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校正医书局改编《千金要方》的新证据
《金匮要略》疑文考略
中医文献杂志《金匮要略》疑文考略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包伯航刘辰鑫1冯惠童李荣2摘要:《金匮要略》文辞古朴,虽已经宋臣校注,但书中仍有若干条文存在疑点,这对我们了解汉方原貌及临床应用都有一定影响。
笔者通过检考宋以前诸部医籍,尝试对邓珍本《金匮要略》中尚有疑点的几处条文进行重校核定,以求矫其错失,正本清源。
关键词:金匮要略张仲景千金方校勘中图分类号:R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4737(2021 >01-0019-04《金匮要略》,旧称《金匮玉函要略方》(简称 《金匮》),缘北宋仁宗年间翰林学士王洙于翰林院 馆阁蠢简中得之。
神宗熙宁年间,校正医书局高保 衡等人对其进行了首次校订,自此刊行天下。
然细 考之,唐前诸史之中均无张仲景作《金匮玉函要略 方》之记载,且以“金匮”“玉函”署名医籍之例始肇 于葛洪,风靡于唐宋,及溯汉魏之间,未见有之。
再 训“要略”二字,乃属同义复词,意为阐述要旨之概 说,故疑《金匮玉函要略方》应非仲景原作,而乃旧 时医家节采仲景方论而成之辑略本。
且此书得于 蠹简,固非善本,脱文坏字,实难免之,虽经宋人核 定广附,删节改注,亦不能尽善尽美。
笔者鲁钝,斗 胆对邓珍本似讹如谬之处,略陈于下。
药物剂量与炮制问题1.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卷上•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载:“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黄芪汤方: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 (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右到麻豆大,每 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 滓,温服,良久再服。
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1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2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510405)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
导引术的发展简史 (1)
导引术的发展简史根据《黄帝内经》记载上古人以種呼吸,这是导引术特有的自我保健的练功方式,可见,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有的导引术的应用,古时还称“吐纳”、“桥引”、“修仙术”等,都是应用来自我保健养生的本能锻炼,起源公元前3000年-2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在青海省出土的陶器上就有导引的人形图案。
导引术真正起源何时,没有直接的文献资料,根据以下几个间接文献来简单说明一下: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及后来的《史记》、《孟子》记载着在4000年前尧舜时期中国中原地区洪水泛滥成灾,空气潮湿寒冷,人类气血郁带患上疾病,于是就用舞蹈相互按摩来宣导气血,治疗疾病,导引按桥就此成为人们保健除病的常用方式了,到后来《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就对防病治病用导引按桥有了记载。
1975年考古发现在青海省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罐等物品上的人形图案就有吐纳、导引等姿势,据今5000多年了,综上所述,导引术起源于原始人的自我保健意识而形成的,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导引术与古代信奉神灵修仙练道的各类社会人士有密切关系,《封神榜》中就记载了商周时代导引术的盛行,修仙练道的阐截、二教里人物都通过导引修练达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地步,当然这只是传说,在那同时期留下的历史文物和庙宙等不难说明,确实有用导引术修练者达到高能的人,他们助人除病,行善积德,宏扬正气,传播善良。
这类人物被人们建庙供奉,事迹广为流传,便如泰山上“碧霞元君”当然在古时也有利用导引术来骗人的巫师,巫医等社会不良分子,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曾提六不治,其中之一就是“信巫不信医者”不治,可见古代巫师经常利用各种把戏欺骗人们,让正常懂医术,学道法的正人君子非常痛恨。
由于古人无法形容人在做导引修练时产生的引力、电波等,所以统称为气,只是正统修道者对气做了简单的说明“气者破也,迅生速失,无形而浮动,望众莫痴迷逞强”。
就这样的钟告还是难以杜绝有后来人得到导引高能量后为利益创办各种会或教来迷惑百姓,还有人自称气功大师,“气”者何在,真是迅生速失者见多,我们祖先的好文化应正确传承,弘扬正气,传播善良,无私奉献,才是真道。
宋板《千金要方》是如何流入日本的
此 书出示 , 约以诗 纪事。用孙 字 , 本事。时 同观 相 禁押
者 , 西宾夏 方米 , 有 谓余 : 宜 用杜 老 明妃 诗例 ” 遂遵 “ ,
之。率成五律 四首 , 并不重韵。 千金遍 易得 , 宋刻俨 然存 , 急诚 为要 , 备 重刊 未足 论。混淆今世本( 世行本为九十三卷 )补缀 旧时痕。晁 , 志真堪据 . 题应陋振孙 。 开国荥阳郑 , 书到子孙 ( 中有荥 阳开 国世裔郑 藏 书
【 关键词 】千金要方; 新雕孙真人千金方 ; 版本; 日本
【 中图分类号 】 29 R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17—6320 )206—4 636 1(080—030
名 、 两、 分 法制 , 殊有 不合 。前人之 言 , 忽经后人 以意改
削, 可信 不 可信 乎 ? 矧钱 本 所 据 , 以补入 宋本 之 明本 今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 0 年第 3 08 卷第 2 期 W r u a o I| r e r ioa adWe e d i 2 0 , o 3 N . o d o r l f n ga dT d i l n s r Mei n l J n t a tn t n c e 08V l ,0 - 2
要方》 名《 , 新雕孙真人 千金方》 这部未经宋 臣校 正、 , 改窜的《 千金要方》 在此书 的流传史上 , 具有极其伟 大而深远 的
意义。我 国有许多宝贵的古书, 包括唐人 、 宋人手抄本 , 国内已经没有 了, 却保藏在 日本 图书馆中。文章叙述宋板《 千
金要方》 的发现 、 流传 以及终于流落到 日本的简单过程。
北宋治平 三年正月二 十五 日高保衡 、 孙奇 、 林亿 、
