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2

合集下载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各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A表示环境,B表示人类社会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C.在阶段④,人地矛盾最尖锐D.箭头b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 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②—节能减排,植树造林C.③—伐木为薪,围湖造田D.④—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

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

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

据此完成3~4题。

3.“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4.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下图是某农业生态园生态链循环模式图。

据此完成5~6题。

5.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 )①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②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③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④收集珍禽的羽毛制作成观赏标本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⑥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⑥黄土台塬区是陕西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耕地面积占绝对优势,后备土地资源不足,随着人口的聚集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土地流失转化速度加快.下图为不同时期土地流转净值,读图回答7~8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基础题组富营养化是氮、磷等营养物质少量进入缓流水体,惹起藻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衍,水体溶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少量死亡,水体遭到污染的现象。

2021年1月香港远洋频现富营养化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21北京东城零模)招致香港远洋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人为缘由是( )A.农药汇入B.远洋养殖C.远洋捕捞D.石油走漏2.(2021北京东城零模)香港远洋1月容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自然缘由是( )①夏季气温降低②入海径流增加③远洋降水增加④沿岸洋流削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出:〝数罟(细而密的渔网)不入洿池(池塘),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据此,回答下题。

3.(2021北京海淀期末)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孟子时代的人地关系表现为人类顺应自然B.〝数罟不入洿池〞表达了继续性原那么C.〝鱼鳖不可胜食〞完成经济可继续开展D.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定会〝不可胜用〞以下图中形式甲、乙为我国某地两种不同的生态农业消费形式。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形式甲〝生态家园〞形式形式乙产业化运营形式4.(2021北京海淀期末)比拟两种消费形式( )A.甲—产品附加值更高B.乙—农产品种类更多C.甲—受市场影响更大D.乙—消费规模更大5.(2021北京海淀期末)图中两种消费形式均可( )①完成第一、二、三产业无机结合②表达可继续开展中的公允性原那么③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④完成物质循环应用,增加废弃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6.(2021北京海淀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以下效果。

图a 图b秦巴山地生长着近千种的药用植物,被誉为〝自然中草药宝库〞。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草药的消费量迅速增长。

庞大的消费需求减速了人们对药用植物的采挖,使该地域的野生中草药资源日趋干枯。

说明该地域野生中草药种类丰厚的缘由,并针对野生中草药资源日趋干枯的效果提出处置措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区规划了六大生态区(如图),到2020年,区域森林覆盖率要从现在的22%增长到25%,初步实现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根据材料和图完成1~2题。

1.西部三个山地生态区防治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 D.大气污染2.除了建立生态区,本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还有( )A.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梯田改造,减少地表径流B.河流上游进行梯级开发,有效防治洪涝灾害C.东部地区推广新型灌溉方式,节约用水D.关停所有有污染的产业,保护环境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读下图,回答3~5题。

3.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鱼菜共生”模式的是( )A.黄土高原 B.长江三角洲C.湟水谷地 D.河西走廊4.“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 )①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②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养分③鱼类主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④丰富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该农业模式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A.市场 B.地形 C.水源 D.技术下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社会发展阶段( )A.人们依赖环境,崇拜自然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7.图示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植被破坏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

据此完成8~9题。

8.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

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9.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步训练题(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步训练题(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步训练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读北京地区天堂河流域降水—径流过程的比较图,完成1~3题。

1.地下水埋深指地下水水面至地面的距离。

导致北京地下水埋深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发展B.气候变暖,蒸发加剧C.降水减少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2.天堂河流域1979—1994年间,最大流量变化的原因是( )A.降水减少B.温度升高C.地下水埋深增加D.植被增加,涵养水源3.2019年9月至2019年3月北京备用水源的地下水位已平均回升了3米多,正以每天3~4厘米的速度继续回升。

