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稿修改】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一、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从古代职业学校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在我国国家教育事业中的角色和地位逐渐得到了认可和提高,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古代职业学校阶段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职业技能的传承主要是父子相承、师徒传授,此时没有职业学校。

但是,在汉代开始有“郡国学”、“庠”的设立,这些机构基本上是军事专业的学院,是我国职业教育的萌芽。

2.近代职业学校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开始了职业学校的创建。

1953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劳动部职业技术教育司,进行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出现了职工学校、技工学校等职业技术教育。

3.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阶段改革开放以后,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在政策的推动下,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壮大,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术培训等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业教育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亦已经成为我国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职业教育的质量是保证人才输出质量的重要保障。

但是,由于教材、教师、设备等方面的问题,职业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

需要对职业教育进行系统性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就业市场需求与职业教育实际情况不匹配的问题因为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培养的人才不能及时跟上市场发展速度变化。

如何加强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的衔接,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3.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够高,职业学校的学生也会因受到一些人的贬低而失去自信。

需要加强职业教育的推广和宣传,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4.职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等方面存在的职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造成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需要加大政府投入,促进职业教育公平化。

总体来说,职业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教师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教育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人员,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大量文献涉及了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从而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长期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它是学科发展、教育质量提高和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教育现代化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条件。

2.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等多个方面。

具体来说,教育政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事业的整体规划和教育投入的政策导向方面;教育制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学机构的设置等方面;教育管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考核评价、培训发展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

3.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育心理、教育管理等不同方面。

具体来说,教育思想方面包括教育理论和教育哲学等;专业知识方面主要包括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等;教学技能方面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育心理方面主要包括学生心理和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等;教育管理方面主要包括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管理和办学管理等方面。

4.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进修学习、职业培训、教育实践和专业研究等多种途径。

其中,进修学习主要是指在学习方面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培训主要是指在学校、教育部门或一些机构举办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教育实践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专业研究主要是指教师在科研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育教学事业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是中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一部关于职业教育领域的法律。

该法案的出台旨在加强对职业教育领域的管理,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下面将从法律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制定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凸显,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二是职业教育领域存在一些混乱和问题,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校管理不规范等;三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和管理职业教育。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规定了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如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等;二是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包括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等;三是规定了职业教育的组织和管理体制,包括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管理机构和教育评估体系;四是明确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和监督机制,包括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和监督制度等。

最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促进了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强化了职业教育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机制,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三是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公平和公正,保障了职业教育的普及和可及性。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出台是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对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保障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教育机构能够认真贯彻执行职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管理和教学体系,为培养更多高素质职业人才和劳动者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献综述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献综述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分析了近年来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文献。

关键词: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综述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改革酝酿与尝试阶段、改革启动和全面探索阶段、改革逐步深化阶段和改革全面推进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阶段。

近年来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不少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目前的高校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亟需在改革中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不断完善高校的内部资源配置机制、优化动力机制、完善监督机制等,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办学职责。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一直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更是成社会对高等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和大众谈论的焦点。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在此仅对文献研究状况作简单的概括和分析。

1文献研究概况关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研究出现较早的文献是发表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3年第1期《高校管理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一文。

2000年以前,有关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文献较为丰富,近年来,面对国家加强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新情况,更多的专家学者对高校管理体制问题进行关注,并积极寻求对策,相关方面的文献有几千篇。

他们主要从改革理念、改革模式、具体举措、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研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必要性研究;影响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因素研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现状研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去行政化研究等。

2文献内容分析以上相关的研究不但揭示了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1关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政策的研究学者关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政策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改革开放以后。

国家在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所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职业教育依法治教历程回顾与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依法治教历程回顾与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依法治教历程回顾与分析作者:荣国丞张祺午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15期作者简介荣国丞(1982- ),男,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长春,130052);张祺午(1978- ),男,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基金项目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研究”(18YTC027),主持人:张祺午;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规划课题“黄炎培职业教育质量观指引下的我国县级职教中心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ZJS2022Zd32),主持人:张祺午;2021年吉林省职业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2021ZCZ055),主持人:荣国丞摘要回顾《职业教育法》颁行以来的26年,中国职业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推进依法治教的角度看,在《职业教育法》的引领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加快建设、全面完善三个阶段。

