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交大到CMU, 我的CS申请经验总结
从普通背景到CMU ECE PhD,我的申请总结
从普通背景到CMU ECE PhD,我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本科: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GPA:89/100Ranking: 80/240TOEFL:100GRE:150+170+3科研:2段@清华+1段when交换@新加坡+1段美帝暑期研修+1段美帝远程。
无Publications.录取结果:UMich CSE PhD, CMU ECE PhD, USC EE PhD, UW-Madison ECE PhD, UCSD CSE(PhD->MS), Columbia CS(PhD->MS)前言不知不觉本科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告一段落,回首这段时光,确实充满了为出国申请而忙碌的日日夜夜,故作此总结,且追忆且明志。
由于个人背景不怎么看得下去,所以对申请结果还算比较满意。
准备阶段很早就做好出国的决定了,但真正开始认真做科研已基本上是大三大四的时候了,所以也曾经历过在有限的时间内同时参与并推进多个科研项目的苦逼处境。
个人感觉对于PhD的申请者来说,如果有个还算过得去的GPA的话申请主要还是靠科研实力来吃饭,当然特别top的学校可能会卡GPA,而科研实力的呈现无外乎就是publications、推荐信以及PS/CV上描述的项目经历。
在确定好喜欢的科研领域后,就要开始着手了解该领域比较top的一些期刊和会议,这样的话一方面在找文献读时能有更好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在科研导师和未来导师的选择上也能依据所发paper所在刊物进行比较筛选。
关于推荐信关于推荐信,有种说法是只有牛强推才是有用的,其他的都是为了用来凑齐三封这个硬性要求的,从提交完申请后的面试环节我也感受到了这种说法的合理性:我当时有两封都是牛强推,而给我发面试的老师在面试时都提到了自己认识或者听说过这两位推荐人中的至少一位。
所以说一定要想法设法拿到大牛教授的强烈推荐,当然这里的牛和强都是相对的,我个人感觉由能在最top的会议/期刊或者低一档的刊物上发表文章的faculty写出的top10%强度的推荐信应该就算是真正有用的了。
【中枢教育】学长传授CS名校申请制胜秘籍
学长传授CS名校申请制胜秘籍嘉宾介绍Q学长上海交通大学/ECE+Entrepreneurship双学位申请季中收到康奈尔大学、南加州大学等诸多名校offer一、让名校青睐的申请背景我是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的ECE专业,同时还读了一个创业专业,相当于一个商科方向的二专。
我的GPA不是特别高,基本上算是一个中等的分数。
我主要有两段项目的经历,一个是这个毕设,还有一个本科生的研究计划。
录取的项目是康奈尔大学纽约校区CS专业的硕士项目。
这是一个就业导向的学位,因为我是打算在读完研之后就在美国工作,而不是继续去读博,所以这个项目就很适合我。
康奈尔大学的纽约校区只有研究生,基本上都是CS方向,还有一些商科方向的MBA一起读。
这个项目的特点是把CS的课程和商科的课程放在一起,上午我们一般来学专业课,下午或者晚上会有一些MBA的学生一起来学习,内容包括一些创业、项目管理,还有商业的一些基本知识。
这个项目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项目经理,或是可以独立在计算机行业创业的一个创业者,而不是培养一个纯技术型的程序员。
这一点其实也是我自己职业规划的一个方向,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了这个项目的原因。
二、申请过程中的经历及经验我觉得比较吸引人的就是我的项目和实习的经历。
当时我们是和一家公司合作的项目,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来实现汽车驾驶员疲劳驾驶的一个检测,作为我的毕设;另外一个项目是我当时做的一个本科生的科研项目,内容是为一家比较有名的大公司做了一个生产管理的网站。
对我来说这两段项目的经历在申请中都是非常加分的部分,因为大家可以注意到,不管是毕设项目还是科研项目,都是和公司、和业界紧密结合的,而这也是康奈尔大学这个项目的目标学生。
这个项目希望你能很快的融入业界,在实践中去寻找对工作有帮助内容,而不是说纯学术的氛围。
此外,我还在美国的一家软件公司的上海分公司里,做了两个多月的实习,实习的岗位是软件工程师。
在这里面我做了很多关于软件开发、数据库、web前端后端的管理之类的工作,增长了很多CS方向实际操作的经验。
2017从清华到斯坦福CS offer,我的申请心路历程
2017从清华到斯坦福CS offer,我的申请心路历程(世毕盟学员)为何而出发对于每一个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来说,我认为想清楚自己出发的理由是比较重要的。
一方面,出国留学意味着高昂的费用(主要是硕士),另一方面,出国留学意味着和国内不太相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差异。
每一个选择都会改变人生的轨迹,都会决定你接下来的故事如何去书写。
我决定出国留学的理由很简单,除了女票在国外的等待,我也希望能进入一些所谓的“世界级名校”,去感受一下那里有什么不同。
GT的准备TOEFL和GRE考试是每个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
我考完TOEFL 和GRE的时间还算比较早,TOEFL在大二的寒假考完,而GRE是在大三刚开学的时候考完。
之所以较早地就把这两个考试完成,一方面是不希望在申请季有更多的负担,能专注于做更重要的事情,例如做科研、写文书;另一方面我也把准备考试的过程当作一个提高英语水平的过程,所以也愿意早早地投入时间去学习。
这样的心态使我受益,利用大二寒假和暑假这两段时间,我集中精力一次性地把GT搞定,没有把战线拉得太长。
当然,我也享受这个学习英语、提升自我的过程,任何事情,一旦对它充满了激情,一切都变得简单而快乐。
顺其自然的科研在科研方面,我没有像很多同学那样,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小组里都有一定的科研经历,我自始至终都只在本系的一位老师(也就是我的老板)组里做科研。
我在大三的上学期加入我现在的研究小组,当时我的老板刚从微软来到清华任职不久,所以我也算是最早加入我们组的本科生之一。
