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十八)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历史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8课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8课时

第18课时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入侵;②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及其影响。

2.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①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特点与分布地域;②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③制约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3.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应学生用书P94,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表现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①标志: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②意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农业: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

(3)手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4)商业和金融业⎩⎪⎨⎪⎧①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

②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③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表现是家庭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这种分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市场和劳动力。

自然经济的解体符合近代历史发展潮流,具有进步作用。

,学法点睛 整体认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实录自然经济解体本质上指封建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曲折发展1.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背景⎩⎪⎨⎪⎧①自然经济的局部解体为其提供商品销售市场和劳动力。

②洋务运动的诱导。

③外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刺激。

(2)概况⎩⎪⎨⎪⎧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途径⎩⎪⎨⎪⎧①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②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代表⎩⎪⎨⎪⎧①方举赞、孙英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

②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8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8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十八)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A. 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 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 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 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C [人民公社化道路出现在1958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宣传画只能说明当时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但不能说明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故B项错误;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从铁犁牛耕到机械生产,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故C项正确;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 .“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

”党的这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反映了()A. 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B. 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思想C. 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D. 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长期性D [“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体现了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长期性,而非经济建设的急躁冒进,故A项错误,D项正确;过渡时期总路线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改造,故C项错误。

]3 . (2018 •泉州质检)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项目工农业总产值农业工业1952 年10040.359.71957 年10023.676.4A B.国家政策的调整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 “大跃进”运动开始B [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项错误;与材料中工农业比例无关,故A 1953 —1957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东北优先发展重工业,会出现东北地区农业比重低于工业比重的现象,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4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含解析人民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4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含解析人民版

课后限时集训(十四)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广东广州调研)鸦片战争前,“外洋所产之大呢羽毛哔叽等类,并一切贵重之器物,则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

战后,“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C.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C [材料中强调的是洋货在中国的运输情况,并未涉及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沿海通商口岸而非内河航运,故B项错误;据材料鸦片战争前“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而战后“夷商自行转运……充积于厦口”可知,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广州不再是唯一的通商品岸,这反映了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故C项正确;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调整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与材料中鸦片战争前后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 2.(2018·河北名校联考)1862年浙江人叶澄衷在上海虹口美租界开设了近代上海华人第一家五金行“老顺记”。

由于叶澄衷注重信誉,不久美孚石油公司请“老顺记”推销煤油,“老顺记”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

该现象表明当时( )A.部分民族资本家重视经营策略B.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依赖于外商C.外商企业刺激了民族工商业诞生D.上海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起步较早A [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据材料“由于叶澄衷注重信誉,不久美孚石油公司请‘老顺记’推销煤油,‘老顺利’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可知部分民族资本家重视经营策略,故A项正确。

]3.(2019·山西五校联考)鸦片战争后,社会普遍把洋货视之为“奇技淫巧”,认为这是导致财富外溢的原因;19世纪70年代,有些人主张仿制洋货,大兴工商,以自制洋货取代外来洋货从而占领洋货消费市场,这种观点在朝野上下产生了广泛影响。

【人民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4_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_含答案

【人民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4_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_含答案

34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时作业人民版一、选择题1.导致下表中工厂数和资本呈现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B.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南京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答案:D 解析:19世纪末,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故选D。

中国通商口岸大幅度增加是在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错误。

2.1912年至1921年民族工业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7%,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平均发展速度为13.8%。

……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华民国展品获得各类奖章1 218枚,是各国获奖之冠。

由此可见( )A.北洋政府统治推动民族工业发展B.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工业化C.民族工业发展迈入世界先进行列D.经济工业化得益于政治民主化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1912年至1921年民族工业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7%”可知,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D。

依据材料时间“1912年至1921年”可知,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中华民国政府的政策鼓励和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A项错误;美国不会大力支持中国的工业化,B项错误;此时中国的民族工业在世界上处于落后状态,C项错误。

3.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总额发展变化的一幅曲线图。

从1866年到1956年的90年间共出现三个资本总额的投资高峰,其中第二个高峰出现的原因在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洋务运动的推动C.南京国民政府的激励政策D.相对和平的国内外环境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知,第二个高峰出现的时间是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年),鼓励民族工业发展,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故选C。

新疆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第18讲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变迁

新疆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第18讲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变迁

新疆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第18讲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变迁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2019·济南模拟) 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提出“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而1945年中共七大报告中又指出“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我们是欢迎的。

”这一政策的转变()A . 主要是为了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B . 说明党积极探索对外开放的道路C . 主要基于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变化D . 反映了党的对外经济政策的成熟2. (2分) (2018高二下·南昌期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和“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都获得了较快发展。

其共同原因是()A . 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B . 自然经济不断发展C . 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D . 国内政治局势稳定3. (2分)(2019·贵州模拟) 据1937年的一份调查显示,贵州省各县主要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差最高达到25倍,最低也有3倍,平均为7~15倍。

这种悬殊的农产品价格差主要体现了()A . 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B . 传统自然经济的特点C . 工业原料的强劲需求D . 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4. (2分) (2018高二下·江苏期中) 下表反映了民国21年—2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占的比重。

