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版发布时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版发布时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版发布时间
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症必不可少的药物之一,但由于其不当使用导致耐药
性增加等问题,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版的发布时间及相关内容,以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

最新版发布时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最新版发布时间为2022年1月。

内容概要
新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药物选择原则:根据病原体的特点、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
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用药,以减少耐药性的风险。

2.给药途径和剂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差异确定给药途径
和剂量,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给药途径。

3.疗程和药物替换: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治疗
疗程调整和药物替换,及时调整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4.监测与评估:密切监测患者用药后的疗效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定
期评估疗效和耐药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预防和控制: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提高抗菌
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和效果。

通过遵循最新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可以有效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
耐药性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以上即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版发布时间及相关内容的简要介绍。

希望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指导原则执行,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健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指在临床上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的准则。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抗菌药物耐药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严禁滥用、乱用抗菌药物,制定明确的应用指导原则尤为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应该根据细菌感染的类型、部位和严重程度进行选择,应先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对于临床常见的疾病可以根据经验选择常用的抗菌药物。

同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及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选药。

2.限制大范围、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广谱抗菌药物对多种细菌起效,但易导致抗菌耐药性的发生和扩散。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尽可能选择狭谱抗菌药物,特别是对于轻度感染或已经确定不需要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不应过度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同时,对于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病例,应严格掌握使用的时间,避免长期使用。

3.积极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需要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和环境清洁等措施。

此外,对于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应遵循原则2,尽量使用狭谱抗菌药物。

4.关注特殊人群使用抗菌药物的安全性:儿童、孕妇、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是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

对于儿童和孕妇,抗菌药物的安全性还未完全确定,应仔细权衡用药利弊;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下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减退,因此应该适当调整剂量;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因此需要根据肝肾功能调整剂量。

5.提高患者合理用药的意识:患者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抗菌药物,按照医生的嘱咐来使用,并且按照规定完成用药疗程。

同时,患者应定期复查,及时向医生汇报用药的情况,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

在家使用抗菌药物时,患者也应该注意药物的保存、服药时间和剂量控制。

总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在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准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在医学领域,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病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对
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合理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于临床医生至关重要。

1.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在确定使用抗菌药物时,首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需结
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过敏史等因素进行考量,尽量选择对患者适用且能有效治疗感染的药物。

2. 个体化治疗原则
不同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不同,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该实行个
体化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剂量和疗程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疗效。

3. 注意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4. 合理使用联合用药
在某些情况下,单一抗菌药物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感染的病原体,需要联合用药
来增强疗效。

临床医生在选择联合用药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疗效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5.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临床医生在使
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合理使用原则,严格按照指导原则选择药物和剂量,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结语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病症的重要工具,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
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上述指导原则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医院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医院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医院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目标:1.科学合理应用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2.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3.促进药物的合理经济使用,降低医疗费用。

二、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内容:1.药物选用原则:(1)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2)根据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合理选择。

2.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的规范:(1)确定合理的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剂量调整;(2)严格遵循药物的使用方法,包括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给药间隔等;(3)针对特殊患者群体,如妊娠、儿童、老年患者等,制定特殊的用药方案。

3.临床药物监测指导原则:(1)对于需要监测的药物,进行定期的药物监测,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2)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切换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3)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提高对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4.药物配伍与相互作用:(1)避免药物的配伍禁忌,防止发生不良反应;(2)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干扰。

5.药物储存与管理:(1)管理好药物的库存,定期检查药品的保存状况,确保药品的质量;(2)合理配置药品,减少药品的浪费;(3)加强药物的使用记录和药物回收处置,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

三、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实施:1.定期组织药学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药物应用能力;2.建立和完善临床用药指南和药物管理制度,统一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3.加强药物治疗的信息化管理,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理解。

总之,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医院在药物临床应用方面的重要规范和指导,通过合理选药、合理使用、合理监测和合理管理等措施,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促进药物的合理经济使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小结(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新增:“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为细菌、真菌感染依据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删除“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与住院病人统一 为“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提出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取代“应”留取相应合格的标本,尤 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 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从旧版第二条单独分离出) 增加: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 一步诊疗措施。 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 (1)品种选择: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 (2)给药途径:增加了“中度”感染的应以口服治疗,并列出了可先以 注射给药的六种情况 (3)给药次数:删除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一日给药一次的“重症感染 者例外”的注释;“消除半衰期短者”被“时间依赖性”替代 六、联合用药:“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取代“一抗菌药物不能 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一)品种选择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 强、窄进行经验治疗者可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 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 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
(二)给药剂量


