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领域17个规律

合集下载

公考十六常识太极定律

公考十六常识太极定律

公考十六常识太极定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太极定律,又称太极道法,是一种古老的哲学概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宇宙间万物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关于事物发展演化规律的理论。

经济学中柯西定律的概念

经济学中柯西定律的概念

经济学中柯西定律的概念柯西定律,又称为庞德定律(Pareto's law)、二八定律(80/20 principle)或疆域法则,是经济学中一种描述现象的经验规律,它指出在许多情况下,某个系统、组织或分布中,20%的因素占据了80%的结果。

柯西定律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庞德(Vilfredo Pareto)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的,他观察到大部分财富分配不均,以及少数人拥有大部分财富的现象,从而总结出这个定律。

柯西定律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经济学、市场营销、管理学、社会学等。

在经济学中,柯西定律被用来描述财富分配的不均现象。

它指出,在许多经济体中,少数人拥有了大部分财富,而大多数人则只拥有相对较少的财富。

这种不平等分布的现象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并且不仅仅局限于财富,还可以应用于收入、资源分配等方面。

柯西定律在市场营销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根据柯西定律,80%的销售额通常来自于20%的客户。

这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重点关注和满足这20%的高价值客户来提高其销售额和利润。

此外,柯西定律还可以应用于产品线的管理,指出20%的产品通常占据了80%的销售额。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淘汰或优化低销售额的产品,进一步提高销售额和利润。

在管理学中,柯西定律用于描述人员绩效的分布。

根据柯西定律,20%的员工通常贡献了80%的成果。

这就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重点培养和发展这20%的高绩效员工,提高整体绩效和效率。

此外,柯西定律还被应用于资源规划和决策制定。

根据柯西定律,80%的资源被用来满足20%的需求。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重点关注和投资那些产生最高回报的需求,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提高整体效能。

在社会学中,柯西定律用于描述社会资源和权力的分配。

根据柯西定律,20%的人口通常掌握了80%的社会资源和权力。

这种不平等分配常常引发社会不满和不稳定。

因此,柯西定律在社会学中被用来分析社会阶级和社会不平等的现象,并研究如何减少不平等和提高社会福利。

生产的一般规律

生产的一般规律

生产的一般规律
生产的一般规律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产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以下是生产的一般规律:
1. 生产要素递增规律:当所有生产要素保持不变时,逐渐增加某一生产要素,将会提高生产产量。

2. 收益递减规律:当某一生产要素保持不变,逐渐增加另一生产要素时,其对生产产量的增加会逐渐减少,直至产生负收益。

3. 规模收益递增规律:当所有生产要素同时按比例增加时,生产产量会比生产要素的增加幅度更快增长。

4. 分工与合作规律:通过分工和合作,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不同劳动者专注于各自的工作领域,通过合作协同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5. 创新推动规律: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方式、技术和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这些规律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可以指导生产活动的安排和决策,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大化生产效益。

遵循事物发展规律

遵循事物发展规律

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以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为标题,我将探讨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事物发展规律是指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律性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这些规律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社会、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

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从而指导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一、自然界中的事物发展规律1.物质转化规律:物质不会消失,只会发生转化。

这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事物发展规律之一。

例如,水可以蒸发变为水蒸气,水蒸气经过冷凝又可以变回水。

2.能量守恒规律: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无法被创造或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例如,太阳能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等形式的能量。

3.进化规律:事物在演化过程中趋向于进化和改进。

进化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无论是生物的进化,还是科技的进步,都遵循这一规律。

二、社会领域中的事物发展规律1.社会发展规律: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2.经济规律:经济发展也有其规律性,例如供求关系、市场竞争、资源配置等。

经济规律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

3.科技发展规律:科技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科技发展也有其规律性,例如技术创新、科学方法的应用、知识的积累等。

三、应用领域中的事物发展规律1.教育规律: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教育规律指导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例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培养全面发展等。

2.管理规律:管理是组织和协调各种资源,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规律包括权责对等、分工合作、激励约束等。

3.创新规律: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创新规律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等。

总结起来,事物发展规律贯穿于自然界、社会和应用领域的各个方面。

了解和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把握机遇、解决问题。

各种定律大全

各种定律大全

各种定律大全一、墨菲定律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间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

”这句话迅速流传,并扩散到世界各地。

在流传扩散的过程中,这句笑话逐渐失去它原有的局限性,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一个最通行的形式是:“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下面是墨菲定律的一些变种或推论。

人生哲学1.别试图教猫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猫不高兴?2.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瓜?3.不要以为自己很重要,因为没有你,太阳明天还是一样从东方升上来?4.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5.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

处世原理6.你若帮助了一个急需用钱的朋友,他一定会记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钱的时候。