对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 . 《中美友好通商互助条约》签订,美国对华出口贸易总体呈攀升趋势B . 英国逐步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对华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日趋下降C . 国内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不断高涨,日本对华出口贸易占比逐渐下降D . 德国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增长颇快5. (2分) (2019高一下·襄州期中) 有历史学家指出:“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它比1840年具有更明显的标界意义”。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十八)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十八)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检测(十八) 民族工业的曲折开展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下表为近代中|国棉质土布在国内棉布市场上的比重统计.据此可知,中|国()A.传统棉纺织业仍然具有生命力B.近代民族工业抵抗了列强经济侵略C.农村自然经济逐步丧失统治地位D.实行了保护本国传统手工业的政策解析:选A表格数据说明棉布始终在国内棉布市场上占据60%以上,说明棉布有较大的市场,恰好说明中|国的传统棉纺织业仍然具有生命力,故A项正确;生产棉布的不是民族工业,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表格说明的是棉质土布在国内市场占据的比重,没有提及政府政策问题,故D项错误.2.(2021·怀化一模)阅读?1894~1920年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表? ,此阶段()AB.重工业资本超过轻工业资本C.外国资本因特权而占据主导地位D.民族资本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解析:选D官僚资本在1914~1920年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个军阀大肆出卖国|家权益而使官僚资本所占比重下降,故A项错误;图表没有表达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例关系,故B项错误;通过图表的比例关系,可知外国资本并不占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通过图表可知民族资本在各个时期,都保持在10%以上的年增长率,故D项正确.3.据统计,1840~1894年西方列强在华企业共计88个,资本总额近2 800万元;而在1895~1913年间,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的企业计136家,资本总额10 315.3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英国开平煤矿,1911年资本已达1 159.4万元,1913年更增至||2 063万元 .这说明()A.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英国的资本总额超过其他列强D.列强投资方向主要在矿产领域解析:选A资本总额不断增加说明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故A项正确;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指的是本国的民间资本,故B项错误;材料无从表达英国资本总额超过其它列强,故C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主要在矿产领域,故D项错误.4.阅读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选项是()中|国1912~1921年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百万海关两)A.在此期间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B.实业救国和(社|会|主|义)成为两大社会思潮C.经济开展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根底D.该历程折射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解析:选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1912~1921年中|国进口一直大于出口,处于入超地位,故A项错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才逐渐成为社会思潮,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与表格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1912~1921年中|国出口额曲折缓慢增长,并且始终低于进口额,这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压制,开展曲折,故D项正确.5.20世纪初,中|国商办银行相继出现,全国有15个省成立了商办铁路公司,纺织、采矿、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开展迅速.从社会开展进程看,它们对中|国影响最||深刻的是()A.民族经济开展进入繁荣阶段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型D.改变了中|国经济附庸的地位解析:选C随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开展,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6.一战期间列强对华输出棉纱量持续减少,而日本却迅速增加,开始超过英国,跃居首||位.这反映了()A.列强均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B.日本的经济实力已超过英国C.日本乘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D.日本在侵华中始终获利最||大解析:选C根据所学一战期间放松对中|国侵略的是欧洲列强,不是列强均放松了,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虽然被美德超过,但经济实力仍位居日本之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一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侵略,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只能得出一战期间日本侵华占据优势,但无法得出始终获利最||大,故D项错误.7.(2021·郑州模拟)20世纪初,民国政府公布了大量开展工商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这种做法()A.有利于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合法地位B.有效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C.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开展的根底D.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解析:选A根据材料 "民国政府公布了大量开展工商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可知政府通过公布经济立法,保护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利益,促进了其较快开展,故A项正确.8.1915年,中华民国司法部制定了民法草案,有关婚姻局部明确规定: "男子未满十六岁,女子未满十五岁,不得成婚〞 "有配偶的,不得重婚〞 "夫妇不相和谐而两愿离婚的,得离婚〞等.这反映出当时中华民国政府()A.杜绝||陈规陋习B.顺应时代潮流C.照搬西方文明D.提倡男女平等解析:选B A项表述绝||对,排除;根据材料,中华民国政府对旧式婚俗进行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开展,故B项正确;C、D两项材料均未表达,排除.9.(2021·郑州一模)西餐宴席男女主人同时入席,餐桌上男女平等甚至||女子地位要比男子高 .1878年,驻外公使郭嵩焘在伦敦公使馆 "仿行西礼,大宴英国绅商士女,令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后来,在大城市的中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这反映出()A.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B.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C.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走向西化D.洋务运动促进妇女解放解析:选A从 "引起了轩然大波〞到 "稀松平常〞,这种转变表达了西方男女平等思想观念对中|国传统礼俗产生了冲击,在大城市中上层逐渐被认可,故A项正确.10.?沪北西人饮食竹枝词?记载: "筵排五味架边齐,请客今朝用火鸡.啤酒百壶斟不厌,鳞鳞五色泛玻璃 .〞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中|国的传统饮食被西餐所取代B.西餐成为中|国人款待贵宾的一种时尚C.