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名师推荐1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优秀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一)情景创设
1.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气体的膨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模拟分子和原子的微观结构,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的运动和原子的构成,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分子和原子观念。
3. 设计一些实验,如分子的扩散实验、原子的结构模型制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变化,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如分子模型制作、原子结构展示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二)问题导向
1.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子和原子的知识。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四)总结归纳
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 强调分子和原子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作业小结
1. 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子和原子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从他人的优点和不足中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本节课是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首先将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这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
学生能够在宏观角度理解物质的变化及性质,但缺乏对物质的微观认识,对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头脑中未形成分子、原子的化学概念。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课时2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可分为原子课时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知道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3.能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现象。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放一块喷过香水的手绢在讲台上。
读古诗,品自然: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咏梅》【提出问题】1.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什么?2.人为什么能闻到花香?3.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新课引入】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并把这些微粒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分子、原子等。
【播放视频】带你走进头发的原子世界。
【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初中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 分子和原子 名师教学PPT课件
酚 酞 溶 液
B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 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结论
酚酞溶液仍然为无色 酚酞遇水不变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漫滴 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 象 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结 论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酚 酞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向其中
的钢瓶中
【当堂训练】
三、下列情况能够导致分子间间隔缩小的
是( C )
A、晾晒湿衣服 B、ຫໍສະໝຸດ 酒精的容器敞口放置C、向车胎内充气 D 、氧气常温密封保存在储气瓶中
四、王安石有一咏梅古诗:“墙脚数枝梅,凌寒 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古诗说 明( B )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的质量很小
体积是否
50ml
等于100ml?
50ml酒精 50ml水
混合后<100ml
分子的特性之三: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间有间隔
趣味实验2:压缩等体积的空气和水
用注射器压缩等体积(如10毫升) 的水和空 气,哪一个更容易压缩?
步骤: 1.拉动活塞,吸入空气(10毫升) ,用手按住筒口后用 力推动活塞。 2.拉动活塞,吸入水(10毫升),用手按住筒口后用力 推动活塞。
溶 液
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
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
B
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烧杯A
烧杯B
现象
酚酞溶液变红色
无现象
解释
初中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名师教学PPT课件
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也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与
生活实际是分不开,懂得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家庭小实验和师生交
流,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
养,微观思想方法的建立,学习心理、品质的优
化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
22
【板书】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7
活动探究三、分子是在不断运动
再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
次 滴酚 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设
计
现象
溶液为无色
实
结论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验
证 2、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
明 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分 子 现 象 溶液为红色
扩散
物质
凝聚
粒子
板书:一、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证明: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 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 的苯分子的图像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活动探究二:分子很小
【情景设置,提出问题】
我手上滴了一滴水,请问大家: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有 多少个水分子吗?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伊吾县淖毛湖镇中学 刘军强
生活实例:
情境引入
【情景创建】
上课前我把香水装在一个试剂瓶里,上 课时滴到讲台附近的地面上,引起学生 的猜测议论。
【提出问题】 当学生闻到香味后通过问题:你怎么知 道是香水?你看到它怎么跑到你的鼻子 里了吗?
