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禽流感(AI)的研究

禽流感(AI)的研究

一一~. ~~一一 n ~一 ~一怡 呲 ~一 一 一~ 三 二 一 孔 ~ )
11临床症状 .

高致 病性 禽流感 没有 特定 的发病
.广
症状 , 禽类在发 病前也 没有特 别的异 常现象 , 鸡发生禽流感都是突然发病 。 病禽 体温急 剧上升 , 精神沉 郁 , 食欲 减退 或消 失 , 活动 减少 , 毛松乱 , 羽
明 ,直到 1 5 9 5年 , 学家 才证 实其 科 致病 病 毒为 A型 流感 病毒 ( I ), A V 此 后 , 种疾病 被更名 为禽流感 。禽流 这
在生产中危害很小 , 高致病性禽流感不 仅感染鸡 、鸭等禽类 , 也可 能感染 ^, 导致 ^ 死亡。现在世界上还没有特效药 物治疗禽流感 , 因此 , 日常养殖生产 在 和生活 中 ,
Ce L (n rm tjn n t t t , n ui h n eiIf o a o Is iu e A h
AC adem Y o f Ag r iC U lt u ra I
摘要 禽 流感 ( va Ifu na I A in n le z ,A )是 由 甲型流感病毒 的一种亚型 引起 的禽类 传染病 ,是危害世界养禽业 的主要疫病之 一。介 绍 了禽流感 的发 病症状 、流行趋
Ke or A i n n l e z (I: y w ds v a I f u n a A )
S mp o ;D a n s ;R s a c y t m ig o e e e r h
感被发现 1 0 0 多年来 , 人类 并没有掌 握特 异性的预 防和治 疗方法 , 能以 仅 消毒 、隔离 、大 量宰 杀禽畜的方 法防
收稿 日期
陈磊 ( 9 7 ),男,安徽合肥人 ,副研 究员,从事农村信息化及农业信息分析工作,E m i ce lihn@1 3nt 1 7一 - al h nec ia 6 . 。 : e

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禽流感对畜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已成为各国公共卫生关注的人畜共患病。

本文从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分子学特性,跨越种属的传播机制以及各基因组份与致病性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简述。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传播机制;致病机制1前言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1)抗原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可划分为A、B、C型。

其中A型流感病毒感染范围最广、危害最大,常以流行性的形式出现,并能引起世界性人流感的大流行。

A型流感病毒也可以从各种动物体中分离到,例如人、猪、马、海洋哺乳动物、猫、狗和鸟类等[1]。

根据对鸡致病性的不同,AIV可以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AvianInfluenza.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ow PathogenicAvian Influenza.LPAI)。

高致病性AIV 由于其传染性极强,可引起家禽全身性感染,造成多个组织器官严重病理损伤,致死率达100%,其感染禽类达88种,主要是鸡、鸭、鹅,除此之外,还可感染猪、猫、狗、老虎等哺乳动物和人类,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对各国的公共卫生构成严重的危害[2]。

近年来不断增加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直接感染人、致人死亡的事件不断增加。

本文对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提高人们对公共卫生学意义上禽流感防控紧迫性的认识。

2AIV生物学特征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是一种呈球形或杆状、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分为8个节段,编码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神经酰胺酶(neuraminidase, NA),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M1和离子通道M2,非结构(nonstructrual,NS)蛋白NS1和NS2,核蛋白(nucleo protein,NP)以及三个聚合酶PB1、PB2(polymerase basic1,2)和PA(polymeraseacidic)以及新发现的与有道细胞凋亡有关的PB1-F2蛋白[3]等10种蛋白。

禽流感病毒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研究实验方案

禽流感病毒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研究实验方案

禽流感病毒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研究实验方案1 实验目的使用新分离到的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在BALB/c小鼠上进行致病性实验,分析该毒株对哺乳动物的致病力。

2 实验材料4~6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11~14g)50只。

9~11日龄鸡胚通胚(大华农)60枚。

双抗(青霉素和链霉素)、96孔V型微量反应板、1%鸡红细胞悬液、PBS (pH 7.2~7.4)、1.5 mL离心管、2 mL离心管、15 mL离心管、50 mL离心管、75%酒精、医用棉花、大中小3中病料袋、冰盒、甲醛、高锰酸钾、铁盒(熏蒸用)、4%多聚甲醛、Marker笔。

SPF小鼠隔离器、生物安全柜、37℃恒温孵化箱、组织研磨仪、振荡器(涡旋仪)、小型低温离心机、解剖台、电子秤、各种量程移液枪。

毒株:B6和B7。

3 实验方案3.1 病毒EID50值的测定在生物安全柜内使用无菌PBS将病毒尿囊液连续10倍倍比稀释至10-10,取6个稀释度(10-5~10-10)的病毒稀释液接种9~11日龄非免鸡胚(采用鸡胚尿囊腔接种法),每个稀释度接种5枚胚,每胚接种0.2 mL,接种后置于37℃恒温孵化箱中孵育,每日观察鸡胚状况(期间发现死胚,立即取出,暂存于4℃冰箱),72 h后将所有鸡胚放置于4℃冰箱4 h以上,然后再收获各胚的尿囊液并分别测定其HA效价,记录每个稀释度的阳性结果(HA效价大于3 log2时,判定为阳性),并按Reed-Muench氏法计算EID50值。