试推测此次北京地下水位回升的原因最可能是( )A.跨流域调水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增加D.上游修建水库[解析]1.A 2.C 3.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79年至1994年地下水埋深在增加,说明地下水水位在下降,再联系背景知识,北京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剧增,导致用水量增加,所以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埋深增加。

第2题,1979年至1994年天堂河流域最大降水量在增加,最大流量却在下降,而地下水埋深在增加,说明降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导致地表径流减少。

第3题,由于南水北调,北京对备用水源的取水量大幅度减少,引发地下水位回升。

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2019年6月红河哈尼梯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9年哈尼梯田部分地区开始试行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将养鱼、种稻、养鸭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左图为红河哈尼梯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红河哈尼梯田景观图片。

读图, 完成4~6题。

4.梯田多位于山地阳坡,景观图片的拍摄地点最可能位于图B25-2中的( )A.①点B.②点C.③点D.④点5.农民改用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的直接目的是( )A. 节省劳动力B. 促进生态循环C. 提高经济收入D. 提高土壤质量6.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起步较晚,反映该农业生产模式 ( )A.其推广受当地传统生产习惯的阻碍B.不具有在当地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受当地气候条件限制[解析]4.C 5.C 6.A 第4题,梯田多位于山地的阳坡。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答案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答案

专题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2016·四川成都二诊)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下图示意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

读图,回答1~2题。

1.2000~2008年,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是()A.1 300米以下地带B.1 300~1 900米地带C.2 500米以上地带D.1 900~2 500米地带2.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答案:1.A 2.B解析:第1题,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增大表示人均耕地面积增大,人地矛盾缓解,反之则相反。

第2题,在1 900米以上的地方,这8年来人地矛盾有所缓解,最可能的原因是这个高度以上的人口向海拔低的地方迁移,人均耕地面积增大,所以人地矛盾有所缓解,故选B项。

(2016·安徽淮北一模)福建省长汀县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南麓。

下图表示1988年与2011年长汀县土地利用结构。

读图,回答3~4题。

3.1988年长汀县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A.沙漠化 B.水土流失C.酸雨D.次生盐碱化4.1988~2011年,福建省长汀县()A.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改善B.城市化发展快,耕地快速减少C.林地破坏严重,环境问题加剧D.裸地面积减少,生态恢复良好答案:3.B 4.D解析:第3题,该地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裸地面积大,因而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第4题,比较两图可以发现,该区域裸地面积显著减少,林地面积扩大,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包括PM10(直径≤10微米)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微米)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高中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习题

高中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习题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奶牛场倒牛奶是书本里讲述“大萧条”时提到的标志性事件。

新冠疫情下,这一幕正在美国东北部重新上演。

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等地的奶农陆续开始把牛奶倒入下水道、池塘、农田。

但是,美国不少超市里的牛奶却开始缺货,一些超市甚至开始“限购”。

据此完成1~3题。

1.倾倒牛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A.落基山麓B.五大湖沿岸地区C.西部海岸D.墨西哥湾的沿岸2.奶牛场既倾倒牛奶又产奶的最主要原因是()A.奶牛产奶的生产特点B.失业救济人口大增C.牛奶易变质、难储存D.气候异常冬季高温3.一方面奶牛场倾倒牛奶,另一方面城市牛奶短缺的原因是()A.维持市场价格B.恐慌心理抢购C.市场供大于求D.产业链被中断1.B 2.A 3.D[第1题,倾倒牛奶主要集中地应该是乳畜业发达的地区,美国乳畜业主要集中在五大湖沿岸地区。

第2题,倾倒牛奶的原因应该是受疫情影响,牛奶运输环节跟不上,不能及时进入市场,而牛奶易变质、难储存,所以只能倾倒;产奶不像机器生产,较少受人为控制。

第3题,结合以上分析,倾倒牛奶应该是受疫情影响,牛奶运输环节跟不上,不能及时进入市场,产业链中断,导致市场缺货。

](2020·天津和平区二模)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下图为我国某地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最适宜该农业生产模式的是()A.云贵高原B.南岭山区C.黄土高原D.闽浙丘陵5.下列关于该循环农业的模式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了资源利用率B.解决了生活能源问题C.适合全国范围推广D.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4.C 5.A[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式中有苹果种植,而苹果属于温带水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A、B、D错误。

