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位刮痧的手法
刮痧常用经络与穴位分布示意图及常见病症的刮痧治疗手法
刮痧常用经络与穴位分布示意图及常见病症的刮痧治疗手法
刮痧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其主要表现为:
疼痛~早期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昼轻夜重,不能向患侧侧卧。
功能活动受限~肩关节各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例如,梳头、穿衣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屈肘时手摸不到肩。日久可以发生肌肉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臂上举不便、后伸不利等症状,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年龄的人,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刮痧部位:
颈部:哑门、风池、大椎。
肩背部:肩井、天宗。
胸部:中府、云门、缺盆。
上肢部:肩贞、外关、曲池、合谷。
下肢部:足三里、条口。
面部美容保健刮痧治疗
面部是人体气血外荣的集中部位,是经络汇集之处。《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就有“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的记载。从十四经脉循行分布来看,就有九条经脉直接上达面部,而其余经脉则通过经别合于与其相表里的阳经而间接上达面部。在十四经脉中,手、足阳明经在面部循行分布最广,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脉,对面部荣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面部的荣润与憔悴,可反应人体经脉气血的盛衰,尤其是阳明经脉。《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这就是说妇女在35岁以后,男子在48岁以后,由于阳明脉经气逐渐衰弱,表现在面部开始失去润泽而渐憔悴。因此,面部的美容保健应从经络入手,特别是阳明经脉。
刮痧手法,中医教你不同部位的刮痧手法
刮痧手法,中医教你不同部位的刮痧
手法
关于《刮痧手法,中医教你不同部位的刮痧手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拔罐是中医学维护保养健康养生的一种常见方式。拔罐能够根据对身体穴位的刺激性,协助清除人体内毒素,做到看病强身健体的目地。但是在开展拔罐的情况下需要留意技巧,人体不一样位置,刮痧手法也不一样。
一: 背部1: 背部从上到下刮拭。一般先刮背部正中心线的督脉,再刮两边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膀需从颈部各自向两边肩峰处刮拭。用全息投影拔罐法时,先对穴区域内督脉及两边膀胱经周边的比较敏感压疼点选用部分按揉法,再从上到下刮拭穴区域内的经络。
二: 后项部1: 身体后项部有六条阳经根据,常常刮拭后项部,能够滋阴潜阳,滋补身体之气正,进而做到防治疾病的功效。三: 四肢1: 四肢由近端向远侧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腿脚浮肿患者,需从身体尾端向近端刮拭,骨节骨骼突起位置应趁机缓解幅度。
四: 脸部1: 脸部由内向型外按肌肉迈向刮拭。脸部出自于美观大方影响,因而技巧需柔和,不宜作用力大规模刮拭。双眼、口腔、耳、鼻病的治疗需经自己愿意,才可刮起痧。刮拭的按力、方位、视角、频次均以刮拭便捷和患者部分能承受为规则。
