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选修课

合集下载

福建农林大学食用菌选修课期末考试

福建农林大学食用菌选修课期末考试

xx 农林大学食用菌选修课期末考试材料食用菌:可食用的具有肉质或胶质子实体的大型真菌。

名贵食用菌:名贵食用菌是指生产量少,具有营养价值、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高的食用菌无公害食用菌:按照我国有关无公害食品的要求和规定,来生产的食用菌。

食用菌栽培原料:适合食用菌栽培的树种;菌草;农作物秸杆;竹木厂边脚料。

食用菌发展趋势:(1)向高效益发展;(2)向高质量发展;(3)向工厂化和规模化发展;(4)向增值化发展。

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1)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增产增收;(2) 大量利用秸杆和粪肥,变废为宝;(3)改良土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4、营养保健,有利人体健康。

毒菌中毒的急救措施: 1.催吐; 2.洗胃; 3.导泻; 4.服用觲毒葯; 5.送医院治疗。

鉴别毒菌的方法:一、看生长地带。

二、看颜色。

三、看形状。

四、看分泌物。

五、闻气味。

六、是测试。

七、是煮试。

八、是化学鉴别。

无公害食品生产有三大类技术指标:① 产地环境条件,② 过程技术保证,③ 产品质量标准。

优质食用菌的特征:1.具有食用菌固有的营养价值;2.具有食用菌固有的口感和风味;3.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4.具食用菌特有的外观。

影响食用菌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1.生产成本, 2.售价高效生产的技术选择1.工业化生产;2.农业式规模集约生产;3.农业式分散生产食用菌产品市场:国际市场;国内宾馆饭店和超市;自由市场和收购产品的企业孢子印:孢子按菌褶排列方式散落在纸上形成的图纹子实体:产生有性孢子的肉质或胶质的大型菌丝组织体. 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由菌丝片断伸长分支或直接产生无性孢子的过程。

初生菌丝及其秲点:刚从担孢子萌发出的菌丝为初生菌丝。

其秲点:菌丝细,分支少,生长慢,生长期短,一般不结实。

菌丝体特殊形态类型:菌索;菌核;子座通常根据菌盖直径的大小划分型菇:将菌盖直径小于 6 cm的称为小型菇,菌盖直径在6~ 10cm称为中型菇,大于10cm称为大型菇。

43 食用菌教学大纲

43 食用菌教学大纲

《食用菌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用菌学课程代码:英文名称:mushroomology总学时:36学时学分:2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授课专业:适用于制药工程、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精细化工方向)等专业。

教学目标与任务:食用菌是一门应用型的食品微生物生产技术学科。

是真菌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能掌握食用菌栽培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食用菌学的基础理论和食用菌生产技术,基本理论方面主要是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分类、生理、生态、食用菌的菌种选育和生产、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平菇、香菇、木耳、金针菇、磨菇、猴头菌、灵芝等栽培理论和生产技术,通过栽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菇从种到收的全过程以及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管理。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36学时,具体课时安排:理论教学(24学时)实验课(12学时)学时数分配表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本章要求:1.掌握食用菌的定义,种类、价值基础知识2.掌握食用菌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内容:一、食用菌的定义,种类、价值二、食用菌学研究的内容三、食用的栽培史与发展趋势第二章食用菌的形态结构本章要求:1.掌握食用菌菌丝体形态结构2.掌握食用菌子实体形态结构3.掌握食用菌的生活史的各个阶段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食用菌生活史中单核、双核菌丝形成,双核菌丝生长的过程;子实体形成及条件主要内容:第一节、菌丝体子实体一、大型伞菌子实体的形态(一)菌盖(二)菌褶(三)菌柄(四)菌环(五)菌托二、子实体发育的形式及条件第三节、食用菌的生活史一、营养菌丝生长阶段(一)孢子的萌发方式芽管式、伸长式、芽殖式、分生孢子式(二)单核菌丝概念、形成过程(三)双核菌丝概念、形成过程(四)同宗接合概念、具体过程(五)异宗接合概念、具体过程二、生殖生长阶段(一)无隔担子菌亚纲担子的核行为变化(二)有隔担子菌亚纲担子的核行为变化(三)担孢子的释放第三章食用菌的生理本章要求:1、掌握食用菌的营养、生长发育及其规律2、掌握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条件(生长条件)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条件;掌握各种理化环境因素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主要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生长发育第二节、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条件(生长条件)一、食用菌的营养要素(一)碳源概念、作用、种类、来源(二)氮源概念、作用、种类、来源(三)无机盐概念、作用、种类、来源(四)生长激素二、温度(一)菌丝生长和温度的关系(二)温度与子实体发育的关系三、湿度(一)食用菌生长发育的水分条件(二)营养菌丝阶段栽培基质的含水量(三)子实体发育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四、酸碱度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五、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空气条件(一)氧的效应(二)营养阶段的呼吸(三)生殖生长阶段的呼吸六、光照对子实体发育的影响(一)光对子实体原基形成的影响(二)光照度对子实体的影响(三)光质对子实体发育的影响第四章食用菌的菌种生产本章要求:1.掌握食用菌菌种的类型及生产流程2.掌握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的制备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菌种、制种的概念;掌握菌种的扩大方法和培养方法;掌握菌种分离中常用的组织分离法、孢子分离法、基木菌丝分离法的操作过程;掌握菌种的类型和制种的工艺流程;掌握食用菌一级、二级和三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过程;理解菌种的保存原理及常用保存方法。