而模式中需要大量利用沼气,需要气候相对温和地区,黄土高原最适宜该农业生产模式,C正确。

第5题,循环农业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A正确;沼气只是缓解了生活能源问题,B错误;该模式中有苹果种植,而苹果属于温带水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不适合全国范围推广,C错误;循环农业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但无法达到零排放,D错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读伊犁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图中山麓地带分布有大量绿洲。

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角度看,绿洲属于________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

(3)从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角度,简述保护该流域水环境的措施。

答案:(1)沿河谷分布。

水源得到保障,利于生产和生活;河谷地区地势平坦。

(2)非地带性水源(3)从公平性角度,要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

从持续性的角度,要进行水资源功能区规划,科学使用水资源;注重流域植被保护,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污水治理,防止河流污染。

解析:第(1)题,从图上可以直接看出,图中城市具有沿河谷分布分布的特点,原因主要是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水源有保障,利于生产和生活。

第(2)题,绿洲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第(3)题,保护该流域水环境的措施主要是要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

要进行水资源功能区规划,科学使用水资源;注重流域植被保护,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污水治理,防止河流污染。

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南省“十二五”热带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海南要以建设五大基地为核心,壮大优势产业。

充分发挥热带农业资源和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海南特色、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冬季瓜菜、南繁育制种、热带水果、热带作物、畜牧等优势产业,把海南建成全国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丰富全国人民的“菜篮子”和“果盘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做贡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材料二:海南岛略图材料三:海南岛某橡胶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1)据图分析海南岛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海南岛成为我国北方“菜篮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海南岛某橡胶产业园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重要意义。

高考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项练习(带答案)

高考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项练习(带答案)

高考地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项练习(带答案)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以下是人类与天文环境的协调开展专项练习,请考生练习。

例1 树立迷信开展观,走可继续开展路途,完成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致,是当今时代开展的主流。

据此完成(1)~(3)题。

(1)促使我国走可继续开展路途的最主要缘由是()A.可继续开展思想源远流长B.人口、资源、环境效果危及生活与开展C.疆土面积广阔,资源种类丰厚D.科技落后,资源应用率低(2)我国走可继续开展路途面临的困境是()人口增长趋向零,休息力趋向充足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环境污染虽已控制,但生态环境日趋好转粮食需求添加,土地后备资源缺乏A. B.C. D.(3)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四国完成可继续开展的最大阻碍是()A.气候恶劣,自然灾祸多B.工业开展快,环境污染重C.人口增长快,环境压力大D.科技水平低,国民素质差【解析】促使我国完成可继续开展战略的最主要缘由是由于人口、资源、环境效果已构成对国度生活开展的严重要挟,故第(1)题选B。

第(2)题,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虽已下降,但也不是接近零增长,且人口失业压力大,休息力富余,环境污染并未失掉控制。

故A、B、D三项均错,C项正确。

第(3)题,四个国度都是人口数量超越1亿的开展中国度,人口增长快是影响其经济开展和生态环境的最突出效果,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 (1)B (2)C (3)C针对训练1 以下图为我国西北内陆某河流简图,据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河流域天文环境特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地形平整,人口稀疏B.副高控制,终年干旱C.冬冷夏热,植被稀少D.地高天寒,日照剧烈(2)受人口数质变化及传统经济开展形式的影响,图中地域农业消费进程中最易出现的突出环境效果是()A.水土流失B.荒漠化C.空中下沉D.森林锐减解析依据题干及水系轮廓、图例信息判别该河流域为塔里木河流域,据此剖析可知正确选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项提升练习(附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项提升练习(附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项提升练习(附解析)
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下面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和谐进展专题提升训练,请考生练习。

