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板块与地貌轮廓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第2讲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湘教版
2.断层的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 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 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仅为断裂。
3.(2012年大连模拟)下图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 (1)~(2)题。
[特别提示] 外力作用规律 1.沉积规律 (1)随着流速或风速的降低,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 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沉积物具有分选性。如下图:
(2)冰川沉积作用在冰川融化时发生,它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 积在一起。
2.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
(1)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 (2)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如图中B; (3)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3.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向的关系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主要环节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三、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1.合理改造能够趋利避害。 2.不合理活动产生消极破坏作用。
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运动的分析方法
1.下图为某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据图简述该地地壳运动的过程。
解析:在分析地壳运动过程时,一般应结合岩层的状况、特点,遵循由下到 上、由整体到局部、先内力后外力的顺序。由图可知,底部先形成沉积岩→背 斜→侵蚀→沉积→地壳抬升→喀斯特地貌。
[例1] (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 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章第二节 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
难点名称: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会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宏观地形形成的原
难点名称
因。
从知识角度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很难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会运用
难点分析
为什么难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宏观地形形成的原因是难点。
从学生角度分析 七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理解困难:七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较弱,
为什么难
难以理解板块的运动,很难想象出板块运动会产生什么地貌。
难点教学方 1、通过直观的演示实验解释板块的张裂和碰撞两种运动;
法
2、通过形象的动画让学生理解两种板块运动分别形成的不同地貌。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1.同学们,我们知道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其中珠穆朗玛峰是它的
课堂练习 (难点巩
固)
课堂练习:下面我们做几道练习题,巩固这节课的知识,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1、板块碰撞挤压,在陆地会形成
, 板块张裂会形成
。
2、喜马拉雅山脉是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红海的面积为什么在不断的扩张?
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还有其他的问题吗?对板块运动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 和同学继续交流一下,可以把今天所学的学习体会,回家分享给父母。
导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最高峰,据科学家观测,它平均每年还在不断增高。那么,同学们知道喜马拉雅山脉是怎 么形成的吗?
为什么每年还在增高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板块运动的奥秘,一起来解开这个谜底。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2讲 课时27 板块运动与地貌
课时27板块运动与地貌1.六大板块名称: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
2.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
(2)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运动与地貌(1)相向运动:形成巨大山系、海沟、岛弧等不同的地貌形态。
(2)相离运动:形成裂谷、海洋。
特别提醒板块判断容易出现的两个误区(1)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虽然在亚欧大陆,但属于印度洋板块。
(2)同为科迪勒拉山系的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而安第斯山脉则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如下表所示:板块运动张裂碰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在大洋板块上形成海沟;在大陆板块上形成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2022·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世界局部图”。
完成1~2题。
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A.欧亚板块张裂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俯冲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关键信息点拨]图示区域位于北太平洋海域,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沟是由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而形成。
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海沟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形成的,D对。
第2题,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俯冲边界处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③④正确,选C;海岭、裂谷为生长边界的宏观地形。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课件湘教版必修
内力作用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褶皱:背斜、向斜
不
断
变
火山、震活动
化
与地表形态
的
地
表 形 态 外力作用
表现形式
断层:地垒、地堑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外力作用对地表
侵蚀、堆积地貌
形态的塑造
冰川作用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海浪作用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水雕刻出的幽深峡谷
风塑造成的壮观“城堡”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
主要表现
地壳运动、地 震、岩浆活动
外力作用
太阳能 破坏、搬运、
思考: 1)板块的张裂地区,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2)板块相撞挤压处,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思考:
板
阿拉伯半岛、 块
印度半岛
构 造
各属于
学
说
什么板块?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思考: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
2)上述两个板块的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 3)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表现形式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侵蚀-沉积地貌
1、流水作用 侵蚀地貌: 千沟万壑、沟谷加宽加深(峡谷)
流水溶蚀
喀斯特地貌
1、流水作用 沉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例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我国三大平原
板块模型PPT课件
地壳向两侧推移。
03
板块构造学说
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被分
割成若干巨大的刚性板块,即岩石圈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对流的作用
下不断运动,发生相互碰撞或张裂。
03
板块模型与地震活动
地震产生原因及类型
地震产生原因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岩石受力超过其承受极限而突然破裂、释放能量所引起的 自然现象。板块运动是地震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板块间的相互碰撞、挤压、 分离等。
两个板块沿水平方向相对 滑动,形成转换断层和地 震活动带,如圣安德烈斯 断层。
板块运动方式
01
02
03
04
扩张运动
在离散边界,板块向两侧扩张 ,形成新的洋壳。
俯冲运动
在汇聚边界,一个板块向下俯 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形成海
沟和火山弧。
碰撞运动
在汇聚边界,两个板块相互碰 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和地震
活动带。
深海探测与板块构造
随着深海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 揭示更多关于海底板块构造的细节和机制
。
板块构造与资源环境
深入研究板块构造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有 助于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以及环
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地震预测与防灾减灾
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于减 轻地震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跨学科综合研究
板块构造学说发展历程
01
大陆漂移学说
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
一的巨大陆块(联合古陆),在新生代又分裂漂移成现在的海洋和陆地
。
02
海底扩张学说
认为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
高一上学期湘教版地理必修一2.2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用板块构造学说 解释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
2.通过阅读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能够说明 背斜、向斜及断层的形成过程;
3.通过学习地质构造规律以及对找矿、找水、工 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培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 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的思维意识。
褶皱与地表形态
谷? 背斜
山? 向斜
为什么背斜成谷,向 斜反而成山了呢?
