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究—反思:单摆的科学本质教学(2013.12)
单摆知识点总结
单摆知识点总结一、单摆的原理1. 单摆的定义单摆是由一根长度可忽略不计的质量不计而不论的细线或轻棒和一个质量块组成的。
摆线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有质量块,使得质量块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做来回摆动。
2. 单摆的力学原理在单摆运动中,质量块会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下垂,同时由于细线或轻棒的约束,质量块只能做简谐运动。
单摆的运动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原理来描述。
3. 单摆的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做周期性的来回振动。
在单摆运动中,质量块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下垂,同时由于细线或轻棒的约束,质量块只能做简谐运动。
单摆的简谐运动满足振幅较小的条件下的简谐运动规律。
二、单摆的运动规律1. 单摆的周期单摆的周期受摆长和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根据物理学理论,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2. 单摆的频率单摆的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摆做的来回摆动次数。
根据单摆的运动规律,单摆的频率与周期成反比。
3. 单摆的能量转换在单摆运动中,质量块在做简谐振动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会不断地相互转换。
当质量块处于最高点时,只有势能,没有动能;当质量块处于最低点时,只有动能,没有势能。
三、单摆的影响因素1. 摆长摆长是指摆线的长度,它对单摆的周期和频率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单摆的运动规律,摆长越长,单摆的周期越长,频率越低。
2. 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加速度,它对单摆的周期和频率同样有很大的影响。
重力加速度越大,单摆的周期越短,频率越高。
3. 摆角摆角是指质量块在最低点偏离竖直线的角度。
在小角度条件下,单摆的周期和频率与摆角无关;但在大角度条件下,单摆的周期和频率会受到摆角的影响。
四、单摆的应用1. 科学教学单摆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实验工具,常被用于物理实验课或物理研究中。
通过单摆的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研究单摆的运动规律,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
2. 时间测量在过去,单摆曾被用作时间测量的工具。
由于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成正比,可以通过测量单摆的周期来计算时间。
引导学生经历科学实践过程——《摆的研究》教学反思
的快 慢 可能 与摆 锤 、 摆线、 摆 幅 等
因 素 有 关 。 本 课 学 生 将 就 摆 的 快 慢 与 什 么 因 素 有 关 进 行 讨 论 与 思 考, 并 验证 自己 的一些 猜测 , 在 探
境使 学 生产 生 认识 冲突—— 绳 长
相 同时 , 摆 的快 慢 怎么 又不 同了 ? 为避免摆 锤重量不 同的问题 , 此 处 材 料 选 用 相 同大 小 的 两 块 橡 皮 泥 ,
就保 证 了学 生在 课 堂上 能 够扎 实
有效地开 展探究活动 , 而 不 是 停 留 于表面上 的热热 闹闹 , 又 让 学 生 懂 得举一 反三 , 在 课 外 能 更 好 地 开 展
探究活动 。
2 . 创新 设 计“ 摆 长” 实验
差 且较柔 软的棉线 , 摩 擦力更小 一
些 , 实验 效果 更 准确 ; 用 小 夹 子 直 接 夹 在 铁 架 台 的横 梁 上 , 就 不 需 要 系绳 , 可 快速 增 加绳 长 , 不 会 让 学 生 认 为 不 是 同一 个 摆 , 提 高 了 实 验
同 的概 念 了 。
3 . 注 重 实 验 细 节
发 展 史 。后 三 课 是 研 究 制 作 具 体 的计 时 工 具 , 指 导 学 生 对 摆 钟 的制
造 原 理 和 设 计 进 行 更 为 深 入 的 研
关 注实验过程 , 容 易 忽 视 事 先 制 定 的 实 验 方 案 。 针 对 以上 问 题 , 我 将
本课 教学活 动定位于“ 研 究 摆 的快 慢 与 什 么 因 素 有 关 的 实 验 方 案 设 计、 实验和 交流” 上 面。对于摆锤 、 摆线 、 摆 幅 因素 , 让 学 生 自 主 选 择 确 定 一 个 因 素 进 行 深 入研 究 , 这 样
五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摆的研究教科版
五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摆的研究教科版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来说有两大难题,一是对比实验,二是定量实验。
我们观摩的多节类似课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取得的数据与结论难以符合,导致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于教师强行得出与学生的数据相反的所谓正确结论。
这节课是集对比与定量实验于一身,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来,师生上得轻松、愉快,结果符合预期的。
我认为有些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是加强操作技能训练。
教材上认识摆和制定计划是第一课时,具体测量是单独在第二课时,教师进行处理,把计划制定和实验都放在第二课时,那么第一课时学生在做什么呢?教师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学生测摆速的操作技能上,这从学生回答“为了更科学的实验,你们认为在实验中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上看出来,也从本课学生操作的娴熟上可以看出学生操作技能已经扎实。
这是进行对比测量活动的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欲速则不达。
我们很多教师主要在学生操作技能上不重视,引起麻烦,比如学生还不怎么会使用温度计,就让学生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结果可想而知。
其次是教具准备上有意识地规避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摆锤选用“物体沉浮实验盒”中的小吊桶和铁块木块。
规避了用其它材料引起的摆长改变问题。
把摆架做成门字型,解决了摆架不稳定和摆锤撞到摆架的问题。
尤其有创新意识的材料是“控角器”,有效规避了摆角难以控制的问题。
第三是整个教学环节从易到难,先扶后放。
把摆长作为第一个研究内容,有两个好处:一是实验数据相差很大,学生不会有什么争议。