1996年《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全面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法制体系建设的进程,我国职业教育正式进入有法可依、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以《宪法》为立法依据,以《职业教育法》为核心,其他相关平行法律为支撑,以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教育部制定的部门规章、省级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规章,以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落实政策为配套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体系加快建设,促进职业教育沿着依法治教的道路稳步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顶层设计。

在此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大了对《职业教育法》的执法监督,开展了首次《职业教育法》的执法检查工作,总结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和成绩,也诊断职业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并经过专题询问,督促“一府两院”解决问题、改进工作。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教育题目:要管好经济必须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作者:张健.主要观点:多年来,我们过分地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老悬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做文章、兜圈子。

但对生产力如何发展则研究不够。

西德、日本经济发展很快,其中有两条:一是用近代科学管理经济,企业内部高度自动化,节约人力、物力;二是注意教育。

日本朋友曾经说过;中国可以引进技术设备、专利、资金,但是不能引进人才,这是的确的。

人要我们自己培养,这就必须重视教育题目: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变革反思.作者:和学新.马苏静.主要观点: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变革存在着价值取向偏颇,内容选择倾向有偏差,内容组织的连贯性,整合性,严密性不够,结构的综合性随意,教材资源观体现还不够充分等问题,原因在于理论研究不扎实、知识观偏颇、实证研究不足等,为此,应通过夯实理论基础,展开具体学科内容的研究,精选课程内容,合理建构课程内容框架,完善教材的编制、评价体制等途径来解决。

题目:教育理论本土化的文化检视.作者:田尊道.主要观点:中西文化的本质差异是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而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清晰把握却是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实现前提。

作为世界教育理论一部分的中国教育学首先必须是中华民族的教育学,具有来自中国教育实践和传统的性质。

对新时期中国文化性质的把握,是创建本土教育学所需要的,是新时期教育研究者的努力所向。

题目:论教育集约化发展.作者:王志平.主要观点: 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来,围绕我国跨世纪教育发展方式问题,“粗放式教育发展”与“集约化教育发展”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实践中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

如,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有的学者提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粗放的教育发展方式和集约的教育发展方式;有的学者提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亦“不能用…广种薄收‟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而是要采取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方向.题目:试论“三个代表”与教育的关系。

中等职业教育文献综述

中等职业教育文献综述

中等职业教育文献综述一、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状况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各国都形成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其中不乏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以下简要介绍各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设置现状以及问题以供研究借鉴之用。

(一)部分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现状一些研究者(梁绿琦、王文槿、赵婉莹,2001.6)研究认为:发达国家职业学校的专业划分绝大多数依据职业分类。

职业分类一般由国家或者地方的就业住国部门负责制定。

各个国家制定或者修改职业分类的周期不同,这个分类的数目也不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职业分类要比学校专业设置精细。

以下是部分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状况(吴雪萍,2004.5):部分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状况表(二)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以及问题1.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众多,遍布全国,在校生数量庞大(2)专业门类齐全,(3)学制较短,学费便宜.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在发展之中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这对培养社会经济各个部门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吴雪萍, 2004.5)2.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育的周期较短,造成毕业生质量问题.(2)师资问题。

现有教师人数不够,且年龄偏大。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三)国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发展趋势某些研究者(韩云等1998.2;吴雪萍,2004.5)认为,外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的发展趋势总结为以下几点:1.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面向可持续发展2.专业设置重视关键能力培养3.加强教育部门、就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方面的合作.4.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专业应该与终身教育相衔接5.根据地方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二、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状况(一)总体状况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它不仅连接初等教育,而且衔接高等职业教育,为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提供合格生源。

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

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

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培养和提升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的角度出发,探讨其组成、功能和优势。

一、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组成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企业共同构成。

1. 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职业教育政策、规划和法规,统筹协调职业教育的发展。

教育主管部门具有对职业教育进行规范、监督和评估的职责,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2. 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承担着培养和教育职业人才的责任。

学校负责制定和实施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3. 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承担着提供实践教学和实习机会的责任。

