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山区草地生物改良技术研究
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退化草地是指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草地土壤退化、植被退化的现象。
我国退化草地面积广泛,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功能。
退化草地的修复已成为当前生态环境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退化草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传统的草地修复方法往往效果有限,难以根本解决退化草地的问题。
研究我国的退化草地修复技术,探索更有效的修复方法势在必行。
通过对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退化草地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为未来的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也可以为我国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1.2 研究目的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适合我国退化草地状况的有效修复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实现草地的快速恢复与生态平衡。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了解我国退化草地的现状及造成退化的主要原因,为制定针对性的修复方案提供依据;二是评估和总结我国目前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发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三是探讨各种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的优缺点,为进一步提升技术效能提供参考;四是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和成果,为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五是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探讨不同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为未来的工程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旨在推动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做出贡献。
2. 正文2.1 退化草地的现状目前,我国退化草地问题十分严重。
根据国家林草局的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2.7亿公顷的草地面临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严重退化的达到了近半。
主要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开发、气候变化等影响。
退化草地不仅造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威胁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草原退化还会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周边地区的生态和经济发展。
云贵高原山区混播草地初级生产力和群落时间稳定性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云贵高原山区混播草地初级生产力和群落时间稳定性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草业科学指导教师:蒋文兰;龙瑞军20040601云贵高原山区混播草地初级生产力和群落时间稳定性研究摘要人工豆科与禾本科混播草地高而持久的初级生产力是集约化草地畜牧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在云贵高原山区的贵州高原草地试验站灼圃示范牧场开展了近20年的混播草地持续利用研究。
通过1)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各个组合17年的DM产量进行分析后,进一步作回归和方差分析,确定高产稳产的组合,2)用组分种群生物量百分比的变化,描述了在时间序列上的种间动态平衡关系及群落稳定性,3)对不同物种数的时间序列的变化进行回归和比较分析,研究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和稳定性的关系,4)用PCA方法对群落时间序列上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后排序,分析比较群落的变化发展阶段,5)用Shannon—Wiener指数对稳产高产的复杂组合进一步分析比较其物种丰富度和均质度等一系列草地农学和草地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该地区持续利用17年混播草地初级生产力和群落时间稳定性。
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可以较为全面而准确地分析和解释时间序列上人工草地混播群落生产力和稳定性的生态学意义。
研究结果:1.物种多样性越高,人工草地的初级生产力越高。
复杂组合的产量和持久性优于简单组合。
建植后17年的年平均DM产量,最高的前三个都是复杂组合,即刈牧组合:红三叶+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无芒雀麦+紫羊茅739.79DM/m2/a,红三叶十白三叶+紫羊茅+无芒雀麦+鸭茅659.89DM/m2/a,红三叶+白三叶+黑穗画眉+无芒雀麦+紫羊茅630.69DM/m2/a。
2.物种多样性与DM产量成『F比,与DM产量的时间稳定性呈正相关,DM产量年变幅随多样性的增加而增大。
但只有在种间相容的前提下,多样性与稳定性才呈正相关关系。
两个种间相容性好而且生理寿命长的种组成的简单组合也能实现长久的稳定。
云贵高原人工草地——绵羊放牧系统草畜动态平衡过程优化研究
云贵高原人工草地——绵羊放牧系统草畜动态平衡过程优化研究云贵高原人工草地——绵羊放牧系统草畜动态平衡过程优化研究近年来,云贵高原人工草地在生态保护与养殖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绵羊养殖是该地区的主要养殖业之一,而绵羊放牧是草地资源的主要消耗方式。
因此,如何实现草畜动态平衡成为云贵高原人工草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草畜动态平衡的优化研究涉及到草地生态稳定性与绵羊生产效益之间的平衡。
传统的绵羊放牧模式往往会导致草地过度放牧,使得草地退化严重,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在人工草地的绵羊放牧系统中,需要对草地的合理利用和维护等进行优化。
首先,应对草地资源进行评估和监测。
了解草地的生长速度、生长季节、草量的变化等,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来制定放牧计划。
通过使用遥感技术、GPS定位等技术手段,可以对草地的状况实时监测,及时反馈给养殖户,帮助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放牧管理。
其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放牧制度。
根据草地的生长特点和绵羊的生产需求,建立合理的放牧区划和轮牧制度。
合理地管理草地,可以使绵羊能够获取到充足的食物,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减缓草地的退化。
将绵羊放牧和休养有序进行,让草地得到恢复和再生,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注重绵羊品种的选择和优化,对于草畜动态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适应云贵高原环境和饲草条件的绵羊品种,可以提高绵羊的采食能力和生长速度,从而减少对草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同时,对绵羊进行良好的繁殖管理,提高其遗传品质,也有助于提高绵羊的生产性能,进一步增加养殖效益。
最后,在草畜动态平衡优化研究中,要注意加强科学研究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开展系统的实验研究,探索草地绵羊放牧的最佳模式,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技术。
