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桑牧对鲁迅研究的独特贡献与影响
鲁迅先生的贡献
鲁迅先生的贡献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入人心。
他的贡献不仅限于文学领域,还涉及到社会、教育和思想领域。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鲁迅先生的贡献。
一、文学贡献鲁迅先生以其独特的笔调和思想深刻的作品,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发展。
他通过小说、散文、杂文等多种形式,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社戏》等都深刻地刻画了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引起了广泛的思考和探讨。
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深受人民的喜爱,他以扎实的写作风格和犀利的笔调让人们看到了社会现象的真相。
他的作品具有启蒙人们思想的作用,激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对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社会贡献鲁迅先生对社会的贡献不仅限于文学创作,他还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和倡导社会改革。
他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了许多年轻人,鼓励他们关心社会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声音。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揭示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思想进行了批判。
他的作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引发了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对社会知识分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鲁迅先生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运动,如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革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影响力,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三、教育贡献鲁迅先生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提倡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鲁迅先生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为中国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人文素养,而不仅仅着重于知识的灌输。
鲁迅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教育无疆界”的主张,强调教育应该超越国界和民族的差异,为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而言,鲁迅先生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为中国的文学、社会、教育等领域带来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作品激发了人们的思考和反思,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主体的行动哲学——论木山英雄的《野草》研究
114
批评前沿 ‖ 115
的“介入”。因此,这种“寂寞”之逻辑并不生产更多的 东西,而只是一种反抗的弹力。
在鲁迅的创作 中,这 种 反 抗 的 弹 力 抓 住 种 种 否 定 性概念,并借由 这 些 概 念 将 自 身 定 位 于 黑 暗。 可 以 看 出,鲁迅最 初 的 主 体 意 识 镶 嵌 在 旧 社 会 的 黑 暗 之 中。 但是,木山英 雄 指 出,这 种 自 我 定 位 不 是 那 种 存 在 着 “过剩的道德性解释”⑥ 的自我牺牲,不是主体的淡化, 反而是一种更强烈的自我主张。鲁迅现实革命的失败 经验,使他深感自己本身就是旧社会的一员,但其心中 仍旧内蕴着一种“生之抵抗感觉”,正是这两重矛盾构 成了鲁迅的呐 喊。 经 由 呐 喊,他 将 自 己 的 精 神 搏 斗 化 为了文章。木山英雄认为,在鲁迅的作品中,有一种主 体与文本的相互运动,这主要呈现为鲁迅的“生之抵抗 感觉”⑦ 于黑暗的“世界像”中逐步痛苦地剥离出来。 在《狂人 日 记》中,首 先 呈 现 的 是 一 个 黑 暗 的“世 界 像”,是“作为世界之根本构造的相互侵害、相互恐怖的 人与人的关系”⑧ 。作者主体呈现为一种相互映照的 矛盾关系: 一方面,黑暗是自我意识的真实体验,并成 为自我唯一确信的东西; 另一方面,又必须对未来进行 假定,并承担起否定这黑暗的责任。在此,鲁迅之所以 将自己完全归入黑暗,因袭着黑暗之重担,将人们放到 光明中去。可以 说,他 对 于 黑 暗 的 体 验 是 具 有 自 身 性 的。但随着黑暗 在 个 体 中 的 有 限 性 渐 趋 枯 竭,仍 会 产 生某种促进自身创造的变化,因此,在《阿 Q 正传》中, 阿 Q 实际上是作者在 黑 暗 中 展 开 一 场 与“自 身 的 现 在”相关的运动的产物,并呈现为一种悖论性的、颠倒 性的存在。木山英雄对于阿 Q 的形象有着超出所谓 “典型性”的深刻把握,他认为阿 Q 的滑稽并不是因为 国民性的平均,而是一种生之矛盾与滑稽,即身处黑暗 世界的非“人”状态却必须生存下去。也就是说,鲁迅 这时已不再满 足 于 在 黑 暗 下 维 持 生 存 即 可,而 是 向 着 生之意识发展,他 的 自 我 意 识 与 黑 暗 世 界 的 距 离 开 始 拉大。而在 三 年 沉 滞 期 所 写 的《祝 福》中,叙 述 者 的 “我”已经开始 渐 渐 脱 离 于 文 中 的“我 ”,在 其 中,祥 林 嫂作为与整个黑暗社会映射中的“单方面的被害者”, 却是“我”不可接近、不可把捉的对象。那曾经内在于 “我”的黑暗世界成为离开作者的独立存在。于是,本 已将自己归属 于 黑 暗 一 方 的 鲁 迅,竟 然 失 掉 了 能 处 身 于黑暗中的充 实 感,也 因 此 失 掉 了 自 身 的 根 据 而 步 入
鲁迅《采薇》研究之伯夷叔齐形象研究综述
鲁迅《采薇》研究之伯夷叔齐形象研究综述作者:杨柯倪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36期摘; ; 要:《采薇》研究是《故事新编》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环,学界对《采薇》展开专门的系统性的研究自四十年代至今,已有将近八十年。
具体有夷齐形象研究、“王道”研究、结局(包含阿金姐、小丙君)研究、形式技巧研究、比较研究等几个方面。
对伯夷、叔齐人物形象的研究是《采薇》研究的侧重,分析鲁迅在《采薇》中塑造了一对怎样的夷齐兄弟形象以及分析鲁迅对待夷齐兄弟的情感态度,是理解《采薇》思想意蕴的直接切口。
文章尝试将期间夷齐形象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整理,以供参考,并启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鲁迅; ; 《采薇》; ; 夷齐形象研究; ; 综述《采薇》是鲁迅在1935年12月所作,收录在《故事新编》中为第四篇。
在对《故事新编》的研究中,《采薇》受到的关注度不高。
1936年常风的《故事新编》、岑伯的《〈故事新编〉读后感》略谈及《采薇》。
1943年辛勤《鲁迅先生的〈采薇〉》和1946年萧军《〈采薇〉篇一解——鲁迅先生历史小说之一》二文,主要介绍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伯夷、叔齐兄弟的形象以及小说的主要情节。
1956年何家槐的《对于〈采薇〉的一些理解》一文,分析了夷齐兄弟、小丙君、阿金姐、小穷奇等人物形象及其具体的现实指向,是当时较为全面的《采薇》研究,文章指出可结合鲁迅1934年的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来理解《采薇》中的“王道”批判,整体思路对此后的《采薇》研究影响深远。
可以说,对伯夷、叔齐兄弟形象的研究是《采薇》研究的起点,此后至今也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一、“古董、假隐士”还是“悲剧的理想主义者”同是发表于1936年的两篇对《故事新编》的评论文章,常风与岑伯的观念就不同,前者提出鲁迅在《采薇》和《出关》中对几位古圣人的传统德性进行了“油滑式”的调侃,后者认为《采薇》中夷齐的故事寄寓着鲁迅对自身经历的感慨。
这便形成了对于鲁迅对夷齐态度的两种理解,也是对鲁迅塑造的夷齐形象的两种解读,一方认为鲁迅在《采薇》中放大了夷齐的守旧古板、逃避与虚伪,借以嘲讽和批判儒道学家,比如何干之直接将夷齐称为“不识时务者”、“古董、怪物、傻瓜”[1](139),另一方认为夷齐的坚守是悲剧性的,鲁迅在表面的讽刺之下蕴涵同情。
鲁迅的文学成就与思想贡献
鲁迅的文学成就与思想贡献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远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文化思想家。
他的文学成就与思想贡献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对社会思想的深刻影响。
一、鲁迅的文学成就鲁迅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上。
他以其独特的笔触和鲜明的写实风格,刻画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
他的作品大胆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和描绘,展现了人们的痛苦和挣扎。
《狂人日记》、《阿Q正传》、《风声》等作品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鲁迅的小说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他运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塑造,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这些形象不仅是小说中的角色,更是鲁迅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的作品富有强烈的社会关怀意识,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二、鲁迅的思想贡献鲁迅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思想贡献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鲁迅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启蒙的作用。
