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大纲精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赵卯生

合集下载

2012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单选题详细解析

2012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单选题详细解析

2012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单选题详细解析2012年的政治考试已经落下帷幕几家欢乐几家愁,为帮助广大考生总结经验教训,尤其对2013年考研同学们提供有益的帮助,万学海文的名师团队第一时间对今年的真题进行了评析。

综合看一下马原的单选题,可以看出前两个题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题和第四题是关于政治经济学的。

总体来说单选题并不难,覆盖的章节也很广泛,唯物论和辩证法以及政经的重要的知识点都有所涉及,都是我们在上课过程中一再和大家强调的重难点,希望广大考生以后有所重点的有效率的复习,来准备考试,以便取得考试的成功。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2012年的单选题。

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A)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选项B和选项C说法正确,但是和题干无关,所以不选;选项D是人和动物的共性,所以不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

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B)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本题题干中每一个乘数都是90分即90%,这是个不错的成绩,但是把他们都乘在一起就等于了59分即59%,成绩最后由90分成了59分,成了不及格。

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通过分析题干可以得出其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即量变引起质变。

2012考研必备 政治框架图

2012考研必备 政治框架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唯物论、辩证法)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论)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历史唯物论) 五、资产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本质论)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发展论)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唯物论考点决 定辩证法考点 绪 论 唯物论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空是运动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绝对性和相对性——时空无限性 社会的物质性——从实践出发理解世界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观定义方式——根本特性——存在形态意识观 实践观实践的本质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正确的实践观点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个阶段——类似感觉的反应特性——语言外壳 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意识的主观性——虚假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目的性、创造性、对象性、生理调控性——能动作用的条件性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识论考点历史唯物论考点矛盾基本属性两大特征量变质变规律-质、量、度。