钱象 先等校定 毕《 千金要方 》 四月二 十六 日奉 旨雕板 , 印刷 。此事见《 千金要方》 卷末林亿等所写《 校正备急千 金要方后序》 这是我 国第一次 以官府名义雕板刊行 中,
《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
《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
《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
健康生活百科知识合集
《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是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世简称为《千金方》。唐孙思邈(581—682年)撰于公元652年,共30卷。《道藏》收入时析为93卷。孙氏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该书撰成后在国内外有着极广泛之影响,现存日本之《真本千金方》可能系未经宋校正医书局校正之传抄本,经宋校正医书局校刊之《备急千金要方》,中、日翻刻影印者达30余次,又有刻石本、节选本、改编本、《道藏》本等刻印者亦数十种。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侍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方剂顺序异同考
《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方剂顺序异同考
曾凤
【期刊名称】《四川中医》
【年(卷),期】2008(26)1
【摘要】宋校本为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刊行的《备急千金要方》,该本经宋人改易,已非《千金要方》本来面目。
新雕本指20世纪90年代从日本回传中国的《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存20卷),该本在较大程度上保存了原著原貌。
宋校本与新雕本在其主要内容方面基本一致,但各卷的具体内容则多有出入,尤其是在方剂排列的顺序上,两版本的差异较为明显。
本文将二者相对应的方剂详加比照,在查明宋人调整《千金要方》方剂顺序的基础上,初步探求其改动原书的中医理论指导思想。
【总页数】2页(P45-46)
【关键词】千金要方;宋校本;新雕本;方剂顺序;异同
【作者】曾凤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2
【相关文献】
1.《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方名异同考 [J], 曾凤
2.《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方论顺序异同考 [J], 曾凤
3.宋本《千金要方》与《新雕孙真人千金方》方剂对比研究 [J], 陈锋;曾凤
4.《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篇次篇题异同考 [J], 曾凤
5.《千金要方》新雕本、宋校本错互条文考证 [J], 王宁;张少乾;曾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医学史知识题库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商、周、春秋)1.医和六气致病说:阴、阳、风、雨、晦、明。
(最早的病因学说)2.周朝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这是最早的医学分科。
公元前475~公元265年战国-三国3.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4.《五十二病方》反映了西汉以前的医学水平,现存最早方书。
5.帛画《导引图》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一、《黄帝内经》!⏹作者——并非一人一时之手笔⏹成书——战国至秦汉⏹篇卷--《素问》、《灵枢》各9卷,每卷9篇,全书共18卷,162篇。
⏹传承--《素问》——至唐代仅存8卷,唐代王冰补入7篇大论。
(第七卷“天元纪大论”)宋代又补充2篇素问遗篇,《刺法》、《本病》,显系后人伪托之作。
《灵枢》——宋哲宗元祐八年,高丽使献《黄帝针经》,南宋时由史崧献出家藏旧本。
⏹基本内容--《素问》运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理论论述了人的心理、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疾病预防等。
《灵枢》着重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成就--注重整体观念、.重视脏腑经络、.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黄帝内经》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初步确立,其后中医学发展均是以其为理论基础,这是中医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本著作。
1.《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或《八十一难》,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杂病论·自序》。
西汉末期至东汉成书。
包含了脉学、经络、脏腑、疾病、输穴、针法等内容,也是一本有影响的中医书籍。
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最早提出“奇经八脉”名称、循行路线、功能特点、病变证侯、与十二经关系等;提出“左肾右命门”说;提出“无形三焦”说。
2.《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首载于梁代阮孝绪的《七录》,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黑水城文书中发现又一版本的《千金要方》——新刊中国藏黑水城F14:W8号汉文文书考释
献》 出版 首 次 披 露 了该 文 书 残 页 图 版 , 按 收 的 并 藏地 将 其 重 新 编 为 M1 1 6 ・2 9号 , 拟题 为 “ 医书 印
本 ” 1 ( .54 。本 文 对 F 4 W8号 文 书 内容 进 [ ] P19 ) 1:
1 肿上干[ .
2 人 疮痛 [ .
行 了考证 复原 , 进一 步考 察 其版 本 问题 , 并 断定 它 是元 刻本 《 刊孙 真人 备急 千 金要 方》 页 。 重 残
收 稿 日期 :0 1).1 2 1453
3 青龙 五 口[ .
4 . 口[
作者简介 : 志诚 , , 邱 男 四川 巴 中人 , 都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学 院 博 士 研究 生 。 ( 京 首 北
2 灭 瘢 膏治诸 色痈肿 恶疮瘥后 有 瘢痕 方 .
