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农村水利加快甘肃新农村建设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22•【字号】甘政办发[2012]122号•【施行日期】2012.05.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2〕12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甘肃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阶段。
为进一步明确全省农村经济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构筑西部生态屏障,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总体部署,特制定本规划。
一、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一)“十一五”甘肃农村经济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着力加强“三农”工作,全力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到2010年底,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1057.2亿元和575亿元,较2005年分别增长102.7%和86.7%;全省粮食总产量年均递增27%,实现连续7年增产,2010年达到958万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900万吨台阶;肉类产量达到86.78万吨、蔬菜产量1208万吨、禽蛋产量10.7万吨、奶产品44.79万吨、水产品1.23万吨,全省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均衡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创新农村水利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资金 投 入 、 用 、 理 与 监 督 机 制 ; 立较 为 完 善 的 政 策 4 1 使 管 建 512万 元 . 仅 落 实 58 2万元 , 占 1 、%; 现 3 仅 29 工程 维修 法律 支撑体 系。
分期到位的 办法 , 解难题 , 实推进 水利 工程 管理 破 切 公益性 水管单位 , 定性为事业单位 ; 凡既承担防洪 、 排涝 定 , 等公益性任务 , 又有供 水 、 电等经营性 功能的 为准公 体 制 改革 . 快 社会 主 义新农 村 建 设 。 发 加
7
维普资讯
关 系:正 确 处理 水 利 工程 建 设 与 管理 的 关 系 ;正 确 处 理 成 单位定性及定 岗定员的 7 8个, 6%。 目前 , 5 占 9 有两大
责、 利的关 系; 权、 正确处理改革、 发展 与稳定的关 系; 正 难题需要破解 : 一是精 简机构、 分流人 员。1 0 3个水管单 1
事,已经严重影 响 了水利 工程管理 水平 的提 高和 效益 水利工程的维护经费主要 由同级水利建设资金解决。 的发挥 。 因此 . 必须对 水利工程 管理 体制进行 改革。 水利工程 管理体制改革 , 目前 已 入攻坚阶段 。 进 从全 ()必须正确 处理水利工程社会效益 与经济效益的 1 省的情 况来看 . 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1 0 3个. 1 已完
养护资金 4 4 7 8万元 . 0 仅落 实 2 2 2万元 , 占 5 %。建 5 仅 、 4
( )必须坚持“ 3 管养 分 离” 的方针 , 合理 划定水管单 设需要投入 , 管理 需要 资金 , 改革需要成本。各级财政要
乡村振兴与甘肃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与甘肃美丽乡村建设一、引言乡村振兴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
甘肃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致力于打造美丽乡村,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幸福。
二、甘肃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与意义1.背景甘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省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然而,长期以来,甘肃农村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基础设施滞后、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意义甘肃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美丽乡村建设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其次,美丽乡村建设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最后,美丽乡村建设可以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实现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展。
三、甘肃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1.生态环境建设(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条件,增加农作物产量。
(2)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
(3)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保护农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基础设施建设(1)改善农村道路交通状况,提高农民出行便利性。
(2)完善农村电力供应体系,确保农村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可靠。
(3)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覆盖率,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信息交流。
3.农业产业发展(1)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加强农村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四、甘肃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路径1.政府引导(1)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
(2)加大财政投入,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
(3)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2.社会参与(1)鼓励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2)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发展农村水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 农村水利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 . 建 设 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 的 目标 之 一 就是 农 民 的 “ 活 富 裕 ” 生 。生 活 富 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 一是在生产发展 的前提下开辟各种 增收渠道 , 增 加农 民收人, 提高农 民生活水平 ; 二是建设 和改善与农 民生活直接相关 的基础设施, 提高农 民生活质量 。发展农村水利 , 保障饮用水安全 , 提高 农 田灌排标准, 一方面是确保农 业增产增效农 民增收 的重 要条件 , 方 二 面是维护人的生命健康的必要条件。 3 农 村水 利 是 改 善 农村 生 态 环 境 的 重要 保 证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 目标之 一就是 “ 乡风文 明、 村容 整洁 ” 。要