西餐已逐步进入普通百姓之家D.西餐在城市社交活动中逐渐流行开来解析:选D "中|国的传统饮食被西餐所取代〞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描写的是在上海的西方人饮食情况,没有反映 "中|国人款待贵宾的时尚〞,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表达西餐已逐步进入普通百姓之家,故C项错误;据材料 "请客今朝用火鸡.啤酒百壶斟不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在城市社交活动中西餐逐渐流行,故D项正确.11. "自津浦通车,而京津之信二日即可抵沪,徐州以下,一日可至|| ,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 .〞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铁路开展有利于观念革新B.内地与西部边疆的联系在加强C.铁路交通受到民众的欢迎D.电讯事业开展得益于铁路交通解析:选A据材料 "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 "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开展有利于信息传播、观念革新,故A项正确.12.(2021·洛阳期中)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dang )人活动的新闻仅有3那么:?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dang )?;而1912年元旦的?申|报?那么以显著位置对民国成立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这一变化说明() A.?申|报?开始转变对华立场B.媒体|报道追求客观公正C.?申|报?始终紧随(政|治)风向D.时局变动影响群众传媒解析:选D材料反映出?申|报?转变对民主革|命立场,故A项错误;材料?申|报?立场的变化,反映出媒体|报道受到(政|治)时局的影响,故B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申|报?立场的变化是主动紧随,还是被动接受的结果,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1·南昌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1894年7月卷3发表了?朝鲜纪乱? ,初次|报道了中日军队在朝鲜对峙的严重事态.其指出: "中|国出师为藩邦戡乱,实属名正言顺〞,而日本以?天津条约?为借口,拒绝||各国调停, "那么是日本自知其曲而思图逞志于戒行,中|国于此岂尚甘于退让哉〞!与此相应,?万国公|报?不但相信中|国必胜,而且积极为之出谋划策,主张狠狠教训日本.直到1894年10月,?万国公|报?卷69还发表了?英将谭兵? ,即对曾在北洋水师任职的英水师副提督琅威理的访谈录.这位英国将军断言,中|国海军的实力不容低估,不仅足以战胜日本,即与西方大国战亦觉绰绰有余.自1894年11月卷70起,林乐知写道: "中|国昔日自夸之处,至||此而扫地殆尽……总而言之,中|国自夸日,实已一败涂地,不可收拾.〞1895年1月,林乐知在?以宽恕释仇怨说?一文中说: "量论中日两国之是非曲直,那么中|国任朝鲜之败坏而不加整顿,固亦有不是处,亦有曲处,然日本之甘为戎首|| ,而以强词夺理,那么其但有曲处,而无是处可知……所惜天下事,往往不管理而论势.今中|国亦既败矣,遂有偏于日本者.〞5月?万国公|报?刊载?追译中东失和之先往来公牍? ,其中包括由西文译出的战前中日双方交涉公牍9件.林乐知在按语中说,从这些文件看,双方互相咨照,词意和平,惟中|国始终坚持朝鲜是其属国, "轻蔑日本之意,实于言外见得.从此衅隙渐开〞.- -摘编自郑师渠?〈万国公|报〉与中日甲午战争?材料二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丁韪良在上海创办?中|国教会新|报?周刊,以刊登教义、教务等内容为主 .六年后易名为?万国公|报? ,共延续33年,出了七百多期.这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纸对于中|国有识之士的思想熏陶作用无可比拟.光绪皇帝每期必读;洋务派大臣都是这份|报纸的忠实读者;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它还刊登了孙中山致李鸿章书两封;康有为、梁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那个时代几乎每一个中|国文化人,都如饥似渴地寻求每一期?万国公|报? .林语堂称:透过?万国公|报? ,林乐知成为他生命中影响最||大、决定命运的人物;甚至||日本天皇都长期订阅这份刊物.- -摘编自黄显功?万国公|报?出版前言(1)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万国公|报?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后立场与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12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万国公|报?对甲午战争立场与态度的变化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 "不但相信中|国必胜……实已一败涂地〞得出由中|国必胜论者转变成了中|国必败论者;材料一 "为藩邦戡乱,实属名正言顺〞 "轻蔑日本之意,实于言外见得〞分析比拟其变化;第二小问,从清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史实以及国际背景上综合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万国公|报?评论的公正性上去评析;第二小问,从对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分析其作用.答案:(1)变化:由中|国必胜论者转变成了中|国必败论者;由肯定中|国的正义性,转而竭力混淆是非,甚至||不惜颠倒黑白,为日本侵略者张目 .原因:战场上中|国连连失利,日本赢得了战争胜利;战争中暴露了清政府腐败无能;国际上列强对日本的支持;作者从西方帝国主义的利益出发.(2)简评变化:?万国公|报?作为媒体,预料战争谁胜谁败,自有根据,无可厚非;但偏袒日本混淆是非,那么暴露了信奉 "强权即公理〞这一殖民主义者的信条,实质是维护西方侵略者的利益.作用:?万国公|报?有助于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有识之士和文化人士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下表反映了1873~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变化(单位:%) .-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分)解析:首||先,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材料中1873~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变化的情况确定选题角度,如 "1873~1930年,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化色彩不断加深〞 "从1873~1930年,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开展〞;其次,根据论题进行合理、严密、清晰的阐述;最||后,结合史实予以阐述,表述成文.答案:例如一论题:从1873~1930年,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化色彩不断加深 .阐述:1873年,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手工产品为主,而在1873年以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农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且从1910年以后,成为中|国最||多的出口商品,这是因为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中|国通商口岸的增多和西方在华侵略权益的扩大,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一变化说明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化色彩不断加深 .例如二论题:从1873~1930年,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开展.阐述:1873年以后,中|国出口的半制成品和制成品中的机制产品的比重虽然较小,但是其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开展.这是因为在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科技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随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开展,也增强了中|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所以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机制产品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表达了中|国近代化的开展.。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十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统计,1912 年一年内成立的实业团体有40 多个,遍及全国22 个省区。

