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表格式)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确定位置》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确定位置》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确定位置》主要包括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和用不同方法及实际例子确定物体位置等内容。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要途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和用不同方法及实际例子确定物体位置等概念,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学会用不同方法及实际例子确定物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用不同方法及实际例子确定物体位置。
2.难点:灵活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和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个盒子六个面,小小窗户两边看,里面藏着许多数,数学奥秘它里面。
”让学生猜测是什么,从而引出“数对”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位置,如教室里的桌子、图书馆的书架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例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教室的平面图,让学生找出教室里某个学生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出来。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确定位置-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确定位置-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东、南、西、北、左、右、上、下”等位置词,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关系。
2.练习使用地图和图表,绘制简单的位置图。
二、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地图和图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位置关系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方位词在描述位置关系时的特点和规律。
2.学会使用地图和图表,绘制简单的位置图。
四、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2.工具:黑板、粉笔、干净的橡皮、直尺、圆规、钢笔、红色、黄色、蓝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在上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方位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通过寻找和标注教室、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来让学生初步认识和描述方位。
让学生回忆、复习这些内容。
2. 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并询问学生我们生活的城市属于哪个省份?南方还是北方?然后,要求学生描述打算乘坐的交通工具离所在城市的距离。
(2)利用一些简单的图片描述比较复杂的方位关系,让学生找到相应的位置并确认符合要求。
3. 讲解新课(1)教师在黑板上绘制简单的平面图,然后讲解平面图中的元素,如线段、圆、角、顶点等。
(2)讲解并使用“左、右、上、下”等位置词,描述图形中不同要素的位置关系。
(3)展示不同经纬度的地图,并采用指针表示方向,让学生猜测北方、东南西北的方向,并描述与实际地理位置关系的图谱。
4. 练习与拓展(1)小组练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出一份调查方案,用地图和图表展现数据分布的情况。
(2)自我拓展: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己使用地图和图表绘制出简单的直观位置图,描述前往指定地点的路线和交通方式。
六、教学小结本节课通过讲解平面图、地图、表格等基本工具和技巧,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位置关系的能力。
充分利用图表等展示数据,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各种位置关系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七、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方位词在描述位置关系时的特点和规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单元计划及教案
揭示板书课题。
先观察思考,再同桌说说
大组讨论、交流
学生可能发现一种量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也可能发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
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填表
完整说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一、复习铺垫激情促思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清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意义
难点:找生活中成正、反比例量的实例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一、揭示课题
回顾整理
1、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这节课,我们练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讨论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评价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
正比例的图像
课时
教学内容
P63——64
课型
教学目标
1、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 确定位置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基础上,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根据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描述其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进一步丰富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体会刻画现实空间中物体间相对位置关系的方法,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材第50~51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等方向,初步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2.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过程,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识图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认识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等方向,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难点: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合理性。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铅笔、直尺、量角器。
1.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确定位置的知识?(东南西北,第几排第几个,数对等)2.如果一个物体处在没有竖列没有横行的环境中,比如在海上、空中,应用什么方式确定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1.用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
(1)教学北偏东(西)、南偏东(西)①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的情境图。
提问:一艘轮船向正北方向航行,你能说出灯塔1和灯塔2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学生用学过的东北、西北来描述灯塔1和灯塔2的位置。
教师引导明确:东北方向也叫作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作北偏西。
②拓展:请同学们想一想,东南、西南方向又叫作什么方向?学生思考后回答:东南方向也叫作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作南偏西。
(教案)第五单元 确定位置第2课时(2)-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2课时(2)-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刻画平面图形的位置及其特点;2.能够探究平面图形的性质,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2.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3.比较和刻画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差别;4.运用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2.如何比较和刻画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差别;3.运用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1.运用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解决实际问题;2.教师在讲解时需要举一反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演示平面图形及其性质,使学生了解和把握相应概念;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图形性质和特点;3.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差别,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2.引入新课,介绍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3.让学生比较和刻画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差别;4.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探究,并在黑板上呈现出他们的探究成果;5.学生自主完成练习;6.教师带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七、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2.学生是否能够比较和刻画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差别;3.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并持续巩固;2.收集一些实际中的图形并分析其性质和特点,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讨论。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
15、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文中主要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一、二两小节。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训练,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难点:1、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2、仿照课文写一个身边的人16、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难点: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17、山谷中的谜底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课后四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