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提供职业教育学生实践机会,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二、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功能1. 规范管理: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职业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职业教育的政策和规划,学校负责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企业负责提供实践教学机会和实习机会。

通过规范管理,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2. 教育培训: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通过教育培训,提供学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企业通过提供实践教学和实习机会,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3. 联合合作: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教育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学校与企业合作,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机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能力,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的优势1. 效益高: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通过规范管理和教育培训,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效益。

浅谈中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

浅谈中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
12 年民国政府颁 布了“ 92 壬戌学制 ”增强 了职业教育 , , 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兼顾 了升学 和就业 。这个学制标
展 由政府推动 , 照社会和经济发展 的要 求 , 按 本着 为国 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 通过 中央政府 制定
政策 , 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 而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 , 企业 对职业教育的推动作用极 为有 限。 三、 国职业教育管理体 制存在 问题的原因 我
的决定》 提出: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 , “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
教育 ”要充分挖掘 现有 中等专业 学校和技工学校 的潜 “ 力, 扩大招生 ” 。此后职业教育飞速发展。19 年5 9 6 月正
式颁布 了我 国历史上第一部 《 职业 教育法》 。这是我 国 职业教育发展史上 的重要 里程碑 ,它标 志着我 国的职 业教育事业从此进人 了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
颁布 了“ 壬寅一癸 卯学 制” 规定 了一套 比较 系统 的职 , 业技术教育制度 , 当时称之为实业教育。这样我 国近代
职业 技术教育才被正式列入学制 。 1 1年 , 9 7 黄炎培等成立 了中华职业教育社 , 提出“ 推 广职业教 育” 为个人谋生 之准备 ”等职业 教育 思想 。 “
志着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式确定 。 15 年国民经济恢复期以后 , 91 国家把职业技术教育 纳人 了国家教育发展规划 之中。1 5— 96 96 16 年期 问 , 职 业 教育学校 无论是在数量和规模方 面都得 到 了极大 的 发展 ,形成 了在我 国历史 上前所未有 的职业技 术教育 的蓬勃发展时期 。 改革开放后 ,中国职业教育 进入 了新 的历 史发展 时期 。1 8年5 9 5 月中共 中央通过 了 《 于教育体制改革 关

教育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三)文献综述围绕“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问题研究”这一题目,我采用了看专着、年鉴法、检索法等方法,进行文献收集整理。

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文献研究分析,我发现,在关于“深化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研究中,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范先佐、刘欣等为代表,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因、动力、经验、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未来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提出建议和设想。

代表性的文章有:范先佐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教育与经济》,2006,(1)),范先佐、郭清扬的“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基于中西部地区6省区的调查与分析”(《教育研究》, 2009,(01)),刘欣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与经济》,2006,(1)),等等。

第二,各地在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经验总结。

这方面的文章比较,研究方法多采用个案研究法,例如:陈新阳、王一涛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寄宿制学校分析——以广西荔浦县为案例分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毛君甫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四川教育》,2007,(11)),等等。

第三,从标准化建设的角度谈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章。

这方面的研究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寄宿制建设的新思路,颇具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例如,杨兆山、杨清溪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思考”(《教育科学》,2007,(12)),等等。

第四,有的学者从微观建设的角度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

例如,和学新的“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影响——关于我国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1,(1)),等等。

第五,有的学者从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角度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进行了研究。

教育学论文文献综述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探讨

教育学论文文献综述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探讨

教育学论文文献综述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探讨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现状、挑战和发展方向。

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背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高等教育制度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关注的焦点,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和推动社会进步。

二、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现状1. 国际比较研究根据国际比较研究的数据显示,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存在着差异,如学制、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方面。

一些国家在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美国的大学自主权、德国的双元制等。

2. 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主要包括扩招、多元化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

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三、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挑战1.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高等教育制度改革过程中,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高校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而一些地区和院校则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需要进行创新。

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制度改革面临的重要挑战。

四、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1. 推进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应该推进多元化发展,鼓励高校办学特色和优势,提高教育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2. 强化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应该强化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3. 加强评价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应该加强评价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文献综述引言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的专业发展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旨在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起源及演变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当时我国正在进行教育改革,人们开始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以之前的“教育培训”模式为基础,我国开始探索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并不顺利。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推行教师专业发展政策,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才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二、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1. 职业素养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包括教师自我认知、教师情感态度及情绪管理、教师的伦理道德修养等方面。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通过自我反思、学科研究和教育实践来不断提高个人的教育能力。

