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麟三位一体的创作思维

合集下载

王西麟的三种话语系统——以近作《四重奏》、《喜剧的对话》和《钢琴协奏曲》为例

王西麟的三种话语系统——以近作《四重奏》、《喜剧的对话》和《钢琴协奏曲》为例
檀革胜
《 西麟 的 三 种话 语系 统 》 王
王西麟 的 三种 话 语 系统
一 一
以近作 四重奏 》 喜 剧 的对话 和 钢琴 协奏 曲 为例 、
檀 革胜
王西麟 近年来 的作 品常常 由三种话语系统构成。第一种话语系统多 以全奏 的音型为主要特征 ,音乐语言激情奔放 。第 二种话 语系统常常以散板化的 、内在 柔弱 的语调为主要特征。第三种 话语 系统 常常布局 在乐 曲的最后 部分 ,自身构成一个长 呼吸结构,它是热情的生命之歌 ,表现温暖 的情怀 ,温馨 的祝福 ,预示着希望和未来 。 解 读王西麟近几年的作品 ,了解 他的创作思想动态,我们须将三种话 语系统进 行比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知晓作 曲家的 创 作美 学观 念和 其具体的表现技术 。在上述三种话语系统 中,第一 、第二种话语系统直接表现人类 的抗争 ,增加 了乐 曲的紧 张度 ,是乐 曲强烈交响性和戏剧性 的具体体现 。在第一 、第二种话语系统对立基础上,音乐历经沉思 ,呈现 出新的希望 以及
作 ,2 0 0 9年 8月 1 0日在德 国柏林演 出,反响强烈 。2 0 年青年 欧洲 古典音乐节全 称为 “ 09 朗盛欧洲青年 古典音乐 界—— 中国
20 ” 0 9 。为了文化合作的这一主题 ,音乐节特意要求琵琶 、筝和笙三件 中国传统 的乐器参加,而委 约创 作的作品也就 必须包 括这三件中 国乐器 。《 喜剧 的对话 》就是为这三件传统的中国乐器和室 内乐 队而作 。
次上演 。世界著名作 曲家 S f Gu a uia o a b i l 评价 该作品:“ i d n 这是大师的作品,这作 品给我很 强烈 的印象 ,《 四重奏》的感情 非
常 强烈 ,形象非常鲜明……虽然只是一首四重奏 ,但不是普通 的室 内乐 ,而是交响性 思维很 强的作品。作 品音 调的变化 ,戏 剧性 的对 比和构 思特 点,是大师的手笔……我特别要说的是:这样的音乐在我们 当今 的世界上也是很少有的 ,很独特、很有

与“对话”的对话

与“对话”的对话

与“对话”的对话作者:檀革胜来源:《人民音乐》2011年第05期《喜剧的对话》(Op.54)是作曲家王西麟应德国2009年青年欧洲古典音乐节(YoungEuropeClassicFestival)委约而作,2009年8月10日在柏林演出,此前,该曲曾在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地上演,反响强烈。

这首作品是为三件传统中国乐器(琵琶、筝和笙)和室内乐队而作,创作灵感源于中国古老而又封闭的吏治制度。

作品中呈现出两种对立的主题——奴役者(A主题)和被奴役者(B主题),并强调了两者命运的直接对立,这种二元对立赋予了作品强烈的交响性。

乐曲题目中的“喜剧”之题来源于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之意……,其意实为悲剧。

本文将探讨该作品中蕴含的交响性。

对话之一:关于交响性的美学思索交響性是王西麟先生终生追求的目标之一,其乐以具有强烈的交响性而备受瞩目。

没有交响性就不可能有交响音乐,交响性的存在是交响音乐成为可能的前提!交响性对交响曲的形成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第一,交响性的内涵交响曲源于歌剧序曲,是一种戏剧性的体裁。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所以“交响曲的戏剧性,也可以说是交响性,主要表现在对比和对立音乐形象在相互影响和矛盾冲突中变化发展”。

①正因为此,作曲家才会运用较为抽象的音乐语言去表现这种戏剧性矛盾冲突,也就是用音乐表现人的喜与悲等二元对立式感受。

通过哲学思索,将对立式感受抽象化,即成为我们所言的交响性。

在《喜剧的对话》中,两个对立的主题在音程、调性、音色、力度、情绪等方面都形成强烈的对比,并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对抗,增加了音乐的矛盾冲突和紧张度。

除此之外,交响性还包括深刻的内部逻辑。

作曲家西贝柳斯甚至认为交响曲最为重要的属性就是逻辑性,也就是按照艺术本身的逻辑规律去呈示和发展音乐。

在《喜剧的对话》中,如何使A、B主题每次出场变化出新;如何有逻辑地安排乐曲的高潮;如何布局乐曲的整体结构等。

这些需要发挥创作者的逻辑思维,把对立的两种材料合乎逻辑地统一起来,使作品既有对比,也有统一。

王应麟教育方式

王应麟教育方式

王应麟教育方式1. 引言王应麟是中国教育界的知名人物,他对教育方式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本文将介绍王应麟的教育方式,并对其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2. 王应麟的背景王应麟,生于1950年,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他在心理学领域取得了博士学位,并担任过多个大学的教授和院长职务。

