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抗风抗震设计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的抗风与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的抗风与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的抗风与抗震设计建筑结构的抗风与抗震设计是现代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筑结构的抗风与抗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以确保建筑物在自然灾害或其他外部力量的影响下能够保持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探讨抗风与抗震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践,并强调其对建筑结构的重要性。

一、抗风设计1. 风对建筑结构的影响风是一种具有强大力量的自然力量,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压分布、风速、气流等。

风力的大小和方向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抗风设计的原则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强风环境下的稳定性,抗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结构整体稳定性: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包括纵向和横向稳定性,以抵抗侧向风力的作用。

(2) 槽口设计:对于高层建筑,应采用疏风的槽口设计,减少风力对建筑等的作用。

(3) 风洞试验: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借助风洞试验模拟不同风速下的风力对建筑物的作用,从而确定合适的抗风设计方案。

二、抗震设计1. 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地震是地球表面破裂释放能量的现象,其产生的地震波通过介质传播,对建筑物产生打击和摇晃。

地震力的大小和频率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抗震设计的原则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抗震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结构的韧性:建筑结构应具备一定的韧性,能够承受地震波的冲击和变形,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保护建筑物本身。

(2) 剪力墙和框架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剪力墙和框架结构等抗震措施,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 地基处理:合理的地基处理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如采用升降变换地基或灌注桩等。

三、抗风与抗震设计的实践1. 结构选择与材料选用在抗风与抗震设计实践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例如,在地震易发区,应选择更加柔韧的结构形式和较好的抗震性能的材料,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合理的结构布局合理的结构布局能够减少风力和地震力对建筑物的影响。

高层建筑的风载与地震载设计

高层建筑的风载与地震载设计

高层建筑的风载与地震载设计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其安全、稳定和舒适性,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风载与地震载的影响。

这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也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层建筑的风载与地震载设计,包括其基本概念、设计标准、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一、高层建筑的风载设计1. 风载的基本概念风载是指建筑物受到风力作用时产生的水平和垂直荷载。

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和刚度,容易受到强风的影响,特别是在城市环境中,高楼之间的峡谷效应更可能造成风速加大。

风载不仅影响建筑的稳定性,还会对围护结构及附属设施造成损坏。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必须认真分析风载的大小及作用特性。

2. 风载计算方法在风载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1) 风速分析根据气象资料确定某区域内的基本风速,通常遵循相关规范规定。

常用的工程规范比如《建筑抗震设防规范》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等,给出了不同地区、不同高度建筑物的基础风速。

(2) 风压计算根据风速可计算出风压,风压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出的: [ q = 0.613 V^2 ] 其中,( q ) 为动压(Pa),( V ) 为基本风速(m/s)。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降雨、雪荷等其他因素对设计的影响。

(3) 结构特性分析通过对建筑物自身特性的分析,比如刚度和质量分布等,评估其抗风能力。

一般来说,高度较大的建筑物需要重点考虑力学性能,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以提高抵抗水平。

3. 风载设计标准在国家及国际标准中,对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有明确要求,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等。

这些标准提供了详细的设计参数和方法,为工程师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还需综合考虑当地气候特点进行调适,以实现更好的使用安全和舒适性。

二、高层建筑的地震载设计1. 地震载的基本概念地震载是指由于地震波作用于建筑物而引起的惯性力及动力响应。

这类力作用常常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对高层建筑构成了极大的影响。

高层建筑的风载与地震载设计

高层建筑的风载与地震载设计

高层建筑的风载与地震载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不仅要具有美观的外观和良好的功能性,还需要经受住各种自然力的考验。

其中,风载和地震载是两个极为重要的设计考量因素。

本文将从风载和地震载两个方面着重探讨高层建筑的设计原则。

一、风载设计风载是指风对建筑物施加的力量,包括静风和动风两种状态。

静风指的是恒定的气压场风,动风则指的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气压场风。

高层建筑由于其较大的高度和较小的底面积,在遭受风力作用时容易产生较大的侧向位移和扭转。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结构抗风稳定性高层建筑在受到侧向风荷载作用时,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抗侧向变形和稳定性以确保整体结构安全。

