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执中传》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第6讲 文言文新题型——主观题

第6讲 文言文新题型——主观题

返回
获取,以古代圣贤的做法为法则,虽然说不一定人人都要这样 做,但若有像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那样的人才出现, 必定是出自这样做的人,绝不是出自按部就班的人。至于圣君 治国之道,不用文士也就罢了,要是重用文士,一定会看中那 些有真正才能的人,这种才能不是别的,就是能够提出自己的 独特见解,不因循他人说法的人啊。自从出现文字以来,谁不 写文章呢?但是能够保存到现在的,一定是能提出独到见解的 啊。所以我经常把这个道理讲给别人。
答刘正夫书 韩愈
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人。”曰: “古圣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 意不师其辞。”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 唯其是尔。”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返回 之。夫文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 公、刘向、扬雄为之最。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若皆与 世沉浮,不自树立,绝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足 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夫君子 之于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之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 圣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 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若圣人之道,不 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 是也。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顾 常以此为说耳。
返回
汤公住在家里,自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官员的仪仗往 往充满巷子,但汤公经常不迎接。即使有时事,若不是涉及公 愤的事汤公不谈论。有人劝他为他人办事说情,他说:“我不能 拿自己的脸面言辞来换取钱财,我要为我不知道的后人考虑。” 指着床上的书给人看,说:“有这些书就不穷了。”汤公对书没 有不读的,尤其致力研究《文选》一书,到了合上书背诵不错 一个字的程度。对于诗文他没有不比较斟酌的,尤其精通西京、 六朝、李白、杜甫的文体。汤公在他的空余时间写传奇,像《紫 箫》《还魂》等剧目,实在是超过元代其他作家。每谱成一首曲 子,让侍从当场歌唱,自己唱和,声音震动辽阔的天空。懂行 的人说他是神仙中人。

2024届高考文言文体裁分类训练杂记文(含答案)

2024届高考文言文体裁分类训练杂记文(含答案)

2024届高考文言文体裁分类训练杂记文(含答案)文言文体裁分类训练------杂记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止斋记段从周公【注】受事九郡,务求简靖。

其风概严而不猛,有犯,恻怛以处之,毋贷。

故名声莫不闻。

每语同僚,曰:“尔来宦途不再,岁经涉万有余里,游已倦矣!安得幽闲之地,茸一容膝之斋,其中唯竹与菊是植,终日燕坐,诚可乐也!"他日又谓余曰:“我得斋名矣。

”举所得,云:“行年六十,官三品,亦是人生合止时。

以止名斋可乎?子为我记之。

"余谢曰:“公精力未衰,中外属望,方期大用,膏泽天下,岂容止乎?且余不敏,安敢承教?”公笑曰:“子言侈矣,止此,于我为过,敢有他望,以重其过?其毋愧我。

"遂不敢复辞,勉为之说。

曰:“止之时义大矣哉!止有两义:有止而止者,行而止者。

止而止者,时行则行,时止则止。

如蹇之险而止,如蒙之坎而止,止其时也。

行而止者,谓行其事也,所止者,理而已。

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

此即止其所也。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盖当止而止,既不失其时;当行而止,又皆得其所。

由此观之,止之为义,非特专主辞禄去位,闭门却扫,与夫高蹈远引,遁世无闷之谓也。

历观前人处止之义不同,有功成名遂全身远害而止者;有知足不辱恶盈好谦而止者;有委心乘化乐天知命而止者,如汉之留侯与二疏及晋之陶渊明是已。

是止也固异,夫知进而不知退既得患失暨不量其才之称否而買之煮万万也然皆非圣人之止也,圣人之止何如?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

噫!为能尽止之之道者,其唯圣人乎?孟子不曰: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又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公如处止之道,愿以孔子为法,庶无慊于孟氏矣。

敢此以为《止斋记》。

”(有删改)[注]公,指赵孟颊。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知进A而不知退B既得C患失D暨不量其才之称否E而冒之者F万万也G然皆非H圣人之止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贷,宽容、宽恕,与成语“责无旁贷"中的“贷”意思不同。

《陈执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执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执中传陈执中,宇昭誉,以父恕任,为秘书省正宇,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