五: 胸部1: 胸部正中心线任脉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刀角处从上往下刮拭。胸部两边以人体前正中心线任脉为界,各自向上下(先左后右)用刮刀全部边沿由内向型外沿肋巴骨迈向刮拭,留意隔过乳头位置。中府穴处宜用刮刀角处从上到下刮拭。
六: 腹部1: 腹部从上到下刮拭。能用刮刀的全部边沿或三分之一边沿,自左边先后向右边刮。有内脏下垂者,应从下向上刮拭。七: 拔罐的情况下干万不可以过挨饿,并且不建议空肚开展拔罐,最好是在使用过餐以后的1至2小时后开展。
正确的刮痧手法与顺序
正确的刮痧手法与顺序
刮痧操作之顺序依身体状况而定,先刮后颈部,次刮背部,再刮胸部,末刮四
肢,此为一般的原则。基本刮痧方向,依经络循行「阴升阳降」
之原则,至于刮痧手法,分别叙述于各部位刮痧内。
(一)后颈与背部之刮痧:其实际操作分述如下:
1. 刮背颈椎:自颈椎刮起,经胸椎第一椎至尾骨,分两段刮完。
2. 刮左、右肩膀筋,先左后右。
3. 刮膀胱经俞穴,自大杼至腰部,即距督脉左、右各一寸五分处。
4. 以膀胱经为中心,由里向外斜刮,从肩膀筋以下至腰部约刮五至
....七条斜线,间距以肋骨为准。切勿做地毯式全面刮痧。
(二)前胸部刮痧:
1. 先刮任脉:自天突穴(胸骨体最上端)刮至小腹,由上而下可分三段.,第一段为胸骨体,第二段为心窝至肚脐,第三段为肚脐至曲骨,.一段一段地刮,切勿一次刮到底,惟肚脐处可轻刮。
2. 以任脉为中心,上自天突穴起,向左、向右两侧做斜线之刮痧,约三.至五条,其中乳房不刮。
(三)四肢的刮痧:上肢与下肢,内侧与外侧各有不同。
1.上肢外侧:由指尖向肘及肩膀方向进行。
2. 上肢内侧:由肩向叉与指尖方向刮。
3. 下肢外侧及后侧:由大腿向膝,向脚刮。
4. 下肢内侧:由内踝尖向膝,向上刮。
(四)刮痧板重直于皮肤成九十度角,自上下左右刮拭永保同一角度。
(五)刮痧力道应做单方向用力,刮板回程不刮。
(六)刮拭力量要均匀,不可过速、过重、过快,以免患者畏惧不安与疼痛,影响刮痧之效果。
(七)刮痧拔罐整体的操作程序如下图:
1. 视病体刮痧相应经络、穴道与部位。
2. 视出痧情况及病理,选择一至三处,以皮肤针轻叩皮肤。
13种常用刮痧手法
刮痧虽然简单,但也有几条基本手法得规律:
拿刮痧板
用手拿握着刮板,治疗时,刮板厚得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得一面对手掌。
刮拭方向
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
刮拭角度
刮板与刮拭方向保持90度到45度进行刮痧。
刮拭力度
刮痧时应用力均匀,包括上下、内外、左右,刮痧部位应尽量拉长、补刮、泻刮、平补平泻手法
补刮、泻刮、平补平泻刮法主要根据刮痧得力量与速度来区分。下图为补泻手法简明表
13种常用刮拭手法
1、轻刮法
初学者常用手法之一。刮痧时刮痧板接触皮肤面积大,移动速度慢或下压刮拭力量小。一般接受者无疼痛或其她不适感觉,多适应于对儿童、妇女、老年体弱者以及面部得保健刮拭。
2、重刮法
就是一种针对骨关节软组织疼痛性病症所采取得一种手法。在刮痧时刮痧板接触皮肤面积小,移动速度快或下压刮拭力量较大,以能承受为度、多适应于对年轻力壮、体质较强或背部脊柱两侧、下肢及骨关节软组织较丰满处得刮痧。
3、快刮法
指刮拭得次数每分钟30次以上,力量有轻重之别。力量重,快速刮,多用于体质强壮得人,主要刮拭背部、下肢或其她明显疼痛得部位;力量轻,快速刮,多用于体质虚弱或整体保健得人,主要刮拭背腰部、胸腹部、下肢等部位,以舒适为度、
4、慢刮法
指刮拭得次数每分钟30次以内,力量也有轻重之别。力量重,速度慢,多用于体质强壮得患者,主要刮拭腹部、关节部位与一些明显疼痛得部位;力量轻,速度慢,多用于体质虚弱或面部保健得患者,主要刮拭背腰部正中、胸部、下肢内侧等部位,以不感觉疼痛为度。
5、直线刮法
也称直板刮法,就是一种常用得手法,就就是利用刮痧板得上下边缘在体表进行直线刮拭。保健刮痧师一般用右手拿住刮痧板,拇指放在刮痧板得一侧,食指与中指或其余四指全部放在刮痧板得另一侧,与体表成45度角,刮痧板薄得一面1/3或1/2与皮肤接触,利用腕力下压并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要有一定长度。这种手法适用于对身体比较平坦部位得经脉与穴位(如背部、胸腹部与四肢部位)进行刮痧。
