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8年级上册第1课第2框《在社会中成长》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8年级上册第1课第2框《在社会中成长》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8年级上册第1课第2框《在社会中成长》精品教案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1/ 112/ 113/ 114/ 115/ 116/ 11(2)你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吗?(3)亲社会行为有哪些意义?点拨:(1)属于亲社会行为,是参与社会实践的具体活动。

都是在社会交往中的亲社会行为,都是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的行为,都是文明的行为。

这些行为有利于我们自身的成长,为社会和他人服务。

(2)如:公交车上让座、遵守公德、义务植树、打扫街道社区卫生、给灾区捐款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

(3)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我们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想,急他人之急。

【知识拓展】: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师寄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希望我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7/ 118/ 11空白处忆。

当堂检测1.“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

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别人创造的,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对此正确的理解是(B )A.个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B.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C.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D.社会的发展需要个人作出各种牺牲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明代大学者顾宪成的一句名言。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D )A.要参加社会实践,热心为公众服务认真完成老师所给出的题目。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

9/ 1110/ 1111/ 11。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8年级上册第1课第2框《在社会中成长》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8年级上册第1课第2框《在社会中成长》精品教案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课题名称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授课时间教师姓名学生年级8 课时 1课程标准描述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

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考试大纲描述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期。

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教材内容分析本框题是八年级第二框,学生认知从个人、家庭、学校延伸到社会。

要求学生树立社会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学情分析学生刚进入八年级的学习,处于青春期,个人意识强烈,对于社会意识、社会观念还不强。

但是又渴望突破家庭走向社会,而又缺乏社会化的实践能力。

学习目1、学生通过对比两则故事的方式,能在比较中说出人的成长离不开1/ 8标社会。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看表格填空的探究,能准确的归纳出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3、学生通过以上两个活动的开展,能树立“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重点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难点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评价任务1、分组讨论,向学生准确提供两则故事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说出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2、小组讨论,向学生举出具体案例,指出亲社会行为的定义以及意义。

3、指导学生通过两个活动的开展,学生能树立“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导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及问题预设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社会带给我们什么?”这一问题,学生认真听老师导入,学生根据老师的导,准通过对七年级生活的回顾,帮助学生2/ 83/ 8论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思”环节内容进行讨论。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 第1课《第2框 在社会中成长》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 第1课《第2框  在社会中成长》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①陈满被骗的原因? ②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1、人01的成在成长社长是不会断课社堂会化中的
过程
父母的老师的
国家的
抚育
教诲
培养
父 同老社 国
母 伴师会 家
同伴的 社会的关
帮助

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 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 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社 会 化 ”
含义
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 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 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 解和认知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 社 会 化 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 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人的演变过程
探究与分享
服装的生产过程
采摘棉花
棉花被送到纺织厂进 行纺纱织布,为服装生 产等提供布匹。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在社 会中 成长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
在社会课堂中 的过程
成长
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
开社会
是什么(表现)
为什么
养成亲社会行为
怎么做
参与社会、奉献社会的重 要性
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养成 亲社会行为,主动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并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 价值。
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 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 投身于社会实践。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 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 第1课《第2框 在社会中成长》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 第1课《第2框  在社会中成长》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 程
• 社会化: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
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 程
母亲抚育孩子
人社会化的途径有哪些?
这说明了什么?
和朋友在一起画画
聆听教诲
帮助他人
• 社会化包括两个途径:社会教化和个 体内化。
探究与分享
结合上图,说说食物、学习用品、 衣服等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说明了 什么?
1.为什么说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1)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 程。 •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 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 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 (4)在社会中成长,它有助于我们知识不断丰 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 观念日渐养成
•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1.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 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有哪些?
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 类似这样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 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 互助、关心社会等,心理学家把这一类 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
2.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有( )
①研学旅行
②热心帮助老年人
③经常听广播读报纸 ,关心社会发展
④参加劳动体验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B.③④ D.②③④
3.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
B 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下列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
的有( ) ①参加志愿者服务行动 ②去网吧上网聊天、打游戏 ③关心地方建设、进社区宣传环保 ④开展社会调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课《第2框 在社会中成长》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课《第2框   在社会中成长》优秀教案
授课日期:8月23日
程序与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补充
时间
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
目标学习二:养成亲社会性
1、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和意义
2、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四、巩固提升
五、回顾小结
六、检测反馈
七、布置作业
讨论狼孩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教师引导: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循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课题
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
课型(时)
新课