( 略) 后
【 校笺 】
1 、) 敷 ” ) 2 通“ 。
根据 F 4: 1 W8号 文 书 残 页 上 各 字 的相 对 位 置, 以及 “ 上 千 ” “ 疮 痛 ” 别 位 于书 页 第 1 肿 、人 分 、
5I 瘢膏[ . 灭『
发展 水 平 、 医在 少数 民族地 区的影 响等 等无疑 具 有 重 大意 义。 汉 关键 词 : 黑 水城 文献 ; 1 : F 4 W8号 文 书 ;考释 ;千金 要 方 ; 本 版
中图分 类号 : 2 1 文 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 号 :0 4— 1 2 2 1 ) 1 14一 9 R 8 A 10 9 4 (0 2 0 —0 1 O
10 8 ) 0 0 9
① 按 照保 存 的 完 整 性 , 逸 友 将 黑 水 城 汉 文 文 书 分 为 整 、 、 、 四种 类 型 ( 见 《 城 出 土 文 书 ( 文 文 书 卷 ) , 李 缺 残 屑 参 黑 汉 》 科 学 出 版 社 19 年 版 , 5页 ) F4: 91 第 。 1 W8号 文 书 残 页 应 属 残 缺 程 度 最严 重 的 10 50多 件 “ ” 列 , 收 录 7 0件 文 书 的 屑 之 仅 6 《 城 出土 文 书 ( 文 文 书 卷 ) 当 然 无 其 位 置 。 黑 汉 》
宋校《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相应方剂考证
宋校《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相应方剂考证李楠;曾凤【摘要】《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有大量重复内容,经比对发现两书相同方剂药味组成基本一致,但在主治病证、炮制表述方式、方中药物剂量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且无任何文字标注.通过分析两书版本源流与文字内容,结合唐宋之际时代背景,推测孙思邈在编写《千金翼方》时对方剂主治病症与疾病分类等认识与早年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宋人统一修改《千金要方》中药炮制表述方式,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宋之际中医药学术发展与药业兴起的状况;两书药量的较大差异目前难以得出明确结论,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10【总页数】3页(P1297-1299)【关键词】宋校;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方剂【作者】李楠;曾凤【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3孙思邈《千金翼方序》有言:“撰方一部,号曰《千金》,可以济物摄生,可以穷微尽性。
犹恐岱山临目,必昧秋毫之端;雷霆在耳,或遗玉石之响。
所以更撰《翼方》三十卷,共成一家之学。
”可见孙思邈以为《千金要方》(以下简称《要方》)尚有未备,故撰《千金翼方》(以下简称《翼方》)予以补充。
宋人校定两书后亦云:“《千金翼方》三十卷,辨论方法,见于《千金》者十之五六”,说明两书不仅互为表里、互为辅翼,而且超过一半的内容相合重复。
笔者以方剂为重点对两书相重部分进行了逐字比对,发现其药味的组成基本一致;偶有不同的情况,宋人以小字出注说明。
如“朴消荡胞汤”,《要方》较《翼方》多出桔梗、甘草两味,并以小字注“《千金翼》不用桔梗、甘草”,表明宋人校书时确以《要方》《翼方》相互参照,且对方中药味的差异出注说明。
但两书在相应方剂的主治、炮制表述方式、方中药物剂量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宋人却无任何注文,现分别叙述如下。
表1显示,较之《要方》妇人卷,《翼方》新增“妇人面药”39首,“熏衣浥衣香”6首,“令身香”13首,其他两书相重的方剂约占80%左右。
千金方-唐宋流传拾零
《千金方》唐宋流传拾零I n t e r e s t i n g P i e c e s o f t h e C i r c u l a t i o n o f“Q i a n J i n F a n g”i n T a n g a n d S o n g D y n a s t i e s□郭秀梅 冈田研吉 加藤久幸摘要:孙思邈《千金方》于658年之间成书后,经历了400年的传抄珍藏,时隐时现。
只有《新修本草》《外台秘要方》《太平御览》《太平圣惠方》等由政府或高官显宦编纂的书籍里才见援引。
本文分析了王冰《素问次注》、昝殷《经效产宝》的引书情况,进一步证明了《千金方》成书以来,直至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刊刻之后,才渐为世人所知。
关键词:千金方;唐代;宋代;流传中图分类号:R-092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7-1342(2004)03-0034-04 唐代《千金方》之鳞爪 关于孙思邈的生卒年及《千金方》的编撰年代,根据诸学者们的考证,推定孙思邈生活在581—681年间,《千金方》编成于650—658年间。
成书之后至北宋治平三年正式刊行,期间大约经历了四百余年。
四百余年间被传抄、引用,流传医界。
《千金方》成书后不久,659年苏敬等在奉敕编纂的《新修本草》中,就曾加以引用。
752年的王焘《外台秘要方》中大量记载了《千金方》的内容,984年的《太平御览》收入了孙思邈的序,992年的《太平圣惠方》自卷第一“叙为医”开始大量引用了《千金方》的内容。
从这几部引录《千金方》的书籍来看,正说明了《千金方》问世之后,引起了医学界和文化界的高度重视。
《新修本草》是由唐朝右监门长史苏敬建议,经唐高宗批准,组织二十余人编写的最早的国家药典。
王焘出身名门望族,官任给事中,并长期掌管弘文馆图书工作,所著《外台秘要方》汇集了国家一级资料。
《太平御览》和《太平圣惠方》是奉宋太宗之命而编纂的大部头书籍,其记载和收录理应是那时代最新知,最可靠的文献。
北宋校正医书局对《千金要方》改动评析
肤子、 。 苴芏
( 在杂病 第六)
妇人 第八
从 以 上三 卷 的篇 目来 看 . 人 校 订 《 金要 方 》 宋 千 时. 已将 孙 氏原 书 的次 序 完 全 打 乱 , 行 了 重新 编 进 次 , 卷 中 的篇 目及 条 文顺 序 亦 作 了重 新 排列 , 其 各 使 在 形 式上 较 为整 齐 划 一 。
手足肿方 第四
伤 寒不发 汗变成狐惑第 四
黄疸黄汗方 第五
百 合 病 第 六
伤 寒发黄 第五
温 疟 第 六
序 云 :臣 等 术 谢 多 通 , 专 典 校 , 是 请 内府 之 秘 “ 职 于 书 , 道藏 别 录 。公 私 众 本 , 访 几 遍 , 以 正其 讹 探 搜 得 谬, 补其 遗 佚 。 之 重复 者 削 之 , 文 事之 不伦 者 辑 之 , 编
次 类 聚 . 月 功 至 。 由序 中可 知 , 期 ” 宋人 对 《 金要 方 》 千 的篇 章次 序 以及 内容 文 字 都进 行 了较大 的调 整 与改 动。 由于 未经 宋人 整理 的 古 医书极 少 流 传下 来 , 人们
江南溪毒证 第口
温 疟 第 九
() 2 第二十六卷备 急 卒死第 一- 蛇毒第 二 被 打第 三 火疮第 四
虚 忘 查、 : 虚而多忘. 伏神、 多 : 加 远志 7 / 加 远志。 ) 第一卷 ‘处 方第 卷 处 第五 》 。
. 。 .
