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了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观察方法,观察和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提高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认真完成课后习题,特别是关于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的题目,以检验自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观察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请同学们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记录它们在不同光照、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可能的光合作用机制。
2.基本概念: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影响因素,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下的光合作用现象,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4.知识运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提高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情感态度:通过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具备一定的基础实验能力,但对于复杂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可能仍感吃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实验素养。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绿色植物和生态环境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热情,这为本章节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总结:以上两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9054225-1143627642.html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
1、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见课本65页。
思考:柳树增加的重量是从哪里来的?土壤减少的是什么?
4.取一片经日光照射了几小时的银边天竺葵的叶子,脱去叶绿素后用碘液染色,
结果边缘未变蓝色,其他部位变成蓝色,该实验证明了()。
A.光合作用需要光B.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C.光合作用释放了氧D.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5. 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将一棵柳树幼苗载入装有土壤的木桶中,培养5年后,柳树增加了80千克,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请问,增重的80千克主要是什么作用完成的?( )。土壤减少的100克是什么物质?( )
3、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掌握:
1、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原料;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及应用。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探究实活动,分析、概括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④脱去绿色的叶片遇碘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注意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由小组之间讨论,汇报讨论的结果,然后共同总结交流。
2、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
教师提前把实验做好,上课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或卫生香)插进管内,观察的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考: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的实验用的方法是。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光合作用的原理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原理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原理教学设计一、导言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CO2)和水(H2O)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O2)的过程。

它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地球上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并加深他们对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与主要反应。

3. 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2)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与主要反应。

(3)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教学方法活动一:观察光合作用步骤:(1)准备一盆水培植物(如绿萝)和一个透明的塑料袋。

(2)将塑料袋紧密地覆盖在植物盆上,并用橡皮筋固定。

(3)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塑料袋内的水滴和植物的颜色变化。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塑料袋内会有水滴?植物为什么变绿?活动二:模拟光合作用实验步骤:(1)在教室或实验室中设置一个实验台,放置一盏白炽灯和一个水杯。

(2)将一片浸有酚酞指示剂的滤纸固定在水杯内壁上方,盖住杯口。

(3)在光的照射下观察杯内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4)分析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他们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过程和产物。

讲解与讨论:(1)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解释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2)引导学生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如氧气的生成、二氧化碳的吸收等。

四、课堂练习与总结1. 课堂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总结与提问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原理和反应过程,并向学生提问:你认为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植物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请说明理由。

五、课后作业布置以下作业:1. 背诵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2. 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学习目标】1、探究二氧化碳、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反应式。

(重点)2、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意义,应用。

3、探究二氧化碳,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难点)4、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5、了解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培养自己爱绿、护绿的责任意识。

【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以实验为主,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认真观察,积极动手,善于思考,相信你们一定是最棒的!【学习过程】一、温故推新,初探困惑光合作用的产物有哪些?光合作用有了产物,请推测它需要那些原料?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光合作用原料的探究实验1、自学课本 65页讨论并思考柳树增加的重量是从哪里来的?2、自学课本66-67页,思考讨论: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材料用具实验步骤:3、合作探究:1、实验时要严谨,不能只图好玩,要注意观察和思考。

2、小组要分工明确:一人主持讨论,一人记录,实验时小组长要维持小组纪律,避免围观实验。

小建议3、及时书面记录实验结论和讨论结果。

4、交流时每组派代表发言,组内同学可在第一时间进行补充。

4、思考讨论有关问题(1)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2)为何设置甲乙两组实验?乙组的作用是什么?(3)比较试管内液面下降至标记处所需的时间有何不同?(4)说明了什么?(二)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条件1、自学教材67、68页2、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代表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定义:(2)公式:(3)产物:原料:场所:条件:(4) 实质:(5) 意义:(6)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关于光合作用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3、情感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2、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

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呢?回答:叶提出问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无论是参在大树,还是纤纤小草,一般都具有叶,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二、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讲述]: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并认识叶片的结构。

[实验]:叶片的结构。

[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4人一小组进行实验,先制作并观察徒手切片,然后再观察叶片结构的永久切片,对照书P36的“叶片立体结构模式图”认识叶片各部分名称。

[想一想]:(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2)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3)气孔的开关受什么控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1)叶片正面颜色深,栅栏层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2)上表皮的气孔少,下表皮较多;上表皮靠近栅栏层,下表皮靠近海绵层。

