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笔记
《经济学》读书笔记_《经济学》心得体会五篇
If you are proud, you should have extra steps in everything you do.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经济学》读书笔记_《经济学》心得体会五篇大学生《经济学》读书笔记【一】在这本书的第三篇章里讲到了我比较感兴趣的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知识和对公平与效率这个永恒话题的讨论。
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很直观地让我了解到世界各个角落的国民收入分配现状。
收入分配问题的严峻性在这些年来我国大刀阔斧摧枯拉朽式的经济发展中渐渐浮出了水面,收入分配是否和谐是整个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构成,我们看到,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收入分配的论述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其中提到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的论述,体现了中央对这个收入分配问题非常重视。
胡总书记报告中关于收入分配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非常权威、非常正式地回答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其中暗含的一个意思就是,初次分配还是要以效率为先。
新一轮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去年七月拉开了大幕,于是才有了之后纷至沓来的有关工资变更尤其是变动的吸引人的各种新闻。
由于上面提到了新闻,而现如今人们很大一部份是通过网络来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这让我想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提到了在我用过的教科书里不怎么提及的信息经济学。
实际上它并不陌生与遥远,相反,它恰恰与我们的生活惺惺相惜密切联系着。
当然,我知道,信息经济学并不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互联网和全球信息化这么单纯,它主要反映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交流的特征,并积极为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节约和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组织机构的作用服务。
在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同时,通信、计算机、软件、网络、科技等将会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上提及的先进技术,也正是由于以上的各种技术,国际金融才会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发展寻求最美好的前途。
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
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内部范围)1。
如何理解稀缺性这个概念提示:(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符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盲,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2。
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提示:(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民收人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3。
简要说明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提示:(1)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实证方法要解决“是什么”的问压,规范方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三,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没有客观性。
第四,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
规范方法要以实证方法为基础,而实证方法也离不开规范方法的指导。
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4。
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它包括那些内客理论的表述方式有些提示:(1)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领悟五篇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领悟五篇《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领悟1什么叫经济学?文中在前言中首先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和处理社会中人一般生活事务的学科。
该定义简单而扼要,阐明了经济学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是人类的一般生活事务,指出了经济在人类一般事务中的基础地位。
据此,如果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连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都不具备,全然无知,那么某种程度上,其可以形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文盲。
因此,曼昆在前言中所述,这是一本给下一代阅读的书籍,作为留给下一代的另一种贡献。
《经济学原理》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上下两分册,遵循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叙述线路,上册为《微观经济学分册》,下册为《宏观经济学分册》。
《微观经济学分册》中,*从经济学的十大原则入手,指出经济的一切原理或推演均源于此。
根据这些原则,讲述了微观经济的几大经济理论基础,包括供需理论、弹性分析、剩余福利等。
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经济学分析结论,如由于粮价的低弹性,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业发展往往却牺牲了农民收益;又如,无论商品税收是向消费者还是向生产者征收,其最终成本的转嫁结果都是一样的等等。
《原理》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其非常注重读者分析能力的培养,阐述了经济现象分析的一般步骤,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拓宽读者的思路,激发读者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兴趣,进而从分析中形成观点。
在分析完市场失灵下政府的作用后,书籍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重点介绍了企业的微观组织行为,分别对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四类市场环境下企业产品的供需关系和企业运作行为作了详尽的理论剖析,这部分内容非常精彩,前面章节的铺垫终于滋育出了丰硕的果实,使读者大饱口福,受益匪浅。