2021年9月,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摧残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

地沟油流向餐桌的报道,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餐桌污染产生的缘故,叙述正确的是()
A.食品添加剂技术越来更加达
B.人们不良的消费和饮食适应
C.增加添加剂可提高食品质量
D.食品添加剂有利于食品储存和提高营养价值
(2)地沟油流向餐桌违抗了可连续进展的()
A.进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益的观念
解析第(1)题,人们不良的饮食偏好,消费适应,为食品添加剂提供了宽敞的消费市场,这是导致不法制造商大量生产、销售含添加剂食品的全然缘故。

第(2)题,地沟油进入餐桌,对消费者的躯体健康构成危害,违抗了可连续进展的公平的观念。

答案(1)B (2)B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和谐进展专题提升训练及答案的所有内容确实是这些,查字典地理网期望考生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

地理高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附答案)

地理高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附答案)

地理高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附答案)针对训练1 下图是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

据此完成(1)~(2)题。

(1)石碑所反映的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的()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2)这幅石碑反映出当时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A.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B.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C.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D.人类正谋求与环境协调发展解析第(1)题,人类社会的四个发展阶段中原始文明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

第(2)题,石碑上面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反映了人对她的认识是崇拜自然,那时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答案 (1)A (2)A二、直面环境问题例2 读下图,联系相关知识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图中信息,说明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及导致其发生的人为原因。

(2)目前国际社会倡导的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主要针对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指什么?简述该种环境问题的发生机制。

【解析】第(1)题,根据环境问题的分类和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第(2)题注意理解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是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提出的应对措施,需联系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 (1)图中环境问题分两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酸雨现象和河流水污染属环境污染,沙漠化、水土流失属生态破坏。

原因:人口增长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以及生产生活中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数量超过环境净化能力。

(2)气候变暖。

人类大量消费煤、石油等矿物能源,向大气中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同时破坏热带雨林,使森林面积减小,减弱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致使大气增温,气候变暖。

针对训练2 读下面漫画,回答(1)~(2)题。

(1)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A.水资源短缺B.全球变暖C.生物多样性减少D.沙尘暴(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解析第(1)题,漫画形象地展示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危险,树没了、沙来了,因此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沙尘暴。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世纪80年代后期才明确提出的。

第2题,农业生产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3.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图中环境问题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①共同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公平性原则④参与性原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解析可持续发展包括了发展、公平、环境和权利四大基本内涵,图示现象就是为了片面地追求经济的发展,严重破坏资源违背了持续性原则;单纯追求人类所谓的“生存与发展”,忽略了鱼类等其他生物的生存发展的权利,严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据此回答第4题。

4.如果过度猎狼,将会()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D解析过度猎狼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故①正确;狼减少会导致生态失衡,山区环境承载力下降,②错误;猎狼是由不良的消费观念引起的,③错误;猎狼的行为破坏了可持续发展中人与其他动物享有同等生存权的公平性原则,④正确。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下图示意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19年和2019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

读图完成5~6题。

5.2019~2019年,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是() A.1 300米以下地带B.1 300~1 900米地带C.2 500米以上地带D.1 900~2 500米地带6.2019~2019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答案 5.A 6.B解析第5题,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增大表示人均耕地面积增大,人地矛盾缓和,反之则相反。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题组1 环境效果(2021上海天文卷)赤潮是陆地中由海水富营养化形成的罕见污染类型。

20~30 ℃是赤潮发作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作的环境条件如以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1~3题。

1.依据赤潮发作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别,在我国较易发作赤潮的海域普通是( )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③南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2.我国沿海赤潮普通发作在( )A.9月到11月 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3.假设赤潮发作的海域,有冰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水平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水平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1.A 2.D 3.D 第1题,由图文资料可以读出,赤潮发作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 ℃,应为南方近岸海域;无机物、营养盐等物质在城市近岸海域较丰厚,应选A。