同时,他还是国内外多个心理学、教育学组织的会员和顾问。

3. 王应麟教育方式的核心思想王应麟提出了一种以“爱”为核心的教育方式,主张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启发式思维来提高教育效果。

3.1 关注学生情感需求王应麟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过于重视知识传递,忽视了学生情感需求的满足。

他主张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

只有在情感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连接,才能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3.2 培养学生自主性王应麟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他主张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权,让他们在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中成长。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出创造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启发式思维王应麟强调了启发式思维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点的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他主张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王应麟教育方式实践案例分析4.1 情感关怀的实践王应麟在教育实践中注重给予学生情感关怀。

他在课堂上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

通过这种方式,他建立了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联系,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4.2 自主性培养的实践王应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他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决策。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研究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自主性培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还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语文教科书“三位一体”编写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语文教科书“三位一体”编写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1.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有机融合,自然 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教育等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教材充分
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将构建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革命传统 教育、建设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融合在整套教材的设计 之中,为学生的人格培养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参 与社会实践,获得解决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问题的能力。
3. 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 发展、社会参与)
新教材特别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力 求站在更新的高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
2. 遵循课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
新教材努力遵循《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 尊重语文教育基本规律,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内容,切实
做到“守正”,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
2. 遵循课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
新教材的编写也是对课改的总结与支持,注意吸收课改
的经验,如“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
积累
心得
理解
整合
探究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养等等, 并尽可能多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力求达到“创新”。
2. 遵循课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
具体做法:少做题,多读书,勤练笔,注重语文积累和语 感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培养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课与学生生活之间建立一条通道,构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
语文学习
1
2
3
4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关于王西麟《第十交响乐》简评

关于王西麟《第十交响乐》简评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关于王西麟《第十■交响乐》简评刘博沈阳音乐学院摘要:2019年10月6日,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了一场关于王西麟的音乐作品演出,音乐会分为上、下两个半场,《第十交响乐》被安排于下半场进行,这是该作品在中国内地的首次演出。

据王西麟自己介绍,《第十交响乐》对他有很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是澳门乐团建团35周年的委约作品。

他很希望这部作品的艺术美学和思想内在能适合专业乐团的同时,也可以适用于一般交响乐团演奏。

关键词:王西麟《第十交响乐》简评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2-0049-04一、“青春礼赞”第一乐章“青春礼赞”为三部曲式。

作者将简约派的音乐节奏与苏州评弹的“观灯”调子相互结合,虽然只有两句,但也让旋律充满了有江南水乡的气息。

其次,还把苏南锣鼓中“十八六四二”的节奏与交响乐结合起来,让音乐具有江南性格那种风趣幽默的同时,又有交响乐的感染力。

43小节(谱例1),小提琴以齐奏的形式先声夺人,乐曲在开始便给人一种强烈的爆发力。

音乐在先导处扩展开来,音响敏锐纤细,推动着音乐进行。

好像在说:“这是我们的青春,这是我们的时代!”随后出现了“C-A-G-E-D-C-A”这样一个主题旋律,由此开始贯穿整个段落。

谱例1:主题音调在弦乐、管乐和打击乐等各个乐器组不时出现,与木琴相互合奏、时而交替。

但在反复的过程中,不只是单一的重复,而是带有变奏式的变化关系,使得音乐的色彩性更加丰富。

在弦乐组演奏完成后,进入到了一个惆怅式的情感音调。

犹如山间的微风拂过脸庞,又如林间的清泉缓缓流淌,就连所呼吸到的空气都略带甜涩。

这一乐章中,亮眼之处不仅于此。

70小节,这里的铜管节奏不动,但是弦乐组和木管组有了主题调性的展开,随后一二三提琴的纵向音形展开;到了99小节,出现了第一次高潮,音乐变的更加自由和随性;继续发展到了206小节(谱例2),铜管三组对位等等技术手段都为这部作品提供了戏剧性的表现。

“部编本”之“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部编本”之“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部编本”之“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思考“部编本”是指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一套全国统编教材,为中国中小学的课程教学提供了标准化的内容与教学方法。

而“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则是“部编本”中语文教材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的构建与思考体现了对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核心,也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被过度注重语言文字的学习,而忽视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

为此,教师们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一套系统的阅读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的,它将识字教学、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体系。

识字教学主要包括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字词,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阅读理解主要包括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思考,通过教学使学生培养批判性的阅读能力;文学鉴赏则是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

构建“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需要教师有全面的教学素质和创新意识,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教材的主旨和要求,掌握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师还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如通过讲解、示范、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并帮助他们理解文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安排。

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小组中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在构建“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爱读书的习惯和乐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参加阅读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

王西麟艺术歌曲《春雨》的艺术特征解析

王西麟艺术歌曲《春雨》的艺术特征解析

歌词的主歌部分是即景,在冬去春来在濛濛的雨中,作者表达了对山河、田野、树木、燕子等自然事物的赞叹,由宏至微、由远及近。

副歌则为抒怀,是对主歌部分的升华。

歌词情感真挚,充满了意境,色调鲜明清晰,融入了作家对新生活无限向往——也正是我国经文革的苦难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全国上下全面回暖,转向欣欣向荣的时期,歌词所表达的情感,也就是作曲家王西麟当时心境的真实反映。