常用刮痧操作方法有
常用刮痧操作方法有
常用的刮痧操作方法有:
1. 轻轻按压:用手掌或指尖轻轻按压病区,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
2. 刮痧手法:使用刮痧板、勺子或硬币等工具,以适度的力量在病区上刮擦,沿着肌肉纤维方向进行刮痧。
3. 滑刮法:在涂抹足够的润滑物(如润肤露或按摩油)后,用手或工具以均匀、连续的动作在病区上刮擦,类似按摩的方式。
4. 拇指刮痧法:用拇指的侧面或指尖以适当的力量在病区上进行刮擦,可以在病区上来回刮动或按摩。
5. 拇指推拿法:用拇指的指关节或指尖以适当的力量在病区上进行推拿,以调理经络、促进气血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刮痧前应涂抹足够的润滑物,以减少刮痧带来的不适感。刮痧力度需要适度,避免过度刺激皮肤。同时,刮痧时应注意保持手法柔和、轻缓,并避开血管和骨头等敏感区域。如果有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病变,最好请专业人士指导或操作。
人体各部位的刮痧顺序和步骤
人体各部位的刮痧顺序和步骤
刮痧操作之顺序依身体状况而定,先刮后颈部,次刮背部,再刮胸部,末刮四肢,此为一般的原则。基本刮痧方向,依经络循行「阴升阳降」之原则,至于刮痧手法,分别叙述于各部位刮痧内。
(一)后颈与背部之刮痧:其实际操作分述如下:
1. 刮背颈椎:自颈椎刮起,经胸椎第一椎至尾骨,分两段刮完。
2. 刮左、右肩膀筋,先左后右。
3. 刮膀胱经俞穴,自大杼至腰部,即距督脉左、右各一寸五分处。
4. 以膀胱经为中心,由里向外斜刮,从肩膀筋以下至腰部约刮五至七条斜线,间距以肋骨为准。切勿做地毯式全面刮痧。
(二)前胸部刮痧:
1. 先刮任脉:自天突穴(胸骨体最上端)刮至小腹,由上而下可分三段,第一段为胸骨体,第二段为心窝至肚脐,第三段为肚脐至曲骨,一段一段地刮,切勿一次刮到底,惟肚脐处可轻刮。
2. 以任脉为中心,上自天突穴起,向左、向右两侧做斜线之刮痧,约三至五条,其中乳房不刮。
(三)四肢的刮痧:上肢与下肢,内侧与外侧各有不同:
1. 上肢外侧:由指尖向肘及肩膀方向进行。
2. 上肢内侧:由肩向叉与指尖方向刮。
3. 下肢外侧及后侧:由大腿向膝,向脚刮。
4. 下肢内侧:由内踝尖向膝,向上刮。
(四)刮痧板重直于皮肤成九十度角,自上下左右刮拭永保同一角度。
(五)刮痧力道应做单方向用力,刮板回程不刮。
(六)刮拭力量要均匀,不可过速、过重、过快,影响刮痧之效果。
(七)刮痧拔罐整体的操作程序:
1. 视病体刮痧相应经络、穴道与部位。
2. 视出痧情况及病理,选择一至三处,以皮肤针轻叩皮肤。
3. 在皮肤针轻叩处,即速拔罐。
刮痧操作方法包括哪些部位
刮痧操作方法包括哪些部位
刮痧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刮痧时,常见的操作部位有以下几个:
1. 背部:从颈部至腰部,刮痧时可用力均匀、轻快地刮动手法。
2. 肩部:包括肩胛骨周围,可以用刮痧板在肌肉上方刮动,可缓解肩颈疼痛。
3. 肩颈部:从颈部到肩膀,以及颈部两侧的肌肉,可以帮助缓解颈椎病症状。
4. 上肢:包括手臂、手腕、手指等部位。可以缓解手臂酸痛、手指关节疼痛等症状。
5. 下肢:包括大腿、小腿、脚等部位,可以帮助缓解肌肉酸痛、腿部水肿等问题。
6. 腹部:从肚脐往外,可以促进消化,缓解腹部胀气。
7. 面部:包括额头、面颊、下颌等部位,对改善肌肤血液循环、淡化皱纹具有一定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刮痧时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手法和力度,以避免损伤皮肤或引发其他不适。最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刮痧操作。
