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科社论文资料,科学社会主义

合集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论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将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创新的成果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且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全面、系统、深刻地学习这一理论体系,认真研究其发展历程、丰富内涵和历史贡献,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立足中国国情进行的伟大历史性创造。

这个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它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基础上诞生的。

第二,它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第三,它是在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的。

第四,它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发展的。

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形成的理论根据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根据是我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历史经验,现实根据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决择贡献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事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核心重点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的是非得失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拨乱反正,使党的工作重心重新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科研课题论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研课题论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4950 社会主义论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中国的社会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十分有限,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化基础十分薄弱的时期。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历史性难题。

这就有了一个在现实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正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和特殊的国情基础上,才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但不能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现成方案。

在中国现实的社会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人只能在现实的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依据时代要求,把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来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科学社会主义是其质的规定,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是其具体要求。

从质的规定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科学社会主义,必须要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本质规定和根本原则。

从具体要求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发展进程和表现形式,同时还要反映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统一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相联系的过程。

我们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推进于江泽民及其后继者,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

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活水,那么,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活水的源头。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主题转换(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形成和发展的阶段19 世纪 40 年代后半期到19世纪 90 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

社会主义理论论文范文

社会主义理论论文范文

社会主义理论论文范文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主义理论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社会主义理论论文范文篇1浅论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摘要: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都产生于19世纪初,是两股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最重要的潮流。

它们源出一家,随后分流。

对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历程的详细考察,特别是对二者在历史演变中呈现的本质区别和相互联系的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对于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衍变“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一直是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两股最为重要的潮流,关于二者关系的争论也一直持续不断,这或多或少地给我们对二者的理解和把握造成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对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起源、本义、演变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对于我们新时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信仰,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衍变“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主要支柱之一,“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应时才使用。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从而彻底地解答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变革方式以及无产阶级的最终奋斗目标等基本问题,并在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逐渐发展和完善。

与此同时,民主社会主义也在此过程中,呈现出与科学社会主义相通、相融到最后又走向背离的历程。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而首次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一词的是恩格斯,在1873年的《论住宅问题》中,他说:“德国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即无产阶级必须采取政治行动,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达到废除阶级并和阶级一起废除国家的过渡。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剩余价值论为科学依据,论述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形成的,而不是以某一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

以某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是宗教而不是科学;其实践结果,是宗教狂热而不是社会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不但传统的公有制理论,而且传统的商品、货币、资本、劳动价值、经济增长方式等理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由逻辑推演和实践发展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进程,必然要求我们不但要走进《资本论》,更要走出《资本论》;要使社会主义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得以统一,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主体性得以统一,就必须从经济学的对象、内容、方法、性质、宗旨方面作根本的改变,建立全新的经济学范式。

下面我将就近几年社会上的一些事情谈谈我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

高考公平。

今年的7月15日,也就是高考结束一个月后,河南、山东、安徽、湖北四省8位律师联合致信教育部,反映北京部属高考高校招生中存在严重地域歧视问题,建议教育部改革招生制度,取消高考的户籍限制,增加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湖北等地的高等教育投资,并扩大在河南、山东、湖北、安徽等高考大省的招生名额。

我们都是经历过高考的人,经历过高考的人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每年围绕高考的新闻和段子大都比较敏感。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段子,说是一湖北小伙在北京一建筑工地当小工,偶然间和在建写字楼的设计师聊,没想到他们竟都是1992年参加的高考(那时候全国一摸一样的考题),湖北民工当年考了515落榜了,设计师在北京当年考了497上了建筑工程大学。

20年后,他们过的是截然不同的生活。

现在各地的高考试卷不同,已经无法直观的从考分来衡量高考的地域性不公,但这种不公却始终存在着。

今年北京大学在北京本地计划招生612名(含文理科医学部),而在河南则仅仅招录108名,在安徽只计划招录45名;清华大学在北京计划招生203名,在河北、安徽分别只计划招录54名和65名,再如中央财经大学在北京的招生计划是268名,而在河南只计划招生104名,在湖北的招生计划只有64名。

研究生专题:科学社会主义复习必备

研究生专题:科学社会主义复习必备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提要2010.11导论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2.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第一章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局限性2.各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的思想(莫尔,马布利,傅里叶,圣西门)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4.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个理论基石(唯物史观——思想路线,剩余价值——理论依据)5.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6.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第二章1.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及局限性3.新经济政策内容4.苏联模式有哪些特点?其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5.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社会发展阶段论,把生产力作为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务)第三章1.改革的必要性2.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基本经验3.用“合力论”分析苏联东欧巨变原因4.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及社会主义的应对措施第四章1.两次历史性飞跃2.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3.科学发展观深化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哪些重大问题认识?第五章1.时代主题的转变及原因2.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的特殊意义5.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发展总趋势终论(略)讲义要点导论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学术界也有称之为社会主义学)。

