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

合集下载

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及译文

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及译文

《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及译文:原文: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善医者,救人于危难之中,治病于未病之时。

故《黄帝内经》曰:“无使六气之邪气得闲,病安从入?”然疾病变化,千端万绪,非一方一法可竟其功。

所以备急千金要方,为广大人民群众救急之用。

译文:医药的作用与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

优秀的医生能在危急关头挽救患者的生命,或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预防疾病。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不让六淫邪气有空可钻,疾病怎么能侵入人体呢?”然而,疾病的种类繁多,病情复杂,单一的药物或方法难以治愈。

因此,编写《备急千金要方》旨在为广大的民众提供急救方法。

原文:本书搜集古今医方,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十八篇。

首列脉诊、病因、病机、治则、用药等基本理论,次述各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急救、解毒、养生、食疗等方法。

内容丰富,简明扼要,便于查阅。

译文:《备急千金要方》汇集了古代和现代的医方,去繁就简,辨别真伪,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十八篇。

首先介绍了脉诊、病因、病机、治则、用药等基本医学理论,接着讲述了各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急救、解毒、养生、食疗等方法。

内容丰富,简洁明了,便于查阅。

原文:夫医者,仁爱之心,济世之志。

愿广大医者,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潜心研究医学,博采众长,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使《备急千金要方》成为救死扶伤、养生保健的可靠依据,为我国医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译文:医生应具备仁爱之心和济世之志。

希望广大医护人员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专心研究医学,广泛吸取各家之长,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备急千金要方》旨在为救治患者和养生保健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我国医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及译文

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及译文

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及译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概述
2.备急千金要方序的作者及其背景
3.备急千金要方序的主要内容
4.备急千金要方序的译文及解析
5.备急千金要方序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
备急千金要方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典籍之一,其作者为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

孙思邈是古代医学界的杰出代表,他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备急千金要方序是孙思邈积多年临床经验编撰而成,旨在为医学从业者和广大病患提供一本简洁明了、切实可行的医学指南。

备急千金要方序的原文概述如下:“夫医者,意在救死扶伤,起疴瘳疾,为民除害,故曰:‘医者,民之大命也。

’方术虽繁,要在简易;药物虽多,贵在精熟。

是编也,以备急为名,千金为重,要方为实,故曰:‘备急千金要方。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医者仁心,以及对医学的高度敬重。

备急千金要方序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多个领域,对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同时,书中还收录了许多有效的医方,为后世医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备急千金要方序的译文及解析如下:医生的职责在于救死扶伤,治疗各种疾病,为人民解除病痛。

虽然医学理论和方法繁多,但关键在于掌握
简单易行的原则,精通常用的药物。

这本书名为“备急千金要方”,意味着在紧急情况下,它的价值如同千金。

书中收录了许多重要的医方,是医学界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备急千金要方序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不仅总结了古代医学的丰富经验,还为后世医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备急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备急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备急千⾦要⽅》⼤医习业
⼤医习业第⼀
凡欲为⼤医,必须谙《素问》、《甲⼄》、《皇帝针经》、《明堂流注》、⼗⼆经脉、三部九侯、五脏六腑、表⾥孔⽳、《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

⼜须秒解阴阳禄名、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医。

若不尔者,如⽆⽬夜游,动致颠陨。

次须熟读此⽅,寻思秒理,留意钻研,始可与⾔于医道者矣。

⼜须涉猎群书。

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睹事则不能默⽽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

⾄于五⾏休王,七曜天⽂,并须探*。

若能具⽽学之,则于医道⽆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

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

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大医精诚节选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文】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脉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

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

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衔耀声名訾毁诸医。

备急千金要方内容要点

备急千金要方内容要点

备急千金要方内容要点标题:《备急千金要方》概览:传统中医的应急处理智慧《备急千金要方》,又称《千金要方》,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

该书广泛收集了古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应急处理方面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本文将详细阐述《备急千金要方》的内容要点,带您领略传统中医的应急处理智慧。

一、概述《备急千金要方》分为上、中、下三卷,共收录医方约6000首,内容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多个领域。

书中不仅总结了古代医家的经验,还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医疗观点。

二、内容要点1.内科急救书中详细介绍了内科急症的处理方法,如中风、中暑、心痛、哮喘等。

对于这些病症,孙思邈主张辨证论治,根据病情的轻重、寒热、虚实等不同特点,选用相应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2.外科急救在外科急救方面,《备急千金要方》涵盖了创伤、烧伤、骨折、脱臼等病证的处理。

书中提倡采用外治法,如敷贴、箍围、熨贴等,以达到消肿、止痛、生肌等疗效。

3.妇产科急救妇产科急救方面,书中介绍了难产、胎位不正、产后出血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孙思邈强调辨证施治,注重调理气血,使母子平安。

4.儿科急救针对儿科急救,《备急千金要方》收录了惊风、痫症、急慢惊风等病证的救治方法。

书中强调儿童体质娇嫩,治疗时应注意剂量和用药方法。

5.其他急救内容此外,《备急千金要方》还涉及眼科、耳鼻喉科等领域的急救知识。

如眼科的沙眼、胬肉攀睛等,耳鼻喉科的鼻衄、喉痹等,书中均有详细的处理方法。

三、学术价值《备急千金要方》是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中所载的急救方法,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现代中医急救学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总结:《备急千金要方》作为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内容丰富,涵盖多个学科的急救知识。

书中强调辨证论治,注重实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

备急千金要方简介

备急千金要方简介

《备急千金要方》又称《千金要方》或《千金方》,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综合性临床医著。