他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社会现实,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严重问题。
鲁迅通过文学的形式向人们传递真实的信息,唤起了社会对改革的渴望和呼声。
他的思想对当时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激励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与进步。
其次,鲁迅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白话文运动”的口号,呼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思想。
他以自己的典范示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鲁迅的文学观念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纪元,对后来一代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鲁迅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对社会不公和人道主义的关注,为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鲁迅反对封建礼教,支持妇女解放,主张劳动者的权益,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鲁迅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刻的思想贡献,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古今杂糅_旧事重提_读鲁迅小说_理水_补天_
首先是关于女娲炼石补天的时间和原因 (这关涉到小说基本的形 态结构和意义结构)。《淮南子·览冥训》中如此记载:“往古之时,……于 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 以止淫水。”也就是说,女娲炼石补天是发生在天地刚刚开辟之时“( 往 古之时”),是因天地构造不圆满“( 天不兼复,地不周载”)而补天。这与 《淮南子·天文训》中所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的神话并不 相干。史家一般认为共工和颛顼是黄、炎二帝的后代,时间上远远后于 女娲,因而共工怒触不周山也不可能成为女娲补天的原因。
在鞭挞反面人物时,鲁迅更多的是有着“油滑”的笔致。这是将故事 和现实交融起来,以犀利如剑的文字抽打形形色色的现代人的灵魂的 一种艺术手法。如《补天》中在女娲两腿之间出现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 这一情节固然有现实所指,鲁迅也称它“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 但我认为,这一情节既与此前出现的“……怪模怪样的已经都用什么包 了身子”的道士们和“多用铁片包了全身的”颛顼的武士们等细节相连 贯,只是这个小丈夫更为“异样”“( 腰间又格外挂上十几条布”)而已;也 与作品的整体情调相合拍,它从一个方面突现了女娲无聊的存在状态、 解释了女娲无聊的原因。这些小东西们都是女娲创造的,但是现在这个 古衣冠的小丈夫都代表他们在礼教的法庭上来控告自己母亲的失德: “裸裎淫佚,失德蔑礼败度,禽兽行”,来宣告自己母亲的判决了:“国有 常刑,惟禁!”如果说共工怒触不周山之举对女娲肉体存在的威胁还有 可能是出于无意的话,那么这个代表着小东西们的小丈夫对女娲精神 上的亵渎和审判则是完全有意的,不但有意,而且还显得理直气壮、振 振有词。如果说面对前者的威胁,女娲还能以自己的超凡之举被动自救 的话,那么面对后者的审判,她却一筹莫展、无以自辩,只能保持缄默: “伊本已知道和这类东西扳谈,照例是说不通的,于是不再开口”。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后者对女娲心灵的虐杀是远甚于前者的。不管是全身包 了铁片的武士们还是腰间挂着布片、顶着长方板的文士们,他们都是女 娲的创造物,而现在这些创造物们却从肉体到精神全面加害于他们的 创造者;而作为创造者的女娲也只能处在受害、受审的屈辱中了。观此 一幕,一幅封建卫道士的嘴脸用漫画的形式刻画了出来。令人在笑过之 后却又感受到一丝苦涩。
外国文学对鲁迅文学的影响
论外国文化对鲁迅创作的影响摘要鲁迅作为现代文学的领导者,他的文学创作中受到了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但是其中影响最深刻的还是果戈里和尼采,所以这里主要探讨下果戈里对鲁迅创作的影响。
关键字鲁迅外来文化果戈里尼鲁迅(1881-1936),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无产阶级民主战士。
鲁迅的作品一方面揭露和批判了中国旧社会的黑暗、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强压在国人身上的精神枷锁、旧中国人民的劣根性、民众的、麻木不仁和缺少民主觉悟性;另一方面他倡导个性解放,呼吁个人自觉敢于参与社会变革,并且和封建势力及反动派进行抗争。
他不仅对中国民族文化有很好的发扬,且始终采取开放的文化态度,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而这些外国文化对鲁迅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俄苏文化、日本小说、尼采的哲学思想、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西方的象征主义及浪漫主义对他的影响尤其较大。
在各国文学中,鲁迅最为关注的就是俄国的作品,因为中俄两个国家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相似处,两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时代情绪上也有某些相似处。
但在俄国文学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惨烈、安德烈夫的惊恐、勃洛克的基督式悲悯、在中国文学中很难找到,也许是鲁迅从中找到了一丝光亮。
在绝望中的人,若能苦苦斗争,不惜与黑暗抗击,甚至同归于尽,那么生命的力量就显得格外强大了。
鲁迅不仅翻译了许多俄苏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来,并且还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许多作品中都可以找到俄苏文化的影子。
谈及果戈里对鲁迅的影响,一定不会错过两部《狂人日记》的对比,果戈里笔下的“狂人”与鲁迅先生塑造的“狂人”在对现实的批判上确有相似之处,两部作品都选以日记体裁,主人公都是狂人,都采用讽刺手法表现现实的残酷,但两个“狂人”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艺术典型。
前者是一个受沙俄时代封建统治制度迫害而发疯的小人物,是一个真正的疯子。
而后者却是一个觉悟了的青年受到封建制度压抑而癫狂,他更多的是象征、影射。
作者的情感也是不同的,果戈里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沙俄统治的黑暗,但更多的是对小人物痛苦生活经历的同情,以及一种悲观厌世的情绪。
小说借用和阐释的限度——以鲁迅《一件小事》的解读为中心
小说借用和阐释的限度以鲁迅‘一件小事“的解读为中心袁盛勇[摘 要]当代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对于鲁迅小说的阐释和借用,显然具有实用主义特征㊂人们当时对‘一件小事“的阐释和借用,就是跟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联系在一起㊂‘一件小事“从其历史影响来看,恐怕是负面的居多,所以是负典,而不是正典㊂[关键词]鲁迅;‘一件小事“;负典[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延安文艺与现代中国研究”(18Z D A280)㊂[作者简介]袁盛勇(1970-),男,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安710119)㊂鲁迅有否民粹主义思想,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㊂也许,在这方面,李泽厚是一个较早指出鲁迅具有民粹主义思想因素的学者㊂他在论述李大钊的民粹主义思想时说,近现代中国具有此种思想因素的人并非李大钊一人, 在他前后的章太炎㊁鲁迅(早期)㊁章士钊㊁梁漱溟㊁毛泽东等人那里,曾各以不同的形态闪烁出这同一特色”㊂又明确指出: 在中国近现代,始终有着以康有为㊁严复㊁孙中山㊁胡适㊁陈独秀为突出代表的西化思潮与以洪秀全以及上述章太炎等人为突出代表的民粹思潮的倾向差异㊂”①李泽厚把鲁迅思想中的这一方面置入近现代思想发展史的链条中加以理解,并且明确把它跟毛泽东思想中的这一面加以并列,可知在他看来,鲁迅跟毛泽东在民粹思想的拥有方面具有可比性与相似性㊂李泽厚的这个论述曾在一些较为年轻的思想者那里获得了较大认同㊂朱学勤曾经把法国思想家卢梭作为民粹派的始祖来加以研究,并且对毛泽东的民粹主义倾向也作了较为中肯的探究,他在论述近现代中国思潮时也说存在以康有为㊁严复㊁孙中山㊁胡适㊁陈独秀为代表的西化思潮与洪秀全㊁章太炎㊁鲁迅㊁章士钊㊁李大钊㊁梁漱溟㊁毛泽东等人为突出代表的民粹主义思潮㊂②朱的这个观点曾经得到过不少人的赞赏,殊不知,它全然来自李泽厚,这只能说明李泽厚的论述具有较大真确性,已经在学界形成了一定共识㊂在这意义上,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在鲁①②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159页㊂朱学勤:‘毛泽东和他的民粹主义倾向“,‘书林“1988年第9期㊂迅的作品中发掘并扩大这种跟毛泽东思想中的民粹主义因素相契合的一面,还是有其一定合理性的㊂当然,正如对待毛泽东思想中的民粹主义因素一样,人们在当时也是从正面来理解鲁迅思想中的这一面㊂鲁迅思想中确实存在一定的推崇工农大众㊁贬低知识阶层的因素,这在倡导改造国民性㊁批判民族劣根性的鲁迅那里,恐怕是一体两面的事情,任何仅仅强调一面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㊂但是,在1949 1976年间,人们对鲁迅思想中将工农大众理想化并进而在道德㊁知识上贬低自我知识阶层的一面做了一些不太符合实际的扩大化处理;而把鲁迅思想中的另外一些方面则有意地扭曲甚或遮蔽了㊂对于鲁迅思想中这一面的强调,显然是从阐释‘一件小事“开始的㊂这是一篇小说,更像一则速记,不仅字数少,是鲁迅小说中最短的一篇,而且情节也很简单㊂应该说,它在鲁迅的整个小说中并不能算得上是一篇多么优秀的作品,但在当时却受到了高度重视:不仅中学语文教材选它作了课文,而且有那么多知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对它作了符合当时意识形态需要的解读㊂所以,这篇小说尽管不是一篇优秀的作品,但在1949 