理 论 广 角
C ia, in ea dT c n lg v w hn S e c e h oo y c n Rei e
-● I - 口
发展农村水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李永 灵
( 州 省 雷 山 县水 利 局 ) 贵
[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农村水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的地位 , 针对农村水利 目 前存在 的问题和新农村建设 对农村水利 的需求, 出了发展 农 提
极 推 进生 态 建 设 。
二 、 村 水 利 存在 的 问题 农
目前农村水利存在 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设施不足 , 工程不 配套 、 建设 标准低 , 年久失修 等方面 。尤其是小( 型和小 ( ) 一) 二 型水 库 , 多数修 大 建于六 、 七十年代 , 由于受技术 条件和施工条件的限制 , 加之工程 年久 失 修, 带病运行 , 都存在着诸多隐患 , 主要问题表现在 : 大坝密实性差 , 水 漏 严重 ; 溢洪道泄洪能力不足 , 损坏严重 ; 放水洞等其它设施不完 善等。此 外, 民的经济意识观念增强, 农 集体观念淡 薄 , 自力更生 精神不强 , 纯粹 依赖国家投资搞水利思想严重 , 也是影响农村水利建设的现实 问题 。 目 前农村水利存在 的这些 问题 , 使农 村水利难 以满足农 村基 本生 活的需 求, 以支撑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 以起 到保障和改善 环境的作用 。因 难 难 此, 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 的切 人点 , 是进 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 是确保新农村建设 目标 实现的重要举 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甘肃重点抓什么
际 , 甘肃新农 村建设 , 推进 必须 围绕特 农业发展 , 动农 业的集约 化 、 推 规模 化 天厕 、 泥水 街 、 土水 窖 、 柴革院 ”, 十 几
色、 发挥 优势 、 突出重点 、 体现新型 , 着 和专业化 生产 。三是 大力发展 农产 品 年都不变 ,农 民群众迫切 希望改变这
责 编 李 俭・ miz5 3 s uo 任 辑・ 志 E a l 7 3 o .m - lj 2 @ h1 :3 2
度更 大 , 配合 国家 的一 系列重大举 措 , 起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
热 点 关 注
素质 。劳务经 济是增加农 民收入 的现
结合甘 肃省的实际 ,加强基 础设施建
重视 的是 农村经济发展 , 而对农 三农 ”支 出的增 长 幅度 不 活动 , 其滞后 。突出表现在产业发展水平不 财 政支 持 “ 高 、 民增 收缓慢 、 农 基础设 施落 后 、 生 低于财政总 支出的增长 幅度 ,并 不断 村基础 设施特别是对 村庄建设很 少顾 农 产生活 环境 差 、 村贫 困面大 、 民科 开辟新 的财 政支农资金 渠道 。二 是继 及 , 村基础设施 建设与农村 经济发 农 农
四抓保 障健 全新福利 。建设社会 实途径 , 当前全省 最大 的项 目, 过 是 通 设, 改善村容村貌 , 重点要做 好以下几 主义新农村 的 目的之一就 是针对农村 劳务输出 ,使农 民走 出农 村 ,走 向城 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部署, 搞好规 社会发 展滞 后的现状 划 。要结合 国家新农村建设 中基础设 系列支持 , 改善条件, 缩小差距 , 促进 陶的有效途径 。要按照城 乡劳动者 平 施建设 的各 项内容 , 署好 全省工作 , 发展 , 部 达到城 乡共同繁荣。农 民是我 国 等就 业的标准 ,培养新 型产业农 民和 做 好全面 建设规 划 和分项 建设 规划 。 最大 的弱势 群体 ,在建设新农 村过程 务工农 民 , 大力实施 以农 村实用技 术 、 全 面建设规 划要 包括 各项 基础 设施 、 中, 了国家直接 的资金 投入 。 除 必须建 务工 职业 技能培训为主要 内容 的 “ 阳 农宅 、 村庄建设项 目安排 和整体进度 ; 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体系 , 完善各项 光工程 ”, 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技术 培 分项规划要逐级 制定 , 具体 到 自然村 , 福利政策 。一是 要巩 固农村税 费改革 训 。要将农 民工 培训经费 纳入公共财
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4.06.12•【文号】水振兴〔2024〕149号•【施行日期】2024.06.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移民与对口扶贫正文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工作的通知水振兴〔2024〕149号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有关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已过半。
过渡期以来,水利系统全力推进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乡村全面振兴水利保障工作,各项任务进展顺利、成效明显,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底线,进一步改善脱贫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条件。
同时,脱贫地区水利保障工作还有一些短板和弱项。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确保有效衔接水利工作平稳有序,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充分体现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高度重视和对脱贫群众的深切牵挂。
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务求实效。
要进一步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对照“十四五”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规划目标任务,检视过渡期水利保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加快工作进展,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加快推进甘肃现代农业发展问题探讨
一
良, 农村基础条 件进 一步改善 。至 2 0 0 8年 , 全省农村沼气 用
的方 向发展 , 区域性 、 主导性 产业逐 步确 立。但 由于农 业产 业化发展起步迟 , 规模 还 比较小 , 竞争 力还 较弱, 还未形成有 竞争力 的产业集群 , 在打造 区域 , 国知名品 牌方面还 有很 全
近年来 , 国家的大力支持 下 , 肃 省农业 基础 设施规 在 甘 模 加 大 , 度 加 快 , 别 是 农 电 、 路 建 设 迅 速 , 甘 肃 农 村 速 特 道 使 面 貌 发 生 了 巨 大 的 变 化 。但 是 由 于 甘 肃 省 属 于 经 济 欠 发 达 的 省 区 , 账 太 多 , 村 的 道 路 、 网 、 水 、 储 、 源 等 设 欠 农 电 饮 仓 能
收 稿 日期 :0 卜0 -0 2 1 11
作 者 简 介 : 玉 梅 (9 9) 女 , 肃 宁 县 人 , 士 , 师 。 姜 16 一 , 甘 硕 讲
4 2
兰
州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 3 卷 O
肃 省重 点扶 持 了 20个 农 民专 业 化 组 织 的规 范 化 建 设 , 立 0 确 了 4 个 合 作 示 范项 目 , 进 了合 作 组 织 财 务 制 度 建 设 , 省 1 推 全 发 展各 类 农 民专 业 化 合 作 组 织 4 5 7 8个 , 中依 法 登 记 的 合 其 作 社 1 9 个 , 动 农 户 l9万 户 , 统 一 购 销 产 品 和生 产 资 26 带 1 年
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送审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