适度原则-质变和量变及其辩证关系 三大规律 普遍性 特殊性矛盾范畴-矛盾对立面-矛盾关系矛盾问题的精髓对立统一规律 辩证法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内 容两点论重点论的统一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 本质和现象 可能和现实 形式和内容 五对范畴 归纳和演绎 分析和综合 具体和抽象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四个方法同一性 斗争性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辩证的否定观主体 客体 中介限定和超越的关系 主客体作用的三环节认识的基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反映论和先验论 能动论和消极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反映论的内容——反映性与创造性统一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过程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形式主观性——真理的一元性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思维和至上性非至上性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真理的具体性实践检验真理标准——逻辑证明——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真理观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价值范畴及其特性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标准——价值评价功能——价值观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真理与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和必要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价值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认识论 认识的目的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来源 动力 标准 目的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认识指导——理论指导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两大现象生产方式历史 唯 物 论社会基本结构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存在结构——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社会意识结构——社会心理 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意义——“两个划分两个归结”社会基本矛盾——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阶级斗争——直接动力社会革命——强大推动力 改 革——重要动力 科学技术——强大杠杆社会发展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范畴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群众路线人的 本质现实的人人的属性人的价值以人为本人 民 群 众历 史 人 物杰出人物特殊作用——个人作用的必然与偶然生产力结构——劳动者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科学技术 生产关系结构——三要素 四环节 客观性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意义经济基础内涵——生产关系总和上层建筑结构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哲、艺、宗、道、法、思 政治上层建筑——政法制度 政法设施社会形态更替——必然性与选择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前进性与曲折性资本主义本质论考点资本主义本质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帝国主义论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价值劳动力商品二因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剩余价值产生的原理及实质资本的本质及划分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工资及实质垄断的形成、实质、发展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列宁所概括的帝国主义五个经济特征使用价值价值使用价值价值——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价值形式科学社会主义论考点社会主义论 共产主义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决定的历史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长期性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三大差别——自由时间——第一需要——自由王国 党的最高纲领与当前党的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科学社会主义论资本主义发展论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章节结构和逻辑体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五、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策略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总 论 毛泽东思想三个基本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个基本条件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第二章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科学体系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体系主要内容 科学体系、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指导意义 形成和发展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内涵及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和旗帜 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基本内容重新确立和发展 形成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重要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第四章社 会 主 义 的 改 造 理 论第五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基本内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硬道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三章第七章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理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的全面性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第九章建 设 中 国 特 色社 会 主 义 经 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结合 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主 义 政 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人民民主专政第十章第十一章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主 义 文 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社 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祖 国 完 全 统 一的 构 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原则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建设巩固的国防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第十五章中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章节结构和逻辑体系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七、为新中国而奋斗八、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屈 辱 史 中 国近 现 代史纲要奋斗史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发展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章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鸦片战争前的世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军事侵略 政治控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经济掠夺文化渗透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 近代中国成为半殖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半殖民地 略及近代中国 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社会的演变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反抗外来侵略的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斗争历程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抵御外来侵略、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争取民族独 立的斗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反对 外 国侵略的斗争发 展 史第二章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农民斗争的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意义和局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对国家洋务派的形成出洋务运动的兴起路地主阶级统治洋务新政的兴办的集团“自救”早活动的兴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期洋务运动的历史探作用及其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索戊戌维新运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动的兴起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维新运动的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进行和夭折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第三章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辛亥革命爆发清末“新政”及其破产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举起近代民族民主资产阶级革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革命的旗帜命派的活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三民主义学说三民主义学说辛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亥各地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武昌起义和各地响应命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北洋军阀的统北洋军阀的统治治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开与五四运动天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辟地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马克思主义大传播与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事共产党诞生变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式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第五章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中国革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命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新道路的艰苦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新道路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第六章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从局部抗战到全国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的兴起性抗战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中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华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民族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及抗日文化工作的抗全国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日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争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基本经验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第七章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与国内形势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为创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建国民党政府处在新全民的包围中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中国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和第二条战线的开辟而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奋人民共和国:中国各民主党派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历史性的战略决战斗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人民政协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共同纲领》的全面祖国大陆的初步统一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巩固会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主命任务的胜利完成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义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开展本制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度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全面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确立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第九章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提出社良好的开局会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主建“大跃进”及其纠正设在探索中的严重曲折“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探索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中曲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折发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探索中国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第十章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改革开放的起步改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开建设新局面的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现代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建设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设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界发展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新胜利。

2012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及备考指导汇总

2012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及备考指导汇总

一:充分的了解你的产品首先应该能准确的对你的客户阐述明白消费这个产品有什么用处,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的优势.二:喜欢自己的销售的产品只有当你对你所销售的产品真正喜欢认可的时候,才能感染到你的买家,如果你都表现不出自己对该产品的喜爱,那么你凭什么让人家喜欢,又掏钱购买你所销售的产品呢?三:觉得自己销售的产品物有所值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大多都不会直接跟客户讨论价格,而是从产品的性能,实用性等各个方面介绍产品的优越性,让买家觉得,恩,这个东西掏这点钱买,值!那要说服你所面对的客户觉得你所销售的产品物有所值,前提就是你要觉得你所销售的产品卖的价格是与它所带给使用者的价值是相符合的,让你的客户通过你的介绍,觉得你推荐给他的产品的确物有所值,这样自然人家才会购买。