上《复古要道》三篇,真宗异而召之。

帝属疾,春秋高,大臣莫敢言建储者。

执中进《演要》三篇,以蚤定天下根本为说。

翌日,帝以他疏示辅臣,皆赞曰“善”。

帝指其袖中曰:“又有善于此者。

”出之,乃《演要》也。

因召对便殿,劳问久之,擢右正言。

逾月,遂立皇太子。

明道中,安抚京东,进天章阁待制。

使还,知应天府,徙江宁府、扬州,再迁工部郎中,改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

元昊寇延州,手诏咨访辅臣攻守方略,执中既上对,退,复奏疏曰:“元昊乘中国久不用兵窃发西垂以游兵困劲卒甘言悦守臣一旦连犯辛障延安几至不保。

此盖范雍纳诡说,失于戒严;刘平轻躁,丧其所部。

上下纷攘,远近震骇。

自金明李士彬族破,而并边篱落皆大坏。

塞门、金明相距二百里,宣列修三城,城屯兵千人,益募弓箭手。

寇大至则退保,小至则出斗。

选阁门祗候以上为寨主、都监,以诸司使为卢关一路都巡检,以兵二千属之,使为三砦之援。

熟羌居汉地久者,委边臣拊存之;反覆者,破遂之,至于新拊黠羌,如泾原康奴、灭臧、大虫族,久居内地,常有叛心,不肆剪除,恐终为患。

今军须之出,民已愁叹,复欲遍修城池如河北之制,及夏须成,使神运之犹恐不能,民力其堪此乎?陕西地险,非如河北,惟泾州、镇戎军势稍平易,若不责外守而劳内营,非策之上也。

宜修并边城池,其次如延州之廊、同,环庆之邪、宁,不过五七处,量为营葺,则科率减、民力苏矣。

今贼势方张,宜静守以骄其志,蓄锐以挫其锋,增土兵以备守御,省骑卒以减转饷,然后徐议荡平,改张节度,更须主张,将臣横议不入,则忠臣尽节而捐躯矣。

”与夏竦同知永兴军,议边事多异同,诏令互出巡边,乃屯泾州,令诸部曰:寇籍吾水草,钞边图利,不除,且复至,命悉焚之。

表解兵柄,以为兵尚神密,千里禀命,非所以制胜,宜属四路各保疆图。

朝议善之,就知陕州,复徙青州。

于是请城傅海诸州,朝廷重兴役,有诏不许。

给力语文:中考文言文满分就这么简单

给力语文:中考文言文满分就这么简单

序:原创命题——提升了学习境界课外文言文命题指津原创中考文言文强化练习(一~一二四)2006—2014上海中考题·课外文言文部分2013—2014年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选编(44篇)答案详解附录一 150个文言实词附录二“加注法”教学文言文——课外文言文学习策略研究附录三“如何教学生给课外文言文命题”流程设计后记01-0203-0405-130131-140141-198199-220221222-225226-230231目录课外文言文命题指津课外文言文命题指津一、 解释文言实词命题范围必须是规定的“150个重点文言实词”。

从2009年开始,150个文言实词在课外文段中考查。

这些常用的文言实词都是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的词,以“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为主。

如2004年考到的“居”, 出自《登泰山记》的“半山居雾若带然”, 解释为“停留”; 出自《捕蛇者说》的“自吾氏三世居是乡”,解释为“居住”, 2010年课外文段的“居家恒服布衣”, 也是此意; 出自《核舟记》的“佛印居右”,解释为“处于”; 2006年课外文段考到的“居一年,取以为子傅”,解释为“过了”。

2011年的“云”也是一词多义“说”的意思; 2012年的“此言甚善”中的“善”,是基本义“好”的意思。

答题时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 结合具体语境来释义。

命题和答题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组词法”是基本方法, 如2009年第12题的“具”组词为“具有”。

2011年“耕者入坏冢而得”中的“得”,可组词为“得到”; 2012年的“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中的“行”, 可组词为“行动”;2013年的“人初不知其故”中的“故”,可组词为“缘故”。

近六年考查到的文言实词有:善、 行、 云、 得、 实、 为、 具、 归、 诣、 故等。

命题范围内的150个实词(具体见附录一)。

命题重点是考生需要系统掌握一般文言文中常见的90个左右实词,如兵、道、顾、好、见、举、具、俱、论、名、去、少、师、食、使、亡、为、行、形、徐、许、易、余、远、止、走、卒、作等,关键是系统掌握所有意义,如“兵”在整个初中阶段有三个义项:一是兵器, 二是士兵, 三是军队。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0 Ⅲ 核心突破 突破四 答好三步,用好一法,概括分析文意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0 Ⅲ 核心突破 突破四 答好三步,用好一法,概括分析文意

突破四答好三步,用好一法,概括分析文意[导语]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它直接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

如何做到准确理解?除了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文外,还要遵循一定的答题步骤,用好最重要的答题方法——比对法。