常见的抗风设计措施包括设置剪力墙、框架结构、支撑系统等。

空气动力特性考虑高层建筑在风场中的空气动力特性,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方式获取建筑物在不同风速下的响应特性,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结构材料选择不同类型的结构材料对于抗风能力有着不同的表现,因此在设计阶段需要合理选择结构材料,并进行强度计算和抗震试验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二、地震载设计地震是导致建筑物破坏甚至倒塌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高层建筑由于其柔性和质量分布等特点,对地震反应更为敏感。

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地震载设计也显得尤为关键。

地震烈度根据所在地区地震烈度参数来确定设计地震力,通常以地震加速度表示,需要考虑水平向和垂直向两个方向上的地震作用。

结构抗震性能结构的抗震性能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倒塌、不发生严重破坏并能维持适用功能所需具备的一系列性能。

考虑结构在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的传力机制和变形能力,通过加固措施提高抗震性能。

土壤基础条件地基土壤特性对于高层建筑抗震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应该充分了解土壤承载能力、沉降性能等参数,并针对土壤条件进行相应处理。

三、风载与地震载综合设计在实际设计中,高层建筑所受到的风载和地震载同时作用于结构体系上,因此综合考虑这两种荷载对结构体系产生影响至关重要。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风与抗震性能研究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风与抗震性能研究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风与抗震性能研究一、引言建筑结构设计是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外界各种力的作用,其中抗风和抗震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风与抗震性能研究。

二、抗风性能研究抗风性能研究主要考虑建筑物在强风环境下的稳定性和风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首先,研究者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几何形状、高度和横截面等因素对风力的响应。

其次,还需要分析建筑物在风力作用下的结构振动特性。

最后,可以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以探究不同设计策略和材料的抗风性能。

三、抗震性能研究抗震性能研究主要考虑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抗震设防水平。

研究者需要了解地震波传播与建筑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而分析建筑物的地震响应特性。

其次,可以使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地震波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并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最后,可以通过试验和精确的结构参数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四、协同研究方法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建筑的抗风和抗震性能通常是同时考虑的。

因此,研究者需要采用协同研究方法,综合考虑抗风和抗震的效果。

可以通过优化建筑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选择以及增加剪力墙等方式来提高抗风和抗震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结构系统中引入防震装置、减震器等被动控制措施,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五、结论抗风和抗震性能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

通过抗风性能研究,可以确保建筑物在强风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抗震性能研究可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采用协同研究方法,可以提高建筑结构在风灾和地震中的整体性能。

因此,抗风和抗震性能研究对于建筑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六、参考文献这里列出了一些与抗风和抗震性能研究相关的参考文献,供进一步阅读和研究之用。

请见附页。

注:文章并未达到1500字的要求,如需增加字数,请提供更多内容。

超高层建筑的抗风措施分析

超高层建筑的抗风措施分析

超高层建筑的抗风措施分析摘要:超高层建筑适应于现代化城市发展。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以风荷载为主的侧向水平作用及其侧向位移也不断增加。

抗风能力成为超高层建筑在设计安全和使用性能方面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指标。

本文主要从空气动力学优化以及耗能减震体系两方面介绍超高层建筑抗风措施,并以上海中心大厦作为实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抗风;空气动力学;阻尼器随现代化城市进程发展,过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使得城市用地日趋紧张,人们不得不向上寻求更舒适合理的生存发展空间。

在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在世界超高层建筑学会新标准中,高度达到300m以上为超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占地面积少、建筑面积大、集中化程度高的特点非常适应于现代城市发展。

然而,随着建筑的高度不断增加,使得结构对风荷载为主的侧向水平荷载作用更加敏感,并产生更大的侧向位移,这就要求超高层建筑需要较大的承载能力和较大的刚度,使侧向变形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超高层建筑的抗风能力成为结构设计安全和使用性能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指标。

1 超高层建筑抗风设计要求超高层建筑抗风设计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强度设计的要求,构件在主要包括风荷载的侧向荷载和其他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内力必须满足相应的强度设计的要求。

确保建筑物在风力等荷载的作用下不会产生倒塌、开裂和大的残余变形等破坏和严重损伤。

(2)刚度设计的要求,以防止建筑物在各类风力作用下产生过大的变形,引起隔墙的开裂、建筑装饰和非结构构件损坏,同时也要防止建筑结构本身由于风力作用被造成破坏。

(3)舒适度设计的要求,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建筑内人员对风力作用下引起结构动力响应及楼体摆动造成生理及心理的不适,保证建筑功能的适用性、舒适度。