如果你都觉得你所销售的产品价格有点高,不值所销售的价格,凭借自己的优惠权利不断让价,要么你所面对的客户掉头就走,要么你就只能损失自己的利益,向公司申请低价卖给你所面对的客户群,随后你会利益受损而且还会让客户在心底觉得你不专业.四:把控好自己的客户销售任何产品对于销售人员来说都需要一定的技巧,面对你所要销售的买家,能够做到把人家对你所销售的产品所存在的疑虑都化解了,同时针对客户的一些奇怪的问题能巧妙应对,能够通过你的解释说服人家购买你所销售的产品,的确对他来说是有用的,所以这个时候就要不断的向更加专业的人讨教解决的办法,多学习如何更好解决的方法,如果不能做到不断学习,更加专业的话,你就休想做好销售.!五:为你的客户着想销售人员不仅仅是代表一个公司,更多的时候需要就买家的切身利益出发,就产品的优势能为所面对的客户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和好处出发,把产品的优势逐一介绍给你所面对的买家,这样在整个销售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你本身的素质,同时也能使买家觉得你不是在给他推销或者强加销售一个产品,从这个角度销售,不仅仅能使买家觉得你在为人家着想,同时在价格,产品本身的一些略势等问题方面,可能更容易征得买家的认可,进而对你所销售的产品或者你所在的公司的社会形象更加认可,这样你才会被定位是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

考研名师赵卯生考研政治

考研名师赵卯生考研政治

考研名师赵卯生考研政治•相关推荐考研名师赵卯生(考研政治)名师简介: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

北京市高教学会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会副秘书长。

赵老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获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奖,并被列为中国政法大学精品课程。

赵老师授课内容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并擅长举例讲解,极富感染力。

“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在欢声笑语中掌握知识”是考生对赵老师上课效果的中肯评价。

学员心声:学员Aza636:赵卯生老师的高清课件我今天第一次听,觉得高清讲课的视觉效果特别好。

学员Souha21:今年考研网的强化班课程开课好快,而且是高清视频,听了芦新和赵卯生老师的课程,感觉受益匪浅,移动课堂太方便了!学员Xuxu3s:很喜欢考研教育网的赵卯生老师,居然能把枯燥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讲得如此生动,听他的课做题的正确率也大大提高了。

学员Klop7:感谢各位考研教育网诸位老师:曹培强、赵卯生、韩丽纮、芦欣、墨东博老师等!同时也觉得移动课堂这种形式非常方便我们在职人员复习考研。

谢谢。

学员778ouhuawog:赵卯生老师讲课清晰、讲义详细、总结到位,尤其是一些口诀和记忆方法对我帮助很大。

谢谢赵老师。

学员Hjyi987感谢考研教育网,感谢我考研岁月中各位辛勤付出的老师——芦欣、墨东博、赵卯生等。

谢谢!:学员ljyanglin:考研教育网赵卯生老师分析的超级好。

后悔12年没有上网校啊,结果就败北在政治上了。

听了赵老师的最后的指点,发现政治并没有想的那么简单但是也没有那么难,这就是为什么政治没有很低的分但是也不可能有很高的分的`原因。

不要自以为按照初高中那套方法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述意思就都有分,毕竟是考研,更高的选拔。

谢谢赵老师,谢谢考研教育网能找这么好的老师给我们,让我们这些在偏远地区的学生能听到全国著名老师的讲课!学员eundalif:有志者事竟成,上班之余就在考研教育网学习,准备2014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马克思主义原理

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马克思主义原理

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马克思主义原理(4)龙耒为你整理:2012考研政治复习马原重难点总结之社会发展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存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①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人口因素,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发生作用,都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②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首先,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2.社会意识及其结构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它们从各自不同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调试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术指导。

考研政治政经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政经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政经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期以来国际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指导,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科学指导和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理论,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科学指南。

它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总结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指导人类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装。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基本的标志。

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真理的根本条件,也是直接与间接实现工人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理论武装。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等。

2.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3.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创造,是一切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所特有的。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形态的演变、生产方式的转变等。

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推翻资产阶级的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阶段。

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的,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社会。

5.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实践和建设经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学说、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当前研究和发展等。

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原则和方法,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行动指南。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和应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方法。

2012考研政治概论课知识点概述

2012考研政治概论课知识点概述

第⼀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实践 1924年到1927年*时期,⽑泽东同志1926年写出了《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分析》,1927年《湖南农*动考察报告》这是⽑泽东同志在党内是最早注重对中国农民问题的研究,也是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

