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2022年《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2022年《归园田居》(其三)教案2022年《归园田居》(其三)教案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2、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3、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法、点拨法、交流法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营造气氛课件展示环境优美,和平安宁的图片。
师生共赏,由优雅安宁的世外桃源,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
要求:注意拼音节奏。
2、自由朗读。
解词释句3、词语小测试。
三、研读赏析,解读文本1、品读一读:读出农夫的无奈和辛苦。
(草盛苗稀,晨兴月归,夕露沾衣)二读:读出耕者的乐观和坚定。
(理秽荷锄,精心侍弄,衣沾不惜)三读:读出诗人的情趣和愉悦。
(带月晚归,悠然惬意)四读:读出隐士的洁身守志。
(淡泊名利,超凡脱俗)2、解读陶渊明的性格志趣四、拓展探究,加深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五、练习设计,巩固知识六、深层思考,升华思想1.评价陶渊明。
2.探讨:你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吗?如果陶渊明生活在当代,他还会隐居起来吗?2022年《归园田居》(其三)教案2《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师: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我们刚学习过他的《桃花源记》,谁来谈一下对陶渊明的理解?生1:东晋人,曾经不为五斗米折腰。
师:大家补充。
生2:做过彭泽县令,写了五首《归园田居》。
他厌恶当时黑暗的官场。
生3:是山水田园诗的鼻祖,他的很多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生4:还有,他好像后来的生活很苦。
师:是啊,人总是在选择中放弃,在选择中忍受的。
现在大家结合注释,默读一遍诗歌,弄懂基本的读音和字义好吗?生默读,交流词义。
3分钟后。
一读文本:读出一种尴尬和一种辛苦。
师:早晨的时候我们背诵了此诗,现在我们来进行正式的第一遍朗读——请同学们读出一种尴尬和一种辛苦。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归园田居·其三》教案《归园田居·其三》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生归隐的意愿,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自然朴实的风格。
下面是《归园田居·其三》教案,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1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这首诗,形成积累。
2.赏析诗歌的语句,体会诗歌的内涵。
3.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以,学生对陶渊明的作品已经有所了解。
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做如下学情分析:第一,学生自学能力不太强,所以,诗歌内容的梳理和意境的感知等知识能力需要再强化。
第二,学生通过对《桃花源记》的学习对陶渊明以及他的仕与隐、归隐情怀已经有了比较多比较深的了解。
但是,对本诗的名句赏析及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师要多加引导第三: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因此,有必要梳理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并会初步鉴赏山水田园诗。
3重点难点1.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三)。
2.能赏析这首诗的'名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时重点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时难点理解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归园田居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归园田居》(其三)(板题:归园田居)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二、出示目标(一)请看学习目标:(投影显示)1.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三)。
2.能赏析这首诗的名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过渡语:如何实现目标呢?下面开展自学竞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古诗,扫除生字词)(一)讲述:请同学大声朗读读课文,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
(二)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有错即停,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地方。
师板书生读错的字词,并表扬读音正确,声音响亮的学生。
(三)过渡语:刚才,几个同学把全文轮读了一遍,出现了几个读错的字。
下面大家看课件,听录音,标出易错字和断句。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其三)》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下面是课文教学设计,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
2.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分钟)
教师导入:“假如同学们高中苦读三年,大学苦读四年,毕业后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做官,有名有利;一是去当农民,平平淡淡,你会怎么选择?(几乎所有学生
都会选择做官)是啊,做官的话,且不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单是物
质生活水平、地位和身份都比农民要高出很多。
我们上学不就是不想再当农民,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吗?古代贫寒人家的学子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一条路,就
是考取功名然后做官。
但是做官有很多种,有为报效祖国而为官,有为满足私利争做官,前者官难做,但人品高尚;后者官好做,但遭人唾骂。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就
是前者,但在走了“三十年”(实际十三年)的仕途以后归隐了,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寻找答案。
自由回答适当引导检查预习。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教案标题:归园田居(其三)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诗歌《归园田居(其三)》,学生将了解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活动,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归园田居生活的理解和想法。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归园田居(其三)》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运用。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表达对归园田居生活的理解和想法。
教学准备:1. 诗歌《归园田居(其三)》的课文材料。
2. 多媒体设备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学生的作文纸和文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或黑板展示归园田居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归园田居生活的了解和想法。