2. 专业知识更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和专业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的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参与教育实践等方式来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3. 教育研究能力培养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教师通过深入研究教育问题,能够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因此,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4. 教师交流与互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教师研讨会、学科组会议等方式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心得,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还不够完善,尚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专业发展的评价机制不够科学、教师培训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等。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是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法律文件,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

此法律文件是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和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颁布的。

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了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地位。

根据该法文件,职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一基本理念的确立,有助于指导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还明确规定了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具体包括:1.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现代化建设、面向未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 坚持走产教融合发展的路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上三个方面的目标任务,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

三、职业教育的政策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还规定了职业教育的政策保障。

具体包括:1. 国家支持发展职业教育,加大投入;2. 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水平;3. 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4. 加大对职业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素质;5. 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

这些政策保障,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四、职业教育的推进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还规定了职业教育的推进措施。

教育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三)文献综述围绕“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问题研究”这一题目,我采用了看专着、年鉴法、检索法等方法,进行文献收集整理。

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文献研究分析,我发现,在关于“深化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研究中,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范先佐、刘欣等为代表,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因、动力、经验、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未来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提出建议和设想。

代表性的文章有:范先佐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 (《教育与经济》,2006,(1)),范先佐、郭清扬的“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基于中西部地区6 省区的调查与分析”(《教育研究》, 2009,(01)),刘欣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 (《教育与经济》,2006,(1)),等等。

第二,各地在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经验总结。

这方面的文章比较,研究方法多采用个案研究法,例如:陈新阳、王一涛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寄宿制学校分析——以广西荔浦县为案例分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毛君甫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川教育》,2007,(11)),等等。

第三,从标准化建设的角度谈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章。

这方面的研究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寄宿制建设的新思路,颇具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例如,杨兆山、杨清溪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思考” (《教育科学》,2007,(12)),等等。

第四,有的学者从微观建设的角度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

例如,和学新的“班级规模与学校规模对学校教育成效的影响——关于我国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的思考” (《教育发展研究》,2001,(1)),等等。

第五,有的学者从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角度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进行了研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文献综述

人高等职业教育 ”的所有文献 ,按时间排序 ,时间跨度为 1 7 — 0 0 ,进行精确匹配 ,共搜索到 99 2 1 年
4 4篇 文 献 。
二 、高等职业教 育的概念和分类
吴华彪 ,肖运安等【— ] 1 2指出 ,“ 高等职业 教育”这一名词是在 2 世纪 8 0 0年代中期 以后才 出现的, 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形式 的出现要早于 “ 高等职业教育”这一名词 的产生 。我 国近代早期的高等职 业教育 最早可追溯到洋务运动初期 ,当时是 以 “ 高等实业教育”称谓 的。后来 ,又经历 了 “ 高等专 门教 育 ”阶段再到 “ 高等职业 教育 ”阶段 ,至今 已历经 了将近 1 0 的历史 。 年 5 易元祥 ,渠东玲[— ] 3 4等研究表 明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 ,主要有 四种观点。①归人 “ 高等 教育”范畴 ,认为它是 高等教育中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 的一种特定 的教育类型 ,并且应具有完整
业教 育招生 考试 改革 研 究提 供参 考。 国高等职 业教 育共 经历 了建 国前 的三个 发展 阶段 以及建 国后 的复 苏、 我
初 创 、快速 发展 、深化 等 四个 发展 阶段 ;同时 ,本文从 国际视 野 的角度 , 对世 界主 要 发达 国 家的成人 高等
职业教 育模 式进 行 了分析 。 有 的相 关研 究主要 存 在研 究视 野局 限、 乏实 践上 的操作 性及 对 实践 的指 导 现 缺
的焦点 主要集 中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部分。根据 《 教育大辞典 》 ] 【 中的有关条 目 释 :高等职 5 解
业教 育 “ 于第三级 教育 层次 ” 属 ,而第三级 教育 “ 一般 以为与 ‘ 高等教育 ’同义 ” 9 。1 7年联合 9 国教科 文组织颁布修订 的 《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中将大学教育 ( 级 ) 5 分为学术性为主的教育 ( A) 5 和职业技术性为主的教育 ( B) B与我们正在 发展中的高等 职业教育相对应[】 5 ,5 6 。从 “ 标准分类”