我必须要感谢我的老板对我的赏识,我刚加入的时候她就让我承担了比较重要的工作:和一位博士生学姐一起完成一篇论文,并且投到我们领域的顶级期刊TVCG上。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全力以赴,曾经连续一周工作到凌晨4点左右才回到宿舍,一路上感受着以前从未感受过的校园的空旷和宁静。
自然,最后的结果还算不错,这篇论文成功发表,并且是当月的spotlight paper,相当于是期刊的封面文章。
从上交到CMU
从上交到CMU世毕盟留学: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从上交到CMU MSCF,我的2018金融工程申请之路!(世毕盟学员)基本背景本科: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业工程双专业(2+2)GPA:3. 975/4.000GRE:159+170+4TOEFL:大部分waived,两三所交了随便考的105(S22),目测没影响。
实习:六段金融相关实习科研:一个大四上才开始做的,对申请没有多大影响的Project申请方向:金工去向:CMU MSCF一、前言由于学院的特殊性(CS大法好),每届走金工的学长整个年级就那么一到三个,颇有一点一脉单传的感觉。
中间各种摸爬滚打,信息闭塞,不得不感谢世毕盟的指导,感谢实习时跟我说“我们北大申金工的同学都找世毕盟”的北大小伙伴,感谢当时实习赶due仍然抽出周末时间去了一趟世毕盟总部的我自己(^_^)v。
大概是由于深受学长和CS专业的影响,CMU 这个项目一直是我的Top Program没有之一,几乎可以称得上我“唯一特别想去的项目”和“唯一真的研究了课程表的项目”(并不可取)。
录到的时候只觉得万事皆可原谅(但不包括考GRE)。
当然啦金工几个项目之间并没有太大差别,更多的是看个人喜好,强的人在哪里都强,而弱如我:一个微笑。
之后就来讲讲弱弱,转专业申请,一共只有两个假期可以做实习,甚至申请前发现成绩单上,还有一个F的我是怎么度过申请季的。
二、实习实习毫无疑问是金工方向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是为了申请时证明你的能力,二是其实实习就是一个让你确定你是不是真的在这个方向有热情和能力。
后者其实尤为重要,不得不说,至少对在美国的同学来说,现在CS的前景,无论是薪水,就业率还是行业发展速度,都是压倒性得好。
如果不是真的对某个方向有兴趣和有能力,更倾向想要一个高薪稳定且幸福的生活,建议早日转CS算啦。
身为在美本且身边全都是学CS的同学,不得不说看着小伙伴中的本科的最低工资仍然分分钟高过那几个顶尖MFE项目平均起薪,还要苦逼地攒实习,上网课,考GRE,码策略,准备面试,甚至面普林校友面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是,在CS行业蒸蒸日上而金融行业“shrink”的时候,你为什么还要转金融。
美国CS硕士项目申请之经验总结(世毕盟学员)
美国CS硕士项目申请之经验总结这次申请最终拿到了3个admission,分别是CMU MSE,UChicago CS,以及Umich ECE。
总体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最初我的期望值并不是很高,我的条件也相对比较平庸,具体来说,GPA很一般,没有科研项目,没有暑期海外研修经历,以及我的英语成绩比较低,这四项加起来就不是很能够给我的申请过程加分。
但是在整个申请的过程中,我也逐渐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建立了自信。
虽然今年项目出的结果都很晚,但是我还是能够比较平静的去面对各种结果,这就是对我个人来说的一个进步。
我最后选择去了芝加哥而没有去名声更高的CMU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考虑:第一,我更喜欢芝加哥的项目,因为那是一个CS的master项目,而CMU则是一个SE项目,可能相对来说我的兴趣不大;第二,在芝加哥有我的几个高中同学和我一起上学,在国外也算是有个陪伴,这让我更加倾向这个选择;第三,这两个项目时间长度差不多,但是芝加哥相对来说比匹兹堡要大不少,我更喜欢在大城市生活,因此最后决定去了芝加哥。
这次申请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关于我的拖延的习惯。
之前也有这个毛病,但是没有尝到恶果,这次我的申请因为托福考试的拖延险些被耽误,也让我了解到了提前完成任务的重要性。
今后我将把这个毛病作为首要目标去改正。
另外,通过这次申请,我对美国的教育,美国的大学,留学的流程等等之前毫不了解的领域有了更多的认识,也能够对学弟学妹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成就吧。
在这次申请过程中,我要特别感谢世毕盟的培训师靥哥在整个过程中给我的帮助。
因为我自己比较懒,很多东西都不愿意自己去弄,这个过程中靥哥就帮了我很大的忙。
包括我的择校选择,我的项目确定,我的托福成绩的修改,他都帮了我很多。
这些东西都是一些很零碎的事情,如果我自己来做,可能需要占用我很多时间,因此有世毕盟的帮助我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来做其他的事情。
从GPA和英语有较大劣势,到CMU HCI PhD,我的2018申请总结 (世毕盟学员)
从GPA和英语有较大劣势,到CMU HCI PhD,我的2018申请总结 (世毕盟学员)背景:学校专业:上海交大信息工程GPA:3.5/4.3TOEFL:101GRE:V155+Q170+AW3.5科研经历:CV(交大);Data Mining(交大);HCI(CMU)论文:两篇顶会非一作,一篇一作submitted,一篇非一作submitted推荐信:交大教授+CMU教授+前Caltech教授录取:CMU HCI Ph.D.(Accepted), CMU MSCS, Wisconsin Madison CS MA, Georgia Tech CS MA.一、前言在GPA和英语成绩有较大劣势的情况下,非常有幸地获得了dream offer。
从最初对人机交互领域略知皮毛,到能够独立带领团队发表顶会论文,最后获得教授们强推,在CMU的9个月的科研经历中我获得了巨大的成长。
这个成长需要我自己的努力,也要感谢世毕盟培训老师,CMU导师,交大导师和许多人的帮助。
对于CS Ph.D.的申请来说,推荐信有着最重要的地位。
其次是论文发表情况和科研经历,最后是标准化成绩。
尽管排在最后,但标准化成绩对于CS Ph.D.的申请也不可忽略,较低的标准化成绩(比如我的)会给申请带来巨大阻碍,需要在其他方面花更大的努力才能获得理想offer。