此外,要推动政府、科研机构、养殖户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云贵高原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云贵高原人工草地的草畜动态平衡过程的优化研究,需要从草地资源的评估与监测、放牧制度的建立、绵羊品种的选择和优化以及科研与实践的结合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我国草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退化威胁,给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保护草地生态系统,我国在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草地的恢复和保护能力。
本文将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介绍我国在退化草地修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是指利用人工手段,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和水分条件等方式来修复退化草地。
目前,我国在物理修复技术方面主要包括土地整理、水土保持和人工改善草地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土地整理是指通过改善草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等方式来促进草地的恢复。
我国在土地整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通过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有效地改善了草地的生长状况,促进了草地的恢复和发展。
人工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改善草地的水文条件、气候条件和植被类型等方式来促进草地的恢复。
我国在人工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建设水库、水塘和湖泊等水利设施,提高了草地的水文条件;通过搭建温室、植物园和苗圃等设施,改善了草地的气候条件;通过种植各种抗逆性植物,丰富了草地的植被类型,有效地促进了草地的恢复和发展。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通过防治草地病虫害和杂草等方式来促进草地的恢复。
我国在化学防治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有效地防治了草地病虫害和杂草,促进了草地的恢复和发展。
微生物改良是指通过施用细菌、真菌、酵母等微生物制剂,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草地的恢复和发展。
我国在微生物改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通过施用不同种类和比例的微生物制剂,有效地调节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了草地的恢复和发展。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一、本文概述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具独特性和代表性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生态系统功能复杂而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入分析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生产力和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内在机制与运行规律。
本文将概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包括其气候、土壤、植被等基本条件,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背景。
文章将详细介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等方面,揭示其丰富多样的生物组成和相互作用关系。
接着,本文将重点探讨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以及对生态服务功能的贡献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生物多样性水平下的生态系统功能表现,揭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机制。
本文将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期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二、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概述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
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多个方面。
植物方面,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拥有众多特有的高原植物种类,如藏亚菊、藏嵩草、垫状驼绒藜等。
这些植物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通过长期的适应和演化,形成了独特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位。
它们不仅为高原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还通过不同的生活型、生长周期和生态策略,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动物方面,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这里生活着大量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
草地植物的逆境生物学研究
草地植物的逆境生物学研究草地植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受到逆境环境的影响,草地植物的生长和存活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解草地植物如何适应逆境环境以及进一步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逆境生物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逆境生物学的概念逆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在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机制和生存策略的学科。
逆境环境包括高温、低温、干旱、盐碱、重金属等不利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条件。
草地植物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体,在逆境环境下展现出了独特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逆境生物学的研究可以揭示草地植物适应性进化的过程和机制,为草地植物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二、逆境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1.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逆境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提取草地植物的DNA或RNA,利用PCR、RT-PCR等技术手段分析逆境胁迫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调控机制,从而揭示草地植物在逆境环境下的分子生物学响应。
2. 生理生化分析生理生化分析可以从生物体的代谢水平去揭示其对逆境环境的适应策略。
通过测定草地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情况和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等,可以揭示草地植物的适应机制和逆境响应。