7.有能力的——让他做;没能力的──教他做;做不来的──管理他。

8.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你准时到,却还要等;迟到,就是迟了。

9.你携伴出游,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

爱情意义10.你爱上的人,总以为你爱上他是因为: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

11.你最后硬着头皮寄出的情书;寄达对方的时间有多长,你反悔的时间就有多长。

生活常识12.东西越好,越不中用。

13.一种产品保证60天不会出故障,等于保证第61天一定就会坏掉。

14.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就可以丢掉;东西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它。

15.你丢掉了东西时,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后一个地方。

16.你往往会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

17.你出去买爆米花的时候,银幕上偏偏就出现了精彩镜头。

18.另一排总是动的比较快;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的比较快了;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错了排。

19.一分钟有多长?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

二、二八法则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在对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就是“二八法则”。

经济发展的规律

经济发展的规律

经济发展的规律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的规律,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一、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规律,它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当需求超过供应时,价格上升;当供应超过需求时,价格下降。

这种供求平衡的状态在市场中不断调整,形成了价格的波动。

通过合理的市场调节机制,供求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动调整,维持市场的稳定。

二、比较优势促进贸易比较优势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方面相对具有相对优势。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互利共赢。

经济发展中,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趋势,它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

三、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能够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并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

技术创新还能够改变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

在当前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显著。

四、金融体系支持经济运行金融体系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

它提供资金的融通和配置功能,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投资的有效运作。

金融体系还能够提供风险管理和金融服务,为经济主体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在经济发展中,健康、稳定的金融体系是维护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五、人力资本是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它包括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技能和创新能力等。

国家和地区如果能够投资于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培养,将促进人才的创新和创造力的释放,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这就需要加大对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六、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前提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经济管理现代化及经济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经济管理现代化及经济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经济管理现代化及经济管理发展趋势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经济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学科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对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提高经济管理效率和效益。

深入研究经济管理现代化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信息化和全球化对经济管理的影响,探讨如何应对挑战和制定未来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为经济管理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促进经济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经济管理现代化及经济管理发展趋势,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分析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概念、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研究,旨在为企业和组织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帮助其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提高管理效率和竞争力。

借此机会对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进行深入探讨,为未来经济管理的发展指明方向。

通过对信息化和全球化对经济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使其更好地利用信息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化解相关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经济管理现代化及经济管理发展趋势研究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经济管理现代化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经济管理领域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为企业和政府制定合理的经济管理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经济管理现代化及发展趋势的研究还可以为提高经济管理效率和效益提供重要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经济管理实践向更高水平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研究经济管理现代化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促进经济管理领域的健康发展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把握国有经济领域管理会计实践创新的特性和规律——职能拓展、动力变革与实现路径

把握国有经济领域管理会计实践创新的特性和规律——职能拓展、动力变革与实现路径

【摘要】深化管理会计应用实践,实现会计职能向内对外“两个拓展”,是“十四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管理会计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形势下,深入思考管理会计应用实践的挑战与机遇,通过规范化解读、行业化普及、集成化应用,从制度融汇、机制融通、场景融入三个层面抓顶层设计、行业联动和成果运用,聚力构建国有经济领域管理会计“要用”“会用”“实用”的实践路径,有助于促进会计职能提质增效,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积极担当作为。

【关键词】国有经济;管理会计;会计职能;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F234;F275一、职能拓展:管理会计定位的规划方向与主要堵点“十四五”时期,国家将在立法层面以更大力度加快推进会计职能拓展,在会计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中,重点指导推动管理会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后,财政部推出了以1个基本指引、34个应用指引(其中,7个概括性指引和27个工具方法指引)和案例示范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管理会计指引体系。

近年来,财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社会团体、高等院校、新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多方合力、多措并举,积极开展政策宣贯,组织各种形式、不同领域的专业培训,促进了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得到推广应用。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十四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变革融合与提质增效的特征更加突出。

推进管理会计应用,实现会计职能向内拓展是“十四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广大企事业单位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分工协作、合力推进。

党中央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承载着国家战略意图,也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

财政部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紧扣“高质量”这个关键词,强调要全面深化管理会计应用,部署了会计职能拓展的方向和路径。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应用层面亟需脚踏实地进行实践与创新,推进管理会计融入“国之大事”和“关键小事”,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承担更重责任。

管理经济学重点

管理经济学重点

管理经济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2、正常利润:是指企业主如果把这笔投资投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就是为了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必须给他的最低限度的报酬,不然企业主就会把资金抽走,投到其他地方去。

3、需求量: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4、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5、供给量: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6、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7、需求的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8、等成本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投入要素x和y的各种组合方式,都不会使总成本发生变化。

9、等收入曲线:寻找最优产品产量组合所使用的第二种曲线。

10、影子价格:是利用线性规划方法,对某种资源或投入要素的价值作出的评价。

11、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

12、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给总成本带来的变化。

13、短期成本函数的短期:是指这个时间很短,以致在多种投入要素中至少有一种或若干种投入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