这些实业团体以“振兴实业”,“富强国家”为宗旨。

如中国实业共济会章程规定:“本会以集合五大民族,共筹振兴实业开拓国家之富源,发展民族之经济为宗旨”。

材料主要反映了()A.各种实业团体崛起B.实业救国潮流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D.辛亥革命影响B [各种实业团体崛起说的是当时一些现象,这些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实业救国潮流,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各种实业团体崛起后实业救国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故C项错误;实业救国潮流出现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故D项错误。

]2。

(2018·昆明一中月考)下表是1918-1920年日本纱和印度纱进入中国上海的情况(单位:海关两):A.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受阻B.北洋政府鼓励发展经济政策有效C.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的结果D.印度纱相比日本纱价格有优势C [“1918-1920年日本纱和印度纱进入中国上海”表格中只是选取了“1918年5月到1919年4月”和1919年5月到1920年4月“这两个单位时间,不能体现进口工业品对全国的影响,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增减“栏可以看出,在这两个时间段里,“合计+63031”进口总体呈上升趋势,无法体现北洋政府的有效政策,故B 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在上述时间段里,“日本纱"大幅减少,“印度纱”印度纱大幅增加,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与国内流行的反日运动相关联,故C项正确;表格中没有关于“日本纱”和“印度纱"价格对比,无法判断其是否有价格优势,故D项错误。

]3.(2019·晋中调研)1922年,吴蕴初在上海创办天厨味精厂。

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这一现象反映了( )A.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B.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C.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弱D.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B [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可知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得出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弱不合题意,故C 项错误;材料主旨是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虽然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21讲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21讲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目标解读1.简述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以及报刊、影视的逐渐普及,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重大史实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詹天佑。

1.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背景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为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对的限制。

【易错点拨】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表现: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且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1)背景①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③群众性的推动。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知识拓展】“实业救国”思潮“实业救国”思潮是向西方学习、发展民族工业,以兴实业挽救国家危亡的爱国主义思潮。

它使得民族资产阶级一改之前的陈腐观念,“实业救国”是爱国、救国、富国、强国的明智之举。

作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封建王朝出卖民族利益的对立物,“实业救国”思潮的内涵在近代中国不断得到丰富,并对整个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表现: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面粉业和发展最快。

(3)萧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3.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习俗(1)清末社会风俗的变化(2)民国初年文明开化的新习俗:辛亥革命后成立共和政体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也促使民众日常生活中出现种种新气象。

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除旧布新,成立当天宣布改用阳历,紧接着又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通史版:阶段七 课时3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通史版:阶段七 课时3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作业)

课时3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1898年清政府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中规定:“如有能造新器切于人生日用之需,其法为西人旧时所无者,请给工部郎中实职,许其专利三十年。

”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A.开始具有了知识产权意识B.注重选拔实用型的人才C.具有赶超西方的求强心态D.已确立了工业立国政策解析据题干材料中“其法为西人旧时所无者”体现有赶超西方心态,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开始”,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奖励实用型人才,而非注重选拔,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工业立国,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8·四川泸州二诊)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

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A.城市化进程推动B.工业化水平提高C.国际市场的扩大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解析城市化进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据材料“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可以得出城市化进程推动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答案 A3.(2019·山东菏泽模拟)下表为1850~1914年我国部分国民经济数据。

据此可知()(注:1850年全部国民收入均视为农业生产部门生产,没有按产业部门划分。

)A.洋务运动引进了近代工厂制度B.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C.中国传统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变D.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出现严重分化解析材料中是1850~1914年我国部分国民经济的数据,材料中体现了我国的工矿交通业和服务业从1887年到1914年均有较为显著的发展,材料数据体现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状况,反映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向近代化转变,故C 项正确。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真题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真题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真题2013—2018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情分析本讲内容属于低频考点。

其中,命题以选择题为主,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侧重对民国后期的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嬗变是近代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今后的命题仍会以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立意,综合考查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

立足家国情怀——社会热点隐性考1.(2016·全国卷Ⅲ)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解读图文信息。

该火柴图案的主题是“抗敌”,主图是一顶大斗笠,上书“十九路军”,斗笠左右两旁分别有“振我中华”和“挽回利权”字样,这种设计是为纪念抗日的先锋十九路军。

前方将士奋勇杀敌殊死抵抗,后方民众全力支持积极声援,体现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D项符合题意;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19世纪末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所以排除A、B、C三项。