名贵食用菌培养技术选修课

名贵食用菌培养技术选修课

名贵食用菌培养技术选修课一、引言名贵食用菌是指那些在野外难以采集,或者生长周期漫长、产量低、品质优良的食用菌。

这些食用菌因为其珍稀性和营养价值而备受追捧,价格也较为昂贵。

因此,开展名贵食用菌培养技术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修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名贵食用菌培养技术2. 学时安排:共计72学时,包括理论授课和实验操作。

3. 授课内容:(1)名贵食用菌的分类及特点;(2)名贵食用菌的生态习性及栽培条件;(3)名贵食用菌种子的制备及保存;(4)名贵食用菌基质的配制与消毒;(5)名贵食用菌的接种方法及培养技术;(6)名贵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方法;(7)名贵食用菌产品加工技术。

4. 实验内容:(1)制备不同种类的名贵食用菌种子;(2)调配不同基质,进行名贵食用菌的培养;(3)观察名贵食用菌生长情况,记录发现并分析原因;(4)学习名贵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5)学习名贵食用菌产品的加工技术。

三、课程教学策略1. 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结合理论与实践,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理论知识的应用。

3. 采取小班教学,每班不超过20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指导和辅导。

4.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四、课程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每次实验后的实验报告,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占总成绩50%。

2.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于名贵食用菌培养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占总成绩50%。

3.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参与度、课堂表现等。

可以作为加分项。

五、课程实施建议1. 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2. 学校要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和设备,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3. 学生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并及时完成实验报告。

4. 学校可以邀请相关企业或专家进行讲座,介绍名贵食用菌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食用菌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设置

食用菌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设置

食用菌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设置简介食用菌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针对培养学生在食用菌领域进行研究和创新的专业。

本科专业基础设置旨在为学生提供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成为具备食用菌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本文将重点介绍食用菌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设置。

一、必修课程1.食用菌学概论该课程主要介绍食用菌的发展历程、分类学、生物学特性以及常见的食用菌品种。

学生将学习到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培养技术和产量控制等知识。

2.食用菌栽培技术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包括菌种培养、基质配方、菌包生产、菌丝扩繁、菌株筛选等方面的实践操作。

3.食用菌病害防治该课程主要介绍食用菌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学生将学习到病害的症状识别、病菌生物学特性、病害防治技术等内容。

4.食用菌加工与贮藏技术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食用菌的加工和贮藏技术,包括食用菌的干燥、保鲜、腌制、烘焙等处理方法,以及贮藏条件和质量控制的要点。

二、选修课程1.食用菌品质评价与安全检测该课程介绍食用菌的品质评价标准和安全检测方法,学生将学习到食用菌的外观、气味、口感等品质评价指标,以及食用菌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安全指标的检测方法。

2.食用菌营养与功能该课程主要介绍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性成分,学生将学习到食用菌中各种维生素、蛋白质、多糖等成分的含量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食用菌遗传与育种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了解食用菌的遗传特性和育种方法,学生将学习到食用菌的遗传基础、杂交育种和遗传改良等相关知识。

4.食用菌产业发展与规划该课程介绍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生将学习到食用菌市场需求、产品开发与推广、产业规划等内容。