14、长期:是指这个期间是如此之长,以致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

15、长期成本函数:在诸种投入要素中无论那一种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因此,有可能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选择最优的投入要素结合比例,在这种条件下所形成的产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就是长期成本函数。

16、完全垄断:如果一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而且它所生产的产品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替代,新企业的进入又有很大障碍,这就产生完全垄断。

52个经济学理论法则

52个经济学理论法则

52个经济学理论法则经济学理论法则是对经济学领域中普遍适用的规律和原则的总结和提炼。

下面列举了52个经济学理论法则:1.供需法则: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市场价格会根据供求情况自动调节。

2.稀缺性法则:资源是有限的,人们的需求总是超过资源的可供应量。

3.边际效用递减法则:随着消费增加,每单位额外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递减。

4.机会成本法则:做一件事情的选择意味着放弃其他可能的选择,每个选择都有机会成本。

5.比较优势法则:不同个体或国家在生产其中一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时,通过贸易可以实现互利。

6.合理预期法则:经济主体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合理预期进行推断和行动。

7.边际成本法则: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经济主体在做出决策时应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8.货币数量理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上涨。

9.无效率法则:在资源分配中,存在着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情况。

10.消费者剩余法则:消费者会根据个人的评价和需求来决定购买商品的数量和价格。

11.生产者剩余法则:生产者可以通过销售商品获得超过生产成本的利润。

12.边际税负法则:税收的增加会使边际税负升高,降低人们的工作动力和创业激情。

13.弹性法则:需求的弹性决定了价格和需求之间的关系,高弹性表示对价格敏感。

14.劳动分工法则: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15.逆向选择法则:信息不对称时,市场存在逆向选择的风险。

16.精英理论法则:社会中的精英群体对经济和政治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17.激励法则:经济主体的行为受到激励机制的影响,正向激励可以促进行为,负向激励可以制止不良行为。

18.市场失灵法则:市场在一些情况下无法有效分配资源,需要政府干预。

19.公共物品法则: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市场机制难以提供。

20.劣势外部性法则:市场交易会造成副作用,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纠正。

21.边际生产率法则:增加投入量会使得边际产出递减。

22.货币收入退化法则:物价上涨会导致货币收入的实际购买力降低。

经济管理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经济管理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经济管理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中的资源配置和社会组织的有关规律和原则的一门社会科学。

在经济学中,会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比如资源、需求、供给、成本、效益等。

2. 市场需求与供给市场需求与供给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涉及到市场中商品与服务的交换过程。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通过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得到形成。

3. 市场竞争市场中的竞争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影响着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以及市场的有效性。

市场竞争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竞争和垄断市场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市场竞争都会影响着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

4. 生产与成本生产与成本是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生产者如何有效地组织生产活动以及如何控制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生产要素的组合、生产函数的选择、成本的分析等内容。

5.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参与经济活动的各种主体之间的组织关系。

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寡头竞争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市场结构对市场的运作和效应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是研究组织、计划、指导、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科学。

在管理学中,会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比如组织、领导、计划、控制、协调等。

2. 组织结构与职权划分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中各部门、分工和职权等方面的规划和安排,它涉及到组织的层次、职权划分、决策与沟通等内容。

在一个组织中,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对组织的效率和效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 领导与管理领导与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组织中的领导者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和指导。

有效的领导与管理可以带领组织实现目标,激励员工,提高生产效率。

4. 经营战略与规划经营战略与规划是管理学中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组织的长期目标、战略规划以及执行计划。

洛必达法则的经济学应用

洛必达法则的经济学应用

洛必达法则的经济学应用洛必达法则是经济学中的一种规律,描述的是个体所受到的某种资源的递减效应。

换言之,当逐渐增加某种资源的投入时,生产或产出会先呈现递增趋势,但随着一定时期的持续投入,增加效果会逐渐变弱,甚至最终变为递减状态。

这种规律在经济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洛必达法则在经济学方面的应用。

1. 洛必达法则在生产领域的应用在生产领域,洛必达法则经常被用于分析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原材料、资本等要素的递减效应。

以劳动力为例,初始阶段增加几名工人会使生产效率增加,但是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相同生产所需的单位劳动力成本逐渐升高,最后甚至导致生产效率的下降,因此生产过程中的人力配置要遵循洛必达法则。

同样,在原材料使用过程中,递减效应也十分突出。

以农业为例,如果每一平方米田地增加一倍的肥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作物生长,但是如果增加过多肥料,甚至可能会使作物生长变得不健康,从而影响庄稼的产量及质量,因此原材料的适度使用十分关键。