3. 遗传学方法遗传学方法是逆境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构建遗传图谱、分析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等,可以揭示草地植物的逆境适应性相关基因及其遗传机制,为育种改良和遗传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三、草地植物的逆境生物学研究进展1. 高温逆境研究高温是草地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草地植物通过调节热耐性相关基因的表达,积累热休克蛋白等方式增强对高温胁迫的适应能力。
2. 干旱逆境研究干旱是影响草地植物分布和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逆境生物学研究表明,草地植物通过调节根系结构、增加根毛数量等方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应对干旱环境的胁迫。
3. 盐碱逆境研究盐碱胁迫是限制草地植物生长发育的常见逆境之一。
高海拔牧区人工种草管理技术探讨
高海拔牧区人工种草管理技术探讨摘要:高海拔牧区由于其特殊地理和气候特点,为草地生态与畜牧业发展带来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挑战。
在当前的生态保护与现代畜牧业背景下,实现这些区域的高效、可持续人工种草管理变得尤为关键。
本文系统阐述了高海拔牧区在人工种草过程中遭遇的主要问题,并基于现有状况,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管理策略和建议。
文章旨在对高海拔牧区草地生态的修复与现代畜牧业的推进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海拔牧区;人工种草;生态修复引言:高海拔牧区作为生态脆弱区域,对于其人工种草活动具有特殊的意义。
然而,受制于恶劣的自然条件、配套设施的落后以及现代化农机装备的不足,这些牧区在人工种草过程中面临许多挑战。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农业的推进,高海拔牧区人工种草管理的策略也呈现出新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本文将深入探讨上述问题并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高海拔牧区人工种草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1高海拔牧区人工种草存在的问题1.1自然条件差在高海拔牧区,地形和气候条件构成了人工种草的首要挑战。
这些地区通常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气候严酷。
这些地方的年均气温偏低,与此同时,年均降雨量也明显少于其他地区,导致水分供应不足,严重制约牧草的正常生长。
除此之外,土壤质量也是个大问题。
由于气候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土地呈现贫瘠状态,有机质含量很少,而且更多的是砂砾和石块。
这些土壤特性增加了牧草种植的难度,尤其是在地势复杂,如高山和峡谷地区,这样的地形更是增加了种草的难度,不利于灌溉和机械化作业[1]。
1.2配套设施落后对于农业发展,配套设施的完善是极为关键的,尤其在高海拔地区。
但是,由于多年的投资不足,这些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非常薄弱。
渠道的损坏、明显的渗漏跑水现象是常见问题。
没有有效的灌溉系统意味着在干旱季节,牧草难以获得所需的水分,从而导致其生长受限。
同时,水利设施不足也意味着灌溉面积的限制,这对于希望实现规模化种植的地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阻碍。
草地生态修复案例
草地生态修复案例草地生态修复案例:会泽县草原生态修复实践会泽县位于我国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
然而,由于过度放牧、不合理利用等因素,草地面临退化和沙化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会泽县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禁牧轮牧,恢复草地生机会泽县实施了禁牧轮牧政策,对草地实行封育管理,禁止放牧,让草地自然恢复。
同时,采取轮牧方式,合理规划放牧区域和时间,避免草地过度承载。
禁牧轮牧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草地生态系统,草地面积逐渐扩大,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
二、种植灌木,提高生态多样性为了增加草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其生态功能,会泽县采取了种植灌木的措施。
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灌木品种,在草地上进行种植,增加植被层次,丰富植物种类。
灌木的种植不仅提高了草地的生态多样性,还为草地提供了更好的水土保持能力。
三、水资源保护,保障草地生态需求水是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之一。
会泽县注重水资源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建水库、引水渠等,保障草地的水分供应。
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和管理,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为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提供保障。
四、推广生态农业,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草地的可持续发展,会泽县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引导农民采用有机肥料代替化学肥料,减少农药使用量,发展绿色农业。
同时,推广种植豆科植物等固氮植物,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生态农业的推广应用,不仅促进了草地的可持续发展,还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草地生态修复不仅是政府和农民的事情,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会泽县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公众对草地生态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加强对学校、社区等场所的宣传教育力度,培养青少年对草地生态保护的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草地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参与其中的必要性。
六、建立监测体系,实时掌握动态为了及时了解草地生态修复的进展情况,会泽县建立了监测体系,定期对草地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和评估。
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已经面临了空前的压力。
草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但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环境恶化等原因,我国草地资源面临着严重的退化现象。
退化的草地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也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对我国退化草地的修复技术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生态环境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国退化草地的修复技术研究已经日益受到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资源的不断投入,我国退化草地的修复技术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
接下来,我们将对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期为我国的草地修复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一、种子萌发技术种子萌发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应用于草地修复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是将种子处理成种子固态,通过合适的条件诱导种子萌发,实现种子在极端环境下萌发生长成苗的过程。