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等级的关系文献综述

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等级的关系文献综述

3 — 3
增刊
北京 市工会 干部学 院学 报
建立起有 中 国特色的从初级到高级 、行业 配套 、结构合理 、形式多样 、又能与其他 教育相互沟通 、 协调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19 年 由国家教委起草的职业教育法经全 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96 通过, 19 年 9 1日开始实施。它标志着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进入了有法可依 、 于 96 月 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 与此同时 , 国家所实行的招生政策对于普通高校和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进行调控 , 招生政策极大有利于
职业教 育 的发 展 。
2 0 年 以后 ,政府把解决就业 问题摆到 了更加突 出的位置 ,各级城府更加关注职业教育与培训的 03
发展。20 年 l 月 1 05 1 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 指出 :“ 要重点发展职业教育, 使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2 1 年 , 到 00 使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占高等教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它是教育资源与经济资源的直接结合。因此职业教育具有教育和经
济 的 双 重 性 特 征 ,同时 ,由 于社 会 ( 主要 是 企 业 )与个 人 ( 要 为 学 生 )会 对 职业 教 育 提 出不 同 的 主
要求 ,职业教育还具有双重需求 主体 的特征属性 。 ( )我 国 职 业 教 育 的 发 展 三
步 明确 职 业教 育 的人 才培 养 目标和 品 质! 。 要求 同时也 有利 于制 定更 具有层 次 划分更 为合理 、 更具有 区分度
的职 业 等级制度 , 立 新 型职 业教 育培 养 目标 。 建 关键 词 : 业教 育 ;职业 资格 等 级 ;职 业等 级制度 职
中 图分类 号 :G76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7.20 (0 ) Z 0 3 6 2 6 30 4 2 1 1 K一0 30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文献综述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文献综述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文献综述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XX前言经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有了相关了解,再通过整理文献,进行逻辑分析,比较等得出本文。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劳务市场发展,竞争的必然结果。

然而,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一直是在某种职业教育思想或理论支配下进行的。

而且存在着种种问题,为了让大家尽快适应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我们应该从各种成功和不成功的地方吸取经验教训。

因此,本文特意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问题、趋势以及相关对策进行分析。

正文就所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目前的课程内容较之于二十年前的教材内容,有着长足地进步。

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都更接近我们期望的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劳动者的目标。

尽管如此,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仍然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程改革,是一切改革的关键所在。

综合各家之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所存在的问题1、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忽视了人的发展,没有体现学生主体性。

课程内容及目的单一地指向某专业、某工种应该达到的职业要求,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执行,忽略了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课程的编制注重了文化课知识的掌握,专业课强化技能,忽略了如何把课程作为一个信息载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

2、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缺乏应用性、实用性。

打开教材,似乎遍布"知识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从理论到理论的学科体系,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

以至于使学生觉得,进了职业学校要进行专业理论研究。

于是,学生只有在考试前"死记硬背"那些原理和结论。

考试结束以后,能留下多少记忆的痕迹,恐怕是不能乐观的。

据学生们反映,课程中的内容听起来都对,教师讲的头头是道.但是,与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仍觉得用不上。

职业教育研究综述

职业教育研究综述

职业教育研究综述
职业教育研究综述是对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和评价。

它旨在总结职业教育研究的现状、进展和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职业教育研究综述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探讨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目标、内容、
方法等基本问题,为职业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职业教育实践研究:关注职业教育的实际问题,探讨职业教育
的实施策略、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3.职业教育比较研究: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职业
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揭示职业教育的差异和共性,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提供借鉴。

4.职业教育政策研究:分析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效果,
为政策的制定和改进提供参考和建议。