在全书微观经济理论体系构建中,曼昆显然觉得还有必要对生产要素市场展开一些阐释,进而向读者展示了重要的劳动力价格原理:一个竞争的、利润最大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边际产量曲线即为劳动需求曲线。
至此,《微观经济学分册》似乎可以划上了句号。
宏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29章节
《经济学原理_宏观经济学》第29章货币制度一、重要名词解释货币: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服务的一组资产。
交换媒介:买者在购买物品与服务时给予卖者的东西。
计价单位:人们用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标准。
价值储藏手段:人们可以用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的东西。
流动性:一种资产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资产变现的成本和速度。
)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法定货币: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确定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
通货: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钞票和铸币。
活期存款:储户可以通过开支票而随时支取的银行账户余额。
联邦储备:美国的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为了监管银行体系和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而设计的机构。
(央行的三个特征:非盈利性、相对独立性、权威性和垄断性。
)货币供给:经济中可得到的货币量。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决策者对货币供给的安排。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由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组成。
)准备金:银行得到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
部分准备金银行: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银行制度。
准备金率:银行作为准备金持有的存款比例。
货币乘数: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又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指中央银行创造或消灭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或减少的货币供应量。
) 银行资本:银行的所有者投入机构的资源。
杠杆:将借到的货币追加到用于投资的现有资金上。
杠杆率:银行总资产与银行资本的比率。
资本需要量:政府管制确定的最低银行资本量。
公开市场操作:美联储买卖美国政府债券。
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法定准备金:关于银行必须根据其存款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规定。
联邦基金利率:银行向另一家银行进行隔夜贷款时的利率。
二、重要摘抄1.物物交换的交易要求需求的双向一致性,这样的经济难以有效地配置其稀缺资源。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精彩5篇)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精彩5篇)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篇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最终会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但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而言,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到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对抗的客观必然性,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们之间暂时的、有条件的同一性。
它们之间存在着平等竞争、互相借鉴、长期共存的历史机遇。
一个社会形态能够长期稳定并不断发展,其中必然有符合自身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起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发展。
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
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方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占有为基础的。
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社会既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又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历史演进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去完成在西方国家由资本主义制度完成的历史任务。
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这段话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的。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只能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但这种代替必须体现在社会制度上,而社会制度的变革又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
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制度载体——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用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
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经济学原理是研究资源如何被分配和利用的学科。
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以下是一些重点笔记:1. 市场供需:供需关系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当供大于需时,价格通常下降;当需大于供时,价格通常上升。
2. 机会成本:做出某种选择时,必须放弃的最高价值的选择。
这个概念强调了资源有限的事实,因此我们必须在不同选择之间做出权衡。
3. 激励:人们会根据激励来行动。
正向激励增加人们的动力,负向激励减少人们的动力。
了解激励机制有助于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4. 效率与公平:经济活动的效率是指实现最大福利的程度。
公平指的是资源的合理分配。
经济学家通常关注效率问题,因为资源的最佳利用可以提高整体福利。
5. 外部性:当经济活动的行为者或受益者无法捕捉到全部成本或收益时,就会出现外部性。
负面外部性可能导致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来解决。
6. 弹性:弹性衡量市场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表示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供应弹性表示供应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7. 垄断与竞争: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卖家。