为了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安全正常运行,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供水工程,包括跨县、跨乡镇或乡镇集中供水工程、跨行政村或自然村的集中供水工程(简称跨村集中供水工程),单个行政村或自然村的集中供水工程(简称单村集中供水工程),单户或联户供水工程(简称分散供水工程)。
第三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以保障农村居民生活和公共建筑用水量为目标,以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为宗旨,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农村供水工程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管理专业化,供水商品化,服务社会化,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第四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
各级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负总责,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依法保护供水经营者、用水户的合法权益;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研究、制定工程管理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并对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保护和水环境监测;财政部门负责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资金的保障落实;卫生部门负责农村供水卫生监督和水质监管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环保部门负责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价格部门负责供水水价的核定和监管;电力部门提供电力保障,落实优惠电价;审计部门对水费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
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五条集中供水工程管理应根据投资渠道、工程规模,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成立管理单位或明确管理责任人,实行管理责任制,积极推行专业化管理和农民用水协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
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一)水利面临的新形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必须看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
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
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二)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三)指导思想。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水利建设一直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建设领域,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也逐渐将农村农田水利作为水利投入的一项重点工程。
近些年来,我国在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投资,在农村的各项工作也得到了相应的成果。
但是从目前的农村水利建设情况来看,部分农田的水利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水利条件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一项必要条件,一旦脱离了水,农村的许多生产和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水利资源短缺和水源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保证农村水利条件能够达到各项规范的标准,因此文章针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等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建设;问题;对策在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乡村干部也在各项农村工作中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希望能够对土地和水利进行相应的改革,重点推行三农政策,从而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
但是随着城市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和农村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的问题,为了尽可能的缓解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国家越来越重视农田水利的建设工作,希望能通过改善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问题和建设问题,保障水资源的有效供应。
1.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1.农田水利设施薄弱通过对现存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农田水利设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问题,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是我国普遍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从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历史来看,农村的水利设施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修建的,并且一直使用到现在。
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农村在修建水利设施的过程中都是按照之前年代的整修标准进行的,并且长时间没有经过系统性的整修,导致水利设施难以满足现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抗旱能力较低的问题。
1.对农田水利的投资建设不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大力的加强,但是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政府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政策也经历了多次的调整,虽然国家已经提出了三农政策,但是农民在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中的投资力度却只有以前的1/4左右。
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战。因此 , 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和人 与 自然 的和谐发 展 ,造就 秀美
( ) 真实施 生态建设项 目 三 认
时, 通过组 建各类专业 协会 , 现小生 实