5.在公安干警的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 分子和原子-说课一等奖
初三化学导学案
课题:课题1 《分子和原子》(1)
主备人:秦漪恒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分子的性质,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通过对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通过对实验中宏观现象的讨论,认识分子的特征。
3、培养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认识分子的性质
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引入新课:用酒精在黑板上写字,字不见了,引出新课。
一、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
L 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
液的颜色
溶液呈__色
2 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
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
观察溶液颜色。
溶液呈__色
3 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 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3-4)。
观察几分钟烧杯A
溶液呈__
色
氨水中氨分子不断扩
散进入了酚酞溶液中,
使酚酞溶液变成了红
色。
说明了分子在不停
地运动。
烧杯B
溶液呈__
色
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
过渡:用分子的运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分子和原子(1)-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讲义+分层作业(人教版)(解析版)
3.1.1分子和原子(1)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品红在水中会扩散,温度越高,品红扩散速度越快。
2.证明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苯分子的图像;移走硅原子形成的最小的汉字“中国”。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3.常见的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过氧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氢气、氧气、氮气……(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氦气、氖气、氩气、硅、石墨、金刚石……(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二、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步骤1步骤2步骤3在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如5一6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观察现象取步骤I得到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将烧杯中的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烧杯A中由无色变为红色,烧杯B中无变化实验解释水不能使酚酞变色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烧杯A中,使溶液变成红色,烧杯B中没有氨分子进入实验结论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三、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以分子为例)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微观粒子总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
3.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种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热胀冷缩现象:受热时分子间隔增大,遇冷时分子间隔变小;分子本身大小不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1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案例通过展示微观世界的图像和视频,以及实际问题的引入,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结合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的存在和性质,如分子的运动实验、水的沸腾实验等。
3.讲解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如分子的构成、分子的分裂与原子的分裂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分子和原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2.学生通过讨论,举例说明分子和原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的消化、药物的作用等。
2.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本案例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案例以“分子的基本性质”为主题,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分子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的定义、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分子的运动等。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美丽的花园图片,提问:“为什么花园中的花朵色彩斑斓?”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花园中的花朵色彩是由于花瓣中的分子不同,分子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质课优秀教学案例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同时,我利用生动的生活实例和丰富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形象地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微观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例如:“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如何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的运动与物质的性质有什么关系?”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分子会运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解答。
1.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验证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掌握程解是否清晰?”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和小组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反馈和建议。例如,在小组讨论后,学生可以相互评价对方的表现和思考过程,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报告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3.1《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的体积、质量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2.通过实验和实例,展示分子的运动和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的存在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的体积、质量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2.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3.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明确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分子和原子的模型或图示,让学生讨论并分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分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药物设计等。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实验演示与讨论:通过分子的运动实验和分子间间隔变化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分子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分子的性质和分子与原子的区别。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检查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提出疑问,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二、分子的性质
• 阅读以下数据,你发现了分子怎样的性质? •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 x 10-26kg • 1滴水中约有1.67 x 1021水分子
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3万年才能数完.
【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实验探究3- 2观察与思考1:
• A.微粒的质量发生变化 B.微粒的大小发生变化 C.微粒间空隙发生变化 D.微粒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
• 4.金秋的瘦西湖万花园中,百花怒放,香气扑鼻。下列观点可以用来解释花 香的是( )
•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不断地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
• 5.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错误的是( )
分 D.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 3.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 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
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由于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的间隙可以改变,决定了物质有三态变化 • B.一些物质的热胀冷缩,证明了分子间的间隙是可以改变的 • C.一个水分子很小,就像一粒细沙一样不易看到 • D.冰水混合的物质不是混合物 • 5.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结论
溶液为无色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2、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 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1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3.互动白板:方便教师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4.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互动方式
在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时,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师生互动:提问、解答、指导实验等方法,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精神;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习化学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和原子在物质世界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科学的敬畏之心;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但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加深理解。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较为感兴趣,喜欢探索未知。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养成了一定的预习、听讲、复习的学习习惯,但部分学生可能仍需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3.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氛围。
4.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分子和原子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指导、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向大家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这个课题是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的起始课,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向微观认识的开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3)通过实验,认识分子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实验现象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有疑惑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结合,对实验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形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3)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假说与模型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3、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重、难点确立为:教学重点:(1)分子的基本特征;(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3)形成分子、原子概念。
教学难点: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在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也学习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及联系,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新知识做了知识的铺垫。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分子和原子微课-说课一等奖
溶液为变红色
结 论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3如图所示,把一杯浓氨水和一杯酚酞溶液用一个大烧杯罩住。
烧杯A
烧杯B
现象
溶液逐渐变红。
溶液不变色。
解释:氨分子运动,进入 A 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问: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和酚酞的混合溶液向溶液中慢漫滴加1- 2滴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教师姓写时间
2022年8月25日
学科
初中化学
年级/册
九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探究实验2 分子运动现象
难点名称
证明分子运动现象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是因为分子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证明分子的运动也是比较较难的。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是因为分子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动手做演示实验证明分子的运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情境导入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实验探究2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 滴酚 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 象
溶液为无色
结 论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2、用试管取少量溶液,向溶液中慢漫滴加1- 2滴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答:溶液为变红色,因为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
小结
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精品课件
50ml酒精 50ml水混 合后,总体 积是否等于 100ml?
100ml 50ml
50ml酒精 50ml水
混合后<100ml
说明: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我会探究
• 某同学在家做如图所示实验:在一 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 中放入一块糖,在容器外壁沿液面 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 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 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具有哪 些性质?