立足史料实证——创设情境灵活考2.(2016·全国卷Ⅱ)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答案】D【解析】解题关键:一是时间信息“抗战胜利后”,二是材料信息“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在战后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其主导地位加强,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反映缓解民族工业的困境,排除;B项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错在“开始”二字上。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卷及答案: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卷及答案: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9·吉林模拟)李鸿章的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久被清议攻诘,晚年曾心酸地自谓:“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被诽谤。

”李鸿章这段话道出了( ) A.守旧官僚势力的强大B.最高统治者的排斥猜疑C.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D.中国社会的愚昧与落后A2.(2019·黄山模拟)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说明( )A.近代中国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B.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C.甲午战争触发了清朝多重危机D.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政治合力B3.(2019·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1903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财政处,全面负责筹备整顿全国财政和统一币制;1906年,设立度支部,管理全国的田赋、税收、漕运、仓储等事宜。

这些措施( )A.开启了近代化的财政转型B.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C.加强了清朝皇权专制制度D.延续同光时期集权型财政制度A4.(2019·济南高三期末)下表反映了民国初年成立的实业团体统计情况(单位:个),表中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中国( )时间数量民国元年40余1913年6月951915年12107月A.国际环境日益改善B.民族意识普遍觉醒C.实业救国思潮兴起D.民主共和观念发展C5.(2019·泉州质检)下表为1935~193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据此推知(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B.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C.中国的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D.西方国家经济陷入经济危机泥潭B6.(2019·深圳模拟)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海关税很低,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连正税也要收货价的20%,且外国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

此现象说明( )A.国人对列强有着高度的警惕B.传统体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剧变C.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力D.低关税有利于列强商品在华畅销B7.(2019·濮阳模拟)清人郑裕孚《淡志室公牍》中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山西,“十室之邑,八口之家,无一人之身无洋货”。

2020版高考历史(课标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第18讲近代后期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

2020版高考历史(课标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第18讲近代后期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抗战时期的统制经济 统制经济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资本主义战时经济模式。统制经济的 全面实行是战时经济体制确立的表现。抗日战争时期的统制经济政策 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以国防建设为核心的总方针下,制定和推行的最 重要的经济政策。它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形势下,针对战时时局的需要, 作出的最重要的政策选择。
图解历史 1.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曲折发展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点一
栏目索引
3.民族工业的困境
考点一
栏目索引
《破扇难挡暴风雨!》(1930年) 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面前,提倡国货无法挽救 民族工业衰败的悲惨命运。
考点一
栏目索引
教材补遗 1.民族工业内迁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战局恶化,东部沿海工业开始大规模向西 南大后方迁移。在此期间,大量工业企业迁入西南内地,一定程度上保 存了我国的民族工业,稳定了中华民族抗战决心,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 物质基础;东部工业大规模内迁,构成我国工业布局的一个重大的变革,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结构和布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 化有一定的影响。
考纲呈现
总纲目录 栏目索引
考点一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二 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考点一
栏目索引
考点一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自主学习
一、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1)方针: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2)概况:各行业都有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增长速度创历史最 高纪录。
考点一
栏目索引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归纳我国近代史上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并说明经济结构的 变动趋势。 提示 从图示可以看出,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近代的经济成分 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先后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 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这些新兴的经济成分,与原来占 据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经济。其中,自然经济处 于不断走向解体的过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卷(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16年,在全国产业工人中男工约有39万,女工约有24万,其中仅江苏、广东、山东、安徽、浙江五省女工就达20余万人。

据此推断,上述五省() A.城市化进程加快B.妇女地位显著提高C.轻工业相对发达D.政府鼓励女性就业【答案】C【解析】工人人数的多少并不是衡量城市化进步缓急的指标和参考数,故A项错误;女工数量多与妇女地位的提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这里“显著”一词并无前后对比,故B项错误;20世纪初的中国,科技近代化还远未起步,女工所能从事的行业基本都是纺织、服装等轻工业,故C项正确;政府的鼓励显然并不是上述五省当地女工数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1925年,华资最大的两家水泥公司启新洋灰公司与华商上海水泥公司达成为期5年的联营协议。

双方规定联营区域,在联营区域内约定销售比例和售价。

这一协议()A.加剧了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B.有利于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C.是海外市场不断扩大的结果D.体现了国家的统制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主旨与同行业的竞争无关,故A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一些本土企业之间加强了联合,以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中国的水泥公司产品应该主要是面向国内市场销售,与海外市场的扩大无关,故C项错误;国家的统制经济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故D项错误。

3.(2018·湖南株洲期末)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中国)到8月底,通货比5月底膨胀了64%……1947年的头5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这一现象对民族工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B.改变了民族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布局C.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D.民族工业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直接影响”。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 3 讲近代先期民族工业的波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建议用时: 45 分钟 )一、选择题1.(2019 ·南通模拟 ) 下边是 1866~ 1913 年上海华商部分机器厂状况统计表,该表能够表示()1866~1894 年1895~ 1913年类型设厂数 ( 个)建立资本 ( 元)设厂数建立资本 ( 元)轧花体制造330014 2 520缫丝体制造14009 5 600纺织、针织机修配——813 370A.近代民族公司的资本雄厚B.清政府鼎力扶助民族工业C.甲午战后纺织业自主发展D.民族重工业获取初步发展分析:选 D。