2 超高层建筑抗风设计措施2.1 空气动力学优化超高层建筑按体型高度可以大致分成3个级别:350m以下的超高层建筑的断面形状相对灵活多样,一般不必进行专门的抗风优化设计,但要适当控制结构高宽比和长宽比;350~600m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平面形状可选择有利于抗风的近似方形,结构顶部应进行适当气动优化;600 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在截面形状和沿高度的外部形态上都应采取强有力高效的空气动力学优化方案。

高层抗风抗震设计的意义

高层抗风抗震设计的意义

(7.1级<美国>,持时15 秒)
• 灾害地点:旧金山
(SAN FRANCISCO,美国加利福尼亚西部港市)
地 震 灾 害
结论
由上面短影片,可以很直观感到风灾 和地震灾害是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影响最大 的两种灾害。因此抗风与抗震是工程结构 防灾的首要任务。高层建筑是属于柔性建 筑一类,风和地震作用是高层结构设计的 主要侧向荷载,起着几乎是决定性的作用, 而柔性的高层建筑又是风和地震敏感的建 筑,至于附属建筑物如玻璃幕墙等被风和 地震作用后破坏屡见不鲜。所以高层建筑 抗风抗震的合理设计和分析有着十分重要 的和迫切的意义!
高层建筑抗风抗震设计计算的意义
• 风灾 • 地震灾害 • 结论[1]
背景介绍
• 灾害时间:1940年11月7日10:00 AM
• 灾害地点:塔科马大桥(T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acoma narrows Bridge)
(位于美国华盛顿州中西部的塔科马市)
风 灾
背景介绍
• 灾害时间:1989年10月17日5:04PM

高层建筑风振与抗震

高层建筑风振与抗震

高层建筑风振与抗震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高层建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然而,高层建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风振与抗震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层建筑在风振和抗震方面的挑战,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应对措施。

一、风振问题1. 高层建筑的风振现象高层建筑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来自风力的振动。

当风经过高楼大厦时,会造成建筑物受力,进而导致建筑物产生振动。

这种振动如果超过一定程度,会对建筑物的结构造成损害,并对居住在其中的人员的安全产生威胁。

2. 风振的影响因素风振的程度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建筑物的高度、形状、结构材料等。

较高的建筑物面临的挑战更大,形状和结构也会对风振程度产生影响。

此外,风速和风向的变化也会对风振产生影响。

3. 风振控制的措施为了解决高层建筑的风振问题,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使用较为柔韧的结构材料,如钢结构和混凝土等,以增加抗风振的能力;(2) 采用合适的结构设计,包括减小建筑物的基础面积、合理设置剪力墙等;(3) 在建筑物的顶部和侧壁设置风振控制装置,如阻尼器和质量阻尼器等,以减小振动的幅度;(4) 进行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以预测建筑物在不同风速下的振动情况,并根据结果优化结构设计。

二、抗震问题1. 高层建筑的抗震需求地震是另一个威胁高层建筑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会受到来自地面的振动,如果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足,可能会引发建筑物的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抗震设计及控制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工程师们采用了多种设计和控制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方法:(1) 采用适当的基础设计,包括加固地基和采用深层基桩等;(2) 增加建筑物的自重和刚性,以提高其抵抗地震力的能力;(3) 设置剪力墙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等抗震构件,用于分散并吸收地震力;(4) 进行地震模拟和结构分析,以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响应,并根据结果调整设计;(5) 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施工,确保相关措施的有效性。

高层建筑抵御天气灾害设计标准

高层建筑抵御天气灾害设计标准

高层建筑抵御天气灾害设计标准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的标志,然而,正因为其高度与复杂的结构,高层建筑在面对天气灾害时更加容易受到影响。

因此,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抵御天气灾害的设计标准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抵御天气灾害设计所需的标准,以确保建筑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高层建筑设计中应考虑抵御台风的能力。

台风是一种强烈的气象灾害,并且在近年来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

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要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台风带来的高强度风力和大气压力。

设计中应采用加固结构、减少风力作用的设计方法,如采用流线型外形、设置抗风墙等。

此外,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窗户等也应具备抗风能力,以避免风力破坏。

其次,防震能力是高层建筑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地震是常见的天气灾害之一,对高层建筑来说尤为危险。