二、标准化成绩在标准化成绩中,从重要性上来说,一般GPA>TOEFL>GRE。
而对于TOEFL和GPA 的重视程度则取决于具体的学校和领域。
一些学科交叉比较广泛,更注重应用的领域对沟通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而会相对更关注TOEFL。
在许多计算机院校中,中国学生的人数逐年攀升,而即使在顶级计算机院校中仍有不少中国学生由于语言问题在日常交流中无法高效地沟通而对科研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在计算机博士的申请中,部分教授会很重视TOEFL分数,105是一个最低的要求,低于105的分数会在申请带来巨大的阻力。
从上海交大到CMU,我的CS申请经验总结
从上海交大到CMU,我的CS申请经验总结第一篇:从上海交大到CMU, 我的CS申请经验总结从上海交大到CMU, 我的CS申请经验总结(世毕盟学员)院系:信息工程GPA: 92.7/100 TOEFL: 30(R)+ 30(L)+ 22(S)+ 24(W)GRE: 155(V)+ 169(Q)+ 4.0(AW)科研:SJTU科研,UIUC科研,CMU科研Admitted: CMU SCS LTI PhD, UIUC CS PhD, Georgia Tech CS PhD, UCLA CS PhD, USC CS PhD, Umich CSE MS前言现在回首过去的大学三年,为了出国这件事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一边为了GPA忧心忡忡,另一边为了TOEFL和GRE焦头烂额,因为英语底子不太好,我与TOEFL和GRE战斗长达一年。
科研方面,三年里前后在三个不同的学校做科研,去了三次美国,第三年的暑假和寒假没有回家没有休息,有时候自己都觉得太折腾了。
不过好在一切都是值得的,天道酬勤是真理,我从EE到CS的跨专业PhD申请取得了还不错的结果。
虽然这三年里经历了无数的焦虑甚至绝望,但现在想起来那些情绪和经历都是宝贵的回忆,正是它们让我的大学生活丰富且充实。
如今申请季已经结束,在这里写下一些经历和感想,希望能够帮助到学弟学妹申请,与大家共勉吧。
申请前的准备世毕盟留学: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刚进入交大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未来完全没有规划,不知道以后是应该直接工作,留在交大读研,还是出国读MS或者PhD。
就在我很迷茫的时候,一位博士学长告诉我不应该在大一的时候考虑这么多,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是现在必须做的话,那就是好好上课学好每一门课程。
不管以后决定走哪条路,交大都会有很多的机会,而一份好的成绩单,往往是争取这些机会最大的筹码。
那次谈话后,我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再考虑过未来,而是放眼当下在课程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从上财到CMU, NYU, Baruch金工,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申请)
从上财到CMU, NYU, Baruch金工,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基本背景专业: 金融 @ SUFE, GPA 3.71/4.0常青藤交流一年,GPA 3.83/4.0实习: 3份量化实习(Big Name基金*1 + 公募基金*1 + 私募基金*1),1份非量化(四大咨询)语言成绩: T112; G332(AW5.0)其他: 美国教授推荐信*2;美赛M奖*1申请方向:金融工程录取结果CMU MSCF, NYU Courant, Baruch MFE, UChicago MSFM, Columbia MAFN前言其实早在17年的9月中旬,就在我倒在UBS Quant组实习的最后一轮on site 面试两周后,当我的邮箱里收到某W基金的实习offer时,我便确信已找到申请季所需的最后一块拼图。
于是我整个申请季,尽管结束的异常早(1月初便收到了哥大金数的第一轮offer),过得十分不急不躁(佛系)。
按部就班地上课,实习,准备材料,准备面试,然后等待结果,然后这一页便翻过去了。
之前好些学弟学妹问我申请季是不是特别艰难,其实我觉得申请季只是一个把之前的一块块拼图拼凑起来的过程;如若准备充分,则大多数的情况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
很难说单纯依靠申请季几个月在文书或者面试上的努力创造奇迹,但反过来,要搞砸之前所有的努力确是相对容易的。
因此,申请季所需要的莫过于仔细,有条理的准备,以及足够的运气。
而相反,回望申请季之前走过的漫漫长路,我时常感觉一丝不安与庆幸:为自己醒悟得不够早而不安后悔,又为自己醒悟得不至于太晚而谢天谢地。
是的,我这个人和我的故事就是这么纠结。
一、让二开局大一大二过得浑浑噩噩。
GPA不高不低,课程不文不理,沉迷小说、吉他、话剧等精神毒品;有出国意愿但是对于具体的专业方向又一头雾水;撞到一个美赛M奖,但唯一的收获也就是摸了摸Matlab和LaTeX;申请到了大三去美国一年的交流项目,但老实说在动身之前,也没太多明确的目的性,想得更多是“出去看看”“我想离开这里”。
自动化申请CS神校,记申请那些套路
自动化申请CS神校,记申请那些套路(世毕盟学员)自身背景交大自动化系,申请CS Master【三维】GPA: 86.5TOEFL: 105,speaking 23;GRE: 156+168+3.0;【经历】自动化实验室的大创ILSVRC 2016竞赛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相关的科研Intel 机器学习组实习无海外经历【成果】一篇水会二作接收一篇顶会二作在投三个发明专利申请结果AD: CMU MSBIC, Columbia MSCS, UCSD MSCS, WUSTL MSCS前言一直觉得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申请者,还是自动化申请CS,在专业方面更不及科班出身的同学们。
但却意外的拿到了几个比较理想的AD,于是我开始思考,在我的申请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是可取的、能够拿来供大家参考的。
从我个人的经历看来,排除一些玄学的成分,申请大体是一件因果性挺强的事,只要有针对性的准备,最后结果都不会差。