1935年1⽉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泽东同志重新回到中央领导岗位,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始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942年到1945年延安整风运动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和党的七⼤召开在全党开展的是使全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1938年,⽑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1945年党的七⼤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作了科学的阐述。

其核⼼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和中国⾰命的实践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合乎中国⾰命历史必然性的理论思考的产物。

①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②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具有活⼒。

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泽东同志对中国⾰命进程中正反两个⽅⾯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④在第⼀、⼆次国内⾰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考验。

⑤特别是由于1931年开始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命遭受严重挫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核⼼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①在领导新民主主义⾰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以⽑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创⽴了⽑泽东思想,第⼀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党的⼗⼀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改⾰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论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的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1.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1)马克思的贡献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而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恩格斯的贡献《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不仅肩负起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任务,而且还承担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文献遗稿的工作,于1885年和1894年先后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由康德开始、在黑格尔那里达到顶峰、到费尔巴哈那里宣告终结。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一些合理因素,同时也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唯心主义观点。

吸收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客观实在性、人与自然统一的唯物主义观念,批判了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把辩证法建立在了唯物主义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古典政治经济学以科学的态度批判封建经济制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规律,取得了有科学价值的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有价值的成果,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3)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不现实的关于改造人类社会的思想体系,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是,他们却无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向未来社会过渡的现实基础和实现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力量。

2012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基础班讲义1

2012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基础班讲义1

2012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基础班主讲:杨加宁欢迎使用新东方在线电子教材哲学与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础)本讲义用于巩固课堂所讲知识点,横线处是需要重点记忆的内容。

可以先听课,根据课程内容填好空格处,以便熟悉掌握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的观点, …的学说, …的科学理论(体系)• ①创造者:• 继承者:• ②阶级属性•• ③研究对象• (三个“方面”+三个“主义”)• 2. 哲学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3. 哲学的基本问题• 问题• (精神) vs• 也是划分 和 的唯一标准• 二者的关系和矛盾:• 来源于 、解决于 。

• 4. 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中的党性/“两个对立”)• 主义 vs 主义• vs• 第一个对立 ; 从属于 。

• 5. 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 人的 、 、 --世界的本原• “心静自然凉”•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②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精神—• 宗教(“有神论”)• “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柏拉图)• “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通过自己的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派生出来的。

”(黑格尔)• “理在事先,理在气先。

”(朱熹)• 6.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⑴古代~~• ⑵近代~~• ⑶马克思主义的~~• 6.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主义• 优点:• 肯定 、有 ;• 缺点:• 世界的本原→• 、 、 、 、• ①古代东方• “五行说”、“阴阳”二气• 《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西周)“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

”• 《太极图说》“阴阳接而万物生。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 ②古希腊• 泰利斯• “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

个人整理-2012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个人整理-2012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16 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客观因素:①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2)主观因素: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阶级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决定;②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始终保持生命力的关键。

本质属性:彻底的科学性(最根本)、坚定的革命性、自觉的实践性。

4.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变革的关键在于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第二章唯物论和辩证法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从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命题规律与复习方法

从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命题规律与复习方法

从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命题规律与复习方法跨考教育产品研发中心政治教研室芦欣2012年硕士研究生政治考试刚刚结束,跨考教育政治名师已经第一时间对2012年政治考试真题进行最全面、最精细、最深度的解析,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真题变化。

新大纲变化的第一年,考生最关心的就是对于政治真题的新特点,今天我们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命题规律进行探寻,为2013考生提供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们跨考统计出2012年考研政治试卷中有85分的试题和跨考学员平时训练的习题的考点内容及形式完全相同(其中有八道选择题为原题,4道分析题几乎完全相同),跨考学员也反映,看到试题就想起老师常讲的那些考点,上了考场才切实感受到跨考辅导对考研所起到的巨大帮助。

在此提醒2013届学员一定要在学习上与老师配合好,严格执行教研室学习规划。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命题规律分析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重考察在熟练掌握基本概念、范畴、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是整个政治理论的基础,它们的特点是理论的内涵小,外延大,考题最灵活。