三、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食用菌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设置还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将参与到食用菌的生产实践、技术操作和新品种的选育等实际项目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语食用菌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设置是为学生提供相关领域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食用菌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成为食用菌领域的专才。

1食用菌-第一章公共选修

1食用菌-第一章公共选修

2、生产技术
• 发达国家采用工厂化、集约化、机械化 • 我国生产技术含量低、家庭生产、手工作业、粗放、落后
3、菌种生产体制和检验制度
菌种生产实现专业化,建立完备的检验制度。
一个好的菌种厂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菌种高产优质、种性稳定,不 断选育新品种,提供新菌号,种型符合生产工艺,规格一致;种性及适 应范围等都有说明书、商标;菌龄可靠,数量准确。 菌种公司要设有专门的研究所,实验栽培场地,在菌种生产流和的 各个阶段,职守分明,成品的最后阶段要经过严格完备的技术检验,然 后低温保存,按合同出售。 一个新菌号投产之前要进行生产性试验;菌种出售之前要作抽样出 菇试验。菌种可申请专利,受种子法保护。
裂皮细环柄菇
食用药用真菌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绪论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食用菌的分类 食用菌的生活史及良种选育 食用菌的生理和生态 食用菌菌种的生产 食用菌的深层发酵及其应用 食用菌的贮藏与加工 食用菌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黑木耳的栽培 香菇的栽培 蘑菇的栽培 平菇的栽培
第一章
绪论
一、食用菌(edible fungi)的概念
1 、概念:是指具有显著子实体,可供人们食用和药用的大 型真菌,常称为蘑菇或蕈菌。
真菌:具有真正细胞核、能产生孢子、无叶绿素,以吸收为营养方式 的有机体,一般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常有分枝的丝状营养体,细胞 壁含有几丁质或纤维素或两者皆具有的有机体称真菌(fungi)。 已知657种,其中担子菌620种、子囊菌37种,能够人工栽培的40余种, 只有20余种可商业化生产。 一个大马勃可释放7亿个孢子;紫芝每个释放2.5亿个孢子。
五、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经济价值
5、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食用菌栽培学(英文):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课程编号:12371093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我国食用菌的自然资源丰富,人工栽培历史悠久,且我国是农林业大国,具有丰富的原材料。

可见,我国发展食用菌的广阔前景。

本课程主要介绍——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活史及食用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管理方法;食用菌生产全过程的基本操作技术:制种程序及设备仪器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各级菌种的制作方法,菌种质量检查及选育和保藏等;介绍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等等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属于应用微生物范畴,技术性强,是农林业与生物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食用菌栽培相关知识,掌握食用菌各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学会制作各级菌种的基本、技能。

掌握主要食用菌栽培技术,以便在今后实践中运用于新产业的开拓。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简要介绍食用菌的概念、种类,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及在我国农林业生产中的位置及现状。

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2. 教学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掌握食用菌及食用菌学的概念;理解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了解我国发展食用菌的有利条件。

广义食用菌与狭义食用菌的区别是本章内容的难点。

第一节概述(0.5学时)一、食用菌的概念二、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三、食用菌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第二节中国古代食用菌发展简史(0.5学时)一、发展简史二、早期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三节食用菌生产的现状及展望(0.5学时)一、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性质和地位二、展望与思考第四节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0.5学时)一、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地位二、食用菌栽培学的任务三、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基本要求作业与思考题:(1)谈谈你对食用菌的基本认识。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使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讲授法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法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包括操作演示、原理讲解等。
网络课程资源
通过在线平台提供相关课程资源,如教案、演示文稿、习题等。
辅助教学资源
06
课程评价与改进
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课程实用性、与实际生产的联系、实验实训条件、教师授课水平等方面。
学生对课程评价的结果可以反馈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材选择
《食用菌培育技术》
《食用菌培育技术》详细介绍了食用菌的培育原理和方法,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与出菇等方面的知识。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主要介绍食用菌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食用菌研究法》
01
《食用菌研究法》主要介绍了食用菌的分类、生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课程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园艺、食品等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之一,为学生的专业拓展和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03
教学内容与计划
理论教学内容
介绍食用菌的分类、生态习性、繁殖方式、生长发育条件等。
食用菌基础知识
菌种制备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食用菌学是园艺专业的的科类选修课,本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实验实训完成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的掌握食用菌生产的理论和技能,为从事食用菌生产、科研、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黑体,小4号字)绪论第一节食用菌的概念和种类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的概念,了解食用菌的分类方法及种类。