(3)气孔的开关受保卫细胞控制。

[小结]:叶片的结构表皮——保护作用气孔——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海绵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内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及课件讲解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及课件讲解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及课件讲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2. 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讲解。

2. 实验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的特点和作用。

2. 讲解:利用课件,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基本过程和原理。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如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附:课件讲解内容第一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概述1.1 光合作用的概念1.2 光合作用的意义第二章: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2.1 光反应2.2 暗反应第三章:光合作用的原理3.1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3.2 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第四章: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4.1 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2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第五章:光合作用的实验观察5.1 光合作用实验的基本方法5.2 光合作用实验的操作步骤六、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6.2 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互动法: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交流。

七、教学评价7.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回答、实验操作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理解程度。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不但满足了绿色植物本身生活的需要,而且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有机物和能量。

并且所有生物对于有机物和能量的利用都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因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2. 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已经有了认识,但往往意识不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甚至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混淆。

在课堂中注意时时以动物的呼吸作用作为参照,组织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有关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通过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应用,关注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A 、学生能够理解有机物中含有能量。

B 、学生通过实验推出呼吸作用的过程,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C 、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并知道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 2 )难点:A 、学生理解呼吸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学生能灵活运用实验原理,独立设计、开展探究实验。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1 )通过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说出有机物可以构成植物体。

( 2 )能够解释出有机物中含有能量。

( 3 )能分析和解释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4 )分析出呼吸作用的意义。

( 5 )分析出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2. 能力目标:( 1 )能模仿教师完成有关呼吸作用的实验,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 2 )能灵活运用实验原理,独立设计、进行探究实验。

( 3 )通过实验概述呼吸作用的过程,并用语言进行解释。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 2 )在实践中大胆思考、勇于创新。

( 3 )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1. 准备燃烧种子测能量变化的实验。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4.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小论文:如何通过合理调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你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种植方面的经验?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的科普文章或图书,了解科学家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拓宽知识视野。
6.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生活中节能减排的方法,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为学校或家庭提出具体的环保建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场所、条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绿色植物的生长变化,深入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家中的绿色植物,记录它们在不同光照、水分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的条件,要求学生描述实验过程、方法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3.根据课堂所学,分析绿色植物在白天和夜晚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变化,绘制相应的图表,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2.了解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掌握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场所和条件。
-学生能描述呼吸作用的定义,解释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并掌握呼吸作用的公式。
-学生能识别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了解氧气、水分和温度等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3.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7.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持续观察一种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通过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

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2、教材分析——地位、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初中生物课程又是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学科课程之一。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中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了解作为消费者,赖以生存的食物能量归根结底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为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打下理性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中的一个经典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有机物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建立光合作用的模型,掌握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选择实验材料等规则,进而能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3、知识体系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4、编写意图本节从海尔蒙特的实验入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有机物从哪里来”,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使学生知道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大自然生产了有机物。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还利用图片、表格、生动的文字创设发现解决问题的情境,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活动,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渗透对绿色植物的爱,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使教学内容的组织沿着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逐步展开。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教学单元:第1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形成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②学生通过对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的分析和归纳,初步领悟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领略科学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体会从科学事实到归纳总结科学概念的思维过程。

合作学习能力………收集资料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生通过分节课的学习,能够领悟到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的结果。

②学生养成热爱自然,有意识的保护身边的绿色植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4、教学重点: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5、教学难点: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形成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演示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经典的实验动画。

学生准备:课前利用图书馆、报刊杂志和网络等搜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相关资料;了解光合作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粒种子入土并开始萌发,长成参天大树的动画并提问师:从这个动画里,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很容易观察到这个种子的变化过程,教师继续提问。

师:那么这粒种子之所以能长成参天大树,能有这样的变化,它需要什么条件呢?它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有哪些?这些物质又来源于哪里?学生小声讨论。

老师顺势导入今天的课题师:同学们刚刚讨论的这就是光合作用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二、小组合作,分析探究1、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

2、小组活动:学生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和预习,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和了解。

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经历了几百年的漫长的探究过程,期间经历了许多的失败,把那些成功的探究实验揭示出来,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实验法,来比较分析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从中得到收获。

学生回顾科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完成下列表格的探究问题和探究过程这两项,其中,三个人合作用图示的各种表示方法尽可能的将每个实验的过程表达清楚,并讲解给同组的其他成员。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包括光能转换、化学反应等。