第2题,依据资料中的信息:赤潮发作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 ℃,推断6月到8月发作赤潮的能够性较大,应选D。

第3题,赤潮是在温度比拟高、光照较强、营养物质比拟丰厚的条件下发生的,当有冰冷的沿岸流经过时,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污染水平,但也会使污染分散,应选D。

(2021北京文综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那么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寓居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据此,回答第4题。

4.假设过度猎狼,将会( )①形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增加②添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招致不良消费观念的构成④破坏可继续开展的公允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D 考察区域生态环境效果及可继续开展的原那么。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了解〝公允性〞的含义。

过度猎狼会招致狼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形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增加,①正确;过度猎狼能够降低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②错;不良消费观念与过度猎狼有关,③错;公允性原那么指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度与地域之间的公允,人类的开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活,④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题一、选择题图1是1992年和2019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1. 1992年至2019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答案】D【解析】全球变暖会导致两极和高山冰川融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答案】A【解析】海平面上升,会加剧海岸侵蚀,A对。

全球水量大致是一个定值,不会因冰川融化而增多,冰川融化只能增加全球液态水的水量,B错;海面上升导致海洋面积增大,陆地面积减小,海岸线长度会减小,C错;全球变暖是原因,冰川融化的是结果,D错。

3.图10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

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19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下面问题。

1—耕地2—居民地3—湖泊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答案】C【解析】一个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扬长避短。

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情况进行分析。

具体做法很多,比如节水灌溉、农业综合产品的开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农业专业生产、科技兴农等等。

从题干很容易得出是我国西北地区,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答案很容易选C。

4.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乙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4%。

2019年该省部分地区在我国“十二五”中被确定为农业基地(如图所示)。

据文字材料,指出乙省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一条证明此矛盾产生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

(6分)【答案】矛盾:城镇用地(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3分)。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读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2.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A.饲料厂B.油菜地C.养鱼场D.酒精厂3.该循环经济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D.产业之间不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针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我国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5.下列关于“循环经济”叙述错误的是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B.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弃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的绝对值。

下图为湟水位置示意图及湟水流域2019—2019年人均生态赤字图。

据此完成6—7题。

6.湟水流域人均生态赤字的变化趋势是A.人均耕地生态赤字呈扩大趋势B.人均林地生态赤字呈减小趋势C.人均草地生态赤字呈扩大趋势D.人均水域生态赤字先减小后扩大7.据图推断,湟水流域各项人均生态赤字变化的原因分析合理的是A.人均耕地生态赤字的变化主要是由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导致土地退化造成的B.人均林地生态赤字的变化主要是由过度樵采、过度农垦造成的C.人均草地生态赤字的变化主要是过度放牧及草原病虫鼠害造成的D.人均水域生态赤字的变化主要是退耕还湖、降水增加造成的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之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附答案详解)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之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附答案详解)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包括PM10(直径≤10微米)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微米)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年冬、春、秋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分别位于()A.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B.风景区、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C.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D.城市主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2.图中冬季PM10污染物浓度较其他季节高的原因有()①降水少②风力弱③工业粉尘排放多④燃煤取暖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通常情况下,灰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南,北极熊主要分布于北极圈以北。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混血熊”在北极圈出现了。

读图回答3~4题。

3.“混血熊”出现的地理原因是()A.全球变暖B.板块活动C.洋流运动D.太阳活动4.若干年后,北极地区也许再也找不到一头纯白色的北极熊了。

从根本上防止这种情况出现的措施是()A.适当猎杀公灰熊B.建立北极熊保护区C.禁止热带雨林的开发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的特殊交接地带,在经济快速发展、各类用地压力陡增的情况下,人类的各种经济开发利用活动使海岸带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且海岸线变成凸出的多边形。

下表为1990~2014年我国泉州港海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数据统计,据此完成5~7题。