13种常用刮痧手法
13种常用刮痧(guāshā)手
刮痧虽然简单,但也有几条基本(jīběn)手法的规律:
拿刮痧(guāshā)板
用手拿握着刮板(ɡuā bǎn),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
刮拭方向(fāngxiàng)
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刮拭角度
刮板与刮拭方向保持90度到45度进行刮痧。
刮拭力度
刮痧时应用力均匀,包括上下、内外、左右,刮痧部位应尽量拉长。
补刮、泻刮、平补平泻手法
补刮、泻刮、平补平泻刮法主要根据刮痧的力量和速度来区分。下图为补泻手法简明表
13种常用刮拭手法
1、轻刮法
初学者常用手法之一。刮痧时刮痧板接触皮肤面积大,移动速度慢或下压刮拭力量小。一般接受者无疼痛或其他不适感觉,多适应于对儿童、妇女、老年体弱者以及面部的保健刮拭。
2、重刮法
是一种针对骨关节软组织疼痛性病症所采取的一种手法。在刮痧时刮痧板接触皮肤面积(miàn jī)小,移动速度快或下压刮拭力量较大,以能承受为度。多适应于对年轻力壮、体质较强或背部脊柱两侧、下肢及骨关节软组织较丰满处的刮痧。
3、快刮法
指刮拭的次数每分钟30次以上,力量有轻重之别。力量重,快速刮,多用于体质强壮的人,主要刮拭背部、下肢或其他(qítā)明显疼痛的部位;力量轻,快速刮,多用于体质虚弱或整体保健的人,主要刮拭背腰部、胸腹部、下肢等部位,以舒适为度。4、慢刮法
指刮拭的次数每分钟30次以内,力量也有轻重之别。力量重,速度慢,多用于体质强壮的患者,主要(zhǔyào)刮拭腹部、关节部位和一些明显疼痛的部位;力量轻,速度慢,多用于体质虚弱或面部保健的患者,主要刮拭背腰部正中、胸部、下肢内侧等部位,以不感觉疼痛为度。
教你一看就会的常用10种刮痧方法,还有助你学会刮痧的10个小技巧
教你一看就会的常用10种刮痧方法,还有助你学会刮痧的10
个小技巧
今天给大家安利下刮痧的常用方法,和有关刮痧的注意事项及要领,其实刮痧之后皮肤看起来有些不舒服,而且刮痧过程中肯定会有疼痛感,所以很多人不接受刮痧,但出痧、疼痛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和反应,对健康没有损害,如果能够正确掌握刮痧的要领和技巧,也能让疼痛感减轻,同时又不降低疗效。
刮痧的常用保健方法
1.平刮法
刮板整个面接触皮肤,小于或等于15度角,向前推动力要小于按压力,此法可减轻疼痛,向下渗透力大,适用于身体敏感部位。
2.面刮法
将刮痧板的长边接触皮肤,向刮拭方向倾斜45度,均匀地向同一个方向刮拭,适用于身体平坦部位。
3.单角刮法
用刮痧板的一个角部朝刮拭方向倾斜45度在穴位处自上向下刮拭,用于肩贞穴、膻中穴、风池穴等。
4.双角刮法
将刮痧板的凹槽部位对准脊椎棘突部位,然后将凹槽两侧的角缓缓的放在脊椎棘突和两侧横突之间的部位,再向下倾斜45度角,自上而下进行刮拭,多用于脊椎部位。
5.厉刮法
将刮痧板角部与穴位处呈90度垂直,刮痧板始终不离皮肤,并施以一定的压力作2~3cm距离的前后或左右摩擦刮拭,适用于头部全息穴区。
6.平面按揉法
将刮痧板的角部的一面小于20度角按压在适合的穴位上,然后做缓慢且柔和的旋转运动,此法适用于合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手足全息穴区,还有其他疼痛比较敏感的部位。
7.垂直按揉法
将刮痧板的边缘以90度角按压在穴区处,做柔和、缓慢按揉,通常适用于骨缝部和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区。
8.推刮法
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倾斜角度小于45度,每次一寸一寸向前刮拭,按压力度大于平刮法,速度也慢于平刮法。
21种中医刮痧手法(图文),一看就明了!
21种中医刮痧手法(图文),一看就明了!