在我国,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通过对种子的改良和培育,已经研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较高耐逆性和生长力的草种,如狼尾草、黑麦草、羽茅等,这些草种不仅具有较好的抗逆性,而且生长速度快,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在种子萌发技术方面,我国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对种子处理、环境条件和培育技术的优化,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和存活率。
我国还不断改进推广种子分散器、播种机械等设备,提高了种子的播种效率和成活率,为我国的草地修复工作带来了便利。
二、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是草地修复的重要环节之一。
由于退化草地的土壤质量通常较差,缺乏养分、对水分的保持能力较弱,对土壤进行改良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开展的土壤改良技术主要包括施用有机肥、植物生物学技术和土壤调理等方法。
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为草地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植物生物学技术主要是通过筛选和培育适应土壤条件的植物来提高土壤的质量和改善土壤结构。
土壤调理技术则是通过土壤翻耕、石灰施用等方法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草地生长。
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退化草地修复是一项重要的生态恢复任务,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土地改良技术在退化草地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
土地改良技术通过改变土壤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改善草地生长环境。
常用的土地改良技术包括有机改良、石膏改良和土壤固化等。
有机改良通过施加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物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植物生长。
石膏改良通过施加石膏,改善酸性土壤,提高土壤的碱化能力,促进草地恢复。
土壤固化通过施加固化剂,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抗腐蚀能力,增强土壤的稳定性。
植物种植技术在退化草地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
植物种植技术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耐干旱或耐盐碱的植物进行种植,促进草地的恢复。
常用的植物种植技术包括天然草本种植、人工天然草种植和耐盐碱植物种植等。
天然草本种植通过选择当地自然生长的草本植物进行种植,提高草地的自然恢复能力。
人工天然草种植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的草本植物进行种植,促进草地的快速恢复。
耐盐碱植物种植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的耐盐碱植物进行种植,改善盐碱土地环境,促进草地恢复。
灌溉技术在退化草地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
灌溉技术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满足草地生长的需水需肥,促进草地的生长和恢复。
常用的灌溉技术包括定时定量灌溉、滴灌和喷灌等。
定时定量灌溉通过根据草地生长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滴灌通过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减少水分损失,提高灌溉效果。
喷灌通过喷洒水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和空气湿度,促进草地的生长。
生物技术在退化草地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
生物技术通过对退化草地的微生物和植物进行研究,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和植物,提高草地的恢复能力。
常用的生物技术包括土壤菌群培育、土壤微生物增量和固氮菌应用等。
土壤菌群培育通过选择具有草地修复功能的微生物,进行培育和引种,增强土壤的修复能力。
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研究
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研究草地作为自然界中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草地生态系统遭受了许多威胁和破坏,包括过度放牧、枯草烧毁、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草地的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和全球生态平衡。
为了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逐渐成为了研究领域的热点。
恢复技术种类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种类繁多,包括: 植物恢复、土地修复、水文修复、生物灭草等。
其中,植物恢复是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中最为有效和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选取适宜的植物物种和种植方式,引导植被的生长和发展,逐步恢复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
研究成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例如,在植物恢复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测,发现了一些具有较高生态适应力的草地植物物种,如: 羊草、糙隐子草、紫花苜蓿等。
同时,通过优化种植方式和施肥方法等操作,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适应性,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另外,土地修复和水文修复等技术也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一些旱区地区,人工降雨和灌溉技术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降水方式,有效地促进了草地的生长和发展。
在土地修复方面,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也已经开始出台,鼓励人们在恢复草地生态系统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建设绿色家园。
挑战与展望虽然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发展迅速,但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首先,由于草地自身特点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不同地区和领域的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因此,如何针对不同地区和领域的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其次,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这也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构成了一定的障碍。
对此,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推动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的发展。