方向感“方向感”是申请季中要始终把握的东西。
要先有一个目标,然后围绕它来计划。
我是从去年的三月份加入GGU,开始认真筹办出国这件事情的。
之前的背景比较薄弱,但幸运的是后来的努力方向十分正确。
我特地去翻看了一下我和mentor 的meeting记录,发现前两次的meeting很关键,它几乎把日后背景提升阶段的方向和“战略”确定了下来,后面一直是很清晰地在推进和微调。
当时我只知道要申请CS,具体怎么安排时间、需要提升哪些背景,都一无所知。
我在GGU的mentor提出了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关联”,就是在几段科研中最好能够找到联系、明确具体的领域,方便写PS的时候串成一个故事,这样逻辑更清晰、更有说服力。
这个帮我捋清了思路,决定了要加入哪个老师的实验室,排除了困扰我的老师title的影响。
第二词是“成果”,这样写材料时能够言之有物。
成果也分很多种,比如申请暑期海外科研拿到国外教授的推荐信。
我因为系里的原因来不及出国做暑研,取而代之的是在国内找科研,成果最好是有paper或者参加比赛有名次。
从上海交大到CMU MSCF, 零实习非典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背景: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金融专业G: 164+170+3.5T: 109(22S +27W + 30R + 30L)Apply for: Financial EngineeringAD: CMU MSCF(accepted), Columbia MFE, Columbia MathFin, Uchicago FinMath, UW CFRM前言我非常乐于分享经验这类无形资产,但是我的申请确实有点“非典型”,借鉴意义很低,不过也可以给后来人,特别是那些苦苦挣扎于补某一门短板的小朋友,一点激励和慰藉(毕竟靠着几乎为零的实习经历也是可以进Tier1的)。
其实我对自己一直没什么信心,在空白的等待期,心里已经盘算好了没有合意结果的退路。
第一个Offer是三月生日前一天晚上收到的,哥大金工,我还跟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雨晴姐说,哥大肯定瞎了眼了。
因为其他学校毫无音讯,我甚至有一种偏见就是收留我的项目肯定不怎么样。
但是也许这种没有自信反而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深信不疑。
因为我相信无论之后去往何处,我都依然会努力,毫不松懈,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在哪儿不忘晒校训)。
大二暑假准备GRE的时候,我说我要一次考上330,培训指导的人好一点的说悬,直白一点的说痴心妄想,然后我就自己独立地准备了40天,一击克G。
规划申请背景的时候,世毕盟的mentor极力劝我找份实习,确保有一份实习的推荐信,可我还是铤而走险地放弃了可能的实习。
整理要申请的学校列表时候,周围人劝我选几个保底的学校,我很毅然地删到只剩下Top10中我想去的。
但是从“被看轻”到“被看得起”并不是拿了几个Offer就完成了,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三围成绩我是心在四方,身体里住着敢闯敢拼的灵魂,所以很早就想出国了。
语言关对我来说不是难事,所有的考试都是一场KO速战速决,没有任何后患。
大一考好雅思为申请学期和寒暑假交流做了准备,大二下考完GRE,大三上把申请用的T落实好。
完全非牛人美国CS硕士申请总结
完全非牛人美国CS硕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上海交通大学+CS申请方向:CSGPA:非常低GRE:145+165+2.5TOEFL:88去向:GWU CS Master写在前面首先在内容开始之前,声明一下笔者是个硬性条件不那么好的学生,自然申请到的学校比起其他人来说差了几个档次,但是对自己来说还是十分满意的。
其次笔者在写这篇小结的时候抱着非常诚恳的态度,所以虽然不能像那些大牛一样给出申请TOP学校的建议,但至少希望能够站在一个过来人的立场上,给予和自身条件相似的同学一些有价值的经验。
个人经历成绩不高是自己最大的硬伤。
由于长期参加某课外活动的缘故,大学生涯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在与申请和学习无关的地方,课程的成绩参差不齐,甚至在大三下的时候因为半个学期都没有把时间放在学习上挂了几门重要的课,给自己的成绩单留下了抹不去的一笔。
同样,没有上百的Toefl成绩也让很多学校无形之中把自己拒之门外。
两项硬性条件不过关让自己对自己的申请前途非常的担忧。
申请时看到的其它人的经验中,也都讲到科研和实习的重要性。
当然自己的科研经历也不算特别优秀,只有大二的时候参加过PRP和大三的时候在专业相关的技术创新比赛中得到了小奖。
显然在申请前自己对申请最大的焦虑就是成绩问题,自己也想过很久延毕一年重修那些成绩低的课。
但是后来得出的结论是,到了大三下再想去刷成绩已经不太可能了。
虽然大家可以借鉴网上过来人的经验来给自己一个学校的定位,但和自己经历相似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选择世毕盟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希望弥补前天条件的不足,以及帮自己选择自己合适的学校。
总结个人认为世毕盟对自己最大的帮助在于:1. 经验毕竟每个人的申请只有一次,在很多方面自身经验的匮乏让自己很难给自己定位。
就拿简历的制作而言,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这些东西自己想一想很简单,但在真正着手的时候经常让人犹豫不决。
而网上的信息又太过杂乱,借鉴别人模板式的文书更会让自己害怕因为文书太过相似而对申请的结果大打折扣。
【中枢教育】大牛学长揭秘卡梅CS项目申请
【中枢教育】大牛学长揭秘卡梅CS项目申请关键词CMU CS 美国中枢教育学长简介X学长,清华2011级姚班本科,Pivot中枢教育学员,CMU Machine Learning PhD在读。
1.清华计算机申请概况我们那年竞争比较激烈,各个学校招收的PhD学生都不太多,所以事实上申请结果不是太好;姚班的话有4个人去了四大,其他的大多数人去了包括Princeton, 哥大,Michigan, Wisconsin, USC, Maryland这样的学校,其实还是不错的。
Master的情况我不是特别了解,但是我们这一届来CMU的人很多,有49个,仅次于哥大。