如何判断背斜和向斜
背斜
1 2 3 21
新
老
新
岩层的新老关系
老
新
老
3 2 1 23
向斜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岩层的弯曲形态 ②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主要)
断层与地表形态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发生断裂,两 侧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断层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分类 能量来源
内力 地球内部 作用 的热能
外力 太阳能 作用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等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等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AB C
思考: A板、块B、的C边分界别有位哪于两哪种个?板 大块 洲上或消生亡长?大边边洋界界 上?
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
板块的张裂——生长边界
第三组:在大陆板块或大洋板块内部张裂地带会形成 什么样的地形?并举例
东 非 大 裂 谷
红海的形成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 边界 运动 类型
宏观地形
图示
实例
板块运动与地貌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新教材(2019)课件
应用探究
【例】读“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试分析红海、地中海、大西洋未来变化趋势及原因。
【答案】红海、大西洋的面 积会不断扩大,因为它们处 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处 于不断张裂中;地中海的面 积会不断缩小,因为它处于 板块消亡边界。
应用探究
【例】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 )
撞向下陷形成。
知识海洋
板块运动—相离运动
A
B
C
D 相互分离的两个板块之间的边界,称为生长边界, 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知识海洋
板块运动—相离运动 美洲板块 断块山 裂谷石圈
浆
两板块分离产生断层,中央形成裂谷
学科网原创
知识海洋
板块运动—相离运动 板块张裂
维多利亚湖
乞力马扎罗山
裂谷 板块运动的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①
【答案】D
【解析】结合板块分布可知,M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生
长边界上,N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课堂小结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边界的分类
板块内部 地壳比较稳定
消亡边界 (碰撞运动)
生长边界 (张裂运动)
陆陆碰撞 陆洋碰撞 裂谷、海洋
巨大山脉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形成巨大的裂谷
生长边界 大洋板块内部张裂处往
往形成海岭或大洋中脊
图示
实例 喜马拉雅山脉、 青藏高原
美洲西岸的山脉和 亚洲东部的岛弧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中脊
应用探究
【例】读“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几乎全部 位于大洋上?印度半岛和阿拉伯 半岛属于哪个板块? 【答案】太平洋板块。 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 洋板块。 2.在板块边界处一般形成什么样 的地形? 【答案】在消亡边界形成高大的山脉、高原、岛弧、海沟等。在生长边界形成 海岭、裂谷、断层等。
2.2.3 板块运动与地貌(含视频)(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跟踪训练过关
(2022·6月浙江选考)右图为“世界局部图”。
完成4~5题。
4.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A.欧亚板块张裂
B.美洲板块抬升
√ C.太平洋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俯冲
图示海沟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形成的,D对。
跟踪训练过关
5.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弧
A.①②
C.a—生长边界,b—生长边界 D.a—消亡边界,b—消亡边界
图中a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为消亡边界;b位于非洲板块与 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为生长边界。B正确。
跟踪训练过关
新西兰媒体2019年12月9日报道,当地时间 9日14时10分左右,位于新西兰北部的怀特岛发 生火山喷发。右图示意怀特岛的位置。读图完成 3~4题。 3.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3
地表形态的塑造
板块运动与地貌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 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综合思维) 2.运用板块原理解释地貌的成因。(区域认知)
板块构造学说
1 认识板块构造学说
新西兰南北岛
W-Pacific island chain
千岛海沟 日本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菲律宾海沟
汤加海沟 克马德克海沟
W-Pacific Tectogene
马里亚纳海沟:已形成6000万年,全长2550千米,为弧形,平均宽70千米,
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这里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 低、含氧量低,且食物资源匮乏,因此成为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
第二章 大地构造地貌
而实际情况是,地壳下面的均衡面即是起伏的,同时物质又是不均一的。 根据W.A.Heiskanen的意见,实际地壳均衡63%是艾里模式来成,而37%由 普拉特模式进行。这就解释了大洋与大陆显体地貌的成因。
(3)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Hale Waihona Puke 地学界对陆地与海洋的成因一直有两种观点:固定论和活动论 活动论学派由来已久,在20世纪初德国学者魏格纳首次提出大陆漂移 学说,解释海陆分布。但由于种种缺陷一直没有被接受,到20世纪中 叶,由于深海钻探的发展,大洋研究的深入,发现海底扩张。在海底 扩张和大陆漂移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并用其解释大陆海 洋的成因的问题。
