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五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0诗五首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篇一】30,诗五首,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望岳(人教版八年级必修)这是学生第二次集中学习古诗。
这五首诗都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写的。
教学时要调动学生已有的诗欹学习的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丰富倩感,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我国古代诗歌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力。
[教法学法]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和美好情感。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运用抢答的形式,简介作者。
在黑板上写出曹操、李白、王安石、杜牧、杜甫五位诗人的姓名。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讲述中抢答。
(1)他,是唐代着名诗人,他的诗想像丰富,构思新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
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李白(2)他,是唐代晚期着名诗人,他的抒情写景七言绝句,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被后人称为"小杜"。
我们学过的诗有《山行》《清明》杜牧(3)他,曾是宋朝的一个臣相,唐宋八大家之一,江西临川人。
我们在上一个单元学过他的一篇文章王安石(4)他,是唐代着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我们学过的诗有《舂夜喜雨》《绝句》杜甫(5)曹操由学生点评,要肯定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生朗诵曾经学过的以上诗人的诗句,读得好可示意学生鼓掌鼓励,激发诵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1?听范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三)赏析《江南春》茌江南舂天的大地上,黄莺欢快地歌唱,绿树丛丛,映衬着盛开的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所有景物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怎么7下起了春雨,甫朝留下的许多寺庙,笼罩在烟雨蒙蒙中,楼台亭榭,在烟雨中掩映,时隐时现。
2?学生阅读《江南舂》,思考:[问题一]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问题二]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点提示:诗中描写了莺、绿、红、水、村、山郭、酒旗下寺、楼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五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30课诗五首教学目的1.积累与诗五首相关的语言、文学常识,背诵五首诗。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积累与诗五首相关的语言、文学常识,背诵五首诗。
课时: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背诵《饮酒》和《行路难》,并加以鉴赏。
教学内容与步骤学习《饮酒》情景激趣公元416年,X裕某某,西晋故都得到光复。
第二年又攻克长安。
朝廷为了讨好X裕,下诏书封X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
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
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X裕篡位只是时间问题,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
只要东晋存在,他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
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
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
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
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
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
醉酒之后他反而诗兴大发,先后写了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
由于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课文选自第五首。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诗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1,2,……)标出诗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尔:这样。
相与﹕相伴。
见:在这里读音为:“jiàn”,看见。
心远地自偏: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说出来却忘了要说的话。
真:指人的自然本性。
二、整体理解前四句:作者的人生的态度。
后六句:获得的享受与启迪。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30 诗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30 诗五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30 诗五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30 诗五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30.诗五首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歌意蕴,理解诗人情怀,有感情的背诵五首诗.2.深刻领会诗人的胸襟抱负和诗歌的意境美。
课时划分: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每一首诗,是一副色彩鲜明的画,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
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欣赏五首古诗,相信风景这边独好。
首先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二、研读《饮酒》1、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2、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生再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4、说诗,概述诗意。
5、品诗,感受诗歌意境美,体会诗人情感.6、品评积累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7、学生齐读并试背.四、研读《行路难》1、抽生介绍李白及写作背景.2、指导朗读3、研习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1)结合注释,理解诗 2)复述诗意 3)理解诗歌主旨。
4、品评积累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生齐读深入体会诗人情感,尝试背诵。
五、研读《己亥杂诗》.(教学步骤同上)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三首诗2、从中任选一首,写一段赏析文字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读后两首诗。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五首》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
(2)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仍会了诗人对远某某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自己愿望的信心。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后一节的作用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点明题旨。也是这首诗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4)如何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
这两句是诗人发挥神奇的想象,将北风看做春风,将雪花比做梨花。这是新奇的比喻,格调非常豪迈,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诗人这个新奇的联想,既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①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
②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布置作业】
1. 背默诗五首。
2.完成第30课校本作业。
30 诗五首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内涵,领悟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30《诗五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0《诗五首》教师寄语:读史可以明智,读诗可以聪慧。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味。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金樽()珍馐()投箸()挂罥()塘坳()庇护()阑干()风掣()突兀()狐裘()2、填写表格,识记文学常识。
诗题出处作者朝代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3、朗读课文,划分节奏(方法提示: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
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
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风雨不动安如山(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4、在反复朗读诗歌的基础上,概括五首诗的内容。