2.其他顶级学校招生人数及背景大致来说CMU对于中国人是最友好的,收的中国人非常多,然后的话USC也会收很多中国人,是姚班里很多人的保底校(包括我)。
四大(Stanford、MIT、CMU、UC-Berkeley)的另外三个基本上难度差不多,MIT可能稍微难一点;此外要提一下最近排过第一的CIT,此校对中国人并不友好,比MIT还难进。
四大之后的话我觉得首推UIUC,有很多好老师,每年也收很多人;Princeton和Cornell每年收的人比较少,但两个CS系的质量还是很高的;其他的我不是很了解了,申请难度通常介于以上学校和USC之间吧。
3.CS的主要研究方向CS的分支方向很多,不过总的来说可以分成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
(1)理论通常是关注计算机的能力,就是什么能算什么算不了。
包括计算理论,密码学,博弈论,信息编码理论,程序语言理论等等(2)应用则通常是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计算机系统,网络,计算机图形,分布式计算,数据库,软件工程等等,也包括我学的机器学习。
但是二者之间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分界,分布式计算的研究也可以非常的理论,理论机器学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
至于特点的话自然是理论的数学多一些,应用的编程多一些~4.CMU CS相关导师介绍(1)首先说一下CMU计算机科学学院(SCS)的各个分支SCS分成7个institute,包括Computational Biology Department,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stitute,Institute for Software Research,Language Technologies Institute,Machine Learning Department,Robotics Institute基本上每个系的名字就表明了主要的研究方向,不过有两个特殊一点,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这个就是包括了其他系没有研究的那些内容,比如计算机系统,各种计算机理论,分布式计算等等;ML department也是一样,主要是统计机器学习,而和语言处理相关的研究主要在LTI。
CMU寒假CS科研offer!祝贺上海交大学员!(世毕盟战绩)
CMU寒假CS科研offer!祝贺上海交大学员!(世毕盟战绩)
祝贺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
世毕盟学员收获
CMU CS寒假科研OFFER!!!
学员感言
卡耐基梅隆大学
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简称CMU,坐落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是一所拥有13,600名在校学生和1,423名教职及科研人员的世界著名学府。
该校拥有享誉全球的计算机学院和戏剧学院,其艺术学院,商学院,工程院以及公共管理学院等也都在全美名列前茅。
其在2016-17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23,包括工程与技术排名世界第15,商业与经济排名世界第16,计算机排名世界第6,全美大学排名第16。
在
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其计算机与信息系统学排名世界第3,统计与运筹排名第9,电子工程排名第23,数学第25。
<世毕盟>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子共同创建, 定位于美英顶尖名校申请的高端留学咨询机构和个人发展的平台。
<成功案例>
2018 Fall部分申请结果:普林29枚,哈佛43枚,MIT 53枚,斯坦福64枚,伯克利90枚,CMU 82枚,剑桥18枚,牛津12枚......连续五年申请辅导结果遥遥领先!。
记住CMU,这是我一定要去的学校
个人经历南开大学GPA:3.6TOEFL:103GRE:153V + 170Q + 3.5经历:UCLA Summer Session+四段实习(财务+审计+互联网*2)+两段科研经历(平平无奇的商科实证+神经网络相关)AD:CMU MISM-BIDA,USC Analytics,Rochester MSBA写在前面申请季一路走来,从一个网申填一页都要问出三个问题的问题宝宝,到被第一批申请的学校Rej Rej Rej,到后期可以从容的完成一份申请,陆陆续续收到心仪的Offer,特别感谢我在世毕盟的申请指导小组,培训师姐姐和Mentor(Cornell 硕士毕业)对我一直以来的悉心指导。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没有大家的帮助,就不会有今天被梦校Pick到的我。
为什么选择出国?我决定要出国其实算是十分早且坚定的那一批了。
从中考过后进入高中,我的家长就有让我去考SAT、到国外大学读本科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吧,包括当时的自己并没有准备好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再加上高一时对自己未来的高考成绩预估有些许过于乐观,最终还是在家门口度过了自己的大学四年。
我时常有对自己说,本科错过了一次,那研究生就千万不要再错过了。
将自己的目标彻底锁定在美国是因为大二暑期的UCLA Summer Session经历。
一个半月的时间,让我对在美国的生活有了初体验,完成了从美国校园参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认识了很多对我一路走来有很大启发与帮助的朋友们。
回头看过来,这毫无疑问是一段对我影响最为深远的经历。
我一直记得,当时还对申请充满迷茫的我,在从LA Downtown回Campus的Lyft上,一位我至今仍然十分仰慕的前辈和我说:“记住Carnegie Mellon这个名字,这是我一定要去的学校。
”最终前辈顺理成章的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我也在一年之后,阴差阳错,得偿所愿。
Why GGU?我中介签的十分的早,大概在申请季开始一年多以前就和GGU完成了签约。
新鲜出炉的13级学长Harvard, CMU CS项目申请总结