步骤二:诗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分发《归园田居(其三)》的课文材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默读。
2. 请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押韵。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运用,例如比喻、拟人等。
4.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步骤三:创作活动(20分钟)1. 提供一些关于归园田居生活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你认为归园田居生活的优点是什么?你想象中的理想归园田居是什么样子的?2.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进行写作活动。
可以让学生选择写一篇小短文、一首诗歌或者制作一幅画,表达自己对归园田居生活的理解和想法。
步骤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选择朗读、展示画作等形式。
2. 学生之间进行作品分享和互动,可以提出问题、给予肯定和建议。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归园田居生活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和反思,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归园田居其三》的背景和作者杨洪基的生平;2.学习欣赏和理解《归园田居其三》的诗歌结构和意义;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内容1.课文《归园田居其三》的朗读和解读;2.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分析;3.阅读讨论与写作活动;4.诗歌创作和朗诵。
三、教学重点1.掌握《归园田居其三》的诗歌结构和意义;2.分析和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
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2.课本《归园田居其三》复印件;3.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谈论归园田居的意义和价值;2.向学生介绍《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朗读和解读课文(10分钟)1.将课文朗读一遍,鼓励学生自己朗读一遍;2.让学生谈谈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3.解读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三步:课文分析(15分钟)1.让学生分析课文的诗歌结构,包括韵律、押韵等方面;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义。
第四步:阅读讨论与写作(25分钟)1.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2.指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讨论诗歌中表达的主题和感受;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归园田居的短文。
第五步:诗歌创作和朗诵(15分钟)1.激发学生对乡村和自然的情感,让学生尝试写一首有关乡村和自然的诗歌;2.鼓励学生朗诵自己的诗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第六步:总结与展望(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乡村或自然景点,增加对归园田居的感知;2.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在乡村或自然中的体验和感受,并与同学分享;3.组织诗歌朗诵比赛,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陶渊明《归园田居_其三》教案
陶渊明《归园田居_其三》教案第一篇:陶渊明《归园田居_其三》教案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教案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及作者陶渊明的的生平。
2.初步了解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3.解古诗思想内容,学会做人。
4.引导同学体会诗歌意境美;背诵并能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掌握陶渊明的诗歌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力,再现诗歌画面,理解诗歌寓意,在诗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为了争名夺利,为了升官发财,有人不惜泯灭自己的良心,打击迫害他人,甚至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等。
但也有人厌恶官场,辞官远居田园,如陶渊明。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会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到新的人生价值以安慰自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看他是怎样做到在现实的环境中过上理想的生活的。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号五柳先生(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
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处处受到排挤。
在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于是坚决辞官隐居了。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二、整体感知自己先朗诵一遍,让学生注意到诗歌中的停顿,然后推荐同学起来朗诵三、对诗歌进行整体的翻译我在南山山坡下种了些豆子,杂草长得很茂盛,豆苗却长得很稀少。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扛着锄头回到住的地方。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三中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下面是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熟读成诵2、赏析意境,领悟诗人的志趣情怀教学方法:情感激趣法启发引导法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走进作者说说你所了解的陶渊明及作品,教师相机补充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本本色彩斑斓、图文并茂的小人书曾让儿时的我们如痴如醉、爱不释手她们充实着我们寂寞的童年,滋养着我们懵懂的心灵,她们一路伴随着我们成长!六一儿童节到了,某一少儿出版社,为了让孩子们从小能在诗人和画家聚会的星空下,快乐阅读,决定出版一本图文并茂的少儿古典诗歌图书现在大部分工作已完成(多媒体出示《静夜思》《过故人庄》《清明》等插图),还有几首古诗没有编辑,其中就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你能仿照这种编排,帮助出版社完成这首诗的编辑吗?要完成这项工作,光有热情远远不够先来看一下已完成的古诗编辑包括哪些内容?明确:注音,注释,译文,插图三、浅吟低唱,完成注音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和节奏提示:用“∕”划分节奏,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屏幕出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互读互评:展开朗读竞赛,相互纠正,完成注音四、七嘴八舌,疏通诗意教师引导:要完成这首诗的翻译需要注意什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明确:尊重原文,借助课下注释,适当扩展小组合作,选出最佳译文五、斟词酌句,绘制美图1、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我们的眼前会呈现出哪些画面?