一、头部刮法
2.适应证
刮拭头部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头痛、脱发、失眠、感冒等病症。
2.适应证
刮拭面部有养颜祛斑美容的功效。主治颜面五官的病症,如眼病、鼻病、耳病、面瘫、雀斑、痤疮等。
三、背部刮法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脉和夹脊穴。背部正中线刮拭时手法应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可用刮板棱角点按棘突之间,背部两侧可视受术者体质、病情选用补泻手法,用力要均匀,中间不要停顿。
1.循行路线
刮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夹脊穴,从大椎刮至长强。督脉位于后正中线;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夹脊穴位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见图8。
2.适应证
刮拭背部可以治疗全身脏腑的病症,如刮拭胆俞可治疗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急慢性肝炎等;刮拭大肠俞可治疗肠鸣、泄泻、便秘、脱肛、痢疾、肠痈等。背部刮痧还有助于诊断
疾病,如刮拭心俞部位出现压痛或明显出痧斑时,即表示心脏有病变或预示心脏即将出现问题,其他穴位类推。
2.适应证
胸部主要有心、肺二脏,故刮拭胸部,主治心、肺疾患,如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另外可预防和治疗女性乳腺炎、乳腺癌等。
2.适应证
腹部有肝胆、脾胃、膀胱、肾、大肠、小肠等脏腑,故刮拭腹部
可治疗以上脏腑病变,如胆囊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呕吐、胃痛、慢性肾炎、前列腺炎、便秘、泄泻、月经不调等。
身体各部位刮痧手法
从膝关节下开始,犊鼻穴-足三里--丰隆--解溪-厉兑
足太阴脾经
施术者面向患者,左手持 砭刮右腿脾经,将下肢置 于舒适矮凳上,徐而和手 法刮拭,天枢位置顶住胫 骨内侧缘,注意脉线不要 太长,一般2-3寸为宜。力 求出痧,趾尖拉出。
从膝关节下开始,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太白公孙
足底刮法
施术者面向患者,左手持 砭,将下肢置于舒适矮凳 上,徐而和手法刮拭,注 意脉线不要太长,一般2-3 寸为宜。趾尖拉出。
1、开四穴
首刮大椎、大杼、膏肓、神堂(见图)
大椎宣肺、大杼养血、膏肓滋阴、神堂安神 大椎穴(督脉),第七颈椎棘突下 大抒(膀胱经),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膀胱经),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神堂(膀胱经),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四穴同用为刮痧治疗各病的主要部位,亦为经验用法。
魄户
延伸阅读:中国民间刮痧术
胸骨到云门、中府
天突到鸠尾
13、前肋缘到上腹部刮痧
刮腹部: 先刮任脉:膻中到神阙穴, 然后刮脐旁双侧胃经,刮至天枢穴。 再沿着肋骨走向往外刮。 生育期女士避免刮脐下石门穴。
足阳明胃经
施术者面向患者,患者足 部垫一个矮凳,双手持砭, 从上往下刮拭,注意脉线 不要太长,一般2-3寸为宜。 刮拭的时候双手力道要稳, 徐而和,透皮入骨。趾尖 拉出。
手少阳三焦经
大部分肝的问题,都用到三 焦经,三焦经化解肝的气郁。
全身各处的具体刮痧方法!看完此图文会刮痧
全身各处的具体刮痧方法!看完此图文会刮痧
肩颈部是连接头部与躯干的一个桥梁,肩颈部承担着人体头部血管、神经、经络与全身的沟通,因此可以说肩颈部的健康直接影响着人体全身的健康。通过刮痧疏通肩颈部的经络,不仅可以治疗肩井的疾患,对于人体面部的疾病也有很大的改善。
以下介绍肩颈部的刮痧方法:
选择坐位或俯卧位,暴露颈肩刮拭部位,用热毛巾擦拭清洁
颈部刮痧
坐位肩颈刮拭方法:
首先,在颈部涂抹均匀刮痧介质(刮痧油),并用刮痧板的平面在皮肤上摩擦到有热感为度,被刮痧者一定要放松。
其次,先从颈部正中刮痧开始,用水牛角的刮痧板,从颈部上的风府穴向下刮至大椎下的陶道穴;从哑门两侧的天柱向下刮至风门穴刮痧板应以45度角平面向下均匀一致,从轻手法逐渐加力到中度手法。整个刮痧过程中刮痧板都要有一种渗透到皮肤内部的力,每一条刮痧带刮拭15-30次。
最后,再从双侧的风池穴刮至肩井穴,风池穴和肩井穴采用点压、按揉法。颈部一律采用轻手法刮痧,刮15-30次。
肩部刮痧
颈部俯卧位刮痧
让患者将前额面部放于床的凹孔中,俯卧于刮痧床上,保持颈部前屈而充分暴露颈肩部的皮肤,施者应坐在顾客被刮者的正前方。
从后发际正中的风府穴刮向第一胸椎处的陶道穴,然后刮两侧的天柱至风门,使用轻刮法进行,每一部位刮拭15-20次。
刮拭后发际两侧的凹处的风池穴至肩正中部的肩井穴,在两侧肩上进行刮拭,每一侧刮拭15-20次,使用轻手法,风池和肩井可用点压、按揉手法。
背部刮痧具体操作手法