3.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能转换、化学反应等。

3. 光合作用的意义:提供能量、产生氧气、促进生物圈碳氧平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难点: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包括光能转换、化学反应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好奇。

2.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及特点。

3. 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合作用的神奇。

4. 讲解光合作用的意义:阐述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5.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如光能转换、化学反应等。

6. 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7.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光合作用过程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光合作用的实例,如绿叶、藻类等。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高密市立新中学王蕾1.1 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

②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认识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理解光合作用产物的判定方法及其原理。

采用小组实验,合作探索,突出过程探索式教学。

培养学生体验生物探究中的科学方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索, 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尝试探究、分析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

1.3 教学用具天竺葵(或银边天竺葵)、遮光纸、曲别针、酒精、烧杯(大、小各1个)、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碘液、培养皿,新鲜的金鱼藻、透明的广口瓶、带有两根导管的瓶塞、火柴棍。

2 教学策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同学间合作、交流、思维的碰撞与整理。

细心动手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及时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3 教学过程学前检测:学生思考回答,共同矫正。

互动过程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盆栽天竺葵在暗处放一昼夜,选一叶片遮光,在阳光下照射2~3小时,摘下。

实验操作过程中,思考、讨论、分析,以下问题:(1)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用不透光的纸把叶片上、下两面的一部分全部遮住?(3)为什么要脱去叶绿素?为什么用酒精而不用水煮的方法脱色?为什么要隔水加热?绿叶加热到什么程度停止加热?(4)脱色后的叶片滴加碘液,有何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其中问题一到三,在实验过程中由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问题四,在学生操作完成后进行分析。

实验小结:回顾实验的步骤,老师引导学生再次回答实验中的现象及易考点,达到回顾与总结的目的。

实验延伸:达到练习的目的。

互动过程2:观察动画,回答问题:(1)这些气泡是金鱼藻在光照下产生的,其中是什么气体呢?(2)该气体有何特性?(3)我们怎样收集和检验这些气体呢?(4)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观察完动画后,学生共同分析。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和实验,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同时本节中又有重要的科学方法教育内容,如学习设计探究实验,控制单一实验变量,利用对照实验结果得出科学实验结论。

利用学生的乐于动手实验的特点,引导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讨论交流设计探究实验,本节课利用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作为主线,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从中获得探究实验设计的经验,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归纳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过程与方法:会利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灵活运用对照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树立利用实验的方法探求知识。

三、教学重点:
1、设计探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的实验;
2、设计“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探究方案。

四、教学难点:
1、设计探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探究方案。

2、探究实验的实验操作过程。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讲解法。

六、教具、学具准备:
经过暗处理和光照以后的叶子、酒精灯、大小烧杯、三角架及石棉网、培养皿、碘液
七、设计思路:
利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为主线贯穿始终。

八、教学过程:。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及设计构想本节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一节内容。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最重要的生理作用之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经了科学家们二百多年的探索,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教材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列在整个章节之首,通过海尔蒙特的柳树种植实验,普利斯特利实验,及萨克斯等人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来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产物,取得一定的感性认识,激励学生从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中汲取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对接下来光合作用的场所、实质等知识的吸收、理解、运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激发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强烈的研究兴趣,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对照实验,并用实验亲自验证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体会和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科学家们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以及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2.运用实验法设计相应的探究活动,并依次进行土豆,天竺葵新鲜叶片,脱色天竺葵叶片,以及按萨克斯实验过程处理并脱色的天竺葵叶片滴加碘液的实验,体会和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发展的过程,学习科学家们锲而不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好奇心,乐于探研,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通过科学家们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分析实验原理,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2.设计“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不是来自于土壤”,“光是普利斯特利实验成功的关键”,“光是绿色植物合成淀粉必须的条件”等实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承德市双桥区双峰寺中学范海忠
一、概念解析:
所谓光合作用就是指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这是光合作用的内涵。

外延是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条件需要光,反应在叶绿体中进行。

二氧化碳、水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场所是叶绿体。

二、教材分析:
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通过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

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通过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光合作用的原料必须有二氧化碳,通过史料分析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必须有水,这些水是绿色植物的根毛从土壤中吸收的。

通过对叶片结构探究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必须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

光合作用需要有特定的结构基础,就是叶绿体,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叶绿体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类囊体和基质,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在类囊体上进行,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