经过对照表格中数据可知,中日甲午战争后机器制造业( 重工业 ) 的投资额、工厂数增添,说明我国的民族工业中的重工业有所发展,应选D项。

2. (2019 ·石家庄二中期中)上海汉口北京安徽芜湖四川长寿吉林黑龙江3521142上表是 1905 ~ 1911 年全国新建面粉厂散布状况( 单位:个 ) 。

据此可知 ()A.民族工业遇到外资公司的排斥B.南方与北方经济趋于均衡C.近代工业渐渐向内地地区扩展D.中国重工业基础十分单薄分析:选 C。

依据题目中“汉口”“安徽芜湖”“四川长寿”得出,近代工业的发展逐渐向内地地区扩展,应选 C 项;题目中并未波及外资公司所占有的比率, A 项错误;题目中“1905~ 1911 年全国新建面粉厂散布”是新建公司的散布,不可以说明整个南方与北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及轻重工业的比率变化,B、D 项错误。

3. (2019 ·荆州质检 ) 据统计,中国近代棉纱入口占所有入口总值的比重,1891~ 1893年为 14.6%, 1901~ 1903 年为 18.6%,今后,棉纱入口大幅度降落,且棉纱开始出口。

中国近代棉纱出入口的变化说明()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困难发展B.列强逐渐扩大对华商品输出C.国内资本主义商业市场形成D.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分析:选 A。

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8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含解析)

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8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含解析)

课时跟踪练181.(2020·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合考试)据统计,华商卷烟业从卷烟厂家、卷烟机数量和工人人数来看,分别在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的五卅运动,以及1927年的国民革命时期取得了较大进展。

这主要是因为( ) A.民族主义思潮影响B.国民政府政策保护C.无产阶级运动推动D.列强侵华步伐放缓解析:根据材料“在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的五卅运动,以及1927年的国民革命时期取得了较大进展”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运动都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体现了民族主义思潮,故选A项;根据所学,国民政府1905年没有建立,排除B项;根据所学,1905年无产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排除C项;根据所学,1919年以后列强卷土重来,排除D项。

答案:A2.(2020·重庆二模)据下表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13—1918年上海从外国进口金属情况表A.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B.中国重工业发展面临重重困难C.列强逐年递减对中国金属出口D.抵制洋货、提倡国货成效显著解析:材料时间为1913—1918年,上海从外国进口金属的数量虽然在降低,但是每吨价格和总费用都在增加,可知此时西方列强虽然在商品输出数量上有所减少,但是对我国的侵略并未减轻,中国重工业的发展仍然困难重重,故选B项;材料中可见西方对华重工业输入的总价格一直在上涨,虽然结合史实可知此阶段西方忙于欧战,但材料中无法得出西方列强放松侵略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仅能看出上海对外国金属的进口情况,无法判断列强对中国金属的出口情况,排除C项;材料中呈现的上海一地进口外国重金属数量呈减少趋势,但无法判断是否是当时中国民众抵制洋货的作用,且中国民众抵制洋货主要是生活用品,排除D项。

答案:B3.(2020·福建漳州、南平二模)下表为1914—1927年中国的净进口货值和净出口货值(单位:千海关两)。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3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一 1894~1919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1.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原因⎩⎪⎨⎪⎧①甲午战争后,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②为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③“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2)表现: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且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从主观上说,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1)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④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①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②化工、皮革和卷烟也有相当发展。

(3)结局: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考点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生活的变迁(1)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2)辛亥革命期间 ①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②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③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④社交礼仪逐渐采用握手、鞠躬来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

⑤采用公历,增添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2.交通事业的进步(1)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

(2)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等大城市出现。

(4)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3.通讯工具的变迁(1)20世纪初,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

(2)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

4.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繁荣景象。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试题含解析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检测试题含解析人教版

第八单元检测试题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鸦片战争后,钦差大臣耆英认为英国人“以通商为性命,准其贸易则恭顺如常,绝其贸易则骄骞难制,故自明至今,羁縻夷人皆借通商为饵”。

据此可知耆英( )A.肯定了自由贸易理论B.主张对英国实行贸易制裁C.主张以贸易笼络英国D.逐步调整了天朝上国心态解析:C 据材料,耆英的意思是用贸易为饵安抚英国人,而不是实施制裁,故C项正确,B项错误。

自由贸易是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国家工业资产阶级的追求,耆英提出该观点是对英国咄咄逼人的侵略态势作出的被动策略,并非认识到自由贸易的优点进而肯定,故A项错误。

从仍然称呼英国人为“夷人”可以看出天朝上国的心态没有得到调整,故D项错误。

2.1882年,轮船招商局会办郑观应向李鸿章建议,招商局的经营管理应按股份公司成例,“由众股东公举董事、总理、协理,由总理、协理慎选总管五人,报告董事会公决”;在漕粮运输方面“虽有海运委员总理,本公司亦当委一熟悉米色、公正无私之员,随同海运总理稽查,以免偷换”。