这个结果还可以在分析摆锤、摆幅与摆速关系时作对比用。
如果学生坚持认为、是有关的,可以把这些数据拿出来,学生一对比,就会明白了:不同摆长的摆速相差比较大,那叫有关系,倍幅和摆重数据相差不大,但又不可以说没有关系,那么关系不大这个结论就水到渠成了。
二是三个实验方法是相同的,教师把摆长对比实验计划做重点研讨,特别关注变量控制,学生掌握了方法,为后面两个实验做了铺垫,可以放手让下上学生小组内研讨并操作,无须教师重复,为动手操作提供了更多的时间。
“单摆”课的教学随想
“单摆”课的教学随想
单摆作为物理课程中最重要和基础元素之一,在科学领域与其他文化领域中均
有着大量应用。
因此,在高等教育中教授单摆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此,本文将就单摆教学进行一些随想,以更好地通晓物理学的规律。
首先,在研究单摆时最重要的collision是对行为规律的重要讨论,当摆动的
物体出现碰撞时,摆动的行为会如何变化,这将大大影响着其他物理元素的运动轨迹,因此在单摆教学中,教师应把碰撞这一部分作为重点来教授。
其次,教授单摆时还应教育学生如何利用实验和工程来刻画单摆的行为。
诸如
重力作用,惯性等物理规律,可协同构成一个“系统”,从而可以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物理现象,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出实际中的现象。
此外,教学还应重视摆的形象,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个摆放在固定的围栏内,围
栏的上下边界为固定的圆环,摆就在其内往复运动,诸如动量,角动量等物理现象,可以从这个形象中发现。
最后,在本课程教学中,希望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使单摆碰撞发生的原因,如
果发现,可以更好地运用相关的物理现象来预测单摆的行为。
总而言之,单摆是一门重要的物理课,在教学中,要求精准和注意。
只有准确
把握单摆相关概念,才能更好地满足大学物理学教学的要求,还能发现更多更深入的问题。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摆的研究》教学反思1(约493字)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第6课的内容,讲授新知之前,先带领学生回顾了上节课的知识点——摆的构成(摆线、摆锤等)和操作注意事项。
为这节课的内容提供一个认知基础。
接下来通过“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来提出研究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学生推测影响摆的快慢可能与摆动的幅度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有关、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让小组谈论,我们应该怎样根据自己的假设去设计实验呢?这才是锻炼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同时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也隐含着学会控制变量的实验操作方法。
例如,如果要验证摆的快慢与摆的幅度有关,我们在实验中一定要保持哪两个因素不变呢?引导学生去思考,因为只有改变一个因素,这样实验才更具有说服力。
根据控制实验变量的方法,逐一进行实验,最终学生很容易得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最后,我又拿出摆绳长短一样的两个摆,结果摆的快慢又不一致,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起摆长的概念。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有时学生过于吵闹,从而会影响到实验的准确性。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2(约1588字)一、课堂教学要依据学生实际水平有效处理教材材料选择:五年级学生在研究摆的快慢实验中,对几个变量实现精确控制具有相当的难度。
如果实验材料稍微有一些小毛病,就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实验材料一定精心选择,把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到最小。
在对摆线的选择上,我曾试过很多:绳子太粗,摩擦力和阻力过大;用纱线和棉线不经摆,易断;用尼龙线会伸缩,影响摆长还用了涤纶线、钓鱼线、绣线等等,都存在不足,最后采用工业用缝纫线,干扰因素影响最小。
对于摆锤,教材推荐用大小螺帽表示轻重两种不同重量的摆锤。
其实当两根摆线长短一样绑上大小两个螺帽后,实际长度就会发生变化,大螺帽的摆线要比小螺帽长(因为大螺帽直径比小螺帽长)。
我将材料换成用原来“沉浮实验盒”中的小吊桶(大小高低都一样),在吊桶里分别装大小相同的塑料块和金属块,就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教学的思考
“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教学的思考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物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单摆的测定重力加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研究单摆在物理学教学中的作用,旨在探讨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要了解单摆在物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了解它本质上的物理原理。
单摆是一种动力学系统,由一个空间中的物体和一个由自转轴及其支撑的空间构成,物体呈空间抛物线运动,由基本方程来描述。
它的基本特征是周期性的自相似运动,角加速度和角速度呈正弦函数的改变,能够比较容易地建立表达式,便于理解。
单摆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称为单摆常数,其值与物理实验室场景中重力加速度值相近。
通过单摆实验,学生可以尝试观察规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
同时由于单摆的特殊性,它还可以帮助学生探究角加速度以及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了解测量物理量的基本方法,从而增强测量技能。
有效掌握这种实验方法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实验设计上也必须做出一定的调整。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应该把重点放在实验环节中,而不是教学理论上的知识。