共30卷。

唐代孙思邈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

本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

明代后,有按《道藏》析为93卷者,内容相同。

《备急千金要方》是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世简称为《千金方》。

唐孙思邈(581—682年)撰于公元652年,共30卷。

《道藏》收入时析为93卷。

孙氏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

该书撰成后在国内外有着极广泛之影响,现存日本之《真本千金方》可能系未经宋校正医书局校正之传抄本,经宋校正医书局校刊之《备急千金要方》,中、日翻刻影印者达30余次,又有刻石本、节选本、改编本、《道藏》本等刻印者亦数十种。

《千金要方》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脏腑寒热虚实为纲,与现代医学按系统分类有相似之处,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很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

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

作者:孙思邈(约581-682),唐代医学家,中医医德规范制定人,人尊为“药王”。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自幼多病,立志于学习经史百家著作,尤立志于学习医学知识。

青年时期即开始行医于乡里,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他对待病人,不管贫富老幼、怨亲善友,都一视同仁,无论风雨寒暑,饥渴疲劳,都求之必应,一心赴救,深为群众崇敬。

大业(605-618)年中,曾游学四川,并在该地炼丹,后隐于终南山,与沙门道宣律师交厚,写了不少道家炼丹方面的著作。

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及译文

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及译文

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及译文
《备急千金要方》是一本中医药经典著作,作者是明代医学家李时中。

以下是《备急千金要方序》的原文及其译文:原文:备急者,以俟病急而后救之,状其意,名其方,所以事千金,机藏之宝,遭病之人,事之艰难也。

必须理法得其要,方能及时行事。

失之一珠,不可复得。

对身残害,他日亦所不容,沉湎幽雅,终身无益。

中医治疗,不独病症,审治之法,方知其治标有效。

不可徒凭心造,所服之药,效率不一,人臣之行,小人可诱。

故先问病,寻得其意,明了其情,再称其药,万无一失。

亲属对朋友,文人诗客,更是方中之宝。

译文:备急,意为在等待病情紧急时才施救,这是个描述其诉求、明确其医方的行为。

它价值千金,藏医药之珍,为病患者所需者,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必须理解并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及时施行。

一旦失之一珠,将不可再得。

对身体的伤害,将来也将不容忍,陷入虚幻的境地,对终身没有益处。

中医治疗不仅仅是针对疾病症状,审视治疗方法方能明白治疗的目标是否有效。

不能凭空臆造,所服药物效果不一,奸佞之徒也可能产生影响。

因此,首先询问病情,了解患者的意愿,明晰情况,然后选择合适的药物,百分之百不会失误。

对亲属朋友和文人诗客来说,更是医药方术中的宝贵资料。

《备急千金要方序》阐述了医者应该在等待病情紧急时才
施行救治,以确保用药流程的顺利和效果的最大化。

该原文与译文旨在说明孙思邈对中医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医疗方法。

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及译文

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及译文

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及译文
《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如下:
魏晋之时,仓公淳于公流精述采,视死如生,亦称良医。

而齐梁之间,有士大夫不屑此术,岂所谓方技而忘吾道。

若夫君子,生知之性,固有百疾,养之在慎,不在医也。

故仲景曰:不念思慕善,神气不衰,亦得百岁。

而禁中道士,尚有百岁,而动作不衰。

此其良行苦修,体心知虑,从容营养,居处饮食,复倍于众人。

而修术不精,思求不至,故不救于方也。

《备急千金要方序》译文如下:
魏晋之时,有仓公淳于公之类的人,他们勤精于医术,救死扶伤,可称为一代良医。

然而在齐梁之间,有些士大夫却不屑于医术,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只看重方技而忘记了道德吗?对于君子来说,生而知之的性德,本来就百病不侵。

只要慎养身心,就可以健康长寿。

所以仲景说:不思念善,精神不衰,可以活到百岁。

宫中的道士们,尚且能做到百年不衰,动作不减。

这是因为他们修习良行苦修,体心知虑,从容营养,居处饮食都胜过众人。

但是有些人虽然精通医术,却思考不够用心,所以其医术也不能真正地救人。

留下了著名的《千金方》,共三千卷,集唐代及前朝的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

留下了著名的《千金方》,共三千卷,集唐代及前朝的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

留下了著名的《千金方》,共三千卷,集唐代及前朝的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
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
的临床百科全书。

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

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
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
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
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其中将飞
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
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
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
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

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

《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备急千金要方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备急千金要方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备急千金要方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备急千金要方”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备急千金要方九十三卷。

唐孙思邈(581-682)撰。

孙思邈,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自幼苦读,博览群书,通经史百家之说,尤精医药之学。

孙思邈因病成医,寿逾百岁,有八十余年临床经验,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光辉业绩,堪称一代宗师。

他医德高尚,救死扶伤,无分贵贱,一视同仁,不避寒暑,不辞风险。

他医术精良,不囿成规,敢做敢为,而又谨慎周密,不莽撞行事,成为后世医家楷模。

他的医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所撰着《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中。

《备急千金要方》是孙思邈的代表作,简称《千金要方》,后世又称《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该书原止三十卷,《四库全书》所收为九十三卷,书前有宋高保衡等所作序,言此书总三十卷,总篇二百三十二门,合方论五千三百首。

《四库提要》认为此书九十三卷,系将《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合一,并重行编辑的结果。

虽然如此,但“二书本相因而作,亦相济为用,合之亦未害宏旨也。

”此书成于永徽三年(652),作者以人命贵于千金,是为书名。

该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内经》以后至唐初的医学成就,鉴于古传诸家医方浩繁,散乱难求,乃博采众家之书,删其繁复,取其精要,撰集而成。

