自然欲望,有消极作用。
二.产生原因
1.经学的发展瓶颈促使了儒学内部的改革。
2.佛教、道教的冲击。
3.三教合一的思潮。
4.儒家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的不完善。
5.理学家们的个人努力,提出复兴理学。
6.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打击。
三.主要学派
宋明理学的主要学派,包括:
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 ,邵雍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 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念), 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 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以“事功”为核心概念)等。
宋明理学默写
王阳明
明朝
①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提出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为了遏制伪善,特ຫໍສະໝຸດ 强调知行合一。心学的集大成者
2、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③社会政治理论:以为依据; 道的价值内涵是“”。 认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关键是“”。
④编注四书:《 》《 》《 》《 》
理学的,
儒家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陆九渊
①世界观:提出“”,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他的名言是“”。
②方法论:他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因此,反对埋首书册,主要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必修三专题一
1、宋明理学
1、
派别
人物
时代
思想主张
地位
程朱理学
(客观唯心主义)
程颐、程颢
北宋
①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 ”
②天理的核心是“ ”,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 ”
理学的开创者
①理气关系:是万物的本原,同时,有变化的能动性。
②修养论:提出“慎思明辨,。强调“”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境界和佛老境界最大的不同在于。
理学的集大成者,儒家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陆九渊
南宋
①世界观:提出“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他的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②方法论:他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因此,反对埋首书册,主要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发端于周敦颐、张载等人,在程颢、程颐(二程)那里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至朱熹时则集其大成。
基本的伦理道德观是:其一,宋明理学在欲理之辩中将“理”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人的一切包括学问之道,都是围绕“理”而展开的。
这个“天理”的内容是仁、义、礼、智。
而依据天人合一的模式,人必须按照天理行事,所以仁、义、礼、智等又是人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
王阳明还因此而提出致“良知”的主张,他认为省察克治“破心中贼”和在行事上磨练是致良知的主要方法。
致良知,达心中之理,之所以如此重要,那是因为良知是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之理,良知不仅是人的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也是人作为道德判断的根据。
其二,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问题上都奉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模式。
这一理论最早载于《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其三,宋明理学在阐述具体修养过程的理论时也都共同主张“存理灭欲”。
这一“存理灭欲”说可谓是理学家们的一致主张。
朱熹认为“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卷十二)理学家们指的这个人欲具体地说就是好货、好色、好名等私欲,由于它的存在必然影响人的德性修养,因此,宋明理学家几乎都一致主张必须革尽人欲才能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正因为“去人欲”对于德性修养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所以宋明理学家甚至不惜以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的禁欲主义的手段来灭戕人欲。
由此可见,宋明理学时期,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体系已经进一步完备。
宋明理学尽管有着过于拘泥于性命义理,忽视经世致用以及带有浓厚的禁欲主义色彩等弊端,但它毕竟在糅和了儒、佛、道诸家思想的基础上,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拓展了新的领域,在心性等问题上的研究也达到了新的深度和广度。
第3课_宋明理学
结合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思考:程朱理学 有哪些影响?