二、织体的造型意义及单主题发展的原则据作曲家王西麟介绍:“我是先有了钢琴音型的创意,再套上歌声的旋律。

以和声的发展,推动了歌声,旋律是在织体思维的推动之下发展的。

”《春雨》的开始为4小节的钢琴前奏(见谱例1)。

钢琴音型具有特殊的艺术表情和造型意义,包含了3层因素:高音区十六分音符如沙沙春雨般的节奏律动;中音区静态的衬腔式和弦;以及低音区与之呼应的八度内置空五度低音。

钢琴的音型层次分明、动静互涵,乐思精炼,盎然的春意经作曲家寥寥几笔,烘托得形象生动,诗情画意跃然眼前,如身临其境——这个音型及其变化发展是统一全作的根本性思维。

谱例1谱例2#F,a、b 因素即为主和弦与下属和弦,有着鲜明的功能意义。

和弦外音#F 的引入,使得音乐既清新、明亮,又朦胧、恬静,春意甚浓、欣欣向荣,从中能洞悉音乐所表达出的愉悦心境。

第二乐句为第一乐句的重复,或变化重复或模进,或音程扩大、缩小等(见谱例3)。

主题中的b 因素在伴奏中作为呼应从歌唱中延伸出短暂的前奏后,歌唱的主题由低音区弱起上行开始(见谱例2)。

主题长度为4小节,大调风格,节奏自由,时动时歇,旋幅较为伸展,由2个因素构成:短时值上行+长音的a 因素、短时值迂回下行+长音的b 因素,乐句的结构为a+a+b+b。

主题是基于三和弦框架构建的,剔除和弦外音F、谱例3来,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其变形成为一种动机音型,俯拾即是,如作品的第9、21、27、30、34、36节等(见谱例4)。

《春雨》旋律的发展呈现了单主题发展、器乐式思维,摒弃了“起承转合”等旧式歌曲的写作套路。

“三位一体”视域下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以《西游记》教学为例

“三位一体”视域下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以《西游记》教学为例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要“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书”。

统编本教材依照课标要求,在编排上就呈现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体系结构,以构建学生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链条。

每册教材中还专门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明确了具体的必读书本,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渗透相关的阅读方法。

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就需要从“三位一体”的视野,关注文本的阅读,依托学生的具体实情,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板块的划分,构建出有机的阅读板块,指导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笔者现以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所推荐的《西游记》的指导为例,谈谈在这方面的指导策略。

一、搜集整理资料,辩论中推动整本书的阅读虽然很多学生对《西游记》这本书已经较为熟悉,但主要都是依托于影视作品,只有少数学生是从书中了解内容的。

《西游记》的原著采用了古代白话文的方式描写,对于当下的五年级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

那有必要阅读《西游记》的原著吗?为此,我要求学生参与以下的体验项目:首先,走进社会,接触各种不同的群体,听听他们的意见。

观看了影视剧作品之后,五年级学生还有没有必要阅读《西游记》原著?多方了解,综合大家的意见,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然后,上网登录各种论坛,搜集各种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资源作为佐证材料。

其次,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或者课余时间进行交流。

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仍旧需要阅读原著,形成的理由也非常丰富:影视剧作品是根据原著改编的,与原著内容相差较大,有的甚至已经违背了原著;影视剧是直观形象的,但很多细节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并不能在影视剧中表现出来;原著的语言表达精彩,值得品析和积累,这是影视剧所不能替代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和辩论,形成并夯实了自己的认知观点。

这种观点不是教师强行要求或者强加给学生的,而是来自于学生心灵的认知体验。

这样,学生就形成了自主阅读西游记的动力。

二、链接影视作品,自读中了解整本书的梗概整本书阅读的初始阶段应该感知和梳理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积累的阅读方法,先行阅读原著,了解其内容。

