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草播种补播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草播种补播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3)
1.1编制依据 (3)
1.2编制原则 (3)
第二章项目概况 (4)
2.1项目总体概述 (4)
2.2环境气候条件 (4)
第三章方案的目的及实现的可能性 (5)
3.1草地利用现状 (5)
3.2草地利用存在主要问题 (6)
3.3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7)
第四章补播技术方案 (9)
4.1补播前准备 (9)
4.2补播草种种类 (9)
4.2.1草种的适应性 (9)
4.2.2草种的饲用价值 (9)
4.3草种补播技术 (9)
4.3.1草种种子处理 (9)
4.3.2播种方法 (9)
4.3.3补播时间 (10)
4.3.4播种量 (10)
4.3.5补播深度 (10)
4.4后期管理 (10)
4.4.1禁牧 (11)
4.4.2防治鼠、虫害 (11)
4.4.3施肥 (11)
第五章补播质量保证措施 (12)
第六章文明施工措施 (15)
第七章补播环境保护措施 (16)
第八章强制性条文执行措施 (18)
第九章补播安全措施 (19)
第十章针对本项目的特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20)
第十一章补播施工进度控制措施 (22)
11.1施工进度安排 (22)
11.2保证进度的总体措施 (22)
11.3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23)
第十二章项目应急预案 (24)
第十三章资金安排计划 (26)
第十四章补播劳动力配备 (27)
14.1劳动力配备 (27)
14.2施工人员资格 (27)
14.3施工人员管理 (27)
第十五章服务措施 (29)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 编制依据
1、×××××××××××××××××××××竞争性磋商文件;
2、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技术标准、法律、法规文件;
3、有关施工技术、环保、安全、质量验收规范、评定标准及法规文件;
4、我公司同类项目的施工经验、技术力量、劳动力组织、机械设备条件;
5、我单位对施工现场实地调查情况。
1.2 编制原则
(1)按照竞争性磋商文件的各项条款要求,实质性响应采购人的指令和要求。
(2)在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坚持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经济实用的原则。
(3)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本着先试验后推广,分布实施的原则。
(4)实施项目法管理,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对生产资源及生产诸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确保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安全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
第二章项目概况
2.1 项目总体概述
项目名称:×××××××××××××××××××××
补播规模:×××××××××××××××××××××。
补播地点:×××××××××××××××××××××
服务期限:上双合同约定
2.2环境气候条件
自己写
第三章方案的目的及实现的可能性
3.1草地利用现状
×××××××××××××××××××××草地主要以放牧为主,同时培育建立了一定面积的人工草地及半人工草地,形成了放牧加补饲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根据放牧季节的不同,放草种地分为冬春场、夏秋场、春秋场和四季放牧场四种。冬春场又分为前山和后山两块,前山冬春场分布在海拔2000—3000米的地带,以山地草原、草甸类草原和荒漠化草原为主,多为干旱和半干旱草原,地形平缓,草种品质优良,有较好的补饲条件;后山地区冬春场分布在海拔2500—3800米的地带,草地类型有高寒草原、典型草原及部分山地草甸草原,该地区寒冷而且风雪大,东部湿润,西部干旱。饲草料生产面积小,冬春季节补饲不足,自然条件差,草地基础设施建设比前山差,生产基础薄弱,往往造成冬春季节死亡多、幼畜保活率低。夏秋场草种利用率40—95%,分布在全县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带,主要草地类型有草甸类草原,大部分在高山区,山体陡峭,多灌林,利用不便,许多地方由于路途遥远,山高路陡,交通靠牦牛驮运,有些地方人畜无法到达,未能充分利用,而靠近冬春场的地段往往造成利用过度,出现退化迹象。春秋场是冬春场与夏秋场过度的放牧地段。分布于上述两种季节牧地的中间地带,这类季节性草地有一定的机动性,是牲畜饮水和转场的牧道集中地,在草种生长的危机时期,重复利用较严重,影响了草种的生长发育,草地破坏严重。四季放草种地夏季炎热,冬春寒冷,春季多风沙。草地类型以荒漠为主,植被稀疏、盐渍化严重。交通条件便利,地下水资源丰富,是合理开采
水资源发展人工草地和舍饲养畜的理想地区。
3.2草地利用存在主要问题
草地是具有一定面积和牧用价值的植被及其生长地的总体,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证;草地植物资源丰富并具有多种用途,草地资源还具有极大的生态功能。但近年由于草原载畜量大,加上不合理的放牧制度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90%以上的草地仍处于退化之中,导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初级生产力低下,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首先,由于人们对草地的持续承载能力认识不足,加上巨大的人口压力,仍然存在着采取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量开垦水热条件较好的草地,增大畜群饲养量,以牺牲资源和环境来谋取眼前利益的现象。草地面积逐年减少,牲畜逐年增加,草地产草量逐年下降,草地不堪重负,退化趋势逐年增加。这种退化包括土壤退化和植被退化两方面。草地退化过程中,土壤裸露面积增加,土壤逐渐变的干旱、贫瘠、紧实,具体表现在土壤颗粒粗化、容重增加、孔隙度变小、通透性和保水性差,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化程度加重,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下降。随着土壤的退化草地植被也逐渐退化,草地的产草量和植被盖度明显下降、草地物种多样性呈下降趋势、草群种类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原来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消失,一年生或多年生杂草和病、虫、鼠等有害生物相继侵入,草层中优良草种的生长发育受阻,可食草种产量降低,有毒有害植物增多。
其次,在宏观规划和管理方面,各部门缺乏草地生态系统和社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