从考研的出题来看,这门课程考查的特点鲜明:基本概念,原理和范畴众多,理论联系现实紧密,突出考查学员的应用分析能力。

1.基础性强――侧重基础知识点的考查“哲学”和“政经”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它们主要考两个问题:一是概念,二是观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利益和社会形态的阐述,考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基本观点,二是重要依据。

均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2.综合性强——考查考点与考点的相互联系随着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考生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命题规律都已不再孤立的考查考点,而是考查考点与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考查考生对同学科不同章节或不同学科的考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考生如果不能理解和掌握某考点与其它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想及时准确地做出回答是非常困难的。

万学海文名师第一时间解读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马原理)

万学海文名师第一时间解读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马原理)

万学海文名师第一时间解读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马原理)【阅读:359次】本学科第八章没有变化,其他章节的知识点表述有的发生变化。

具体如下:第一章更改处: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改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第二章更改处:将“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改为“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删掉了“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将“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改成“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将“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改成“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第三章所更改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部分,有两处更改,将“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改为“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将“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改为“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这样表述更加完备,使知识点更加全面、综合。

第四章本章更改处: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改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改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将“经济基础的内涵”改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删掉了“上层建筑的含义”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改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改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删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将“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改为“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第五章变化有: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改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及其特点”。

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改成“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资本积累的含义”删去。

将“资本积累的本质”改成“资本积累的本质与后果”。

考研政 治马原部分重点解析

考研政 治马原部分重点解析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点解析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马原)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关键作用。

下面,我们来对马原部分的重点进行一番解析。

首先,要明确马原的整体框架。

马原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是重中之重。

唯物论中,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核心。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辩证法是马原中的难点也是重点。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这一规律的重要应用。

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质量互变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的飞跃创造条件。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相信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认识论部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至关重要。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并将认识运用于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重点内容。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一理论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资本的增殖。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让我们认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变化

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变化

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变化简要说明(初步整理)2011年09月15日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变化简要说明(初步整理)海天考研名师常红利老师经过与2011大纲对比,发现2012大纲的特点:体系基本稳定,知识适当变化。

1.《马原》(1)联系与发展。

(2)否定之否定。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5)资本积累的含义。

(后边资本积累的本质与后果,涵盖此知识点)(6)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2.《概论》(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2)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3.《纲要》(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后面增加)。

(2)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3)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4)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5)《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7)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8)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

(9)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在《概论》课中有此知识点)4.《基础》(1)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大意义。

(4)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增加8个知识点1.《马原》(1)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2)资本积累的本质(与后果)。

(3)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4)社会主义在改革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概论》无增加内容。

3.《纲要》(1)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和伟大意义)。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

(3)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

(4)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

4.《基础》无增加内容。

(三)形式变化知识点1.《马原》(1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2工作方法的一致性;(3(4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经济基础的内涵。

2012考研政治(第二讲)

2012考研政治(第二讲)
在认识论上是机械静止的)
2. 政治经济学: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斯密、李嘉图(劳动价值论) 3. 科学社会主义: 英国的欧文、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空想社会主义)
三、新教材体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1.两个伟大的发现
恩格斯指出: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 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 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 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 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 成了科学”。 列宁指出: “唯物史观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内容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更为根本) ( 哲学的本体论问题)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 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 的了,这个范围是指()(09年)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 切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
• 共性 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用孤立静止和片面 的观点看世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2)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形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观点:精神决定物质,精神是本原,精神第一性。 主观唯心主义 共性: 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 观念、意志等夸大为世界的本原,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存在 和发展的根源和基础。
• 考研之忙是让我们的生命灿烂如艳阳高照 考研之思是让我们的生命静美如皓月当空