用一两句话描绘一下2、细读感悟:种豆,除草,起早贪黑,多么辛苦的一件事呀,那么诗人认为辛苦吗?结合诗句、作者的生平以及刚才头脑中展现的画面谈谈你的理解3、深层探究:陶渊明的这首诗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如果你是少儿图书的美术编辑,为了吸引孩子,也为了帮孩子更好的`理解这首诗,你最希望为这首诗配上哪幅画面?为什么?4、想象扩写:如何让美术编辑更好地理解你的意图?画面应呈现一种怎样的意境呢?现在把你最喜欢的画面用你的妙笔扩写成一段优美的小散文,以备美术编辑参考要求:(1)用第一人称;(2)有景物和人物描写(动作、心理描写);5、推荐交流: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者全班交流[屏幕出示] 1、陶渊明月夜归耕图2、教师习作:我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的我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的草丛中透明的月光、静谧的田野、青草的芳香、泥土的气息、此起彼伏的蛙鸣,啊,好一幅迷人的月夜归耕图如果有“丝竹乱耳,案牍劳形”,哪有机会和心情欣赏这良宵美景?调皮而又多情的露珠也来助兴,它给辛劳了一天的我以清凉温柔的抚慰远离官场,远离喧嚣,按自己意愿生活的感觉真好!3、学生点评六、配乐诵读,积累升华为了让这本书更畅销,出版社还打算给她配上音像资料——光蝶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想必大家已经深刻地感悟到作者的志趣情怀,此时的我们不仅能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还能读出情感和韵味来,老师相信你们!来吧,我们一齐背诵——[屏幕出示] 方法指导:事件——所见——所感七、盘点收获,课堂总结回顾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我们如何去鉴赏一首古诗呢?学生畅所欲言[屏幕出示] 读懂诗意——呈现画面——品味语言——感悟意境大家齐心协力,胜利地完成了这首诗的文字、美图、录音的编辑工作,我想这也是我们送给孩子们最好的节日礼物,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诗情画意中感知我们古典诗歌的形象美、意蕴美、韵律美八、活学活用,课外拓展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我们今天所学的是他的第三首课后下面我们从这组诗中另择一个“镜头”,改成一篇小散文“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其一)“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其二)板书设计:劳动平淡愿决别官场,回归田园美好情趣拓展阅读:《归园田居》其三思想感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精选9篇)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精选9篇)归园田居其三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三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2、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3、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法、点拨法、交流法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营造气氛课件展示环境优美,和平安宁的图片。
师生共赏,由优雅安宁的世外桃源,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
要求:注意拼音节奏。
2、自由朗读。
解词释句3、词语小测试。
三、研读赏析,解读文本1、品读一读:读出农夫的无奈和辛苦。
(草盛苗稀,晨兴月归,夕露沾衣)二读:读出耕者的乐观和坚定。
(理秽荷锄,精心侍弄,衣沾不惜)三读:读出诗人的情趣和愉悦。
(带月晚归,悠然惬意)四读:读出隐士的洁身守志。
(淡泊名利,超凡脱俗)2、解读陶渊明的性格志趣四、拓展探究,加深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五、练习设计,巩固知识六、深层思考,升华思想1.评价陶渊明。
2.探讨:你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吗?如果陶渊明生活在当代,他还会隐居起来吗?归园田居其三教案2一、走近陶渊明1、根据提示,说出下面这些课分别指的是哪些人?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
一个人,登台长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个人,登高作啸: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个人,独往湖心亭: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个人,寒江钓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个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复习桃花源记:根据图片说出桃花源记中的相应句子。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七单元)共3篇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七单元)共3篇《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七单元)1《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七单元)一、教材分析1.教材背景本课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主要讲述了唐代文人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生活环境和情感世界,展现了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由的人生态度。
2.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了解陶渊明及其代表作品《归园田居其三》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
(2)理解本文的写作意图和文化内涵。
(3)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语言知识和特点(如象征手法和反衬手法等)。
(4)通过朗读和模仿写作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唐代文人陶渊明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掌握其代表作品《归园田居其三》的主要内容。
(2)理解本文的写作意图和文化内涵,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语言知识和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反复朗读和模仿写作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3.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陶渊明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热爱家乡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
(2)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的生活,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化修养。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1)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小时候所过的生活,谈一谈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
(2)介绍陶渊明及其代表作品《归园田居其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阅读与理解(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色彩。