与之相对的是竞争市场,其中有许多卖家。
竞争市场有助于促进效率和消费者福利。
8. 政府干预:政府在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税收、补贴、监管等手段来干预市场。
这些干预旨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保护消费者权益并提高整体福利。
9. 经济增长与循环波动:经济增长指的是长期生产能力的增加,而循环波动是经济活动的短期波动。
经济学原理旨在理解产生经济增长和循环波动的原因及其影响。
10.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原理和影响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贸易可以带来更大的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但也可能引发争议和不平等。
这些是经济学原理的一些重点内容,它们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作出明智决策并评估政策的有效性。
微观经济学学习笔记(曼昆经济学原理)09章节
经济学习笔记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一、重要名词解释世界价格:也称世界市场价格,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通行的价格。
(世界价格是由商品的国际价值决定的。
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商品交换的惟一依据,各国商品的国别价值都必须还原为国际价值,以便在国际市场上交换。
)关税: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与其他税收相比,关税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关税的征收对象是进出境的货物和物品;第二,关税具有涉外性,是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征收关税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本国财政收入;二是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国内市场。
其中,以前者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财政关税,以后者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保护关税。
)二、重要摘抄1.国内价格反映纺织品的机会成本:如果国内价格低,即Isoland国生产纺织品的成本低,这表明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而言,Isoland国在生产纺织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为了分析自由贸易的福利影响,Isoland国的经济学家假设,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Isoland国是一个小型经济,这也就意味着Isoland国的行为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微不足道。
可以说Isoland人在世界经济中是价格接受者,也即他们将世界价格作为既定的,既可以以这种价格出售纺织品而成为纺织品出口国,也可以以这种价格购买纺织品而成为纺织品进口国。
这是简化问题的假设。
2.出口国的得失:一旦允许贸易,国内价格就上升到等于世界价格的水平。
此时国内买者的情况变坏,国内卖者的情况变好,国内供给量与国内需求量之间的差额即为出口量。
图1 出口国的国际贸易虽然国内供给量与国内需求量不同,但纺织品市场仍然是均衡的,因为现在有其他的市场参与者——世界其他国家。
可以认为世界价格时的水平线代表世界其他国家的纺织品需求,这条需求曲线是完全富有弹性的,因为Isoland国作为一个小型经济,可以以世界价格销售它想销售的任何数量的纺织品。
贸易前贸易后变动消费者剩余A+B A -B生产者剩余 C B+C+D +(B+D)总剩余A+B+C A+B+C+D +D 贸易使得出口国国内的生产者状况变好,消费者状况变坏,总体的经济福利增加。
经济学常识汇总
经济学常识汇总
1. 供求关系
-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供给指的是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供应量,需求则是指消费者对这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
-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通常会下降,而当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通常会上涨。
- 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动,市场参与者可以决定价格和产量的调整。
2. 劳动分工
- 劳动分工指的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不同的任务或专门的工作岗位,以提高生产效率。
- 亚当·斯密是分工概念的主要提倡者之一,他认为人们通过分工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提高产出。
- 分工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因为专门化的劳动者可以不断改进和发展他们的技能和知识。
3. 边际效用
-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或购买每个单位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
- 持续消费相同商品或服务时,边际效用通常会递减。
换句话说,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个额外单位的效用会变得越来越小。
- 消费者通常会在边际效用为零或负值时停止消费,因为这意味着进一步消费不再带来满足感。
4. 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指的是进行某项活动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某项活动就意味着无法同时选择其他活动。
因此,进行某项活动时,所放弃的替代选择就是机会成本。
- 计算机会成本可以帮助人们在做出决策时权衡利弊,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选项。
以上是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常识,理解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并作出明智的决策。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笔记总结一、国际贸易1.1 定义及特点国际贸易是指各自具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资源分布的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的特点包括:跨国、跨时空、多种货币、多种语言、面临政治和文化差异等。
1.2 国际贸易理论1.2.1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的商品,以实现互利互惠。
1.2.2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里卡多提出,认为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自己拥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的商品,以实现互利互惠。
1.2.3 支配资源理论由赫克歇尔·欧林、伯特兰德·霍尔切因和其他人提出,认为各国应该依据资源的相对丰富进行专业化生产与贸易,以实现国际分工的效益最大化。