首先,应加强草地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监测,了解草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破坏程度,为恢复工作提供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草地植被恢复技术的研究
草地植被恢复技术的研究第一章概述草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其生产力高、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广泛。
然而,在人类的干扰下,许多草地出现了退化、脆弱、贫瘠的情况。
因此,草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以保护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草地植被恢复技术现状目前,草地植被恢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天敌释放法这种方法是通过释放草地中的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天敌以控制有害生物,从而促进植被恢复。
通过在植物根系或根际生态系统中释放相关细菌、真菌、病毒等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作用。
2.草籽溯源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从代表原来草地的草种中选出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种子,从而恢复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和多样性。
3.大面积再造这种方法基于理解草地植被中的物种丰富性,通过种植适合当地生态条件和生态系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来恢复草地的生态系统。
这种方法在像风沙和沙漠化这样的荒漠化地区尤其有效。
第三章草地植被恢复技术发展前景草地恢复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取决于众多因素,包括技术改进、科学研究经费的投资、社区参与、环境意识的提高等多方面。
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跨学科研究来改善我们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理解。
加强社区的参与,让他们理解和认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成为植被恢复计划的一部分。
第四章结论草地是地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但近年来草地的数量和质量出现了严重下降。
以现有的技术和对于生态系统的了解,我们可以有效地恢复草地植被。
未来,更多科学研究和社区参与是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使草地恢复技术进一步发展。
草地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的最新方法
草地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的最新方法草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持和气候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许多草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修复和保护这些宝贵的生态系统,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并应用着各种最新的方法。
一、生态恢复与草地重建生态恢复是修复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恢复草地的植被和土壤功能,可以促进植物的再生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最新的方法之一是利用种子库和土壤改良剂。
种子库是一种储存和保护濒危植物种子的设施,可以提供大量的种子供应,以增加植物的再生能力。
土壤改良剂则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供养分和水分,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平衡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方法。
例如,建立保护区和采用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
保护区的建立可以限制人类活动和外来物种的侵入,为濒危物种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同时,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不同物种的分布和数量,从而制定更有效的保护策略。
三、可持续管理与土壤保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是保护和修复草地的关键。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最新的方法来实现可持续管理,如旋耕和轮作。
旋耕是一种通过定期翻耕土壤来改善土壤质量和增加养分的方法。
轮作则是通过轮换不同的作物来减少土壤侵蚀和病虫害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来替代化学肥料和农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气候调节与碳储存草地生态系统在气候调节和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新的方法之一是利用草地的碳储存能力来减缓气候变化。
通过增加草地的植被覆盖和改善土壤质量,可以提高草地的碳储存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碳捕捉技术,将草地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以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总结起来,草地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的最新方法包括生态恢复与草地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平衡、可持续管理与土壤保持以及气候调节与碳储存等方面。
中国南方草地开发现状及对策
中国南方草地开发现状及对策龙显静2012210362摘要:随着人口压力增大和北方草地的严重退化,21世纪南方草地将成为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基地。
分析了中国南方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研究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段时间内我国南方革业的发展应由中高山地区向丘陵地区转移,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要充分发挥南方的独特优势,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革业发展道路;同时,应从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方式转变为生态系统管理的方式,以促进南方草业的可持续发展,雏持其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
关健词:南方革地;开发利用现状;发展战略前言:我国南方大部分山区(如云贵高原)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雨热同期,适合大多数优良牧草生长。
草山草坡资源丰富、面积广阔,传统畜牧业历史悠久,在山区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因此,这些地区有着发展集约化草地畜牧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从2O世纪8O年代初期开始,伴随着学术界关于南方草山草坡开发利弊的热烈争论,在任继周等学者的主导和带领下,南方很多地方开展了种草养畜的科研、试验示范项目,研究与探索适宜的技术,把大面积的草山草坡改良为高产优质的人工草地,将山区的畜牧业引上现代草地畜牧业的轨道,并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2O多年来,不论是科研试验还是生产实践,南方人工草地畜牧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一系列不同人工草地家畜系统指标体系,探索出了较成熟的单项和配套技术,建植了大面积的人工草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在对2O多年南方人工草地家畜生产系统科研与实践回顾的基础上,总结成熟的科研成果、技术和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促进南方草地畜牧业的更进一步发展。