1976年间却是一篇非常符合时代需要的作品㊂它的合乎时宜首先在于它的主题㊂这个主题是明确的㊁单纯的,至少比起鲁迅的其他小说来是如此㊂吴奔星在20世纪50年代初指出:‘一件小事“ 是在朴素的阶级意识和积极的创作情绪的基础上产生的歌颂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批判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篇短小精悍的不朽之作”㊂①唐弢在1955年写的‘谈鲁迅的 一件小事”“中说: 鲁迅通过城市劳动人民一个具体的形象,传达了自己对无产阶级崇高品质的歌颂与向往,同时,也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指出一条思想改造的革命的道路”㊂②许钦文在其专著‘ 呐喊”分析“中指出: 这篇小说主要是歌颂劳动人民的㊂这在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上有重大的意义,因为他已明确认识到了劳动人民品质的高贵,也认识到从封建家庭出身的像他这样的知识分子的缺点㊂”③曾经作为浅草-沉钟社重要成员之一的林如稷,在1960年代初出版的一本书中也认为:从‘一件小事“, 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美德的颂赞和他严格要求自己的自我批评精神”㊂④这些论说在后来编写的一些普及性读物中以更加明确的语言传播开来,产生了广泛影响㊂比如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鲁迅教学小组于1974年编写的教材中指出:在这篇小说中, 鲁迅抱着无限崇敬的心情,热烈歌颂了城市劳动人民,写出了他们深厚的阶级友爱,鲜明的是非观念和朴实㊁浑厚㊁坚韧的性格㊂并且从两相对比中批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自私和对劳动人民的冷漠情绪㊂”⑤又如武汉大学中文系等单位在1975年编写的同类教材中指出:这是 鲁迅仅有的一篇写工人的小说,也是 五四’初期最早出现的一篇歌颂劳动者的作品㊂它出现在中国工人阶级刚刚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提出了知识分子向劳动者学习这个崭新的主题,这是特别可贵的”㊂⑥好了,已可清楚看出,不论是曾经跟鲁迅有着亲密关系的作家,还是一般研究者,也不论是个人性阐述,还是集体编写,他们对这篇小说主题的阐述基本相①②③④⑤⑥吴奔星:‘文学作品研究(第一辑)“,上海:东方书店,1954年,第125页㊂唐弢:‘谈鲁迅的 一件小事”“,中国青年出版社编:‘鲁迅作品论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第125页㊂许钦文:‘ 呐喊”分析“,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第36页㊂林如稷:‘仰止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102页㊂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鲁迅教学小组编:‘鲁迅及其作品“,内部教材,1974年,第104页㊂武汉大学中文系㊁长江航运管理局宣传处编:‘鲁迅及其作品“,内部教材,1975年,第297页㊂同,可以说,这已成了那时期的一种共识㊂鲁迅在小说中对于这个主题的表达,是通过对比性描写来实现的,显然,上述论者也已注意到了此点㊂毫无疑问,小说首先把 我”亲历的小事与平常耳闻目睹的 国家大事”进行了对比㊂所谓国家大事,按照李何林的解说,是指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17年间所发生的那些令人愤慨的历史事变,具体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以及军阀连年内战㊁争权夺利,等等㊂①在当时的有识之士比如小说中 我”的眼里,它们当然都是一些所谓祸国殃民的 文治武功”㊂这些事,自然只能让人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怀疑㊁悲观㊁失望,也会增长 我”瞧不起人的 坏脾气”㊂此处所言瞧不起人,是指什么人呢?是否也包含了工农大众?对此,曾经在1970年代中期发生过小小争议㊂李何林认为, 我”看不起的, 并非劳动人民,而是那些勾结帝国主义,专干卖国害民的坏事,把中国弄得越来越不象样子的军阀㊁政客㊁卖国贼”㊂②换言之,李何林认为 我”是不可能对劳动人民产生坏脾气的,所以 坏脾气”应该是作者使用的反语㊂原因在于,小说中的 我”,是个多少接受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而 如果不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影响,当时一般知识分子哪里看得起劳动人民,劳动人民身上有多好的品质,他也是视而不见,不屑一顾的;就是看见了,也是格格不入,不能理解,绝不会被感动,更不会把自己摆进去,看出劳动人民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㊂而作品中的 我”有所不同,能通过一件小事,自觉接受车夫的教育,并因之 认识到有这样伟大崇高的劳动人民,中国不愁没有希望,任何强大的敌人也是可以打倒的㊂这里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他思想的影响”㊂③显然,李何林在此跟当时的国人一样,把 五四”时期一般知识分子所受民粹主义的影响说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从这点出发, 我”当然就更没有轻视劳动人民的理由㊂对此,有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看法,这人就是时在山东师范学院任教的薛绥之㊂他认为李何林的上述理解, 既不符合作品实际,也不符合鲁迅当时思想实际”㊂就作品本身而言,开头一段所写 我”看不起的 人”固然 主要是指统治阶级,但也并不单指统治阶级”㊂与此相关, 坏脾气”也不是什么反语,而是因 我”在当时还看不到劳动人民的力量,看不到中国的前途,因此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愤世嫉俗的不满情绪㊂正是在此种情形下,才显示出一件小事对 我”的教育意义㊂而一开始就写 我”对劳动人民已经有了正确的认识,显然不利于作品主题的表达㊂再就鲁迅思想实际来说,薛绥之更是不会认同李何林的观点㊂他认为, 鲁迅当时还不是个马克思主义者,不可能用阶级观点来看待”所谓的 国家大事”㊂④他接着引用鲁迅1925年3月12日写给徐旭生的信,来证明自己的观点㊂鲁迅在信中说,现在既不会有好的政府,也不会有好的议员,因为没有好的国民㊂道德败坏的议员,其实正是 国民的代表”㊂⑤薛绥之引用此信的言外之意,分明指向了鲁迅思想中存在的悲观乃至虚无面,只是当时不便明说罢了㊂但他对于鲁迅前期思想的理解,能够含蓄地说到这个程度,这在当时,已是相当不容易了㊂当然,如果仔细予以追究的话,薛绥之的这些看法又是承冯雪峰而来㊂冯氏1955年12月应‘语文学习“编辑①②③④⑤李何林:‘北京市中学语文课本中十五篇鲁迅作品的问题试答“,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5页㊂李何林:‘北京市中学语文课本中十五篇鲁迅作品的问题试答“,第36页㊂李何林:‘北京市中学语文课本中十五篇鲁迅作品的问题试答“,第37页㊂薛绥之:‘对鲁迅作品某些注解的异议“,原载1975年10月黑龙江爱辉县教师进修学校编‘进修参考资料“第3期;此见浙江平湖师范‘教学参考“编辑组编印:‘鲁迅作品研究“,内部资料,1976年,第163 164页㊂鲁迅:‘通讯“,‘鲁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2页㊂部的约请,专门解答了语文教学中关于‘一件小事“的有关问题,其中就有关于上述问题的看法㊂在他看来,所谓 坏脾气”,主要是指 由失望而来的对社会和对人们的怀疑及悲观的看法”,而 看不起人”,就是 怀疑人和对人失望了的意思”㊂那么, 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这句中的 人”,是否包括劳动人民在内呢?冯氏明确回答道: 照我看来,是包括在内的,但并不是照我们现在从阶级观点说的”,而是 照从前资产阶级的说法 国民’的概念去包括在内的㊂鲁迅当时所说的 国民’,是包括各阶级的人”㊂①应该说,冯雪峰这个观点较为符合 五四”时期鲁迅的思想实际㊂小说中, 我”对那些所谓的国家大事已经产生了厌倦和憎恶,因此不愿把它们留存在自己的记忆中,但惟独对一件小事久久难以忘怀㊂那么,这是一件什么样的小事呢?它的魅力何在呢?这就涉及到了 我”与人力车夫的对比,而它集中反映在对老妇人跌倒一事的态度上㊂ 我”对跌倒了的老妇人,不但没有表现关心,反而以为她是故意的,对老妇人自称摔坏了,也以为是 装腔作势”,并且嘱咐车夫快些离开,不要 多事”㊂可车夫呢,不但没有听从 我”的劝告,反而扶起老妇人,并且径自搀着她走向巡警所,主动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㊂两相对比可知: 车夫有深厚的劳动人民感情,勇于承担责任,不考虑个人利害㊂而 我’就缺乏对劳动人民的感情,考虑个人利害多㊂”②但 我”究竟还是一个追求思想进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以在车夫的行动大大出乎 我”的意料之后, 我”在刹那间也就获得了一种难以忘怀的感动: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㊂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 小’来㊂”这里所言 高大”,按照李何林的说法,是指 车夫精神境界的崇高,伟大”㊂③而这在李桑牧看来,是指一种既朴素又伟大的品格和德性㊂他曾在‘心灵的历程“这部探讨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专著中论述道: 是什么使一个普通工人的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起来,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那不是别的,是那盖着灰尘的身形里透射出崇高的德性的光;然而,又是什么使那高大的后影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中形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感到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 小’来?