依托项 目,认真组 织实施 生态修 产 与大市场 的有 效对接 ,拉长 产业链 全 提高农 山川 , 就必须坚持 “ 生态立 县” 战略 , 把 复工程和生 态移 民工程 ,以项 目的实 条 , 面提升农业产业化 水平 , 生 态建 设 作 为一 项 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基 础性 工 施推进全县 生态环境建 设 , 并制定 近 、 业 生产综合效益 。 程 。从 目前来讲 , 要借助 国家实施 退耕 中 、 远规划 , 持之 以恒 , 长抓不懈 。 还林 的良好机 遇 ,借助 全市实施封 山 ( 加大生态坏 境的恢复与建设 四) 禁牧 、 行舍饲 圈养 的政策机遇 , 大 推 加 生态建设力度 , 推进生态修 复。 ( ) 强宣传教育 一 加 ( ) 二 加快 资源转化步伐 立足于岩盐 、 石灰 石 、 红柱石 等丰
落 实优惠政 策 , 优化 发展条件 , 持和 支 施 相结合 , 、 、 乔 灌 草相 结合的办法 , 实 快速发展 引导非公有 制经济快速 发展 ,不断提 施 综合治理 ,协作 造林 ,改善生态 条 加快漳 县发展 ,必须始终 以经济 件 。在漳河 以南水草林较好 的地 区, 积 建设 为中心 , 大力 实施 “ 产业 富 县” 战 高非 公 有 制 经 济 在 县域 经 济 中 的 比 重 ,增强县域 经济发展 活力 ;依 托草 极 稳妥地实施 生态畜牧 战略 ,全 面落 略 ,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 实 封山禁牧各项 工作任务 , 采取禁 牧 、 休 牧 、轮牧和 推广舍饲 圈养相结 合等 ( ) 强经 济结 构调 整 一 加 畜 、 豆 、 菜等 优 势产业 , 蚕 果 培植 和壮 精 包 销 以增加农 民收入 为 目标 ,以市场 大集生 产 、 深加工 、 装 、 售贩 运 为一体 的 “ ” 农 字牌 工业 企业 , 加快 农 多种形式 ,切 实解 决草场 超载和 沙化 为导 向, 积极调整农 业种植 业结构 , 大
甘肃乡村建设汇报材料范文
甘肃乡村建设汇报材料范文
尊敬的领导:
我向您汇报甘肃省乡村建设的情况如下:
乡村建设是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我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首先,我们注重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交通方面,我们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在水利方面,加大了农田水利工程投入,提高了农田灌溉保证率。
此外,我们还注重改善农村饮水安全,提高了农村饮水水源覆盖率,加强了农村供水设施建设。
其次,我们着力发展乡村产业。
我们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特别是在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这一系列举措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提高了乡村发展的活力。
此外,我们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我们加大了农村绿化和环境整治力度,推动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污水治理等工作。
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民生活品质。
最后,我们加强了乡村治理和社会建设。
通过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动了村民自治,实现了基层治理良性循环。
同时,我们注重了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村
公共服务水平。
尽管我们在甘肃省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不足,农业生产水平亟待提高,乡村环境治理还需要加强等。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我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以上就是我向您汇报的甘肃省乡村建设的情况。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甘肃新农村建设的全局
各项支农政策和措施成效显著,农 民群众反 映良好。近年来,国家和省上大力实施退耕还林 工程,极大地 调 动 了农 民退 耕 还林 的积 极 性。
1999- 2004 年甘肃省共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
1930. 7 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 800. 7 万亩,荒山 造林 1130 万亩,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与 此同时,各地积极实施 以 “ 两减免、三补贴”为 主要内容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使农 民得到许多 实惠,农 民负担逐步减轻 ,农业生产加快发展, 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对此,农民群众比较满意。 二、甘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主要困
① 作者简介: 石玉辛 ( 1955- ) 男,甘肃行政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研究 向: 经济学和领导科学。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 年第 3 期
. 本 刊特 稿
难和突出问题 ( 一) 农业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农业基础条 件差,与持续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不相 适应。全省粮食总产量 1998 年达到 870 万吨,创 历史最高水平,但是近年来粮食总产量一直徘徊 在 800 万吨左右,人均 占有量仅有 310 公斤 。农 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与其他省市相比显得比较低, 投人不足,生产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低 ,加之旱 灾、风灾、雹灾等 自然灾害频根本上 得到改变,就很难适应人 口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 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就很难持久保证农产 品的质量安全和优质化 、多样化的供给,很难长 期有力支撑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 二) 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我省人 均自然资源相对较少,在较长时期 内耕地缩减、 水源短缺、环境污染、人 口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 而且部分地方的生态环境还在继续恶化 ,农业发 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 日益趋紧。因此,持续提高 农业生产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任务 十分艰巨。 ( 三)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发展缓慢。甘
国办47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
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需要国家给予支持。
为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一)充分认识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甘肃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多民族交汇融合地区,是中原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的桥梁和纽带,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边疆稳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甘肃国土面积广阔、生态地位重要,但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地处交通要冲、区位优势明显,但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严重;资源相对富集、工业基础较好,但产业竞争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人力资源丰富、技术力量较强,但社会事业落后、贫困问题突出;历史文化厚重、发展潜力巨大,但体制机制不活、开放程度较低。