1.2.4 新贸易理论由宓德卡尔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特定商品由于有垄断优势而呈现出大量内部贸易现象,这种贸易现象对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1.3 国际贸易政策1.3.1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
关税包括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进口许可证、反倾销措施、补贴措施等。
1.3.2 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取消或大幅度降低各种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让各国由比较优势商品相互交换。
1.3.3 保护主义政策主张通过设置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方式,抑制外国商品对本国的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1.3.4 国际贸易组织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等,这些组织主要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提供规则和服务。
二、国际货币体系2.1 定义及特点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之间的货币关系和国际货币交换机制的总和。
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包括:货币兑换、外汇市场和国际支付等。
2.2 国际货币体系历史2.2.1 金本位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货币供应受限制,国际支付通过黄金结算。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第二部分财政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第十二章财政支出及其分类第十三章财政收入第十四章税收制度第十五章政府预算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第十七章财政政策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十八章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二十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第二十一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第二十二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三章统计与数据科学第二十四章描述统计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第二十六章回归分析第二十七章时间序列分析第五部分会计第二十八章会计概论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第三十章会计报表第三十一章财务报表分析第三十二章政府会计第六部分法律第三十三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第三十四章物权法律制度第三十五章合同法律制度第三十六章公司法律制度第三十七章其他法律制度其他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我想我能”需求的要素: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
“保过”保护价格(又叫最低限价),超过当前市场价,规定必须高于保护价格进行交易,会导致市场过剩。
“消费收入替代互补”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产品价格、预期、消费者偏好、消费者个人收入、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
“相关技术成本”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产品价格、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生产技术、生产成本。
“时间替代重要用途”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替代品的数量和相似程序、商品重要性、商品用途。
“时间投入生产”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都有“预期”。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都有“时间”。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低收入同方向”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化,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替代效应作用大于收入效应,所以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与价格都呈反方向变化)。
经济学读书笔记
经济学读书笔记经济学读书笔记1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经济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济学读书笔记1最近,我阅读了《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一书,从中学到了许多有关于经济学的知识,深感此书是一本好书,特此与大家,。
本书的优点一是在于其语言的朴实易懂,能把经济金融方面的一些专有名词以通俗的语言转化,或是以简单的事例来解释给读者。
二是将经济学的内容分为一个一个小节,每小节的篇幅都不长,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经济来写经济,这使他不像其他经济金融类那样冗长又枯燥。
所以,对于像我们这样的生来说,这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工具书,也可以是学习经济的入门书。
在本书中,我最喜欢名叫《未来不是预测出来的》的那一节。
当今,时常会有报道:“xx研究所声称经济将在xx年赶超xx国家”此类言论屡见不鲜。
在书中作者明确指出这种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长远预测是的。
将这种行为戏称为“画今天的饼,充明天的饥”。
长远的未来充满随机变量,经济发展的快慢随着这些随机变量而。
天灾人祸,不可抗力都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趋势,于是在这种未知的状态下,对未来的任何长远预测都是不负的。
作者提到,比长远未来预测好的多的是短期预测,或者说是短期。
有了短期的规划和目标,我们才能脚踏实地地走得稳。
老老实实做今天的饼,总比不着边际地画明天的饼好的多。
所以我认为,国家若想要经济发展,高喊“xx年超过xx国家”这样的口号是无意义,规划和目标不会把国家经济向前推动分毫。
而是应该清醒地自身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在哪儿,该怎样扬长补短,这才是正确的方式。
诚然,经济的规律在发挥作用,引导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有序运行,我们有个大目标固然重要,作为研究机构,应该把更多的资源和力气在刀刃上,用他们的去指引经济发展,他们这些研究机构应该去探索和研究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如何能够从根本的机制制度上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经济学原理的书,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以前觉得经济学离自己特别遥远,都是那些西装革履、在高楼大厦里忙碌的专业人士才懂的东西。