职业教育研究综述的方法通常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通过实证研究,深入调查和分析职业教育的实际问题,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职业教育研究综述是对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和评价,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现实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现实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面 最 后 . 出通过 明确 课 程管理 的 主体 . 谁 是课 程管 提 即“
理 者 ” 及 明确 “ 程 管 理 应 该 是 什 么 ” “ 程 管 理 是 为 以 课 或 课
了 什 么 ” 构 建 “ 程 管 理 ” 念 陈 雁 指 出 :课 程 管 理 是 来 课 概 “
指 对 课 程 计 划 、 制 、 施 与 评 价 的 过 程 的 管 理 , 课 程 研 实 是
课 程管 理 理 论研 究 中 . 于职 业 教 育 课 程 本身 发 展 的 不 成熟
统地 处理 编 制技 法 和人 、 条件 的 相互 关 系 . 物 以教 育 目标
为 准 绳 加 以 组 织 的 一 连 串 活 动 的 总 称 .其 管 理 的 核 心 是 课 程 编 制 … ‘ 学 课 程 管 理 就 是 对 一 定 课 程 系 统 的 人 、 大 财 、 、 程 信息 等 因素 进行 决策 、 划 、 织 、 挥 协调 、 物 课 计 组 指 控 制 . 有 效 地 实 现 课 程 预 期 目标 的 活 动 ” 以
有 以下几 个方 面 :
课 程 改革 . 出现 了课程 管 理素 质化 的研究 . 体 内容 主 也 具
要 有 课 程 管 理 制 度 ( 制 ) 内 涵 、 界 课 程 管 理 的趋 势 和 体 的 世 特 征 、 程 管 理 制 度 的 类 型 等 课 随 着 科 学 的 迅 猛 进 步 和 时 代 的 不 断 发 展 .世 界 各 国 的 课 程 管 理 制 度 出 现 了 具 有 各 国 国 情 的 特 点 .表 现 出 各 自的 不 同 但 实 行 统 一 与 分 散 相 结 合 的 管 理 模 式 是 课 程 管 理 改 革 的 主要 趋 向 ( 非 ) 刘 彦 文 、 桂 林 认 为 当 前 世 贾 。 袁 界 课 程 管 理 的 主 要 特 征 表 现 为 : 程 管 理 的 民 主 化 , 现 课 体 在 教 育 民 主 化 的 趋 势 下 . 中 央 与 地 方 课 程 管 理 权 力 分 配 趋 向平 衡 ; 程 管 理 参 与 人 员 和 队 伍 构 成 多 元 化 、 师 和 课 教

试论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试论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影 响工 人 队伍的业务技术素质 总之

,
影 响应 用 和 开 发新技术
影 响 劳动 生产率 和 产 品 质量的提高
进而
影 响整个经济 效益的提高
这样发展下去

将 导 致 职业 教 育脱离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 要 而 走上
,
盲 目发展的道 路
民 成 人 中专

学制 混乱 最为突 出的是中等专 业 学 校
。 、 。
2%
之间 在 自然减 员 中 基本都是 中 高级技工 而 补充的大都是初级工
198 3
.
据上海市 总工会 果是
:
9
年对 2 5 个企业抽 样 调查
5
平均技术等级 比
1
.

文革

前下降 了半级
黑 龙江省技工 现
,
有平均技术等级是

.
,


文革
,

前下降 了
,
5


职业教育结构 不 合理
,
比 例严重失调所造成的恶

出现 了 较为 严重 的盲 目发 展
,
比例 失调
.

学制

混 乱 和 管理上各 自为政等 问 题 校毕业生 4 1
.
比例 失 调 的 突 出 表现是培养技术工 人 的学 校 过 少 培 养 管理干 部 的过 多 以
2
.
年 为 例 全 国短 期职业大 学 毕业 生
3
5 6
万人
,
中 等专 业 学校 ( 不 含中师 ) 毕业 生 4 2
.
9 万人 6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邢台学院教科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09级集中实践教学作业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文献综述专业名称:教育学研究方向: 教育学指导教师:宁冬梅学生姓名:王宁宁学号:2009211116教育科学教学部2012年6月6日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文献综述摘要:通过对近几十年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笔者分别从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历史发展、现状及问题、改革设想综述了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同时对我国现在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以便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提供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文献综述职业教育是推动现代经济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学者开始了对我国职业教育体制的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主题词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文献共有97篇,其中1990年之后的有92篇。