2. 洛必达法则在投资领域的应用在投资领域,洛必达法则也被广泛运用。

以金融市场为例,投资者通常会根据市场条件和自身需求,在资产组合中分配资金,获取收益。

然而,在洛必达法则的支配下,根据市场的情况和历史数据进行投资的效果并不稳定。

具体而言,当市场情况较好时,利润会随着投资额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着投资额的不断增加,利润的增加速度会逐渐变缓,最终会进入递减的阶段,这时候继续增加投资将带来更高的风险,因此洛必达法则需要在投资决策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3. 洛必达法则在市场推广领域的应用在市场推广领域,洛必达法则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市场推广的目的就是让消费者认知和接受新产品或新品牌,这一过程需要投入广告、宣传费用,以及推广人员的劳动力。

然而,根据洛必达法则的规律,推广费用的递减效应很快显现,初始阶段增加推广费用会有效地推广产品,但是费用一旦增加到一定数量,募集一个新的潜在用户的代价就会大于值得获得的推广效果,这时候递减效应将变得越来越明显,同时甚至会使消费者对广告产生反感情绪。

52个经济学理论法则

52个经济学理论法则

1、蛛网理论:丰产并不等于丰收蛛网理论是运用弹性理论来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个周期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

2、萨伊定律:惟有适应社会需求的生产才有出路惟有当供给具有效用及产品品质的时候,萨伊定律才是有效与言之有物的。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善用递减理论,坚持产品创新。

企业想更好地发展,就要不断地进行创新,生产不同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减少与阻碍边际效用递减。

4、替代效应:及时把目光瞄向焦点物品的替代物在经济学上,替代品与互补品是企业定价的参照法宝。

它们是由需求交叉弹性理论引发出来的两类产品,并与需求交叉弹性共同在企业经营策略中有广泛而普遍的应用。

5.价格歧视理论:一样的东西为何有不一样的价格价格歧视实质上就是一种价格差异,它通常是指商品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向各种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与质量的商品或者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一样的售价或者收费标准。

6、完全竞争:瓜子市场中的经济学通常而言,假如市场中的买家与卖家数量规模足够大,每个个人(包括买房与卖方在内)都是价格接受者,而且不能独自影响市场价格的时候,这样的竞争状态就叫完全竞争,这样的市场就叫完全竞争市场。

7、竞争理论:竞争战略就是要创造差异性波特的“竞争三部曲”对与企业战略相关的内外竞争环境,从企业内部活动成本、外部产业结构、地域产业集群等不同层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剖,这为人们了解竞争本质提供了广泛的视角。

8、外部性定律:宣传“补钙品”也是在为“骨头汤”做广告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活动都兼具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

9、灯塔效应:市场失灵后怎么办假设市场上不存在引起市场失灵四种原因中的任何一种因素,竞争性市场就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10、寡头市场:横行霸道的企业托拉斯寡头垄断市场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互相依存。

11、完全垄断:钻石市场中的经济学形成垄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是由于各种“行业壁垒”妨碍了其他厂商进入而造成的。

12、节俭悖论:促进消费才能拉动内需惟有在大量资源闲置和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非充分就业状态下,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才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经济管理基础知识一:1.需求的交叉弹性:①、Exy0 互替商品,②、Exy0 互补商品2.供给弹性包括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交叉弹性、供给的预期弹性。

通常讲的供给弹性是指供给的价格弹性。

3.根据需求弹性理论来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句话的含义。

答:①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

“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较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

②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

4.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所感到的满足,是消费者对消费某种商品获得满足感的主观感受。

5.基数效用是假定物品的效用可以用某种单位即“效用单位”来计量,并且可以将“效用单位”加总求和得到总效用。

6.序数效用即假设某一消费者在所可能的消费品组合中有自己的偏好,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判断哪一组最好,或者判断两组之间没有差别。

7.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物品的消费数量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减少)的数量。

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也会增加,但是,超过某一范围时,总效用反而会下降。

同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呈递减趋势。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经济意义是某种商品的消费超过一定数量以后,不但不能增加消费者的满足和享受,反而会引起厌恶和损害。

10.预算线是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达到最大满足即效用最大化的情形。

11.预算线的移动:当两种商品X和Y的价格保持不变而收入改变时,预算线会产生移动,从而引起消费者可选择范围大小的改变。

12.人们认识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他所购买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或者可以表述为:消费者花费每一个单位货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规律特点第一、经济规律是离不开人类的经济活动。

第二、经济规律是不断发展的。

话》)。

规律性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有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克服盲目性而有自觉的行动。

因此,必须不断通过经济工作的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来扩大和加深对经济规律的认识,解决主观认识和经济规律之间的矛盾,掌握和运用经济规律,使社会主义经济工作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以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各项任务的正确解决,从而获得经济工作领域的成功。

措施:实施发展性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积极对外合作。

传递了清晰的信号:1.合理扩大内需【合理保增长、促消费、调结构:】进入四季度以来,工业生产、出口、财政收入、CPI和PPI等经济指标的显著下滑表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显现。