实验环节可以通过下面几方面来完善:首先,确定实验的开端和起点;其次,以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例如普通的线性单摆、新线性单摆、新加速度单摆等;最后,实验结束之后要回顾实验结论,以及可能存在的偏差,以便更准确地测定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在实验结果准确性方面,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学生收集的实验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在明确的原理框架下来验证,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更好地理解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原理。
总之,单摆在物理学教学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也可以帮助学生探究角加速度以及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同时可以增强测量技能。
但是在实现这一目标时,要注意实验设计上的一些细节,尤其是要加强实验环节,而不是理论知识,同时要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实现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最佳效果。
单摆教学思考
单摆教学思考单摆作为一种理想化模型,其来回往返运动为简谐运动,比单摆还要简单的简谐运动模型是弹簧振子。
高中物理选修3-4的教材第十一章,第一以弹簧振子为例系统地研究了简谐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规律。
所谓的运动学规律,确实是研究位移和时刻、速度和时刻的关系问题(有时也研究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所谓的动力学规律,确实是研究一种运动模型受力特点,从而揭示物体受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在高中时期,学生并不需要把握运动学规律和动力学规律之间的相互数学推导,但应该体验到两者的一一对应关系,即明白有什么样的受力就有什么样的运动;什么样的运动“背后”就有什么样的受力。
作为高二下半学期的学生,理应把握上面力学学科特点了。
因此,系统学习了简谐运动的知识后,学生学习单摆就有的放矢了,课堂教学说明: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多数学生心中都有明确的学习思路(可喜的是,学生在博主的引导下终于把握了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遗憾的是,未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适应和能力,学生还必须在教师的“陪同”下才能得以学习后续课程)。
这一节的教学,最值得摸索的地点是单摆周期教学。
教材采纳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的探究教学思路。
新课程教学理念最为重视这一教学模式,学生从初中二年级首次接触物理开始,一直采纳这一教学模式。
从教学实际来看,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其让学生生厌;从探究特点来看,上面这一探究思路在实际科学研究中并不是主流。
我们明白,物理学科进展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理论,一条腿是实验,但就物理学科而言,理论这条腿先迈更为常见,有科学家推测:理论比实验超前一百年。
那么,关于单摆周期教学能否采纳“理论推导——实验验证”探究教学思路呢?在学习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时,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学生把握其周期由弹簧振子的本身因素决定,而与振幅无关,并不需要学生把握周期公式。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几乎所有教师都会把周期公式直截了当告诉学生,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并运用那个公式,而是关心学生经历周期与弹簧振子自身因素的关系。
单摆实验原理
单摆实验原理单摆实验是物理学中常见的实验之一,通过单摆实验可以研究单摆的运动规律,以及与单摆运动相关的物理原理。
单摆实验通常包括测量单摆的周期、振幅等参数,从而得出单摆的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下面将从单摆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等方面介绍单摆实验的相关内容。
首先,单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单摆是由一根不可伸长且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细绳悬挂一个质点所组成的简单物理系统。
当质点被拉到一侧并释放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质点将围绕悬挂点作周期性的摆动。
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以及重力加速度g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来验证单摆的周期公式。
其次,进行单摆实验需要哪些实验装置呢?通常,单摆实验的装置包括一个细绳、一个质点(通常是小球)、一个支点(可以是固定在支架上的挂钩),以及一个计时器。
实验中需要测量单摆的周期,因此计时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进行单摆实验的具体步骤。
首先,将细绳通过支点悬挂起来,然后在绳的下端挂上质点。
接着,将质点拉至一侧,使其摆动,并用计时器测量完整的摆动周期。
重复多次实验,记录下不同摆长下的周期数据。
最后,利用实验数据,可以通过周期公式计算出单摆的摆长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单摆实验时,需要注意一些实验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要保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其次,要注意测量时的精度和准确性,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另外,还需要注意质点的质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常需要选择质量均匀的小球作为质点。
总的来说,单摆实验是一个简单而重要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单摆的周期公式,加深对单摆运动规律的理解。
同时,单摆实验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是物理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单摆实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在实验中取得准确的实验数据,进一步探究单摆运动的物理原理。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上物理学家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成果;2.知道什么是摆长、单摆,掌握单摆运动特点;3.了解简单谐振动的定义和特点,认识简谐振动的周期、频率公式;4.能够应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单摆的运动特点;2.理解摆长与周期、频率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教师:教案、单摆、计时器。