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局,是构建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大局稳定、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举措;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消除瓶颈制约;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努力建设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以新思路、新举措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甘肃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2.28•【字号】甘政办发[2011]40号•【施行日期】2011.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1〕4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甘肃省水利厅二○一一年二月)《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是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省今后五年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依据。
《规划》紧扣全省“十二五”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战略,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建设重点,描绘了未来五年全省水利发展的宏伟蓝图。
《规划》的实施,必将进一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提升水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支撑和保障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第一章水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一、水资源条件全省分属内陆河、黄河、长江三大流域共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78条。
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独立出山河流15条;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干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5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36条;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27条。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276.9毫米,自产水资源总量289.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82.1亿立方米,地下水7.3亿立方米;全省河流入境水量287.3亿立方米,出境水量482.3亿立方米。
详见表1-1。
表1-1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表单位:亿立方米流域年降水量自产地表纯地下水自产水资入境水出境水(毫米)水资源量资源量源总量资源量资源量内陆河130.456.6 4.761.314.19.9黄河463.0125.1 2.6127.7239.6341.1长江599.4100.4100.433.6131.3全省276.9282.17.3289.4287.3482.3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省现有水库工程297座,总库容24.5亿立方米;引水工程9885处,提水工程8129处,调水工程2处,机电井4.8万眼,集雨水窖243万眼,万亩以上灌区200处。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共甘肃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7.02.13•【字号】省委发[2007]1号•【施行日期】2007.0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省委发[2007]1号2007年2月1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对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放松,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松懈,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作为贯穿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2007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认真落实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切实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劳务经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十二五”时期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 农业综合生产 能 做 强 , 地 方 性 特 色 产 品做 优 , 进 农 把 促
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
—
天 水 、 南 特 色农 业 区 。地 处 陇
产出率 、 资源利用率 、 动生产率 明显 化 布 局 、 业 化 经 营 、 准 化 生 产 、 模 蔬 菜 、 品 、 劳 产 标 规 果 中药 材 以及 花 卉 等 特 色 农 提高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 化 发展 、 牌 化 销售 、 场 化运 作 , 战 产 品种植面积 ,大力发展农 区畜牧业 , 品 市 把
化 经 营取 得 显 著 进 展 , 业 产 业 化 龙 头 农 业 、 效 节 水 农 业 和 特 色 农 业 , 大 原 料 及 现 代 制 种 等 特 色农 产 品生 产 及 农 高 加
充 企业 销售 总额 达 到 60亿 元 ; 民人 均 投 入 力 度 ,全 面 落 实 各 项 强 农 惠 农 政 其 深 加 工 。 分 利 用 天 然 草 场 面积 大 和 0 农 纯 收 入年 均增 长 1 %, 到 50 0元 以 策 , 1 达 0 强化对农 业 的支持保护 , 创新体 制 农 区 秸 秆多 的优 势 , 大力 发 展 农 区和 牧
力进一步增强 , 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 品 业 产业优化升级 ;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 甘肃南部 , 总面积 3 2万平 方公 里 , . 7 约
自主创 新 , 强农 业 和农 村 基 础 设 施 建 占全 省 国土 总 面积 的 82 。 展 方 向 : 加 . 发 %
2 新 农 村 建设 有 新 突 破 。农 村 第 设 , 快 构 建 农 业 产 业 体 系 、 产 品 物 以 天水 高 科 技 农 业 示 范 区 和徽 成 盆 地 . 加 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发展水利加快甘肃新农村建设许文海(甘肃水利厅厅长)《中国水利》(2006.19)摘要:大力发展农村水利,解决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实施流域治理,推行农民参与式管理,为甘肃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推进水利新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甘肃明确了水利工作的思路与重点,着重抓好六项工作,建设六大工程,妥善处理区域发展与流域发展、新开水源与节约用水、水利建设与保护生态、抗旱与防汛、骨干工程与中小工程、水利建设与水利管理、水利发展与水利改革、政府主导与社会投入等八大关系。