全国卷概括分析文意题有着很强的规律性。

选文全为人物传记,结构大致相同,选项命制特点鲜明。

把握住这些规律和特点后,再遵循一定的答题步骤,用好比对答题方法,拿下该题便相当容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叶味道,初讳贺孙,以字行,更字知道,温州人。

少刻志好古学,师事朱熹。

试礼部第一。

时伪学禁行,味道对学制策,率本程颐无所避。

知举胡纮见而黜之,曰:“此必伪徒也。

”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

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理宗访问熹之徒及所著书,部使者遂以味道行谊闻,差主管三省架阁文字。

迁宗学谕①,轮对,言:“人主之务学,天下之福也。

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

”至若口奏,则又述帝王传心之要,与四代作歌作铭之旨,其终有曰:“言宣则力减,文胜则意虚。

”从臣有荐味道可为讲官,乃授太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

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

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

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②涉于诞。

味道对曰:“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

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

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故圣人设为宗祧,以别亲疏远迩,正所以教民亲爱,参赞化育。

今伯有得罪而死,其气不散,为妖为厉,使国人上下为之不宁,于是为之立子泄③以奉其后,则庶乎鬼有所知,而神莫不宁矣。

”盖讽皇子竑事也。

三京用师,廷臣边阃④交进机会之说。

味道进议状,以为:“开边浸阔,应援倍难,科配日繁,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

”经筵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寻以败闻。

于是人谓味道见微虑远。

味道所奏陈,无一言不开导引翼,求切于君身;旁引折旋,推致于治道。

福建高三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三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三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民间歌谣在汉代受到相当的重视,有不少优秀作品被保留下来。

其实民间文学(尤其是歌谣)历代都很丰富,但是由于它的“草根”性质,一般不受重视,很少被记录,所以自生自灭,难以流传。

因此历史上民间文学的长久流传,往往要借助于官方渠道。

上古、殷周时期,统治者为实施宗庙祭祀,同时也兼以朝廷礼仪、自身娱乐,都设有不同规模的乐队,后世出土的不少殷周时期的乐器,皆可证明其事。

这里有一件事很重要,传说周公“摄政七年,制礼作乐”,为扩充“乐”的功能,当时他采取了“采诗”以“配乐”的做法。

周王朝颇为重视通过“乐”来了解政情民风,此之谓“观乐”。

《左传》记栽的“季札观乐”,就是著名的事例。

总之,从周朝开始,就形成了采集民间歌谣纳入官方之乐的做法,这成为礼乐制度的一部分。

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中的不少民间作品,应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采集、收纳进来的。

这一古老的“采诗”传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和秦代的焚书坑儒的打击,至汉初早已被废弃,只存在于一些儒生的记忆里。

直到汉武帝时期,儒术独尊,才着手建立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包括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

随着朝廷乐府机构的设立和活动的正规化,乐府文学(歌辞)的建设也渐见起色,具体措施是发动文士写作歌辞,还有就是从全国各地收集民间歌辞,双管齐下,大规模进行。

参与创作的有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士司马相如等人,他们所制作的歌辞,是《郊庙歌辞》中的“郊祀歌”之类。

民间歌辞是通过收集而来的,收集工作由乐府机构承担。

乐府机构的任务有两大项,除在各种礼仪场合奏乐之外,还有采歌谣。

这是古老的采诗传统在新朝代的再起。

如何“采”法?《尚书》之《夏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早有夏代“遒人”之官振木铎徇于路,宣传教令,这在汉代儒者说法中是被确认的,所以他们也仿效实行起来,采集百姓讴谣的故事,以为礼乐制度之一环节。

2019-2020学年麻章区城家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麻章区城家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麻章区城家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就算让贾公彦拍破脑袋,也不会知道在一千年后,他会被人们认为是指纹识别技术的最早发现者。

这位唐朝的儒生凭借对周礼的研究,曾做过太常博士。

《周礼》中介绍过周代的一个官职“司市”,类似于现在的市场监管人员。

在对“司市”的描述中,提到了一个词叫“质剂”。

汉代的郑玄注释说:“质剂谓两书一扎,同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

”“下手书”这个汉代的名词到唐朝时已经不被人熟悉了,贾公彦就在《周礼义疏》中写道:“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

”也就是说,汉朝的“下手书”就相当于唐朝的一种被称为“画指券”的契约文书,它要求签约的甲乙方及中间人都要把手指在纸张上平放,画下食指上三条指节,以此作为证明。

本来,贾公彦的这条注释十分平常,但德国学者罗伯特·海因德尔偶然看到了这一段文字,顿时大感兴奋。

他不仅将文字的内容写入了其在1927年出版的《指纹鉴定》,还盛赞贾公彦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阐述指纹性质及其应用的人。