注:除蚀退表示海域面积增加外,其他利用类型均表示海域面积减少。

5.数据显示泉州港海岸线的变化特征是()A.海岸线长度基本稳定B.海岸线长度增加C.海岸线长度先增后缩D.海岸线长度缩短6.泉州港海域土地利用状况是()A.土地利用率低B.土地利用方式单一C.土地集约D.土地规划合理7.泉州港海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海岸带环境造成的影响是()A.扩大滨海湿地面积B.提升防灾减灾能力C.加剧生态的脆弱性D.减缓海岸侵蚀下图为我国某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为传统生产工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2021年最新整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2021年最新整理)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的全部内容。

专题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2016·四川成都二诊)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下图示意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

读图,回答1~2题。

1.2000~2008年,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是( )A.1 300米以下地带B.1 300~1 900米地带C.2 500米以上地带D.1 900~2 500米地带2.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增大表示人均耕地面积增大,人地矛盾缓解,反之则相反。

第2题,在1 900米以上的地方,这8年来人地矛盾有所缓解,最可能的原因是这个高度以上的人口向海拔低的地方迁移,人均耕地面积增大,所以人地矛盾有所缓解,故选B项。

(2016·安徽淮北一模)福建省长汀县地处福建西部,武夷山南麓。

下图表示1988年与2011年长汀县土地利用结构。

读图,回答3~4题。

3.1988年长汀县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A.沙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次生盐碱化4.1988~2011年,福建省长汀县( )A.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改善B.城市化发展快,耕地快速减少C.林地破坏严重,环境问题加剧D.裸地面积减少,生态恢复良好答案:3。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各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A.A表示环境,B表示人类社会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C.在阶段④,人地矛盾最尖锐D.箭头b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组合正确的是()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②—节能减排,植树造林C.③—伐木为薪,围湖造田D.④—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

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

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

据此完成3~4题。

3.“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4.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下图是某农业生态园生态链循环模式图。

据此完成5~6题。

5.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①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②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③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④收集珍禽的羽毛制作成观赏标本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⑥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⑥黄土台塬区是陕西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耕地面积占绝对优势,后备土地资源不足,随着人口的聚集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土地流失转化速度加快.下图为不同时期土地流转净值,读图回答7~8题。

7.2019~2019年间,土地流转主要方向为A.耕地转化为林地B.林地转化为水域C.草地转化为耕地D.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8.1985~2019年间,黄土台塬区土地流转的整体特征带来的影响是A.土壤肥力下降B.径流变化幅度变小C.水土流失减少 D.洪涝灾害频率降低读图,完成9~10题。

9.有关甲、乙两地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人均耕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乙地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B.甲、乙两地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C.甲地油气资源的开发一定会使人口容量不断扩大D.乙地老工业区改造,人口数量不能超过当前环境人口容量10.在节能减排、公众参与、发展低碳经济的行动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西气东输,乙地发展低能耗工业B.甲地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乙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C.甲地采用节水措施,乙地开发无污染能源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加强废弃物的无害处理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

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

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

这一生态系统被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主要功能是()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净化地表径流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13.下列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作用的是()A.新年祭祀树神B.长街酒宴庆新年C.稻田养鱼D.土司制度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A.①B.②C.③D.④15.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二、综合题(40分)16.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分)经政府大力扶植,重庆梁滩河流域养殖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成为该市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

90年代中后期以来,流域水质恶化,很快变成了一条散发着恶臭的“黑河”。

其中养殖污染严重是导致梁滩河污染的主要原因。

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全面的治理工程,其中,针对养殖污染严重问题,有学者提出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1)说出梁滩河流域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4分)(2)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述梁滩河流域成为畜禽生产基地的优势。

(6分)(3)说出该地区发展沼气的优势,并分析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

(10分)1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分)材料一:下左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下右图为A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地貌结构和农业结构图,下右图为A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图。