中医认为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俞穴,为内脏气血输注之处,刺激背部脏腑俞穴,对五脏六腑的精气有直接的调节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脊柱不但是人的支柱,内在的脊髓神经还是人体大脑与四肢末端及内脏联系的桥梁,人体各个部位的神经支配几乎都是从脊柱两侧分布出来的。根据神经分布和经络腧穴的特点,通过出痧的形式,达到疏通经络、驱邪散热、提高人体抵抗力的功能。不仅可以祛风泄热,还可以起到调理全身整体功能的作用。
专业刮痧技术:13种常用的刮痧手法总结
刮痧虽然简单,但也有几条基本手法的规律:
拿刮痧板:用手拿握着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
刮拭方向: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
刮拭角度:刮板与刮拭方向保持90度到45度进行刮痧。
刮拭力度:刮痧时应用力均匀,包括上下、内外、左右,刮痧部位应尽量拉长。
补刮、泻刮、平补平泻手法:补刮、泻刮、平补平泻刮法主要根据刮痧的力量和速度来区分。
13种常用刮拭手法:
1、轻刮法
初学者常用手法之一。刮痧时刮痧板接触皮肤面积大,移动速度慢或下压刮拭力量小。一般接受者无疼痛或其他不适感觉,多适应于对儿童、妇女、老年体弱者以及面部的保健刮拭。
2、重刮法
是一种针对骨关节软组织疼痛性病症所采取的一种手法。在刮痧时刮痧板接触皮肤面积小,移动速度快或下压刮拭力量较大,以能承受为度。多适应于对年轻力壮、体质较强或背部脊柱两侧、下肢及骨关节软组织较丰满处的刮痧。
3、快刮法
指刮拭的次数每分钟30次以上,力量有轻重之别。力量重,快速刮,多用于体质强壮的人,主要刮拭背部、下肢或其他明显疼痛的部位;力量轻,快速刮,多用于体质虚弱或整体保健的人,主要刮拭背腰部、胸腹部、下肢等部位,以舒适为度。
4、慢刮法
指刮拭的次数每分钟30次以内,力量也有轻重之别。力量重,速度慢,多用于体质强壮的患者,主要刮拭腹部、关节部位和一些明显疼痛的部位;力量轻,速度慢,多用于体质虚弱或面部保健的患者,主要刮拭背腰部正中、胸部、下肢内侧等部位,以不感觉疼痛为度。
5、直线刮法
也称直板刮法,是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利用刮痧板的上下边缘在体表进行直线刮拭。保健刮痧师一般用右手拿住刮痧板,拇指放在刮痧板的一侧,食指和中指或其余四指全部放
七大常用的刮痧方法[真人示范图]
七大常用的刮痧方法[真人示范图]
一、角刮法又分两种:单角刮法、双角刮法
1、单角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抹上刮痧精油,用刮痧板的一角,朝刮拭的方向倾斜45°,在穴位上自上而下刮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全身各个部位
2、双角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抹上刮痧精油,以刮痧板凹槽处对准脊椎棘
突,凹槽两侧的双角放在脊椎棘突和两侧横突之间的部位,刮痧板向下倾斜45°,自上而下刮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常用于脊椎部
二、面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将刮痧板的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30~60°,自上而下均匀地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背部、腰骶部和下肢部
三、平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将刮痧板的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的角度小于15°,自上而下均匀地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向下的按压力大,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适用于身体敏感的部位
四、推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将刮痧板的整个长边接触皮肤,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倾斜的角度小于45°,自上而下均匀地向同一方向直线刮拭,刮拭速度慢,按压力大,每次刮拭的长度要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常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和下肢部。
五、立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让刮痧板与穴位区成90°角垂直,刮痧板始终不离皮肤,并施以一定的压力,做短距离前后或左右摩擦刮拭,常规刮拭30~50次。
适用部位: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六、揉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涂抹刮痧精油,以刮痧板整个长边接触皮肤,
中医刮痧手法大全,收藏了吧!