1南方草地开发现状中国南方指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土地总面积约为2.6083亿hm2(不含台湾),天然草地总面积为7958万hm2,草地总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3%为南方土地总面积的30.51%,其中可利用的草地面积占70%以上,是南方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1]。
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在草地牧草改良中的应用与前景
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在草地牧草改良中的应用与前景草地牧草改良是农业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而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则为草地牧草改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前景。
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的应用可以提高草地牧草的产量、抗逆性和品质,对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在草地牧草改良中的应用及其前景展开论述。
一、草地牧草改良的重要性草地牧草作为重要的饲料资源,在畜牧业中具有重要作用。
而优质的牧草对牲畜的生长和育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育种方法往往时间长、效果不明显,无法满足农牧业对优质草地的需求。
因此,采用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手段改良草地牧草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二、生物技术在草地牧草改良中的应用1. 基因工程育种通过对牧草进行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增加牧草的抗虫性、抗逆性、抗病性等特性,提高其生长速度和产量。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牧草中,可以有效减少害虫对牧草的侵害,提高饲料的质量和数量。
2. 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学研究可以揭示不同牧草基因组的特点和作用,进而找到与生长、品质等相关的关键基因。
通过对基因组的研究,可以实现对草地牧草的精准改良和品种筛选,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3. 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表达调控可以通过控制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来改良草地牧草。
例如,通过诱导牧草中某些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其对寒冷、干旱、高盐等逆境的适应能力,为草地牧草的生产提供更多适宜的环境条件。
三、基因编辑在草地牧草改良中的前景基因编辑技术在近年来的发展中逐渐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改良。
对于草地牧草来说,基因编辑技术尤为重要。
它可以通过精确修改目标基因序列,来增加或减少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实现牧草性状的定向改良。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给草地牧草改良带来了新的突破口。
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基因编辑技术具有“精准、高效、快速”的特点,可大大缩短牧草改良的时间周期。
不仅如此,基因编辑还可以实现“无外源基因”的改良,从而提高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接受度。
浅议贵州省草地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含量则高达 4 %左右 ,根本不能满足现代 畜牧业发 0
展 之需要 。
1 . 草地类 型 2
右 。草地 土壤类 型 主要有 黄壤 、红壤 、黄 棕壤 、紫 色 土 、石灰 土 、沼 泽土 、水稻土 和 山地 草甸土 等 。 1 草地 资源现 状
1 资源概 况 . 1 贵 州 草 地 主 要 是 天 然 草 山 草 坡 , 总 面 积 为
占全省草地 面积 的 3 . 97 %。
427X16mz 占全省 土地 总 面积的 2 . .8 0 , k 43 %。其 中成 片 草地 ( 片 在 2 m 以上集 中连 片 分 布 的天 然 草 每 0h z
地 ) 总 面 积 20 8 6X1 6 m , 占 草 地 总 面 积 的 . 0 2 3 k
作者 简介 :陈 国南,男 ,2 0 年毕 业 于西南农业 大学 ,主要 01 从事牧草研 究及种植技术推广工作。
维普资讯
《 I 四J草 I
于 20 0 6年 7月正式更名 为
些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山地 草 甸 类 草 地 :分 布 于 海 拔 22 0 23 01 .4 2 0 ~ 0 1 3
乌 江 、赤水 河 、 白水 河 、南 盘 江 、北 盘 江 、清水 江 等 。草地植 物种 类十 分丰 富 。草地资 源具 有 以下 4个
以上 的西北部 高 中 山和高 原 面上 ;草 层高 度 <3 I 0CI I,
平 均 鲜 草 产 量 30 0 k/m ,总 面 积 5 6X1 m , 0 g h . 0 h 2
维普资讯
一地奠曩
SH NAY N IU O A C AC U
2年6 第7 , 0 第 1 7. o 期总 展 6 2 期
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与可持续利用研究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而退化草地成为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突出问题。
退化草地对于高原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不仅导致了生物多样性减少,还对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如何恢复和可持续利用青藏高原的退化草地成为了当前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退化草地恢复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种植与管理。
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多样化、适应性强的植物种植是恢复退化草地的有效途径。
植物的生长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并增加颗粒结构,从而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多样化的植物种植还可以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退化草地的抗灾能力。
然而,退化草地恢复不仅需要科学的种植和管理,还需要注重可持续利用。
在青藏高原这样的特殊地理环境下,农牧民的生计主要依赖于畜牧业。
因此,恢复退化草地不能简单地将其改为农田或者植被覆盖,而应该寻找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提供农牧民生计的可持续利用方式。
一种可行的方式是实施适度的放牧管理,通过合理的放牧轮换和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农牧民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种植与管理的手段,技术创新也是促进退化草地恢复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
例如,通过引入新的牧草种植技术,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农牧民的需求,并减少对退化草地的开发压力。