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课文最后一个自然的意思。
教学过程:习作5 成长的烦恼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2.理性地正视自己的同时学会关注他人。
3.训练学生“听”(学会倾听)、“说”(口语交际)和“写”(用情写作)的能力,进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确定位置》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确定位置》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的内容主要包括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用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等。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为后面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加减乘除等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利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以及用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等,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用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用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等方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印有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准备一个白板,用于板书和展示。
3.准备一些彩色粉笔,用于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学生可能提到用数对、用方向和距离等。
教师进而提问:“这些方法有什么优缺点?”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确定位置。
(教材第50~52页)1.在已有方向知识的基础上,教学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2.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3.使学生学会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描述行走的路线。
4.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运用新的方向词准确地描述位置。
难点:在平面图上指出物体的位置,并利用比例的相关知识算出图上距离,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件、量角器、直尺。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赛车手从大本营出发,冲向终点的情境。
师:如果你是赛车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师: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2.小组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确定大致方向。
(1)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明确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
(2)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明白为什么要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上。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教学确定位置的方法。
师:怎样才能从轮船的位置准确找到灯塔1的位置呢?生1:应该先判断出灯塔1在轮船的什么方向上。
生2:还应该知道要走多远才能准确找到这个位置。
师:灯塔1在轮船的什么方向上?生1:在东北的方向上。
生2:应该说在北偏东方向上。
生3:应该说在东偏北方向上。
师:在生活中,一般我们说北偏东方向。
像这样的方向词还有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
这些词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创造或改变。
师:北偏东仍然是较宽的范围,用来表示方向还不够精确。
你有什么方法能更准确地描述灯塔1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生:在方向词的后面添上角的度数,就能准确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师:请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
学生汇报: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上。
师: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方向上?生:灯塔2在轮船的北偏西55°的方向上。
(2)教学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计算实际距离。
师:观察图中的比例尺,请你算一算灯塔1和灯塔2与轮船的实际距离。
学生测量、计算并汇报。
生:因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所以,测量出灯塔1在图上距离轮船3厘米,实际也就是30千米;灯塔2在图上距离轮船4厘米,实际也就是40千米。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案(共6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高。
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而梯形则是第一次学习。
全单元的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先教学平行四边形,再教学梯形。
编写的一篇“你知道吗”介绍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安排的一道思考题让学生体会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把梯形剪拼成长方形、把长方形剪拼成三角形。
1 让学生通过“做”图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短短一句话,指出了学生学习图形特征的方法和途径:要以发现为主,而不是仅靠接受。
(1)第43页例题要求学生凭已有的直观认识想办法“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他们做的方法一定很多,教材里呈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可能还有别的做法。
“做”图形的目的是体会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学时要注意四点:①课前要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如小棒、钉子板、方格纸……这些材料可以是教师准备的,也可以是学生准备的。
有些材料是预设的,有些材料是教学中即时想到的。
②在做中发现特征,要让学生说说做的体会。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学重点:1、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2、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知道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会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板、学具盒教学过程:一、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1、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通过刚才的变化过程,你能说说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吗?板书:对边相等,对角相等(2个锐角、2个钝角)2、继续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平行四边形。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单元计划及教案
第五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在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教学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
与过去的《大纲》教材相比,本单元加强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理解,重视对正比例关系图像的认识与简单应用,不利用正比例、反比例解答应用题。
全单元编排3道例题、一个练习,教学内容分成两段。
例1、例2,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图像; 例3,反比例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1.细致安排学生的首次感知。
正比例概念和反比例概念都要在充分的感知活动中形成,例1和例3分别是学生首次感知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教材作了很细致的安排。
例1把感知过程设计成四步。
〃写比、求比值、解释比值。
例1呈现的表格里是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数据,让学生从中选择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分别写出比并求出比值,发现所有比的比值都是80,体会这个比值是汽车行驶的速度,这辆汽车的行驶速度始终不变。
〃用数量关系式表示比值一定。
写出的各个比的数量关系相同,可以用式子“ =速度(一定)”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
学生对“路程比时间等于速度”很熟悉,而“速度(一定)”是例1数量关系的特点,首次感知正比例关系的要点就在这里。
〃体会相关联的量。
正比例是两个相关联量的关系,教材指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说它们“相关联”,是因为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路程时间〃揭示正比例意义。
在前三步感知活动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当路程和相应的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时,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例3首次感知反比例关系,也分四步进行。
依次是:观察表格里的数据,笔记本的单价变化,购买的数量也变化,但总价始终不变;用数量关系式表示积一定;理解相关联的量;揭示反比例意义。
2.变换情境,让学生反复感知。
仅有例题的首次感知还不能形成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需要反复感知,积累充分的感性认识。
P62“试一试”、练习十三第1题再次感知正比例关系,P65“试一试”、练习十三第6题再次感知反比例关系。
(精校版)2017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究竟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新课
1、议一议.
出示例 1 的扇形统计图.问:这个统计图上都有什么特点?
出示讨论提纲:(1)圆代表( );(2)扇形代表( );(3)扇形的大
小反映(
);(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
教学难点:有联系地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教学准备: PPT 课件 扇形统计图 圆规 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
有什么特点?