后人赞此书为“妙尽古今方书之要”,“可为仲圣(指张机)诸书颉颃上下”。

该书卷一为医学诸论,论述了习医基础、医德医术、诊治原则、病机病理、处方用药、药理配伍及服药注意事项等若干理论问题,以后各卷分别论述各种病症及诊治处方。

此书将《难经》以来的伤寒理论明确化、具体化为各种表现,总括为外感热症,包括急、烈性传染病。

集中了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等数十家诊治伤寒的宝贵资料,令人大开眼界。

书中既有典籍资料,亦重民间单方,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其中有些民间经验,如用鹿靥、羊靥治气瘿(甲状腺肿),用常山、蜀漆治疟疾,用槟榔治绦虫等,至今流传沿用。

“人命至贵,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出自

“人命至贵,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出自

“人命至贵,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出自“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序》。

译文:人命是很重要的,比千金还要贵重,开一副药方治好病人的病,最高的品德也莫过于此。

原文如下:
呜呼!痛天枉之幽厄,惜堕学之昏愚。

乃博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

虽不能究尽病源,但便留意于斯者,亦思过半矣,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译文:
哎!我对那些夭折的幽灵感到很痛心,对那些放弃学习的人的昏愚感到可惜。

于是,我博览经典:删去烦琐重复的地方,以求简明易懂,这样,撰写了《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共三十卷。

虽然还不能做到揭示所有病的病源,但使得留意于此书的人,所了解到的病源,我想也超过了一半儿。

我认为人命最贵重,超过千金。

开一副药方治好病人的病,最高的品德也莫过于此.所以,以《备急千金要方》为此著作的书名。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孙思邈《备急千⾦要⽅》《备急千⾦要⽅》唐·孙思邈孫真⼈備急千⾦要⽅序 昔神農遍嘗百藥,以辨五苦六⾟之味,逮伊尹⽽湯液之劑備;⿈帝欲創九針,以治三陰三陽之疾,得岐伯⽽砭艾之法精。

雖⼤聖⼈有意於拯民之瘓,必待賢明博通之⾂,或為之先,或為之後,然後聖⼈之所為,得⾏於永久也。

醫家之務,經是⼆聖⼆賢⽽能事畢矣。

後之留意於⽅術者,苟知藥⽽不知灸,未⾜以盡治療之體;知灸⽽不知針,未⾜以極表裹之變。

如能兼是聖賢之蘊者,其名醫之良乎。

有唐真⼈孫思邈者,乃其⼈也,以上智之材,抱康時之志,當太宗治平之際,思所以佐乃后庇民之事,以謂上醫之道,真聖⼈之政,⽽王官之⼀守也。

⽽乃祖述農⿈之旨,發明岐摯之學,經攘扁鵲之《難》,⽅採倉公之《禁》,仲景《⿈素》,元化《綠恢》,葛仙翕之《必效》,胡居⼠之《經驗》,張苗之《藥對》,叔和之《脈法》,皇甫謐之《三部》,陶隱居之《百⼀》,⾃餘郭⽟、范汪、僧垣、阮炳,上極⽂字之初,下訖有隋之世,或經或⽅,無不採摭。

集諸家之所秘要,去眾說之所未⾄,成書⼀部,總三⼗卷,⽬錄⼀通。

臟腑之論,針艾之法,脈證之辨,⾷治之宜,始婦⼈⽽次嬰孺,先腳氣⽽後中⾵,傷寒、癱疽、消渴、⽔腫,七竅之病,五⽯之毒,備急之⽅,養性之術,總篇⼆百三⼗⼆⾨,合⽅論五千三百⾸,莫不⼗全可驗,四種兼包。

厚德過於千⾦,遺法傳於百代,使⼆聖⼆賢之美不墜於地,⽽世之⼈得以階近⽽⾄遠,上識於三皇之奧者,孫真⼈善述之功也。

然以俗尚險怪,我道純正,不述剖腹易⼼之異;世務徑省,我書浩博,不可道聽途說⽽知。

是以學寡其⼈,寢以紛靡,賢不繼世,簡編斷缺,不知者以異端⾒黜,好之者以闕疑輟功。

恭惟我朝以好⽣為德,以廣愛為仁,乃詔儒⾂,正是墜學。

⾂等術謝多通,職專典校,於是請內府之秘書,探道藏之別錄,公私眾本,搜訪幾遍,得以正其訛謬,補其遺佚,⽂之重復者削之,事之不倫者緝之,編次類聚,期⽉功⾄。

綱領雖有所⽴,⽂義猶或疑阻,是⽤端本以正末,如《素問》、《九墟》、《靈樞》、《甲⼄》、《太素》、《巢源》、諸家本草、前古脈書、《⾦匱⽟函》、《肘後備急》、謝⼠秦《刪繁⽅》、劉涓⼦《⿁遺論》之類,事關所出,無不研核;尚有所闕,⽽⼜溯流以討源,如《五鑒經》、《千⾦翼》、《崔⽒纂要》、《延年秘錄》、《正元廣利》、《外臺秘要》、《兵部⼿集》、《夢得傳信》之類,凡所振別,無不考理。

《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 癖结胀满

《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 癖结胀满

《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癖结胀满牛黄丸属性:治小儿宿乳不消,腹痛惊啼方。

牛黄(三铢)附子(一枚)真珠、巴豆、杏仁(各一两)上五味捣附子、真珠为末,下筛,别捣巴豆、杏仁令如泥,纳药及牛黄捣一千二百杵,药成,若干入少蜜足之。

百日儿服如粟米一丸,三岁儿服如麻子一丸,五六岁儿服如胡豆一丸,日二,先乳哺了服之,膈上下悉当微转,药完出者病愈,散出者更服,以药完出为度。

紫双丸属性:治小儿身热头痛,饮食不消,腹中胀满,或小腹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数起,小儿无异疾,惟饮食过度,不知自止,哺乳失节,或惊悸寒热,惟此丸治之不瘥,更可重服。