在牧草种植技术的研究中,可以结合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从而增加牧草的生长能力。
此外,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退化草地进行监测和评估,有助于了解退化程度和恢复效果,并为制定恢复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在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合作与交流也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退化草地问题的复杂性,单一学科的研究难以得出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
因此,不同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应积极开展合作,共同研究和探索青藏高原退化草地的恢复与可持续利用。
同时,应加强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将各类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实践,并形成实效。
草地退化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草地退化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草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
它不仅可以供给我们食物、药物和燃料等生存必需品,而且还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可以保持水土流失和维持生态平衡。
然而,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草地的退化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
本文将介绍草地退化的原因、对生态系统的危害以及草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草地退化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要原因如下:1、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高强度放牧会破坏草地上部和下部植物的生长,降低草地的草量和质量,破坏草地的生态平衡。
2、林业活动人类为了开发林业资源,不断扩大林地面积,砍伐和采伐林木,造成林地草本植物消失,导致草地物种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草地退化。
3、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温度升高和降雨减少引起的干旱,使草地植被的生长受到影响,有些草地甚至成为荒漠。
4、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包括种植作物、开采矿产资源、城市建设等都会占用草地资源,使草地退化。
同时,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活动还会导致草地不良污染,如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
二、草地退化的危害草地退化对生态系统产生的损害是很多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景观受破坏草地退化会导致原本绿意盎然的草地成为“荒漠”,破坏了原有的景观。
2、水土流失加剧草地退化导致草草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容易引发泥石流等灾害。
3、植物物种减少草地退化会导致植物物种减少,进而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4、地下水位下降草地植被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草地植被退化,地下水位下降,容易导致水资源短缺。
三、草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当草地退化达到一定程度,需要进行生态修复。
草地生态修复是通过恢复草地功能,增强植被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设生态系统健康修复的人工成草地的过程。
1、常见草地生态修复技术常见的草地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人工成草地、天然草地恢复、灌溉补水技术、改良土壤、种植草本植物、矿区草地生态修复等。
草地土壤改良方案
草地土壤改良方案概述草地是畜牧业的重要资源,而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草地的生产力。
因此,草地土壤改良方案也成为了畜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方案以下是草地土壤改良方案的几个关键步骤:1. 土壤测试使用化肥及其他改良方法前,先进行土壤测试以确定当前草地土壤缺陷。
测试内容可以包括有机物含量、酸碱度、含钾量等。
2. 添加有机物质发现土壤中有机物质含量过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添加有机物质的方式来提高土壤肥力。
推荐的有机物包括腐熟了的肥料和其他有机废品,这些物质有助于土壤水分管理和改进土壤体结构以促进微生物活动。
3. 施用化肥化肥可以为草地提供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进而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并抵御土壤中营养物质缺乏的情况。
但当选择化肥时,应注意数量不宜过多,以避免造成过肥而影响草地生长。
4. 考虑生物措施合理措施可以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具体的操作包括增加土壤中豆类植物的比例或选择草种时考虑其与土壤中微生物的协作关系等。
这些策略可以增加草地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供应,并有助于改善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数量。
5. 循环利用营养物质当草地产量不能满足牲畜需要时,可以考虑外购饲料。
通过把饲料残渣和微生物种类较多的大粪或尿液施加到土壤上,则可以帮助土壤循环利用草地生产中过量的营养物质,并改善土壤质量。
结论草地土壤改良方案是确保畜牧业生产稳定的必要手段。
应定期进行土壤测试,确保草地圈养牲畜的食物供应情况。
以上方案整合使用可以改良草地土壤质量,提高草地生产力和减轻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农业云贵高原山区草地生物改良技术研究 王元素1,陈全功2,樊晓东2(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对20年来在云贵高原山区进行的难利用草地改良技术进行了总结。
划区围栏是控制家畜放牧和草地管理的基础,可将载畜量从3.5个羊单位/hm2提高到7.5个羊单位/hm2;免耕补播要先用畜群(牛群效果最好)清除天然植被,补播白三叶T rif olium repens等豆科牧草,待其成苗后再补播鸭茅Dactylis glomera2ta等禾本科牧草效果明显;施肥以磷肥为主,补播初期施钙镁磷肥750kg/hm2,第3年转为维持施肥375kg/hm2,草地生产力最高;轮牧与定牧结合,羊群与牛群顺序放牧时,草地和家畜的生产性能俱佳。
合理地、综合地运用这些技术可提高山区草地的综合效益,对山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关键词:云贵高原;山区草地;免耕补播;划区围栏;施肥;畜群管理;草地管理中图分类号:S8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0629(2004)022*******Ξ 云贵高原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雨热同期,适合大多数优良牧草生长。
草山草坡资源丰富、面积广阔。
传统畜牧业历史悠久,在山区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有着发展草地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
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原因,山区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传统农业把天然草地开垦为作物地,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加剧石漠化程度,产生严重的生态问题。