于是,贾公彦这位古人就莫名其妙地多了一个身份——指纹识别第一人。

欧洲人对指纹的应用似乎要晚得多。

但在认清了指纹的科学性质之后,他们迅速地把这些发现应用到了实践。

渐渐地,人们还发现人脸、虹膜、声纹、DNA等都有和指纹类似的独特、唯一的性质,可以被用来进行人的身份识别。

于是,一种全新的,综合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通过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等“生物密钥”来实现个人身份鉴别的技术就诞生了。

这种技术,就是我们现在十分熟悉的生物识别技术。

近几年,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进之下,生物识别技术更是迅速普及。

有了按指纹、刷脸等技术,我们就不再需要记忆繁琐的密码,进行身份验证时的效率一下子就提升了很多。

当然,生物识别技术也有着缺陷和相应的风险。

用生物密钥来进行身份识别的原理就是对关键点采样,然后对这些采样点的特征进行比对。

2024年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九省专用)专题03文言文阅读2

2024年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九省专用)专题03文言文阅读2

专题3 文言文阅读一、(2024届安徽合肥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题材:明代人物传记】材料一: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A.目,指条目、纲目,在文中的意思与成语“巧立名目”中的“目”意思相同。

B.拔,指攻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意思不同。

C.外,指向外,“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表示向西,两者用法相同。

D.遮道,指阻挡道路,文中是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题型:内容理解】A.太公建议武王在选任将帅前,要从“五材十过”等方面对这些人进行综合考察,这对战争胜负和国家存亡都至关重要。

B.王铭追随元帅俞通海在采石攻打蛮子海牙时,从作战开始就率领士兵冲锋陷阵,之后被选拔充当奇兵,多次立有战功。

C.王铭曾独自突入敌阵,即使被敌兵操槊刺伤脸部,仍能三进三出敌营,杀敌颇多,因此获得赏赐且被选为皇帝的警卫。

D.王铭随从作战,攻取了江州,在康郎山和泾江口一带作战时,又攻克了英山的各个营寨,凭借功劳被擢升为管军百户。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题型:句子翻译】(1)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

(2)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14.从王铭移守温州的经历来看,他符合太公“五材”的哪些标准?(3分)【题型:内容理解与梳理】二、(2024届甘肃兰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题材:先秦子书+儒家】〔注〕①曾西,曾参的孙子。

②镃基:耕田农具。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题型:断句】地未有过A千里者也B而齐C有其地矣D鸡鸣狗吠相闻E而达乎F四境G而齐有H其民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题型:词语解释】A.诏,文中指告诫,与《陈情表》中“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诏”意思不同。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阅读文意概括分析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阅读文意概括分析

命题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方式 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
比对 方法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 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 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注意是否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动与被动 方式等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甲卷第12题D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 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原文: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 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 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 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 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 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
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 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 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 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答案 有误。“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中的“主动”错。从 原文来看,应是契丹主动议和,而非宋朝皇帝。选项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
说其中一个
比对 注意选项中“于是”“因此”“所以”“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 方法 与原文相关句子比对一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乙卷第12题D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 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 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原文: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 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 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 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 戒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专题3:文言文阅读(原卷版)-备战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一模真题分项详解(第1季)

专题3:文言文阅读(原卷版)-备战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一模真题分项详解(第1季)

八省新高考一模真题分项详解(第1季)专题3文言文阅读一、(2021·辽宁鞍山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

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泰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类,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B.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C.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D.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一项是()A.名,古人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陈执中传》阅读练习

《陈执中传》阅读练习

《陈执中传》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执中,字昭誉,以父恕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