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经济学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书里提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概念,叫“机会成本”。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比如说,周末的时候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家睡大觉,另一个是出门和朋友逛街。
如果我选择了睡大觉,那我放弃的和朋友一起逛街的快乐时光,就是我睡大觉的机会成本。
反过来,如果我选择了逛街,那我失去的在家休息的舒适,就是我逛街的机会成本。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之前找工作的经历。
那时候我同时收到了两份offer,一份工作离家近,工资一般,但是比较轻松;另一份工作在市中心,工资高一些,但是每天通勤时间很长,工作压力也大。
我纠结了好久,不知道该选哪一个。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选择第一份工作,我可能会享受到更多的闲暇时间和舒适的生活节奏,但放弃了更高的收入和可能的职业发展机会;选择第二份工作,我能拿到更多的钱,也可能有更好的职业前景,但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最后我还是选择了第二份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真的特别累。
每天早上要很早起床去挤地铁,晚上回到家都已经七八点了。
但是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学到了很多新的技能,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事和客户,工资也涨了不少。
现在想想,当初的选择虽然辛苦,但从长远来看,也许是更有价值的。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概念是“边际效益递减”。
就好比说我特别喜欢吃巧克力,第一天吃一块的时候,感觉特别满足,特别幸福。
第二天再吃一块,还是很开心,但那种幸福感可能就没有第一天那么强烈了。
等到第三天、第四天还一直吃,可能不仅不会觉得开心,反而会觉得腻了。
这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啊。
比如说买衣服,刚买了一件新衣服的时候,特别兴奋,恨不得天天穿。
但是买多了之后,每一件新衣服带来的快乐就没有那么多了。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经济学原理的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总觉得经济学离自己很远,都是那些西装革履的金融大佬们操心的事儿。
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经济学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书里讲了很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比如供求关系、边际效益、机会成本等等。
一开始,这些名词听得我是云里雾里的,但随着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再加上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我慢慢就搞明白了。
就拿供求关系来说吧,这可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作者举了个卖水果的例子,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假设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家水果店。
夏天到了,西瓜特别受欢迎。
刚开始的时候,店里进的西瓜数量不多,而想买西瓜的人却很多。
这时候,西瓜就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顾客们为了能买到西瓜,愿意出更高的价格。
于是,水果店老板看到这种情况,就会想办法多进一些西瓜来卖,因为能赚更多的钱嘛。
随着老板进的西瓜越来越多,而买西瓜的人还是那么多,甚至因为价格高了,有些人决定不买或者少买了。
这时候,西瓜就变成供大于求了。
为了把西瓜尽快卖出去,老板不得不降低价格。
这个例子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供求关系是怎么影响价格的。
而且我还想到了我们小区门口的早餐摊。
每天早上,那个卖煎饼果子的阿姨生意都特别好。
有时候去晚了还得排队。
这也是因为在那个时间段,大家都需要吃早餐,而煎饼果子的供应相对有限,所以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再来说说边际效益。
书里讲的一个关于吃冰淇淋的例子,真是太有趣了!假设你特别喜欢吃冰淇淋,在一个炎热的午后,你走进一家冰淇淋店。
你买了第一个冰淇淋,咬上一口,那冰爽甜蜜的感觉简直让你陶醉,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
这时候,你的边际效益是非常高的,因为这个冰淇淋给你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
然后你又买了第二个冰淇淋,吃起来还是挺不错的,但那种满足感好像没有第一个那么强烈了。
接着你买了第三个、第四个……随着你吃的冰淇淋越来越多,每多吃一个给你带来的额外满足感就越来越少。
2-2经济学基础知识笔记
经济学基础知识笔记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一、需求与需求法则需求:是指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法则:就一般商品来说,需求和价格呈现反向变动的关系,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对商品的需求量越低,反之则反。
需求法则存在的原因:一是收入效应,二是替代效应●需求曲线不一定是直线,而可能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
二、需求法则的例外●吉芬商品属于需求法则的例外。
一种商品只有同时具备“是劣等品”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两个条件时,才可以被称之为吉芬商品。
三、需求量的变动以及需求的变动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由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来表示。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自身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购买量的相应变动。
●与需求量不同,需求并非指某一特定的需求量,而是指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所有的特定需求量的集合。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假定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变化的全部情况。
四、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1)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2)消费者的偏好(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替代品价格的提高(降低)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增加(减少)。
如果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互补品价格的提高(下降)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降低(增加)。
●需求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的需求量(Q)对它本身价格(P)变化的反应程度,即Ed=(ΔQ÷Q)/(ΔP÷P)。
Ed >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学霸笔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学霸笔记作为中级经济师考试的经济基础学习笔记,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以确保回答全面且详尽。