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 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力地维护了
封建专制统治。同时又具有和谐意识,崇尚道
德,注重气节,讲求自我节制等对塑造中华民
族性格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影响。还传及日本、
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
学派”。 主要理论著作:朱熹《四书章句集
理学在今天……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 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 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 极 影 响 积 极 影 响 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 压抑、扼杀自然欲求。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③儒学的发展
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 存在着严重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 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魏晋时期, 儒学开始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 新的发展。
此图绘佛、道、儒 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 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 合一”的社会思潮。画 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 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 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①佛教的盛行
佛教是外来的宗 教,它创自古代 印度,汉朝传入 中国内地,魏晋 时期盛行。佛教 宣扬人生一切皆 苦、现实世界一 切皆空的苦空二 谛学说,主张超 脱尘世,出家修 行,落发为僧。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道教则是中国土地上自 生的宗教,它正式创始于东 汉末年,开始主要在受苦受 难的民众中流行,后来在上 层社会中也有不少信徒。 其思想渊源则可追溯到 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思想, 乃至上古时代的民间巫术等。 道教追求长生不死成神仙。
宋明理学
天理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 认为其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____。 孔颜之乐 仁 仁者就是“ ”。
天理的实质是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理学的成熟
字元晦,号晦庵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理学的集大成者
(南宋)朱熹
朱熹的主张和成就:
①理先于气,理是宇宙的本原
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不可取的观念: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小结
理学 派别 程朱 理学 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 朱熹 主要观点
不同点
评价宋明理学
“ 贞 节 牌 坊 ”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美丽”的三寸金莲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
宋明理学的评价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 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
2.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 周敦颐
《周易》 《太极图》 结合______解释________,建构了包括万 衍生规律 物、人类和道德等万事万物的_________,把人 “理”生万物 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_________ 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理学的创立
北宋五子(程颢、程颐与周敦颐、邵雍、张载)是理学 的开创者。 1.基本思想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
第4课 宋明理学
第4课宋明理学
一、背景——魏晋时期儒学出现危机:
1、国家分裂,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2、民生痛苦,佛教和道教盛行;
3、儒学本身存在局限,面临佛道挑战。
二、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
1、主张:
①世界观:理,在世界是万物本原,在社会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个人是人性。
儒家的道德伦理由此被“天理”尊崇到至高位臵。
②方法论:格物致知(格是深刻探究穷尽,物是万物本原),强调力行,注重实践。
2、影响:
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纲常名教思想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
②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朝成为科举考试内容;明初程朱理学确定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地产生很大影响。
【人民版高考总复习】考点18 宋明理学
B
10、下列关于春秋到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 A.自孔孟以来,其内容和地位未发生大的变化 B.其压制人民反抗,维护统治的作用不断增强 C.后代儒学的发展是以继承前代为前提的 D.是对中国政治伦理道德等影响最大的中国传统文化
A
高考经典 练习反馈
1、(2009年江苏高考卷)某思想家强调孝、 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 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2、(2009年广东高考卷)孔子、孟子、程颐、 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B
练习巩固
7、下列关于理学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宋五子开创立了理学 B、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 C、陆王心学推动了理学新发展 D、王守仁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8、王阳明创立心学的主要目的是 A.对抗程朱理学 B.加强内心修养 C.维护封建统治 D.上升为统治思想
D
C
练习巩固
9、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是 A.理学大儒的传播 B.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 C.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D.是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
3、2008年广东高考单科卷)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 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 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 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 “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 界论、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C.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D.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练习巩固
4、在唐代的皇室公主中,有22位再婚,4位结了3次 婚。而贞洁守寡的教条成了官方的一项制度却开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相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宋明理学
二、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 唐末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导致严重的社会危 机,宋朝急需重建社会秩序、伦理观念。 ★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特别是印刷 术的进步。
★ 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 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书院教育发达。
三、宋明理学主要流派(一)、程朱理学表人:继承孔孟的“仁”“礼”。
?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内心反省(内在)
影响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 学代表
陆王心 学代表 闭目静坐,想象着 火会自生自灭,千 万不能乱了方寸。
反复观察火 情,寻找逃 生方法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贞洁牌坊的 是“吃人” 。 背后是血泪 ──鲁迅《狂人日记》
______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四、理学的影响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 影响(郭巨埋儿、三寸金莲、贞节牌坊)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 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 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 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3)方法论:格物致知
二程观点
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朱熹观点