五 》 )
桃 仁 汤 治 产后 往 来 寒 热, 桃仁 汤治 产 后往 来 寒 热,
增 补 润色 原 文
恶露不尽方 : 仁五 两, 桃 吴 恶露不尽方 : 桃仁五 两, 吴
重新 调 整编 次 目录
中国医学史——精选推荐
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医药的起源1.导引:是古代的⼀种养⽣术和健⾝法,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是由原始舞蹈演化⽽来的。
相当于现在的⽓功或运动疗法。
2.针法:是借助⼀定的⼯具对⼈体的某些部位进⾏针刺治疗疾病的⽅法。
3.砭⽯:是⼀种锐利的楔形⽯块,最早是⽤来进⾏针刺治疗的⼯具,还可以⽤来破开脓肿和排脓放⾎。
4.灸法:是通过对⾝体的某⼀部位进⾏固定的温热刺激,以达到减轻疼痛、治疗疾病的⽬的。
5.原始时期的外治法:⽌⾎法按摩法热熨法⼿术疗法6.⽕的使⽤对⼈类卫⽣保健的意义①⽕作为⼀种重要的⽣产⼒,促进了⼈类社会的发展进程;②使⼈类的饮⾷结构由“⽣⾷向熟⾷”转化;③改善了⼈类的居住条件;④为某些原始的治疗⽅法,如热熨法和灸治法的产⽣创造了条件。
第⼆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向1、酒的医学作⽤兴奋剂⿇醉剂消毒剂驱寒散瘀溶剂2、汤药的意义汤液的出现,使⼈们由习惯⽤⽣药转变为⽤熟药,由使⽤重剂量单味药转变为适量混⽤多种药物,这就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并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促进了中医复⽅的发展。
3.六⽓、六疾、六⽓致病学说的内容六⽓致病说:(《左传》)公元前541年,秦国名医医和为晋候诊病时,提出“六⽓致病说”。
他说:“……天有六⽓,降⽣五味,发为五⾊,征为五声,淫⽣六疾。
六⽓⽈阴、阳、风、⾬、晦、明也。
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
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疾4.“病⼊膏肓”典故出处与早期治法规范的提出《左传》:“成公⼗年(公元前576年)晋候有疾,医缓⾄⽈:‘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焉,不可为也。
’”(“病⼊膏肓”)“攻”和“达”有⼈认为指的是温熨和针刺。
提出了“攻”、“达”、“药”治法规范。
5.藏冰、变⽕藏冰:⽤储藏冰块的办法,调节四时⽓候变化给⼈带来的影响,从⽽达到预防疾病的⽬的。
变⽕:在不同的季节燃烧不同的燃料,以预防疫病的发⽣。
6.阴阳、五⾏概念的最早出处阴阳:始于《周易》五⾏:始于《尚书·洪范》7.天⼈关系的主流思想内容⼈顺应天地⼈和⾃然界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切⼈和事都应该顺乎⾃然规律,达到⼈与⾃然的和谐。
宋代校正医书局改编《千金要方》的新证据
#论著#宋代校正医书局改编5千金要方6的新证据作者单位:100102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黄幼民);100700 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黄龙祥)黄幼民 黄龙祥摘要 唐代孙思邈5千金要方6一书,现存有二种传本,一种是宋代校正医书局的校注本5备急千金要方6;另一种是未经宋人校改的宋刊本5孙真人千金方6(现存20卷)。
这二种传本无论是在篇目次序(包括同一篇中的条文次序)还是在文字内容上,都有较大的出入。
关于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几年前我们已经撰文做了初步分析,而新近的研究又进一步发现了解释这些差异的新证据。
关键词 宋校本5千金要方6;基本构成;宋代校正医书局New evidences for adapting Qian jin yao fang (Thousand Golden Essential Prescriptions)by Of fice of Re -vising Medical Books of the Song dynasty H UA N G Youmin *,H UA N G L ongx iang 1Beij ing College of A cup uctur e -Mox ibustion and Or thopedics -T r aumatology ,Beij ing 100102Abstract Q ian j in y ao f ang (T housand Golden Essential Pr escr ip tions )wr itten by Sun Simiao in t he T ang dynasty has two kinds of extant editions in circulatio n:one i s the revised edition,Bei j i qian j in yao f ang (Essential Prescrip tions W or th a T housand Gold f or Emer gencies )revised by t he Office of Re -vising M edical Books of t he Song dynast y,the other is the Song edition,S un z henren qian j in f ang (M as -ter Sun .s T housand Golden Pr escr ip tion)(20volumes extant)not revised by So ng people 1T here are g reat discrepancies betw een these two editions not only in the order of chapter contents,including the or der of items in the same chapter ,but also in its texts 1Concerning the causes o f this difference,w e alr eady made preliminary analysis in our former paper 1However,there are new evidences to further explain it w ith our r ecent research 1Key words Qian j in y ao f ang R evised in t he Song dy nasty ;Basic constitution;Office of Revising M edical Books of the Song dynasty关于宋代校正医书局校改医书的一般情况,几年前笔者已有专文论述[1]。
宋校通行本《备急千金要方》将枳壳改作枳实的文献考证
宋校通行本《备急千金要方》将枳壳改作枳实的文献考证李家萱,李文飞,孟庆鸿,曾凤*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北京100029〔收稿日期〕2022-10-2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21BTQ02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YJAZH003);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科研项目(SSMYJY-1-2020-01);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科研项目(SSMYJY-2-2021-17)。
〔第一作者〕李家萱,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医史文献。
〔通信作者〕*曾凤,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