那不是别的,也是那盖着灰尘的灵魂里被唤起了崇高的德性的光㊂一个劳动者担荷着不幸的岁月,用血汗来维持一家老小,然而在贫困和操劳里,他看见的便是苦难,和一切为苦难所折磨的人们㊂他懂得自己肩上的苦难的重量,也懂得别人肩上的苦难的重量㊂他悲悯自己的命运,却更关心别人的命运㊂所以,他不能容许自己有一丝一毫损害别人的行为,那怕是无意的损害,都会使他心痛如绞㊂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是因为某种压力,而是听从自己的良心的吩咐㊂就是这些不蒙教化,备受轻侮的劳动者,在贫困和操劳里保持了培植了德性的崇高和美㊂”④李桑牧的表达充满了一种诚挚的抒情,应该说,这里包含了当代知识分子对于底层劳动者的深情赞美,既是发自内心的,也是与上述所引 我”那怦然心动的感触非常吻合的,吴奔星在其研究中就曾慨叹鲁迅这篇小说 简直是讴歌劳动人民的绝妙的诗篇”⑤㊂但是,正如其他研究者一样,李桑牧在对劳动人民的深情赞美中,也是趋向于贬抑和诋毁知识分子,并且指向全体知识分子的自我①②③④⑤冯雪峰:‘关于<一件小事>的一点看法“,‘雪峰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第424 425页㊂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中文系㊁图书馆编:‘鲁迅作品十一篇注解“,内部教材,1976年,第58页㊂李何林:‘北京市中学语文课本中十五篇鲁迅作品的问题试答“,第36页㊂李桑牧:‘心灵的历程“,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59年,第190 191页㊂吴奔星:‘文学作品研究(第一辑)“,第134页㊂解剖和灵魂改造的㊂当然,这是一个时代的话语使然,也正好在一定意义上切合了民粹主义的某些思想精义㊂于是,这篇小说就具有了一种寓言性特征,它不仅成了鲁迅自我解剖的重要构成,成了他日后成为一名党外布尔什维克的重要思想动力,而且也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命运仿佛给予了先知般的预言㊂而这,也正为新中国的研究者和宣传者所着力强调㊂可以说,这是‘一件小事“在当时所具有的社会性㊁时代性价值的要紧处㊂对此,吴奔星的阐释具有一定代表性,他较早和较为全面地发掘了小说所具有的社会意义㊂20世纪50年代初,斯大林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仍然很大,吴奔星在论述中就曾引用了斯大林的教导: 作品的价值和长处并不是决定于某些细节,而是决定于它的总的方向㊂”在此之上,吴氏认为: ‘一件小事“之所以具有不朽的价值,并不是因为它某些细节的动人,而是因为作者受了十月革命和李大钊等同志的影响,使得它模糊地 指出了未来的萌芽’,符合了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后中国工人阶级日益壮大的趋势和工农劳苦大众争取成为国家的主人翁以及非无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争取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总的方向㊂”①这是说,鲁迅在‘一件小事“中已经富有远见地内含了一种历史的必然㊂此种必然性使得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必定经受一番痛苦的思想改造㊂小说中 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其实也是为了启示人们意识到 阶级意识的转变,就是人生观世界观的转变”,并深刻认识到 自我批评在思想改造中的重要性”㊂正因为如此,鲁迅叙写的这件小事也就转化为 有关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大事”,②而变得更加具有社会价值了㊂在这意义上,李桑牧甚至认为小说中的 我”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 第一个主动地㊁积极地㊁诚挚地向劳动人民学习,进行深刻的自我批判和自我斗争的新型知识分子形象”㊂③此种知识分子的 新型”之处在于,他们在 五四”运动前后尽管尚未找到所谓正确的道路,但他们具有改变自己思想的可能,并且愿意向劳动人民学习,在将来也是有可能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㊂说得简洁点,是趋向于进步的㊁有药可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㊂这就涉及到了小说中的 我”与作者本人间的关系问题㊂有人问: 我”是不是鲁迅?应该说,这个问题对于鲁迅小说的阅读来说具有一定普遍性㊂这是因为,鲁迅在其小说创作中,有十余篇都是通过 我”的所见所感,即采用第一人称来写的㊂对此,李何林的回答是,鲁迅小说中的 我”,既有 作者的影子,即作者的生活,思想㊁感情在内,但又有所创造㊁加工,不完全是作者”㊂具体到‘一件小事“来说也是如此㊂这篇小说中的 我’是鲁迅,又不完全是鲁迅”㊂相似的地方在于 我”上班经过的路线恰好是当年鲁迅上班的路线,这是确凿的㊂还有就是小说中 我”的自我解剖和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感情,也是鲁迅当年所具有的㊂但是,鲁迅究竟比 我”要高大得多,他对待跌倒路旁的穷苦妇人,绝不会如 我”那样漠不关心, 对待车夫的阶级友爱行动”,也绝不会认为是 自讨苦吃”㊂原因在于, 五四”时期的鲁迅 已是一个彻底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思想中有朴素的阶级论的历史观(社会观)”㊂所以小说中的 我”又不像鲁迅㊂至此,李何林得出结论说, 我”这个形象, 是鲁迅概括他自己和一般知识分子而创造的人物”㊂④应该说,①②③④吴奔星:‘文学作品研究(第一辑)“,第139页㊂吴奔星:‘文学作品研究(第一辑)“,第128 129页㊂李桑牧:‘心灵的历程“,第191页㊂李何林:‘北京市中学语文课本中十五篇鲁迅作品的问题试答“,第38 39页㊂李何林的这个回答是很巧妙的㊂巧妙之处在于,小说中 我”的积极性因素都可以理解为表达了鲁迅的思想;但 我”所具有的消极因素就不会成为鲁迅自身所具有的了㊂它可以轻易地为鲁迅创作中可能呈现出来的某些消极因素提供一种解脱,于是,鲁迅才有可能永远被置放在一片没有黑暗的场域里受到人们的景仰㊂倘若鲁迅小说中的 我”仅仅是跟鲁迅毫无关联的人物,也就是说,只是作者按照叙事法则虚构出来的人,跟作者本身的思想走向毫无瓜葛,那么,人们就不可能在对 我”的阐释中找到那个时代所需要的力量,找到那种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㊂当然,此种理解在1949 1976年间也是不可能成为主流的㊂可是,假设人们跟李何林一样,只是把鲁迅与其小说中 我”的积极向上的东西联系起来,那么,这个 我”也是不能反映鲁迅思想途中的艰难的,因而也是不易于为当时致力于知识分子改造的人所认可的㊂在一定意义上,这些都为人们准确理解鲁迅和他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之间的关系增加了不少困难㊂对此,李桑牧的研究倒是显得坦率了许多㊂在当代鲁迅研究中,李桑牧是一个取得了较大成就的人㊂可以说,他是较早以专著形式对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行系统而总体性研究的学者㊂并且,他在1959年10月出版的‘心灵的历程“中,不仅较为系统地考察了鲁迅小说中的狂人㊁方玄绰㊁吕纬甫㊁魏连殳㊁涓生等形象,也考察了鲁迅小说中以 我”这个叙述身份出场的知识者㊂更为重要的是,他力图把 我”与鲁迅本人关联起来,力求把鲁迅小说中所创造的 五四”运动前后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跟鲁迅本人的心灵历程联结起来㊂他说:鲁迅笔下的每一个知识分子形象, 都有着各自的特殊色彩和特殊意义,每一个小小的心灵世界,又都有它的一段异常复杂异常丰富的历程㊂这些同类的艺术形象所联成的心灵历程的河流里,异常清晰地反映了鲁迅自己的心灵航行的一段经历,也异常清晰地反映了我们所生活和斗争过来的那个时代㊂”①这样,鲁迅对于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当然是包含了自己的体验在内的㊂鲁迅对于他们的赞颂和批判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走向找到一个明确的支点,是在清理着他身上所具有的不良习气㊂正如李桑牧所指出: 鲁迅对于知识分子思想批判的深刻性是和他的自我批判的深刻性分不开的㊂”②在这意义上,尽管人们都能认识到鲁迅小说所具有的虚构性,但人们又愿意把它看作是书写了作者心灵衷曲的自我小说,或者简直就是作家的自叙传㊂于是,‘一件小事“中的 我”自然就会被看作是鲁迅本人, 我”的心态变化也就必然被当作是鲁迅思想变迁中某一方面的重要内容了㊂李桑牧尽管在‘心灵的历程“中处处质疑已被打成 右派”的冯雪峰,但在这个观点上又未尝不是承续冯氏而来㊂冯雪峰指出,鲁迅在‘一件小事“中 批判他自己的,我以为主要的是他的怀疑和悲观”㊂又说, 人力车夫的高贵精神是他的正直㊁无私和仁厚㊂这种精神品质,对于一个革命者和思想家的鲁迅的影响,首先是使他从中看见伟大的人民和人民的力量,在他思想上起着打破他的某些怀疑和悲观观点的作用 同时也引起他在对人的态度方面的改变和严格的自我批评,认为他在这个人力车夫的那种正直㊁无私和仁厚的面前,他是渺小的㊂”③显然,冯雪峰径自把这篇小说中①②③李桑牧:‘心灵的历程“,第5页㊂李桑牧:‘心灵的历程“,第43页㊂冯雪峰:‘关于<一件小事>的一点看法“,‘雪峰文集“第4卷,第424㊁428页㊂。
鲁迅文学的影响
鲁迅文学的影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文学影响深远,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大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鲁迅文学的影响。
首先,鲁迅的作品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思考和触动。
他以挖掘社会现实和人性的矛盾为切入点,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他所创造的形象和情节鲜活地展现了人类的悲欢离合,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鲁迅的作品教人思考社会问题、探索人性弱点,并提出批判的声音,激发了人们反思和改变现实的动力。
其次,鲁迅的文学风格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他具有独特的写作风格,语言简练、鲜活,运用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他追求真实性和反映社会的功能,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这种风格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现代文学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叙事方式,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内心世界。
此外,鲁迅的写作思想对于中国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主张作家应该立足于社会现实,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和尊严,以及人性的探索,发声于弱势群体,传递正能量。