第二节食用菌生产的意义学习要点:了解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

第三节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学习要点:了解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及国内外现状,理解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

重点:食用菌的作用及其产业的特点难点:产业的发展趋势第一章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史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结构及特性,以及掌握食用菌的有性和无性生物史。

第二节食用菌的生理生态学习要点:了解构成食用菌细胞的化学元素,掌握食用菌对养分的需求,常用的碳源和氮源。

第三节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学习要点:掌握常见几种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重点:1、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结构和特性2、常见的几种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难点:食用菌对养分的需求第二章食用菌的制种技术第一节菌种生产的基本设备及程序学习要点:掌握菌种、制种的概念,了解菌种的类型以及掌握制种的工艺流程。

第二节菌种的分离与培养学习要点:了解灭菌、消毒的概念和区别,掌握各种菌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掌握组织分离法的制种技术及菌种扩大培养的技术。

第三节菌种质量检查、保藏与复壮学习要点:了解菌种的保存原理,掌握常用保存方法。

重点:菌种分离中常用的组织分离法的技术。

难点:菌种的类型和制种的工艺流程,组织分离法的菌种制作技术,菌种的保存原理。

第三章食用菌的菌种选育食用菌的遗传与变异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的遗传特点。

第二节食用菌的常规育种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孢子分离技术,了解食用菌的选择育种、诱变育种的程序,重点掌握食用菌的杂交育种技术。

食用菌学课程介绍

食用菌学课程介绍

食用菌学课程介绍
食用菌学(mushroomology)是以食用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真菌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食用菌的生长规律及其利用方法。

各国食用菌学研究的具体对象有所不同,在欧美各国,食用菌学主要是研究双孢蘑菇、平菇等;在日本主要研究香菇、金针菇、平菇、滑菇等;在我国食用菌学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主要有平菇、香菇、蘑菇、金针菇、草菇、猴头、木耳、银耳、灵芝等。

《食用菌学》是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食用菌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与其它学科如微生物学、真菌学、蔬菜学、发酵工艺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等相互交叉渗透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因其自身紧扣现实的特点一直深受学生的欢迎。

本课程主要介绍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分类、营养和培养基、生理生态特征、遗传与育种、菌种制作与保藏技术、各类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以及野生菌的驯化、产品加工、深层液体发酵技术、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食用菌学是园艺专业的的科类选修课,本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实验实训完成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的掌握食用菌生产的理论和技能,为从事食用菌生产、科研、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第一节食用菌的概念和种类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的概念,了解食用菌的分类方法及种类。

第二节食用菌生产的意义学习要点:了解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

第三节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学习要点:了解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及国内外现状,理解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

重点:食用菌的作用及其产业的特点难点:产业的发展趋势第一章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史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结构及特性,以及掌握食用菌的有性和无性生物史。

第二节食用菌的生理生态学习要点:了解构成食用菌细胞的化学元素,掌握食用菌对养分的需求,常用的碳源和氮源。

第三节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学习要点:掌握常见几种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重点:1.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结构和特性2.常见的几种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难点:食用菌对养分的需求第二章食用菌的制种技术第一节菌种生产的基本设备及程序学习要点:掌握菌种、制种的概念,了解菌种的类型以及掌握制种的工艺流程。

第二节菌种的分离与培养学习要点:了解灭菌、消毒的概念和区别,掌握各种菌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掌握组织分离法的制种技术及菌种扩大培养的技术。