中国新音乐的新技法与民族化道路——由王西麟作品音乐会说开去

中国新音乐的新技法与民族化道路——由王西麟作品音乐会说开去

从 王西麟 音 乐会 三部作 品 的主题来看 , 《 第 五交 响 曲》是 为纪念 鲁 迅 先生而作 ,实际上是对 鲁迅 “ 真 的猛 士 ,敢于面 对鲜血淋淋 的真 实”这种精神 的深切 呼唤;《 钢琴协奏曲》是为纪念 在 “ 文革”中遇
难 的 钢 琴 老 师 陆 洪 恩 ,而 陆 洪 恩 曾 因 患 精 神 病 反 被 定 为 现 行 反 革 命 公 开 枪 决 , 若 不 了解 这 段 鲜 为 人 知 的 历 史 ,是 不 能 充 分 理 解 钢 琴 独 奏 和 乐 队 问 的对 立 冲 突及 紧 张 气 氛 的 ; 《 第 四 交 响 曲》 与 社 会 历 史 密
- 禁
中 国 新 音 乐 的 新 技 法 与 民族 化 道 路
由王 西 麟 作 品 音 乐 会 说 开 去
问 楚 寒
( 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 西安 7 1 0 0 4 8 )
摘 要: 通过对王 西麟作品音乐会上演 出的几 部作品风格 的总结概括 ,指出王西麟 的 “ 现代 性”音乐作品在采用 了新技 法的同时,融入了一定民族元素,而这些手段的终极 目标都是为了充分表达社会历史和现实以及 人的内心世界。这种通 过新技法来实现民族化的 “ 中西结合”方式,是中国新音乐发展道路上值得肯定的模式,为中国新音乐走向国际化提供
系 ,而采用全 音阶 、半音 阶、双 四度 结构等 。这 与 “ 新潮音乐 ”的
普 遍 特 征 是 一致 的 。
第二 ,在节奏方面 ,采用非传统节奏,由多种因素组合起来。 第三 ,在 旋律发展方 面 ,使用长 呼吸技术 ,即 “ 音乐之综合 结 构 场中 ,不 断绵延 的长 大呼吸之推动 力;在复合 型思维下形成 的结
从前 者来 看 ,借 鉴 民间音 乐 的 曲调 元 素是 最常 见 的做法 , 因 为这样 可 以直接 表现 民族情怀 ,唤起大众 的认知 。王西麟 《 第 四交 响 曲》的主题 ,运用 了秦腔 曲调 《 杀妲姬 》的元素 ,但 在节奏 、力 度 、音色等方 面都有所变 化,用 以表达符 合这部作 品的意念 。据 他

王西麟《交响壁画三首·海的传奇》赏析

王西麟《交响壁画三首·海的传奇》赏析

进 入 . 色 的 发展 在低 音 长 号 和小 号 上 一 层层 展 开 这 里合 唱 音
四声 部 的 旋 律 都 采 用 了 微 模 主 义 的 创 作 手 法 . 一 个 简 单音 型 以 的 重 复 和 细 微 的 变 化 发 展 而 成 .再 透 过 纵 向 各 声 部 的 叠 置 . 从
“ 城 ” 两 部 份 . 由 长 笛 吹 奏 } 华 彩 式 的 独 奏 旋 律 王 铸 分 先 乜
伏 各 自发 展 . 乐 章 推 向高 潮 部分 . 把 这 三个 不 同的 音 乐 主 题 和
作者简介 : 汉伦 。 港浸会大学教授。 杨 香
4 I建 l TN 艺2 4 品斋1 福术 3 AA0 R0 0 艺 S L
替 。13 节 后 . 6小 开始 了乐 章 的 尾 声部 分 . 过 合 唱 的 同 音 和 十 经 二音 的交 替 . 最 后 一 个 协 和整 齐 的 合 唱 声 中 结束 按 王西 麟 在
素 材逐 - ; 入 . 响 的 质感 越 趋 复 杂 和 厚 重 在 1 1 节 之 后 . O n 音 3小
素 材 以 新 的 更 替 形 式 出现 .递 进 式 的音 块 和 对答 式 的 音 块 交
‘ 战’ 海 的音 乐 用 排 山倒 海 的强 烈 力 度 . 使 人 们 如 迫
海 上 鏖 战生 死 搏 斗 的 激 烈现 场 之 中 . 巨浪 波 涛 和 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王 西 麟
王 西 麟 的 《 响 壁 厕 首 . 的 传 奇 》 获 “ 0 4年 全 国第 交 海 荣 20
两 麟 说 : 这 旋 律 好 像 是 对 久远 历 史 的 回顾 和 沉 思 的 引导 ” 接 “

三位一体的提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位一体的提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位一体的提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三位一体”的提法。

这个提法最初源自基督宗教中对上帝的理解,认为上帝是由三个位格组成的,即父、子和圣灵。

但是在其他领域,人们也开始使用这个概念来描述一种统一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三位一体”的提法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我们将介绍它在人类关系、自然界、科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概念,并深入探讨其中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探究这种“三位一体”的概念,我们可以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

这种关系的存在使得一个整体具备了更加丰富和完整的特征,而不仅仅是单个元素的简单组合。

在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的例证,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概念。

我们还将探讨“三位一体”的提法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前景,以帮助读者对其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对“三位一体”的提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一定的启发。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理解,促使他们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讨论和阐述三位一体的提法。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进行概述,介绍本文将要讨论的内容以及相关背景知识。

其次,我们会详细介绍文章的结构,以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本文的组织框架。

最后,在引言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将阐明本文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讨论三位一体的提法,以及本文的写作目标。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

在正文的第一个要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三位一体提法的定义、意义和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将详细讲解三位一体提法所涉及的概念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运用情况。

在第二个要点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分析和比较三位一体提法的应用,探讨其优劣之处以及可能的改进空间。

通过这样的讨论,我们将全面了解三位一体提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王西麟《云南音诗》音乐本体分析

王西麟《云南音诗》音乐本体分析

王西麟《云南音诗》音乐本体分析作者:吴慧鑫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2期[摘要]王西麟的《云南音诗》是一部以云南少数民族民歌为主题的交响曲,他把西方作曲技巧与中国民族元素相结合。