帝属疾,春秋高,大臣莫敢言建储者,执中进《演要》三篇,以蚤定天下根本为说。

翌日,帝以他疏示辅臣,皆赞曰“善”。

帝指其袖中曰:“又有善于此者。

”出之,乃《演要》也。

因召对便殿,劳问久之,擢右正言。

逾月,遂立皇太子。

曹利用婿卢士伦除福建运使,惮远不行,利用为请,乃改京东。

执中尝劾奏之,利用挟私忿,出执中知汉阳军。

与夏竦同知永兴军,议边事多异同,诏令互出巡边,乃屯泾州,令诸部曰:“寇籍吾水草,钞边图利,不除,且复至。

”命悉焚之。

表解兵柄,以为兵尚神密,千里禀命,非所以制胜,宜属四路各保疆圉。

朝议善之,就知陕州,复徙青州。

于是请城傅海诸州,朝廷重兴役,有诏不许。

执中不奉诏,卒城之。

明年,沂卒王伦叛,趣淮南,执中遣巡检傅永吉追至采石矶,捕杀之。

召拜参知政事。

谏官孙甫、蔡襄极论不可,帝遣使驰赐敕告。

久之,拜集庆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

河决商胡,走大名,程琳欲为堤,不果成而去。

执中乘年丰调丁夫增筑二十里,以障横溃。

以吏部尚书复拜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

每朝退,闭中书东便门,以防漏泄。

三司勾当公事及监场务官,权势所引者,皆奏罢之,内外为之肃然。

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

及议谥,礼官韩维请谥曰荣灵。

后改谥恭襄,诏谥曰恭。

帝篆其墓碑曰“褒忠之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B.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C.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D.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储,指立皇太子。

《陈执中传》阅读答案

《陈执中传》阅读答案

陈执中传陈执中,字昭誉,以父恕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

帝属疾,春秋高,大臣莫敢言建储者,执中进《演要》三篇,以蚤定天下根本为说。

翌日,帝以他疏示辅臣,皆赞曰“善”。

帝指其袖中曰:“又有擅长此者。

”出之,乃《演要》也。

因召对便殿,劳问久之,擢右正言。

逾月,遂立皇太子。

曹利用婿卢士伦除福建运使,惮远不可以,利用为请,乃改京东。

执中尝劾奏之,利用挟私忿,出执中知汉阳军。

与夏竦同知永兴军,议边事多异同,诏令互出巡边,乃屯泾州,令诸部曰:“寇籍吾水草,钞边牟利,不除,且复至。

”命悉焚之。

表解兵柄,认为兵尚神密,千里禀命,非所以取胜,宜属四路各保疆圉。

朝议善之,就知陕州,复徙青州。

于是请城傅海诸州,朝廷重兴役,有诏不准。

执中不奉诏,卒城之。

明年,沂卒王伦叛,趣淮南,执中遣巡检傅永吉追至采石矶,捕杀之。

召拜参知政事。

谏官孙甫、蔡襄极论不可以,帝遣使驰赐敕告。

久之,拜集庆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

河决商胡,走大名,程琳欲为堤,不果成而去。

执中乘年丰调丁夫增筑二十里,以障横溃。

以吏部尚书复拜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

每朝退,闭中书东便门,以防漏泄。

三司勾当公务及监场务官,势力所引者,皆奏罢之,内外为之寂然。

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来宾。

及议谥,礼官韩维请谥曰荣灵。

后改谥恭襄,诏谥曰恭。

帝篆其墓碑曰“褒忠之碑”。

(1)以下对文中画波涛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执中 / 在中书八 / 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 问遗不及门 / 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 数至其家 / 为御史所言 / 遂诏中书 / 枢密自今非聚厅/ 无见来宾 /B.执中 / 在中书八年 / 人莫敢干以私/ 四方问遗不及门/ 惟殿前都指挥 / 使郭承祐数至其家/ 为御史所言/ 遂诏中书/ 枢密自今非聚厅/ 无见来宾/C.执中/ 在中书八年/ 人莫敢干以私/ 四方问遗不及门/ 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 数至其家/ 为御史所言/ 遂诏中书/ 枢密自今非聚厅/ 无见来宾/D.执中/ 在中书八年/ 人莫敢干以私/ 四方问遗不及门/ 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 数至其家/ 为御史所言遂/ 诏中书/ 枢密自今非聚厅/ 无见来宾/(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建储,指立皇太子。

文言文《宋史何执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宋史何执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何执中,字伯通,处州龙泉人。

进士高第,调台、亳二州判官。

亳数易守,政不治。

曾巩至,颇欲振起之,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轻,悉委以割决。

有妖狱久不竟,株连浸多。

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其故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执中曰是必为师张角讳耳。

即扣头引伏。

蒋之奇使淮甸,号强明,官吏望风震慑,见执中喜曰:“一州六邑,赖有君尔。

”知海盐县,为政识后先,邑人纪其十异。

入为太学博士,以母忧去,寓苏州。

比邻夜半火,执中方索居,遑遑不能去,拊柩号恸,誓与俱焚。

观者悲其孝而危其难,有顷火却,柩得存,绍圣中,五王就傅,选为记室,转侍讲。

端王即位,是为徽宗,超拜宝文阁待制,迁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工部、吏部尚书兼侍读。