第三节菌种质量检查、保藏与复壮学习要点:了解菌种的保存原理,掌握常用保存方法。

重点:菌种分离中常用的组织分离法的技术。

难点:菌种的类型和制种的工艺流程,组织分离法的菌种制作技术,菌种的保存原理。

第三章食用菌的菌种选育食用菌的遗传与变异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的遗传特点。

第二节食用菌的常规育种学习要点:掌握食用菌孢子分离技术,了解食用菌的选择育种、诱变育种的程序,重点掌握食用菌的杂交育种技术。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简介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简介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2504520
课程中文名称:食用菌栽培学
课程英文名称:Cultivation of Edible mushroom
课程类型:任意选修课
内容概要:
食用菌栽培学是一切以食用菌栽培学为生产对象或研究对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研究食用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及变异的规律,食用菌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以及食用菌的分布规律、食用菌的进化与分类和食用菌资源利用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是生物科学类专业及其它专业学生的任意选修课,内容包括食用菌生物学基础理论,菌种的选育制作原理和基本技术,主要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三大部分。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食用菌栽培相关知识,掌握菌种分离、培养技能与主要食用菌栽培技术,使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学形态及育种栽培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食用菌的分类,食用菌栽培资源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食用菌栽培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毕业以后继续深造或从事有关方面发展科研及生产的工作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教材:吕作舟著.《食用菌栽培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
黄毅编著,食用菌生产理论与实践,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
杨新美主编,食用菌栽培学,农业出版社,1996
张树庭,食用蕈菌及其栽培,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
黄年来等,食用菌百科,农业出版社,1993
张锐捷、黄毅,食用菌栽培,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莫天砚.食用药用菌栽培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洪震、卯晓岚.食用药用菌实验技术与发酵生产.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

食用菌学9食用菌实验详解

食用菌学9食用菌实验详解

食用菌学实验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加入时间』2008/5/22 16:58:40 『点击次数』529实验课编号:课程属性:选修实验属性:非独立课程学时学分:总学时:40 总学分:2 实验学时:20实验课应开学期:秋季理论课开课后第三周安排每周4学时先修课程:植物学、园艺原理与技术、遗传学、植物生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食用菌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因此,在教学实验和实践中,首先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同时,作为一个大学本科生,不仅要学会如何栽培食用菌,而且应当理解某些技术步骤和技术程序中的具体措施或组合栽培的原理,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水平。

这样的毕业生就能在生产实践中,具备较多的自由权,具有更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本课程是食用菌的理论教学同步开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本实验课的开始,使学生了解食用菌的类型,掌握食用菌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二、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开展,应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并培养以下能力:1.了解掌握食用菌制种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制作各级菌种的基本技能。

2.了解不同温度和营养条件下对平菇、木耳、金针菇等菌丝生长的影响。

3、了解食用菌采后处理的基本知识。

实验要求:要求教师结合理论课教学要求,调查食用菌生产加工情况,观察各类食用菌的特色以及如何栽培食用菌,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结合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实验过程综合评分,采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评分方式。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食用菌学实验项目一览表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实验一母种培养基的配制与菌种分离与培养实验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学会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掌握母种转管继代培养技术,了解食用菌母种制作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母种的基本技能。

2、实验内容或原理(1)母种培养基配制。

工艺流程:培养基配方培养基的配制分装试管理灭菌摆斜面(2)菌种分离与培养(本实验以组织分离为例)工艺流程:种菇的选择与消毒组织块的切取菌丝培养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仪器: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炉、天平、试管、试管架、解剖刀、漏斗、漏斗架、橡皮管、玻璃管、止水、牛角勺、棉花、纱布、酒精灯。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xx年xx月xx日•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目标与定位•课程内容与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与标准•课程评价与反馈•前置课程及延续教育目录0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为必修课,是食用菌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从业者提供必备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课程名称与性质学时本课程总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学分本课程总学分数为3学分。

学时与学分食用菌专业、微生物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等与食用菌相关的专业。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大学本科三年级或四年级的学生,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专科生或研究生的选修课程。

适用年级适用专业与年级02课程目标与定位总体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流通、科研和推广等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形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掌握食用菌的基本理论和生产技能,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熟悉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需求等基本知识。

掌握食用菌栽培环境调控、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等生产技术。

掌握食用菌的菌种选育、制备、扩繁和保藏技术,熟悉液体菌种制备技术。

了解食用菌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熟悉食用菌安全生产与标准等相关知识。

具备进行食用菌菌种选育、制备、扩繁和保藏的能力。

具备对食用菌生产环境进行监测、调控和优化能力。

具备制定食用菌栽培计划、安排生产环节的能力。

具备对食用菌病虫害进行诊断、防治的能力。

素质目标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同行和农民朋友进行合作与交流。

具备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品质,善于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志向。

03课程内容与结构理论课程体系介绍食用菌的分类、生态习性、繁殖方式等基本知识。

食用菌基础知识食用菌营养生理食用菌栽培原理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深入探讨食用菌的营养需求、代谢途径、生长发育等营养生理知识。