2、引入新课。
出示扇形统计图。说明: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扇形统
计图)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里的扇形统计图各表示的什么意思?说明:扇形统计图
(直打版)2017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word 版可编辑修改)
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 4 个问题。 明确: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 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 三、巩固新知 做练习一的第 4 题。 学生先观察 1、2 两小题中统计表的内容和特征,再根据数据完成下面的两幅统 计图。(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观察和辅导) 根据刚才的统计,分析下面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1、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五、布置作业 做基础训练
7、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8、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9、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填表。
提问: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
(2)说明指出:速度=路程÷时间,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板书: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
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20
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5)引导观察:上面三个相等的比,哪个更简单一些?
4:5能使数量间的关系更加简明。
联系分数的知识引出:最简整数比的意义。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第14题
(1)学生写出不同的比,并化简。(2)比较交流,体会:斜面最高点的高度与木板长度的比的比值越小,斜面与地面的角度就越小,斜面就显得平缓,工作起来就越省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五单元第四课时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第1、2题,让学生独立填。第2题填好后追问:三小题的比值就是每种水果的什么?(单价)
第3题,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后,再交流结果。追问:根据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第4题,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如有困难,教师可适当启发:根据“长与宽的比是2:1”这句话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表示长与宽之间的关系?(长是宽的2倍,或者说宽是长的)学生画好后,再展示不同的画法。明确:长与宽的比是2:1的长方形可以画出若干个,与2:1的相等的比也有若干个。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行走的路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行走经验,他们对于如何行走路线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如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行走路线,对他们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行走路线。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激励评价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用激励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行走路线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带领学生去公园游玩,让学生描述从学校到公园的行走路线。
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准确地描述行走路线。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其中的行走路线。
通过呈现不同的行走路线,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描述行走路线,并尝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
通过操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些行走路线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描述自己的解题过程。
通过巩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描述行走路线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教学
过程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会描述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例题2
(1)出示例题问: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你能在图上指出清凉岛大约在什么位置吗?
(2)师:怎样才能在图中画出清凉岛准确的位置呢?
师:你能按要求算一算,画一画吗?
三、组织练习,巩固深化
1.利用方位板练习
师提出要求:北偏东30度;南偏西60度;北偏西45度;南偏东80度。
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把线拖制指定的位置。
2.练习九第3题
师出示题图:要求先说说从题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可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由组长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教师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主备人
梁世和
参备人
全体数学教师
使用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平面图描述具体的行走路线。
过程与方法
在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验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难点
描述不同的行走路线。
教法与
学法
师:从这副图上,你还可以看到什么?启发学生认识到: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度方面;灯塔2在轮船的北偏西55度方向等。
教
学
过
程
追问:这样来描述物体的方向有什么好处?
2.学习求图中物体间的实际距离。
师:为了更加精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仅有方向还不够。想一想,还需要什么?
追问:灯塔1到轮船的实际距离你能算出来吗?说说你打算怎样计算。
苏教版六下数学第五单元确定位置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这四个方向,能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使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1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学习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3题。
学习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让学生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分意识。
学习重点: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历路线。
学习难点: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位置的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1.在比例尺为1 :200000的一幅地图上,A城和B城相距5厘米,两城实际相距多少千米?2.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这幅图上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千米?二、课堂导学1.学习用方向描述物体位置。
(1)出示例1的场景图。
这是一艘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的场景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2)看图,正北方向用字母()表示,灯塔1在()方向,灯塔2在()方向,说说什么是东北,什么是西北?(3)看来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只是大体的方向(板书),都是一个范围,还不够准确。
(4)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还有一种说法,谁知道?看书自学:东北方向也叫做(),西北方向也叫做()。
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6
仇集中心小学六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第二课时 认识正比例图像 主备人: 主备人:杨红军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P63~P64 页的例 2 及相 应的“练一练” 。完成练习十三第 4~5 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经历描点的过程,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利用给 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初步理解图像上的点 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 的数值。 2. 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的过程中, 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3.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 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使学生了解图像的制作过程,初步了解正比例图像的特点。 难点:利用正比例图像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初步体会正比 例图像的应用价值。 关键:通过让学生自己画出图像并进行估计,使学生对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 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什么是正比例,它的两个量有什么特点? 二、教学例 2。 1.出示例 1 表中的数据,同时出示标有综轴、横轴及相关信息的方格图。 谈话:我们昨天认识了成正比例的量,其实例 1 表中的数据,我们还可以在 方格图中绘制成一定的图像来表示。 2.描点。 (1)示范描点。 在方格图上,我们用横轴表示汽车行驶的时间,用纵轴表示行 驶的路程。 那么汽车 1 小时行驶 80 千米可以用方格中的一个点来表示。 先在横 轴上找到表示 1 小时的点,从这点起作纵轴的平行线,再在纵轴上找到表示 80 千米的点,从这点起作横轴的平行线,两线相交的点就表示“1 小时行驶 80 千 米”(教师示范描出点)我们把它称为 点。 , (板书: ) 想一想,图中的点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确定物体位置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确定位置的知识?(东南西北,第几排第几个,数对等)
教学内容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识图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汇报: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0方向30千米处。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精确位置需要具备两个要素,即方向和距离。
三、巩固练习
1.做第51页“练一练”。
提问:(1)本题中以哪儿为观测点?