但不少专家表示,随着一系列扩张性调控政策逐步实施,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在明年一季度触底后逐步回升。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庆说,16日公布的今年1至11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8%,这一增速虽然比前十个月增速略有回落,但仍处高位,表明积极财政政策下不断扩大的投资规模将逐渐显效,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2.面对国内外挑战,中国重启积极合理财政政策成为新一轮宏观调控的最大亮点,意味着具有“立竿见影”效果的财政政策将在宏观调控中释放越来越多的能量。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明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除了扩大投资规模以外,将实行结构性减税,用减税、退税或抵免的方式减轻税负,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所谓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

具体则根据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相应调整税收政策,在优化税制结构的同时,可以开征一部分新税种,降低一部分税种的税负,以达到刺激经济、扩大投资和内需的目的。

管理学十大原理

管理学十大原理

管理学十大原理1、彼得原理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

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具有冒犯意味的幽默1960年9月,在一次由美国联邦出资举办的研习会上,彼得博士首次公开发表了他的发现。

当时彼得博士的听众是一群负责教育研究计划的主管,因为每位参会者都已经完成了圆满的提议书,每个人也都已获得提升──晋升为一项或一项以上研究计划的主管。

这些人当中有些确实具有研究的能力,但是这和他们获得的主管职位并无关联,而其它很多人并不擅于研究计划,他们只是拚命地复制一些老掉牙的统计习题。

于是,彼得博士决心向他们引介彼得原理,用来说明他们的困境。

他们听了之后,敌意、嘲笑兼而有之。

有一名年轻的统计员捧腹大笑,并从椅子上跌下来。

他向别人解释说,他的强烈反应是被彼得博士具有冒犯意味的幽默演说所惹起的.而在同一时刻,他却没有注意到区域研究主管──他的顶头上司的脸一阵红一阵紫。

当时一位著名的记者胡尔对彼得原理很感兴趣,他促使彼得博士把天才思想写成了《彼得原理》这一书籍.但《彼得原理》一书的出版却颇费周折,彼得博士一共收到14 位不称职编辑的退稿信。

于是他决定采用迂回法──在他的书中称为“彼得迂回法"以促成出版。

二八定律和三七法则

二八定律和三七法则

二八定律和三七法则二八定律和三七法则是管理学和经济学领域常用的两个概念。

它们分别描述了在某种情况下,少数事件占据了大部分结果的现象。

本文将深入探讨二八定律和三七法则的内涵、应用和影响。

一、二八定律的概念及内涵1.1二八定律的概念二八定律,又称帕累托法则,是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在19世纪末发现的一种经济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指在某种情况下,大部分的效果是由少部分的原因所造成的。

例如,20%的人拥有了80%的财富,20%的客户产生了80%的销售额等。

1.2二八定律的内涵二八定律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在统计学上,一般情况下,80%的结果是由20%的原因所导致。

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不平衡的现实世界中,极少数现象或者因素对整体结果的影响更为显著。

1.3二八定律的应用领域二八定律最早被应用在经济学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管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各个领域。

在管理实践中,人们常常利用二八定律来找出对业绩最为关键的20%的客户、产品或员工,从而实现更有效的资源分配和管理。

二、三七法则的概念及内涵2.1三七法则的概念三七法则是指在某种情况下,30%的因素导致了70%的结果。

它是二八定律的一种特殊情况,但在某些领域和场合下更为贴切地描述了现象。

2.2三七法则的内涵三七法则的内涵主要是强调少数关键因素对整体结果的重要性。

在实际应用中,它意味着管理者和决策者需要认真分析并把握那些对结果产生最大影响的30%的因素,以便更好地实现目标和任务。

2.3三七法则的应用领域三七法则与二八定律一样,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实践中。

特别是在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团队管理等领域,管理者常常利用这一法则来确定重点关注的因素,以提高效率和成果。

三、二八定律和三七法则的应用与影响3.1应用于市场营销在市场营销领域,二八定律和三七法则被广泛应用。

通过对销售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发现哪些产品或客户对销售额贡献最大,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或客户维护,提高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60个有趣的经济学原理

60个有趣的经济学原理

60个有趣的经济学原理1.边际效益递减原理:随着消费或生产的增加,每单位的边际效益会逐渐减少。

2.供需平衡原理:当供应与需求量相等时,市场将达到平衡。

3.地租原理:土地的价格取决于其稀缺性和对使用者的经济效益。

4.比较优势原理:国家或个体应该专注于他们的相对优势领域,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5.消费者剩余原理:消费者愿意为一件商品支付的价格高于他们真正支付的价格,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6.生产者剩余原理:生产者愿意以低于他们要求的价格出售商品,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7.福利效果原理:经济政策的决策应该考虑到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8.机会成本原理:为了获得其中一种利益,必须放弃其他可能的利益。