当时这一建议的目的是( )A.改变洋务运动民用企业的性质B.维护和扩大股东权益C.减少轮船招商局对市场的垄断D.扩大官方的经营权力解析:B 轮船招商局采取股份经营的模式和管理模式,维护的是股东的权益,故B项正确;材料中属于管理和经营的模式,该企业性质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这一建议有利于增强轮船招商局对市场的垄断,故C项错误;材料目的是保证股东的权益,不属于扩大官方经营权力,故D项错误。

3.下表是对81家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主要创办人原有身份的统计结果。

该结果反映出( )A.早期民族资本家多由官僚地主及买办转变而来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地域分布具有不均衡性C.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额较少D.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举步维艰解析:A 表格中的数据反映了买办阶层与官僚地主占有的企业数居多,这说明了早期的民族资本家多是由买办与官僚地主转化而来,故选A。

山西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8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答案)

山西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8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答案)

山西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9福建龙岩一模)下表是“1843—1850年广州、上海生丝出口统计表”。

据此推知( )A.江南地区仍然是中国丝织业的中心B.中国完全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D.太平天国运动抑制了广州生丝出口答案 A 从表格信息可知,从1843年到1850年,广州的生丝出口整体上有所增长,但上海的生丝出口迅速超过广州。

这主要是由于,上海毗邻中国丝织业主要产区——江南地区,原料易得,故选A项。

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完全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故C项错误;1850年时,太平天国运动尚未发生,故D项错误。

2.(2018福建漳州二调)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

这表明( )A.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B.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C.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D.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答案 D 从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七八十年代,受棉花的出口刺激,江南许多地方的农村广泛种植棉花。

这表明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故选D项。

A项中的“根本改变”表述不当,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只涉及棉花的种植,无法说明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故C项错误。

3.(2015课标Ⅰ)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 D 1852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材料中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取代“中国产的土布”用于包装,说明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经济的中国销路不畅,故选D项;A、B、C三项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检测(十八)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表为近代中国棉质土布在国内棉布市场上的比重统计。

据此可知,中国()A.传统棉纺织业仍然具有生命力B.近代民族工业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C.农村自然经济逐步丧失统治地位D.实行了保护本国传统手工业的政策解析:选A表格数据表明棉布始终在国内棉布市场上占据60%以上,说明棉布有较大的市场,恰好表明中国的传统棉纺织业仍然具有生命力,故A项正确;生产棉布的不是民族工业,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表格表明的是棉质土布在国内市场占据的比重,没有提及政府政策问题,故D项错误。

2.(2019·怀化一模)阅读《1894~1920年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表》,此阶段()AB.重工业资本超过轻工业资本C.外国资本因特权而占据主导地位D.民族资本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解析:选D官僚资本在1914~1920年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个军阀大肆出卖国家权益而使官僚资本所占比重下降,故A项错误;图表没有体现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例关系,故B项错误;通过图表的比例关系,可知外国资本并不占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通过图表可知民族资本在各个时期,都保持在10%以上的年增长率,故D项正确。

3.据统计,1840~1894年西方列强在华企业共计88个,资本总额近2 800万元;而在1895~1913年间,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的企业计136家,资本总额10 315.3万元。

其中规模较大的英国开平煤矿,1911年资本已达1 159.4万元,1913年更增至2 063万元。

这表明()A.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英国的资本总额超过其他列强D.列强投资方向主要在矿产领域解析:选A资本总额不断增加表明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故A项正确;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指的是本国的民间资本,故B项错误;材料无从体现英国资本总额超过其它列强,故C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主要在矿产领域,故D项错误。

4.阅读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中国1912~1921年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百万海关两)A.在此期间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B.实业救国和社会主义成为两大社会思潮C.经济发展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D.该历程折射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解析:选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1912~1921年中国进口一直大于出口,处于入超地位,故A项错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才逐渐成为社会思潮,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与表格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1912~1921年中国出口额曲折缓慢增长,并且始终低于进口额,这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压制,发展曲折,故D项正确。

5.20世纪初,中国商办银行相继出现,全国有15个省成立了商办铁路公司,纺织、采矿、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发展迅速。

从社会发展进程看,它们对中国影响最深刻的是()A.民族经济发展进入繁荣阶段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型D.改变了中国经济附庸的地位解析:选C随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

6.一战期间列强对华输出棉纱量持续减少,而日本却迅速增加,开始超过英国,跃居首位。

这反映了()A.列强均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B.日本的经济实力已超过英国C.日本乘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D.日本在侵华中始终获利最大解析:选C根据所学一战期间放松对中国侵略的是欧洲列强,不是列强均放松了,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虽然被美德超过,但经济实力仍位居日本之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一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侵略,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只能得出一战期间日本侵华占据优势,但无法得出始终获利最大,故D项错误。

7.(2019·郑州模拟)20世纪初,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工商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这种做法()A.有利于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合法地位B.有效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C.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D.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解析:选A根据材料“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工商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可知政府通过颁布经济立法,保护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利益,促进了其较快发展,故A项正确。

8.1915年,中华民国司法部制定了民法草案,有关婚姻部分明确规定:“男子未满十六岁,女子未满十五岁,不得成婚”“有配偶的,不得重婚”“夫妇不相和谐而两愿离婚的,得离婚”等。