〔摘要〕《千金要方》三种代表性版本中对枳实、枳壳的记载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早期两种唐代传本《(新雕)孙真人千金方》《真本千金方》中记载的为枳实、枳壳并存,而后来的宋校通行本《备急千金要方》仅见枳实,给当今临床应用带来一定困扰。
在对勘版本异文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结合历史背景,提出宋校本《备急千金要方》在林亿主导下,或出于个人臆见将全书中的枳壳统一改作枳实,有违原书原貌,与宋代本草学的观点相悖。
由于宋校通行本《备急千金要方》经由儒臣整理刊行,其文本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现今使用该版本时应采取审慎的态度,对关乎中医学理、法、方、药核心要素的文献资料,需要进行考证辨别。
〔关键词〕《备急千金要方》;枳实;枳壳;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中图分类号〕R28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3.03.030Literature research on changing Zhiqiao (Fructus Aurantii)into Zhishi (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in the revised popular version of Bei Ji Qian Jin Yao Fang (InvaluableFormulas for Emergencies)in the Song DynastyLI Jiaxuan,LI Wenfei,MENG Qinghong,ZENG Feng*College of Chinese Classics,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Abstrac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cords of Zhishi (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and Zhiqiao (FructusAurantii)among three representative versions of Qian Jin Yao Fang (Invaluable Formulas ).Zhishi (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andZhiqiao (Fructus Aurantii)appear in both Xin Diao Qian Jin Yao Fang (The Newly Revised Invaluable Formulas for Emergencies)and Zhen Ben Qian Jin Yao Fang (The Original Invaluable Formulas for Emergencies ),the two early Tang Dynasty manuscripts.However,only Zhishi (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is recorded by the revised popular version of Bei Ji Qian Jin Yao Fang (Invaluable Formulas for Emergencies )in the Song Dynasty.Since the differences have caused problems in clinical practice today,we compare the different revised versions,read the related literature,and combine wit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We finallyconclude that the LIN Yi version of Bei Ji Qian Jin Yao Fang (Invaluable Formulas for Emergencies )in the Song Dynasty has changed Zhiqiao (Fructus Aurantii)into Zhishi (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out of personal speculation.It is against the original book and contradicts the view of Material Medica in the Song Dynasty.Since the popular edition has been compiled and published by Confucian scholars,its text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Cautious attitude should be adopted when using this version.The literature and materials related to the core elements of principle-method-formula-medicine in Chinese medicine need to be verified and identified.〔Keywords 〕Bei Ji Qian Jin Yao Fang (Invaluable Formulas for Emergencies );Zhishi (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Zhiqiao(Fructus Aurantii);Office of Revising Medical Work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LIN Yi本文引用:李家萱,李文飞,孟庆鸿,曾凤.宋校通行本《备急千金要方》将枳壳改作枳实的文献考证[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3(3):575-578.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年第43卷枳指的是芸香科枳属植物枳Poncirus trifoliata (L.)Raf枸橘的干燥幼果,现代临床用药中,枳实、枳壳均来源于枳。
宋人以《千金翼方》增补《千金要方》内容考证
Vo _ 3 . 5 I O No 1 O. 2 o O7
宋人 以 《 千金 翼方》 增补 《 千金 要方》 内容考证
曾 凤
(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 2 ) 0 0 9
摘
要 :现今 《 千金要方》 之通行本为北宋校正 医书局 校定 的 《 备急千金要方》 (0 6年 ) 16 ,宋人 自序整理
十枚 ” 《 , 千金翼 》作 “ 麦门冬三两” “ 、 大枣五 枚” 4 《 ;( ) 千金翼》 “ 麦门冬 ”增治法 “ 去心” 。
( ) 两本 服药 量 同 ,略 。 5 例3 :宋校本 《 卷三 ・ 妇人方 中 ・ 中风第三》 增补 “ 大远志 丸 ” 13 【4 2 ]J
此方又见于 《 千金翼方 ・ 卷七 ・ 妇人三 ・ 虚 乏第一》 ,名 “ 大远 志圆” ,其主治 、药量 、炮 制
出入 。
例如 ,宋 校本 卷三 《 人方 中 ・中风 第三 》 妇
中连续 增补 三 首 复 方,这 三 方 又 见 于 《 千金 翼 方》 ,现对 比如下 : 例1 :宋校本 《 卷三 ・ 妇人方 中 ・ 中风第 三》 增补 “ 甘草 丸 ” 址 …