9.波动原理:经济活动会随着时间而波动,包括经济周期的周期性波动。

10.信息不对称原理:买方和卖方在交易中可能不拥有相同的信息,这可能导致市场失效。

11.隐形成本原理:对于项决策或行为,除了直接的成本外,还应考虑间接的、不容易量化的成本。

12.激励原则:人们的行为会受到激励和奖励的影响。

13.市场失灵原理:市场可能无法有效分配资源,需要政府干预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14.分配原理:资源应该根据公正和效率的原则进行分配。

15.边际成本原理:决策应该在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之间进行权衡。

16.价格弹性原理: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

17.现金流量原理:管理资金流量和现金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18.外部性原理:一些行为或决策的结果会影响不直接参与的第三方。

19.供给链原理:产品或服务通过供应链流程的各个环节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

20.劳动分工原理:按照各自的专长和优势分工合作,可以提高整体效率和产出。

21.市场机制原理:市场通过价格和供需关系来调节资源分配。

22.外汇原理:国际贸易和外汇汇率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23.学习效应原理:人们通过经验和学习逐渐改变行为和决策,提高效果。

24.薪酬原理:工资和报酬相对于工作的需求和供给决定。

三七定律法则

三七定律法则

三七定律法则三七定律法则概述三七定律法则是管理学中的一种规律,也称为帕累托法则或二八定律。

该规律认为,80%的结果来自20%的原因,或者说,在任何给定的事物中,有70%的结果来自30%的原因。

这个规律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经济、生产、销售、管理等。

历史三七定律法则最早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

他在19世纪末期研究了意大利社会财富分配问题后,发现了这个规律。

后来,在20世纪初期,美国质量学家约瑟夫·朱兰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并把它称为“二八定律”。

而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特格勒则把这个规律进一步推广,并将其称为“三七定律”。

应用三七定律法则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1. 经济领域:80%以上的财富通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也是三七定律法则的典型应用。

2. 生产领域:80%的生产成本通常来自20%的原材料或零件。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20%的重点部分上,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销售领域:80%的销售通常来自20%的客户。

因此,在销售过程中,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20%的重点客户上,以提高销售额和客户满意度。

4. 管理领域:70%以上的问题通常来自30%以下的员工。

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30%以下的员工上,以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和效率。

优点三七定律法则有以下几个优点:1. 便于集中精力:三七定律法则可以帮助人们集中精力在最重要、最有效果、最能够创造价值和利润等方面进行投入。

2. 降低成本:通过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最重要、最有效果、最能够创造价值和利润等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3. 提高绩效:通过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最重要、最有效果、最能够创造价值和利润等方面,可以提高绩效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缺点三七定律法则也有一些缺点:1. 可能会忽略其他因素:三七定律法则可能会让人们忽略其他同样重要的因素,从而导致绩效下降。

经济学门类17个专业及介绍

经济学门类17个专业及介绍

经济学门类17个专业及介绍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涵盖了众多专业领域,为学子提供了广泛的学习选择。

在经济学门类中,有着多达17个不同的专业方向,每个专业都有着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17个专业: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及其利用的规律的学科。

通过经济学专业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

2.财政学: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的学科,主要关注税收、支出、债务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3.金融学:金融学专注于研究资本市场、金融机构、投资决策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投资和风险管理的技能。

4.统计学:统计学是研究收集、处理和解释数据的学科,对经济学研究和商业决策至关重要。

5.国际经济:国际经济专业涉及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外汇市场等领域,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6.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不同产业结构、市场竞争、产业政策等,为相关产业提供发展建议。

7.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关注劳工市场、就业机会、薪酬等问题,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人力资源政策。

8.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贫困问题、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为解决全球贫困提供理论支持。

9.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研究环境政策和资源利用效率。

10.经济史:经济史专业研究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经济制度演变等,为理解当代经济现象提供历史背景。

11.货币学与银行学:该专业研究货币供应、货币理论、银行运作等,是金融体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研究政府干预市场、社会保障、税收政策等公共经济活动。

13.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关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等问题,为农村改革提供经济学支持。

14.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研究地区发展差异、区域政策、城乡经济问题等,为区域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5.产业组织:产业组织研究市场结构、垄断竞争、企业行为等,帮助理解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竞争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律1:80/20法则80/20效率法则(the80/20Principle),又称为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则或不平衡原则。

早在19世纪末,帕累托在研究英国人的收入分配问题时发现,大局部财富流向小局部人一边。

同时还发现某一局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这一局部人所拥有的财富的份额,具有不确定的不平衡的数量关系。

并且,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种不平衡形式会反复呈现,具有可猜测性。

经济学家吧这一发现称之为“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以为是“帕累托最引人注目的贡献之一。

”治理学家从帕累托的研究中归结出一个简单的结果:假如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由此可以猜测10%的人所拥有得财富为65%,5%的人享有的财富为50%。