它是与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形形色色冒牌社会主义相对立的。

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一词有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二是指运动,即为实现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而进行的实践; 三是指思想,即指导这个伟大实践、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作论证的思想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只是就思想体系而言的。

科学社会主义,它是与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形形色色冒牌社会主义相对立的。

科学社会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广义的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因科学社会主义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合乎逻辑的继续、发展和完成,它集中地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理想和实际的政治效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题目及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题目及要求

题目:
1、如何科学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2、怎样理解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
3、试析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4、如何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5、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基本特征和重大弊端?
6、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深要义?
7、简单评价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8、如何理解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求:
1、任选两题;
2、A4纸打印;
3、二题字数总共为3000字;
4、时间:12月30日交研究生院(处)培养科张廷斌老师处
5、格式大致:(字体、字号可自己选择)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如何科学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2、简单评价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姓名:栗超
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学号:2011020255
2011年12月27号
………………………………………………………………………………………………………………………………………………………………………………………………………………………………………………………………………………………………………………………………………………………………………………………………………………………………………………………………………………………………………………………………………………………………………………………………………………………………………………………………………………………………………………………………………………………………………………(正文结束)
参考文献
1、………………
2、………………
3、………………。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性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从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它对我国过去的发展起到了无比的重要性,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技突飞猛进,我们也根据中国的国情,不断的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性。

关键词: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命题,这是十七大报告最突出的亮点。

它将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创新的成果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且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的创立者是邓小平,但它包含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中的正确东西的继承,也包含了对毛泽东探索中的错误东西的纠正和毛泽东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的解决。

党的十七大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不同阶段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行整合,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整合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时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始于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后来出现了一点失误。

但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带领人民开启了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社会实践发展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社会实践发展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实践与发展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298-01摘要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它用新的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产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一科学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成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原因的深刻揭示,为我们进一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代中国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

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及其理论发展直到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但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

我们不仅基本沿袭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上也没有切实赋予和保障人民民主,一场全国性的文化大革命将阶级斗争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中心,忽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解决落后的生产力与不发达的生产关系的矛盾问题。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真正开始走上一条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理论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

科学社会主义 (2)

科学社会主义 (2)

科学社会主义一、引言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对社会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和改革的思想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目标和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讨论。

二、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和无产阶级专政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各种社会形态的产生和消亡都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推动的,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无产阶级专政则是指,在社会主义阶段,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通过国家机器实行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三、发展历程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思想。

随后,列宁在俄国成功进行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

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外,科学社会主义还通过第三国际、共产党国际等国际组织的影响,传播到世界各个国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目标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即建立一个无阶级、无国家、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

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逐步消灭剥削和阶级差别,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在实践层面,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进步。

通过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五、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思想体系的比较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思想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

与自由主义相比,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公平和正义,并通过国家干预和计划经济来实现这一目标。

与保守主义相比,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并倡导社会的彻底改革。

与军国主义相比,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国际主义和和平发展,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军事扩张。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浅谈科学社会主义经过几周的课程学习,对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渐渐的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对于科学社会主义,也许我理解的还不够透彻,也许原本就一直不得要领。

然而,即使再肤浅的认识,也会有自己的一些见解,或对,或错。

借着这次课程论文的机会,我就谈谈我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个人对当下社会主义的一些看法,对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的看法,以及我心目中的社会主义。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论述,来浅谈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个人看法。

一,社会主义之我见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创始者—马克思,他综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总结出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根据这一社会发展规律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开创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坚信,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而共产主义社会的早期阶段即是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马克思所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及绝对剩余,人们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社会资源的社会生产方式。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期,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相当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但其社会生产力并没有绝对剩余,人们只能按劳分配社会资源的一种社会生产方式。

就当今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力而言,美国是最发达了,但其尚未达到社会主义社会所需的社会生产力水平。

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短期内不可能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

还有一条很漫长的道路要走。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制约,一是自然界因素的制约。

人类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在不断探索、认识、了解自然界的内在发展规律,并利用其规律来改善我们的社会生产,提高我们的社会生产水平,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及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不平的过程。