这些文献大都从我国职业教育教育管理体制的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提及改革设想等一个或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与其他教育类专题的研究专题相比,数量较少,起步较晚,深度较浅。

此外,这些研究大都从宏观方面看待我国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很少涉及从学校层面看教育管理体制。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关于教育管理体制的概念诸多学者没有争议,普遍认为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

根据吴志宏,冯大鸣,魏志春主编的《教育管理学》对教育管理体制的界定:“教育管理体制主要涉及国家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它们之间的相互隶属关系及权责划分等要素。

教育管理体制所要回答的问题包括:一个国家的教育管理权力如何确立和划分;中央和地方各自设置什么形式的教育管理机构;这些结构之间是否表现出一定的隶属关系;一个国家对教育的管理总体上是集中还是分散,等等。

”[1]根据张念宏主编的《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定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指职业教育的领导管理系统与机构设置。

二、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历史发展目前,学者对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历史发展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但划分结构大体相同,都是根据权利的逐渐下放而进行划分。

根据王立祥对这一问题的总结,可以分为如下阶段[2]:1.基本形成阶段(1949—1957年):我国从恢复国民经济开始,就逐步建立起权力高度集中的中央领导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的职业教育按照“谁用干部谁办学校”的原则,对各类中专学校(除中等示范学校)采取由中央教育部门、劳动部门间接管理,中央各业务部门直接办学和管理的管理体制。

2.调整、发展阶段(1958—1965年):这一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开始权力适度下放。

1958年确定了职业中学、一般的中等专业学校和各级业余学校的设置和发展,无论公办或民办,有地方自行规定。

1964年,农村职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获得蓬勃发展,这些学校都是由各市县教育部门直接管理,由此使我国职业教育在“条条”管理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块块”管理。

职业教育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由此形成。

3.瘫痪阶段(1966—1976年):随着“文革”的开展,职业教育遭到严重破坏,职业教育体制也开始解体,接近瘫痪。

4.改革阶段(1977—1990年):这一阶段首先是恢复了原有管理体制。

然后逐渐放权,到1985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中央各部门办的职业学校,地方也要予以协调和配合。

5.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今):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多头管理、条块分割、政府缺乏有效统筹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弊端愈发凸显。

这一时期,我国加快了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继续完善职业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

三、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和问题(一)现状分析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学者一般都从管理主体、主体间的职责、隶属关系等宏观方面进行研究,并且研究大都围绕政府的职能、理念等的研究。

很少从学校微观层面,来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也很少涉及政府之外的其他办学主体。

综合各学者的观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出教育部门办学、劳动部门办学、系统办学、企业办学、教育部门与有关部门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的办学局面,不同类型学校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因而形成了谁办学谁管理,哪级办学哪级管理的多元化管理体制。

陈嵩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格局是:中等专业学校主要有行业或区县举办,职业高中基本上由区县举办,这两类学校系统统一归教育部门管理。

技工学校则主要由行业和企业办学劳动部门实施综合管理。

”[3]宋楠在硕士论文中对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为:“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主要特掉包括:职业教育管理的宏观决策权高度集中。

在中央,实时性的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制度、规划、计划等决策权集中于国家教育部门、劳动部门、计划部门、财政部门等。

同时以国家政府部门的行政隶属关系为主线,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大众型企业都设有不同级别的职业教育专门管理机构,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也全部按行政隶属关系置于办学部门的职业管理之下,每个管理层次又以不同类型的职业学校为管理对象,设立两个并列的间接管理机构来制约办学部门和学校。

理论上各类职业学校就是在这种纵横交织的庞大机构的控制下运行的。

”[4]牟晖,杨挺指出:“总的来说,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政府管理活动既有缺位现象,又存在越位和错位;劳动保障部门、政府业务部门、行业协会与教育部门没有很好沟通协作,呈现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5](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学者们在涉及到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时,一般也都跟现状研究侧重一样,绝大部分学者都是从宏观层面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提到最多的就是管理主体多元、条块分割,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缺失,法律不完善等。

