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思考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思考

【摘要】社会的发展讲求全面而综合的发展,是大多数人的共同进步。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全面发展计划的一部分,是为改善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一项国策,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长期以来他们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但是他们自身的生活水平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产业化和谐社会

引言

甘肃省是个工业基础薄弱的省份,长期以来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广大农民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但他们并没有得到与之劳动付出相适应的价值所得。此次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就是为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劳务关系而出台的农村发展政策,也是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讲的“新农村建设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为了彻底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缩小城乡差距而制定的富民政策。“十一五”期间,作为经济社会比较滞后的甘肃省,新农村建设主要是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医疗改革、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从修路,架桥,教育投资,修水渠方面进行。从2007年起,甘肃省财政厅开始逐步建立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对农村中小学经费实行“校财局管”,将各项收支统一编入县级财政预算,并由县级财政部门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规定办理资金支付。

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发展迅速。自2005年底,全省各地行政村都修建了专门的统一规格的党支部办公地。每个村总拨款4万元,其中省上出2万元,州上出1万元,县上出1万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省90%以上的村都有了自己的党务办公地。个别县、乡还建立了党校和辅导站,村党员活动室。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形成了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动态调整,覆盖整个农村的党组织新格局。并在村领导选举时实行全面直选,由群众直接选出自己的领头人。

二、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观念落后,新农村建设中方向不明

新农村建设中,从中央到基层都在追求一个“新”字,在实际建设中讲求新颖,打破传统,以新的思维来指导这次农村改革建设。但是由于广大农民群众习惯于传统的生产发展方式,且这部分人文化修养不高,没有接触过外面真正的先进事物。

(二)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新农村建设开展困难

甘肃地处中西部,是一个多山的省份。条件差,基础薄弱,地形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环境恶劣。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干

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基础设施老化,水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方式落后,效益低下,不少地方仍末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底,农村社会事业严重滞后。

甘肃是一个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的省份。有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了新农村建设开展困难。如何解除这些发展中的绊脚石,是社会各界普遍研究讨论的重要话题,也是甘肃省今后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

三、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的相应对策

中国人办事一向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在全国各族人民谋求致富之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可谓是天时、地利都已具备了。而在本文来看眼下最重要的还是“人和”,如何能使早点政通人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以甘肃省的实际情况来看,应当从以下方面作起:

(一)转变观念是新农村建设有效开展的前提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破旧立新,打破传统发展模式,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思维来进行农村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改革工程。要考虑长远的利益,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立科学、高效的村镇规划管理体系。

(二)改善基础设施,解决群众的基本的生存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政府的投入。从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燃料,用电,通讯,广播电视普及进行。通过实地考察

论证,对于偏远山区,人口又少,自然条件恶劣的乡村实施整齐搬迁,将其整合成一个行政村集中建设,这样即出成绩,又能受到群众拥护。另外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使农村呈现出祥和的景象。还应建设垃圾集中处理场所,解决农村脏、乱、差的现象。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对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计划在所有乡村建设新型医疗制度,要在每个村都有平价医疗室,作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并建立面向孤寡老人和贫困人口的长效社会救济制度。由于甘肃省经济落后,没有钱去建设这些高标准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只能在每个村建立一个村活动室,将老人和失去劳动能力的人集中在一起,使其不至于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三)加大教育投资,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

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振兴的源泉。从2006年起,国家已将“九年义务教育”变为全民免费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本费和学杂费,补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学生只承担练习册和作业本的费用,所交的学费仅是原来的1/3。

现阶段在甘肃各地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已很高,但一个迫切的问题是“人多地少”,由于原有校舍少,且相当破旧,不断增加的学生使学校超负荷运转,教师不够,师资不足的问题在全省各地相当突出。因此现阶段除了在师资方面的软件建设外,学校硬件建设也

刻不容缓,国家应加大公共投资,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以往的社会改革一样,是一项惠及千秋的改革发展运动,可能在短期内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也可能在某些改革中会伤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将是一项积极而又相当有益的改革,是一项涉及万民,利在千秋的伟业。按照发展规划它可彻底改变几千年来我国社会的面貌状况,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各地群众的努力下,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华夏各族儿女将会沐浴在党温暖的阳光之下。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2006年5月13日 a4 [2]王东京《展望农业产业化的无限前景》,2006年 7月18

日a2 ,载《21世纪经济报道》[n]

[3]曹新《建设新农村抓住六个着力点》, 2006年9月13日a3

[4]陈少强《农业产业化与新农村建设》,载《中国发展观察》[n],2006年10月23日a2

[5]张晓山《有关“三农”问题的几点理论思考》,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j],2004年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