此 方见 于 《 千金 翼 方 ・ 七 ・ 人 三 ・虚 乏 卷 妇 第一》 ,名 “ 甘草 圆” ,其主治 、药量 、炮 制与宋 校本 略 有差 异 ,见下 表 :
表 1 甘草丸在两书中的差异
按 : ( ) 两 本 主 治 叙 述 稍 异 ,宋 校 本 “ 1 虚
悸” 《 , 千金翼》 作 “ 虚悸少气” 《 ; 千金翼》 无 “ 吸吸乏气” 2 。( )两本药量不 同,宋校本 “ 远志 菖蒲各三两” 人参二两” 大枣五十枚 ” 千 、“ 、“ ,《
中医古籍校勘的新思考与新探索(续完)
《灵枢》《素问》 志伤则喜忘其前言
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喜惊,妄言
厥阴终者,中热隘干,善溺心烦,甚则 舌卷卵上缩而终矣(《素问》)
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 麻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 厥头痛,意善忘, 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 恐者 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 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 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 外者 狂言,惊,善笑,好歌乐 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 名曰阳厥 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 肾风而不能食,善惊
合之以声,痙乃痉之讹,当定为痉。”笔者30年前校 《甲乙经》校语多很简略,独对此误解最多、影响最
大的“痙”字考辨用了整整一页纸的篇幅,之后又先 后有中医文献研究专家和文字学家通过俗字研究, 详细考辨了“痙”如何从“痉”演变的具体过程。然 而至今仍有个别中医专家坚持古人和前人的错误 观点,认为“痙”非痉病,而是小儿疱病,音义皆与 “痉”不同,别为一字。限于篇幅不再就此专论,窃 以为在这类问题上应当尊重古今文字学专家的研 究成果,中医人不必在这一点上强调自身学科的特 殊性,没有必要专为水肿病造一字“凉”。为“痙”的 合法性辩护需要足够多和强的证据,不能以一个特 例、一个孤证去推翻古今文字学家从大量文献中总 结出的通例。
16——
中医文献杂志
要。既然我们今天不能接受将“西泠印社”写作“西 冷印社”,就不能无视中医古籍中随处可见的“清泠 渊”写作“清冷渊”的错误。
以上所举皆为共见于中医古籍和文句类古籍 的中医古籍常见误字,而特见于中医古籍的影响最 大且至今仍未正确认识的误字当数“痉”的俗讹字 “痙”。关于“痉”之误写作“痙”,不仅古代医家早 有专论,文字学家也有考辨。例如南宋文字学家戴 侗作《六书故》曰:“医书云痙亦作痉。考之《说文》,
校正医书局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
2016.1029中医文化校正医书局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 岐 黄北宋天圣四年(1026),宋仁宗诏令天下,广征医书医方,并敕命晁宗慤、王举正等人校定古代医书。
越年,由国子监将校定的《黄帝内经素问》、《难经》、《诸病源候论》等摹印颁行。
这是宋政府大规模整理刊印古医籍之肇始。
嘉祐二年(1057)应大臣韩琦之请,仁宗复诏置“校正医书局”于编修院下,由医官掌禹锡、林亿、高保衡等领衔,组织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从事前所未有的校正、编纂和刊行医经典籍的工作。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家国家创置的卫生出版社。
众所周知,造纸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贡献。
在造纸技术尚未流行之前,古代医书同其它书籍一样,也是靠人们传抄于竹简、缣帛,或勒铭于金石之上的。
如近年出土的两汉医书,其书写材料还都是竹简、木牍、缣帛等。
西汉时期,我国已发明了造纸技术,至三国魏晋时已普遍用作书写材料。
如不算佛像经文的小规模印制,则中唐之际已有相当规模的雕板印刷技术的应用。
已知最早的刻版印刷医书,是现存法国巴黎图书馆的《新集备急灸经》残卷。
其书卷首记有“京中李家于东市印”,卷末有“咸通二年(861)……范子盈、汜景洵写记”字样,显然其为咸通二年以前木刻本的重抄本。
至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既能节省雕板的费资,又可缩短印刷时间,为大批印刷各类书籍开了便利之门。
北宋朝正是具备了这些物质技术上的客观条件,再加上自太宗皇帝以来对医学一向十分重视,遂有设置校正医书局的务便是将其错简脱讹处尽数改正。
其工作之辛勤及其治学之严谨,可从高保衡、林亿校正《素问》的序文中获悉一二,其谓:……臣等承乏典校,伏念旬岁,遂乃搜集中外,裒集众本,寖寻其义,正其讹舛,十得其三四,余不能具。
窃谓未足以称明诏、副圣意,而又采汉唐书录古医经之存于世者,得数十家,叙而考正焉。
……正谬误者六千余字,增注义者二千余条。
一言去取,必有稽考,舛文疑义,于是详明。
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
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
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天资聪颖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他便立志从医。
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明,7岁的时候,就认识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据《旧唐书》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称其为“圣童“。
18岁时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
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精通道家典籍,被人称为“圣童“,开始为乡邻治病。
[2]修行终南北周静帝时,杨坚执掌朝政,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孙思邈无意仕途功名,认为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随意,坚决不接受,一心致力于医学。
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太白山中。
他一方面下功夫钻研医学著作,一方面亲自采集草药,研究药物学。
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
他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应诏入京唐太宗即位后,召孙思邈入京师长安,见到他70多岁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太宗想授予孙思邈爵位,但被他拒绝了,仍回到乡间为民医病。
俄藏黑水城《孙真人千金方》残页考释
俄藏黑水城《孙真人千金方》残页考释《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所撰的一部重要的医学巨著,流传久远,版本较多,可分为宋校本和未经宋校本两大类。
本文以所属第二大类的俄藏黑水城TK166号《孙真人千金方》文书为中心,与日藏《孙真人千金方》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其重要价值和意义。