《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三、精读课文,局部研讨1、《饮酒》诗中“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2、学习《行路难(其一)》,思考下列问题:A、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B、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C、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解。
4、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A、诗歌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B、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有何言外之意?四、课堂小结收获:疑问:五、达标测试默写:1、《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与坚定自信的名句是3、目前国内住房价格上涨不停,如果杜甫再生也许仍会慨叹: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相似意境的句子是。
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2、把握诗文大意,了解诗歌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联系诗人身世处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品味诗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重点词句的赏析理解。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听一首悲苦的曲子,触摸一颗悲苦的心灵,走进一段悲苦的人生。
弹指一挥间,往事越千年,一座茅屋里,一个颤抖的声音,在历史隧道的深处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今天让我们再次跟随杜甫的脚步走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杜甫的精神世界。
让我们一同走进“茅屋”,用心聆听诗人的心声。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学生回忆曾学过杜甫的诗,介绍诗人的基本情况。
学生相互补充,老师再重点强调)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杜工部。
某某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1982年,杜甫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诗人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自己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
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安史之乱。
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
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
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
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
(我们学过的《春望》、《石壕吏》。
著名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公元760年春天,杜甫在某某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背诵默写五首诗2、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品位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背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品位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教学课时:两课时教法学法:1、诵读,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2、自主探究法,学生在讨论中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不知留下了多少名人诗作,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这些诗作有的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有的是对男女纯真爱情、自然景色的咏述,还有的是对爱国热情的歌颂。
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它对我们的教育和鼓舞。
二、整体感知:1、播放录音,同学仔细听,注意诗句的朗读节奏2、借助课下注释,将自己不认识不会写的字多读多写强化记忆师点拨:喧.()金樽.()珍馐.()箸.()三重.茅()怒号.()罥.()坳.()衾.()庇.()兀.()裘.()瀚.()羌.()掣.()3、多种方式朗读:自读,师范读,抽生朗读,集体朗读4、借助课下注释弄懂诗的大意5、抽生交流三、精读课文:(一)、学习《饮酒》,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生小组之间探讨自己不懂的地方,集体讨论,明确师给予参考:《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
这组诗共20首,大多都是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是借“饮酒”的题目,表达作者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本课所选这首《饮酒》诗,格调最为闲雅有致,表达了作者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闲适之情。
2、师分析课文,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全诗共分两层:第一层: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分忧,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地方也偏僻幽静了;第二层,说明美丽自然的景物欣赏,能够获得无限意趣学生安装这个思路背诵课文,因该很容易理解3、精读课文,品诗中的意境:(1)开头两句,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师生共同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百姓的车马喧闹声,而是指上层人物的交往,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官场的车马客,看淡权力、地位。
八年级语文下册30诗五首教案新人教
诗五首设计思路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诵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情感。
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把握欣赏古诗词的方式(例犹如一时期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明白得本课中的五首作品。
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期背景、作者情形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各抒己见。
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没必要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窗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能够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切探讨。
然后让同窗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朗诵法;联想一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朗诵、讨论、自主探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连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进展进程中,显现过很多流派,“田园诗派”确实是其中之一。
旧时期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种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种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确实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先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咱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他是东晋建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一辈子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共写《饮酒》诗20首,那个地址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复习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诗五首》教学内容:30课《诗五首》复习课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⑴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⑵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教材分析《诗五首》都是名篇佳作。
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感慨世事人生,坦言远离世俗的惬意;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尽抒求仕无路的感慨,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吟出了身处漏屋而心系天下的情怀;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边塞之苦却出言豪放,写出了边塞送行的豪迈;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道出了去国还乡的复杂情怀,表现了崇高的献身精神。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中招考点从近几年的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中得知: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为考查内容,注重写景抒情、爱国言志等,试题以简答题为主,常考考点有:古诗文的默写、品味炼字,名句赏析、主旨情感,画面描述等。
4、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对古诗文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初步认识及基本鉴赏能力,在复习古诗词时,对基本内容和情感也有了基本掌握,但还不熟练,容易混淆.还需要分类识记,在鉴赏品味诗歌方面还缺少深度和方法。