2012年《马原》考试大纲

2012年《马原》考试大纲

2012年《马原》考试大纲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IV.考查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世界和实践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分析方法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与价值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价值及其特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的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的产生和本质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性质和作用科学技术的含义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人的本质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个人与社会历史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货币转化为资本所有制和所有权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及其特点剩余价值的含义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与后果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循环资本周转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利润和平均利润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产生和确立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及本质垄断与竞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形式及作用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社会主义在改革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经 科社
(三)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各部分在 2010、 2011 考题中所占分值分析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010 年考 18 分:单选 2 道(第 2、4 章) 、多选 3 道(第 2、4 章) 、材料 1 道(第 3 章) 2011 年考 14 分:单选 2 道(第 2、4 章) 、多选 1 道(第 3 章) 、材料 1 道(第 2 章)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010 年考 3 分:单选 1 道(第 5 章) 、多选 1 道(第 5 章) 2011 年考 5 分:单选 1 道(第 5 章) 、多选 2 道(第 5、6 章) 3.科学社会主义 2010 年考 1 分:单选 1 道(第 8 章,也可说属于第 1 章) 2011 年考 3 分:单选 1 道(第 7 章) 、多选 1 道(第 7 章,也可说属于第 1 章)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 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 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4
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 668— 2155
Born to win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 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 668— 2155
1
1
精勤求学 自强不息
Born to win!
第一章
本章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本章内容属于马克思基本原理的总论部分,考生需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 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实践基础,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 和社会理想。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产
【核心考点提示:考生备考的重点放在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的记 忆上。 】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一)经济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 即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发展、激化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的周期性爆发,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工 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总之,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 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二)实践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到了 19 世纪 30 年代, “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 ”19 世纪 30 至 40 年代,英国(宪章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接连爆发 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但是, 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还没有形成科学地反映其历史地位和社会 使命的革命理论,所以,几次运动均遭失败。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 世界观和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三)思想渊源(1997、2011 年有命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地吸收了德 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 学说,在此基础上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我们从他们的生平事业中可以看到,他们的革命 理论活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他们始终同人民息息相通、命运与共,有为人类谋幸福、为无产阶级求解放 的革命献身精神;二是他们的革命精神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他们的全部科学研究都是同革命实践紧密联系 的,是伟大的理论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三是他们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而且是伟大的科学家,他们治学态 度之严谨、勤奋毅力之惊人、涉及领域之广、造诣之深,为世界思想史所罕见。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其具体表现为: 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 发展起来的, 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其次,这是由无产阶 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 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2000、2003、2007、2008 年有命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2012 考研政治大纲精解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
中国政法大学 赵卯生
Born to win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逻辑框架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课程包括三大部分内容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 (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课程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哲
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 【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
2
2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 668— 2155
Born to win 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主义,还包括由毛泽东、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 义。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核心考点提示:考生需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内涵及其区分、辩证 法和形而上学的内涵及其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内涵及其区别。 】 (一)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第二章
本章内容概要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这章内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部分。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 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 五对范畴的相关知识。
知识框架图
世 界 的 物 质 性 及 其 发 展 规 律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三)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三)量变和质变、肯定与否定 (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 的根本方法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5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 668— 2155
5
精勤求学 自强不息
Born to win!
(1)思维和存在(或者说:物质和意识、自然界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 的问题,即谁是世界的本原、谁派生谁的问题。 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 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哲学派别的标准。 【可知论】坚持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彻底 的唯心主义也是可知论,如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能被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不彻底的唯 心主义是不可知论。如,休谟的唯心主义哲学(彻底的不可知论:人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觉,感觉之外是 否存在客观世界是不能回答的) ,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不彻底的不可知论:人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 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 (三)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 心主义。 (四)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1998、2003 年有命题) 关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①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最大的缺陷:不彻底性,即“半截子的唯物主义”——不能把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贯 彻到社会领域,坚持的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③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五)辨证法及其历史形态(2000 年有命题) 关于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 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 ①古代朴素的辩证法 ②近代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③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998、2003、2008年有命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变革的关键在于: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Βιβλιοθήκη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