四选案籍,吏多藏于家,以舞文取贿。

执中请置库架阁,命官莅之,是后六曹皆仿其法。

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阕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

”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用提举修《哲宗史纪》恩,加少保。

入宴太清楼,锡白玉带。

会正宰相官名,转少傅,为太宰;又迁少师,封荣国公。

执中辅政一纪,年益高。

五年,卧疾甚,赐宽告。

他日造朝,命止赴六参起居,退治省事。

明年,乃以太傅就第,许朝朔望,仪物廩稍,一切如居位时。

其在改事堂,尝戒边吏勿生事,重改作,以宽民力。

虽居富贵,未尝忘贫贱时,斥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

卒,年七十四。

帝即幸其家,以不及视其病为恨,辍视朝三日,赠太师,追封清源郡王,谥曰正献。

称之。

(节选自《宋史·何执中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其故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执中曰/是必为师张角讳耳/B.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其故/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执中曰/是必为师张角讳耳/C.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其故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执中曰是/必为师张角讳耳/D.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其故/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执中曰是/必为师张角讳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选,是宋代铨选官员的制度,以审官东院、审官西院、流内诠、三班院四个官署分掌诠选,故称四选。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桥西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桥西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北石家庄24年桥西区一模试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一部分 (1~2题12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①近年来,音乐剧成为讲述红色故事、赓续红色精神的新载体..。

②融音乐、戏剧、舞蹈等于一体的音乐剧,其载歌载舞、灵活多变的艺术形式(fēng mǐ)世界,极易引起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共鸣。

③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满溢革命激情、洋溢青春活力的红色题材音乐剧,令观众在感受艺术(mèi lì)的同时得到精神洗礼,对于传播红色文化,讴歌..革命先烈,为青年一代培根铸魂,有其独特作用和审美价值。

(1)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载体()②讴歌()(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①(fēng mǐ)_____________ ②(mèi lì)______________(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句①提取句子主干后为“音乐剧成为载体”。

B.句②中的“尤其”,可以换成“特别”,不会改变句子的表达效果。

C.从短语结构上看,“红色故事”“青春活力”“培根铸魂”均是偏正短语。

D.文中“其”“形式”“极”“对于”“独特”分别为代词、名词、副词、介词、形容词。

2.研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6分)【材料一】“太美了,河北博物院这次上大分!”“光影丹青,一瞬千年!”正在河北博物院展出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日前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

展览不仅吸引人们在河北博物院门口排起长队,在网络上的讨论度也是居高不下。

此次展览由河北省委宣传部、浙江大学主办,是河北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展示河北优秀文化推出的跨年大展。

陈执中不欺主文言文翻译

陈执中不欺主文言文翻译

陈执中不欺主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陈执中不欺主》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世传陈执中作相,有婿求差遣,执中曰:“官,国也,非卧房笼箧中物,婿安得有之!”竟不与。

故仁宗朝,谏官累言执中不学无术,非宰相器,而仁宗注意愈坚。

其后,谏官面论其非曰:“陛下所以眷执中不替者,得非以执中尝于先朝,乞立陛下为太子耶?且先帝止二子,而周王已薨,立嗣非陛下而谁?执中何足贵。

”仁宗曰:“非为是,但执中不欺朕耳。


然则人臣事主,宜以不欺为先。

【注释】
1、笼箧(qie):泛指家用物品。

笼,盛东西的竹器具。

箧,小箱子。

2、薨(hong):古代指侯王或二品以上官员的死。

3、止:通“只”,只有。

4、足:值得。

【翻译】
传言陈执中做宰相的时候,他一个女婿想向他谋求官职,陈执中对他说:“官职是国家的,并不是房间里的东西,箱子里的物品,你又怎么能这样得到它呢?”终究是没有答应。

在上朝的时候,谏官多次上奏说陈执中不学无术,并不是做宰相的人才,然而仁宗却更加器重他。

后来谏官当面对仁宗说陈执中:“皇上之所以器重陈执中而不派人替换他,难道是因为陈执中曾经在先朝提议立您为太子的原因吗?然而当时先皇只有两个儿子并且周王已经死了,要立太子除了皇上您还能有谁啊?陈执中有什么功劳的啊?”仁宗回答到:“并不是那个原因,而是因为陈执中从来不欺骗我。


作为臣子,侍奉皇上,最重要的就是不欺骗皇上。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易错点快攻文言文阅读专题三:做好文意辨析题(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易错点快攻文言文阅读专题三:做好文意辨析题(原卷版)