二、复习目标:1、通过诵读诗歌,能根据诗歌内容运用表达主旨的术语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会从不同角度赏析诗句。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诗歌,能根据诗歌内容运用表达主旨的术语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品读诗句,学生会从不同角度赏析诗句。
四、教学过程导入: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五千年博大精深文化的精髓。
复习古诗词,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品味绝唱佳作,犹如百年陈酿,绵香而醇厚。
让我们用自己的明眸善睐去发现、感知古典诗歌经久不衰的魅力!本课五首诗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语文第30课《诗五首》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30.诗五首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具准备: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教学方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拟阅读法。
在教学中可采用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开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二、解题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似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30《诗五首》(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十课《诗五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3.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教学重难点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由咏雪的诗句,引出诗人岑参。
】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
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例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句的出处?——对了,它出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课堂实录一、初读课文,学习第四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设计意图:了解边塞诗的特点,把握诗人思想感情。
】1.文学常识。
(1)边塞诗。
边塞诗,它是盛唐时代写边塞、从军、守边、战斗的诗歌。
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并体验到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盛唐边塞诗派。
岑参就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2)作者介绍。
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
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史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
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2.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咏雪、送别。
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
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3.赏析咏雪部分。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
“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
“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五首》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诗五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五言古诗、歌行体古诗(以七言为主)和绝句三类诗歌体裁,体会它们的区别。
2.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背诵五首诗歌。
能力目标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趣。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3.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鉴赏诗歌,通过比较诗歌在形式、写法、抒情等方面的异同,加深对诗的理解。
4.品评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间接接触社会,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1.理解《饮酒》中“心远地自偏”。
2.探讨《行路难》(其一)的主旨。
3.如何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4.岑参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5.怎样理解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化作春泥更护花”?6.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1.朗读法。
这五首诗歌,都是抒情名作,极富艺术感染力。
陶诗中的率性自然、李诗中浪漫的济世情怀、杜甫的家国兴亡之叹、岑诗的雄奇瑰丽、龚诗浓浓的爱国情怀,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才能悉心体会。
教师宜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以读代讲,以讲促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2.联想想象法。
这五首诗语言优美凝练,内涵丰富,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教师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
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其余由学生自主讨论研习,真正体现鉴赏的主体性。
4.比较鉴赏法。
五首诗,两课时,容量大,时间紧。
为提高课堂效率,避免肢解诗歌、断章取义,教师宜从整体出发,通过两两比较,求同存异,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X朗读磁带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学习《饮酒》和《行路难》,指导学生自读《己亥杂诗》。
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第3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研读第二节:
1、这节写了什么内容?用四个字概括出来。(群童抱茅)
2、你认为群童抱茅的原因是什么?(修自息自己遭天灾人欺,更叹息民不聊生,人情冷漠。)
研读第三节。
1、“长夜”仅指诗人笔下这凄风苦雨的秋夜吗?
三、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对其中的难辨字进行点拨。
2、教师做一般朗读,意在正音。学生边听边为难辨字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点学生注意诗歌的韵脚。
四、师生互动,研读课文
研读第一节。
1、第一节写什么内容?能否用四个字概括出来?(秋风破屋)
2、这节中,你认为哪一词用得比较好?理由是什么?
3、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痛惜)你能把诗人的这
4、而诗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他仅仅是哀叹自己的不幸、发泄自己的不满吗?请同学们朗读诗的最后一节。
5、这节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怎样的愿望?(忧国忧民)
五、拓展训练
读诗,就是读作者的人,读作者的心。读作者的思想,读作者的人格。同学们,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759年,安史之乱未定,关内又大饥,乃弃官带领全家辗转西行,历尽险阻,备尝艰辛,亲眼看到人民的疾苦,先后写出诸如“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之类富有人民性、现实性的史诗。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出示名言警句,导入新课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五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
30《诗五首》【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积累名句,丰富文化积淀。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我国古代经典文化谈起,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由小组汇报预习情况,展示交流预习成果;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加以明确。
可根据预习反馈情况,适当修订学习目标。
2.检测学生的诵读情况及字词的掌握情况。
采用多种方式诵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三、学习这五首诗(一)学习《饮酒》(其五)1. 走近作者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
浔阳柴桑人。
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2. 关于本诗《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初酒后即兴之作,实际是借“饮酒”之题表达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3. 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
“只有超凡脱俗的无所挂碍,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
”是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物我合一,表现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5.“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真意”指什么?人的自然本性。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