(2)分组阅读课文,让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主要讲述了哪些事情?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3)整合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行思想碰撞和讨论互动。
3.语言分析与拓展(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反衬手法(如“相隔虽万里,不觉见苏台”),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文化内涵。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归园田居五首》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作品。
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
作品既因运用典故而使诗句的含蕴更为深远,又不因运用典故而使诗句失去真淳的情意,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教学目标: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东晋着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析题: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4、默写诗歌,并积累有关的成语故事,名言警句。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发现学生对诗人陶渊明有一定的了解,且有一定的古诗学习的基础及经验。这首诗语言质朴,易于学生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读促讲,以疑促思,深入交流,熟读成诵。
采用目标定位阅读法:
一读整体感知,掌握朗读技巧;
二读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意境;
三读把握主旨,领悟作者情怀。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主题说明
课题名称:《归园田居(其三)》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来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30课《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语言质朴,明白如话,但如何引导学生透过质朴的语言去理解醇美的诗意实属不易。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
2、朗读成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通用9篇)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读出诗人蕴含在平淡语言中的浓烈情感,并最终熟读成诵。
再者,赏析意境是学习田园诗歌的必要环节,希望能通过描绘画面,学生能感受陶诗的意境。
另外,知人论世是学习诗文的有效突破口,希望通过背景的引入,学生能更深刻、全面地理解陶渊明的志趣和情怀!这节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三个问题: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的志趣,理解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1、探究诗人回归园田的原因。
2、赏析陶渊明营造出的闲适、恬淡、宁静、自然的意境。
【教学难点】1、诗人出仕的时代背景。
2、领悟诗人的志趣、情怀。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因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有位著名的文学家也曾经做过重要的人生选择,他选择的是舍弃官场回归田园,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
这个人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归园田居》(其一),学习他的舍与得。
二、出示教学目标三、自读释疑,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2、理清思路:(1)为何而归?(2)归向何处?(3)归去如何?四、品读诗文,赏析探究。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2篇
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其三教案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其三教案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通过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诗人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表达的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课文归园田居其三、课件、多媒体设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田园风光的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对于田园生活的印象,引发学生对于自然与宁静的生活态度的思考。
2. 引入课文:通过课件展示诗歌的前两句:“归园田居维贤良,岁晏然后忘言兵。
”,让学生猜测接下来的诗句可能表达何种意境。
3. 共同阅读:整体阅读课文归园田居其三,并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诗歌的朗读录音。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诗歌赏析:通过课件展示诗歌的每一句,引导学生分析每一句所表达的意义和形象描写。
并结合学生的认知,引发学生个人的诗歌联想和情感共鸣。
5. 感悟主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总结诗歌的主题,并表达自己对于田园生活和自然的理解。
6. 创作练习:让学生以归园田居为创作题材,写一篇描述自然与宁静生活的短文。
教师提供适当的写作指导和范例,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7. 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8.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强调要保持对自然的热爱,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
9.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的赏析笔记,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拓展:1. 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材料,让他们了解更多与田园生活和自然有关的诗歌作品。
2. 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田园风光的图片和音乐,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归园田居的理解和感受。
归园田居教案归园田居其三教案精选2篇(二)教案名称:归园田居其三教案目标:1. 了解《归园田居诗》的内容,并理解其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归园田居》其三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1.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2.体悟古典诗歌中融注的积极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播放诵读录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总结规律→扩展练习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介绍新知1.有“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之称的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是陶渊明。