标签:俄藏;黑水城;孙真人千金方《千金方》(包括《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共三十卷,为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的传世之作,成书于公元652年。
该书对中医学发展有承前启后的贡献,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目前已发现的《千金方》版本多达50余种,可统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宋校本,即目前广为流传的通行本——(日本)江户医学影印北宋本(以下简称“江户医学本”),该本源自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设立的校正医书局,由宋臣林亿等整理校订并定名的《备急千金要方》。
第二大类:未经宋校本。
此版本未经宋臣校订,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千金方》的原貌,但由于宋校本的大量刊印,这类版本大都散佚,残缺不全。
就现在保存下来的文献而言,可分为二:一是《千金方》的最早版本,1832年(日本天宝三年)在日本发现并刊行的旧抄本《真本千金方》,现仅存第一卷,其余皆佚。
二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版影印的分别藏于日本、英国和俄国的三种木刻古本《孙真人千金方》的残卷和残纸。
本文主要以由黑水城出土,现藏于俄国的编号TK166号文书——《孙真人千金方》①为中心展开论证,通过与日藏《孙真人千金方》的比较进而探讨其重要的价值。
一、俄藏黑水城《孙真人千金方》残页概述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当中有一定数量的医药文献,虽然数量有限,多为残本,但其中有不少文书还是相当有研究价值的。
俄藏TK166《孙真人千金方》即为其中一件,《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六册《附录·序录》载:TK166孙真人千金方孟黑录303金刻本。
蝴蝶装,白口,上方鱼尾下版心题“千金方”或“千方”“千金”,下接卷数。
下方鱼尾下印页码,每卷页码另起。
中古医家名数之成立(十八)—宋校《千金方丁肿方》之审查
中古医家名数之成立(十八)—宋校《千金方丁肿方》之审查1、缘起按今日所能见之《千金方》,一曰《备急千金要方》,此宋林亿等校正之本也,一曰《孙真人千金方》者,则未经校正者也,其间之总体差异,前人多有论述,今余读《丁肿方》一篇,则有若干颇可玩味之差异,轻者则字句正误、章节先后之类也,重者则关乎医理与史实也,是不可不慎者,乃略为拈出。
2、割截此一门也,《要方》在卷二十二,《孙方》在卷二十三,而《外台秘要》卷三十引此门之大半,注云“并出第二十三卷中”,是《孙本》之篇次存其旧也。
《要方》先标“丁肿第一”,下注“论一首,证十五条,方二十九首,灸法一首”,此注为馆臣自记也;而《孙方》则首为“嵇康曰”云云;谨按《要方》之论略曰:夫禀形之类,须存摄养,将息失度,百病萌生…阴阳之气不得宣泻,变成痈疽疔毒恶疮诸肿,至于丁肿,若不预识,令人死不逮辰…凡是疮痍无所逃矣。
余以为此论当是此一卷之总论,此卷有丁肿、痈疖、发背等六门,其证候皆可括于此论之中也,而“至于丁肿”一句,当顺承“痈疽疔毒恶疮诸肿”读下,是病症之转剧也,非单列丁肿而论;“至于”者,是已得其病,而不得节度,触犯禁忌,使病恶化之谓也;《源候论》云“犯丁疮肿候,谓疮肿欲瘥,更犯触之,疮势转剧,乃甚于初”,又云“犯丁肿,谓病丁肿,而或饮食,或居处,触犯之,令肿增剧也”,此即孙氏之意也。
此论亦见《外台》,亦以当丁肿之论,而《孙本》无之,其首略曰:嵇康曰:稔岁多病,饥年少疾。
信哉不虚!是以关中土地,俗好俭畜…江南岭表,其处丰饶…恣口食啖,夜长醉饱…大小皆病,或患霍乱脚气胀满,或寒或热,瘧痢恶核丁肿,或痈疽痔漏,或偏风猥腿…凡如此者,比肩皆是尔,惟云不习水土…学者先须识此,以自诫慎,故此一卷存于摄养,预防不逮耳。
谨按此段非专论丁肿,亦不能统摄全卷,盖非此卷之文;今检之乃在《要方》卷二十七《养性》之中,而无“故此一卷存于摄养,预防不逮耳”一句;依《养性》之体例,馆臣盖误以此段全出嵇康《养生论》,故编入也,然嵇康之言实惟“稔岁多病,饥年少疾”八字而已,其后皆孙氏之语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宋代校正医书局改编5千金要方6的新证据作者单位:100102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黄幼民);100700 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黄龙祥)黄幼民 黄龙祥摘要 唐代孙思邈5千金要方6一书,现存有二种传本,一种是宋代校正医书局的校注本5备急千金要方6;另一种是未经宋人校改的宋刊本5孙真人千金方6(现存20卷)。
这二种传本无论是在篇目次序(包括同一篇中的条文次序)还是在文字内容上,都有较大的出入。
关于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几年前我们已经撰文做了初步分析,而新近的研究又进一步发现了解释这些差异的新证据。
关键词 宋校本5千金要方6;基本构成;宋代校正医书局New evidences for adapting Qian jin yao fang (Thousand Golden Essential Prescriptions)by Of fice of Re -vising Medical Books of the Song dynasty H UA N G Youmin *,H UA N G L ongx iang 1Beij ing College of A cup uctur e -Mox ibustion and Or thopedics -T r aumatology ,Beij ing 100102Abstract Q ian j in y ao f ang (T housand Golden Essential Pr escr ip tions )wr itten by Sun Simiao in t he T ang dynasty has two kinds of extant editions in circulatio n:one i s the revised edition,Bei j i qian j in yao f ang (Essential Prescrip tions W or th a T housand Gold f or Emer gencies )revised by t he Office of Re -vising M edical Books of t he Song dynast y,the other is the Song edition,S un z henren qian j in f ang (M as -ter Sun .s T housand Golden Pr escr ip tion)(20volumes extant)not revised by So ng people 1T here are g reat discrepancies betw een these two editions not only in the order of chapter contents,including the or der of items in the same chapter ,but also in its texts 1Concerning the causes o f this difference,w e alr eady made preliminary analysis in our former paper 1However,there are new evidences to further explain it w ith our r ecent research 1Key words Qian j in y ao f ang R evised in t he Song dy nasty ;Basic constitution;Office of Revising M edical Books of the Song dynasty关于宋代校正医书局校改医书的一般情况,几年前笔者已有专文论述[1]。