然而,自然界的发展,其范围广阔,并且很多都是我们人类所无知的,这极大限制了我们人类的发展。

我们人类要探索、认识、了解自然界各领域的内在发展规律,这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三次重大飞跃。

(1) 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理论,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进程中的第一次飞跃;(2) 社会主义由科学的理论发展到实践,并且在社会主义运动中诞生了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第一次成为现实,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进程中的第二次飞跃;(3) 社会主义从苏联的"一国模式"发展到"本国特色",特别在中国,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进程中的第三次飞跃。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必然性和可能性。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有时代的必然性。

19世纪中叶,欧洲实现了产业革命,基本上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它推动了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同时,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从20年代到40年代短短30年间,欧洲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经济危机,它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并不像资产阶级理论所鼓吹的那样,是人类理性的体现,相反,它的痼疾已开始暴露。

与此同时,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的爆发也表明,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工人运动的最后被镇压,既证明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理论的局限性和虚伪性,也说明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有一个能指引它解放的科学理论来武装。

资本主义向何处去?工人运动向何处去?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提出了历史的必要性。

3.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想体现在哪里?把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相对独立的称为"社会主义阶段",并认为它还可以再分为几个小阶段;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只能"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整个过渡时期,要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任务;要利用资本主义,利用商品和货币交换;要加强文化建设,并有步骤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等等。

这些思想都明显的把握住了帝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和俄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特点,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指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理论体系中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科学社会主义不仅具有时代性,而且具有科学性。

科学社会主义同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在空想社会主义那里仅仅是天才的猜想,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论这两大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之上,完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科学社会主义是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完善,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检验。

100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充分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科学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下面介绍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充分说明了它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这三次历史性飞跃都和与时俱进思想密不可分。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工人运动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批判了它的唯心史观和不切实际的空想,这种有批判性的继承和创新正是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始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传播,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新时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揭示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新课题,在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民族殖民地问题、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讲义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讲义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讲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的工作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关于本课程的结构马克思的工作与马克思主义历史的考察(主要集中在1840年代):唯物历史观(有德国古典哲学背景)现实的分析(1850到60年代):剩余价值学说(有英国古典经济学背景)未来的构想(187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有欧洲社会主义思想背景)马克思主义大致可以归结为是自由劳动与人的解放学说;即通过揭示人的本质和历史规律,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提供了一个“共产主义”(commun+…)的解决方案,为人与人的和解,人与自然的和解开辟道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今天,无论从国际情况看——全球经济的迅速扩张与全球财富的急剧分化,由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而引起的各种“异化”(“物化”)现象,以及环境资源难以为继的困境……还是从国内情况看——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失衡,人文供给的贫乏,环境支持难以为继……都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仍然聚焦于以“人”,而不是以“物”为本,如何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层次上的社会公正与可持续发展这两大问题关于本课程的结构主要以专题形式讨论有关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第一章社会主义的思想背景第二章社会主义的理论构建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国际实践第四章社会主义的中国实践第五章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多样表现第一章社会主义的思想背景一、“现代化”与资本主义二、空想社会主义再思考一、“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现代(化)”这个概念资产阶级创造了“世界历史”资本主义发展的“死结”“现代(化)”这个概念“现代”(modern)意味着模式,现代化则意味着一种模式化或发展趋势;这样,现代也就与发展(develop)联系了起来现代社会的主角是资产阶级(bourgeois,有产阶级)资本主义是一种历史现象,由以产生的历史(时间)条件与地缘(空间)条件“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形成并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科学”,一是针对“空想”而言,二是作为一种理论它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同其他两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它直接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理想。

1、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另一方面,在某些方面,列宁的理论不同于马克思的,毛泽东的理论也不同于列宁的和马克思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同于毛泽工的、列宁的、马克思的。

究其原因,主要是实践背景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是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具体国情的不同。

理论创新的源泉在于实践:在马克思以后,马克思主义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总结广大群众的实践经验而取得的。

如果没有随着时代发展出现的新的事实、新的实践,就不可能有重大的理论创新。

在这种创新活动的开始阶段,人们在采取某些新办法时,不一寂静认识到它们的全部意义,但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却发生了原有的理论所始料未及的新情况,从而生长出新的理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形成并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引言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理论和社会运动,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它的发展始于19世纪,继续到20世纪,吸引了许多学者、政治家和社会运动领袖的关注。

本论文将探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剥削的问题,而社会主义则是一种实现阶级解放和人类平等的组织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以消灭私有制并建立一个无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整体,而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变革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