2.《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归去来兮辞》等诗文描写了田园生活。
3.陶渊明的诗歌喜写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
他的诗歌语言像雨后麦苗一般清新。
风格像田野间的春风一样真实、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学们能说一说陶诗的影响吗?4.明确: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朱自清也说:“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分析诗歌,明确主旨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模仿诵读,熟悉作品,了解诗歌内容。
3.列结构图摒弃世俗喜爱自然村居生活田园美景本性复苏心旷神怡4.归纳主旨学生归纳:赞美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回归后的舒畅喜悦,透露出其对官场污浊生活的憎恶、摒弃。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归园田居》。
2.理解《归园田居》的主题和意义。
3.学会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和意象。
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归园田居》。
2.《归园田居》的主题和意义。
3.诗歌分析:结构、语言和意象。
4.文学鉴赏和写作。
三、教学过程1. 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归园田居》1.讲解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介绍《归园田居》的背景和主题。
3.分析《归园田居》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2. 《归园田居》的主题和意义1.讲解《归园田居》的主题和意义。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3.探讨《归园田居》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 诗歌分析:结构、语言和意象1.分析《归园田居》的结构和韵律。
2.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和意象。
3.比较《归园田居》和其他诗歌的差异和共同点。
4. 文学鉴赏和写作1.阅读其他陶渊明的诗歌,进行文学鉴赏。
2.练习写作,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和语言。
3.分享和讨论学生的作品,提高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学生的作业和写作成果。
3.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陶渊明的诗歌选集。
2.《归园田居》的注释和研究资料。
3.课堂教学PPT和课件。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要是针对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园田居》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分析、比较、模仿和分享等,让学生在不同的环节中体验和感受诗歌的美和魅力。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情有所提高,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陶渊明的诗歌,也能够模仿和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同时,我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不足、写作能力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解决。
总之,本次教学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归园田居景观描写。
2.学习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描写。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归园田居景观描写。
2.学习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描写。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文学名著《红楼梦》。
2.教具: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前面授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归园田居”在《红楼梦》中的重要性,并向学生展示归园田居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阅读与理解(20分钟)向学生介绍《红楼梦》中归园田居的情节,并要求学生分组阅读相关章节,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提示和引导。
3.欣赏文学作品(15分钟)选择一段关于归园田居的描写,向学生朗读,并与学生共同欣赏。
师生共同分析描写手法、氛围营造和意境表达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思考与讨论(15分钟)要求学生回答一些思考题,师生共同进行讨论。
例如:“你认为归园田居在《红楼梦》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它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觉得这种景观描写为整个作品增添了什么样的魅力?”5.小组合作与展示(20分钟)要求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处景观进行描写并制作海报展示。
海报可以包含相关的文字描述和图片。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素材作为参考。
6.总结与评价(10分钟)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对他们的小组合作和展示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在家自行阅读《红楼梦》,并撰写读书心得、小说分析等。
2.鼓励学生参观古建筑,感受归园田居的真实场景,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景观描写。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2篇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的主题和意义;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视角来解读这首诗。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知识介绍,包括作者杨万里、写作背景等;2. 共同朗读《归园田居(其三)》;3. 诗歌欣赏和分析,包括诗歌主题、意象、语言表达等;4. 学生自由发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诗歌创作或表达。
教学步骤:Step 1:创设情境,介绍杨万里及《归园田居(其三)》的背景知识。
-通过图片、音频等形式展示适合年龄的杨万里图片以及相关的背景音乐。
-介绍《归园田居(其三)》的诗歌背景,包括杨万里的生平、创作背景等。
Step 2:共同阅读诗歌,辅助学生了解诗歌内涵。
-老师先朗读全文或者分段进行朗读,学生跟读。
-辅助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义,解释复杂句子的结构。
Step 3:诗歌欣赏和分析。
-让学生回想自己在刚才共同阅读中的体会,或者再次朗读诗歌。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引导学生从主题、意象、语言表达等方面分析诗歌。
Step 4: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诗歌创作或表达。
-学生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一段或几段诗句,仿照杨万里的字句进行创作,写下自己的诗歌。