学生:教材、作业纸、笔。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 概念解释•提问:什么是摆动?•回答:物体固定在一根细线或棒上,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直线或圆弧呈来回运动,称为摆动。
•提问:什么是单摆?•回答:在细线的下端挂上单一的物体,称为单摆。
•提问:什么是摆长?•回答:单摆重心到固定点的距离称为摆长,用字母L表示。
•提问: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有何关系?•回答: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周期越大。
•提问:单摆的频率与摆长有何关系?•回答:单摆的频率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频率越小。
2. 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一在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物理学前辈的关注。
随后,我让学生搭建单摆,并使用计时器完成摆动的计时和数据记录。
通过计算和公式的运用,学生很快理解了单摆运动特点、摆长与周期、频率公式等知识点。
教学反思二在本章节的教学中,由于内容涉及到公式的计算,我采用了丰富的例子来讲解,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后,我让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注重与实际联系的案例应用,从而实现知识与应用的有机结合。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_摆的研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一单元主题是关于“时间的测量”,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使学生在研究“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本单元前五课是了解认识一些计时工具,并知道他们的一些发展史,后3课则是研究制作具体的计时工具,指导学生对摆钟的制造原理和设计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而“摆的研究”则是后面这一部分的起始课或基础课,是为后面的制作打基础的。
学生们在第五课已经观察过摆钟的摆与自己的摆,认识到摆的快慢不一样,他们会联想到摆的快慢可能会与摆锤、摆绳的长度、摆幅等因素有关系。
这节课中学生们将就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讨论与思考,并且去验证他们自己的一些猜测。
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排除一些猜测,修正自己的想法。
这一节课,学生们将测量不同重量摆锤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不同长度摆绳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
他们在对测量数据的分析过程中会发现,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只是摆绳的长短。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以及上节课对摆的结构的了解,对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这节课来研究摆摆动快慢的的影响因素,他们通过做实验,分析数据,很容易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
对于对比实验的设计,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能力。
懂得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可能会在设计实验的时候考虑的不周到,但大致方案还是能够设计出来。
有了相应的知识背景,这样他们既有研究的兴趣,也不会感觉太难而使课堂沉闷。
教学目标:1.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2.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角、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3.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
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单摆》教学反思
《单摆》教学反思《单摆》教学反思上课铃声响起,起立。
顺势提出问题:上课铃响了,今天我们能准确地测量时间,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测量时间的吗?人类又是何时开始才能准确测量时间?在学生思考的时候介绍了古代测量时间的方法:水漏,日晷等。
接下来讲解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故事,再说惠更斯利用对单摆的研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摆钟。
这是临场的应变。
听到了铃声,生成的引入。
其效果比事先预设要好得多。
既介绍了时间测量的历史,又通过故事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同时又为更好引入主题单摆作了辅垫。
下课自己也感到这里的临场处理较为满意。
新课的教学以实验主导,电子白板辅助补充,两者相互结合。
教学中坚持能实验得一定做实验,不能做实验用动画、视频弥补。
这样提供真切感。
这种处理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认可,也得到学生的认可。
课下问学生:是喜欢实验,还是喜欢动画、视频?是一致说实验。
这也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些教师为了省事,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的条件,常常用动画、视频代替实验,这种做法损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这节课的存在问题之处是需要以后教学中加以改善得。
一是重点不突出。
前面简单地讲解速度慢了一点,后面的重点、难点考虑到时间加快了点。
什么是单摆?提供了几幅图。
让学生思考。
再每一个用实验去验证、讲解。
这个环节时间用得较多,与它的难易程度有点不相配。
以后教学这里可以快一点,不需要担心学生不理解。
教学中还是要谨记“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看懂的不讲”洋思教学原则。
二是单摆是简谐运动的证明议课时有老师提出,应该用板书。