这些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主要包括苏联、中国和古巴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这些国家尝试了不同的社会主义路径,并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尽管存在一些失败和局限,但这些实践经验仍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联是第一个试图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

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实施了工业化和集体化的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然而,苏联也面临了许多困难,包括经济衰退、官僚主义和领导层腐败等问题。

最终,苏联解体成为多个独立国家,标志着其社会主义实验的失败。

中国是另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实践国家。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重大社会变革。

尽管中国也面临了许多困难和错误,但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古巴是一个小国家,但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实践经验。

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古巴进行了土地改革、国有化和教育保健等重大改革。

尽管受到美国的封锁和制裁,古巴仍然保持着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未来发展方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需要解决一些重要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1_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1_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1_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论文关键字:科学社会主义以人为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多少个世纪以来,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无数仁人志士积极探索,不懈追求,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列宁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建立了与帝国主义对峙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毛泽东使饱受三座大山压迫的中国人民站了起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使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和特征科学社会主义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

而广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指马克思主义。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是20世纪的世纪性难题。

伴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该走向哪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认真了20世纪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在贯彻解放、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科学社会主义之路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们常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现在或许可以这样说“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为科学,它不再把社会主义建立在主观臆想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和本国国情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能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能够使人们得到普遍幸福。

二、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实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后,如何根据新时期的特征解决我国面临重大问题的任务,摆在了新一届党中央面前,为此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成果最终体现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经典总结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经典总结
★怎样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点和主要线索。答:一、基本点有2个:1、研究对象。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的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社会,而且还有资本主义社会,它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社会形态作为研究客体,当然包括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国性过渡时期和世界性过渡时期在内。2、学科性质。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①科学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政治学,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四大系统,不只是涉及政治规律。②科学社会主义并不是四大系统平列研究,而是以政治为先导,着重研究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的四大系统之间的互相作用及其总体发展的一般规律。二、主要线索为“三次历史性飞越”。1、第一次历史性飞越是19世纪40年代――90年代实现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即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2、第二次历史性飞越是20世纪初――1953年斯大林逝世前,他曾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重新补充从理论到实践,从苏联一国实践到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丰富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3、斯大林逝世后,近半个世纪来,在总结苏联模式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尽管大多数遭遇失败,但是中国、越南等国的改革却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走在探索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新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中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越走在实现过程中。★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答:一、贡献: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更加重要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在预测和论证未来农救会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

科学社会主义课程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课程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课程论文题目:论苏联模式的失败及对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学号:201106195姓名:薛会强2012.5.3西安科技大学课程论文论苏联模式的失败及对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论苏联模式的失败及对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摘要】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的建立为世界上许多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模板。

但是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苏联模式渐渐被人们所质疑。

因此, 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 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再来认识这一历史问题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苏联模式;失败;原因;影响西安科技大学课程论文论苏联模式的失败及对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苏联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手段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要害关键则在于树立个人崇拜。

它无情践踏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以长官意志、家长制、一言堂取代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网,高踞塔顶的则是斯大林及其后任们。

它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即从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这种新的实践经过人们总结,又上升为新的理论,即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在苏联具体国情条件下的特定产物,它在一定历史时期显示出一定的生命力,对苏联社会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对世界许多国家起到了示范效应。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权,它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对外关系等各个领域。

首先,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

实行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和惩罚体制。

它强调高积累,低消费,片面发展重工业。

其次,从政治上来看,苏联模式又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

实行一党制,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合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伟大贡献。

在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党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历程,排除了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在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坚定地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打破教条主义束缚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是结合中国实际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成功实践者。

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实践。

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崭新实践。

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正确把握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把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

我们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摒弃那些对社会主义的不科学甚至扭曲的认识和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思想,用发展着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发展着的社会主义实践,形成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把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与符合中国国情相结合。

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发展程度等有着很大不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各个国家只能根据本国实际,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汲取脱离中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教训,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我们党通过实践探索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市场经济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对立物;等等。

这些都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得出的科学结论。

把借鉴他国社会发展模式与保持独立自主相结合。

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其他社会制度,都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但各国社会发展模式都是该国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摆脱了封闭式发展的束缚,也摆脱了照搬照套他国模式的束缚,坚持走自己的路,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与坚持党的领导相结合。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理论,创立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丰富和发展了共产主义两阶段理论,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突破了“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创立了“一国两制”论。

充分认识这些理论,有利于增强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和信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