1、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2、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3、树立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重点
为社会做贡献
难点
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准备
白板PPT课件
程序与内容
师生活动修改Biblioteka 充时间一、创设情境
1、时事教育
2、导入新课
二、目标引领
1、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2、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三、意义建构
目标学习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指定一名学生进行时事播报
师:
学生齐读,初步了解学习目标
观察图片,想一想这些亲社会行为有哪些共同特点?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快乐,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
教师引导: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的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益养成,我们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社会中成长》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的作用,以及在社会中如何成长。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社会、适应社会的情感和态度。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社会中成长的认识还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热爱社会、适应社会的情感和态度。

3.引导学生学会在社会中成长的方法和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社会中的成长经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

2.制作PPT,展示案例和情境。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社会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社会环境。

提问:你们觉得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有影响吗?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典型案例,讲述一个人在社会中成长的故事。

提问: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有哪些影响?3.操练(10分钟)设定一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讨论后,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巩固(5分钟)总结学生在讨论中提到的如何在社会中成长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记住这些方法。

5.拓展(5分钟)提问: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社会中成长?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8年级上册第1课第2框《在社会中成长》精品教案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8年级上册第1课第2框《在社会中成长》精品教案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理解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知道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2.能力目标:养成亲社会的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形成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亲近社会,服务和奉献社会意识,并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英国小说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描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由于商船在海上遇上了大风,船员们全部遇难,只有他幸存了下来。

他在荒岛上整整生活了28年。

他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勇敢地向命运挑战,以他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凭着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顽强地生活了下来。

没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没有食物,他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他还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

他在荒岛上用勤劳创造了生活,造就了人生。

思考:鲁滨孙为什么能在荒岛上生存下来?教师归纳引导:是因为在人类社会中的生活给了鲁滨孙经验的积累。

由此我们知道,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我们生存的社会。

离开社会,人们根本无法生存和发展。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社会对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培养亲社会行为。

二、检查预习:1.“社会化”的概念是什么?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2.如何理解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1)人的成长是不断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 第1课《第2框 在社会中成长》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 第1课《第2框  在社会中成长》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①研学旅行
②热心帮助老年人
③经常听广播读报纸 ,关心社会发展
④参加劳动体验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B.③④ D.②③④
3.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 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下列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
B 的有( )
①参加志愿者服务行动 ②去网吧上网聊天、打游 戏③关心地方建设、进社区宣传环保 ④开展社会 调查
1
在你回家时,遇见一个老人倒在地上,身旁还有一些 血迹……
2
你在河边散步,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落水了,周围 只有你一个人,可是自己又不会游泳……
3
你的一位同学,品学兼优,自尊心强,突发疾 病,但家庭困难……
身边的榜样
王锋 —— 三闯火海救人英雄
三闯火海救人、现场20余人在他 的呼喊和施救下全部安全脱离险 境,而他本人却被严重烧伤,烧 伤总面积达98%……河南省南阳 市方城县青年王锋火海救人的英 雄事迹经过全国多家媒体报道传 遍大江南北,感动着整个中国, 牵动着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的心。
身边榜样
你知道该怎么做了么?
在肇庆公路技工学校担任老师的田 莉芸,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口中亲切 的“田妈”。十几年来,她坚持与 学生打成一片,真正为学生解忧。 她还是我市最早获得“全国无偿献 血奉献金奖”的人员之一。正是因 为长期以来对公益事业的热忱,对 学生的无私奉献,田莉芸获得了 2016年第二季度肇庆市“助人为乐 好人”称号。
本意不是要伤害自己, 而是获得自我或他人 的肯定
社会互动性 2 亲社会行为是社会
互动过程中的交往 行为
利他性和互惠性 4 亲社会行为对他人
有好处,常常也对 行动者有好处
这两种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吗? 我们为什么养成亲社会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担社会义务的现象叫做“看 客”现象。
有人落水,众人围观,无人 救助
冷漠情绪和 “看
心态
人病 围倒 观在 ,街 无头 人的 出老 手人 相, 助众 冷漠情绪和 “看客”
视乱 无扔 睹垃
圾 , 熟 冷漠情绪和 “看
乱贴广告,无动于衷
冷漠情绪和 “看
× “看客”现象
2 养成
行为 亲社会行为含义:亲社会行为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 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②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
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达标检测
1.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逐渐
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D员,离
不开(