海陆分布的另一特点是其分布的不均匀性。大部 分陆地分布在北半球,占此半球总面积的39%。 而南半球陆地仅占南半球总面积的17%左右。 地表最大的起伏为20km,最高的山峰为珠穆朗玛 海拔8844.43m,最深的海洋为马里亚纳海沟说- 11022m,地表平均高度为-2450m。
2、大陆和海洋分异
火山庐山地垒式断块山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庞越地区的布罗莫火山左和塞梅鲁火山冒出浓烟剥蚀山地剥蚀山地的形成不发展受到的外力作和新极造运动对山地形态塑造的影响
第二章 大地构造地貌
一、地貌概述 二、大陆区的形态 三、大洋区的形态
一 、地貌概述
(一) 地球表面的基本轮廓 显然地球表面的起伏很复杂,但其表面的基本轮廓可明显地表现 为大陆表面高地和海洋底部低地两部分。
黄 冈 山 冰 蚀 山 地
鲁 山 构 造 侵 蚀 山 地
-
乌蒙山-岩溶山地
(二)平原
1、平原的高度分类
2、平原的成因分类
①构造平原 构造上升作用大于剥蚀作用,平原面与岩层面 一致。如前第四纪水平(或缓倾斜)岩层和熔岩等的固结 岩层形成的平原和高原。 ②剥蚀平原 构造上升作用与剥蚀作用大致相等,平原面切 过岩层面,地面微有起伏。
板块构造与地貌(教案)
板块构造与地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板块构造学说;②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板块构造学说发展的认识,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二【教学重点】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宏观地形的形成三【教学难点】板块运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顺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幻灯片导入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有关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的奥秘,对地壳运动的机制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论,首先让老师介绍两种。
1.大陆漂移学说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开门见山的引入,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借助幻灯片放映,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
2.海底扩张学说过渡目前比较盛行的是板块构造学说思考出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六大板块示意图”。
问题:1.岩石圈被分割成哪六大板块?2.六大板块的空间分布位置如何?3.有哪两个板块是用海洋的名字来命名的?几乎全部由海洋构成的是哪个板块?印度洋板块有陆地存在吗?4.这些板块之间有哪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及边界类型?读图获取信息,思考教师的提问并回答问题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认识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布及板块的边界类型。
播放视频播放喜马拉雅山形成;东亚深海沟、岛弧、海岸山形成;东非大裂谷形成的动画视频资料。
小组合作探究,依据动画视频进行讨论运用动画视频资料以及幻灯片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出示幻灯片帮助加深理解问题:不同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板块边界附近多火山地震?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建构知识联系图,适时点拨并加以小结。
海上——海洋、海岭板张裂区块(生长边界)交陆上——裂谷、断层界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海岸山脉、岛弧、海沟处相撞挤压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消亡边界)归纳。
2.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
1)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名称与分布)。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 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与全球宏观地貌:
1:请找出板块运动形成的两种基本边界类型 2:做法一:在世界地形图上绘出六大板块边界,用不同颜 色绘制两种边界类型
(太阳能)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作用
使地表趋于平 坦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侵蚀作用:
A、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下切形成沟谷; 如,瀑布。
B、水流汇集,使沟谷加宽加深; 如,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V形谷——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流水侵蚀
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
流水沉积
黄河地上河
3.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板块边界(×
4.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板块边界(√
5.东亚岛弧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形成的 ( × )
7.红海是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板块边界
(× )
8.安第斯山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 × )
背斜顶部受 张力,岩性疏松, 易侵蚀;向斜槽部 受挤压,岩性坚 硬,不易侵蚀。
风力沉积
戈壁 沙漠 黄土
非洲的沙漠
风力沉积
新月形沙丘
移动沙丘的构造
静止沙丘的构造
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
受阻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
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
破坏交通。
思考: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作用和风力 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外力作 用?