Reed-Muench法计算公式:logEID50=高于50%的病毒稀释度的对数+距离比例×稀释系数的对数距离比例=(高于50%感染率的百分数-50%)/(高于50%感染率的百分数-低于50%感染率的百分数)3.2 HA试验具体操作及判断标准可参照《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GB/T 18936—2003)中的HA试验方法。

3.3 小鼠致病性实验(six-week-old female BALB/c mice)实验前先将动物房打扫清洁干净,并对动物房及SPF小鼠隔离器进行甲醛熏蒸消毒1d,之后通风2d散掉残余甲醛后再开始动物实验。

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
( 北 科 技 师 范 学 院 动 物 科 学 系 河 北 省 预 防 兽 医 学 重 点 实 验 室 , 北 昌黎 0 6 0 ) 河 河 6 60
摘 要 : 流感 的暴发 给 畜禽 业造成 了 巨大 经济损 失 , 禽 近年 来对 禽流 感病毒 的致病性 的研 究取得 了一 定 进展 。禽流 感病毒 的毒 性 不但 与血 凝 索裂 解位点 处 的氨 基 酸序 列 、 经氨 酸酶 茎部 的氨基 酸丢 失 、 神 非结构 蛋 白的截短 、 除及 NS 删 1蛋 白 C末 端 的 4个 氨基 酸残基 等 有关 , 而且 , 还发 现在 病毒 基 因编码 的蛋 白 中有 许 多 单 个氨基 酸 决定病 毒 的毒 力 。这 些毒 力 因子 对动物 的致病 性 并 不是 单独 起 作 用 , 而是 多种 基 因的毒 力 因子
l 血凝 素( HA) 与禽 流感 病 毒 致 病 性 的 关 系
流感病 毒 感 染 的第 一 步 是 病 毒 吸 附 于 细 胞 膜 上, 然后 HA经 过 蛋 白酶 切 割 裂 解 为 HA1和 HA2
两 个亚单 位 , 才具 有感 染 性 , HA 的裂 解 性 由以下 两 个 结构 特征 决定 。
致 病 的分子 基础 。
的 两 个 毒 株 A/ l r / a o g S 2 0 ( 称 S mal d Hu d n / / 0 5 简 a
病毒 ) A/ l r / a o g Y/ 0 3 简 称 Y 病 和 mal d Hu d n / 2 0 ( a 毒) HA 裂解 位 点处 氨 基 酸 不 同 , 者 的 HA 基 的 前 因在 3 2位 是 亮 氨 酸 ( ) 3 9位 氨 基 酸缺 失 ; 2 L ,2 而后 者 的 HA 基 因在 3 2位 是谷氨 酰胺 ( ,2 2 Q) 3 9位是 赖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引起的家禽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感染家禽,如鸡、鸭、鹅等,但极少数情况下也可以传染给人类。

自从2003年中国发生了SARS疫情以来,禽流感疫情就被公众所关注。

禽流感的爆发不仅对家禽养殖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影响,更是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对禽流感的病毒学特性和免疫学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禽流感病毒的病理学特性禽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于正反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分为A、B、C、D四种型号。

其中只有A型和B型病毒会引起流感病毒,而D型病毒则主要感染牲畜。

A型病毒具有高变异率和广泛感染性,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类。

据统计,自2003年开始,全球已经发生了多次禽流感大规模暴发,间歇性地在全球不同地区爆发。

1.清洁蛋白材料。

禽流感病毒外表皮有两种糖蛋白质: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酯化酶。

其中血凝素是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清洁标记物,其血凝素亚型不同决定了其毒性和致病性的差异。

2.覆盖膜。

每个病毒都包含了一层薄膜,这是由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过程中夺取细胞膜形成的。

病毒的薄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类物质和覆盖蛋白质。

3.病毒复制能力。

禽流感病毒具有强大的复制能力和变异能力,可以在任何宿主内复制。

病毒的感染和复制也受到宿主细胞的限制,禽流感病毒能感染和复制于多种宿主细胞中,然而只在特定环境下才会产生足够的病毒产生细胞,从而继续传播病毒。

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特性决定了其研究的重要性,研究其免疫学特性则是控制禽流感疫情的重要途径之一。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学特性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病毒抗原结构分析。

研究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内质膜蛋白、核蛋白、非结构蛋白等多种蛋白结构,寻找高度保守的免疫原性表位,为开发新型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2.疫苗研发。

目前,研究禽流感病毒免疫学特性主要集中在疫苗的研制上。

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亚型具有多样性,不同亚型的血凝素互相之间没有交叉保护能力。