他的文学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引导着他们在写作中表达社会声音和争取人类尊严。
鲁迅所倡导的独立精神和不畏权势的态度,永远激励着中国作家勇敢追求真实,勇敢表达自己的声音。
总之,鲁迅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他的作品启示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对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鲁迅以其独立的思想和勇于表达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关注社会问题,探索人性的深度,追求艺术与现实的结合。
鲁 迅的文学成就与思想贡献
鲁迅的文学成就与思想贡献鲁迅,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巨匠,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那可真是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咱先来说说他的文学成就。
鲁迅的作品,那是有着独特的魅力。
就拿《狂人日记》来说吧,那犀利的笔触,深刻的洞察,把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刻画得入木三分。
记得我当初读这本书的时候,被那种紧张压抑的氛围深深吸引,仿佛能听到狂人的呐喊在耳边回响。
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突然一道光照进来,让你看清了周围的一切。
还有《阿 Q 正传》,阿 Q 这个人物形象简直太经典了!他的“精神胜利法”,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无奈和自我安慰。
每次想到阿 Q 被打了还能自我安慰说“儿子打老子”,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再说说《朝花夕拾》,这可是充满了温情和回忆。
里面的那些小事,比如小时候去百草园玩耍,在三味书屋读书,都让人觉得亲切无比。
就像我们自己小时候的那些调皮捣蛋、天真无邪的瞬间,被鲁迅一一记录了下来。
鲁迅的小说,不仅在人物塑造上独具匠心,在语言表达上也是一绝。
他的文字简洁有力,没有过多的修饰,但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利剑,直刺人心。
他的散文,更是情感真挚,让人感同身受。
说完文学成就,咱们再聊聊他的思想贡献。
鲁迅那可是敢于直面社会的黑暗,毫不留情地批判封建礼教和旧传统。
他大声疾呼,要唤醒民众的觉醒,要让大家摆脱愚昧和麻木。
他就像一个战士,拿着笔,冲锋在思想的战场上。
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旧书摊上,看到了一本泛黄的鲁迅文集。
摊主是个上了年纪的大爷,他跟我说,他年轻的时候,就是读着鲁迅的书,才有了勇气去追求真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思想的力量。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鲁迅的思想犹如一盏明灯,为无数迷茫的人指引了方向。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但鲁迅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教会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敢于质疑,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总之,鲁迅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化发展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化发展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和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快速崩溃和现代文化迅猛发展的时期,鲁迅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立的思想精神,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卫道士。
一、鲁迅的成名与文学成就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鲁迅早年曾在日本留学,受到了西方文化和思想的熏陶和影响。
他最早以笔名“孔乙己”发表文学作品,后来在上海《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成为了文坛的一股清流,也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支持和文化基础。
鲁迅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其思想深刻和对社会现实的揭示,更在于他对语言的独特运用和个性化的写作风格。
他的作品既有现实主义的风格,又兼具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鲁迅的思想贡献鲁迅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仅在于他的作品,更在于他对于中国现代思想的贡献。
鲁迅批判了传统道德观念和制度,提出了新的人生观和人生阅历,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鲁迅提出了“白话文运动”和“文学革命”的理念,号召人们使用通俗易懂而不失深刻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反对过于艰涩晦涩的文风和传统文学的礼教束缚。
他的这种思想,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三、鲁迅的文化遗产鲁迅的文学作品和思想成果,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鲁迅的思想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影响还延伸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例如法制、教育、医疗和社会公正等方面。
鲁迅的文学作品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化的瑰宝,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和文化冲突。
他的作品和思想,为中国现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创造力和思想支持。
四、结论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位伟大先行者,他在文学和思想方面的贡献,不仅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高考语文现代文常考作者解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常考作者解析在高考语文考试中,现代文常常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而对于现代文常考的作者解析也是考生们需要深入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就高考语文现代文常考作者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批判现实、揭露社会问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社会关怀,被称为“百年难遇之才”。
鲁迅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等。
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批判封建主义和传统文化,呼吁人们觉醒思想,争取民主与自由。
二、余秋雨余秋雨(1946年10月14日-),浙江杭州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文化学者。
他的作品主题广泛,包括家庭、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
余秋雨的代表作品有《文化苦旅》、《红楼梦》讲义、《读书破万卷》等。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对文化传统的关注和研究,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家庭和人生深层次思考的情感体验。
三、杨绛杨绛(1911年3月26日-2016年5月25日),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研究者。
她是中国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妻子,两人被誉为“文学夫妻”。
杨绛的代表作品有《洗澡》、《双人日记》等。
她的作品细腻而真实地刻画了生活琐事与日常情感,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展现出人物内心的独白与情感世界。
四、贾平凹贾平凹(1952年5月26日-),陕西富平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
他的作品常常关注农村的生活与命运,揭示现实的残酷与社会的不公平。
贾平凹的代表作品有《带灯》、《秧歌》、《饭》等。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细腻的叙事手法,将普通人物和普通生活中的感情、矛盾、欲望等呈现得生动而鲜活。
五、北岛北岛(1949年12月4日-),原名郭敬明,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诗词评论家。
他的诗歌作品情感真挚、深邃,承载着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鲁迅文学常识介绍
鲁迅文学常识介绍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名为周樟寿,字端木。
他是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文学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整个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鲁迅的作品以揭示社会黑暗、批判封建制度为主题,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风格、思想内容、题材选择等方面都起到了开拓者的作用。