2)板块张裂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形成的宏观地貌有:裂谷、洋中脊
高二地理人教版课件:构造地貌的形成(第二课时)
俯冲边界形成海沟,大陆板块(挤压上拱)边缘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消亡
边界处)
日本岛链
➢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向运动 陆地一侧形成岛屿、岛弧与岛链; 千岛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 海洋一侧形成深切的海沟;菲律宾 亚欧板块 海沟,汤加海沟等
日本海沟
勘察加半岛 千岛群岛 日本群岛 琉球群岛
菲律宾群岛
新几内亚岛 所罗门群岛 斐济群岛
生长边界 裂谷、海洋等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
当堂检测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
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据此完成下题。
1、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C )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
印
多利亚湖,坦葛尼喀湖,马拉维湖。
马拉维湖
度
洋
b.红海海域板块张裂,面积增加。
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③板块张裂处(生长边界处):海洋板块内部张裂形成海岭
堆积物没出海面形成岛屿,冰岛领土陆地由大西洋中脊裂谷溢出的岩
浆堆积而成,属于火山岛
冰岛
海岭
海洋
大西洋-印度洋海岭
太平洋-南极洲海岭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此外,山区交通线的建设和选择,还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防 范自然灾害,尽量减少对山地景观的破坏和对耕地、林地的占用。
可可西里陆上桥隧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山区桥(梁)隧(道)优点: 缩短里程 , 减少通行时间,提高运行安全。
缺点: 会大幅度增加建设费用。
活动探究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一、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
地球表面形态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部力主要有地壳构造力和地球物理力,外部力主要包括风化、流水、冰川等自然力的作用。
这些力相互作用,使地球表面不断发生变化,形成了多样的地表形态。
二、地表构造运动与地貌的关系
地表构造运动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分为若干板块,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地震、火山等现象,进而影响地表地貌。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的结果。
三、地形分类及特点
根据地形特点,地球表面形态可分为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平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如我国的华北平原;山地地势较高,地形险峻,如喜马拉雅山脉;丘陵地势较为起伏,如我国江南丘陵;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如四川盆地。
四、地貌实例分析
地表形态各异,以下举几个典型地貌实例进行分析。
黄土高原地貌,是由于风力、水力等外力作用,使黄土沉积而成;喀斯特地貌,是由于地下水溶解作用,形成奇特的石林、溶洞等地貌;冰川地貌,是由于冰川运动导致的地面侵蚀作用,如我国的长白山天池。
五、地表形态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的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峡谷,可以为人类提供水利资源;地震等地质灾害,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损失;山脉的形成和变化,影响气候和生态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综上所述,地球表面形态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表构造运动、地形分类、地貌实例等方面均反映了地球表面形态的多样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2-2.2板块运动与地貌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教学设计
展示:山区公路的形态景观图,引导学生学生分析影响山区公路局部的印象概念股因素
展示:云南的桥隧景观,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地下隧道景观,引导学生分析在山区以桥代路的理由,强调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
总结,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通过景观图,说明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帮助学生理解板块构造学说
环节4.阐释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过渡:引导学生观察板块间运动形式的不同,结合教材中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说明板块运动方向有几种形式?
学生回答
总结: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有相向、相离等形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地貌形态
问:板块运动又会对地貌形态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展示:板块的生长边界
提问:生长边界形成的地貌?