关键词:水利;建设新农村;作用;任务中图分类号:F3+S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123(2006)19-0009-0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担负着重要使命,面临着繁重任务。
农业、农村、农民是水利服务的传统领域和对象,在新的历史阶段,水利已由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从传统的灌溉服务拓展到为农村饮水安全、防洪保安、生态维护、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一、充分发挥水利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水是生产、生活、生态的基本要素,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甘肃省大部分区域气候干燥、降水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区域性的“人、地、水”组合极不合理,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多年来,正是基于对水利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通过深入持久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改变了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面貌的显著变化。
⒈大力发展农村水利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甘肃省总供水量已达122亿m3,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35.5万hm2,兴修梯田186.5万hm2,集雨节灌面积35.2 hm2。
依托已建水利设施,以占总耕地不足40%的灌溉农田生产了占总产60%以上的粮食和绝大部分经济作物,解决了温饱问题。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⒉解决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饮水问题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也是困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突出矛盾。
甘肃省通过已建的一大批农村供水工程,解决了农村79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善了农村的生活条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从繁重的取水劳动中解放了劳动力,为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庭院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
建设新农村,农民迫切要求加大力度建设一批既改善生活条件,又促进生产发展的供水设施,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⒊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是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的重要保障水生态与水环境是维系自然生态、创建良好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
甘肃省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万km2,对重点流域实施了综合治理,在牧区县和半农半牧县实施了水生态保护项目;建成了28个水电农村初级电气化县、23个电气化县,年发电量35亿kwh;以电代柴促进了山区自然生态的保护。
水生态与水环境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发挥了积极作用。
⒋推行参与式管理是促进农村“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重要途径甘肃省182处小型以上灌区已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1415个,961项村镇供水工程主要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广泛采取了“一事一议”制度,调动了农民群众建设管理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对改变粗放的管水用水方式、维护用水秩序,减轻农民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设新农村,要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水利建设管理,不断促进农村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甘肃水利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灌溉、供水、防洪、水电和水保为主的工程体系,为现阶段建设新农村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水利发展的总体水平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适应。
一是农村水利基础薄弱。
水利工程数量少,建设标准低,灌区配套率低,老化失修严重,渠系建筑物完好率不到一半。
仍有1295万人饮水不安全,120座病险水库、2400多km堤防须治理,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防御措施薄弱。
二是农村水利管理滞后。
部分在建大中型工程长期建而不完,严重影响效益发挥;水管单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冗员过多,水价长期不到位,难以良性运行。
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80%,节水灌溉仅占61%,灌溉方式单一,灌溉定额偏高,水的利用率和效益偏低。
三是农村水生态形势严峻。
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90%,水源涵养林减少、植被萎缩,1/3的工业废水、2/3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水生态和水环境受到威胁。
必须正视和解决好水利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水利发展的新平台,不断探索加快水利发展的新途径。
二、甘肃水利工作思路与重点甘肃省水利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为主要目标,坚持不懈地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机制创新,强化工程管理,逐步实现用水保障、节水增效、生态良好、管理民主。
甘肃省区域水利发展的重点是:河西地区要突出水资源优化配置,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用水效率;中、东部地区要“三水齐抓”,力促骨干供水体系建设,服务特色经济;南部地区要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科学开发水电,发展生态水利。
按照上述思路和重点,甘肃省着重抓好六项工作,建设六大水利工程。
⒈加快供水设施建设,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水利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紧密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水源条件,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十一五”期间,重点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以及缺水区,投资15亿元,建45项大型供水工程和一批集中供水工程,使350万农村人口基本实现饮水安全。