这很有道理。
这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如果用白板文字混杂,空间小,不易分辨,而且事先设计好的播放速度快不利于学生理解。
用板书可以先让学生上黑板证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写情况加以补充说明。
这样既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也让学生体验物理解题的书写规范,同时板书手写速度较慢,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听懂、理解。
单摆课文教学反思
单摆课文教学反思引言单摆是物理学中经典的实验课程之一,通过对单摆的研究,我们可以学习到摆动运动、周期、频率等概念,并且可以进一步掌握振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在本次单摆课文教学中,我担任了教师的角色,不仅在理论知识上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还组织了实验活动。
本文将对本次单摆课文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前准备在本次课程教学前,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1.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我首先考虑到学生需要掌握单摆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内容设计:我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详细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讲解和实验活动。
3.准备教具和实验器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摆的运动规律,我准备了相关教具和实验器材,并进行了测试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理论讲解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多媒体演示的形式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
首先,我简要介绍了单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然后详细讲解了单摆的摆动规律,包括摆动周期和频率的计算公式。
在讲解过程中,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然而,我在理论讲解环节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讲解过程中,我过于强调公式的推导和计算,导致学生关注点过多地集中在公式上,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其次,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他们对单摆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他们对单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操作在理论讲解之后,我组织了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单摆,观察和测量单摆的周期和频率。
在实验操作中,我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记录实验数据。
我通过实验指导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克服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在实验操作环节,整体表现还算不错。
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态度,实验数据的记录也比较准确。
《摆的研究》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摆的研究》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摆的定义及特点2. 摆的种类和应用3. 摆的周期与频率4. 生活中的摆现象5. 科学实验:制作并测试摆的周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摆的定义、特点、种类和应用;摆的周期与频率的计算。
2. 教学难点:摆的周期与频率的计算方法及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摆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摆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利用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摆的定义、特点和种类,讲解摆的周期与频率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摆现象,如摆钟、摆杆等,让学生了解摆的应用。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制作摆,并进行周期测试,让学生亲身感受摆的规律。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并报告一种摆的应用及其原理。
7. 板书设计:摆的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摆的种类与应用种类:……应用:……摆的周期与频率周期:……频率:……实验:制作并测试摆的周期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讲解摆的定义、特点、种类和应用,使学生了解了摆的基本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效果: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掌握了摆的周期与频率的计算方法,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摆现象。
4. 不足之处: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摆的周期与频率的计算方法仍存在困惑,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单摆》探究式教学设计
《单摆》探究式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单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器材,用于研究振动、重力和能量转换等物理现象。