其次,鲁迅的作品以小说为主要创作形式,并以《狂人日记》、《阿呆的故事》、《孔乙己》、《药》等作品为代表。
他的小说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
鲁迅的小说语言简练、直观,表达了他对中国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力,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篇章。
第三,鲁迅的散文作品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散文以《狂人日记》、《野草》、《呐喊》等为代表,其中《野草》是他的最重要的散文代表作之一、鲁迅的散文以真实、深刻地观察现实为主要特点,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愚昧,对于民众的苦难和命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此外,鲁迅的文学创作也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尤其是俄国文学。
他研究过俄国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等人的作品,吸收了其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思想内容,对中西文化的交融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将西方文学观念引入中国,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最后,鲁迅的作品对中国社会起到了强烈的批判作用。
他对封建主义、父权制度、旧民族主义等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剖析,表达了他对中国社会的不满和愤怒。
他以独特的批判视角,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思路和主张。
鲁迅的作品以其犀利的批判眼光和深入人心的内容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成为中国现代思想的重要代表。
总之,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鲁迅的影响力
鲁迅的影响力鲁迅,原名周樟寿,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展示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他的作品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唤醒民众的意识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从鲁迅的文学成就、思想影响、批判现实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鲁迅的文学成就及影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文学成就既体现在他的小说作品中,也表现在其文化评论和散文中。
他以其独特而生动的写作风格,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鲁迅的小说作品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为代表,用准确的笔调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人性的丑陋、社会的不公以及文化的乌烟瘴气。
这些小说作品通过鲁迅独特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深入人心,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内心。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发了轰动,也在后来的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鲁迅通过揭露社会现实和人性的丑恶,让人们深思社会问题,引发了社会变革的思潮。
此外,鲁迅的文化评论和散文也对中国文学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以敏锐的思想和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批判了封建道德观念、封建思想体系和封建的文化传统。
这些评论以其犀利的观点和生动的文字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激发了他们思考和反思的欲望。
二、鲁迅的思想影响鲁迅的思想影响远不止于文学领域,他对中国社会的改革运动和思想解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主张民主、科学、人道主义和平等,反对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和民族压迫。
这些观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也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和传播。
鲁迅的思想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现代思想的启示;二是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积极引导。
鲁迅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揭示了封建文化的虚妄与愚昧,通过他的作品传递出一种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这种思想自由和文化解放的精神激励了许多年轻人,唤醒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独立思考的意识。
鲁迅的思想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鲁迅文学巨擘与社会思想家的领袖
鲁迅文学巨擘与社会思想家的领袖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擘,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社会触觉,对中国文学和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既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社会思想家的领袖。
本文将从鲁迅的文学成就和社会思想两个方面展开阐述,并探讨鲁迅为中国文化和社会带来的重要贡献。
一、鲁迅的文学成就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之星。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入人心的犀利揭示,使他在中国文学界成为一位重要的巨擘。
鲁迅着笔刻画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黑暗、封建道德的虚伪以及人性的扭曲。
他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专制,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伦理道德的缺失。
在他的代表作《狂人日记》中,他通过主人公的嘶吼,直接地反映了人们的精神困境和社会病态。
他的作品带有浓郁的悲壮气息,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有了全新的认识。
鲁迅的文学成就不仅表现在他的小说作品中,他的散文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散文富有激情和批判精神,直击人心。
在《孔乙己》中,他以幽默的笔调描绘了孔乙己这个社会底层人物的凄苦遭遇。
通过对小人物的真实描写,他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压迫和人性的挣扎。
鲁迅的散文作品被广泛用于文学教学,并被视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二、鲁迅的社会思想鲁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卓越的社会思想家。
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深入思考,为当时的社会提供了许多创新的思想观点。
鲁迅关注社会底层的苦难和弱势群体的命运,他通过他的作品和他的行动,向民众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人性的思考。
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是他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的产物,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限制。
他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彻底的批判和颠覆,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自由与进步。
他的观点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也为后来的社会思潮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鲁迅的社会思想还表现在他对革命和民主的追求上。
他曾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并在《阿Q正传》等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
鲁迅的影响实用一篇
鲁迅的影响实用一篇鲁迅的影响 1文艺影响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
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
而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
一方面他运用__的文学观念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撰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其不仅结束了“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的时代,也创造了文学史著作的典型范例,“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郭沫若将其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并称为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双璧。