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在光反应中水在光的照射下生成氧气并合成ATP.在暗反应中生成有机物及合成光反应中的ADP和磷酸.光反应一定要在光的照射下进行,而暗反应可以有光,也可以不需要光.暗反应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有机物,它怎么由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光反应怎样为暗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然,在高中阶段,我们可能会说得更清楚一点,但是在初中阶段,它的重要概念,就体现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放出氧气这个地方,所以怎么进行教学,我们还是要回到我们的课标上,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的课标,它给我们提出了关于光合作用的重要概念的教学建议,同时,也有具体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我们把握住了这些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我们就可以看到,关于光合作用,我们要阐明它的基本概念,在说出光合作用过程的时候,要对它的原理的应用,更进一步进行探讨,比如说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际上就是对它的概念进行认真的教学,怎样利用光能、二氧化碳和水将能量储存到有机物中,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这个有机物和氧气是它的产物等等,在这个活动建议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具体的要求,进一步探讨它的应用,实际上就是体现我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三、学生分析:
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概念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确定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期切实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实现重要概念的螺旋式发展。

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既要揭示其实质,又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对于光合作用,我们讲到了有机物的合成就可以了,在初中阶段,我们不需要再去给它拓展到还有蛋白质,可能还有脂肪,我们也不需要再从叶绿体是合成场所,去进一步说,有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光反应在类囊体的膜上进行,它的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知道:第一,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它是太阳能当中的光能,当然不一定太阳能,我们用灯光,也可以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

第二,就是它的实质,从物质变化来讲,主要是把二氧化碳和水这样的无机物,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光能变成化学能,同时放出了氧气,也就是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同时能量的变化是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当中。

第三通过概念的讲述,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是动物的食物来源,氧气的来源,能量的来源,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整个生物世界。

四、设计理念:
通过学生自学,教师设疑,视频播放,小组讨论等方式总结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以及如何逐一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原料的实验验证活动。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概述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能独立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原料必须有二氧化碳。

(3) 会写光合作用的公式,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 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实验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实质和意义的分析,认识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切生命之源,我们要爱护和保护绿色植物,认识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

(2)要求学生通过“参加绿化家园的活动”,能够更好地体会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能独立设计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原料必须有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五、教学过程:
1、学生阅读教材后,教师播放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视频课件。

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一步:黑暗处理一昼夜目的是使叶片的原有淀粉消耗殆尽;第二步:选叶遮光,选健壮的叶进行对比试验,遮光的部分没有光照不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验证方法:滴加碘液,叶片不会变蓝),未遮光的部分会产生淀粉(验证方法:碘遇淀粉会变蓝);第三步:放在光下照射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必须有光);第四步:酒精脱色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绿色物质(叶绿素极易溶解在热的酒精里,隔水加热的目的是防止酒精引发的危险。

);第五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漂去多余的酒精,避免影响显色结果);第六步:滴加碘液进行显色反应。

(不遮光的部分会变蓝,遮光的部分滴加碘液用清水进行漂洗后会显黄白色,不进行漂洗会显碘液的颜色褐色或棕色。

)在这同时教师要进行相应的演示实验。

验证光合作用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便是氧气。

进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2、学生再次阅读教材后,经过小组讨论制定出如何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必须有二氧化碳,并进行相应的实验
3、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必须有水,这些水是绿色植物的
根毛从土壤中吸收的。

对部分理解有困难的同学,教师或学习较好的同学做相应
的讲解。

4、总结光合作用的公式及实质(能量转化和物质转化)。

要求学生记相应的
笔记(此部分的内容较重要,必须会说)。

5、总结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
来源。

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光合作用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造有机物。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

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
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
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

第三、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第四、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
并没有氧。

只是在距今20亿至30亿年以前,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并逐渐占有
优势以后,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
得以发生和发展。

6、课堂小结及板书设计: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步骤
1、黑暗处理一昼夜-------------使叶片的原有淀粉消耗殆尽。

2、选叶遮光 --------------进行对比试验。

3、放在光下照射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必须有光(阳光
和灯光均可)。

4、摘取叶片,酒精脱色------------脱去叶片中的绿色物质。

5、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6、滴加碘液进行显色反应。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和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四、光合作用的公式:
++叶绿体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光能 五、光合作用的实质:
物质转化:把无机物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淀粉;
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淀粉里。

六、光合作用的意义:
1、光合作用是动物的食物来源,氧气的来源,能量的来源;
2、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整个生物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