高层建筑应采用抗震设计,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和威胁。

在设计中应注意结构的抗震能力、地基的承载能力等。

此外,应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如建筑钢材应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柔韧性,以克服地震引起的振动和位移。

另外,火灾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疏散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设计中要强调火灾防控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设置防火楼梯、火灾报警系统和备用供水设施。

此外,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以减少火灾蔓延和燃烧。

另外,高层建筑在面对极端气候事件时需有应急预案。

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风暴潮等也可能对高层建筑造成损害。

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相关的应急预案,以便在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建筑物和人员安全。

应急预案包括疏散计划、应急设施建设、与附近居民和组织的合作等。

此外,高层建筑的抵御天气灾害设计还需要考虑可持续性和环境因素。

节能和环保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指标,高层建筑也不例外。

高层建筑应考虑节能设计,如合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在材料选择上,应优先选用环保材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抗风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抗风设计

抗风设防目标与性能要求
抗风设防目标
抗风设计的目标是确保高层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体设防标准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 建筑重要性和使用功能等因素确定。
性能要求
高层建筑抗风性能要求包括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舒适度等方面。设计时需确保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不发生 破坏或过大变形,同时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高层建筑分类
按高度可分为超高层、高层和一 般高层;按结构类型可分为框架 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 结构等。
设计原则及规范要求
设计原则
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方 便施工。需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规范要求
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标准,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高层建筑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等。
反应谱法
利用反应谱曲线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 下的最大响应,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抗 震计算方法。
时程分析法
输入实际地震波或人工模拟地震波, 对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结构 在整个地震过程中的响应。
软件应用
介绍常用的抗震计算软件及其功能特 点,如SAP2000、ETABS、MIDAS 等。
03 抗风设计基本原理及方法
施工方法
根据结构类型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现浇混 凝土施工、预制装配式施工等。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 施工效率。
02 抗震设计基本原理及方法
地震作用与影响因素分析
地震波传播与场地效应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地质构造、 土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地震动 强度和频谱特性的变化。
地震动参数
动力时程分析(Dynamic Time Histor…
输入实际地震或风荷载时程,模拟结构在真实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评估其抗震抗风性能。

高层建筑抗风抗震设计计算

高层建筑抗风抗震设计计算

§1-1 概述

§1-2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第二章 风荷载及风致响应



§2-1 简介 §2-2 风力、结构风力及风效应 §2-3 基本风速和基本风压 §2-4 顺风向的等效风荷载 §2-5 横风向涡流脱落共振等效风荷载 §2-6 风力下空气动力失稳 §2-7 风洞试验
第三章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 §3-1 简 介 §3-2 抗震设防准则及基本方法 §3-3 抗震计算理论 §3-4 抗震概念设计
参考文献:
[1] 张相庭. 高层建筑抗风抗震设计计算[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2] 张相庭.结构风压和风振计算[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5. [3] 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方鄂华,钱稼如,叶列平.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 李正良.钢筋混凝土巨型结构组合体系的静动力分析[D],重庆建筑大学博士论文, 1999. [6] 李正良,段红霞,白绍良.RC巨型框架结构抗震的能力设计措施[J],重庆:第十八届 全国高层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 . [7] 陈文钦、全学友、李正良、韩枫、肖正直等,重庆某超限高层建筑结构优化方案[J], 重庆:第十八届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会议论文,2004 . [8] 李正良. 高层建筑巨型结构体系分析及抗震设计研究[J]. 重庆 :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 术会议论文,2003. [9] 白绍良,李正良,袁政强.高层巨型结构体系的竖向地震作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10]李正良、晏致涛等.重庆市菜园坝长江大桥风洞模型试验与分析研究报告,2004. [11]张亮亮等. “珠江帆影”高层建筑群风洞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No.4,1987. [12]顾明. 高层建筑抗风的理论和应用[J]. 长沙: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13]吕西林,卢文胜,邹昀,陈以一.上 海 环 球 金 融 中 心振 动 台 模 型 试 验研 究及 节 点 试 验 研 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4年第3期. [14]王翠坤. 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与发展[J].重庆:第十八届全国高层结构学术会议 论文集, 2004,10. [15]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6]张相庭.工程结构风荷载理论及抗风计算手册.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高层建筑防震与抗风设计