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诗五首教学重点、难点:1. 熟读并背诵诗歌。
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饮酒(其五)》一、导入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导入二、诵读理解1、反复诵读《饮酒》,注意读出诗人清高、自得的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3、解读诗歌:(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⑴这首诗还有没有不能理解的字词?⑵“结庐在人境”和“而无车马喧”不是矛盾了吗?⑶“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作者什么样的意?⑷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⑸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明确:⑴: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⑵:不矛盾,因为“车马”是达官贵人奔走于仕途的喧嚣,而诗人归隐田园,虽没离开“人境”,但心情舒适,志趣高远自然不受搅扰。
⑶:人的自然本性。
⑷: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的虚伪、黑暗,从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当堂背诵。
《行路难》一、导入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比,希望能成就一番伟业,但世事艰难,他二十四岁“仗剑去国”漂泊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由人引见做了供奉翰林,其间扮演的是一个以文娱君的半弄臣角色,根本谈不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两年后黯然离京,这使他不经发出“行路难”的感慨。
二、朗读1、指名朗读。
2、全班齐读。
三、思考探究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2、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你是怎样理解的?3、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1、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
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
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诗五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积累名句,丰富文化积淀。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我国古代经典文化谈起,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由小组汇报预习情况,展示交流预习成果;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加以明确。
可根据预习反馈情况,适当修订学习目标。
2.检测学生的诵读情况及字词的掌握情况。
采用多种方式诵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三、学习这五首诗
(一)学习《饮酒》(其五)
1. 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
浔阳柴桑人。
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2. 关于本诗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初酒后即兴之作,实际是借“饮酒”之题表达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3. 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
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
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
“只有超凡脱俗的无所挂碍,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
”是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物我合一,表现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5.“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真意”指什么?
人的自然本性。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
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作者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
6.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陶渊明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满意,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行路难》(其一)
1.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
有《李太白集》。
2.朗读赏析。
3.结合课下注释,试解释诗句。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什么?
比喻奸佞当道,世路艰难。
5. 诗人引用吕尚、伊尹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6. 诗人剧烈情感起伏的线索是怎样的?
“金樽清洒”、“玉盘珍羞”:欢乐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冰塞川”、“雪满山”:内心苦闷抑郁
“垂溪碧钓”、“乘舟梦日”::昂扬、明朗
“行路难……”:阴沉、低落,再度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长风破浪”、“济沧海”:复又振起,表示了对美好前景的热忱希望和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
重新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
7.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三)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 走近作者:杜甫,字子美,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人称“杜工部”。
他经历了安史之乱,政治腐败,生灵涂炭,使他认识到社会的黑暗,于是用诗歌反映人民的痛苦,他的诗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诗史”的美称,他也被尊称为“诗圣”。
2. 关于“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3.字词读音。
4.把这首诗分成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一二三节:秋风破屋,心情苦痛:顽童抱茅,无可奈何;长夜沾湿,忧思不绝。
(写景记事)四节: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直抒胸臆)
5.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6. 回顾一下,看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饱含爱国之情的语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四)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 解题: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
“白雪歌”即“咏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2. 朗读,注意读写。
3. 诗意分析。
漫天大雪图(前10句),送武判官归京(送别),雪中送别图(后8句)。
赞叹边地奇异风光,颂扬将士意志;与友人离别的,无限惆怅之情。
4.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边塞风光的赞叹及与友人离别的惆怅。
5. 试比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诗的相同处:都不拘固定的格式,篇无定句,诗句多少依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定;都以写气候景物开篇,都将景物描写与叙事融为一体;都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情怀。
不同之处:《茅》以七字句为主,间有九字句,句式杂错;叙事故事性强;抒情强烈而深沉。
而《白》都是七字句,句式整齐;叙事点到为止,抒情含蓄而典雅。
6.试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以春花喻冬雪。
想象丰富,生动形象揭示雪的洁白、鲜润,为寒冷的边塞增添无限春意,表现了作者化苦为乐,积极乐观的情怀。
(五)学习《己亥杂诗》
1.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清代进步思想家和诗人, 是近代史上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之一。
《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后的杂诗,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诗人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
往返途中,写了绝句315首。
记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官经历、诗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
课文所选为第五首。
2. 前两句诗抒情叙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是离别京城、告别好友的忧伤;另一方面,是逃出令人窒息的桎梏与樊笼的喜悦。
3. 这首诗的名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
最后两句以形象抒情:鲜花虽然凋谢,但它绝不是无情地随风飘洒,而是立志将自身化作肥料,用来滋养新花。
表达了龚自珍的爱国热忱。
4.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主题:诗人离开京城,虽然载着“浩荡离愁”,但始终关注民众,心系国家,仍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力量。
四、达标检测
五、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搜集整理优秀古诗,并试做一下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