一般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治疗重症感染(如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 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 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 (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 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 (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一)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

最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最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最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由于滥用和过度使用,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制定旨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

以下是最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确定合理的使用指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并确定需要给予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同时要根据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来选择初始抗菌药物。

2.根据细菌药物敏感性选择药物:应尽可能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抗菌药物的选择,避免无效的抗菌治疗。

对于常见的致病菌,临床常规的药敏试验结果可以作为参考,但要注意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和不同科室中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可能存在差异。

3.个体化用药原则: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因素,个体化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要特别注意抗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优先选择狭谱抗菌药物:狭谱抗菌药物能够对感染菌种产生更好的杀菌作用,同时减少对人体正常菌群的影响。

广谱抗菌药物应该作为备用药物,临床应避免过度使用。

5.合理的抗菌药物序贯疗法:对于临床疗效不佳、细菌定植或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抗菌药物序贯疗法。

即在初始治疗无效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更换抗菌药物。

6.避免滥用抗菌药物的组合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合并使用不仅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还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应在必要时选择经验证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避免滥用。

7.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和用药时间:要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间,尽可能采用最短疗程、最小剂量的原则。

治愈患者后要及时停药,避免延长用药时间和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总之,最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核心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减少滥用和过度使用的现象,以降低耐药性的风险。

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疫情动态、掌握药物敏感性监测数据,遵循预防与控制感染的原则,保证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更为科学和准确。

医院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医院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医院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物治疗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医院作为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的机构,药物的合理应用是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用药效果,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的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首先,药物应用需与患者具体情况相结合。

不同患者因病情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方面也会存在差异。

因此,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医院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化因素。

比如,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器官功能的逐渐衰退,应适当降低药物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而对于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来说,药物的选择则需要更加慎重,以免给胎儿或婴儿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其次,药物应用需考虑疾病特点和用药演进。

不同的疾病对药物的治疗需求也存在差异。

对于一些急性病状,及时的药物治疗能够迅速缓解症状,并达到治愈的效果。

而对于一些慢性疾病,药物治疗则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维持。

另外,随着疾病的发展,药物的治疗方案也会发生变化。

一些按时规定用药的疾病,在转变为慢性病或复发时,可能需要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

因此,医院需要不断跟进最新的药物研究进展,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建议。

此外,药物应用需注重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合理使用药物不仅是指应用的适应症准确,还包括了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等方面的选择。

医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南,以规范医生开具药物处方。

合理的药物选择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而合理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则能够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药物浓度,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医院应有一套完善的药物使用规范,并加强对医生的培训,以确保每位医生在开具处方时能够遵循这些规范。

最后,药物应用需配合患者教育和药物监测。

药物治疗不仅仅是医生的责任,患者本身对药物的合理应用也起着重要作用。

医院应开展患者教育活动,加强对患者的药物知识和用药方法的普及,让患者对所用药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能够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药物临床应用规范

药物临床应用规范

药物临床应用规范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药物临床应用规范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指对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全过程中的用药情况实施的监督管理。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依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本规范。

一、临床医师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依据相关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路径、临床诊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等合理使用药物。

二、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科室合理用药负责人,具体负责对本科室医师合理用药进行督导管理,及时纠正本科室医师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三、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详细分析并记录。

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用药方案。

四、临床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有明确的医学依据而需要超说明书用药的,临床科室主任签字,报医务科同意后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五、医师在使用毒性药品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

使用肝、肾毒性药品前应先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查,使用中应定时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六、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定期抽查处方和病历,对不合格处方、病历进行汇总分析。

七、药房调剂人员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时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务科报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原则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原则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原则是在临床实践中,抗菌药物的选择和应用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性问题,临床应用抗菌药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以下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原则:1. 确认感染类型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感染类型。

不同的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感染需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因此对感染病原体的明确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2.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测试结果和患者的临床情况,选择对感染病原体具有良好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在选择抗生素时,要考虑到药物的毒性、生物利用度和不良反应等因素,确保药物的使用安全。

3.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恰当或过度使用抗菌药物,遵循抗生素使用的“双向选择”原则,即尽可能选择对感染病原体敏感的抗菌药物,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的监测结果适时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4. 严格控制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及时评估治疗效果。

在药物疗程结束后,及时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病原体的清除情况,避免药物过长或过短的使用。