这反映出当时中华民国政府()A.杜绝陈规陋习B.顺应时代潮流C.照搬西方文明D.提倡男女平等解析:选B A项表述绝对,排除;根据材料,中华民国政府对旧式婚俗进行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发展,故B项正确;C、D两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9.(2019·郑州一模)西餐宴席男女主人同时入席,餐桌上男女平等甚至女子地位要比男子高。

1878年,驻外公使郭嵩焘在伦敦公使馆“仿行西礼,大宴英国绅商士女,令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

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后来,在大城市的中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

这反映出()A.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B.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C.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走向西化D.洋务运动促进妇女解放解析:选A从“引起了轩然大波”到“稀松平常”,这种转变体现了西方男女平等思想观念对中国传统礼俗产生了冲击,在大城市中上层逐渐被认可,故A项正确。

10.《沪北西人饮食竹枝词》记载:“筵排五味架边齐,请客今朝用火鸡。

啤酒百壶斟不厌,鳞鳞五色泛玻璃。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的传统饮食被西餐所取代B.西餐成为中国人款待贵宾的一种时尚C.西餐已逐步进入普通百姓之家D.西餐在城市社交活动中逐渐流行开来解析:选D“中国的传统饮食被西餐所取代”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描写的是在上海的西方人饮食情况,没有反映“中国人款待贵宾的时尚”,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西餐已逐步进入普通百姓之家,故C项错误;据材料“请客今朝用火鸡。

啤酒百壶斟不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在城市社交活动中西餐逐渐流行,故D 项正确。

11.“自津浦通车,而京津之信二日即可抵沪,徐州以下,一日可至,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铁路发展有利于观念革新B.内地与西部边疆的联系在加强C.铁路交通受到民众的欢迎D.电讯事业发展得益于铁路交通解析:选A据材料“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发展有利于信息传播、观念革新,故A项正确。

12.(2019·洛阳期中)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而1912年元旦的《申报》则以显著位置对民国成立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

这一变化表明() A.《申报》开始转变对华立场B.媒体报道追求客观公正C.《申报》始终紧随政治风向D.时局变动影响大众传媒解析:选D材料反映出《申报》转变对民主革命立场,故A项错误;材料《申报》立场的变化,反映出媒体报道受到政治时局的影响,故B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申报》立场的变化是主动紧随,还是被动接受的结果,故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南昌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4年7月卷3发表了《朝鲜纪乱》,初次报道了中日军队在朝鲜对峙的严重事态。

其指出:“中国出师为藩邦戡乱,实属名正言顺”,而日本以《天津条约》为借口,拒绝各国调停,“则是日本自知其曲而思图逞志于戒行,中国于此岂尚甘于退让哉”!与此相应,《万国公报》不但相信中国必胜,而且积极为之出谋划策,主张狠狠教训日本。

直到1894年10月,《万国公报》卷69还发表了《英将谭兵》,即对曾在北洋水师任职的英水师副提督琅威理的访谈录。

这位英国将军断言,中国海军的实力不容低估,不仅足以战胜日本,即与西方大国战亦觉绰绰有余。

自1894年11月卷70起,林乐知写道:“中国昔日自夸之处,至此而扫地殆尽……总而言之,中国自夸日,实已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1895年1月,林乐知在《以宽恕释仇怨说》一文中说:“量论中日两国之是非曲直,则中国任朝鲜之败坏而不加整顿,固亦有不是处,亦有曲处,然日本之甘为戎首,而以强词夺理,则其但有曲处,而无是处可知……所惜天下事,往往不论理而论势。

今中国亦既败矣,遂有偏于日本者。

”5月《万国公报》刊载《追译中东失和之先往来公牍》,其中包括由西文译出的战前中日双方交涉公牍9件。

林乐知在按语中说,从这些文件看,双方互相咨照,词意和平,惟中国始终坚持朝鲜是其属国,“轻蔑日本之意,实于言外见得。

从此衅隙渐开”。

——摘编自郑师渠《〈万国公报〉与中日甲午战争》材料二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丁韪良在上海创办《中国教会新报》周刊,以刊登教义、教务等内容为主。

六年后易名为《万国公报》,共延续33年,出了七百多期。

这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纸对于中国有识之士的思想熏陶作用无可比拟。

光绪皇帝每期必读;洋务派大臣都是这份报纸的忠实读者;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它还刊登了孙中山致李鸿章书两封;康有为、梁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那个时代几乎每一个中国文化人,都如饥似渴地寻求每一期《万国公报》。

林语堂称:透过《万国公报》,林乐知成为他生命中影响最大、决定命运的人物;甚至日本天皇都长期订阅这份刊物。

——摘编自黄显功《万国公报》出版前言(1)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万国公报》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后立场与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12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万国公报》对甲午战争立场与态度的变化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

(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不但相信中国必胜……实已一败涂地”得出由中国必胜论者转变成了中国必败论者;材料一“为藩邦戡乱,实属名正言顺”“轻蔑日本之意,实于言外见得”分析比较其变化;第二小问,从清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史实以及国际背景上综合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从《万国公报》评论的公正性上去评析;第二小问,从对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分析其作用。

答案:(1)变化:由中国必胜论者转变成了中国必败论者;由肯定中国的正义性,转而极力混淆是非,甚至不惜颠倒黑白,为日本侵略者张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