治理学家看中的是这一结果表现的思想,即不平衡的关系存在确实定性和可猜测性。

正如理查德·科克有一个出色的描画:“在因和果、努力和收获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

典型的状况是:80%的收获来自20%的努力;其他80%的力气只带来20%的结果。

”总之,“80/20效率法则“通知人们一个道理,即在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收获、原因和结果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

少的投入,可以得到多的产出;小的努力,可以取得大的效果;要害的少数,往往是决议整个组织的效率、产出、盈亏和成败的主要因素。

定律2:途径依靠道格拉斯·诺思是第一个使“途径依靠“理论声名远播的人,由于用“途径依靠”理论成功地论述了经济制度的演进,道格拉斯·诺思于1993年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以为,事务一旦进入某一途径,就可能对这一途径产生依靠。

这是由于,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

这种机制招致的结果是:人们一旦选择某一途径,就会在以后的开展中不时自我强化。

“途径依靠”理论被总结出来之后,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在一定水平上,人们的选择都会遭到途径依靠的影响,人们过去的选择决议了他们如今可能的选择,如今的选择决议了未来可能的选择。

“途径依靠”可以解释人们一切关于习惯的问题。

沿着既定的途径都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错误的途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停滞不前。

而这些选择一旦进入锁定状态,想要脱身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优化也好,锁定也罢,在“途径依靠”的背后,隐藏的都是人们对利益的思索。

对组织来道,一种制度构成以后,会构成某种既得利益的压力集团。

他们对现存途径有着剧烈的要求,他们力图稳固现有制度,障碍选择新的途径,哪怕新的体制更有效率。

对个人来道,人们一旦做出某种选择之后,就会在原有的路途上不时投入各种资源,直到哪天他们发现自己选择的路途对自己来道并没有价值是,才做出新的选择。

也就是这时,他们才发现前期的庞大投入可能会由于重新选择而变得一文不值。

对任何人来道,这都是一笔很大的损失(经济学上称为“沉没本钱”)。

定律3:马太效应20世纪60年代,知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初次将“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归结为“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人类在资源的分配上,《马太福音》所预言的“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十分清楚;富人享有更多的资源——金钱、荣誉以及地位,穷人却变得一无一切。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结交更多的朋友,而缺少朋友的人则往往不时孤独;名声在外的人,会有更多的出头出面的时机,因此更加知名;容貌漂亮的人,更引人注目,更有魅力,也更轻易讨人喜欢,因此,他们时机会比一般人多,有时,一些时机的大门甚至是专门为他们敞开的,比如:演员、模特;一个人受的教育水平越高,就越可能在高学历的环境里任务或生活。

金钱方面也是如此:即使投资报答率相同,一个本钱比他人多十倍的人,收益也多十倍;股市里的大庄家可以兴风作浪,而小额投资者往往血本无归;资本雄厚的企业可以纵情运用各种营销手腕推广自己的产品,2小企业只能在夹缝中生活。

可以道,无论是在生物演化、个人开展,还是在国度、企业间的竞争中,“马太效应”都普遍存在。

定律4:凡勃伦效应样式、皮质差不多的一双皮鞋,在普通的鞋店卖80元,进入大商场的柜台,就要卖到几百元,却总有人愿意买。

1.66万元的眼镜架,6.88万元的纪念表、168万元的顶级钢琴,这些近乎天价的货物流通,往往也能在市场上走俏。

其实,消费者购置这类货物的目的并不只仅是为了取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水平上是为了取得心理上的满足。

这就呈现了一种奇异的经济现象,即一种货物价钱定的越高,就越能遭到消费者的喜爱。

凡勃伦是美国闻名经济学者,他在《有闲阶级论》中便讨论研究这个问题。

因此这一现象———价钱越高越好卖,被称为凡勃伦效应。

在书中,凡勃伦把货物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炫耀货物。

非炫耀货物仅仅发扬了其物质效用,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而炫耀性货物不只具有物质效用,并且能给消费者带来虚荣效用,是消费者通过拥有该货物而取得受人尊敬、让人羡慕的满足感。

鉴于此,消费者都会不遗余力、或不犹疑的购置那些可以引起他人尊敬和羡慕的昂贵货物。

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经济现象,由于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人们的消费会随着收入的添加而逐渐由追求数量和质量过渡到追求品位和风格。

既然如此,经营者可以完全瞄准这个心态,不遗余力的推进高档消费品和奢侈品市场的开展,以使自己从中牟利。

比如仰仗媒体的宣传,将自己的形象转化为货物或效劳上的声誉,使货物附带上一种高层次的形象,给人以“名贵”和“超凡脱俗”的印象,从而增强消费者对货物的好感;比如玉器店老板只是动了那么一点脑筋,就把一副价值200元的玉镯以500元的高价卖出……实际上在中南沿海的一些兴旺地区,感性消费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兴,而只需当消费者有才干停止这种感性购置时,“凡勃伦效应”就可能有效地转化为提高市场份额的营销战略。