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的致病性、传播力研究及进化分析

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的致病性、传播力研究及进化分析
向选择事件 。
【 关键词 】 H 5 N 1 病毒 ;致病性 ; 传播力 ; 进化分析 【 中图分类 号】R 3 3 2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 号l 1 6 7 1 — 7 8 5 6 ( 2 0 1 4 ) O 1 0 4 5 — 0 7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7 8 5 6 .2 0 1 4 . 0 01 . O1 1
he a d e d g ul l i s o l a t e d ne w eme r gi n g i n f e c t i o us H5NI v i r us wh i c h wa s e x i s t e d i n t h e e n d o f 201 1 .M e t ho ds To v e r i f y wh e t he r t he d e a d bl a c k h e a d e d g u l l i s o l a t e d H5 N 1 c o u l d i n f e c t h u ma n s o ur c e c e l l s,a nd i nv e s t i g a t e t he r e pl i c a t i o n a bi l i t y, v i r ul en c e a n d p a t h o g e n i c i t y i n M DCK c e l l s a n d BALB/c mo us e mo de 1 . Mea n whi l e, t he t r a n s mi s s i o n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n e w e me r g i n g i n f e c t i o u s H5 N1 wi l l b e t e s t e d u s i n g mo u s e mo d e 1 . Me a n whi l e, p hy l o g e n e t i c a n a l y s i s wa s d o n e ba s e d o n HA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14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陈志染,导致疫情不断扩大。目前 来看,AIV的主要的传播形式是横向传播,但也不能否定 没有垂直传播的可能性,呼吸道和消化道是AIV感染的主 要途径。 2.3.3 潜伏期
1 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 的一种急性禽类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家禽和野鸟之间, 存在多种表现形式,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 以及急性致死等,高致病性AI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确定为 A类急性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2]。 1.1 AI的发现
1878年,Perroncito[3]首次报道在意大利鸡群中暴发AI 的情况,最初怀疑是鸡瘟病毒,而在1901年,Centannic 和Sarunozzi[4]两位研究者分离了该病的病原并对该病原进 行了详细描述,直到1955年,Schafer[5]证实这种疑似鸡瘟 的病原实际上就是现在的A型流感病毒。 1.2 AI的分布
AIV的主要易感群体是家禽,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均广 泛感染,一些野禽也属易感动物。家禽包括鸡、火鸡、 石鸡、珍珠鸡、鹤鹑、雉、鹅等,野禽包括天鹅和燕鸥 等都是AIV的易感动物群体[18]。 2.3.2 传播途径
AIV的传染源主要包括病禽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禽 尸体。当AIV的传染源污染到饮用水、饲料或者其他禽类 能接触到的物体时,正常健康的易感动物就会通过直接
第13卷第18期 Vol.13 No.18
南方农业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2019年6月 Jun. 2019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陈志雄1,姜 平2,赵志辉2
(1. 原南京军区司令部农副业基地,江苏南京 210016;2.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 524088)

禽流感致病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禽流感致病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试验研究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3,2022基金项目: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项目(20234)禽流感致病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吉雅图1,许国洋2,3通信作者(1.乌拉特后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巴彦淖尔015543;2.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402460;3.重庆市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2460)摘 要: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是由正黏膜病毒科,多形螺旋对称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该病毒属于RNA病毒[1]。

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认定为A类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强弱与多个因素有关,致病机理较为复杂,而禽流感的防治原理也因方法的选择而有所差异,作用效果也各不相同。

对禽流感致病机理和疫病防控进行综合分析,为禽流感的科学防控和机制探索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类型;治病机理;防控技术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2.03.005 引言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在早期被称为鸡瘟,依据报道,1878年该病在意大利最早出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该病被证实是由甲型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后被命名为禽流感。

依据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差异,可将其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及非致病性3类。

禽流感可在多个季节发生,火鸡和鸡最易感染,感染后多呈急性致死性暴发[1]。

鸭和鹅感染率较低,但均可携带病毒,并且可以形成隐形感染,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可能,感染后,情况较严重的也可出现大批死亡。

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禽的分泌物、尸体、粪便和污水中,健康宿主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被感染。

禽类是禽流感感染的主要对象,但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其致病性越来越大,危害对象的范围也逐渐扩大,高致病性的禽流感已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严重的可造成宿主的死亡[2]。

禽流感不仅可以对禽类健康状况造成巨大的危害,同时也可以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害到人类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

禽流感病毒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免疫研究进展
体 滴度 的高 低 依 次 为 : > 野 鸡 > 火 鸡 > 鹌 鹑 > 鸭 子 , 活 鸡 灭
用 鼠单克隆抗体与待测血清 竞争结 合禽流感病 毒 N P虽 白, 二抗是抗 鼠单克 隆抗体 的抗体 。该 方 法能够检测 除 鼠以外
的多 种 禽 类 和哺 乳 动 物 血 清 中 的流 感 病 毒 抗 体 。
火鸡 体 内感 染 的 流 感 病 毒 , 现 出 高 进 化 率 和 高 变 异 率 - , 呈 3 】 鼠 , 产 生 的 N 抗 体 能 增 强 H 抗 体 的保 护 作 用 。用 只含 所 A A 有N A基 因 的 D A疫 苗 免 疫后 进 行 攻 毒试 验 证 明 , A抗 体 能 N N 减少 病毒 的排 放 , 只含 有 H 而 A蛋 白 的疫 苗却 能完全 保护 【 。 5 】
粘膜 免疫反应 产生 的分泌性 抗体对保 护宿主和 防御病 毒的进一步感染可能起重要 的作 用 , 特别是 对主要以粘膜感
染 为 主 的低 致 病 性 禽 流 感 ( A )但 是 对 抗 高致 病 性 禽 流 MP I ,
疫苗免疫的结果与此一致 。鸭血清中存在 5 7s和 7 8S的 . 两 种 不 同 的 IY。5 7S的 IY 是 主 要 的 抗 体 , 重 链 上有 2 g . g 在
感( P ) H AI感染也可能有作 用 , 因为 H A 病毒颗粒最初是通 PI 过粘膜表面而感染 的。流感病毒不 同分离株感染鸭 子后 , 能
在 胆 汁 中 检 测 到 IA 抗 体 , 是 根 据 IA 基 因 的 表 达 模 式 , g 但 g IA 抗 体 也 可 能 存 在 别 的 粘 膜 表 面 。 目前 报 道 的 有 新 城 疫 g 病 毒 和 传 染 性 支 气 管 炎 病 毒 感 染 后 产 生 的 IA 抗 体 能 产 生 g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研究进展郝会元【摘要】自1997年香港发现首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以来,不断有人禽流感病例报道,到目前为止,全球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人感染,其中248人死亡,死亡率63%。