通过单摆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振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简谐振动的规律,理解重力对振动的影响,并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本次教学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线,让学生亲身操作,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并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单摆的基本原理和性质。
(2)掌握单摆的运动规律。
(3)理解重力对振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单摆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单摆为什么会摆动?摆动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摆动的幅度逐渐减小?2.实验操作(3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个单摆装置。
(2)学生根据实验步骤搭建单摆,测量摆长和摆球的质量。
(3)学生摆动单摆,观察摆动的过程,并记录摆动的时间和摆动的幅度。
(4)学生重复实验,改变摆长或摆球的质量,观察对摆动的影响。
3.数据处理(20分钟)学生整理实验数据,绘制摆动时间和摆动幅度的关系图,并用直线拟合求取摆动的周期和摆长的关系。
学生根据数据分析,讨论不同因素对单摆摆动的影响。
4.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总结出摆动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和教师进行讨论。
5.总结与思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深化实验内容。
四、教学方式本次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为主线,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获得相关知识和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指导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评价本次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过程,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摆的研究 说课 反思
《摆的研究》说课《摆的研究》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的一课。
这课是在学生学习《机械摆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课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学生在玩摆的过程中猜测出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几个因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二部分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改变摆的重量,摆绳的长短等几个因素,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这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
第三部分是在学生充分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得出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只了解生活中有些物体的运动是摆动,如:钟摆、秋千、摇篮、吊床、拳击沙袋------“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但他们不知道摆动这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科学道理。
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能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
但如何控制好实验过程中变量与保持不变的量,如何收集有效的数据,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困难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作出假设。
能够选择出小组内感兴趣的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设计出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根据假设设计出实验方案。
能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验证,通过教师引导认识“控制变量”的方法,并会使用其搜集证据分析出实验结果。
知道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动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能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能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能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
能学会体验合作、发现摆的秘密的乐趣。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
经历一个“选择研究对象---设计完善实验---合作实验验证---分析数据---汇报交流---得出结论”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在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重、摆长、摆角的关系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三个实验不断强化学生对实验变量的控制,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并且能够利用自己实验的结果进行推测。
摆的研究教学反思总结PPT
摆的周期与影响因素
详细讲解了摆的周期概念、计算公式 以及影响摆周期的因素,包括摆长、 重力加速度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摆 的运动规律。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回顾学生已学过的相关物理 知识,如简谐振动、牛顿第二定 律等,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
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验 操作等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教学反思总结的收获
深入理解摆的原理