中医刮痧手法大全,收藏了吧!
重视健康养生的群体越来越大,养生的方
法有很多,其中不少人就爱上了刮痧。通过刮
痧,不仅能祛除邪气、驱风散寒、增强免疫力,
而且还是一种很不错的养生方法,加之刮痧操
作简单易行,深受不少养生爱好者的喜爱。但
是,很多人并不了解刮痧手法,今天,小编就
带您了解一下刮痧的手法,图文并茂哟~
一、刮痧手法分类
(一)根据力量大小分类
1.轻刮法
刮痧时刮痧板接触皮肤下压刮拭的力量小,被刮者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感觉。轻刮后皮肤仅出现微红,无瘀斑。此法宜用于老年体弱者及辨证属于虚证的患者。
2.重刮法
刮痧时刮痧板接触皮肤下压刮拭的力量较大,以患者能承受为度。此法宜用于腰背部脊柱双侧,下肢软组织较丰富处,青壮年体质较强者及辨证属于实证、热证的患者。
(二)根据移动速度分类
1.快刮法
刮拭的频率在30次/分以上。此法宜用于体质强壮者,主要用于刮拭背部、四肢及辨证属于急性、外感病证的患者。
2.慢刮法
刮拭的频率在30次/分以内。此法宜用于体质虚弱者,主要用于刮拭头面部、胸部、腹部、下肢内侧等部位及辨证属于慢性、体虚内伤病证的患者。
3.颤刮法
用刮痧板的边角与体表接触,向下按压,并做快速有节奏的颤动,频率在100次/分以上;或在颤动时逐渐移动刮痧板。此法宜用于痉挛
性疼痛的病证,如胁痛、胃痛、小腹痛和小腿抽筋等。
(三)根据刮拭方向分类
1.直线刮法
直线刮法又称直板刮法。用刮痧板在人体体表进行有一定长度的直线刮拭(图1)。此法宜用于身体比较平坦的部位,如背部、胸腹部、四肢部位。
图1 直线刮法
2.弧线刮法
刮拭方向呈弧线形,刮拭后体表出现弧线形的痧痕,操作时刮痧方向多循肌肉走行或骨骼结构特点而定(图2)。此法宜用于胸背部肋间隙、肩关节和膝关节周围等部位。
正确的刮痧手法与顺序
正确的刮痧手法与顺序
刮痧操作之顺序依身体状况而定,先刮后颈部,次刮背部,再刮胸部,末刮四肢,此为一般的原则。基本刮痧方向,依经络循行「阴升阳降之原则,至于刮痧手法,分别叙述于各部位刮痧内。
(一)后颈与背部之刮痧:其实际操作分述如下:
1刮背颈椎:自颈椎刮起,经胸椎第一椎至尾骨,分两段刮完。
2. 刮左、右肩膀筋,先左后右。
3. 刮膀胱经俞穴,自大杼至腰部,即距督脉左、右各一寸五分处。
4. 以膀胱经为中心,由里向外斜刮,从肩膀筋以下至腰部约刮五至七条斜线,间距以肋骨为准。切勿做地毯式全面刮痧。
(二)前胸部刮痧:
1. 先刮任脉:自天突穴(胸骨体最上端)刮至小腹,由上而下可分三段,第一段为胸骨体,第二段为心窝至肚脐,第三段为肚脐至曲骨...一段一段地刮,切勿一次刮到底,惟肚脐处可轻刮。
2. 以任脉为中心,上自天突穴起,向左、向右两侧做斜线之刮痧,
约三....至五条,其中乳房刮。
(三)四肢的刮痧:上肢与下肢,内侧与外侧各有不同。
1. 上肢外侧:由指尖向肘及肩膀方向进行。
2. 上肢内侧:由肩向叉与指尖方向刮。
3. 下肢外侧及后侧:由大腿向膝,向脚刮。
4. 下肢内侧:由内踝尖向膝,向上刮。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