专题三:做好文意辨析题(原卷版)〖考情分析〗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设误类型是曲解文意、以偏概全、扩大范围等1.四个选项基本按照行文顺序设置,选项内容大多是对原文的概括、转述或分析。

按照行文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2.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错误选项也非全错,而是某一点错。

3.选项常见的设误手段主要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时空有误、混淆关系等。

4得关注的是2021年新高考卷从题干到选项的变化,尤其是选项不再分为“概括”与“分析”两部分,而是采用直接概述的方式。

〖失分原因〗1.没有从人物性格事迹角度比对。

2.没有从关键词语角度进行比对。

3.没有从时间地点角度进行比对。

4.没有从分句之间关系进行比对。

5.没有从人事所涉范围进行比对。

〖通法通则〗1通读全文,弄清文本内容整体快速阅读,扫清文中障碍,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总观总览。

2.审清题干,明确锁定区域四个选项基本按照行文顺序设置,选项内容大多是对原文的概括、转述或分析。

按照行文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3.结合语境,仔细分析比对在理解与分析选文内容的过程中,先读选项,然后将选项中的每句话在锁定的原文区域中一一比对。

要特别注意难懂字词的理解,还要注意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看是否存在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错误。

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分析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4.回文检验,整体考虑作答做出初步判断后,考生应回看题目和内容,检查判断是否有误;再从文章内容的整体上排除错误选项,特别是隐性干扰;最后正确作答。

〖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I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2019版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专题提能(一)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专题提能(一) Word版含解析

专题提能(一)(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

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解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苏轼古诗文_诗歌鉴赏及答案

苏轼古诗文_诗歌鉴赏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董传①留别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②,强随举子踏槐花③。

嚢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④。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⑤新湿字如鸦⑥。

【注】①董传:字至和,洛阳(今属河南)人。

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即将赴汴京春试。

②瓠叶:化用《诗经•小雅》“幡幡瓠叶,采之亨之”(“亨”同“烹”)的典故,言其宴席上菜肴粗陋、简约。

③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正是举子应试的时间,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④择婿车: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

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

⑤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⑥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本应写作“生涯裹粗缯大布”,词人颠倒词序增强了画面感,而且表示这种清贫是董传的生活常态。

B. 颔联连用两个典故,说明董传志向远大,不甘心过这粗茶淡饭的贫苦日子,决心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

C. 颈联中“寻春马”“择婿车”两个典故,暗含苏轼对董传的讽劝,希望他不要被京城的浮华迷乱了心智。

D. 诗歌刻画了董传形象,他虽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不住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15. 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

汩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

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菠”“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2020-2021学年福州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福州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福州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

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侯王,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

但情况又不尽然,西汉惠帝虽然当了几年天子,实际上有职无权,没起什么作用,所以本纪中没有他的地位。

项羽是秦汉之际主宰天下的人物,吕后是惠帝朝的发号施令者,他们虽然没有天子称号,却被列入本纪。

孔子没有侯爵,陈胜是自立为王;二人都列入世家,因为他们的历史地位堪与王侯相比。

司马迁的上述安排可谓独具慧眼,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

《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了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

如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伍子胥都是军事家,所以,他们的传记前后相次。

苏秦、张仪是战国策士,他们的传记也紧紧相连。

再看西汉人物的传记:韩长孺、李广、卫青、霍去病都是抗击匈奴的将领,故韩长孺、李广传记后面插入《匈奴列传》,然后是卫青、霍去病的传记。

通过叙述西汉中央王朝与周边各民族的交往,几位相关人物的传记以类相从,前后相次,发展轮廓非常清晰。

司马迁对人物传记次序的巧妙编排,造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在明灭起伏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与合传。

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

合传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循吏列传》《酷吏列传》《货殖列传》等,都是专门为人物设立的合传。

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

《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叙廉颇事迹,很快又引入蔺相如,然后叙述两人恩怨,中间又插入赵奢、李牧传记,最后以廉颇事终结。

石家庄市2023届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石家庄市2023届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石家庄市2023届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出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除夕晚上,非遗南音火了。

在2023年央视春晚开场不久,歌手谭维维、赖多俐与厦门市南乐团、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携手,创造性地演绎了南音代表性曲目《百鸟归巢》,立刻点燃全场,并迅速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百鸟归巢》全曲由黄昏意象构筑,变化丰富,曲中洞箫以花舌吹法模拟群鸦投林时的鸟啼声,以吐音表现归巢的轻快活泼气氛,配合妙曼的曲词,勾勒出一幅异彩纷呈的生动景象。