中国从03年至今有3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21人死亡。

因此它可能成为新一轮流感大流行的病原,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目前WHO 对其已是3级预警。

人类对流感病毒的认识既了解又不十分清楚,尤其是其致病性仍有很多不清楚的问题,这是由于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取决于病毒毒力和受感染宿主等诸因素,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之故。

本文就目前H5N1禽流感病毒来源,跨越物种传播的机制,致病力决定因素及人间传播能力等几个关键的基础问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家禽科学》【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禽流感;人禽流感;H5N1【作者】郝会元【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章丘市兽医站,山东济南 25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38.315.3禽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根据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S)抗原性的不同,禽流感病毒分为A、B、C 3个血清型[1]。

根据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性的差异,又可将禽流感病毒分为不同的亚型。

目前,A型禽流感病毒有16种特异的HA和10种特异的NA,A型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水禽[2],鸟类之间多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粪便污染的气溶胶、水、食物而传播,可以为无症状感染,轻微病变和严重的全身致死性疾病,多为无症状感染,其中H5和H7可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

偶尔病毒发生变异或重组穿过物种屏障,从而感染其他动物,如人类或家禽[3]。

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918年的H1N1流感病毒可能是通过变异由禽类直接传染人类,而1957年和1968年的流感毒株都是禽流感毒株和当时流行的人流感毒株的重组体,同样地,引起1968年香港流感的H3N2毒株是感染鸭的病毒株H3、PB1基因和当时流行的人流感H2N2重组。

h5n9禽流感

h5n9禽流感

h5n9禽流感H5N9禽流感: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的综述摘要:H5N9禽流感是一种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9引起的传染病,对禽类产业和公共卫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H5N9禽流感的病原体特性、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为禽类养殖者和公共卫生机构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引言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群呼吸道传染病,不仅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还会危及人类健康。

其中,H5N9禽流感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病毒株。

由于其高致病性和传播速度快,对禽类产业和公共卫生构成了极大威胁。

因此,了解H5N9禽流感的病原特性、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对防止疫情扩散和减少经济损失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H5N9禽流感的病原体特性H5N9禽流感是一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属于A型流感病毒。

该病毒的基因组由8个单链RNA分子组成,每个RNA分子编码了不同的病毒蛋白。

H5和N9代表了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分别被用来分类病毒株的血凝抑制和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

H5N9禽流感病毒通过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并开始感染过程。

第三部分:H5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H5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直接接触感染的禽类、飞沫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感染通常发生在家禽养殖场或市场上,在这些场所,病毒可以通过禽鸟之间的接触直接传播。

飞沫传播是指感染禽流感的禽鸟在咳嗽、打喷嚏或呼吸时释放病毒颗粒,造成空气中的病毒浓度增加,其他禽鸟吸入后感染。

间接接触传播主要发生在病毒污染的环境中,例如饲养设施、车辆、器械等,通过这些环境的污染,禽鸟会被感染。

第四部分:H5N9禽流感的防控措施为了有效防控H5N9禽流感的传播,以下措施可以采取:1. 感染禽鸟的隔离:一旦发现禽流感病例,感染禽鸟应立即被隔离,以减少传播风险。