食用菌课程的收获和体会

食用菌课程的收获和体会

食用菌课程的收获和体会
我选择了一门食用菌课程作为我的选修课,这让我收获了很多。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食用菌的知识,包括种类、生长环境、营养价值以及如何栽培和收获等方面。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食用菌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食用菌产业的巨大潜力。

我在课程中学到了许多关于食用菌的种类和生长环境的知识。

我以前只知道蘑菇和香菇,但是现在我知道了还有许多其他的食用菌,如金针菇、平菇、松茸、银耳等等。

每种食用菌都有它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例如,金针菇喜欢在树木上生长,而平菇则喜欢在土地上生长。

这些知识让我对食用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还学到了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

例如,香菇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多糖类物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肿瘤能力。

此外,食用菌还可以降低血脂和血糖,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很好的效果。

我还学到了如何栽培和收获食用菌。

通过实践,我们学习了不同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和注意事项,如何选择种菌基质、调节温度和湿度等等。

在栽培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细致地照顾食用菌,使它们能
够顺利生长和发育。

在收获后,我们还需要注意保存和加工,以便更好地保留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总的来说,这门食用菌课程让我从多个方面认识了食用菌,对我未来的职业和生活都有着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我可以在食用菌产业中有所作为,并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做出贡献。

《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食用菌栽培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是园艺、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之一。

它是在近代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基础课的基础上发展迅速的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

其目的就是研究食用菌高产的理论和栽培技术。

具体来说,要研究食用菌生长发育规律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和解决食用菌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从而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1).基本知识: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概念,了解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

2).基本理论:理解食用菌的生长与发育规律,掌握食用菌的制种与栽培的理论,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3).基本技能:掌握食用菌栽培学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及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食用菌的制种技术与主要菇种的栽培技术。

三、先修课程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生理生态、制种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

由于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需要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在讲授内容时一定要讲清基本概念,通过习题、实验、实习掌握食用菌的制种与栽培技术。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因此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师授课与学生自学、教学实习相结合,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录像等手段或应用多媒体教学,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课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栽培食用菌。