小儿欲下,是其蒸候;哺食减少,气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内不调;悉宜用此丸,不用它药,数用神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千金不传方∶(臣亿等详序例中凡云,服紫丸者即前变蒸篇十四味者是也。

云服紫丸不下者,服赤丸,赤丸瘥快,病重者当用之,方中并无赤丸,而此用朱砂,又力紧于紫丸,疑此即赤丸也)。

巴豆、蕤核仁(各十八铢)麦冬(十铢)甘草(五铢)朱砂、甘遂(各二铢)牡蛎蜡(各八铢)上八味以汤熟洗巴豆,研,新布绞去油,别捣甘草、甘遂、牡蛎、麦门冬下筛讫,研蕤核仁令极熟,乃纳散更捣二千杵。

药燥不能丸,更入少蜜足之。

半岁儿服如荏子一双,一岁二岁儿服如半麻子一双,三四岁者服如麻子二丸,五六岁者服如大麻子二丸,七岁八岁服如小豆二丸,九岁十岁微大于小豆二丸,常以鸡鸣时服,至日出时不下者,热粥饮数合即下,丸皆双出也。

下甚者,饮以冷粥即止。

治小儿胎中宿热,乳母饮食粗恶辛苦,乳汁不起儿,乳哺不为肌肤,心腹痞满,萎黄瘦瘠,四肢痿、缭戾,服之可令充悦方∶芍药、柴胡(各二两)大黄、人参(各一两)干姜(如热以枳实代)甘草(各半两)鳖甲茯苓(各一两半)上八味为末,蜜丸如大豆,服一丸,一岁以上乳服三丸,七岁儿服十丸,日二。

芒硝紫丸属性:治小儿宿食癖气痰饮,往来寒热不欲食,消瘦方。

芒硝、大黄(各四两)半夏、甘遂(各二两)代赭(一两)巴豆(二百枚)杏仁(一百二十枚)上七味为末,别捣巴豆杏仁治如膏,旋纳药末捣三千杵,令相和合,强者纳少蜜。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着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着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亦称《千金要方》、《千金方》,方书,30卷,孙思邈撰于永徽三年(652)。

总计232门,载方5300首。

卷二十七为“养性”,该卷第八为房中补益。

作者认为,通过房中术、房事宜忌等方法,可以长生久视,却病延年,对后世性医学影响甚大。

卷性序第一扁鹊云:黄帝说昼夜漏下水百刻,凡一刻人百三十五息,十刻一千三百五十息,百刻一万三千五百息。

人之居世,数息之间,信哉?呜呼!昔人叹逝何可不为善以自补邪?吾常思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十日十夜百二十时,百日百夜一千二百时,千日千夜一万二千时,万日万夜一千二万时,此为三十年。

若长寿者九十年,只得三十六万时。

百年之内,斯须之间,数时之活,朝菌蟪蛄不足为喻焉。

可不自摄养而驰骋六情,孜孜汲汲,追名逐利,千诈万巧,以求虚誉,没齿而厌。

故养性者,知其如此,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所以没身不殆也。

余慨时俗之多僻,皆放逸以殒之。

聊因暇日,粗述养性篇,用奖人伦之道,好事君子与我同志焉。

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

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许,此养性之大经也。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

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故夫子曰:善摄生者,陆行不遇虎兕,此则道德之祜也,岂假服饵而祈遐年哉!圣人所以药饵者,以救过行之人也。

故愚者抱病历年而不修一行,缠疴没齿,终无悔心,此其所以歧和长逝,彭跗永归,良有以也。

嵇康曰: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四诵重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

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然或有服膺仁义,无甚泰之累者,抑亦其亚欤。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至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代异邪,将人失之也?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则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常节,起居有常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备急千金要方 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

备急千金要方  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

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大医精诚节选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文】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脉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

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

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备急千金要方(论一首方五十九首)论曰:补方通治五劳六极,七伤虚损。

五劳五脏病,六极六腑病,七伤表里受病。

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忧劳,四曰心劳,五曰疲劳。

六极者,一曰气极,二曰血极,三曰筋极,四曰骨极,五曰髓极,六曰精极。

七伤者,一曰肝伤善梦,二曰心伤善忘,三曰脾伤善饮,四曰肺伤善痿,五曰肾伤善唾,六曰骨伤善饥,七曰脉伤善嗽。

凡远思强虑伤人,忧恚悲哀伤人,喜乐过度伤人,忿怒不解伤人,汲汲所愿伤人,戚戚所患伤人,寒暄失节伤人。

故曰五劳六极七伤也。

论伤甚众,且言其略,后方悉主之。

建中汤治五劳七伤,小腹急痛,膀胱虚满,手足逆冷,食饮苦吐酸痰,呕逆,泄下少气,目眩耳袭,口焦,小便自利方。

胶饴(八两)黄干姜当归(各三两)人参半夏橘皮芍药甘草(各二两)附子(一两)大枣(十五枚)上十一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去滓,下胶饴,烊沸,分四服。