隔离期间,应采取合适的饲养、喂食和生活管理措施,以保证其健康状况和禽鸟的禽流感病毒清除。

2. 卫生措施的加强:保持养殖场和市场的清洁和卫生非常关键。

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研究近况

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研究近况

2 病毒 的基 因组结构
禽流感病毒 8个 R A 片断分别 以片断 l 片断 2 片 断 3 N 、 、 等 命名, 每个 片段编码一种蛋 白, 2个最小的 R 但 NA片断各有 2个重叠基因t 具有不同的 凄码 框架, 分别编 码 2种 蛋白, 所以 禽流感病毒有 1 0种蛋 白: 血凝 素、 经氨酸酶 、 神 核蛋白、 基质蛋 白( 分为 MI和 M2 、 ) 聚合酶( 为 P 1P 2和 P 及非结构蛋 分 B B A) 白( 分为 N 1 N 2 。 S 和 S) 禽流感病毒的 R A片断有如下共 同特点 :1所有片段的 5 N ()
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研究近况
郑 肆 , 枝 华 陈
( 福建 出人 境 植 疫 检 验 局 , 建 福 州 3 0 0 ) 幅 5 0 1
中圈分 类号:8 8 3 ¥ 5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编号 :0 4 7 3 {0 2 0 —0 4 —0 10 0 序列为 G A C  ̄ A G pp 2 G A && . U A p5c( ) G 3端 有 1 2个 高 度 保 守 的 校 昔 酸, 列 为 3 H UC UUU一 序 O G
流感病毒 属、 A型流感 病毒 , 17 自 8 8年首 次分离至今 已有 [O D 多年历史。流感 病毒根 据核蛋 白( ) NP 和基质蛋 白( ) MS 抗原 性的不 同, 为 A、 C三个 血清 型, 分 B、 可通过琼 脂扩散 试验 、 补 体结合试验测出它们之间抗原性的差别。 禽流感病毒的血清亚型多而复杂, 同一血清亚型 内有不同 变异株, 同变异 株对不 同禽 娄的致病性又有很大差异。现有 不 三种方法用于禽流感致病力分类 : 第一, 接种易感鸡. 测定禽 是 流感病 毒毒力 的经典标 准、 对鸡致死率 选 7 %或更 高为高致 5 病型( ) 反之 为 温 和致 病 型 ( ) 即低 致病 型 和无 致 病 HP , MP ( 型) 。第二, 通过基 因序列分析, 血凝素蛋 白裂解位点存在多个 碱性氨 基酸, 指示 该病毒对鸡 及相 近禽种有高致病力或可能有 高致病力。第三, 如果一株禽 流感 病毒对接种鸡的致死率低于 7 %, 5 但能在细胞 培养上生长而无 需舔加促生长 酶( : 直I 胰蛋 白 酶 )该病毒就是高致病力毒抹。 , 禽流感病 毒的抵抗 力不 强, 乙醚、 【 、 对 集 仿 丙酮等 有 机溶 剂、 热及紫外线均敏感, 使用常 用消毒药如淡毓酸钠、 酚类化台 物、 季胺盐类 消毒剂 、 福尔马林 和其它 醛类 及碘类化 台物 : 5 6℃加热 3 ai:0℃加热 1 a n6 —7 0r n6 0r ;5 0℃加热数分钟, i 直 射 阳光下 4 ~4 0 8h均可 灭活该 病毒。在 自然条 件下, 在于 存 鼻腔分 泌物 和粪便 中的病毒, 由于受 到有机 物保护. 具有极大 抵抗力。 14 多型性 据 HA和 N A抗原性差 异, 流感 病毒可 分为不 同亚 型。 禽 迄今 为止, 已发 现 H 6种, H1 Al 即 ~HI ; 1 6 NA 0种, Nl 即 ~ N1 , 0 任一种 H A与任一种 NA结 合后 即为 一种血 清亚型 理 论上 禽流感病毒至少 有 10个 血清亚型. 已从禽类 中分离到 6 现 8 种, 1 而且还有新的 H A和 N A不断被发现。禽流感 病毒的多 型性 给防治禽流感带 来极 大难 度。

影响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和传播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的研究进展

影响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和传播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的研究进展
融 合时 H A 蛋 白裂 解 为 HA1和 H A2 ,H A 的裂 解 位 点不
感病毒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根据临床症状不
同划分 为高 致病性 禽流 感( H i 曲l y p a t h o g e n i c a v i a n
i n l f u e za n ,HP A I ) 和 低致 病 性 禽 流 感 ( L o w p a t h o g e n i c a v i a n
吞 和脱 壳 。H A 的影响 主要体 现在 以下两 个方面 。
1 . 1 H A裂解 位点 处氨基 酸序 列对 致病性 的影 响 A 1 V 借
1 0 种N A亚 型 。禽 流感 ( A v i a n I n l f u e n z a ,A I ) 是 由 A 型 流
助H A 吸附 于细胞 膜 ,引起 感染 ,其 多个碱 性氨 基酸 裂解 位点 对 A I V 致病 性 起着 决 定 性 作用 。病 毒 囊膜 与 细胞 膜
别并裂解 ,因而病毒增殖只发生在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局
部 ,从而导 致温 和性感 染 。 1 . 2 H A 蛋 白 中氨 基 酸 位 点 对 致病 性 的 影 响 香 港 流感
即N S 2 ) ;非结 构蛋 白 : N S 1 、P B 1 . F 2 。 哈 尔 滨 兽 医 研 究 所 首 次 在 国 内分 离 到 H 5 N 1亚 型
同影 响 了 流感 病 毒 的组 织 嗜 性 。H P A I V的 H A 裂解 位 点
处 存在 连续 4个 以上碱 性氨 基酸 ( . R R R R . ) ,可 以被 多种 蛋
i n l f u e za n ,L P A I ) 。H P A I 以 急性 死 亡 、高 致 死 率和 传 染性