通过本次教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摆的周期、振幅、频 率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掌握多种教学方法
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实验等,发现不 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生群体,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 况进行灵活调整。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我成功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技能 和数据处理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强化实践教学
增加实验和探究活动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摆的知识和 技能。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案例教学
引入与摆相关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实施翻转课堂
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学、讨论等方式了解摆的基本知识,课堂上则 重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讨论。
利用多媒体技术
进步与退步
与往期学生相比,本届学 生在成绩上有所提高,但 仍需加强实践和应用能力 。
学生反馈调查
教学内容
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内容 丰富、有趣,能够激发他 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学生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 法表示满意,认为教师能 够生动形象地讲解知识点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探究—反思”——谈“单摆”的科学本质教学1黄晓(浙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浙江金华:321004)摘要:单摆运动呈现了由线性运动向混沌的过渡,扮演着宇宙的基本角色;单摆的物理特性研究,体现了典型的近代科学方法论,为建立“单摆”与“自由落体运动”关系提供了可能。
同时,它科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论文基于课程标准对“单摆”教学要求的定位与教材对“单摆”教学内容的描述,反思了新课改中单摆教学对科学本质关注的缺失,提出以“历史—探究—反思”方法开展“单摆”的科学本质教学。
关键词:单摆;科学本质;科学本质教学;历史;探究;反思伴随着科学哲学从理性主义、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到证伪主义、历史主义、实在论等的演进,科学本质的内涵不断得以改变与丰富。
对科学本质的内涵的界定及如何促成科学本质理解,已成为科学哲学界与科学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因而,需要思考“适合中、小学生理解的科学本质是什么?”“如何促成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等问题。
AAAS发表的《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中关于科学本质三个领域的划分[1]与McComas基于八个国际科学教育标准而提出的关于科学本质较为一致性的十四个方面[2],彰显了科学教育研究者对科学本质内涵的共通认识。
对科学本质教学的探索,也凸显了科学本质教学的多元方法。
历史个案研究方法作为科学本质教学的多元教学方法之一,不仅可以使学生透过科学史,了解科学的进展过程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对科学事件、科学家成就的充分揭标与成因分析中,多维度认识科学本质内涵。
单摆是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之一,它在科学发展与教育教学中体现了多维度的价值。
首先,单摆相对于复摆而言,是物理学中最简单的模型之一,也是集“线性”与“非线性”模型,可以从线性通向混沌2[3][4]。
其次,不管是自文艺复兴以来的钟摆对时钟的调整到精确性钟表的设计与制作3,其实现时间测量的核心原理无异于伽利略的钟摆与振动所依据的原理。
在科学发展中的声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论领域4,单摆扮演着科学发展的基础角色5。
第三,钟摆的物理特性(等时性)的发现是伽利略运动1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课题(Y201224693)与全国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126220623)阶段成果。
2在无阻尼、无外力( =0,f=0),且做小角度摆动时,通过数学运算、振动曲线与相图分析,其运动过程呈现伽利略提出的等时性原理;在大振幅情况下(不管是否受迫与有无阻尼),会进入混沌,如保守单摆系统随着振幅的增大,而表现出的两种混沌方式:表现为椭圆点的KAM(相轨迹在相空间被限制成一定的形式,是个维数低于相空间的维数的曲面,称KAM环面)环的自相似结构与KAM环扭曲到混沌。
在受迫振动时,可能出现倍准周期序列向混沌的转变现象等。
3自文艺复兴以来,英格兰约翰.哈里森的H-1,H-2,H-3,H-4时钟的出现便是单摆振动的应用一个见证。
之后,基于社会需求对精确、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音叉时钟、石英时钟及铯原子钟等继而产生。
4对谐振器的付立叶分析使许多现象可以象征性地表述成钟摆的聚集体。
不管是通过弹拨琴弦发声的乐器、管乐器吹口与管风琴气柱的振动还是现代乐器的琴弦,其以波的形式传播与扩散的声音都可分解为不同的付立叶分量。
声音由空气的谐波振荡叠加所组成,每一个谐波振荡都有一个固定的频率(有些是超过或低于耳朵的识别范围),即每一个声音都好像蕴涵着无数的伽利略钟摆。
在电磁学领域的麦克斯韦方程预示着普遍存在的大气中也存在谐振——一种普遍存在的伽利略钟摆似的振动,那些频率在0.5×109-0.7×109兆赫,或者波长在400-700纳米的振动就是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光,光的颜色取决于波长或振动的频率。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来了简谐振动与时间流逝关系的根本性变化(牛顿的力学定律,时间的流逝是由简单钟摆或其他基于类似原理的振荡器所定义,对所有观察者是有效的),使得伽利略的钟摆只能作为时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解释摆的等时性是伽利略斜面实验的一个主要的动机6。
面对摆动的等时性,伽利略通过将单摆问题化为斜面问题,实现了摆弧的曲线运动向直线运动的转化,将单摆问题与自由落体问题内在联系起来。
单摆研究的历史过程也体现典型的近代科学方法论,表现了伽利略的研究程序[7]等。
因而,单摆研究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本质内涵与教学价值的体现。