(深师有桂心六两,生姜一斤。

无橘皮、干姜。

又方治虚损少气,腹胀内急拘引小腹至冷,不得屈伸,不能饮食,寒热头疼,手足逆冷,大小便难,或复下痢,口干,梦中泄精,或时吐逆恍惚,面色枯瘁,又复微肿,百节疼酸方。

附子浓朴(各一两)人参甘草桂心当归茯苓(各二两)麦冬黄龙骨(各三上十五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纳饴糖,每服八合,日三夜一。

咳者,加生姜一倍。

又方治五劳七伤,小腹急,脐下膨,两胁胀满,腰脊相引,鼻口干燥,目暗KTKT。

愦愦不乐,胸中气急逆不下食饮,茎中策策痛,小便黄赤,尿有余沥,梦与鬼神交通,去精,惊恐虚乏方。

饴糖(八两)黄远志当归(《翼方》无)泽泻(各三两)芍药甘草人参龙骨上十一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纳饴糖令烊,一服八合,消息又一服。

(深师无饴糖、远志、泽泻、龙骨,有桂心六两,半夏一升,附子一枚)。

小建中汤治男女因积劳虚损,或大病后不复常苦四肢沉滞,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或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阴阳废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至瘦削,五脏气竭,则难可复振治之之方。

急备千金要方

急备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又名《千金要方》。

成书于652年。

作者孙思邈。

方济之,德逾于此”,所以千金名其书。

《备急千金要方》自唐代到现代,中外翻刻版本有四十余种,大致可分为两类。

此书30卷本内容,卷1为医学总论,包括医学伦理、本草、制药等;卷2~4为妇科病;卷5为儿科病;卷6为七窍病;卷7~8论诸风脚气;卷9~10为伤寒;卷11~20为脏腑病论;卷21论消渴淋闭诸症;卷22为疮肿痛疽;卷23系痔漏;卷24论解毒并杂治;卷25为备急诸术;卷26~27系食治并养性;卷28平脉;卷29~30针灸孔穴主治,总计233门,含方论5300余首,创分证列方的编写体例。

书中系统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遍涉临床各科及针灸、食疗、药物、预防、卫生保健等。

该书有述有作,验方经方兼备,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医学巨著,是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中国医学的又一次总结,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千金要方》价值日本于1974年成立千金要方研究所,特重新精印南宋本《备急千金要方》,并誉之为“人类之至宝”。

近年来更为日、美、德以及东南亚各国学者和理论研究者所关注。

孙氏撰成《千金要方》后,因感其内容之不足而续编《千金翼方》,30卷,约成书于公元682年。

该书的内容和科学价值在于:第一,发展传染病诊疗技术与学说。

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中关于伤寒的学说,到唐代已经历四五百年的实践检验,深为历代学者所重视,孙氏撰《千金要方》时只见其片断,晚年始得“江南诸师秘仲景(伤寒论)”之书,他结合自己诊疗传染病、流行病之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创造性提出:其要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

此之三方,凡疗伤寒不出之也”①。

孙氏的大胆革新,从医疗实践中总结新的理论经验,提高医疗水平,减少学习掌握的难度,不泥守仲景繁难的六经辨症体系,自创此三纲论治传染病的新学说,对发展仲景学说和明清医学家研究仲景学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备急千金要方课件模板-034(共119)

备急千金要方课件模板-034(共119)

《备急千金要方》:鲁王酒
鲁王酒:
(《千金翼》名此为鲁公酒,有干姜。胡 洽无防已,以绢囊盛药,用水二斗、法曲 二斤,同渍三四宿,出药囊,炊二斗黍米 纳汁酿之,酒熟饮如鸡子大,日二,稍饮, 以知为度。) 又方 治风偏枯半死,行劳得风若鬼所击, 四肢不遂、不能行步、不自带衣、挛 五 缓六急,妇人带下、产乳中风、五劳七伤。 干姜 踯躅 桂心 甘草 川芎 川断 细辛 附子 秦艽 天雄 石膏 紫菀(各五两) 葛根 通草 防风 柏子仁 巴戟天 石斛 石
《备急千金要方》:鲁王酒
鲁王酒: 药成先食服半合,日再,待米极消尽乃去 滓,曝干末服。
谢谢!
《备急千金要方》:地黄煎
地黄煎:
治热风心烦闷及脾胃间热不下食冷补方。 生地黄汁(二升) 枸杞根汁(三升) 生 姜汁 酥(各三升) 荆沥 竹沥(各五升) 天冬 人参(各八两) 茯苓(六两) 大 黄 栀子仁(各四两) 上十一味捣筛五物为散,先煎地黄等汁成 煎,次纳散药搅和。每服一匕,日再渐加 至三匕,觉利减之。 又方 黄芩 干蓝 芍药 鼠尾草(各三两) 栀子仁 生葛(各六两) 羚羊角(五两) 豉(一升,绵裹)
《备急千金要方》:常山太守马灌酒
常山太守马灌酒:
初服半合,稍加至两三合。捣滓为散,酒 服方寸匕,日三,以知为度。夏日恐酒酸, 以油单覆之下井中近水,令不酸也。 (《千金翼》无商陆、桂心,为八味)。
《备急千金要方》:蛮夷酒
蛮夷酒:
治久风枯挛三十年着床及诸恶风眉毛堕落 方。 干地黄 独活 丹参 石(各一两) 麦冬 附子 甘遂(各二两) 赤石脂(二两半) 干姜 芜荑 芫花 柏子仁(各一合) 苏子 (一升) 苁蓉 茯神(一作茯苓) 金牙 薯蓣 白术 杜仲 石南 牡荆子 山萸 款冬 (各十八铢) 白芷 乌喙 乌头 人参 野 狼毒 蜀椒 防风 细辛 矾石 寒水石 牛膝 麻黄 川芎 当归 柴胡 芍药 牡蛎 桔梗 狗脊(《翼》作枸杞) 天雄(各半两)