材料二:湖泊湿地具有重要的价值。

湖泊水域与陆地交错,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

P湖泊湖区水域面积广大,丰水季节大量蓄洪,干旱季节,又把蓄纳的洪水慢慢地还给长江。

p湖泊湖区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

湖区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⑴上世纪50年代后,P湖泊面积曾迅速缩小。

其主要原因是。

(6分)⑵简要分析P湖面积减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8分)⑶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图示区域进行了流域综合整治,其西南地区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建立起农业综合开发模式,然而果园中由于果树比较稀疏,其水土保持的功效有限,在果园中大量施用化肥影响了农产品品质,同时农村生活能源严重缺乏,针对这些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

(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A2.C【解析】:第1题,在阶段①,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没有认识;到阶段②,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所以只认识到自然对人的作用;到了阶段③,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们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到了阶段④,人类体会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

第2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竭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是人类中心论思想;“节能减排、植树造林”是人地伙伴论思想。

3.A4.B【解析】第3题,“慢生鸭”的饲养在饲养者获取高利润的同时,利于消费者的健康,体现了公平性原则。

第4题,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要减少使用或不使用有害农药或防腐剂等。

5.C6.D【解析】第5题,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玉米草等牧草属于空间上的合理利用,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是养殖业的生产需要,二者都不属于废弃物的再利用;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收集珍禽的羽毛制作成标本都属于循环经济中对废弃物的再利用。

第6题,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属于经济效益,而本题考查的是生态效益。

7.C8.A【解析】第7题,2019~2019年间,耕地增加幅度最大,草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可判定这一时期土地流转主要方向为草地转化为耕地。

第8题,1985~2019年间,黄土台塬区土地流转的整体特征是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其他用地面积减少,尤以耕地下降数量最多,因此带来的影响是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9.A10.B【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新疆,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第10题,甲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太阳能资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节能减排;乙地区工业发达,能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11.A12.C13.A【解析】第11题,该区域处在我国西南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降水较多,水土流失严重,故该处的森林主要功能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同时还可以净化地表径流。

第12题,河谷地带气候湿热,山顶处海拔高、降水多,气候冷湿,均不适合人类居住,半山腰以上的森林对径流起到净化作用。

第13题,新年祭祀树神,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14.D15.A【解析】该图的图名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时根据图名抓住该关联示意图的重心—秸秆,图中对秸秆的利用有5方面—田间焚烧和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箭头;然后①②③④所代表利用方式,分析其利弊。

第14题,①是直接把秸秆用作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导致大部分化学元素分解掉了,造成资源浪费;②是将秸秆直接用作饲料,也会导致某些养分流失;③是将秸秆用作工业原料,也不能回归农田,不能提升土壤肥力;④是将秸秆作为沼气原料,既能产生沼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也能产生沼渣、沼液回归农田提高土壤肥力。

第15题,从图看出田间焚烧秸秆不但导致资源浪费,还会产生烟尘,污染大气,同时导致秸秆不能回田降低土壤肥力;秸秆田间焚烧有利于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

16、【解析】(1)先分析图中的河流特征,然后注意描述地形地势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①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典型用语:以XX地形为主;②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和走势、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

典型用语:XX方向高,XX 方向低,山脉呈XX走向;③(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空间排列方式,典型用语:东部为XX地形,西部为XX地形。

由图中山峰高度在500米以上,以及河流较多的信息,可判断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

注意图中河流流入北部的嘉陵江,则地势南高北低。

(2)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等方面。

家禽生产离不开市场,故要有广阔的市场和交通条件,成为基地一般有政府政策的支持等。

(3)发展沼气,需要有充足的原料(农作物秸秆、杂草、人畜粪便),适宜的温度。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可以从废物充分利用,环境效益好;物质循环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好;增加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好等方面分析。

沼气发展需要有原料、气温条件和沼气高效发展的必要条件。

该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的优点可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角度分析。

【答案】(1)以低山丘陵为主,(2分)地势南高北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