①父母的抚育 ②与同伴交往
③老师的教诲 ④社会的关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在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谦让、分享、帮助他人
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知道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知道亲社会行为 的内容和重要性,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2.能力目标:感受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亲社会能力, 培养亲社会行为,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和社会, 培养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
志愿服务
爱心义 卖
红色教育
无偿献 血
4.怎样培养亲社会行为?
①在人际交往养成 ②在社会实践中养成。 P8
有同学认为,作为中学生,只要读好自己 的书就行了,两耳可以不闻窗外事。你赞同吗? 为什么?
5、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青少年为什么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怎样才能实现自 己的人生价值)?
①参与社会的过程,即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
参加志愿活 动
为灾区捐款
亲社会行
不是亲社会行 为
3.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 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健康人格,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 可。
结合图片和你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谈如何养成
在社会 中成长
在社会 课堂中 成长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 过程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 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养成亲社 会行为
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的 原因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意义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活动,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观点。在的学习任务非常紧,参加
社会实践会影响学习。”
②同学乙:“中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参
加社会实践会让我们吃亏的。”
③同学丙:“中学生年龄小,参加社会实践会让
我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能力。”
④同学丁:“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因材施教,开展
4.中学生小明在学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在
节假日经常到十字路口帮交警疏导交、到敬老院帮助
C 孤寡老人、去景点做志愿者……,对于小明的做法,
认识错误的是(

A.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B.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C.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名人
D.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B 5.对于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参加社会实践
1.人的成长是不断
社会化 的过程
生物人
社会化
社会人
人的演变过程
什么是社会化?
(1)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 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 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 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结合图片,说说下列物品是怎样生 产出来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我们要关心社会发展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谦让 分享 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
遵守社会规 则
遵守交通规则
遵守排队秩序
亲社会行 为
热心帮助 他人
我来帮你 搬
让座 陪伴和分 享
亲社会行
关心时政 新闻
利奇马台风
香港是中国

亲社会行
积极奉献 社会





组织看电影
学 习 和 娱 乐
图书馆看书
参观博物馆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
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
1.为什么说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 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 养。
情境:一路人突然倒地不省人事。 路边行人围观并发表感慨。
复习提问: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 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1 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结合图片,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成为一名合 格的社会成员的(我们是怎样在不断社会化 过程中成长的)?
父母的抚育
抚养我长大,教我做人
“这是谁呀?” “真是太可怜了!” “这人好象不行了哦!” “身体不好,还出来混,真是自找倒霉呀!” “我以后可要注意了!”
这路人慢慢的动了几下,痛苦的结束了人生 。 由于没有报警,也没有打120,致使这个病人错过了 抢救了机会而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感悟
这种对他人缺乏同情心, 对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漠不关心,缺乏社会公德, 没有社会责任感,不愿意承
思考:
孔融让梨的故事让 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我们应该懂得谦让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 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你如 果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 你将被分掉忧愁。(培根)
我们要学会
名言警句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 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我们要帮助他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等亲社会行为,这有利于青少年(

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追求时尚
③塑造健康的人格
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活动有助于我们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有 () ①帮助值日生打扫卫生 ②沉迷于网络游戏 ③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④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同伴的帮助
帮我解答了问题,学会了与人合作, 还得到了同学的关爱
老师的教诲 传授知识,教我们做人
社会的关爱 博物馆向未成年人开放
规定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互联 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我们是怎样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
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 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 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 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p7
一些对中学生有益的、适合的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
B 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说明 (

A.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B.我们要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C.我们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D.我们要掌握天气变化,做好应对准备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