新鲜出炉的13级学长Harvard, CMU CS项目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院校:北大信科计算机系GPA: overall 3.68/4.00 (top 8%), major 3.71/4.00TOEFL: 95(S20) → 95(S22) → 102(S19) → 100(S20) → 108(S23)GRE: 152/168/3.0 → 154/170/3.5经历:北大 Computer Vision 方向本研;微软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方向实习;CMU Deep Learning 方向暑研推荐信:CMU 暑研教授强推一封;课程老师/助教老师/毕设老板强推一封;微软实习 mentor 强推一封Publication: 提交申请时 CVPR 一作 submission 一篇;ICLR 二作submission 一篇(后来 accepted 并 update 给小秘)结果:CMU Master of Machine Learning (MSML), CMU Master of Computer Vision (MSCV), Harvard SM in CSE, Yale MS, UCSD MS, USC MS(截至 02/27)申请准备我决定本科毕业后出国留学的时候,还是在高中。
这甚至称不上一个决定——那时候的我想,国外有着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好的生活环境、更高的薪酬待遇,为什么不出国?那时的我是一个「有了既定目标就会动用一切努力去实现它」的人(有时候有些用力过度)。
于是,大一的我带着出国的目标,开始到处听留学相关的讲座,向学长学姐以及老师打听出国事宜。
一轮听下来,我总结到:想要有好的申请结果,要有一个好的 GPA,要有科研经历或是公司实习,要有足够的TOEFL 和 GRE 成绩。
1.1. GPA在大学的前几个学期,我还是带着高中的那股劲在学习,上课仔细听讲,每门课都认真做笔记,考前刷题复习,考后甚至还有反思总结,每学期还有学期规划。
CMU CS PhD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2016 FALL CMU CS PhD之申请总结Part 1. 谈谈我的申请申请是一件很靠运气的事情,实力越强,运气的成分越少。
一直打算再等一年再申请的,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可以变得更好的地方,觉得自己之前的research有点trivial,不够solid。
清华的老板跟我说,你总不能今年不申请吧,总得看看底线是什么,所以还是鼓足勇气申请。
世毕盟的培训师也断了我想在国内读硕士再申请的念头。
一路上有很多人的鼓励和支持,才一直坚持下来。
也许很多年后,我可以想明白为什么CMU选择要我,以及为什么学长会和我聊天之后觉得我会是一个work的人。
但是现在,我自己其实是不清楚的,也希望我不会辜负他们对我的信心和期待。
我进实验室很早,成绩也不错,很多关键的课程都能拿到满分和前几名,比如数据库和网络之类的。
虽然刚入学的时候都没有碰过编程,但是我相信现在我的编程能力并不比那些金牌的小伙伴们差。
曾经很痛苦三周讲一次组会,一开始讲组会看论文一看就要看一周,一开始也讲不好。
后来逐渐地就看的更快了,会有自己的idea,会自己思考改进方案,会了解到这个这个地方大家一般都怎么去做,会有逻辑地把事情讲清楚。
讲组会的机会多,也就尝试看过各种各样的论文,不仅仅是自己的课题相关,还有其他的小方向。
做的课题虽然没有发论文,但是做的是比较基础的问题,大家也都了解难发论文,好处就是这样的经历在之后做很多更进一步的工作中都用的上。
这样的能力和基础对未来做科研很重要,但是其实不太能表现的出来。
很多人说PS和CV是申请的软实力,对我来说这些能力和基础是科研的软实力。
如果有人来问我,我说不定会建议他们找一些容易发论文的课题,或者是起先抱一个大腿,不要像我傻傻的上来就自己独立做课题。
当然,这些基础的最大的帮助就是找教授不用太费心,基本上看到那些熟悉的名字选就是了。
Part 2. 我与我的留学指导机构谈到留学指导机构,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目的。
有的是为了节省时间,就像算法里用空间换时间一样,这也是一件金钱换时间的事情;有的是为了指导,自己对对方学校想要什么不太清楚,希望可以通过机构的经验告诉我,少走弯路;有的是为了安心,希望有人可以帮我来review PS或者CV。
从南开到CMU,我的2018美国CS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从南开到CMU,我的2018美国CS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背景本科:南开计算机GPA:87.76G:162(V)+170(Q)+3.0T:27(L)+30(R)+23(S)+26(W)=106最终去向:CMU MITS前言刚刚走过申请季,即将于今年八月入读 CMU 的 MITS 项目,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申请心得,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一、我的背景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背景以及申请中一些硬件上的要求~绩点:按照南开的百分制是 87.76,换算成 4.0 后是 3.7,major 是 88+,这个绩点在申 CS 的人里面只能说是刚好达标吧,不能算很突出,不过好在也没拖后腿。
所以大一大二的同学要好好利用时间,GPA 永远不会嫌高~GPA 对于审材料的组委会来说,永远是最快了解你的学习能力的方式。
对于大三的同学,可能现在有些已经没有时间再弥补 GPA 上的缺陷。
除了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外,例如实习暑研拿到一封好的推荐信,等下我会详细讲这部分,有些同学的 GPA 弱只是因为体育呀,政治呀之类的课拉了下来,这种时候一定要善用自己的 major GPA,特别是理工科,对专业能力还是很看重的。
GT 成绩G:162(V)+170(Q)+3.0T:27(L)+30(R)+23(S)+26(W)=106我的 G 成绩可以说是挺逗的了,V 和 Q 都考得很好,但是 AW 确实也很低。
一般在各个学校的admission requirement里面,都不会对G做明确要求。
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讲,达标GRE 应该是 325+3.5,这个成绩就不会因为 G 影响你的申请了。