基于单摆在科学发展、教育教学中的价值之认识,认同将“伽利略与单摆”视为经典的科学史个案研究融入科学教学的例子是合理的。
论文将结合课标、教材对“单摆”的描述、呈现方式及教学的实施,以“历史—探究—反思”的方法开展科学本质教学。
一、科学教育中的“单摆”“国际单摆计划(IPP)”是2002-2005年国际科学教育课题之一,也因而呈现了对中学单摆HPS (与科学本质)教学的研究文献,如“科学教育的时代:如何开展单摆运动的历史与哲学教学以促进科学素养”,“科学与教育”杂志中的三期专栏文章(Vol.13(4-5),(7-8);Vol.15(6))与单摆教学专著[8]等等。
不管是课题的呈现,还是单摆相关研究专栏的出现,都表明了“单摆”是重要的科学教育内容。
但在探索“单摆”主题的科学本质教学之时,还需要明晰我国当前的课程标准、教材及教学中的单摆之认识。
1、《物理课程标准》对“单摆”内容的定位新课程将单摆作为选修内容之一,课程标准对单摆这一章节的定位与要求——单摆内容归为机械振动的一部分,即将单摆的振动视为简谐振动的一种,满足简谐振动的条件。
因而在内容标准[9]中提出需要基于观察与分析,理解简谐运动的特征(包括公式与图像的描述,区分不同摆长单摆简谐运动的相位差);基于实验与探究,明确单摆的周期与摆、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课程标准对单摆内容的定位,决定了教材[10]中视单摆为理想化模型,视单摆的等时性不是严格的定律,而是小振幅下的近似7。
教材在呈现该内容中,从视单摆运动为简谐振动的演示实验现象观察与单摆摆球的受力分析,判断单摆受到的回复力是否满足简谐振动的条件,从而将单摆的运动纳入到简谐振动这个更一般的范畴中讲授,引入一些重要的概念,如振幅、相位、频率、周期与阻尼等。
对于单摆这一简谐振动,周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要求通过演示实验明确单摆的周期影响因素(质量、摆长、振幅等),进而依据更细致的实验(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明确周期与摆长的定量关系,即得到单摆的周期公式。
利用公式的数学变换,可以由某地单摆周期的确定,测得某地的重力加速度。
在整个单摆内容的呈现中,与科学史相关系的有两处:①以傅科摆的图片(傅科在巴黎的万神殿用长67米的单摆演示周期超过16秒),引出单摆周期的长短,从而提出单摆周期有哪些影响因素?②单摆周期公式引入的是惠更斯当时确定的公式,并指出偏角增大时,利用该公式算出的周期与精确值间的差别增加间调整器存在。
量子论的出现,将其应用于谐振子上,将牛顿关于钟摆的运动方程量子化,它的全部能量频谱将会由无穷多的不连续的点组成,存在能级的等距性特点。
从而使单摆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摆动的挂灯与航海天文钟的应用。
5单摆在宇宙中的基础作可以从罗杰斯[5]的话语中呈现:“晃动的钟摆引领着我们走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目睹了许多稳定可靠的时钟,实现了对时间的调整。
……变化多端的振动带来了美妙悦耳的音乐,看到了光波的干涉条纹……年轻的伽利略在不经意间发现了谐振子的等时性,他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等间隔性系统竟然成为这个世界无所不在的、最本质的物理体系……”6伽利略在《两大体系》中提出:“我提出关于摆的运动的观察,是为了使你了解摆在下降弧度中所获得的冲力(这时运动是天然的),将能靠冲力本身以一种强迫运动使同一个摆上升到同样弧度……”[6]。
7这与伽利略的原始想法不同。
而对于振幅大了会怎样这一问题,需要在理论上涉及较深奥的全椭圆积分,因而教材即便是对此定性的描述也很少交代。
(即误差增大)。
伽利略在单摆中的贡献完全被忽视,弦定律、等时性等及其发现过程都没有提及,更不要谈及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而学生认识伽利略的贡献与科学方法是他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必修1)。
有了基于自由落体运动现象分析而得出的“重物与轻物下落的同样快”逻辑推断,伽利略首先建立了描述运动所需的概念,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及加速度等,同时猜想并结合实验认为落体运动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其速度变化是均匀的。
基于当时的滴水计时工具无法测量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时间,教材呈示了伽利略所采用的冲淡重力的方法,引入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容易测量,并介绍了伽利略对斜面实验的合理外推(斜面实验向自由落体运动的转变过程)。
在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教材一般都会归纳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即将实验与逻辑推理(数学推演)结合,同时给出了伽利略所践行的科学研究过程。
2、基于新课程的单摆教学过程从上述“单摆”这一主题(个案)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来看,没有对科学本质具体内容的显性表述8,这也可以从科学教师对“单摆”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得到相同的答案。
以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单摆教学的典型教学过程[11]:基于反思以往单摆教学是重视于知识的传授与应用(解题),往往教学过程包括:提出单摆的模型→规律→应用、解题,提出新课程理念下的单摆教学应注重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归纳出事物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中。
因而,认为教学过程包括:观察→抽象模型→规律→应用。
对于观察,以列举生活现象为观察,没有明确什么是观察,如何通过观察抽象与建构模型。
规律的教学中,以受力分析得知单摆运动的原因与条件。
以五个单摆同时运动观察与探究了解摆长与周期的关系,以磁场作用下的单摆(磁性单摆)运动探究重力加速度与周期的关系,明确单摆的等时性。
应用部分关注于惠更斯设计的摆钟缺点及成因的分析;用单摆运动的规律性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描述不同运动情境对单摆周期变化的影响等。
这一教学设计尽管多处展示了新课程所强调的科学探究活动(多摆运动及改变单摆的运动环境等),但在探究过程与实验、比较方法中体验中,都没有显性地指明体现的科学本质内涵——这需要教师在单摆教学中,借助于更多的情境材料分析、理解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的价值判断与科学原理带来的技术进步,对科学本质内涵得以明示。
二、“单摆”的科学本质教学Matthews[12]认为,好的“单摆运动”教学会使学生了解:①基本的科学知识,如落体定律、运动定律、碰撞定律、动量与能量守恒。
②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如观察、测量、数据收集、变量控制、实验、理想化及变量的数学表征的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