孙思邈备急千金方

孙思邈备急千金方

【卷第五上(少小婴孺方上) 82方】《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1哺乳不進,乳則吐,食先寒後熱者方o代赭﹑赤石脂(各一兩)﹑巴豆(三十枚)﹑杏人(五十枚)o右四味末之,巴豆杏人別研為膏,相攪更檮二千杵,當自相得,若硬,少蜜同擣?蜜器中收,三十日兒服如麻子一丸,與少乳汁令下,食頃後,與少乳勿令多,至日中當小下熱除,若未全除,明旦更與一丸,百日兒服如小豆一丸,以此準量增減,夏月多熱,喜令發疹二三十日輒一服佳,紫丸無所不療,雖下不虛人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五上(少小嬰孺方上)82方)2黑散,治小兒變蒸中挾時行溫病或非變蒸時而得時行者方o麻黃(半兩)大黃(六銖)杏人(半兩)o右三味,先擣麻黃大黃為散,別研杏人如脂,乃細細內散,又擣,令調和,內密器中,一月兒服小豆大一枚,以乳汁和服,抱令得汗,汗出溫粉粉之,勿使見風,百日兒服如棗核,以兒大小量之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五上(少小嬰孺方上)82方)3大黃湯治少小風【卷第五下(少小婴孺方下) 242方】《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1得吐下,發便大折,其間猶稍稍與竹瀝汁,竹瀝湯方o竹瀝(五合)、黃芩(三十銖)、木防巳、羚羊角(各六銖)大黃(二兩)、茵芋(三銖)、麻黃、白薇桑寄生、萆薢、甘草(各半兩)、白朮(六銖一方作白鮮)o右拾貳味口父〕咀,以水貳升半,煮取藥減半,內竹瀝,煎取壹升,分服貳合相去壹食久,進壹服o(一方無萆薢)紫菀湯,治小兒中冷及傷寒暴嗽,(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五下(少小嬰孺方下)242方)2或上氣喉咽鳴氣逆,或鼻塞清水出者方o紫菀、杏人(各半兩)、麻黃、桂心橘皮、青木香(各六銖)、黃芩、當歸甘草(各半兩)、大黃(一兩)o右拾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玖合,去滓,六十日至百日兒,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兒,一服三合o五味子湯,治小兒風冷入肺,上氣氣逆,面青喘迫欬嗽,晝夜不息,食則吐不下?五味子、當歸(各半兩)、麻黃、乾薑桂心、人參、紫菀、甘草(各六銖)細辛、款冬花(各三銖)、大黃(一兩半)o右拾壹味〔口父〕咀,以水貳升半,煮取玖合,去滓,兒陸拾日至百日,壹服貳壹百日至貳百日,壹服參合,其大黃別浸壹宿下o(壹方無款冬大黃有大棗參枚)治小兒大人欬逆短氣,【卷第七(风毒脚气) 67方】《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1或轉筋皮肉不仁,腹脹起如腫,按之不陷,心中惡不欲食,或患冷方o竹瀝(五升)、甘草、秦艽、葛根、黃芩麻黃、防巳、細辛、桂心、乾薑(各一兩)防風、升麻(各一兩半)、茯苓(二兩)、附子(二枚)、杏人(五十枚)o右十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合竹瀝,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o(千金翼無茯苓杏人有白朮一兩)第二大竹瀝湯,治卒中風,口噤不能言,(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風毒腳氣)67方)2四肢緩縱,偏痺孿急,風經五藏,恍惚恚怒無常,手足不隨方o竹瀝(一斗四升)、獨活、芍藥、防風、茵芋甘草、白朮、葛根、細辛、黃芩芎藭(各二兩)、桂心、防巳、人參、石膏麻黃(各一兩)、生薑、茯苓(各三兩)、烏頭(一枚)o右十九味〔口父〕咀,以竹瀝煮取四升,分六服,先未汗者取汗一,狀相當即服o第三竹瀝湯,治風毒入人五內,短氣,心下煩熱,手足煩疼,四肢不舉,皮肉不(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風毒腳氣)67方)3口噤不能語方o竹瀝(一斗九升)、防風、茯苓、秦觀(各三兩)當歸、黃芩(千金翼作芍藥)、人參芎藭(千金翼作防巳)、細辛、桂心、甘草升麻(千金翼作通草)、麻黃、白朮(各二兩)、附子(二枚)蜀椒(一兩)、葛根(五兩)、生薑(八兩)o右十八味〔口父〕咀,以竹瀝煮取四升,分五服,初得病即須摩膏,日再,痺定(千金翼無麻黃蜀椒生薑)治惡風毒氣,腳弱無力,頑痺,四肢不仁,失音不能言(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風毒腳氣)67方)4毒風衝心有人病者,但一病相當,即服,第一服此麻黃湯,次服第二第三第四方o麻黃(一兩)、大棗(二十枚)、茯苓(三兩)、杏人(三十枚)、防風白朮、當歸、升麻、芎藭、芍藥黃芩、桂心、麥門冬、甘草(各二兩)o右十四味〔口父〕咀,以水九升,清酒二升合煮,取二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覆令小汗,粉之,莫令見風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風毒腳氣)67方)5第二服獨活湯方o獨活(四兩)、乾地黃(三兩)、生薑(五兩)、葛根桂心、甘草、芍藥、麻黃(各二兩)o右八味〔口父〕咀,以水八升,清酒二升合煎取二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腳特忌食瓠子蕺菜,犯之一世治不愈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風毒腳氣)67方)6第三服兼補厚朴湯,井治諸氣欬嗽逆氣嘔吐方o厚朴、芎藭、桂心、乾地黃芍藥、當歸、人參(各二兩)、黃耆甘草(各三兩)、吳茱萸(二升)、半夏(七兩)、生薑(一斤)o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二斗,煮豬蹄一具取汁一斗二升,去上肥,內清酒三?合煮取三升,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一十里久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風毒腳氣)67方)7第四服風引獨活湯兼補方o獨活(四兩)、茯苓、甘草(各三兩)、升麻(一兩半)、人參桂心、防風、芍藥、當歸、黃耆乾薑、附子(各二兩)、大豆(二升)o右十三味〔口父〕咀,以水九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半,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更進服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風毒腳氣)67方)8治腳痺防風湯,井主毒氣上衝心【卷第八(诸风) 60方】《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1神情悶亂,諸風服之皆驗不令人虛方o麻黃、防巳(崔氏外臺不用防己)、人參、黃芩、桂心、甘草、芍藥、芎窮、杏人(各一兩)、附子(一枚)、防風(一兩半)、生薑(五兩)o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三沸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差,更合三四劑必佳,取汗隨人風輕重虛實也有人腳弱服此方至六七劑得差,有風疹家天陰節變合服之,可以防瘖,一本云恍惚者加茯神遠,如骨節煩疼,本有熱者,去附子倍芍藥,(小品千金翼同深師古今綠驗有白,木不用杏人救急無芎窮杏人止十味延年無防風)大續命湯治肝厲風迕然瘖啞依古法用(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2大小續命二湯通治五藏偏枯賊風方o麻黃(八兩)、石膏(四兩)、桂心、乾薑、芎窮(各二兩)、當歸、黃芩(各一兩)杏人(七十校)、荊瀝(一升)o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兩沸,掠去,沬下諸藥,煮取四升去滓又下荊瀝煮數沸,分四服能言未差,後服小續命湯,舊無荊瀝,今增之效如神o(千金翼有甘草)o小續命湯,治中風冒昧,不知痛處,拘急不得轉側,四肢緩急遺失便,利此此與大續命湯同偏宜產後失血井老小人o麻黃、桂心、甘草(各二兩)、生薑(五兩)、人參、芎窮、白朮、附子、防巳、芍藥、黃芩(各一兩)、防風(一兩半)o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古今錄驗無桂名續命湯明給千金翼同)o(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3治風歷年歲或歌或哭大笑言語無所不及,宜服小續命湯方o麻黃(三兩)、人參、桂心、白朮(各二兩)、芍藥、甘草、防巳、黃芩、芎窮、當歸(各一兩)o右十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覆取汗,大續?(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諸風)60方)4治大風經藏,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皮肉痛癢不自知方o獨活、麻黃(各三兩)、芎窮、防風、當歸、葛根、生薑、桂心(各一兩)、茯苓、附子、細辛、甘草(各一兩)o 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老小半之,若初得病便自大汗者減麻黃不汗者依,方上氣者,加吳茱萸二兩厚朴一兩乾嘔者倍加附小一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急千金要方》
道林养性第二
真人曰∶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盖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