只有极少数学者提到从学校微观层面来研究,此方面研究不深入,缺乏系统性。

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综述如下:1.管理主体复杂多元,条块分割。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大体分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办学。

如,职业高中和高等职业院校归教育部门管理,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学校归劳动保障部门管理。

各主管部门掌握着办学单位的“人、财、权”,负责事业发展规划。

从财政归属看,教育事业费属于财政部门,教育基本建设费属于计划部门,教育事业的发展计划属于教育部门。

另外,教育部门发放学历证书,劳动部门发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部门之间利益不同,职责重叠和缺位并存。

这种体制导致两种后果:①这种多头管理、各行其是、职能交叉的管理模式使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办学水平难以提高,同时也增加大量行政成本。

陈嵩指出:“条块分割制的管理体制,难以进行统筹协调,学校、专业设置重复,办学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校办学规模小而分散”。

[3]张惠玲指出:“现行管理体制不仅使同类学校‘分庭抗礼’,学校间争经费、争师资、争劳动指标的现象十分严重,而且使部门之间也形成和加深了‘门户之见’、互相掣肘,使一个地区的各种力量无法形成合力而发挥整体优势,造成人财物的较大浪费。

”[6]②教育资源难以完全按照教育规律要求和市场机制优化配置。

陈嵩认为:“现行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一部分行业、企业在转制改革中,要求学校资源剥离,学校面临自主办学和自筹资金发展的困难局面。

”[3]周昌顺提到:“学校办学与人才市场缺乏信息沟通,办学与需求之间出现严重脱节,优胜劣汰的机制不明显。

”[7]2.职业学校办学缺失自主权。

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办学,但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权在中央,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分级管理以政府统筹为主,学校积极参与,学校很少有独立办学的权力。

周超指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职业教育的管理在政府,由政府统筹管理全国的职业教育,在中央设立教育部成人与职业教育司管理职业教育的具体事务,下面积极配合中央贯彻执行,学校没有很多的自主办学的权力,因此,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限制,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8]蔡高根、林金林提到:“各部门所属的职业院校的具体办学权、管理权主要集中于业务主管部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得受到各种行政的束缚,留给专业院校自身进行管理的空间太小。

尤其是特有的选拔管理者的机制,使职业院校管理职能的发挥不是完全依赖于管理者能力的发挥,而在于管理者对主管部门的忠诚度,因而在这种制度安排中对求稳心态目标的追求成为管理者的首选目标,导致了职业院校的管理者缺乏个性和创造性。

”[9]3.职业技术教育法律不完善。

任何一个国家职业教育的实施,都离不开法律强有力的保证。

由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时间不长,职业教育领域系统的法律法规还有待于建设。

我国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涉及范围不够广,单项法不配套,实施细则不够清晰,其中不少的法律条文缺乏硬性规定,操作性差。

此外,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的与职业教育相匹配的相关规定也不完备。

这就无法保证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张成玉指出:“不管是政府还是立法起草者,都缺乏立法实践和案例,许多矛盾和问题都未提到日程上来,职业教育许多问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10]四、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设想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设想,学者们的基本一致,都是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学者从管理机构设置、政府职能转变、职业学校自主权、及法律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大体思路是比较明确的,而且针对性较强。

但是这些设想也只是宏观方面,不够具体,操作性不高。

另外,对国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借鉴较少。

1.调整职业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建立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实行统一管理。

这是为了打破部门界限,解决政府统筹和部门间配合的问题。

职业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将其纳入统一整体中加以宏观调控,形成统一综合的管理体制,打破条块分割的分散管理格局,才有利于技术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行政成本。

陈嵩认为:“技工学校的教育管理油劳动部门转入教育部门统一归口管理。

实施统一管理后,学校的主办单位、属性、经费渠道、产权不变。

”[3]史慧武指出:“该委员会是决策、领导、指挥、协调的权力机构,与各个业务部门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要定期或专题召开委员会议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协调同其他部门的工作。

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委员会什么都管,主要是对职业教育进行宏观调控,给予办学主体在招生方式、规模及经费使用多方面的自主权”。

[11]2.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理念给予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