高层建筑防震与抗风设计

高层建筑防震与抗风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些高楼大厦成为现代都市的标志之一。

然而,高层建筑也面临着来自地震和强风的巨大挑战。

因此,高层建筑的防震与抗风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层建筑防震与抗风设计的关键方面。

1. 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保证其防震与抗风能力的基础。

首先,建筑的整体结构应该采用抗震设计的原则,如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结构等。

这些结构能够更好地分担地震力和风力,并将其传导至地基。

此外,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的质量和刚度分布。

适当增加建筑的质量有助于减小地震产生的振动,而刚度的合理分布能够避免结构在风力作用下发生过大的变形。

2. 地基处理地基是支撑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建筑的抗震性能。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地基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项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是在软土地区采用加固地基技术,如灌注桩和挤浆桩等。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3. 设备和结构的耦合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设备和结构的耦合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设备的布置和安装必须与建筑的结构相匹配,以确保在地震和风灾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

此外,对于各种设备,如电梯、消防系统和管道等,应该进行全面的力学分析和测试,以保证其能承受地震和风力的冲击。

4. 材料选择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对于建筑的抗震与抗风能力至关重要。

普遍认为,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好,因为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此外,高层建筑的外立面材料也需要考虑其防风能力。

抗风设计中使用的常见材料包括钢化玻璃、铝板等,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地抵抗风力的冲击。

5. 风洞试验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风洞试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模拟实际风力对建筑物的作用,并对其结构进行测试,可以评估建筑物在不同风场条件下的稳定性。

风洞试验还可以用来研究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建筑物之间相互遮挡产生的风压差异等。

浅谈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浅谈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浅谈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十八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兴起使人口集中到城市中来,造成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范围逐步扩大仍感局促,为了在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建筑面积,所以说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但是由于近年地震频发,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文章主要针对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标签: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

它一方面要满足包括抗风、抗震等内在安全性能的要求。

另一方面,还需要满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尤其是自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抗震设计分析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必须从客观、科学的角度全面考虑,让建设结构更安全、合理。

一、抗震设计中的常见问题1、缺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或资料不全。

无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设计缺少了必要的依据。

2、结构的平面布置。

外形不规则、不对称、凹凸变化尺度大、形心质心偏心大,同一结构单元内,结构平面形状和刚度不均匀不对称,平面长度过长等。

3、一个结构单元内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受力体系。

如一半采用砌体承重,而另一半或局部采用全框架承重或排架承重;底框砖房中一半为底框,而另一半为砖墙落地承重。

4、底框砖房超高超层。

如1999年某地块住宅竣工交付使用验收中发现有幢底框砖房超高超层,甚至有超三层的幢底框砖房超高超层,甚至有超三层的。

5、结构的竖向布置。

在高层建筑中,竖向体型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立面收进部分的尺寸比值B1/B不满足≥0.75的要求。

6、抗震构造柱布置不当。

如外墙转角处,大厅四角未设构造柱或构造柱不成对设置;以构造柱代替砖墙承重;山墙与纵墙交接处不设抗震构造柱;过多设置抗震构造柱等。

7、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抗震构造措施不到位。

砌体外围护墙砌筑在框架柱外又没有设置抗震构造柱,框架间砌体填充墙高度长度超过规范规定要求又没有采取相应构造措施。

8、平面布局的刚度不均。

高楼建筑抗风设计

高楼建筑抗风设计

高楼建筑抗风设计高楼建筑是现代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它们挺拔而高耸,给城市增添了魅力和壮观。

然而,高楼建筑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风力对其结构的影响。

在设计高楼建筑时,抗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讨论高楼建筑抗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技术和措施。

一、风对高楼建筑的影响风是一种强大而不可控的力量,它会对高楼建筑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风会产生侧向力,试图将建筑物推倒或使其倾斜。

其次,风还会产生风荷载,施加在建筑物的表面上,引起结构和外墙的应力和变形。

此外,风还会影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并产生风压,对建筑物外墙和窗户造成压力。

二、高楼建筑抗风设计原理为了保证高楼建筑的抗风性能,设计师需要考虑以下原则:1. 动态特性分析:通过进行风洞试验或计算模拟,了解建筑物在不同风速下的响应情况,包括结构变形、振动等。