AW3.0 对于大部分学校还是够用的,但是例如宾大的 CIS 项目,至少 3.5+,好多人说今年要求是 4.0,宾大对这个卡得还蛮严的,基本就是没达标的话直接在系统里就筛掉了,所以我很早就收到了宾大的 rej 所以还是建议各位把 AW 刷到 3.5 及以上是最保险的。
美国IEOR, CS项目申请经验总结
美国IEOR/CS项目申请经验总结(世毕盟学员)学校:清华大学专业:工业工程Overall GPA:3.79/4.00TOEFL:102/20GRE:328(155+170+3.0)录取结果:1. UMich—IOE Master2. WUSTL--M.S. in CS3. CMU-M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Software Engineering4. UChicago--CS5. Georgia Tech-- MS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6. USC—MS in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结缘世毕盟我是大四上学期才接触世毕盟的。
之前虽然有听说过,也有过出国的想法,但是一直比较犹豫,同时自己又懒得考GRE和托福,所以出国的事情一直拖着。
一直到大四上学期才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不过当时时间已经很紧了,我的GRE和托福的准备都还是一片空白(之前只是分别裸考过一次,成绩都不理想)。
情急之下,我在周围同学和学长学姐的建议下,联系了世毕盟,进行了一次一对一的面谈,对申请和自己的定位有了大概的了解,并在之后签了世毕盟的B项目——全托。
当时已经是9月20号左右了。
申请方向及学校我们工业工程专业的申请方向比较多。
可以沿着本专业继续申请IE/OR的硕士或博士,这方面,比较好的学校有佐治亚理工、密西根、伯克利等;也可以沿着人因方向申请人机交互HCI,这方面比较好的学校有CMU、西雅图华盛顿、佐治亚理工等;另外,还可以申请管理科学工程方向的一些MSE、MEM的相关专业,这方面比较理想的有哥大、杜克、达特茅斯等。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同学选择转专业。
由于我们专业有部分计算机、数学方面的课程,不少同学会选择在此基础上转金融工程。
这部分同学大多从大三开始就修习大量的数学、金融课程;另外,也有不少同学选择转CS。
申请策略指导因为可供选择的方向特别多,一开始我非常迷茫。
想把我最好的CS Master申请经验讲给你听
想把我最好的CS Master申请经验讲给你听(世毕盟学员)上海交大电院软件工程专业GPA: 86/100(20%)TOEFL: 104(23)GRE: 159+170+3.0科研:交大实验室经历一段(无论文)专业分方向时选择了比较感兴趣的System 方向,在大三暑期做了一个分布式系统容错的科研。
推荐信:实验室老师* 1 +任课老师* 2去向:CMU-MSBIC写在我的申请季结束之时自己的背景属于三维(GPA/TOEFL/GRE)尚可,无牛推无paper的无亮点背景,可能GRE Verbal稍微高那么一点,在CS Master的申请中这只能说是达到了申请的基本要求,能收到CMU计算机学院的录取我对这个结果也是十分满意的。
如果能在三维没有短板的基础上有一个或者几个亮点(例如高GPA或者牛推)那么在申请中将会有相当大的优势。
计算机科学作为申请的大热科目,每年申请难度都有增无减。
申请的过程中自己从学长学姐留下的资料里了解到了很多信息,现在我也把申请季积累下来的一些经验写给学弟学妹们,希望能对今后的申请有帮助。
为什么要出国读CS Master申请出国读CS Master的同学动机大致有两类。
第一类,希望能在美国找工作,例如我。
我对于科研并没有相当强烈的热情,虽然自己是比较喜欢这个行业的,但是并不想长时间从事过于理论的工作,希望自己今后的人生能多一些可能性。
两年左右短时间的Master能让我早些进入业界,非常契合我的需求,而且美帝计算机行业的工作也是相当不错的,因此自己做出了这个选择。
第二类同学想要继续深造,他们将Master作为一个大大丰富自己个人背景的申请Phd(特别是顶尖大学Phd)的跳板。
这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首先美帝的Phd招生对于本国的Master相当的友好,其次他们在就读期间跟着老师做项目不仅能丰富自己的科研背景,也能为他们适应Phd艰苦的生活提供一个缓冲的作用。
三维(GPA/TOEFL/GRE)首先在Master的申请中,这三项硬指标最好能没有短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上海交大到CMU, 我的CS申请经验总结(世毕盟学员)
院系:信息工程
GPA: 92.7/100
TOEFL: 30 (R) + 30 (L) + 22 (S) + 24 (W)
GRE: 155 (V) + 169 (Q) + 4.0 (AW)
科研:SJTU科研,UIUC科研,CMU科研
Admitted: CMU SCS LTI PhD, UIUC CS PhD, Georgia Tech CS PhD, UCLA CS PhD, USC CS PhD, Umich CSE MS
前言
现在回首过去的大学三年,为了出国这件事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一边为了GPA忧心忡忡,另一边为了TOEFL和GRE焦头烂额,因为英语底子不太好,我与TOEFL和GRE战斗长达一年。
科研方面,三年里前后在三个不同的学校做科研,去了三次美国,第三年的暑假和寒假没有回家没有休息,有时候自己都觉得太折腾了。
不过好在一切都是值得的,天道酬勤是真理,我从EE到CS的跨专业PhD 申请取得了还不错的结果。
虽然这三年里经历了无数的焦虑甚至绝望,但现在想起来那些情绪和经历都是宝贵的回忆,正是它们让我的大学生活丰富且充实。
如今申请季已经结束,在这里写下一些经历和感想,希望能够帮助到学弟学妹申请,与大家共勉吧。
申请前的准备
刚进入交大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未来完全没有规划,不知道以后是应该直接工作,留在交大读研,还是出国读MS或者PhD。
就在我很迷茫的时候,一位博士学长
告诉我不应该在大一的时候考虑这么多,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是现在必须做的话,那就是好好上课学好每一门课程。
不管以后决定走哪条路,交大都会有很多的机会,而一份好的成绩单,往往是争取这些机会最大的筹码。