南音,源自隋唐宫廷燕乐,是随着中原人南迁入闽的中原古乐与闽地民间音乐融合而成的古老乐种, 2009年10月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音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幽雅,委婉深情,由曲项琵琶、尺八、二弦和三弦四种乐器伴奏,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音韵,演唱时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音,演唱者执拍板相和而唱。

依照古例必先吹奏“指套”,然后唱散曲。

唱曲是南音的主要内容,一人唱完把拍板恭敬地递给第二人,逐首接连地唱下去,最后是奏大谱结束。

追溯这绝世之音的历史渊源,会发现与成都有着深厚的联结——南音的始祖,就是后蜀孟昶。

泉州与成都,一个处在东南一角,一个位于西南一方。

孟昶最远也只到过开封汴梁,他为何就成了泉州南音的始祖?作为后蜀王,孟昶有很高的音乐造诣,他“善弹,好属文,尤工声曲”。

孟昶每次创作新词,都要谱成乐曲,一首新曲刚谱成,六宫就会传唱开来,编成舞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执中传
陈执中,字昭誉,以父恕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

帝属疾,春秋高,大臣莫敢言建储者,执中进《演要》三篇,以蚤定天下根本为说。

翌日,帝以他疏示辅臣,皆赞曰“善”。

帝指其袖中曰:“又有善于此者。

”出之,乃《演要》也。

因召对便殿,劳问久之,擢右正言。

逾月,遂立皇太子。

曹利用婿卢士伦除福建运使,惮远不行,利用为请,乃改京东。

执中尝劾奏之,利用挟私忿,出执中知汉阳军。

与夏竦同知永兴军,议边事多异同,诏令互出巡边,乃屯泾州,令诸部曰:“寇籍吾水草,钞边图利,不除,且复至。

”命悉焚之。

表解兵柄,以为兵尚神密,千里禀命,非所以制胜,宜属四路各保疆圉。

朝议善之,就知陕州,复徙青州。

于是请城傅海诸州,朝廷重兴役,有诏不许。

执中不奉诏,卒城之。

明年,沂卒王伦叛,趣淮南,执中遣巡检傅永吉追至采石矶,捕杀之。

召拜参知政事。

谏官孙甫、蔡襄极论不可,帝遣使驰赐敕告。

久之,拜集庆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

河决商胡,走大名,程琳欲为堤,不果成而去。

执中乘年丰调丁夫增筑二十里,以障横溃。

以吏部尚书复拜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

每朝退,闭中书东便门,以防漏泄。

三司勾当公事及监场务官,权势所引者,皆奏罢之,内外为之肃然。

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

及议谥,礼官韩维请谥曰荣灵。

后改谥恭襄,诏谥曰恭。

帝篆其墓碑曰“褒忠之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
B.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
C.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
D.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惟殿前都指挥使郭承祐/数至其家/为御史所言遂/诏中书/枢密自今非聚厅/无见宾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储,指立皇太子。

皇太子又称东宫,殿下。

B.出执中知汉阳军,“出”,官员离开京城外放任职,离开了权力的中心,自然有贬谪的意思。

C.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

D.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以及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等事务的大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执中因父任而步入仕途,因为在劝君王立太子的事上直言敢谏,得到了皇帝的嘉奖,并升任了官职。

B.曹利用女婿卢士伦被贬官为福建运使,因担心路途遥远不愿意就任,曹利用向朝廷请求将女婿改任了京官。

C.陈执中与夏竦一起执掌永兴军,议论边事意见多不相合,朝廷只好诏令他们各自为政巡视边境,陈执中于是就屯驻泾州。

D.陈执中为官清廉,官员不敢因私事而请托他帮忙,各地拜访或送礼的人也不曾登门,只有郭承祐多次登门拜访,因此受到御史的弹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于是请城傅海诸州,朝廷重兴役,有诏不许。

执中不奉诏,卒城之。


文:
河决商胡,走大名,程琳欲为堤,不果成而去。


文:
阅读答案:
【答案】【小题1】C
(1)C.“八年”是固定词汇,不应分开,排除A;“都指挥使”是官职名称,中间不断开,排除B;“遂”顺承连接“于是”,一般放在下句开头,故在其前断开,排除D;(2)D.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属于礼部职内范围;
(3)B.“女婿卢士伦被贬官为福建运使”,贬官一说于文无据,原文是“曹利用婿卢士伦除福建运使”,并非贬官;
(4)于是请求筑城傅海各州,朝廷对于新兴起工役很慎重,有诏命不准许。

执中没有奉行诏命,终于筑成城池。

黄河在商胡决口,洪水流向大名(府),程琳打算修筑堤防,最终没有成功就离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