仍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

勿汲汲于所欲,勿怀忿恨,皆损寿命。

若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

故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

此十二多不除,则营卫失度,血气妄行,丧生之本也。

唯无多无少者,得几于道矣。

是知勿外缘者,真人初学之法也。

若能如此者,可居瘟疫之中无忧疑矣。

既屏外缘,会须守五神(肝、心、脾、肺、肾),从四正(言、行、坐、立)。

言最不得浮思妄想,心念欲事,恶邪大起。

故孔子曰∶思无邪。

尝习黄帝内视法,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磬,五色了了分明勿辍
也。

仍于每旦初起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上,心眼观气,上入顶下达涌泉,旦旦如此,名曰迎气。

常以鼻引气,口吐气,小微吐之,不得开口,复欲得出气少,入气多。

每欲食,送气入腹,每欲食气为主人也。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亦不可用深赞,亦不可用深毁,常须运心于物平等,如觉偏颇,寻改正之。

居贫勿谓常贫,居富勿谓常富,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勿以贫富易志改性,识达道理,似不能言。

有大功德,勿自矜伐。

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乱想勿经心,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

慎勿诈善,以悦于人。

终身为善,为人所嫌。

勿得起恨,事君尽礼。

人以为谄,当以道自平其心,道之所在,其德不孤。

勿言行善不得善报,以自怨仇。

居处勿令心有不足,若有不足,则自抑之。

勿令得起,人知止足。

天遗其禄,所至之处,勿得多求,多求则心自疲而志苦,若夫人之所以多病,当由不能养性。

平康之日,谓言常然,纵情恣欲,心所欲得,则便为之,不拘禁忌,欺罔幽明,无所不作,自言适性,不知过后一一皆为病本,及两手摸空,白汗流出,口唱皇天,无所逮及,皆以生平粗心不能自察,一致于此。

但能少时内省身心,则自知见行之中皆长诸,将知四百四病,身手自造,本非由天。

及一朝病发,和缓不救,方更诽谤医药无效,神仙无灵。

故有智之人,爱惜性命者,当自思念,深生耻
愧,戒勒身心,常修善事也。

至于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厌,乃患害之源。

但令雅素净洁,无风雨暑湿为佳。

衣服器械,勿用珍玉金宝,增长过失,使人烦恼根深。

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当令俭约为佳。

然后行作鹅王步,语作含钟声,眠作狮子卧(右胁着地,坐脚也),每日自咏歌云,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问我居止处,大宅总林村。