云南彝族、哈尼族、景颇族的风格特点在西方作曲技法的奠基下发挥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王西麟;云南音诗;民族作曲家王西麟近些年来被人们渐渐所熟知,他于1963年创作的《云南音诗》是他的成名作。

这是一部以云南少数民族民歌为主题的交响曲,在当时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以爱国、革命、历史等题材的情况下,《云南音诗》却独树一帜,他把西方作曲技巧与中国民族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民族风味的交响曲。

一、乐谱文本的分析第一乐章“茶林春雨”,三部曲式。

这是一个抒情性的乐章,开始是5个小接的引子,随后英国奏出了悠扬的主题旋律,描绘出郁郁葱葱的茶林里,小雨滴答的情境。

接着竖琴加入进来,它独特的音色使得整个山林烟雨蒙蒙。

接着双簧管演奏了主题旋律,这是之前主题的变化再现。

呈示部的23-25小节作者运用了西方现代技法“点描法”巴松、英国管、单簧管、双簧管按顺序依次奏出了一个音组。

在不同的音色交替中,每种音色持续的时间都很短暂,这一段的音乐就是由相关联的“点”组成的,成功塑造了一种强烈的气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云南茶林里郁郁葱葱、烟雨蒙蒙的场景。

第二乐章“山寨路上”,三部曲式和回旋曲式的综合形式。

这是一个舞蹈性的快板乐章。

一开始大提琴独奏出三个小节的引子,随即单簧管奏出主题,旋律欢快,描绘云南各族人民兴高采烈地去赶集的画面。

第12小节,第一小提琴声部以二声部“卡农式”的模仿手法展开,与主题形成一个对答,描绘出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乡间路上嬉戏追逐的场景。

220小节开始,主题第三次再现,所有乐器合奏,力度不断加强,速度不断加快,将乐曲推向了高潮,描绘出人山人海的热闹场景。

乐曲的最后松运用了的复调对位“鱼咬尾”的手法,各个管乐器轮番演奏,描绘出人潮逐渐远去的景象。

王西麟《钢琴协奏曲》的长呼吸结构思维研究

王西麟《钢琴协奏曲》的长呼吸结构思维研究
亚, 表现个体的痛苦和无奈 , 由一 个 主题 和 1 3个 变 奏 构 成 。前 面 5个 变 奏 是 该 乐 章 第 一 个 部 分 ,
建立在钢琴“ 痛苦” 的独 白基 础 上 ; 第六到第 九变奏 运用 了起承转 合原则 , 音 乐情绪发 生变化 , 构
成 该 乐 章第 二 个 部 分 ; 第 三 个 部 分 由第 十 和 十 一 变 奏 构 成 , 这 两 个 变 奏 建 立 在 弦 乐 队 的 长 线 条 旋
关 键 词: 钢 琴协 奏 曲 长呼 吸结 构 固定 音 型 变奏
创作 于 2 0 1 0年 4 — 8月 的《 钢琴协奏 曲》 是 王西麟 近期创作 中的一部力 作 , 题 献 给 作 曲 家 的 钢 琴 老师 陆洪 恩 先 生 。该 作 品 是 瑞 士 “ 文 化风 景线 ” 国际艺术 节第 十届 委约 的作 品 , 2 0 1 0年 1 1 月 6 — 7日由 巴塞 尔 小 交 响 乐 团 首 演 于 苏 黎 世 和 巴塞 尔 , 该 团总 监 帕 特 ( F r a n c e s c P a r t ) 先 生 担 任 指挥 , 中 国钢 琴 家 陈 萨 担 任 独 奏 。《 钢琴 协奏 曲》 在瑞 士 的首演 非常 成功 , 获 得 了强 烈 的 社 会 反
响。
《 钢琴协奏曲》 分 为 三 个 乐 章 。第 一 乐 章 , 快板 , 表 现 两 种 对 立 的命 运 , 分三个部 分 : 乐 队 和 钢 琴 分 别 代 表 奴 役 者 和被 奴 役 者 两 种 不 同 的命 运 主 题 角 色 , 这 两个主题 多次“ 对抗 ” 构 成 了该 乐 章 的第 一 部 分 ; 在第 二 部 分 中 , 钢 琴 双手 模 拟 中 国 弹 拨 乐 , 以钢 琴 饱 含 悲 愤 的独 自 为 主 ; 第 三 部 分 从 钢 琴 的低 音 区开 始 , 好像沉重的铁镣 , 后 直 接 进 入该 乐 章 总 高 潮 部 分 。第 二 乐 章 是 一 首 帕 萨 卡 利