经济基础是中级经济师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涵盖了许多关键概念和理论。
下面是一份全面的经济基础学习笔记: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规模、增长速度、通货膨胀、失业率等指标。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总需求与总供给、经济增长理论、货币与金融政策等。
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工具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等。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供需关系、边际效用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与竞争等。
微观经济学的政策工具包括价格管制、市场监管和反垄断政策等。
3.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全球经济运行的规律。
国际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等。
国际经济学的政策工具包括关税、汇率政策、贸易自由化和国际合作等。
4. 经济法规:经济法规是指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包括宪法、民法、经济法等。
经济法规的核心内容包括市场秩序、竞争政策、合同法、公司法等。
经济法规的目的是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经济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5. 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统计学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工具,用于收集、整理和分析经济数据。
计量经济学是运用统计学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学科。
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包括经济指标的计算、经济模型的估计和经济政策的评估等。
以上是关于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的全面学习笔记。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你有任何进一步的问题,请随时提问。
经济学基础笔记
经济学基础笔记说起经济学,这可真是一门让人又爱又恨的学问。
在我刚开始接触它的时候,觉得这玩意儿高深莫测,满是复杂的图表和公式,仿佛是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却发现,其实经济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就拿我前段时间去菜市场买菜的经历来说吧。
那天我准备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兴致勃勃地来到了菜市场。
一进菜市场,那热闹的场景就像一个小小的经济生态圈。
各个摊位的摊主们大声吆喝着,试图吸引顾客的注意。
我首先走到了蔬菜摊前,准备买些青菜。
摊主大姐热情地跟我打招呼:“妹子,来看看这青菜,新鲜得很呐!”我看了看那青菜,确实挺水灵的。
大姐接着说:“这青菜三块五一斤,今天刚摘的,可嫩啦!”我心里开始盘算,三块五好像有点贵,于是我试图砍价:“大姐,便宜点呗,三块一斤怎么样?”大姐脸上露出一丝为难的表情:“妹子啊,三块一斤我可就亏啦,你看这菜的品质,三块三怎么样?”这一来一往的讨价还价,不就是经济学中的价格博弈嘛。
最终,我们以三块二一斤的价格成交。
我心里暗自高兴,觉得自己占了点小便宜。
接着我来到了卖肉的摊位。
看着那一块块色泽鲜艳的猪肉,我问老板:“这五花肉怎么卖?”老板回答:“十八块一斤。
”我心想,这价格比我上次买的时候贵了一些。
老板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道:“妹子,这猪肉最近进价都涨了,我也没办法啊。
”这让我想到了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因为猪肉供应减少,导致价格上涨。
没办法,生活离不开猪肉,我还是买了一斤。
买完肉,我又去买水果。
看到那红彤彤的苹果,我忍不住问了价格。
摊主说:“五块钱一斤。
”我拿起来看了看,发现有几个苹果上面有一些小小的斑点。
我指着那些斑点说:“老板,你看这几个苹果不太好,能不能便宜点?”老板笑了笑:“行,那有斑点的四块五一斤给你。
”在这个过程中,我又不自觉地运用了经济学中的商品质量与价格的关系。
买完菜回家的路上,我不禁开始思考。
这看似平常的买菜过程,其实蕴含了这么多的经济学原理。
价格的波动、供求的影响、商品的质量差异等等,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交易决策。
现代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初中
现代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初中1.经济学基础概念
- 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
- 生产要素和生产要素市场
- 供需关系和价格形成
- 产权与市场经济
2.微观经济学
- 决策者行为与理性选择
- 企业与市场结构
- 成本与利润
-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消费者行为与效用理论
3.宏观经济学
- 国民收入与生产总值
- 通货膨胀与失业
- 经济增长与发展
- 货币与金融政策
- 国际贸易与汇率
4.经济问题与政策
- 社会福利与公共物品
- 贫富差距与社会保障
- 环境与资源管理
-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
- 失业与社会保障
以上仅为现代经济学知识的初步概述。
如果您对特定领域或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了解或者更多详细信息的需求,请告知我,我将热情为您提供更专业的说明。
《经济学》读书笔记
《经济学》读书笔记《经济学》读书笔记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经济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经济学》读书笔记1读了奥利沙文的《城市经济学》,收获蛮多的,从书中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城市发展,城市交通,土地租金与土地利用模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也由此对于城市经济学更加了解,对于我们学习房地产经营管理也有很大的帮助。
特别是学到了城市经济学五个公理:通过调整价格实现区位均衡,自我强化效应产生极端结果,外部性导致非效率,生产受规模经济影响,竞争导致零经济利润。
城市中每一个组成因素,我们都可以用这五个公理之一来解释,也可以利用这五个公理对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
特别是对于我们房地产的投资建设来说,也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
在进行房地产投资建设时,可以根据城市的环境,结合这五个公理,进行有效率的投资建设活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而土地租金版块则让我们更加了解制造业,写字楼,家庭各个部门对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支付意愿,由此可以预测不同区位土地的利用模式。
对于我们房地产开发来说,知道不同区位土地的利用有利于结合不同的区位特点进行开发建设活动。
而对于城市人口分布,居民的居住选择来说,邻里、教育、犯罪等因素是有很大影响的,城市的发展也是受这些所影响,在进行房地产开发时,也要考虑城市中所选择区位、开发小区的档次等等对于该城市中居民的影响,才能更加有效地吸引购房者。