禽流感的研究及可能对人类的威胁

禽流感的研究及可能对人类的威胁

禽流感是 由甲型流 感病毒引起 的以呼吸系统症 状 为 主 要 表 现 的 禽 类 传 染 性 疾 病 。P r o c t 于 er n io 17 88年首次报道 了禽流感在意大利 的流行 ,至今已 经有 一百 多年 的历 史 。1 5 9 5年 ,S h f r c a e …首 次证实
作者 简介 :王 全意 ,副研 究 员 ,研 究 方 向:传 染病 流行 病 学 。
病毒 的根源, 也是基因重组出现新亚型的根源。 原因 是 中 国南方 农村 是小 农经 济模 型 , 、 猪 家禽往 往 混养 ,
W s i e Vi u i h n t d S a e e t N 1 r s n t e U i e t t s:G i e i e udlns f r s r e l a c , p e e to n o t o , 2 0 . o u v i l n e r v n i n a d c nr l 0 3
但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 。了解禽流感研究进展, 认
真分 析其对 人 类 的潜在 危害 , 并总 结人类 防 控禽 流感
的经验 具有 重 要 的意义 。
致感染鸡群全军覆灭;L A P I禽流感常引起呼吸道症
状 ,产 蛋 率 、受 精率 及孵 化率 下 降 ,死 亡率 不高但 病
毒有 转化 为 H A P I的可 能性 。
从 15 9 9年起 至 今共爆 发 了数 十次 高致 病性 禽流 1禽 流感 的特 点和 历 史
感 ,总 的趋势 是爆 发越 来越 频繁 , 范 围越 来越 广 。
19 9 7年 5月 l 1日~ l 2月 2 8日, 以往 被认 为只 能感 染禽 类 的 H N 5 1亚型 病毒 在香港 引起 人 群暴 发 ,导致 l 人感染发病,6 8 人死亡 ,引起全世界的轰动。2 世纪 l

禽流感病原学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原学研究进展
许 多纤 突 , 包括 H A和 N A两种 糖蛋 白 , 也 是病 毒 主
要 的表 面抗 原[ 2 1 。

根据流感病毒血凝 素( H A ) 和神经氨酸酶( N A ) 差 异 ,可将 A型流感病毒分为不同亚型。迄今为止 , H A 已发现 1 6种 , N A有 9种 ,分别 以 H 1 ~ H I 6 、 N 1 ~ N 9 表示。它们之间可发生随机组合 , 从而形成 许多不 同亚型。目 前 已经发现的流感病毒亚型至少 有8 0 余种 , 其 中高致病性亚型主要是 H 5 和H 7 。
2禽 流感病 毒 的形态 和结 构
电子 显微 镜 下可 明显 看 到 表面 纤 突分 为 两类 , 一类 呈棒状 , 由血 凝 素 分 子 的三 聚 体 构 成 ; 另 一类 呈 蘑
A型流感 病毒 的致 病性 与毒株 和 宿主 均有很 大
关系 , 不同毒株对 同一宿 主或同一毒株对不同宿主 的致病性差异很大 , 根据毒力强弱将禽流感病毒划 分为无致病性 、 低致病性禽流感 ( 1 o w p a t h o g e n i c a —
的病 毒 型 。
点 。A型流感病毒共编码 l 1 种病毒蛋白, 其中 8 种 是 病 毒 的组成 成 分 ( H A 、 N A 、 N P 、 M1 、 M 2 、 P B 1 、 P B 2
和P A ) , 另外 长 度最小 的 N S基 因编码 是两 个非 结 构
蛋白N S 1 和N S 2 , 还有病毒粒子外 的脂质囊膜伸出
而转变为具有严重致死性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 至今高致病性 禽流感病毒包括 H 7 和H 5 亚型中的 部分毒株 , 由于其传染性极强 , 可引起 家禽全 身性 感染 , 造成多个组织器官严重病理损伤 , 致死 率可

禽流感病毒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诊断技术研究进展一、引言禽流感是一种高致病性病毒性疾病,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大量的家禽死亡和经济损失。

禽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和准确诊断对于疫情的防控和阻断至关重要。

该文将介绍目前禽流感病毒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二、免疫学诊断技术1. 细胞培养法细胞培养法是禽流感病毒的最早诊断方法之一,通过将感染样品接种细胞培养物中,观察是否有细胞损伤和病毒分离情况。

但由于该方法需要特定实验室条件,并且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已渐被其他更先进的诊断技术所取代。

2. 补体结合反应(CFT)CFT是一种免疫学诊断方法,它通过观察血清中禽流感特异性抗体和禽流感病毒抗原之间的补体结合情况来诊断病毒。

但是,由于该方法对试剂质量和操作技巧要求较高,且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等问题,因此不常用于临床检测。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是一种快速、准确和经济的诊断方法。

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通过酶标记活性物质,使结合物可定量检测。

目前,ELISA已被广泛应用于疫情监测和疫苗效果评估等方面。

4. 荧光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ELISA)F-ELISA是一种对传统ELISA方法的改进,它利用荧光素作为标记物,从而提高了灵敏度和特异性。

F-ELISA操作简单、快速、可靠,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检测和疫情监测。

三、分子诊断技术1. 聚合酶链反应(PCR)PCR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的分子诊断技术,它能够从样品中扩增病毒DNA或RNA片段,从而进行病毒诊断。

PCR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的优点,因此已成为禽流感病毒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

2.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RT-qPCR将常规PCR与荧光标记技术相结合,能够快速、准确地扩增、检测禽流感病毒。

该方法可用于样品的快速筛选和诊断。

此外,RT-qPCR还可用于研究禽流感病毒的毒株差异和基因变异。

3. 巢式PCR巢式PCR是将PCR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提高到更高水平的方法。