电解水的示意图
O
O
HH
O
通电
HH
O
重新 组合
HH HH
HH
HH
水分子
分为氢 原子和
氢分子 氧分子
(H2O)
氧原子 (H2) (O2)
﹡五、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 新的分子。
六、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不同点
本质 区别
联系
分子
原子
相 ①质量、体积都很小②都在不断地运动③彼此之间都 同 有间隔④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 点 (或原子)性质不同⑤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量约是:
3×10
-26
kg
这些数字说 明了什么?
请计算:1.67×1021个水分 子由10亿人日夜不停地数 ,每人每分钟数100个,要 数多少年?
二、分子的性质 【结论】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观察与思考1:
1、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 滴酚 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溶液为无色
结论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2、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 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优质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微观结构,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运动和原子的构成。
2.通过实验现象的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分子的间作用力和原子的反应过程。
3.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微观结构,通过动画和图像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运动和原子的构成。同时,我会设计一系列的实验现象的演示,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分子的间作用力和原子的反应过程。通过这些情景创设,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原子的结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的运动、分子的间作用力以及分子的构成。
2.掌握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排布。
3.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包括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会通过讲解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我会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的实验现象来解释分子的运动和间作用力,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存在和作用。同时,我会详细讲解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排布,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原子的构成。最后,我会通过比较分子和原子的异同,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分子模型的演示,让学生能够观察到分子的运动和间作用力的表现。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结果,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分子的运动和间作用力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会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同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能够亲自体验分子的运动和间作用力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学生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的学生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相互关系。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分子和原子之间有什么关系?”,“分子和原子的性质有哪些异同?”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本节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首先,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其次,通过分析和思考,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如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这些过程与方法的应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子和原子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物质的宏观现象。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的性质和相互关系。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能够区分它们,并理解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其次,学生需要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的大小、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的运动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掌握原子的性质,如原子的质量、原子的电子排布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对物质微观结构的基本认识,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 分子和原子-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二、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
认识微粒的特征。
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 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新课教学引入: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放在敞口瓶里的水会减少,温度越高减少的速度越快衣服在太阳地下比较易晾干你曾思考过这些问题吗瓶中的、衣服上的水分子跑到空气中,所以瓶中水减少,衣服会干,瓶中的酒精分子跑到空气中,所以我们问到了酒味。
说明在自然界中确实有分子、原子存在。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绝大部分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双氧水、气体等。
问题思考: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分子很小,肉眼不能看见,必须借助一定的仪器才可以看到,如扫描隧道显微仪二、分子的特性1、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演示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并加热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2、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人教初中化学九上3课题1分子和原子名师说课一等奖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现象 结论
溶液为无色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2、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 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 象 溶液为红色 结 论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观察与思考2:
从这一现象中你能 够得出哪些结论?
分子总是在不停运动着。
2.原子是在不停运动的。如水银温 度计中的水银柱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原子间有间隔。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 柱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就是汞原子间 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小结: 原子的性质类似于分子的性质
1、原子很小,是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2、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3、原子间有间隔。
练一练, 你会了吗
水分解: 化学变化
水分子发生了分
裂产生了新的分子(氢分子、氧分子)
新的分子(氢分子、氧分子)不再保持水的 化学性质
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 分子和氧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 学性质。在反映里,水分子分成 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
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 原子结合成1 个氧分子。
化学变化
讨 论⑵
化学变化: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生成新 的分子。
2、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加热
氧化汞
汞 + 氧气
HgO
Hg O2
加热
这些物 质是由 分子构 成的
氧化汞分子 ( HgO )
破裂成这由汞种原原物子质构是成汞原子 子和氧原子的 (Hg)
氧分子 (O2)
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因 此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优质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分子和原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子基本性质,原子与分子关系,以及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作用。
具体章节内容涉及:分子组成、分子性质、分子表示方法、原子与分子区别与联系,并结合实践情景,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加深学生对分子和原子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分子基本性质,解原子与分子关系,能正确书写化学式,并能用分子和原子观点解释一些常见化学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子基本性质,原子与分子关系,以及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作用。
2. 教学难点:分子与原子区别与联系,化学式书写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酒精、水、碘、硫酸铜溶液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构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分子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解分子组成和性质。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酒精与水混合,碘升华等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分子之间间隔和分子运动。
3. 新课讲解:(1)讲解原子与分子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微观世界观念。
(2)介绍化学式书写方法,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化学式书写规则。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书写一些常见分子化学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分析一些化学现象,让学生用分子和原子观点进行解释。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基本性质2. 原子与分子关系3. 化学式书写方法4.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H2O、CO2、O2、H2(2)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占据彼此间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子和原子有何特点?请收集相关的资 料或列举生活中的现象或设计实验来证 明。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 Kg,一滴水 (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 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 每人每分钟数一百个,日夜不停,要3万多年 才能数完。
•
2.从历史的长时段看,统一的趋势是 无法阻 遏的。 从根本 上说, 它是中 华民族 发展到 一定阶 段,文 明内部 各部分 长期交 往整合 的必然 结果。 问题只 在以何 种方式 统一
•
3.可以设想,即使没有秦的武力,天 下也终 将归于 一体, 这也为 汉以后 的历史 实际所 一次次 证明。 无可否 认的是 ,秦王 的铁骑 确实使 这一过 程大大 简化了 。看上 去,历 史似乎 少走了 许多弯 路,细 想来却 又未必 。
苯分子间有间隔
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就是 汞原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3.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 否相同?为什么?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 再分吗?