当时研究结果表明:在现存两种5千金要方6传本中,未经宋人校注的宋刊本5孙真人千金方6与日本抄本5真本千金方6及未经宋人改编的早期文献如5医心方6、5太平圣惠方6等引录的5千金要方6文字相吻合,初步提示该传本更多保存了孙思邈原书的旧貌。
如果单凭这一方面的事实,也许还不足以完全使人相信:上述二种传本的差异完全由宋代医官的改编所致。
有人可能会说:也许在北宋,5千金要方6不止一种传本,宋代校正医书局整理时选取了一种较好的传本,而5孙真人千金方6则出自另一种传本。
为此,需要寻找新的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来回答上述疑问。
几年前,我们在考察5千金要方6与5千金翼方6关系时发现:后者第26-28卷针灸篇主要是将5千金要方6各卷针灸方辑录而成,这就给考察5千金要方6原书的编次及基本构成情况提供了最可靠的参照,从而对现存两种传本5千金要方6的差异做出明确的判断。
我们曾将两种传本5千金要方6的编次进行过逐条对照,对于针灸内容则做过逐字比较,发现二者针灸卷的条文次序及内容均有较大差异,见表1。
这样多的出入,如果没有一可靠的旁证,真不敢断言,所有这些差异都是由宋代林亿等人私改所致。
幸好,以上所有条文被5千金翼方6第26卷/小儿惊痫第三0全文辑录,对照的结果发现:5千金翼方6所引录的条文次序及文字与5孙真人千金方6完全相同。
5孙真人千金方6与宋校本5千金要方6在编次及内容上差别最大的要数第11卷/肝脏卷0。
前者有关目疾的方论,在宋校本中见于第六卷/七窍病0,另外宋校本该篇所引5甲乙经6针灸主治内容不见于表15孙真人千金方6与宋校本5千金要方6比较举例孙真人千金方#癫疾方第五(宋校本)千金要方#惊恐曲泽,主心下澹澹喜惊。
曲泽、大陵,主心下澹澹喜惊。
阴交、气海、大巨,主惊不得卧。
阴交、气海、大巨,主惊不得卧。
大巨,主善惊。
阴跷,主卧惊视如见星。
阴跷,主卧惊视如见鬼。
大钟、郄门,主惊恐畏人,神气不足。
大钟、郄门,主惊恐畏人,神气不足。
然谷、阳陵泉,主心中怵惕,恐人将捕之。
然谷、阳陵泉,主心中怵惕,恐人将捕之。
解溪,主瘛而惊。
解溪,主瘛而惊。
少冲,主太息烦满,少气悲惊。
少冲,主太息烦满,少气悲惊。
少府,主数噫恐悸,气不足。
行间,主心痛数惊,心悲不乐。
行间,主心痛数惊,心悲不乐。
阳谷,主风眩惊,手卷。
厉兑,主多卧好惊。
厉兑,主多卧好惊。
腋门,主喜惊,妄言面赤。
腋门,主喜惊,妄言面赤。
神门,主数噫,恐悸少气。
神门,主数噫,恐悸不足。
间使,主喜惊,喑不能言。
间使,主喜惊,喑不能言(置于/癫疾0篇)。
巨阙,主惊悸少气。
三间、合谷,主喜惊。
三间、合谷、厉兑,主吐舌戾颈,喜惊。
阳溪,主惊瘛。
阳溪,主惊瘛(置于/癫疾0篇)。
通里,主心下悸。
通里,主心下悸。
大陵,主心中澹澹惊恐。
大陵,主心中澹澹惊恐(并于第一条中)。
手少阴阴郄,主气惊心痛。
手少阴、阴郄,主气惊心痛。
天井,主惊痹。
天井,主惊痹(与/阳溪0条合编,置于/癫疾0篇)。
后溪,主泣出而惊。
后溪,主泣出而惊。
腕骨,主烦满,惊。
腕骨,主烦满,惊。
5孙真人千金方6。
而5千金翼方6第27卷/肝病第二0针灸方所反映的编次及基本构成与5孙真人千金方6同。
最后再从宋校本5千金要方6宋人注文分析:肝脏卷云:在足大指本节内侧白肉际;[2]肝脏卷云:在脚心大指下大筋。
[3]此二条文字现行本见于5千金要方6第二十卷膀胱卷,而在5孙真人千金方6恰恰在第十一卷肝脏卷,与宋人注文相符。
以上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比较了现存两种传本5千金要方6的异同及其与5千金翼方6的关系,考察的结果表示:5孙真人千金方6更接近孙氏5千金要方6原书旧貌。
以此本与宋臣校改本5备急千金要方6对照,发现宋臣校注时已将孙思邈原书进行了重新编次,不仅是各卷的次序不同,而且将不同卷中篇目进行了重组合,甚至各篇中的条文顺序也作了重新排列,特别是据宋代传本5甲乙经6补辑了不少内容,同时对孙思邈原书文字做了直接改动而未作任何说明,这就使得宋校本5千金要方6的基本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如果不能清楚地意识这一点,我们在利用该书考察其他医史资料时就会得出错误的判断。
鉴于现在流行的宋校本5千金要方6已由宋人进行了大量的改编、增补,该书的基本结构已有所改变,故此书的作者项应题作/孙思邈原著,林亿等改编校补0。
如果宋臣对于其所作的改编能在书前/凡例0中一一说明,或者循其校5素问6之例,于每一校改处,注明校改依据,都会为后人考察孙思邈原书旧貌提供更多的方便。
据我们考察发现,宋代校书局在校注医书时,校注某一本医书时,往往会对其他相关医书的相关文字进行相应的校改。
那么,为什么对5千金要方6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而没有对5千金翼方6作相应的改编呢?参考文献1黄龙祥1试论宋代校正医书局私改医书之弊1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4):4312孙思邈1备急千金要方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宋本,1982, 51013孙思邈1备急千金要方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宋本,1982, 5141(收稿日期:2000-10-11)/三一七0与国医节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值北洋军阀政府和民国时期政府当政期间,曾接连发生了3起由政府当局人物出面主张废止中医的严重事件,/三一七0即是指在1929年3月17日全国中医药界与反动政府展开的一场保护中医还是废止中医的尖锐斗争,这场斗争对我国中医药界的生存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民国时期的中医处境十分艰苦,由于西医的传播与发展,使中医药受到巨大冲击。
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及医学界内部的对立势力亦敌视中医,企图消灭中医。
1929年2月27日,民国时期政府召开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余岩(云岫)等人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0。
提案针对中医进行了歪曲与污蔑,他们视中医为旧医,主张以新医即西医替代之,尤其强调/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能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
0并制订了所谓/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0,其主要内容有:/处理现有旧医0,由卫生部实行/旧医登记0,以限制中医营业执照发放与使用年限; /禁止成立旧医学校0;禁止登报介绍宣传中医等。
1929年2月26日上海5新闻报6将这一废止中医提案报道后,立即激起全国中医药界的极大愤慨与反对,上海中医协会常务委员夏应堂、殷受田、朱少坡等人致电南京卫生部坚决反对,并于2月27日在5新闻报6等刊出告全国中医同志书,对提案表示抗议,又于3月4日通电全国各地中医药团体,建议在上海举行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
3月17日大会召开,来自全国15省、132个医药团体的262位代表参加会议。
大会提出/提倡中医以防文化侵略0、/提倡中药以防经济侵略0、/提倡中医药就是保全中国文化经济0等口号,上海中医药界罢工半日,并提供全部交通工具全力支援大会,抗议南京政府。
社会各界如全国商联、中华国货维持会、国药新闻报馆以及南洋华侨代表亦通电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