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鸽的致病性分析

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鸽的致病性分析
1 1 实 验室 条件 .
1 3 3 鸽 感 染试验 1 . . 2只 4周 龄鸽 , 9只经 点 眼滴 鼻 途径 接种 1 E D。 1 0 L 的含 病 毒 尿 囊 液 , 0 I 。 0 / 每
毒 传播 中所起 的作 用 尚 未 明 确 。在 以往 的研 究 中 , 不 少学 者 报道 鸽 对 AI 仅 有 极 弱 的 敏 感 性 或 对 其 V
具 有 耐受力 口 。然 而 , 近 的研 究 表 明 , 最 近年 分 离
到的 H5 亚 型 AI N1 V可 引起 鸽 的感 染 发 病 , 病 毒 且 能 在鸽 体 内复制 L 1 。 20 0 4年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兽 医 学 院 禽 病 研 究 室 从
胜 鸽 业 有 限 公 司 , 验 前 用 HI 验检 验 证 明无 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试 试
HS N1亚型 AI H9 V、 N2亚 型 AI V和新 城疫 病毒 HI
抗体。
1 3 方 法 .
次报 道在 野生 鸽体 内分 离 到 H5 N1亚 型 AI 6, VL 但 ]
鸽对 H5 亚 型 A V 的 易感 性 以及 其 在 禽 流感 病 N1 I
动 物 医 学 进 展 ,0 l 3 ( 0 l 一8 2 1 , 2 1 ): 5 l
Pr gr s n V e e i r e ii o e s i t rna y M d cne
H5 N1亚 型 高致 病 性 禽 流 感 病 毒 对 鸽 的致 病 性分 析
乔 立旺, 焦培 荣△, 东霞 , 张 李 芳 , 自立 , 海玲 , 胡 刘 辛朝 安 , 廖 明 , 开健 罗
禽 流 感 (Ava f e z ,A 是 由 A 型 流 感 ini l na I) nu 病 毒引起 的一 种 禽 类 的 感 染/ 病 综 合 征 。该 病 被 疾

鹅源禽流感病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鹅源禽流感病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鹅源禽流感病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目前,主要病原体有H5N1、H7N9、H9N2等亚型病毒,其中H5N1病毒对家禽和人类的致病性高,并具有高度致死性。

鹅源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禽流感病毒亚型,其致病性和传播性等特征还需进一步明确。

因此,为了更好地防范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有必要对鹅源禽流感病毒进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实验研究。

二、选题研究内容和方法1. 鹅源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从鹅源反应阳性的样品中提取病毒RNA,进行RT-PCR扩增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筛选出病毒阳性样品,再经过病毒分离和传代,最终确定鹅源禽流感病毒株。

2. 鹅源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实验研究:利用已分离出的鹅源禽流感病毒株,进行动物实验研究,观察其感染不同动物后的致病性和传染性等指标。

三、预期研究结果和意义1. 鉴定出一株具有代表性的鹅源禽流感病毒株,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2. 分析鹅源禽流感病毒株的致病性特征和传播途径,探讨防控鹅源禽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为保障家禽产业和公共健康作出贡献;3. 丰富禽流感病毒的分类和特征,为研究不同禽流感病毒亚型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提供参考。

四、研究方案和预算1. 研究方案:(1)样品采集和处理(2)RNA提取和RT-PCR检测(3)ELISA检测和病毒筛选(4)病毒分离和传代(5)动物实验研究2. 预算:包括实验室耗材费用、动物试验费用、实验室人员工资、设备折旧等费用,总计50万元。