胎息守五脏,气至骨成仙。

又歌曰∶日食三个毒,不嚼而自消。

锦绣为五脏,身着粪扫袍。

修心既平,又须慎言语。

凡言语诵读常想声在气海中(脐下也)。

每日初入后,勿言语诵读,宁待平旦也。

旦起当专言善事,不当先计较钱财。

又食上不得语,语而食者,常患胸背痛。

亦不用寝卧多言笑,寝不得语言者,言五脏如钟磬,不悬则不可发声。

行不得语,若欲语须住脚乃语,行语则令人失气。

冬至日,只可语不可言。

自言曰言,答人曰语。

言有人来问,不可不答,自不可发言也,仍勿触冷开口大语为佳。

言语既慎,仍节饮食。

是以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

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

当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

盖饱则伤肺,饥则伤气,咸则伤筋,酸则伤骨,故每学淡食,食当熟嚼,使米脂入腹,勿使酒脂入肠。

人之当食,须去烦恼(暴数为烦,侵触为恼)。

如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多令神气惊,夜梦飞扬。

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及少菹菜,并勿食生
菜、生米、小豆、陈臭之物。

勿饮浊酒、食面,使塞气孔。

勿食生肉伤胃,一切肉须煮烂停冷食之,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

热食讫,以冷酢浆漱口者,令人口气常臭,作齿病。

又诸热食咸物后,不得饮冷酢浆水,喜失声成尸咽。

凡热食汗出,勿当风,发痉头痛,令人目涩多睡。

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

食毕当行步踌躇,计使中数里来,行毕使人以粉摩腹上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然后有所修为为快也。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不消成积聚。

饱食仰卧成气痞,作头风。

触寒来者,寒未解食热,成刺风。

人不得夜食,又云夜勿过醉饱。

食勿精思。

为劳苦事,有损余,虚损人,常须日在巳时食讫,则不须饮酒,终身无干呕。

勿食父母本命所属肉,令人命不长。

勿食自己本命所属肉,令人魂魄飞扬。

勿食一切脑,大损人。

茅屋漏水堕诸脯肉上,食之成瘕病。

暴肉作脯不肯干者。

食之害人。

祭神肉无故自动,食之害人。

饮食上蜂行住,食之必有毒,害人。

腹内有宿病勿食鲮鲤鱼肉,害人。

湿食及酒浆临上看视不见人物影者,勿食之,成卒注。

若已食腹胀者,急以药下之。

每十日一食葵,葵滑,所以通五脏壅气,又是菜之主,不用合心食之。

又饮酒不欲使多,多则速吐之为佳,勿令至醉,即终身百病不除。

久饮酒者,腐烂肠胃,渍髓蒸筋,伤神损寿。

醉不可以当风,向阳令人
发狂,又不可当风卧,不可令人扇凉,皆得病也。

醉不可露卧及卧黍穣中,发癞疮。

醉不可强食,或发痈疽,或发喑,或生疮。

醉饱不可以走车马及跳踯。

醉不可以接房,醉饱交接,小者面咳嗽,大者伤绝脏脉损命。

凡人饥欲坐小便,饱则立小便,慎之无病。

又忍尿不便,膝冷成痹,忍大便不出,成气痔。

小便勿努,令两足及膝冷。

大便不用呼气及强努,令人腰痛目涩,宜任之佳。

凡遇山水坞中出泉者,不可久居,常食作瘿病。

又深阴地冷水不可饮,必作疟。

饮食以调,时慎脱着。

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令人发疮及风瘙。

大汗能易衣佳,不易者急寒霍乱,食不消头痛。

脱着既时,须调寝处。

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

凡欲睡,勿歌咏,不祥起。

上床坐先脱左足,卧勿当舍脊下。

卧讫勿留烛灯,令人魂魄及六神不安,多愁怨。

人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气,头重目赤睛及鼻干。

夜卧当耳勿有孔,吹入即耳聋。

夏不用露面卧,令人面皮浓,善成癣,或作面风。

冬夜勿覆头,得长寿。

凡人眠,勿以脚悬踏高处,久成肾水及损房。

足冷勿顺墙卧,风吹入人,发癫及体重。

人卧勿KT床悬脚,闭口,口开即失气,且邪恶从口入,久而成消渴及失血色。

屈膝侧卧,益人气力。

胜正偃卧,按孔子不尸卧,故曰∶睡不厌蹙,觉不厌舒。

凡人舒睡,则有鬼痛魔邪。

凡眠先卧心后卧眼,人卧近前急唤。

夜梦恶不须
说,旦以水面东方之,咒曰∶恶梦着草木,好梦成宝玉。

即无咎矣。

又梦之善恶并勿说为吉。

衣食寝处皆适,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

故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毋失岁时之和。

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晦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终身之忌暮无燃烛行房。

暮凡气冬至起于涌泉,十一月至膝,十二月至股,正月至腰,名三阳成。

二月至膊,三月至项,四月至顶。

纯阳用事,阴亦仿此。

故四月、十月不得入房,避阴阳纯用事之月也。

每冬至日于北壁下浓铺草而卧,云受元气。

每八月一日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不欲泄于上。

春冻未泮,衣欲下浓上薄,养阳收阴,继世长生。

养阴收阳,祸至灭门。

故云∶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出汗,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

又云∶冬日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圣人之常法也。

春欲晏卧早起,夏及秋侵夜乃卧早起,冬欲早卧晏起,皆益人。

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

人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即须调气息,使寒热平和,则免患也。

每当腊日,勿歌舞,犯者必凶。

常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