几种分子的模型: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讨论: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何不同?
水的蒸发
水的分解
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
4.先不说铁骑下呻吟的民众,是否也 有追求 自己那 一点卑 微的生 活自由 的权力 ,就是 从文明 的发展 来说, 统一的 后果也 有许多 地方值 得怀疑 。
•
5.中央集权确实加强了国家的权力, 使秦汉 帝国成 为当时 世界上 少有匹 敌的强 大力量 。但是 ,作为 代价, 从原始 社会时 代开始 积累起 来的那 一种有 限民主 (哪怕 是统治 阶级内 部民主 ),也 彻底丧 失了。
A.氢原子
B.氧原子和氢原子
C.氧原子
D.二氧化碳分子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 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作业: 1.比较分子和原子,找找异同点。 2.课本P53-54“习题”。
•
1.一个要将中国归于中央集权下的专 制一统 ,一个 要恢复 天下到 六国时 代诸侯 联盟的 松散政 制。这 看上去 好像只 是一个 是否认 同统一 的历史 趋势的 问题, 现代人 常常站 在统一 的立场 上去批 判项羽 ,仿佛 只有用 铁骑扫 平了六 国的秦 王才算 是一个 民族英 雄,其 实问题 并不这 么简单 。
如果拿水分子跟 乒乓球相比,就 好象拿乒乓球跟 地球相比一样。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通过移动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请参与探究并仔细观察,做好 实验现象记录。
不同温度下水分子运动速率不同
(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活动与探究:将 5mL水加入到5mL 酒精中,观察混 合后溶液的总体 积是多少?并试 着解释这种现象。
•
8.今天,我们将一些传统节日提高到 法定节 假日的 高度, 也应该 在传统 节日中 注入时 代的精 神风貌 、时代 的人文 习俗, 而不是 单纯地 重复过 去的节 俗。
你预习得怎么样?
1.家庭小实验:取少量白糖放入一杯水中, 搅拌,观察白糖溶解的情况,并猜想:白 糖是怎样“躲”到水中去的?
2.分子和原子有何特点?请收集相关的资料 或列举生活中的现象或设计实验来证明。
3.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否 相同?为什么?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 分吗?
1.家庭小实验:取少量白糖放入一杯水 中,搅拌,观察白糖溶解的情况,并猜 想:白糖是怎样“躲”到水中去的?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
↓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1.一个瘪的乒乓球浸在热水中逐渐鼓起来,其原因主要是 ()
A.乒乓球表面受热会变软 B.乒乓球内空气的分子受热加快了运动速率 C.乒乓球内空气的分子间隔受热增大 D.热水中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2.下列关于分子或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
6.春秋战国时期纵横捭阖的士,逐渐 变成了 可以“ 倡优畜 之”的 文人。 当秦军 焚烧着 六国的 宫殿, 将天下 一切珍 奇全都 劫掠汇 聚向咸 阳时, 中华文 明也就 从多元 变成了 一元, 从多中 心变成 了一个 或最多 两三个 中心( 所谓“ 两都” 或“三 都”) 。
•
7.燕京之所以成为当年第一流的综合 性大学 ,更有 赖司徒 确立的 办学方 向,一 开始就 使燕京 弥漫着 浓厚的 学术自 由、思 想自由 的空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