读《城市经济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或许有些东西我们之前就已经知道是这么回事,但是,并没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通过《城市经济学》这本书,我们可以以一个专业的角度去分析了解这些问题,从而对于问题的了解与运用有更好的效果。
《经济学》读书笔记21 、我们需要的各种好东西,大部分是由契约、由交换、由购买得到的。
同样,原来被分工引起的,亦是这种互相交换的倾向。
人们天资禀赋的差异,实际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大。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笔记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笔记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笔记
正文: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决策和如何分配资源的学科。
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供求关系、价格机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等。
经济学还涉及到通货膨胀、经济衰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问题。
拓展:
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供应超过需求时,价格可能会下降,而当需求超过供应时,价格可能会上升。
2. 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指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价格机制能够引导消费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
3.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
计划经济由政府控制生产和分配,而市场经济则由市场决定生产和分配。
4.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会导致经济不稳定,从而影响政府的货币政策。
5. 经济衰退:经济衰退是指经济增长放缓或停滞,导致失业率上升和经济衰退。
经济衰退可能是由于经济周期、政策调整或外部因素等导致的。
经济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研究经济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经济现象和规律,同时也能够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笔记(1)·经济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原指家庭管理,是研究奴隶主如何管理自己的家庭的科学,随着时代进步和体制改革,逐渐向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靠拢,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我承认,它是文科…)·经济学默认:1、社会资源是稀缺的,人们不可能满足其所有欲望;2、理性人原则:以最小的机会成本得到最大的效用;3、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成立,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的分类1、政治经济学:主要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阐明人类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2、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和政府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包括一国的收入,通货膨胀和失业就业率,货币和利息、生产与增长等。
3、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企业和家庭个人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包括市场经济中的各类问题,如消费,供需,分工,收入与支出,价格等等。
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是关键,因此微观也被称为是“价格理论”。
·注意事项·稀缺性: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所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如何管理社会的稀缺资源,以将其可以最大化利用,则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经济学通过曾经发生的事情作为案例,通过找出其中的主要矛盾建立模型,忽略了其中的一些次要矛盾,所以经过简化的经济模型不总是符合社会事实,或者说与社会事实相差很大,所以经济学是一门相对脱离实际的科学。
由于没有可见的模型并且只能分析现有案例,经济学的每一步都会是不停地探索。
·经济学是哲学的一门分科,以承认私有制为基础,通常没有具体固定并且统一的答案,因为每一个经济学家的主观因素,价值观均不相同,所以经济学家们经常因为一个政策的制定吵得不可开交。
而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对于一个政策的制定,要依据时代背景、根据经济学原理、数学理论分析、以及激励效应产生的后果及其防范等等许多方面进行考虑。
所以经济学在学科和实际上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问:为什么要权衡取舍?答:为了满足我们对某一事物的欲望,即获得某一方面的效用,而必须舍弃另外的一些效用。
人们在此前提下必须做出权衡,然后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平等和效率是一对拮抗概念,两者相互制约。
即追求效率会引发社会成员财富和社会福利的不平等。
而平等政策又会降低效率。
决策者必须从中择要做出适当的决策和边际调整。
2、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必须放弃的东西。
·利益:机会成本所换取的所有额外物资或劳务。
理性人会尽全力用最小的机会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成为,理性人的机会成本是有效率的。
注意,计算机会成本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概念本身,不可随意乱算。
书中援引例子可以说明,机会成本只限于多出来的花费。
这一点非常重要。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的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边际变动和权衡决策辨析:权衡决策是选择是否做这件事,而边际变动面临的不是在“是否做”这件事情上纠结,而是在既定路线上增加或减少做出决策。
·边际变动必然会引发两个概念:边际成本和边际利益。
概念不解释,当边际利益>边际成本的时候,边际决策的答案为“是”,反之为“否”。
·边际决策解释了水和钻石的问题。
水虽然必须,但是其产生的额外利益远远小于钻石带来的额外利益。
所以无必要的钻石价格低于必要的水。
价格决定因素很多,总结起来,价格=购买费用+运输费用+贮藏价格+劳动价格+风险报酬+额外利益。
·重点辨析: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区别。
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区别绝对不是一个是较高的变量,而另一个是较小的变量。
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机会成本考虑的是行动之前所预算出来的,所必须付出的基本成本,而边际成本则是在行动的某一步骤中,为适应之前在做预算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的其他变量而做出的微小调整这一动作所付出的变量。
举例就考研来说,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考研或者就业两种选择。