另一方面他整理校对勘正了《古小说钩沉》《嵇康集》《汉画像集》《会稽郡故书杂集》等数十部古籍,为后世的古典文学研究留下了一笔巨大财富。
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国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作为美术爱好者鲁迅大量引进了__木刻、版画作品,并在精神、理论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学习木刻、版画艺术,极大的推进了现代木刻、版画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现代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__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
他与同时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鲁迅文学贡献
鲁迅文学贡献鲁迅文学贡献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文学作品独具特色,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的文学作品可以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划分,下面笔者将为大家详细阐述鲁迅在不同的文学类别中所作出的贡献。
小说方面,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小说作品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先河。
鲁迅的小说作品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孔乙己》等为代表,这些作品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革命战争年代的中国社会,表达了小人物在传统社会中的无奈和失落,强调了个体的尊严。
鲁迅的小说具有极强的现实批判意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发展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散文方面,鲁迅的散文写作具有独特的风格。
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呐喊》、《故事新编》等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观念。
在鲁迅的散文中,多涉及到对现实社会的揭露和批判,表现了作者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对个体的关注。
鲁迅的散文以启迪人们思考的方式为主,激起读者对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深刻反思。
诗歌方面,鲁迅的诗歌作品不多,但却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示范和启迪。
他的诗歌以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著称,诗歌内容多以现实生活为本,关注社会模式的转变和革命意识的萌芽。
在鲁迅的诗歌里,有批判斥责的情绪,有对人性的深思,有对生活的关怀,有对民族精神的弘扬。
总体来说,鲁迅作为一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各种文学类别中都有重要的贡献。
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其时代背景下对社会矛盾的揭示,更在于其作品所蕴含的人文关怀思想。
鲁迅以激烈的笔触和直抒胸臆的方式,呈现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
他的文学作品启示着人们对于历史和社会的认知,影响着我们对未来的思考和展望。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对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的评价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对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的评价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对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的评价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影响深远的作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他以其犀利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鲁迅的思想观点、创作风格以及文学成就等方面对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进行评价。
一、思想观点:鲁迅以其独特的思想观点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以犀利的批判态度揭示了封建礼教与压迫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束缚和摧残,鼓吹了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质疑和反抗。
他大胆地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呼吁人们勇敢地面对现实,并寻求社会发展的道路。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观点,鲁迅的作品才能够如此深入人心,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创作风格:鲁迅的创作风格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他摒弃了传统文学华丽辞藻和空洞修辞的套路,大胆地使用了白描和书信体等真实细致的表达方式。
他的语言简练、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传达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和对人性的思考。
鲁迅以其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形象,如“阿Q”、“孔乙己”等,他们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形象,并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作家。
三、文学成就:鲁迅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以小说、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的小说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反映了他对旧中国社会的无情控制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他的散文作品以《自序》、《野草》等为代表,以犀利的观点和批判的眼光点燃了知识分子对新文化运动的热情。
鲁迅的文学成就催生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篇章,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思想观点、创作风格以及文学成就等方面都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犀利的批判态度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鼓吹了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质疑和反抗;他摒弃了传统修辞套路,用真实细致的语言表达了对现实问题的关切;他的文学作品以小说和散文为主,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点燃了知识分子对新文化运动的热情。
鲁迅的主要贡献及影响
鲁迅的主要贡献及影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主要贡献和影响深远而广泛。
鲁迅的主要贡献之一是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突出成就。
他以其犀利而真实的笔触,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和封建传统的弊端。
他的作品直指社会弊病,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以及对封建礼教的反思,如《风波》、《白光》等。
他塑造了一批深入人心的形象,如阿Q、孔乙己等,这些形象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人物。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也为后来的作家开拓了道路,为现代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鲁迅的影响还体现在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他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独到的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通过对儒家传统的批判,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考和观点,如反对科举制度、反对封建礼教、呼吁民主与科学等。
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使他成为了一个思想启蒙者和社会改革者。
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激发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文化传统的反思。
鲁迅还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将许多西方文学作品引入中国,并进行了精准而生动的翻译。