5. 预防和控制耐药性对于高危患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加强对耐药性的监测和控制。

避免滥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并注意抗生素的早期停药原则,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耐药性。

结语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正确应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遵循上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原则,可以有效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失败和耐药性的发生,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原则

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原则

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原则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然而不正确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因此正确的应用原则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原则进行探讨。

抗菌药物的选择应个体化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首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

包括病原体的类型、患者的年龄、性别、妊娠状态、肝肾功能等因素。

不同的抗菌药物对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疗效,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得随意更改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使用时间。

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无变化,应及时向医生报告,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一种特殊的药物,滥用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在没有确切证据证实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不应随意使用抗菌药物。

对于病毒感染、病毒性感冒等情况,使用抗菌药物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合理使用联合用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以增强疗效。

但联合用药需谨慎选择,应遵医嘱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监测用药效果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测,以监测用药效果。

例如血药浓度、细菌培养敏感试验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病程中注意剂量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的,随着病情的改变,可能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随时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

避免长期应用抗菌药物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

如无必要,不应一直使用抗菌药物,以免加重患者负担。

结语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原则是保护患者健康的关键,正确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更好地控制细菌感染,减少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从而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医护人员及患者都能遵循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原则,共同维护健康。

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指在药品临床使用中,为医务人员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促进药品合理使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性的一套原则和规范。

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于提高药品的合理使用程度,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展开讨论。

一、确保合理用药1. 依据临床指南:合理用药应该基于权威的临床指南,根据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选择药物,避免因医师个体化的主观偏好而导致不合理用药。

2. 应用药物临床指标:对于每种药品都应明确其适应症、剂量、用法、不良反应等临床指标,医务人员必须检查这些指标确认患者是否适合使用该药。

3. 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导原则,遵循抗生素选择、用药周期、给药途径等原则,防止抗生素滥用。

4. 个体化用药: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个体差异,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二、监测药物安全1.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时记录和上报不良反应信息,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2. 药物相互作用的监测:对于存在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医务人员应进行仔细监测和评估,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用药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药物浓度、生化指标、症状等,评估药效和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三、强调药物合理选择1. 多种药物的选择:在临床实践中,应优先选择经济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的药物,在有效性相当的情况下,考虑价格、给药方便性、患者的特殊要求等因素。

2. 合理用药序列:对于多药治疗的情况,应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用药顺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药物冲突,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3. 慎用和避免药物:对于有潜在风险或者应用效果差的药物,应慎重考虑其使用,并充分告知患者避免滥用。

四、重视患者的教育和告知1. 用药指导:医务人员应该为患者提供详细的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关于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医发〔 2004〕285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各军区、各军兵种联(后)勤部卫生部,总参三部后勤部卫生处、总参管理保障部、总政直工部、总装后勤部卫生局,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部:为推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共同委托中华医学会会同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现予发布施行。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在执行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地方及时向中华医学会反映,军队向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反映。

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二○○四年八月十九日前言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

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特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治疗及预防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阐述,并列出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以期达到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

《指导原则》共分四部分,一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二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三是“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四是“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指导原则毕节市中医院2012年10月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84 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3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七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3.8.2c1临床药物治疗遵循的原则,指南及管理规定

3.8.2c1临床药物治疗遵循的原则,指南及管理规定

临床药物治疗遵循合理用药原则,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路径管理规定一、为加强医院临床用药管理,临床医师在临床用药治疗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药品说明书、“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路径”的相关规定,合理使用药品。

二、合理用药是指医务人员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针对具体病人选用适宜药物,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人体,达到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保护人体不受与用药有关的损害。

医师和药师在药物临床应用时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指导原则。

三、临床医师在使用药品给病人治疗时,必须遵照药品说明书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正确使用药品,对禁忌症、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情况要熟知,并详细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或对所拟使用的药品既往药品不良反应情况,避免禁忌症患者使用该种药品,因不负责任所致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纷,当事医师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路径”中规定使用的药品,医师应根据规定,优先使用。

医院药物治疗和药事管理委员会应首选引进此类的药品供临床选用。

五、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是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机构,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管理工作。

下设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成员包括:药剂、医务、院感、护理、检验、临床专家,主要工作包括:结合实际制定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监督管理,根据医院合理用药情况提出合理用药目标和干预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开展合理用药评价,对各科室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通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定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教培训,努力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六、医务人员应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学术水平。

七、医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的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