王西麟交响乐作品主题研究

王西麟交响乐作品主题研究

王西麟交响乐作品主题研究
高佳佳n
【 内 容 提 要] “ 主题 ’ 被 认为是音 乐发展 的基础 、 是作 品的灵魂 。进入 2 0 世纪, 尽 管对 “ 主题 ’ 的观念 注入很 多新 的 内容 , 但 其艺术功 能仍 不可 忽视 。本文通过对王 西麟 交响
乐作 品主题 的个性化特征 、 情感意义、 内部组织构造 以及 陈述 中的 ‘ 晤 义 功能等
乐府新 声( 沈阳音 乐学院学报 ) 2 0 1 3年第 1 期
T H E NE W VOI C E O F YU E —_ F U( T h e A c a d e mi c P e r i o d i c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C o n s e r v a t o r y o f Mu s i c )
裁特 点的多 乐章套 曲。可进一 步参看杨 儒怀教授( 《 音 乐的分析与创作 第二十 四章 第三节第 6 8 2页。
6 乐府新声( 沈 阳音 乐学院学报 ) 2 0 1 3 年第 1 期
便是 王西麟音 乐的个性和力量 !也正如王西麟先生 自己所言 , 他的音乐基于三个方 面: 地方戏 曲、 西方文献 、 人文背 景, 这是他 音 乐创作 的源 泉n 。然而看似 简单 , 但具备这三方面条件并将其融会于深刻感人的音乐作品 中并非易事 。首先作曲家必须对 自己的“ 母语” —— 民间音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王西麟曾接触大量的秦晋文化 , 童年生活在甘肃平凉 , 常听当地秦腔剧 团的戏; 4 9年参军后在文工 团接触过很多剧 目, 大都 以陕北、 陇东 民歌或戏曲为基础 : 在上海音 乐学 院读本科时期学过“ 榆林小


关 于 音 乐作 品 的主题

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在王西麟交响曲创作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在王西麟交响曲创作中的运用

失昂扬 l 生 格的旋 律性 主题以及毁灭 l 生 音块音响对情感 的恒定 合 , 使技术为音乐而服务 。 无论是其 6 O 年代创作的交响组 曲 表述 ; 第三 、 提取中国传统 民间音乐 、 戏 曲( 以秦腔 、 晋剧 、 山西
《 云南音诗》 、 9 0 年代创作的交响序曲《 点和线的动力》 , 还是
梆子 为主) 素材与现代音 乐技法加 以结合 , 并在二者融合的基 近年创作的《 第八交响曲》 、 《 钢琴协奏曲》 , 都表现出作曲家在
础 上予以创新 。王西麟 先生在接受采访 时说 ‘ 【 他 的音 乐受三 创作技法上 的不断翻新 。 不论是对 各种西方创作手法的借鉴, 个 因素影响, 除了‘ 交响 乐的悲剧性’ 、 ‘ 黄 河流域 民间文化 ’ 之 还是对 中国民间音乐 、 地方戏曲素材的提取 , 他 曲 创作中的运用
杨 静n
[ 内 容 提 要】 王西麟在 他的交响 曲创作 中将我 国民间音 乐、 地 方戏 曲素材与现代音 乐创作技
法进行 紧密结合 , 形成 了具有 自己独特 个性的音 乐语言 。本文主要通 过三 个方 面对 王西麟交响曲中的中国传统音 乐元素 的运用加 以研 究: 一、 王西麟音 乐创作 中戏曲音 乐元 素运 用概 述; 二、 中国传统音 乐复调思 维的渗透; 三、 中国传统音 乐 中的变奏原则 。通过 以上 方面的研 究 , 笔 者力求探 究王 西麟 中国传统 音乐元素 语 言的形成 , 及 其对 中国传统音 乐元素 交响化处理 的思维和手 法。 [ 关 键 词] 王西麟/ 交响曲/ 传 统音 乐元素/ 复调 思维/ 变奏原 则
[ 1 】 作者 简介 : 杨静( 1 9 8 3  ̄) - k - , 西北 师范大学音 乐学院副教授 , 上海音 乐学 院博士后 。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作者:黄金城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17期摘要:王西麟是我国第四代作曲家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获得世界级大师潘德列斯基、古拜杜丽娜等人的赞誉。

然而,生于20世纪那个多灾多难的中国,他的音乐之路却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本文从他与乐结缘、入读上音、接受改造、获得新生等几个角度对他不同时期的音乐之路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王西麟作曲家音乐道路王西麟被誉为中国当代功底最扎实、思想最深厚的中国作曲家之一。

他迄今已创作完成9部交响曲,举办过七场个人作品音乐会,三次获得我国文化部作曲比赛最高奖,多次出访欧美各国,作品广泛上演于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文对他如何走上音乐道路的过程深感兴趣,因此成文专门梳理。

一、生逢乱世,与乐结缘1936年,王西麟出生于中国河南。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然而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整个中国饱受战乱之苦,河南自然无法幸免。

为逃避战乱和谋求生计,年幼的王西麟跟随家人,辗转亡命奔波于河南、陕西、河北、甘肃等地。

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王西麟的父亲死于战乱。

受此打击,王西麟的哥哥几次自杀,被抢救后,竟发展为痴呆。

家中连失父亲、长兄两大顶梁柱,经济状况自然困难,王西麟一家的生活日益陷入窘困之地。

1949年7月,解放军部队的西北野战军途径甘肃平凉,为配合部队文工团宣传工作,需要就地招收新的学员。

刚上初中一年级,年仅十三岁的王西麟便从此成了一名文艺兵。

得益于其在教会小学的手风琴学习经历,参军后的王西麟主要工作是拉手风琴。

1952年,西北野战军成立军乐团,需要一名略懂欧洲古典音乐知识的教官承担教学工作,时年十六岁的王西麟成功入选,主要工作是教其他战友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