(2)要求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位置,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3)如何求出灯塔2到轮船的实际距离?
2.如果一个物体处在没有竖列没有横行的环境中,比如在海上、空中,又用什么方式确定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
(1)教学北偏东(西)、南偏东(西)
①出示第50页例1的情境图。
提问:一艘轮船在正北方向航行,你能说出灯塔1和灯塔2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
2.探究操作。
(1)怎么在图上画出清凉岛的位置呢?
在小组中讨论后全班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要先画出表示方向的射线,再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
(2)怎么画出北偏东40°的射线?
各自用量角器在图上画一画,边画边思考:应该怎么摆放量角器,怎么看量角器上的度数?
指名上黑板画,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摆放量角器。
让学生说说画表示方向的射线时要注意什么?
自己先算一算实际距离,然后与同座位的同学说一说。
汇报交流: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猴山多少米?怎么算出来的?连起来怎么说?孔雀园呢?
引导学生说出:熊猫馆在猴山北偏西60°方向120米处。孔雀园在猴山南偏东35°方向90米处。
(2)蛇馆在猴山南偏西45°方向150米处。怎么在图上表示出它的位置。
各自在图上画出表示南偏西45°方向的射线,再算出图上距离,最后标出蛇馆的位置。练习后交流思考的方法和具体的画法。
2.如果知道黎明岛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是清凉岛,你能在图上表示出清凉岛的吗?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二、互动新授
1.明确清凉岛的位置。
(1)题目中告诉我们清凉岛在哪里?
(2)你能在图上指一指清凉岛的大致位置吗?
自己在图上指出来,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3.练一练
(1)出示题目要求:在黎明岛南偏西30°方向30千米处是红枫岛,你能在图中表示出它们的位置吗?
(2)各自独立完成。
(3)组织全班交流,重点交流画南偏西30°方向的射线的方法和所确定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
2.练习九第5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是猴山多少米?孔雀园呢?
(3)怎么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距离?
图中告诉我们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清凉岛在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图中清凉岛的位置在灯塔处沿北偏东40°方向的射线几厘米的地方?怎么想?各自计算后指名汇报:20÷5=4(厘米)追问:为什么用20÷5就是图上距离了?
引导学生在图上标出清凉岛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
2.用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1)提问:是不是知道灯塔1在北偏东300方向就能把它具体位置确定下来了呢?
课件演示:画出北偏东300这条射线,并提问:这条射线上的点都在北偏东300方向,哪个点是灯塔1的位置呢?还需要知道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
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测量灯塔1到轮船的图上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3厘米3×10=20(千米)
请多个学生上黑板指一指。
提问:如果灯塔1和灯塔A都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但是位置却不同,我们该怎么区分它们呢?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根据它们偏离角度的不同来区分。
②问:怎样测量灯塔1和正北方向偏离的角度呢?
课件演示并强调: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观测点,00刻度线对准轮船的正北方向,观察灯塔1所在的边,读出度数。学生先在图上量一量灯塔1偏离正北方向的角度,说出度数,然后在书中填一填。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回答问题。
独立完成填空。
四、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38-39页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课时
3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描述和画物体具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学生用学过的东北、西北来描述灯塔1和灯塔2的位置。
②拓展:请同学们想一想,东南、西南方向又叫作什么方向?
学生思考后回答:东南方向也叫作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作南偏西。③下面我们来比比谁的手指快。
教师说方向,学生在图中指一指。
(2)教学用角度确定位置。
①如果老师现在告诉苏我你还有一个灯塔A也在北偏东方向,你能在图中指一指吗?
3.练习九第6题。
师:同学生欣赏过跳伞运动员跳伞吗?(出示题图)
教学重难点:
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根据描述确定不同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以黎明岛为中心的平面图。
(1)以黎明岛为中心,黎明岛的上、下、左、右分别表示什么方向?
随机指出:东——E南——S西——W北——N
(2)在图上指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方向。
学生在小组交流,动手测量,完成计算。
2.练习九第1题。
提醒:这道题内容比较多,要仔细读题,弄清题意,明确题目要求。
提问:(1)图中以机场所在地点为端点,向四周画出了许多射线,每相邻的两条射线的夹角是多少度?
(2)“每相邻两个圆之间的距离是10千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飞机A在屏幕上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