六、课程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食用菌栽培学的定义,食用菌栽培学的内容和任务;食用菌栽培的意义;(2)食用菌栽培的发展及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孢子的采集
4. 稀释、接种(接种环或注射针头)
单孢分离法
多孢分离法——孢子印法
多孢分离法——钩悬法
多孢分离法——褶上涂抹法
5. 培养
25℃,恒温培养。
6. 转管
待菌丝长至1cm,转管。培养7~10天。
二、组织分离法
1. 种菇的选择和消毒;
2. 用手术刀将菌柄与菌盖交界处的组织切成大米粒 大小的小块;
二、化学方法消毒灭菌
1. 酒精
(1)浓度:70~75%
(2)用于皮肤和器具表面消毒。
2. 甲醛
(1)浓度:10mL/立方米; (2)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
3. 高锰酸钾
(1)浓度:0.1%;
(2)用于物体表面消毒。
4. 升汞(HgCl2)
(1)浓度:0.1%; (2)用于非金属器皿消毒。
5. 来苏尔
5. 栽培种的培养
第二节 食用菌的菌种制作技术
一、母种的制作
1. 母种的概念:
又称一级种,是指由孢子分离、菇木分离或组织 分离所得到的试管种。
2. 母种培养基的种类
(1)土豆:200g,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2)蛋白胨2 g;糖20g,磷酸氢二钾1g,磷酸二氢 钾0.5g,硫酸镁0.5g,琼脂20g;水:1000mL。
一、孢子分离法
是用食用菌的孢子萌发成菌丝,培养成菌种的方法。 菌种生活力较强,但孢子个体之间有差异,自然分 化现象较严重,变异大,需经出菇试验才能用于生产。
1. 种菇的选择
选择个体健壮、朵形圆正,无病虫害、出菇均匀、 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八九分成熟的种菇。
2. 种菇的消毒
去菌柄,无菌水冲洗数次,移到超净工作台,用无 菌纱布或脱脂棉、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平菇7~8 香菇8~10 双孢蘑菇8~10 金针菇7~8 猴头10~12 木耳10~12 鸡腿菇9~10 杏鲍菇10~12
巴西蘑菇12~14
三、原种的扩大培养
一般28左右满瓶,满瓶后:
麦粒种再培养3~5天; 棉籽壳种7~10天, 木屑种10~15天后,可使用。
四、栽培种的扩大培养
一般35天满袋,满瓶后: 麦粒种再培养3~5 天; 棉籽壳种7~10天; 木屑种10~15天后,可使用。
①液氮保藏法:-196℃ ,需使用专用器具,适合专 业保藏,理想的保藏方法;
② -70℃低温冰箱保藏法 ③ -20℃~-30℃普通冰箱保藏法
三、菌种的复壮
复壮是从衰退的群体中找出少数尚无衰退的个体。 1. 淘汰已衰退的个体
将斜面菌丝制成菌悬液→用注射器接种于平板中→ 适温培养至菌丝萌发→挑选健壮菌丝转接→经试验符合 原菌种形状→用于生产
经灭菌后,用接种刀把袋口上部约15毫米厚的老 菌根挖除,并进行培养。待袋口露出白色菌丝时,用 接种针挑取一块半粒米大的白色菌结体,迅速移入母 种试管培养基的中央,轻轻地脱去接种针, 塞上棉塞。 为了能够获得较多的母种,一次接种量要有100— 200支试管,以便从中选择。分离后应及时移入 22℃—24℃恒温箱或温室中培养。由于培养基内水分 较多,菌丝恢复要比耳木分离得快。
菌种质量的优劣影响产量和质量。
在自然界里,食用菌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和许多 细菌、放线菌、霉菌等生活在一起的。所谓菌种分离, 就是把食用菌从这些和食用菌一起生活的杂菌中分离出 来,通过培养,获得纯的优良菌种。菌种分母种、原种、 栽培种。 食用菌母种的分离,可分为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 法以及基内菌丝分离等。
②缺点是需直立,占空间大,不变于携带。
2. 冷冻保藏法
(1)原理:
将菌种处于冷冻状态,使其代谢作用停止,理论 上新陈代谢停止是-130℃,可无限期保藏。 低温会使细胞内的水分形成冰晶,速冻冰晶小而 减小对细胞的损伤; 快速升温,可减少对细胞的损伤。
(2)冷冻保护剂 保护剂可提高存活率,如:甘油、二甲基亚砜、糊 精、血清蛋白、脱脂牛奶等。
经2-3天后,分离物的边缘就可看 到白色菌丝。 每天要至少观察两次,以便提纯。观察、提纯方法与 耳木分离法担同。经适温培养10-15天后,当接种块 扭结团出现红、黄色水珠时,即可扩大原种。
第五节 菌种质量的鉴定和保藏
一、菌种质量的鉴定
1. 母种质量的鉴定
(1)镜检;
(2)PDA培养基试验;
(3)高温试验(35℃半天);
4.接种
(1)菌种表面消毒;
(2)将菌种切割成2×4×2mm的 小块;
(3)将菌种接到斜面中心略 偏试管底部处;
(4)1支试管种可接斜面30支左右。
5.培养
(1)最适培养温度 多数食用菌为25℃, 木耳、银耳28℃,
草菇35℃。
(2)培养时间 不同的菌种差异较大,一般为7~12天。 (3)协调的最适培养温度 比最适培养温度低2~3℃,菌丝健壮。
二、原种的制作
1. 原种的概念