-学生也可以选择其他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比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Step 5: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或表达成果。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或其他形式的表达,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课堂上进行一定的点评和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借鉴。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分析能力: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创作和展示来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2. 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创作和展示来评价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互相借鉴和交流来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朗读(做到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
2、会理解(会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梳理字词意思以及全诗的内容。
)
3、会欣赏(能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会背诵(掌握背诵方法,完成背诵)
5、会默写(能在背诵诗歌的基础上,完成默写)
教学重点:会朗读会理解
教学的难点:会欣赏,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使用教具:小黑板1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生互动交流:你们说古董值钱吗?他们值得我们去收藏和欣赏吗?其实我们手中也有古董,而且是无价之宝,他们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精髓——古诗。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0课《诗四首》中的《归田园居》其三让我们用脑子来收藏这件特殊的古董,用我们的智慧来欣赏这件瑰宝吧!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假如你们认为有信心完成这些学习目标的话,就跟老师自信满满地跟着老师的板书把学习目标读一遍。
(板书:会朗读、会理解、会欣赏、会背诵、会默写)
二、了解诗人
接下来,我首先来考考大家的记忆力如何,看看是否具备了收藏古董的能力: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生在动荡的年代,性格既刚正不阿,向往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
进入官场,他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因此,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他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
他是谁?——陶渊明。
我们这个学期学习了他的哪篇文章?对呀,我们已经从《桃花源记》中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进一步深入体会这位大诗人美好的心灵。
(小黑板出示全诗内容。
)
三、运用目标探究法学习新知识
1、考学生的听力和朗读能力(完成会朗读的学习目标)
(1)提出听读要求:
①听清老师朗读诗时,有哪些字词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他们的读音?(多音字:兴、荷、长等)。
②听清老师朗读诗时的节奏和感情。
(2)学生明确要求后,认真倾听老师范读全诗。
①问:“听读以后,你知道了那些字词要注意它们的读音?”(学生回答)此诗的节奏怎样划分?(引导学生说明此诗是五言律诗,节奏是“二三”,另外要注意意一诗多种读法,如“二二一”“二一二”的读法,以及相关考试的应对方法)。
②学生集体按正确的读法朗读全诗,然后个别进行竞赛朗,看谁读得更好。
(老师适时指导,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并能读出喜欢、闲适的意境。
)
2、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完成会理解的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自学全诗,看谁在自学后,对诗歌的字词句等的理解最透彻。
(1)要求学生合起课本,说说对诗中部分字词的理解。
(2)学生谈自己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学生说说各句的大意,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内容板书)。
3、考学生的欣赏的能力(完成会欣赏的学习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欣赏全诗。
(1)你认为那个字词或那句话写得最好?说说为什么?并用你喜欢的语气把它们读出来。
(2)诗人擅长耕作吗?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3)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他快乐吗?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与学生共同体会“带月荷锄归”与“夕露沾我衣”的如诗如画的意境。
)
(4)此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了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老师用小黑板出示《归田园居》其一的内容,以此引导学生准确归纳出本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
(5)通过朗读,你认为这首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平淡自然的风格。
)
(6)学生进行质疑或对诗歌的独特理解进行阐述与交流。
4、考学生的背诵能力。
(完成会背诵的学习目标)
(1)让学生说说背诵本诗的方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好的背诵方法。
)
(2)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背诵方法进行自由诵读。
(3)同桌之间进行接力式背诵。
(4)老师随意抽查背诵情况。
(5)老师用问答方式考查学生对诗歌背诵的情况。
5、考学生的默写能力。
(完成会默写的的学习目标)
(1)学生在四分钟内默写全诗。
(2)学生互相检查默写情况。
三、总结。
1、围绕四个会的目标进行小结,鼓励学生日后继续运用目标学法多读各位名人的诗歌,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2、鼓励学生要多读才能真正把这些无价之宝的古董据并最终将他们据为己有。
四、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会朗读、会理解、会欣赏、会背诵
《归田园居》其三——陶渊明
热爱田园生活
前四句:田间的劳动情形——辛苦而执著
五六句:归途夕露沾衣——乐此不彼
七八句:抒写归隐意愿——热爱劳作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陶渊明的诗歌,以歌咏田园生活的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
诗歌意境平和、静穆、深远,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他那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对读书人的影响很深。
2、背景资料:
晋义熙二年,亦即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
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
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以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着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