研究与探索适宜的技术,特别是难利用土地的生物改良技术,把大面积的草山草坡改良成高产优质的人工草地,将山区的传统畜牧业改造成现代草地畜牧业,使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初,在云贵高原山区先后开展了飞播草地项目、UNDP草地项目、国家“六五”到“九五”草地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生态重建项目等,对天然草地的改良、利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单项技术和配套技术。
按照草地家畜系统生产流程对这些技术进行概述。
1 划区围栏划区围栏是发展草地畜牧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2,3]。
在此基础上,通过确定适宜的产羔期和草畜供求关系的优化,可较大地提高系统产出[4,5]。
在云南省曲靖县朗目山草场,仅采用分区围栏就将载畜量从3.5个羊单位/hm2增加到7.5个羊单位/hm2,甚至在未改良草地上也达到这样高的载畜量,家畜也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
其关键的原因是通过围栏,用牛群控制草地疯长而使草地得到了充分利用。
在低矮灌木易生地区,不必过分强调化学除杂,重要的是合理运用围栏和牛,成功地控制杂草和灌木再生的决定因素是农场管理者通过围栏用牛群在适宜时期控制其生长的能力。
当牲畜数量不足、小区面积过大时,牲畜控制往往无效。
刺围栏和网围栏的广泛使用使大面积的草山草坡划分为可控制的放牧小区成为可能;移动电围栏的使用,是定量化控制草地和家畜的必要保证。
划区围栏遵循的原则:1)阴坡和阳坡分别划区;2)同一个小区里的植被应尽可能一致;3)小区面积不宜太大,以1.0~1.5hm2为宜;4)小区数量以16~20个为佳,便于轮牧和不同畜群的需要;5)小区形状应尽可能地规则,既节约围栏,又便于计算小区面积和在此基础上的载畜量。
Ξ收稿日期:2003201220基金项目:国家科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962016202201)资助作者简介:王元素(19652),男,贵州威宁人,畜牧师,硕士。
30 草 业 科 学21卷2期2/2004PRATACUL TURAL SCIENCE Vol.21,No.22 豆科牧草的重要性草地中三叶草等豆科牧草的重要性被形容为“草地动力站”[3]。
试验证明,土壤肥力和草地生产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豆、禾草的有机平衡。
豆科牧草通过其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将大气中的氮固定于土壤中,吸收转化为叶和根里的蛋白质,并通过放牧家畜采食后的排泄物和自身腐烂而被禾本科牧草有效地利用。
因此,土壤肥力的提高和草地的改良,取决于在草地上保持三叶草等豆科牧草的有效比例,以固氮作用供给牧草生长所必需的氮。
绝大多数山区草地缺少有效的豆科牧草[1,2]。
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建植时的烧荒、水土流失、混播比例失调、管理技术缺乏等影响了豆科牧草的生存和生长。
平缓而生产率低下的老草地可采用最新的禾豆组合进行翻耕更新。
山地难于进行耕犁,即使有些地方可以使用圆盘耙,但价格昂贵且效果不理想,还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因此,难利用山地的改良只能通过有效的放牧管理充分利用原生植被,补播最适宜当地土壤和气候的牧草(特别是豆科牧草),然后施肥(如磷肥和当地缺少的微量元素)。
土壤肥力构筑是草地建植的基础,而动物本身不会创造土壤肥力———它只能采食、消化,通过排泄物将牧草吸收大气和土壤中的养分后形成的植物成分(如氮和矿物质)返回到土壤中。
研究表明,没有三叶草等豆科牧草的草地没有肥效反应[7]。
只有当三叶草达到一定比例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时,才能促进禾草的生长。
其他的肥分也必须维持在有效的水平。
云贵高原山区最适宜的豆科牧草是白三叶T rif oli um repens、红三叶T.pratense、百脉根L ot us corniculat us等,较干旱的地方可考虑苜蓿Medicago sativa等。
3 免耕补播由于不可翻耕播种,免耕补播是难利用山地改良的首选方法。
但大多数草种不容易进入土壤而悬浮在叶片和草丛上,要等到第1次降雨后才开始发芽,且遇干旱会造成死亡[2]。
最理想的补播种床是重牧后的土壤。
免耕补播的典型技术是绵羊宿营法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畜宿营法[8]。
牧草补播成功取决于:1)播种前重牧,以清除和破坏原生植被;2)在充足的雨季即将到来时补播,播种后用畜群践踏使种子充分接触土壤;3)在三叶草生长良好后再补播禾本科牧草;4)封闭草地8~10周,确保禾本科牧草扎根后方可轻牧。
云贵高原山区最常用的补播组合为:多年生黑麦草L oli um perenne(15kg/hm2) +鸭茅(8kg/hm2)+白三叶(6kg/hm2)+红三叶(3kg/hm2)+百脉根(1.5kg/hm2),播种量合计(33.5kg/hm2)。
用人工撒播或牲畜播种(将有洞的种子袋背负于畜背上)来补播白三叶,是贫困地区改良草地的有效方法。
可用石灰、磷肥和细土等填充物拌种。
在天然植被没有三叶草且曾覆盖低矮灌木的地块补播三叶草或引进一个豆科新品种时须进行根瘤菌接种,接种后的种子要避免阳光照射,因为根瘤菌对光特别敏感。
在高降水量地区,最佳补播时间是5月和9月。
在干旱年份和干旱地区,需等到雨季来临,以保证足够湿度以便幼苗成活。
滑坡面补播能取得成功,但应在滑坡出现后尽早进行,要在陡坡面挖鱼鳞坑或梯形沟以截留种子及肥料。
播种后不久须施肥如钙、镁、磷肥(有些品种不宜直接与磷肥拌种撒播)。
4 肥料处理云贵高原山区土壤缺磷严重,必须补充磷肥和某些微量元素,否则,补播的三叶草不能茂盛地生长,草地生产力也不可能提高。
另外,家畜的生产活动(通过畜产品)也会使土壤肥力降低。
因此在建植时要施磷肥和某些微量元素,在建植后还要施维持肥以补充肥力损失。
大量施磷肥[钙镁磷肥750kg/(hm2・a)],能快速提高草地生长率和载畜量。
通过补播三叶草和连续2年大量施用磷肥,3年后载畜量从7.5个羊单位/hm2增加到12个羊单位/hm2;维持肥每年施钙镁磷肥375kg/hm2,连续施15年,草地产量逐年增加,最终达到较高载畜量。
施用磷肥的时间侧重在补播时。
5 草地管理2/2004PRATACUL TURAL SCIENCE(Vol.21,No.2)31 成功地进行草地免耕补播的另一关键因素是补播前的草地管理。
播种前必须重牧让原生植被变矮、变稀,以使补播种子能接触地面。
通过对三叶草出苗率统计比较,低植被补播的出苗率要比高植被的高;高植被对补播的三叶草、百脉根的发芽生长有很强的抑制(窒息)作用。
在播种前,用大量的绵羊群和牛群践踏草地,移出畜群后紧接着播种。
这样,补播的种子就能直接接触土壤而不至于停留在叶茎上。
播种后再用畜群轻微践踏(播种后下大雨除外)。
在较干旱的地区,当草丛稀疏或在干燥季节进行过烧荒,不必进行放牧处理。
稀疏草丛和残留秸秆可以减缓干燥风,增加土壤湿度。
播种6个月后不同的放牧制度对三叶草的成苗没有太明显的影响,但连续重牧时新苗快速消失。
在牧草生长旺盛的季节,间歇期太长效果不好,因为草层过高造成补播品种植株窒息死亡。
虫害是造成出苗损失的一个主要因素。
地老虎和蛴螬在大部分山区很普遍,对三叶草、黑麦草和鸭茅成苗有严重危害。
可使用合理的放牧制度有效地控制损害程度。
载畜量试验发现,地老虎和蛴螬的成虫在矮草地中的产卵明显少于在高草地的[10]。
自然结种可增加补播品种的种群密度。
试验表明,补播草地停牧一个夏季的自然熟种落种量可达290kg/hm2。
这些种子硬实率很高,由于不吸水不透气,种子能在土壤中休眠几月甚至几年,一直到温度和湿度的不断变化刺激种胚,或种壁受到破损才开始发芽。
草地中刚成熟的三叶草种子基本上是硬实。
补播草地通过夏季停牧可以使草地得到持续的种子供给。
在夏初停牧的草地,牧草疯长,量多质差,绵羊放牧很难清除,需要用牛群重牧。
最佳停牧时间是夏季牧草开花种熟时,当然不同的地区和不同年份有差异。
在干旱的夏季,中夏停牧,三叶草结种非常好;在潮湿的夏季,由于禾本科生长过剩,三叶草开花结籽率下降。
通过放牧家畜将春季疯长的牧草采食完,然后封育,这时草地上只剩下很少的枯死物。
在相当短的封育期内牧草迅速再生,落入土壤的种子在秋雨期发芽成苗且不会被高草窒息。
试验显示,三叶草结种取决于封育时间的长短。
通过对三叶草品种(如白三叶、红三叶、地三叶、百脉根等)进行观察,发现从初花到种熟时间为18d。
白三叶在低草层时只需短时间的停牧就能开花结籽,而红三叶和百脉根则需较长时间的停牧且生长到一定的高度后才能开花结籽;大约停牧6周,白三叶即可获得很好的结籽效果,而红三叶和百脉根则需停牧3个月。
盛花期时严格禁牧。
通过牲畜采食传播牧草种子是山区草地引入豆科牧草的又一个好方法。
先将畜群在三叶草处于种熟期的草地上放牧,再赶至三叶草缺乏的草地,或定期地进行循环式放牧。
在耕播草地与难利用土地交错而气候、地形不利于进行三叶草种子收获的山区草地,这种方法特别适用。
三叶草硬实不仅在家畜采食后仍保持较高的发芽率,而且发芽断断续续并持续很长的时间。
这对于种床条件不好的山区很有益处,发芽不规则且持续时间长的出苗效果远比一次性出苗的好,风险也小得多。
肉牛牧食种熟的三叶草后,通过取其粪样测定,其排出的未受损害的存活种子大约为10.6 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