那次谈话后,我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再考虑过未来,而是放眼当下在课程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学长是正确的,正是我在三年里优秀的学习成绩,使得我拿到了三次前往美国的机会,而这三段宝贵的经历,也正是我申请中最得意的资本。
大二暑假前夕,凭借着前两年积累的学习成绩我有幸获得了被全额资助前往耶鲁大学学习的机会。
那个暑假我和交大其他专业非常优秀的一群人一起前往了耶鲁,在那里我们一起聊人生聊理想,我也因此结识了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一群朋友。
在和朋友们的聊天中,在美国淳朴的大学环境以及美丽的风光中,我坚定了以后出国的信念。
于是回国后我马上报名了托福,并且决定进入实验室开始尝试做一些科研。
因为英语底子不太好,所以第一次托福并没有考到100。
幸运的是第二次考到了102口语23,实际上这个分数已经不需要再考了,可是我为了刷分前后考了5
次托福,浪费了很多时间。
托福和GRE的分数够用即可,希望学弟学妹们吸取教训,不要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在语言考试上。
我在申请时才真切体会到托福和GRE 分数真的没有什么作用,没有任何的教授会关心询问我的语言成绩,所以过线即可,大家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用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科研实力。
大三在实验室的科研中,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找到了我真正愿意去做的事。
也就是在这期间我决定跨专业申请CS PhD。
这一年我以第一作者身份投了两次
论文,遗憾的是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
那个时候还有半年就要申请,我深感自己的推荐信和科研成果这两项最重要的因素都不强,再加上EE申CS本身有一定劣势,所以我决定尝试申请暑期科研,也就是那个时候,我报名了世毕盟,希望他们能够帮助我的暑期科研申请。
在我的培训师以及mentor的帮助下,我从零开始准备,短短几天时间内便收到了来自UIUC和CMU的暑期科研邀请。
事实上,正是这次暑期科研的申请,促成了我后来的两段海外科研,两封海外教授强推,这也是我申请中最重要的筹码。
海外科研
海外科研方面我非常幸运。
拿到UIUC和CMU的暑期科研邀请后,通过协调我得以暑假前往UIUC然后大四上学期前往CMU,因此我通过一次申请便得到了两段海外科研的机会,并且我的申请季在CMU度过,得到了很多当地优秀学长学姐的帮助以及面套教授的机会。
科研上我进行得比较顺利,在UIUC期间我每周会和教授meet汇报进展讨论下一步工作,离开时教授给予了我非常高的评价并且愿意给我强推。
在世毕盟的建议下,UIUC期间我面套了一位大牛教授,而这次面套非常有成效,最后申请时我拿到了这位大牛教授以及我暑假导师的combined offer。
后来来到CMU之后我在学长和教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身份投了一篇论文,也同样拿到了一封强推。
在CMU期间我认识了非常优秀的一些学长学姐,他们对我的选校以及导师的选择都提供了很多帮助。
我在CMU面套的一位教授也间接导致了我后来拿到CMU LTI的PhD offer.
申请季
申请季前期主要就是准备CV和SOP。
SOP的逻辑上我前前后后和我的培训师以及mentor讨论多次才最终确定,后面就是润色语言,这个环节也得益于世毕盟中native speaker的帮助。
其实对于我来说,贯穿整个申请季的另一大任务就是套磁。
我在申请季中给我申请的每位教授都发了邮件,和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交流,这样的套磁交流既可以了解到教授的招生信息,还可以引起教授的注意,增大被录取的概率。
申请结束后我依然非常积极地进行着这样的套磁,还套到了一些面试的机会。
世毕盟针对性的指导
世毕盟在我申请海外科研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我的培训师吴老师帮我梳理每个流程,需要准备的材料以及准备的方法,包括邮件内容的审查。
我的mentor是来自Princeton的学长,对于我的所有材料也都仔细检查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
在海外科研包括之后申请季的套磁中,很多时候我的邮件回复率非常低,吴老师和mentor一直鼓励我不要气馁不要放弃,我才能够一直比较积极地坚持下去。
因为我的mentor是和我申请领域相关的学长,他对我申请的很多老师都比较了解,经常和我一起探讨老师的科研方向和特点,对于我在申请过程中对自己的定位以及导师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
申请季中我关于文书的逻辑内容和吴老师以及mentor讨论了很多次,很多时候我们三个人都一起交流到23点。
逻辑定下之后世毕盟native speaker对我的文书进行了最后的润色。
我对自己的文书要求比较高,这期间我和世毕盟一起在文书上折腾了很久,不过好在最后我也获得了我很满意的文书。
结语
其实这三年里关于出国我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就是大三的那年夏天申请暑期科研。
那个时候我后知后觉,时间已经很晚,世毕盟帮助我在两三天的时间里准备好了所有的材料并且进行了第一轮套磁,也正是这两三天里做的这些工作,让我拿到了两次海外科研的机会,拿到了两封海外教授的强推,让我能够面套UIUC 以及CMU的教授,进而拿到了我梦寐以求的CMU LTI PhD offer。
所以这也是我最想感谢世毕盟的地方。
也许这两三天里的准备工作并不复杂,但恰恰是这些“微小”的工作,是我这个不经意间突然萌生的想法,改变了后面的整个故事。
申请的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要兼顾GPA,TOEFL,GRE以及科研的确不容易。
这个过程中会有太多的焦虑、苦楚,会有很多想要放弃的时刻,这时一定要冷静而不能慌乱。
学弟学妹们要在每个阶段清楚自己的小目标并为之努力,有规划地走过一个个阶段,那么到了最后自然就会拿到喜欢的offer。
最后送给大家我时常用来勉励自己的一句话: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祝大家都能申请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