针对环县、靖远、会宁三县饮水困难的问题,坚持应急措施和长效机制相结合,集中两年时间。
优先解决3个县21万人的严重缺水问题。
⒉加快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水源保障工程”加快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逐步遏制下游民勤生态与环境恶化,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开工建设引洮供水一期、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提高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加快续建疏勒河、引大入秦、南阳渠工程,为项目区新农村建设提供水资源支撑;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积极推进黑河、渭河流域综合治理,通过水源保障工程建设,“十一五”末,使全省总供水能力达到140亿m3以上,切实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⒊加快灌区配套建设,实施“节水增效工程”加快以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对景电一期等15个大型灌区、刘川等10个中型灌区、36个小型灌区实施节水改造。
“十一五”期间,力争将河西走廊建成节水型社会示范带,在河东地区建设更多的示范区,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8.3万hm2,努力实现农业用水“零增长”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⒋加快生态与环境治理。
实施“绿色家园工程”适应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治理原则,“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优化配置,继续开展黄河、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和小流域治理,建设水保生态示范区,提高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km2,改善梯田20万hm2,封育保护生态修复面积5000 km2。
强化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防止新的人为水土流失,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生态体系。
⒌加快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实施“防洪保安工程”多方筹措资金,建设5座重点设防城市防洪工程、45座农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新建、改建主要河流险段堤防400km。
治理山区中小河流,防治山洪减灾。
积极实践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建设雨洪资源利用工程,推进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通过以上工程建设,使省内主要河流沿岸190万人、5.8万hm2耕地得到保护,努力建设农民的安澜家园。
⒍加快农村水电建设,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充分利用水能资源丰富和水电建设对带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生态与环境的作用,加快推进以甘南、临夏、陇南两州一市为主的农村水电开发,完成2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新增中小水电装机100万kw以上,基本解决无电地区通电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更廉价的清洁能源。
通过政策引导,不断提高小水电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妥善处理新农村建设与水利发展的关系⒈区域发展与流域发展的关系流域是水资源赋存的基本形式,水利建设要重视区域,突出流域。
针对流域自然、经济、社会特点及生产力布局,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水资源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协调发展。
上游地区要植树种草,保护生态,提高水源涵育功能;中游地区要节约用水,优化配置水资源;下游地区要合理垦殖,促进生态恢复,实现全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⒉新开水源与节水的关系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甘肃省农村干旱缺水问题的更本出路。
以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为龙头,以43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市)为重点,明晰初始水权,建立宏观总量控制、微观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
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经济、科技等多种措施,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
积极倡导水权转让,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行节水灌溉向工业用水有偿转让水权,实现农业节水增效和工业发展的“双赢”。
⒊水利建设与保护生态的关系从保护生态和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角度确立工作方针、原则和规划,积极探索建立河流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保护、修复水生态系统,维护河流健康生命。
从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立生态影响跟踪评价体系,最大限度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的影响,基本遏制生态与环境恶化趋势,部分地区生态系统有所恢复,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环境美化。
⒋抗旱与防汛的关系抗旱与防汛是水利工作的一对突出矛盾。
丰水成涝、枯水成旱,水利总是在复杂矛盾的交替变化中生存发展。
由于降雨稀少,抗御干旱以成全行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但由于甘肃省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山道、沟壑纵横交错,突发性暴雨造成的灾害损失更为严重。
在重视抗旱的同时也不可轻视防汛工作,必须加快防洪控制性工程和堤防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⒌骨干工程与中小工程的关系建设骨干水利工程,形成骨干供水工程体系,是解决区域性缺水的长效手段,是科学调控、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根本措施。
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分散水源和雨洪资源,集中财力建设水源工程,提高农村供水能力,为新农村建设的区域经济、特色产业提供水利支撑。
⒍水利建设与水利管理的关系建设与管理是水利工作的两大主题,是治水活动有机关联的两个方面。
既要重视项目建设,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的“四制”,严格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使每一项工程都成为优质工程、阳光工程、透明工程;又要重视建后管理,改变重建轻管现象,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专业管理与参与管理结合,加强维修养护,确保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