随着社会经济开展,人们的消费会随着收入的添加,而逐渐由追求数量和质量过渡到品位和风格。

只要当消费者有才干停止这种感性的购置时,“凡勃伦效应”就会呈现。

了解了“凡勃伦效应”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来探求展开新的经营活动。

定律5:搭便车效应搭便车效应是奥尔森教授(1995年)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提出的,是指在集体行动中,个人支付本钱取得的收益被集体中的其他成员免费分享的现象。

由于个人支付全部本钱而只享受较少的收益份额,因此集体中的理性个人没有动力去提供公共物品。

并且组织规模越大,公共物品越是供货给缺乏。

组织或社会规则及其所维持的秩序显然是一种公共物品,由于对他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并且是免费的。

面对时机主义者的违规,理性的群众个体可能盘算自己惩罚时机的收益和本钱。

无疑,挑战时机主义可能遭到还击或报复,而遭到损伤的本钱只能自己承当,但秩序收益却为大家共享。

正是由于每个群众都出于此种思索,所以我们常见到违规者取得宽恕的状况。

违规者遭到惩罚的可能性受群众的人数的影响。

他所面对的群众的人数越多,遭到惩罚的可能越小;面对的群众越少,遭到宽恕的可能性越大,这完全契合行动的逻辑。

这样在人数相对较少的组织中时机主义者遭到惩罚的可能性较大,所以组织在克制搭便车上较整个社会成功,他便设置可实施的鼓舞机制。

但完全克制搭便车现象是不可能的,只需组织中的人数n大于2,就存在搭便车的可能。

当然,假如违规者贿赂个别的意欲惩罚他的积极的守规者,即对社会群众采取分化战略,那么更会提高时机主义行为逃避惩罚的概率。

搭便车现象道明,在惩罚时机主义行为中存在整体的协调困难,也许反制他人逃避责任的相关制度的设计对克制搭便车现象很有必要。

定律6:酒与污水定律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假如把一勺酒倒入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假如把一勺污水到如意通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简直在任何组织中里,都存在几个“污水”式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

他们4处搬弄是非,传达谣言、破坏组织内部的的谐和。

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假如你不及时处置,他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的其他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种惊人的破坏力。

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淹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率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

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树立在相互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他很轻易被损害、被毒化。

破坏者才干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树立轻易。

一个能工巧匠破费时日精心制造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将其毁掉。

假如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任务效果。

假如你的组织里有这样一头驴,你应该马上把它肃清掉,假如你无力这样做,你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定律7:木桶定律一个木桶是有众多木板箍在一起的,它能盛多少水,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相反却取决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定律”或“木桶理论”。

此一理论开创人已不可考,他是一个典型的来自现实生活的阅历总结,简单明了,直观形象,确寓意深入,让人回味。

木桶定律通知我们:要想多成水——提高水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添加水桶最长的那块木板长度,而是要下功夫依次加长木桶上较短的那些木板。

推而广之,在一个系统单位中,整体的效益往往取决于单位的单薄环节——机最短的木板,短木板会将长木板发明的效益流失掉,将整个单位的效益定位在自己的水平线上。

换言之,假如你的企业中存在着庸才,那么人才所发明的财富将会被庸才的任务流失掉,企业最终的效益将有庸才所决议。

木桶定律会可以做进一步的引申。

从经济学中的配置角度来讲,把长木板和短木板放在一起做成一只木桶,也会形成资源的极大糜费,在这里,长木板起到的作用同=那只最短的木板,长木板比短木板长出来的那局部资源没有发扬任何效益。

相反,假如把长木板放在一起,再把短木板放在一起,做成两只木桶,那么资源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这一点也就是闻名的“鞋底鞋帮同时坏”的道理;假定鞋底是用“短木板”做的,穿不了多久就坏了,那么用“长木板”做的鞋底也同时失去了作用,就形成了资源的糜费和不经济。

假如鞋底和鞋帮都用长木板,那么经久耐用,可以卖出一个好的价钱;假如2者都用短木板做,那么就买一个低一些的价钱。

从整体上来看,社会资源则得到了最优的配置。

一个人在不同方面的才干有强有弱,不同的人才干更不相同——在任何系统中,长木板和短木板都会存在,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道,我们要注重的是,不能把长短木板混在一起做一只木桶!他们各有各的最佳用途,各自都有自己的最佳位置!定律8:奥卡姆剃须刀定律14世纪时一位智者名字叫威廉,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天主教教士,他出生于英国的奥卡姆,人们叫他“奥卡姆的威廉”。

他曾在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知识渊博,能言善辩。

由于他发表的言论有许多与当时的罗马教廷不合,因此被囚禁在法国的监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