1955年,根据北京中央军委军乐指挥专科学校招生规定,解放军部队每个师需要报送一人入读该校,鉴于王西麟过往突出的工作业绩,他获得了这次难得的求学机会。

在北京中央军委军乐指挥专科学校中,王西麟接触到大量的西方著名作曲家的作品:莫扎特、贝多芬、德沃夏克、肖邦、格里格……很快,他就不满足于当时学校的教学内容了,他认为学校当时的教学水平实在太低了。

“和毅庄诚”——王西麟《第七交响曲》评析

“和毅庄诚”——王西麟《第七交响曲》评析

“和毅庄诚”——王西麟《第七交响曲》评析作者:尚洪刚来源:《人民音乐》2011年第05期作曲家王西麟的《第七交响曲》为上海音乐学院80周年校庆委约而作。

这是一部为钢琴、80人的合唱队和三管编制大型交响乐队而作的标题交响乐作品,首演于2007年12月27日的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庆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和合唱团演出,汤沐海指挥。

全作27分钟不分乐章一气呵成。

“和毅庄诚”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校训,作者用为本作的标题,这四个字凝聚了“上音”师生的艺术追求和价值取向。

作者立意于:上海音乐学院的80年历史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一个领域的代表,也是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和社会史的一个领域的代表。

因此作品的布局分四个部分:历史回顾、战乱浩劫、生机勃发、“和毅庄诚”。

这四个部分不是标题而仅仅是段落提示。

全曲共27分钟,但因音乐会总体时间要求而临时减删了中间部分“战乱浩劫”的大段音乐,只演出了11分钟,却仍然获得很大成功。

音乐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弱奏的凝重的固定音型中开始,这个固定低音节奏象征着历史严峻而沉重的脚步并贯穿为全曲的背景。

序引在色彩性乐器的装饰下,四支短笛和小提琴群的横向和纵向的二度的走向,并由此形成的密集的五声性色彩和声的音块,由高到低遽然下行,音响新颖,如同清澈的雨露淋落,表现春风沐雨的校园气氛。

谱例一音乐进入主体部分(历史回顾),开始由女低音声部唱出“Wu”,把听众引入昔日的历史回顾之中。

在主题的两个音的核心动机(FG)的两次简短的呈示之后,平稳而完整的展开进行了一次长达21小节阐述,这正是作曲家最擅长的长呼吸的表现手法。

作者说:“这回顾中既有温馨和感念,又有感慨和沧桑。

”主题呈示之后音乐展开在合唱的四个声部中以复调的形式向前推进,连绵不绝,在经过情绪的积累之后“和毅庄诚”的唱词被庄严地唱出,这是校训在《第七交响曲》中的第一次出现。