五、进度安排1. 第一年:完成样品采集和处理、RNA提取和RT-PCR检测、ELISA检测和病毒筛选等工作,并初步筛选出病毒阳性样品。

2. 第二年:进行鹅源禽流感病毒的分离和传代,并确定出一株具有代表性的病毒株。

3. 第三年:进行动物实验研究,观察鹅源禽流感病毒株的致病性和传染性等指标,并分析研究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宿主 中的传播 。 由于 宿主 的大多数 细胞均 有 内切 蛋 白酶 , 因此 , A 切 割 作 用 范 围 广 , 而导 致 严 重 H 进 病 变和 高死亡率 。而非 高致病 力病毒 H A切割 位点 只有 一个碱 性氨基 酸( 氨 酸 ) 该 点 位 于呼 吸道 和 精 , 肠 。 由此 可见 H 切割点碱 性氨基 酸序列 能作 为鉴 A
收 稿 日期 : 0 0— 6— 1 2 1 0 0
作 者 简介 : 爱 娟 (96 ) 女 , 师 。 冯 17 一 , 讲
第 3期
冯 爱 娟 : 流 感 病 毒 的致 病 性 研 究 进 展 禽
定 高 致 病 力 和 潜 在 高 致 病 力 分 离 株 的 遗 传 标 记 。 成 熟 的 H 是 一 个 由 5 2个 氨 基 酸 构 成 的 多 肽 链 。 同 A 5 时 也 证 明 了 在 裂 解 区 附 近 的 氨 基 酸 序 列 发 生 置 换 的
关 键词 : 血凝 素 ( A) 禽流 感病毒 ; H ; 致病 性
中 图分类 号 :Q 1 8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7 -9 0 2 L ) 30 1 —4 6 2 15 ( O O 0 - 00 0
禽类 流 行 性 感 冒 ( v nif ez , I , 称禽 ai n una A ) 简 a l
苗株 的选 育上 显得愈加 艰难 ; 由于 多价 疫苗的相 互干扰作 用 , 造成免 疫原性 降低或毒 又 会 力增 强等 。因此 , 研制 广谱 、 高效 、 低毒 的疫 苗 一 直是 困扰人 们 的一 个 难题 。其 中, N D A
疫 苗 被 认 为 是 防 制 禽 流 感 最 具 潜 力 的 基 因 工程 疫 苗之 一 。
1 致 病 性 的 分 子 生 物 学 基 础
A V致 病性 的变化 范 围很 大 , I 主要 与病 毒 自身 基 因组特点 、 主受体 及 组织 趋 向性 等 多种 因素有 宿 关, 是病毒 多基 因和 多 因素综 合作用 的结果 。
识别 , 割不 பைடு நூலகம்病原 型 H 糖 蛋 白 的能力 决 定 病 毒 切 A
2 基 因 组与 致 病 性 的关 系分析
从病毒 自身 分子 角 度分 析 , I 的致 病性 是 各 AV
基 因共 同作 用 的结 果 , 但血 凝 素 ( A) 其 中起 着 H 在
流感 , 由禽 流 感 病 毒 ( va n u navrs A V) 是 A i i e z i , I n f l u 引起 的 禽 类 烈 性 传 染 病 , 世 界 动 物 卫 生 组 织 被 ( I) O E 定为 A类传 染 病 , 并被 列 入 国际 生物 武 器公
第 9卷 第 3期
21 0 0年 9 月
广 东 轻 工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U RN AL OF G UAN GDON G NDU S I TRY TECHN I CAL COLLEGE
Vo. 19
Se t p
NO. 3 2 O 0l
禽 流 感病 毒 的致 病性 研究 进 展
据 . 2】 .
裂解 。在靠 近裂 解 位 点 附 近 , 致 病力 毒 株 的 H 高 A
对应 的氨 基 酸残 基 大 多为 B—x—B—R( B一精 氨
酸或赖 氨 酸 , 一 碱 性 氨基 酸 , x 非 R一精氨 酸 ) 此 外 ,
在 HA裂解 位点 处含 一R—R—R—K—K—R( K一 赖氨酸 ) 氨基 酸序列 也属 高 致 病力 毒株 。存 在 于 大 多数真 核细胞 中 的细胞 内枯 草溶 菌 素样 切 蛋 白酶 , 可促进 H 的切割活化 作用 。而特异 性细胞 蛋 白酶 A
约 动 物 类 传 染 病 名 单 。 禽 流 感 不 仅 给 世 界 养 禽 业 造
最 为重要 的作用 。A V感染 宿 主细胞 的先 决条件 是 I
H 可否 被裂 解 为 H 1 H 2 A A 、 A 。即 强 毒 株 H 能 被 A 细胞 中蛋 白酶 裂 解 为 H A1和 HA , 2 弱毒 株 则 不 被
前预 防禽流 感的 重要 手段 。单一 亚型的 HA、 A抗 原 甚至 不 能对相 同亚 型 的毒株 产 生很 N
好 的免 疫保 护作 用 。 因此 , 究 和 开发 广 谱 、 研 高效 、 力低 的 多价 疫 苗 ( o vln V c 毒 P l aet a— y
c e 是 禽 流 感 疫 苗 发 展 的 方 向 。 然 而 随 着 病 毒 的 毒 力逐 年 增 强及 抗 原 的 频 繁 变 异 , 疫 i ) n 在
冯 爱娟
( 广东 轻 工 职 业 技 术学 院 食 品与 生 物 工 程 系 , 东 广 州 5 0 0 广 1 3 0)

要 :禽流感严 重威胁人 类健 康 和 生命安 全 , 害养 禽 业 , 成 巨大经 济损 失 , 危 造 而且 目
前 出现 了多种亚 型禽流感病毒 ( v ni l nav u , I 共存 的局 面。疫 苗接 种仍 是 当 ai n u z i s A V) a fe r
成 了巨大打击 , 而且 对 人类 健康 和生命 安 全 构成 了
严重威 胁 。如果 禽流感 病毒变 异成为 适应 于人 类新 的人 流感病毒 , 将发 生更 为严 重 的大 流行 。虽 还 那 未证 明禽流感病 毒 能在 人 与人 之 间 传播 , 必须 引 但 起足 够重视 。为了控 制 禽 流感 的 流行 , 防止 出现 人 类禽 流感 的暴 发 , 们 进行 了很 多研 究 。现从 致 病 人 力性方 面的进 展 作 一 综 述 , 防 制 A 提 供 理 论 依 为 I
组 织趋 向性 的影响 , 验 表 明 , 限于呼 吸道 或消化 实 局 道 的 病 毒 与 能 侵 染 全 身 并 能 到 达 生 命 重 要 器 官 的 病 毒 可 以 产 生 完 全 不 同 的疾 病 。 目前 受 体 识 别 愈 来 愈 受 到 人 们 关 注 , 遍 认 为 它 对 病 毒 的 宿 主 范 围 , 织 普 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