八、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和患者情况个体化设定给药方案,经济、合理的选择药物,防止药物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宗旨,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和遏制细菌耐药,安全、有效、经济地治疗患者。

1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制定符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制度应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各临床科室负责人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责任,并将其作为医院评审、科室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估的考核指标,确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得到有效的行政支持。

(一)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医疗机构应由医务、感染、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信息、质量控制、护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合作,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并明确管理工作的牵头单位。

(二)建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医疗机构应建立包括感染性疾病、药学(尤其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为医务人员和下级医疗机构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

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与邻近医院合作,通过聘请兼职感染科医师、临床药师,共享微生物诊断平台等措施,弥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

(三)制定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医疗机构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品规数量。

抗菌药物购用品种遴选应以“优化结构、确保临床合理需要”为目标,保证抗菌药物类别多元化,在同类产品中择优选择抗菌活性强、药动学特性好、不良反应少、性价比优、循证医学证据多和权威指南推荐的品种。

同时应建立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定期评估、调整制度,及时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频发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应根据病原菌的种类、耐药性和患者的病情选
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应优先选择低毒性、广谱抗菌作用、耐药性低的抗菌
药物,并避免过度使用强力抗菌药物。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剂量和疗程。

遵循心血管、神经系统、肝肾功能不全等特殊患者的用
药原则,并遵守药物相互作用的禁忌。

3.积极控制感染源。

临床医生应重视感染控制措施,采取必要的隔离
和消毒措施,减少感染的风险,从根本上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4.合理使用联合用药。

对于临床上存在多重感染菌株的患者,应根据
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病情,合理选择合适的联合用药方案。

在选择联合用
药时,应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增加毒副反应的风险。

5.加强监测和反馈。

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报
告和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耐药性发生情况。

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
调整和改进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

6.强化继续教育和培训。

医疗机构应组织抗菌药物应用的培训和教育
活动,提高临床医生和护士对抗菌药物应用原则的认识和理解,推广正确
使用抗菌药物的观念。

总之,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核心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这需要临床医生不仅
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临床判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不断
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国家卫健委 药物指导原则

国家卫健委 药物指导原则

国家卫健委药物指导原则
国家卫健委的药物指导原则如下:
1. 病理组织学确诊后方可使用:只有经组织或细胞学病理确诊、或特殊分子病理诊断成立的恶性肿瘤,才有指征使用抗肿瘤药物。

单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结果得出临床诊断的肿瘤患者,没有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指征,经多学科会诊不适宜手术或活检的病例除外。

但对于某些难以获取病理诊断的肿瘤,如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等,其确诊可参照国家相关指南或规范执行。

2. 部分需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现代抗肿瘤药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出现一批针对分子异常特征的药物——即分子靶向药物。

具代表性的药物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异常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目前,根据是否需要做分子靶点检测,可以将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分为需要检测和无需检测分子靶点两大类。

3. 严格遵循适应证用药。

4. 体现患者治疗价值。

5. 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合理使用。

6. 重视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

以上就是国家卫健委的药物指导原则,仅供参考。

药物临床应用的规章制度

药物临床应用的规章制度

药物临床应用的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药物临床应用的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临床试验1. 临床试验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必须经过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后方可进行。

2. 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案应当符合伦理要求,确保患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3. 临床试验应当明确研究目的、方法、人选标准、随访要求等,并进行严格管理。

4. 临床试验结果应当真实可靠,不得隐瞒或篡改数据。

三、药物选择1. 临床医生在选用药物时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2. 选用药物应当遵循“合理、有效、安全、经济”的原则,不得盲目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或超出适应症的药物。

3. 使用新药物时,应当严格遵循新药临床试验的规定,确保患者安全。

4. 对于患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应当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进行个体化治疗。

四、用药管理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用药管理制度,规范药品的采购、储存、配送、使用和监测等环节。

2.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当符合规定,明确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和疗程等内容,防止用药错误。

3. 护士在给药时应当核对患者身份和病历,确保给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患者应当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如有不明确的地方应当及时向医生咨询。

五、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收集、分析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2. 医生在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当及时处理和记录,并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

3. 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发生不良反应应当及时向医生咨询并报告。

六、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医疗机构应当进行严厉处理,追究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2. 对于严重不良反应或药物事故,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七、附则本规章制度由医疗机构负责执行,必须严格遵守,确保药物临床应用的质量和安全。

以上为药物临床应用的规章制度,希望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严格执行,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前言
药物临床应用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过程。