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专业音乐院校,她的诞生见证着中国近代音乐艺术与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她不仅仅培养专业音乐人才,而且也是中国进步思想的孕育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 年第 12 期
王西麟“三位一体”的创作思维研究
■罗 敏
王西麟“三位一体”的创作思维是指创作紧紧围绕情感表现、技术手段和语言来源三个重要因素来进行, 并将这三个因素相互融合,形成作曲家个性化的创作思维。“三位一体”创作思维的形成,要求在努力学习西 欧先锋创作技术的同时,更多地学习和研究本民族的音乐语言特征,并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音乐表达作曲家自 身独特的感情和思想,这无疑对当下创作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三位一体”; 情感表现; 技术手段; 语言来源 [ 中图分类号 ] J60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4 - 518X( 2012) 12 - 0219 - 03 罗 敏( 1976—) ,女,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舞蹈及音乐教育。 ( 江西南昌 330031)
显示控诉主 题,表 达 强 烈的感情。
隐喻一 种希望 和理想
从以上三个表格可以看出,王西麟的作品中,把结 构布局图式与情感布局图式交融在一起,在音乐表现的 前提下,自由灵活地变动音乐的结构。既能突出各乐器 的表现特点,也能表达创作者所要展示的各种情感。
另外,《第三交响曲》和《第四交响曲》等乐曲的全曲 也都是在一个情感布局总框架控制下,调动各个技术参 数为之服务的。
A 结
构 第 1 - 30 小节
B
第 31 - 15பைடு நூலகம் 小节
C
第 158 小节( 散板)
D
第 159 - 200 小节
情 感
大提琴独白,具 有强 烈 的 悲 剧 性和控诉性。
强调了一 种矛盾冲 突。
单簧管声部 生发出对命 运的感慨。
音乐平静、明 朗,隐喻希望 和理想。
表 3 《喜剧的对话》( Op. 54)
A
结 构
第 1 - 109
小节
B
第 110 - 187 小节
C
第 188 - 227 小节
D
第 228 到最后
奴役者和被奴役 者的两个对抗主 情 题四次陈述,对被 感 奴役者寄予深切 同情,对奴役者的 暴政进行控诉。
陈述 被 奴 役 者 的酷刑,也是两 种命 运 对 抗 的 继续发展,是对 命运 的 蹂 躏 摧 残,撕裂。
他的作品中,作曲家总是构建出一副类似于传统结构图 式一样的情感结构布局图,鲜活的音符都是搭建在这情 感布局图上,音乐结构的流动与情感结构的建构这两条 结构线交织在一起,共同完成音乐表现的使命。例如:
表 1 室内乐《殇》( Op. 30)
A
B
结 构
固1 ( 1 - 40)
固2 ( 41 - 80)
固3 ( 81 - 112)
220
制的偶然作曲”技术等; 其中,音块技术是作曲家最常运 用的技术。音块技术源于波兰作曲家潘德烈斯基,潘德 烈斯基运用音块技术的代表作品有 《为 52 件弦乐器而 作的挽歌》和《第一交响曲》。他仔细研究这两部作品,深 深被音块技术所具有的潜在表现力所震惊。但他的音块 与潘德烈斯基的音块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如,王西麟 创造性赋予不同音块以不同的性格,其音块在他的笔下 呈现出不同的表情意义和色彩,有沉痛的、哀怨的、粗暴 的、暧昧不清的、诙谐幽默的、撕心裂肺的、光怪陆离的, 等等。如《小提琴协奏曲》前奏部分的音块试图表现北方 民族风情,质朴豪迈、诙谐幽默;《第四交响曲》第二部分 的音块表现残酷凶狠的场面,是对邪恶势力的有力控 诉。这些不同的处理方法赋予了音块以不同的作用: 描 绘性作用、抒情性作用、连接性作用,等等。另外,作曲家 还努力拓展音乐的用法,常在音块群体的呈示、展开后, 戏剧性地插入单旋律线条,这样,音块群体时而变成了 音乐背景,时而与单旋律横向拼贴,形成较为个性化的 处理办法。
固4 ( 113 - 160)
C 尾声( 161 - 199)
情 感
琵琶和埙的语言 抒 发 悲 苦 之 情。 固 2 上的大笛的 语言凄厉。
三 弦、二 胡 滑 奏 以 及 板 鼓 强 击,隐 喻 逆 境 环生的人生。
歌声苍凉悲壮,抒 发无穷尽的忧思。 音乐最后强奏收 束,意味深长。
表 2 《四重奏》( Op . 41)
术、音块技术,音色技术等。这些产生于异质土壤的技术 类别经过作曲家的消化吸收,加工改造,深度融合之后, 也已成为作曲家表现作品思想内容的主要载体。王西麟 虽努力新技术,但他却在作品中最大限度地保持民族语 言的纯洁性,民族鲜活的音乐语言是他作品的一大显著 特点,这也是他有别于其他作曲家的一个特点。如,作曲 家前期代表作《第四交响曲》中动听的传统戏曲音乐语 言令人印象深刻。在这些作品中,民族语言,尤其是地方 戏曲的语言因素无处不在,即使是运用 12 音技术写作 的主题也隐伏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在作品中突出强 调民族语言的理念,已成为作曲家创作的一大特点。
王西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他迄今共创作了 七部交响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钢琴协奏曲,交响 合唱《国殇》等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 50 多部; 另外,他还 创作了 40 多部影视作品,并有音乐评论文章若干。他曾 举办过五次个人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且多次获国家创作 奖。1981 年,《云南音诗》获得全国首届交响诗作品评奖 一等奖; 2000 年,《春雨》获得国家艺术歌曲创作一等奖; 2004 年,《交响壁画三首———海的传奇》获得国家交响乐 大型作品一等奖。同年,他的《第三交响乐》被《二十世纪 世界华人音乐经典》收编; 2007 年,德国 MGG 音乐大辞 典第 17 卷收录王西麟作为中国作曲家条目之一。
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王西麟无疑是极具个性 的。他的作品思想深沉,具有浓厚的思想人文内含、深刻 的人文主义背景和思想背景,表现了对所属时代和社会 的直接感受。
在具体创作的技法上,他从不墨守于传统的创作思 维,而是在传统创作思维基础上,锐意进取,努力吸收西 方先进的创作理念和具体的技法,为我所用。如 12 音技
深沉的思想情感、先锋的技术手段和鲜活的民族语 言三者交融在一起,构成了王西麟创作的三个支点,也 形成了他“三位一体”的创作特色。
一、情感表现 王西麟“三位一体”因素中,情感表现无疑是最重要 的,它是“三位一体”创作思维的深层思维,决定和影响 着其他两个因素。为了有效地表现他的情感和思想,在
219
江西社会科学 2012. 12
二、技术手段 表达情感需要借助一定的作曲技法来完成。在某种 程度上,传统的作曲技法难以真正有效地表达现代人错 综复杂的情感,这就需要大量研究和借鉴西欧先锋派的 作曲技术。为了更好地表现哲理性、史诗性,表现民族命 运、人类历史等这样深邃的主题,王西麟自学了西方先锋 派作曲技法,并通过创作实践,突破这些技术的约束,形 成了自己个性化的音乐语言。 他学习的先锋作曲技法主要包括: 12 音技术、音块 技术、音色音乐技术、微复调技术、“简约派”技术、“有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