理之源在于天理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天理就是三纲五常,人性的最高境界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把握“理” “格物致知”明 道德之善
程 世界观(核心):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朱 (道教) 理 (客观唯心主义) 学 道德观: 理在社会上表现为儒家道德规范 (儒家) 的 存天理灭人欲 (佛教) 观 点 方法论:
材料三 本不可离。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宋明理学知识点完整梳理
宋明理学知识点完整梳理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它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后来的社会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大纲、要点、思想特点等方面全面梳理宋明理学的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学派之一,是在南宋时期兴起,在明代达到高峰。
它以程颐、程颐的学生朱熹为代表,提出“理”是存在于人和天地之中,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的和谐关系。
宋明理学通过研究和修养来实现人的内外统一,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大纲宋明理学的大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天人关系、知行合一和治学方法。
1. 天人关系:宋明理学认为,人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序和统一的,人应该遵循和体现天地规律,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共融。
2. 知行合一:宋明理学强调知识与行为的统一。
它认为人的知识应该转化为实践,只有实践才能使人的知识得到检验和发展。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天地之间的道理。
3. 治学方法:宋明理学注重对经典的研究和理解。
它倡导通过阅读经典,注重内心修养,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
同时,它也强调反思,批判性思维以及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观点。
三、要点1. 心性:宋明理学认为心性是人与天地之间的连接。
它是人的真实本性,是独立于外在环境和社会因素的。
通过修养和教育,人们可以培养和发展心性,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2. 理:理是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天地之间的道理。
理存在于人的内心和天地之中,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
在宋明理学中,理不仅仅是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还是一种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3. 诚:诚是指人对理的理解和实践中的真诚态度。
在宋明理学中,诚是一种品质和道德准则,是心性和理的统一体现。
只有诚实对待自己和他人,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天地之间的道理。
四、思想特点1. 和谐观念:宋明理学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它认为只有通过和谐相处和相互合作,人们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渠四句”
“横渠四句”出自张载《横渠语录》,原文如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译文: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 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 太平的基业。
一、宋明理学的特点:
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③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二、知识点补充 1.王守仁——“阳明心学”(进一步发
展) (1) 简介: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 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 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心学”创始人。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 的集大成者
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 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 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
C
7、 朱子曰:“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 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 而不知的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 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 但只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上述材料所阐述的核心内容 是
A. “理”是一种客观物质 B. 人性与天理一致 C. 主张“知行合一” D. 格物致知是探究“理”的根本手段
B
《大学》八条目
“四书”之首的《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 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 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后世称之为 《大学》的“八条目”,“格物”、“致知”是八条目的基础。所格的 “物”,所致的“知”都是指伦理和道德原则,是指修己治人的道德修 养。具体含义如下:
《大学》八条目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 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
A.万物的本原 C.儒家的纲常伦纪
B.探究天理的途径 D.发明本心
虎溪三笑
东晋时有位高僧法号慧远,交游广泛,与很多名士都有往来。相传他曾住在庐山西北山麓 的东林寺中,潜心研究佛法,为表示决心,就以寺前的虎溪为界,立一誓约:“影不出户,迹 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桥。”不过,有一次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过访,三人谈得极为投契, 不觉天色已晚,慧远送出山门,怎奈谈兴正浓,依依不舍,于是边走边谈,送出一程又一程, 忽听山崖密林中虎啸风生,悚然间发现,早已越过虎溪界限了。三人相视大笑,执礼作别。据 说,后人在他们分手处修建“三笑亭”,以示纪念。有多事者,还写有一联:桥跨虎溪,三教 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虎溪三笑”的故事在唐代已经流传开来,正如联语中所揭示的,是当时思想界佛、道、 儒三教融和趋势的一种反映。据考证,释慧远与陶渊明约略为同时人,交往或有可能,而陆修 静所处时代晚过百年,所以“三笑”之说纯属虚构。但这个题材日益成为象征三教合流的美谈 而脍炙人口。
8、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 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 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 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鹅湖之会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C
5、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 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C
6、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 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2、隋唐时期-------“三教合 一”。
(1)隋朝:儒学提出“三 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 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 教的理论; (2)唐朝:统治者奉行 三教并行政策,即尊道、 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 的发展,儒学受到了很大 的挑战。韩愈率先提出复 兴儒学。
三教图
三、随堂检测
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出处: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 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 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 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 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 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 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 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 院会讲之先河。
9、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 称“鹅 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 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 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A、统治者反对儒学 C、佛教占统治地位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
B
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 C、人的良知 B、自然规律 D、上天的意志
A
4、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 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