将母种接入瓶装或袋装的木屑、麦粒或粪草等培养 基内所得到的菌种。
2. 原种培养基的种类
(1)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1%。
(2)棉籽壳88%,麦麸10%,糖1%,石膏1%。 (3)麦草50%,牛粪46.%,糖1%,石膏1%,
过磷酸钙1.5%,尿素0.5% 。
(1)斜面法——基本方法
①菌种转接到适宜斜面上(最好用带帽的螺旋试管);
②适温培养至菌体健壮; ③用油纸包扎好棉塞部分,4℃冰箱保藏;
④定期转管。
特点:
①简单易行,能随时观察,适宜短期保藏的菌种; ②保藏时间短,一般为2~4个月,需定期传代培养, 容易污染,菌种易退化。 (2)液体石蜡法 长好斜面的菌种→加无菌液体石蜡→盖试管帽→直立 4℃冰箱保藏。 特点: ①保藏时间一般为1~2年,不须经常转接;
2.定期重新分离菌种 一般1~2年后重新分离一次,可采用组织分离法或 菇木分离法
第六节 菌种制备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一、组织分离法分离母种时,组织块不萌发 的原因 1. 消毒过头 2. 烫死 3. 挫折 4. 污染 5. 种菇有病
二、母种接原种时,母种不萌发的原因
1. 消毒过头 2. 烫死 3. 挫折 4. 污染 5. 母种老化
●液体菌种的特点
1、成本低:菌种成本是固体菌种的1/2; 2、时间短:制种时间是固体的1/10; 3、萌发快:接种后6小时萌发,24小时吃料; 4、生长快:栽培养菌时间比固体缩短1/2; 5、纯度高:设备密闭运行,菌种纯度高; 6、污染低:杂菌没有滋生侵染的机会,污染率低; 7、菌龄短:出耳齐,出菇快,转潮快; 8、自动化:自动控制,按键操作,节省劳动力。
3. 原种的配制
(1)过筛、称重
(2)浸泡或直接拌料
(3)装瓶或袋
松紧适宜、打孔、擦净 塑料袋规格:17×33cm
瓶规格:菌种瓶、罐 头瓶。
装袋
(4)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锅:121℃,2~2.5小时; 土蒸锅:100℃,10小时。
4.接种
(1)菌种表面消毒; (2)将菌种斜面分成5等份;
(3)将菌种接到瓶或袋 装培养基的顶部中心处; (4)1支试管种可接原 种培养基5瓶(袋)左右。
土中菌丝分离:食用菌种类很多,许多土生的食用 菌;孢子不易萌发。组织分离也不易成功,用土中菌丝 分离获得纯种的方法,叫土中菌丝分离。
由于土中菌丝体的周围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土壤微生 物,因此分离时必须尽可能避开这些微生物的干扰,尽 可能批取清洁菌丝素的尖端、不带杂物的菌丝接种,反 复用无菌水冲洗,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抑制细菌 生长的 药物,如 40微克/升的链霉素或金霉素。如发现感染 细菌,可以把菌落边缘的菌丝挑出来,接种到木屑培养 基中。因细菌没有分解木质素的能力,因此在木屑培养 基中不易扩展;只局限于接种处。待菌丝长出感染区后, 就可以再进行扩大提纯了。
第二章 菌种制作技术
第一节 制种的程序 第二节 食用菌的菌种制作技术 第三节 消毒灭菌方法 第四节 母种的分离培养
第五节 菌种质量的鉴定和保藏
第六节 菌种制备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第七节 菌种生产的季节安排
第一节 制种的程序
一、制种的程序
1. 种菇的选择及孢子的采集 2. 菌种分离 3. 母种培养 4. 原种的培养
三、制原种和栽培种时,接种块不萌发 后不吃料的原因
1. 接种块没有贴紧培养基
2. 培养基含水量太低 3. pH 不适宜 4. 培养基配方不合理
5. 恒温器控制失灵
四、菌种污染的原因
1. 杂菌出现在中下部或全瓶(袋) ——灭菌不彻底 2. 瓶(袋)壁上某处出现杂菌 ——瓶(袋)有裂口 3. 接种块上发生污染 ——菌种本身带菌或接种工具消毒不彻底 4. 瓶(袋)接种穴表面出现杂菌
(2)灭菌时间10小时左右;
3. 间歇蒸气灭菌
100℃灭菌1小时→间歇1天→100℃灭菌1小时→间 歇1天→100℃灭菌1小时。
4.干热灭菌
适合于瓶、试管口和接种工具。
5. 紫外线
(1)适合于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 (2)照射距离以1.2米最好,2米有效;
(3)照射时间以20~30min;
(4)照射环境应黑暗。
——接种操作不严
第七节 菌种生产的季节安排
一、母种的活化
新购买或冰箱保藏的菌种必须活化。 所谓活化,是指将菌种重新转接,在适宜的温度下 培 养 , 当 菌 丝 长 满 斜 面 , 即 得 到 活 化 菌 种 一 般 需要 10~15天。
二、母种的扩接
根据生产需要,按排接种时间和支数。
不同的食用菌从接种到满管所需要的天数:
3. 接种 将组织块接到斜面中心略偏试管底部处; 4. 培养 5. 转管
三、菇木分离法
1. 菇木的采集 2. 菇木的消毒并去掉树皮 3. 将菇木切成大米粒大小的小块 4. 将菇木小块接到斜面中心略偏试管底部处; 5. 培养 25℃,恒温培养。 6. 转管 待菌丝长至1cm,转管。培养7~10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