而为了考研(或者就业)而放弃的就业(或考研)即称为采取这种行为的机会成本。
而相应的,如果这位大学生已经决定考研,此时会有“上两年研究生还是三年?”的决策。
这个决策则是相对于考研和就业这件事情的边际变量。
上两年(或三年)相对于上三年(或两年)所付出的额外成本,即称为采取这种行为的边际成本。
综上所述,机会成本可以看做是一个基础变量,而在这个前提下所做出的微量调整所付出的成本,则可以称为边际成本。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激励(重要概念):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激励在经济学中起着中心的作用。
在分析市场如何运行时,激励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或做其他行为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政策所引发的激励效应。
这一点可以用一句俗语来说,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实也反映了决策制定者和决策接受者之间的博弈关系。
一般来讲,政策会影响到决策接受者,而决策接受者则会自觉不自觉的主动将影响降到最低位置,类比化学中的勒沙特列原理。
政策制定者若不考虑到政策所带来的激励效应,便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种政策不仅是不谨慎的,而且是愚蠢和不负责任的。
举例说明。
仅仅因为北京市机场高速收费站“已收回成本”而制定“免费高速并没有考虑到其带来的后果,使得原本畅通无阻的机场高速瞬间变成露天车展,因为不收费,所以大家都来跑,结果就是堵车造成了不必要的巨大损失,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当然,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显示了激励效应具有瞬时性。
——以上研究个体内部的安排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相对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
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经济蛋糕的变大可用于改善每个人的状况。
为什么存在竞争的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会使两国贸易变的更好?原因在于贸易可以促进分工,而分工之后的每个集体可以从事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从而提高生产率,降低机会成本,生产更多的效益产品,同时以此为资本进行交换,交换时会以比自主制造更低的成本获得产品。
换句话说,在对于汽车和电脑这两项产品上,美国在汽车上具有相对优势,同时也就可以推出日本在电脑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也就是说,美国生产的汽车,相对日本来说所用的机会成本较低,而日本生产的电脑亦然。
这样美国就专门大量生产汽车,日本就专门大量生产电脑,二者交换时,就会相互以比本国生产更低的价钱购进电脑或汽车。
(当然,仍然要考虑生产可能性边界中机会成本随生产量变化而产生的变化,此处不谈)解释:根据生产可能性边界(书中P27-30,P43-53,一条通常是凹向原点的曲线),一个企业或个人同时生产两种物品所付出的机会成本一定会同时具有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
所以贸易可以用各自的比较优势来补充比较劣势。
一个公司或个体不可能同时具有两种相关产品的比较优势,因为机会成本是边界曲线的斜率,且两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互为倒数,所以贸易一定会互相补充双方的不足,故贸易可以使每一个方向都取得好处。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个好方法;·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市场:对某一特定产品或一类产品进行交易的买卖双方的集合。
·补充:市场经济和中央控制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采用了叫做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
而计划经济体制则是中央控制经济的一个分支。
中央控制经济论者声称只有政府才能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
他们认为,政府具有能力和责任来调控一切经济生活和交易生活。
然而他们却忘记了执政人永远不是天使,忽略了这种经济制度在实际操作上的不可行性。
我们必须承认一点事实,那就是政府政策永远不是无懈可击的,甚至不是完整的。
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不可实行的。
这种制度要求一个政府必须在每一年的年初制定出我们今年需要多少粮食,多少衣服,每个人多少什么东西(貌似共产主义一样)。
这首先要求政府具有预见能力,要至少预见一年内所有突发事件,而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其次,这种制度在执行上也存在不合理性。
比如,“我们需要多少粮食”这种事情就要精确统计全国人数,否则少了一个人的口粮就会饿死一个人,况且“每个人有多少粮食”也是不确定的,饭量都是个问题(幽默一下)。
这种行为,其实就是一种空想的理论主义,将空洞的模型生搬硬套到社会现实中来,而不加考虑和更改。
最后,中央控制经济下,社会达到了绝对的平等,但是此时效率值直接会降到最低水平线。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一样就使人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因为他工作不工作,结果都是一样的,在素质没有达到很高程度的时候,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综上所述,中央控制经济是一种机械、笨拙、专制的办法。
它既不符合社会实际,也不能做出灵活调整,更不能提高社会成员的生产积极性,最本质的,价格在其中是被动控制,人们的经济活动受到极大限制的拙劣方式。
而相对于死板的计划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中这些弊病便不会显现出来。
事实上,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均已经实行了几百年的市场经济体制,可以看到他们的经济发展程度,要比当时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优秀。
市场经济体制论者要求市场的自由化,并且抵制政府干预。
在他们的论调中,市场是自由的,价格是买卖双方共同制定的,符合双方共同的愿望。
这里面的代表人便是《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经济学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
当时还有一部《独立宣言》十分流行,而《国富论》和《独立宣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让人们各行其是,而不要让政府沉重的手来指导和操控他们的行为,结果往往会最好。
亚当斯密睿智的提出一只“看不见的手”,这便是价格。
他认为,在完全自由而无干涉的市场经济下,人们完全依靠利己心来做出决策,即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理性的权衡决策,整个市场便会形成可以对瞬间的时代背景而做出自发调整的价格体系,而价格则会形成一个标尺,来指引经济活动中的买卖双方,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市场经济体制给予参与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最大程度的自由,提供了商业竞争,并因此鼓励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确实是一种组织经济活动的好办法。
当然,市场经济体制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这种不足之处可能会导致市场经济的崩溃,也就是市场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