医师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药物临床应用时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医师应尊重病人对应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知情权。

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合理用药(rational drug use)。

合理用药最起码的要求是:将适当的药物,以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经适当的途径,给适当的病人使用适当的疗程,达到适当的治疗目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药学界的专家已就合理用药问题达成共识,给合理用药赋予了更科学、完整的定义: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品,就是合理用药。

从用药的结果考虑,合理用药应当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大要素。

安全、有效强调以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尽可能大的治疗利益;而经济则强调以尽可能低的治疗成本取得尽可能好的治疗效果,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减轻病人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临床合理用药涉及到医疗卫生大环境的综合治理,依赖于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受到与用药有关各方面人员的道德情操、行为动机、心理因素等影响。

当前,临床用药管理已经成为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研究讨论的重要课题。

一药物临床应用不合理现状和分析
合理用药是临床用药的理想境界。

实际上,临床用药中存在着相当普遍的不合理用药现象。

这些不合理用药现象正是用药管理这个命题的依据。

因此,临床用药管理首先必须正视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各种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的办法。

(一)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在临床实践中,不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轻者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可能酿成医疗事故,造成药物灾害,该当事人乃至社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目前临床用药普遍存在的问题至少有以下几种:
1.用药不对症多数情况属于选用药物不当,也有事开错、配错、
发错、服错药物造成的。

2.使用无确切疗效的药物受经济利益驱使,给病人使用疗效不确
切的药物。

3.用药不足剂量偏低或疗程太短。

4.用药过度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无病用药、轻症用重药。

5.使用毒副作用过大的药物
6.合并用药不适当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不适当的联合用药。

7.给药方案不合理未在适当的时间、间隔,经适当的途径给药。

8.重复给药多名医生给同一病人开相同的药物,或者提前续开处
方。

(二)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临床用药不只是医师、药师或病人单方面的事,而是涉及到诊断、开方、配方发药、给药及服药各个方面,涉及到医生、药师、护士、
病人及其家属乃至社会各有关人员。

1.医师因素医师个人的医药知识、临床用药经验、药物信息掌握
程度、职业道德、工作作风、服务态度,都会影响其药物治疗决策和开处方行为,导致不合理用药等。

2.药师因素药师在整个临床用药过程中是药品的提供者和合理
用药的监督者。

但药师在提供药物咨询和处方审核时不够认真仔细或相关药物知识相对薄弱等。

3.护士因素有些护士在日常护理中未严格执行医嘱或在药物的
发放和药物的配置时未严格实行查对制度等。

4.病人因素病人的依从性差。

5.药物因素药物的作用和使用因人而异;多药并用使药物不良相
互作用发生几率增加。

6.社会因素
二药物临床应用不合理的后果药物不合理用药必然导致不良的后果:
1.延误疾病治疗有些不合理用药直接影响到药物治疗的有效性,轻者降低疗效,重者治疗失败或得不到治疗,甚至引起死亡。

2.浪费医药资源不合理用药可造成药品乃至医疗卫生资源有形和无形的浪费。

3.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易引起药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是指人类在治疗用药或诊断用药过程中,因药物或者药物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致使机体某一(或几)个器官或局部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并发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4.酿成药疗事故因用药不当造成的医疗事故称为药疗事故。

药疗事故通常分为三个等级:因用药造成严重毒副反应,给病人增加重度痛苦者为三等药疗事故;应用药再次病人残废者为二等药疗事故;因用药造成病人死亡者为一等药疗事故。

三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按照国家及江油市人民医院有关制度和规定,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选择与使用抗菌药物。

2.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应按照《药事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管理条例》、《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经培训,获得相应的处方权后,依据《麻醉药品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WHO三阶梯治疗原则,合理、正确的使用。

3.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应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院基本药物处方集》、《医院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合理选择和使用基本药物。

4.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

但临床不合理应用非常突出,给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为规范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疗效,各临床医师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应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5.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根据
妇药物对妇女及胎儿的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依据依照妊娠期和哺乳期药物安全等级及用药基本原则,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减少药物一起的损害。

6.新生儿及儿童用药应根据新生儿及儿童发育的不同阶段的药物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依据《国家儿童用药处方集》及新生儿及儿童用药原则,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

7.老年人用药应根据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的变化结合老年人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及相关疾病的治疗原则,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

8.其他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应根据个系统或个疾病的临床治疗指南、临床路径、《国家药品处方集》、《江油市人民医院处方集》等。

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