他的翻译作品不仅传播了西方文学的精华,也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他的翻译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关注,也对后来的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翻译方法和理念,为后来的翻译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鲁迅在社会活动方面也有着重要贡献。
他积极参与并组织了一系列社会运动,如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
他通过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为社会的进步和民主的发展发声。
他的社会活动不仅影响了他所处的时代,也为后来的社会运动提供了精神支持和指导。
鲁迅的主要贡献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思想启蒙、翻译事业和社会活动方面。
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才华,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弊端和不公,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变革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的影响将长久传世,激励着我们继续追求自由、平等和人类尊严的理想。
人物素材及运用:鲁迅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人物素材及运用:鲁迅—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鲁迅其人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姓周,字豫才,名树人,鲁迅是他众多笔名之一,最早用于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里,是他最广为人知的笔名。
生于浙江绍兴,曾在日本留学,后弃医从文,他是中国近代以来最著名的文学家,对于五四以来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民族魂”、“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他一生力图以文字启蒙国民、拯救国家,通过对国民性、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与批判,成为近代中国最具批判性、斗争性的作家。
杂文就是他的“匕首”和“投枪”。
『一、名人其事及写作范例』被写作耽误的设计才华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但鲜为人知的是,他曾为六七十种书刊设计过封面,且水平不俗。
《呐喊》《热风》等书封面,均出自鲁迅之手,风格朴素、简约,但设计匠心巧运、内涵深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1917年,蔡元培请当时稍有名气的鲁迅为北大设计校徽。
鲁迅以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为造型,把中国书法引人校徽,“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成了形象的脊梁骨,构成“三人成众”的意象,简洁大气。
当时的鲁迅心有忐忑,但蔡元培对其交出的方案连声叫好。
今日北大的校徽标识,正是在鲁迅设计的校徽图案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的。
“盗火”烛照中国鲁迅几乎用大半生的精力从事研究、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的工作,借外国的火来照亮中国的黑夜。
他一生翻译、介绍了俄、日、英、法、德、奥地利、荷兰、西班牙、芬兰、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百余位作家的作品。
鲁迅说过:“人往往以神话中的Prometheus(普罗米修斯)比革命者,以为窃火给人,虽遭天帝之虐待不悔,博大坚忍正相同。
但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已的肉的,以为能味道较好,庶几在咬嚼者那一面也得到较多的好处,我也不枉费了身躯……”他真正实现了将盗来的火“煮自己的肉”以驱逐黑暗并照亮他人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期 :2 1 0 0 2— 3—1 5 作者简介 :丁仕原( 9 3 , 湖南临澧人 , 南商 学院文学 院教授 , 沙,12 5 15 一) 男, 湖 长 40 0 。
4 2
李 桑 牧 对 鲁 迅 研 究 的 独 特 贡 献 与影 响
这 本书 难能 可贵 之处 在 于 以小说 形 象 的 分析 来 研 究 鲁 迅 的思 想 。他 通 过 对 鲁 迅 知识 分 子 系列 形
l 学彳2 年 3 ; ; ・l 第期 J2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 李 桑牧对 鲁迅研 究 的独 特 贡献 影 响
丁 仕 原
摘 要 :李桑牧 以残疾之 身, 没有上过 正式 学校 。他 终生 以作 家的思考 , 对鲁迅进行研 究。对《 呐
喊》 《 、 彷徨》 《 、 故事新 编》 3 的 3篇 小说 进行 了系统 的研 究 , 尤其对鲁 迅 小说 中知 识分 子的研 究卓有 成 就 。学术界对这位研 究者有所认识 , 没有 充分 看到他对鲁迅研 究的重要意 义与影响 。 但 关键词 :李桑牧 ; 迅 ; 究; 鲁 研 影响
但他 自强不息, 在多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 尤其是在鲁迅小说研究上成果卓著。
全 国解 放后 不久 , 响应党 的号 召 , 他 努力 学 习鲁迅 , 将 自己学 习的 收 获写 成 论 文 发表 。15 并 96年 ,
长江艺出版社出版了李桑牧的研究成果 《 鲁迅小说论集》 99年 , 。15 这家出版社又推出了桑牧先生的 第二部鲁迅研究专著《 心灵 的历程》 。这两部著作深受读者喜爱 , 印刷数量分别 为 10 0册与 160 20 60
中图分类号 :I1.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8 (0 2 0 0 4 0 20 9 0 4— 37 2 1 )3— 0 2— 4
在 当代众 多鲁 迅研究 者 中 , 桑牧是 一个 不应 被忘 记 的人 。 李 李 桑牧 (9 8— 09 , 12 20 ) 湖南 长沙 人 。中国作 家协会 会员 、 湖南 省人 民政 府参 事 室秘 书 、 沙市作 家 长 协会名 誉理 事 、 迅研究 专 家 。他 出身 于 书香 名 门 , 时 患 病导 致 终 生 残疾 , 有受 过 正 规 学校 教 育 。 鲁 小 没
思想发展的专著。全书分为上、 下三篇。上篇结合着对于《 中、 狂人 日记》 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的分 析 , 系到鲁 迅更 早 的一些 著述 中对 于 “ 联 精神 界 之 战士 ” 的追 求 , 刻 地 阐释 了 “ 深 狂人 ” 象 的精 深 、 形 博 大的意义。中篇按鲁迅作品发表年代顺序 , 仿效阐释 了《 头发的故事》 《 、 端午节》 《 、 在酒楼上》 《 、幸福 的家庭》 《 、狐独者》 《 、伤逝》 等小说中的新型知识分子形象的特点。下篇则是对鲁迅某些小说和杂文 中我 的形 象 的分 析 。书 中对 狂 人和一 系列 觉 醒 的知 识分 子 形 象提 出了 自己独 到 的见 解 。 以为 狂 人 是 在现实性狂人的基础上以讽喻性手法塑造的新时代黎明期思想战士象征性形象 ,狂人 日 不是一般 《 记》 的 小说 , 是讽 喻诗 化 的小 说或 小说 体裁 的哲理 散文 。 而
象 的研究 , 以对 知识分 子 身上 的个 人 主 义表 现 的批 判 以及 鲁 迅 的 自我 解剖 , 成 了对 鲁迅 前 期 思 想 发 构
展研 究 的基本 内容 。
这一 研究 , 我们 想起 近些 年来 , 们对 于 沈从 文诗 化小 说 研究 的情 况 , 使 人 而桑 牧 先 生则 早 就走 在 了
时代 前 面 。可 以说 , 的研 究 , 他 开创 了鲁 迅 及现 代文 学研 究 的许 多领 域 , 种成 就 是值得 我 们重视 的。 这
正 当桑 牧先 生成果 累累之 时 , 由于众 所 周 知 的社 会 原 因 , 桑 牧 一家 被 无 情 的 卷入 进 了 时代 的漩 李
涡 中 。首先是 他 的弟弟 杜 高 因二 流堂 的事 , 莫 名其 妙 地 关 了起来 , 被 接着 是 他 父 亲 也受 到不 公 正 的待 遇 。李桑 牧本 来 没有 正式 工作 , 时更 找不 到 谋 生 的地 方 , 家 靠 他 母 亲微 薄 的工 资 生 活 。环 境 尽 管 这 全
册 。笔者 在大学 读 书时 , 曾拜 读 。 就 《 鲁迅 小说论 集 》 是全 国解放 后 出版 的第 一部 研究 鲁迅 小说 的论文 集 。全 书除序 外 , 8篇 文章 构 由
成。书中对鲁迅 的《 狂人 日 记》 《 Q正传》 、阿 等代表作展开了论述 。对农 民和农 民孩子进行 了研究 , 也 对旧中国妇女形象进行了探讨 , 几乎涉及鲁迅创作小说三个集子所有的内容。他 以自己创作 的经验与
掌握的理论 , 认为《 免和猫》 《 的喜剧》 、鸭 不是对 自 然的低诉 , 也不是充溢着崇拜大 自然的精神的“ 小资 产阶级的不健康的东西” 而是透露着鲁迅的严厉而又充满感性的声调 , , 斥责那残害弱者的猫——它们
的残 忍 和对 主人 的柔 媚 , 的确 令人想 起 和黑 暗社会 中绅 士派头 的蛆 虫们非 常相 似 的“ 正人 君 子 ” 的面孔 来— — 并捍卫 了一 切无 辜 的善 良的生命 。 … 鲁迅 关 于知识 分子 艺术形 象 的小说研 究 是八 十年代 以后 的事 , 者 也 曾有 所研 究 。但李 桑 牧早 在 笔 全 国解 放初 期就 注意 到 了这 一 问题 。《 心灵 的历 程》 是研 究 鲁迅 所 创 造 的知 识分 子 艺 术形 象 和 前期 正
如此 不好 , 桑牧 始终 没有 放下 手 中的笔 , 李 对鲁 迅进 行 了 比较 深 入 的研 究 。粉 碎 “ 四人 帮 ” 后不 久 , 桑 李
牧连 续发 表 了多篇 研究 论 文 。这些 文章 除 了少数 配 合 形 势批 判 “ 四人 帮 ” , 多集 中于 对 鲁 迅 《 Q 外 大 阿 正传 》 的研 究 , 先后 在湖 南 师大 学报 、 潭大 学学 报等 刊 物上发 表 。 湘 18 94年 2月 , 的另一 部研 究专 著 《 故 事新 编 ) 他 ( 的论 辩 和研究 》 上 海 文艺 出版社 出版 , 被 列 入 在 并 《 中国现代 文学 研究 丛 书》 。其 实对 《 故事 新 编 》 李 桑牧 早 有 研 究 。15 , 94年 , 的 论 文《 他 卓越 的讽 刺 文 学—— ( 事新 编 ) 就 发表 在 当年 的《 江文 艺》 故 》 长 的第 5期 上 , 为此 在 全 国范 围 内展 开 了一场 论 争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