学生回答
总结:大陆与大陆相撞形成的地貌
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提问: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的地貌
展示:东西太平洋等景观
总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的地貌
总结:板块运动与地貌
通过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板块边界与地表形态之间的关系。
环节5.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过渡:地质构造各种地貌,包括山地地貌,山地对交通有什么样的影响
2.通过生活实践及相关资料,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树立交通建设中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板块相离、相向运动边界常形成的典型地貌。
教学难点:
1.板块相离、相向运动边界常形成的典型地貌。
2.山区修建交通线的原则及克服特殊复杂地貌所采用的措施。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设置意图
课前任务
环节6.
总结
总结本节课内容。
总结归纳课程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太平洋 岛弧~海沟 大西洋中脊
太平洋海岭
大陆漂移
• • • • 魏格纳 (德)1912、气象学家 地图联想(非洲与南美) (挂图) 地层、古生物 打入冷宫
洋脊分离速度变化
海底扩张
• 60年代,海洋勘测、莫霍面计划 • 赫斯等: 洋中脊、裂谷、海沟 • 勒比雄等: 古地磁及裂谷对称性 • 海底扩张:速度5cm/a (半速2cm/a) (最新:澳洲38.76/a、夏威夷39cm/a)
思考题
• • • • 板块概念、全球主要板块 板块运动与大地地质、地貌关系 火山、地震的空间分布与形成环境 地壳运动与现实生活关系
教学片《科学成就9》
2 地壳运动:地震(方式之一)
地震液化
断裂滑坡
滑坡——堰塞湖
中国主要地震
地球“火环”
海 底 火 山
1 火 山 —— 新 生 地 壳
地 壳 —— 烈 火 永 生
板块
• • • • • 相对完整、连续的地壳岩体 板块的边缘——分界线 地震带、火山带; 分离型边缘——背向运动,裂谷 碰撞型边缘——相向运动;海沟、造山 带, • 全球七大板块
• 海洋
(挂图)
大陆边缘(22%):(大陆架-130m、大陆坡、陆隆) 大洋盆地(45%): -4000~-5000m;海沟(玛利亚那-11034m) 海底山脉(洋中脊)(33%):长8万km, 裂谷(深1~3km、
宽25~50km)
地壳
• 平均厚度17km ;陆壳厚、洋壳薄、 • 地壳生命:生长:火山;消亡:板块碰 撞;“传送带”;陆壳古老、洋壳年轻; • 地壳运动:直观:地震;宏观:板块 • 地表轮廓(地壳运动): 陆地:高原、高山、平原、盆地; 海洋:洋盆、海沟、洋中脊、大陆架、海 岸
板块学说
• 裂谷:浅源地震带、海底火山带地壳的生长
带、难以愈合伤疤(红海、加洲湾)
• 岛弧、海沟:深源地震、地壳俯冲、地壳消
亡带
• • • •
分离边缘——海底扩张、大陆漂移 汇聚边缘——岛弧、海沟、造山带、双地壳 火环、震环——现代地震带、活火山带 洋底传送带——古老的大陆、年轻的海洋
全球地貌轮廓
海陆分布
• 海洋(71%)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 陆地(29%) 欧亚、非洲、北美、南美、大洋州、南 极洲
(图片) (挂图)
西太平洋 岛弧~海沟 大西洋中脊
太平洋海岭
Hale Waihona Puke 转换断层——洋中脊错断地形起伏
• 陆地
(图片)
平原、丘陵、高原(云贵2000m、青藏4000m)盆地 (吐鲁番(海面下150m)) 高山(喜马拉雅、珠峰8848m河流、湖泊
欧亚板块
美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非洲板块
印澳板块
印澳板块
南极板块
板块的边界——地球物理异常带(地震、火山密集) —— 并非海陆边界
为什么?
• • • • 海、陆地形巨大起伏? 海底山脉结构? 火山、地震活动及其环球分布? 陆壳与洋壳的厚度、物质、年龄不同?
全球地震分布——震环
全球深源地震分布——碰撞边缘
第二讲:地壳概述 • • • • • 地壳形成 板块构造 地壳运动 全球地貌轮廓 教学片(源起(前30分)——板块) (火山、地震)
地壳特征
• 地壳:平均厚度17km;分陆壳与洋壳 • 陆壳(平均厚度35km,最厚度65~70km) 硅铝层,花岗岩类、比重轻 • 洋壳(平均厚度5km); 硅镁层,玄武岩类、比重大 • 古老的大陆(30亿年 )、 年轻的海洋(< 2亿年、侏罗纪) • “破碎”的地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