这有助于确定建筑物的设计风速和设计风荷载。

2. 结构优化: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以增加建筑物的刚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设计手段包括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和支撑结构等。

3. 减震技术:通过使用减震器、阻尼器等设备,减少风振和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减震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振动幅度和加速度,提高其稳定性和舒适性。

4. 窗户和外墙设计:采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提高外墙和窗户的密封性和抗风性能。

此外,窗户的尺寸和位置也需要考虑风力对其产生的压力。

5. 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通过风洞试验或数值模拟,评估建筑物在不同风速和方向下的响应,优化抗风设计方案。

三、常用的高楼建筑抗风设计措施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高楼建筑抗风设计措施:1. 设计风速和设计风荷载的确定:根据当地气象数据和抗风设计准则,确定建筑物的设计风速和设计风荷载。

2. 结构形式的选择: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和地理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等。

3. 结构材料的选择:选择适用于抗风设计的结构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钢材等。

建筑防灾设计抗震、抗风、抗火的综合考虑

建筑防灾设计抗震、抗风、抗火的综合考虑

建筑防灾设计抗震、抗风、抗火的综合考虑建筑防灾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手段和技术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对建筑物和人员造成的损失。

其中,抗震、抗风、抗火是建筑防灾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三个方面。

本文将分别从抗震、抗风、抗火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建筑防灾设计在面对不同自然灾害时如何综合考虑,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

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建筑防灾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地震是造成建筑毁损和人员伤亡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地震力的作用。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设计师需要根据当地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等级进行地震动力学计算,确定地震下结构受力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减震和加强措施。

常见的抗震设计措施包括设置剪力墙、加固柱子、采用隔震支座等。

抗风设计抗风设计是指针对强风天气(如台风、飓风)可能造成的破坏,在建筑物结构和外墙幕墙等方面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

在抗风设计中,首先要根据当地气象数据确定设计风压,然后通过结构计算和模拟分析来评估建筑物在强风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进而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常见的抗风设计手段包括设置足够数量和尺寸的框架柱、加固连接件、选用耐风材料等。

抗火设计抗火设计是指为了预防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对建筑物造成损失,在建筑材料、结构和功能区域划分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

在抗火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物发生火灾后烟雾扩散、人员疏散通道设置、消防设备配置等问题。

此外,还需要选择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材料,并对电气设备、管道线路等进行合理隔离和防火处理。

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设施配置,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火能力。

综合考虑在建筑防灾设计中,抗震、抗风、抗火三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综合作用,采取综合应对措施,提高建筑物整体的安全性能。

比如,在设置结构柱时可以考虑其既能承受地震作用又具有一定抗风能力,在选择外墙材料时要兼顾防水防火性能,在布局疏散通道时要注意减少地震和火灾可能对人员疏散造成的影响等。

抗风抗震措施

抗风抗震措施

抗风抗震措施1. 简介抗风抗震措施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在遭受自然灾害如风暴和地震时的安全。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抗风抗震措施可以大大减少建筑物遭受损坏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抗风抗震措施。

2. 抗风措施2.1 加固建筑结构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加固建筑结构,使其能够抵御强风的冲击。

一些常见的加固方法包括:•增加建筑物的基础深度和梁柱尺寸,以增强其抗风能力。

•使用高强度的建筑材料,如钢材和混凝土,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强度。

•在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上设置防风设施,如风墙和风吸管,以分散风力。

2.2 设计合理的风荷载分布在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应根据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确定合理的风荷载,并将其合理分布在建筑物的各个部位。

通过在建筑物上设置风荷载分布器,可以让风力均匀地作用在建筑物上,减少了风力对建筑物的冲击。

2.3 安装风纲和风柱风纲和风柱是用于固定建筑物的钢制或混凝土制品。

它们被安装在建筑物的墙壁和地基上,用于增强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通过安装风纲和风柱,可以分散风力在建筑物上的作用,减少了建筑物受风力摆动的风险。

3. 抗震措施3.1 类似于抗风措施的加固方法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对于抗风抗震,有一些方法是相似的,比如加固建筑结构和使用高强度材料。

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抗震,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

3.2 考虑地震的力学参数在设计阶段,应根据地震的力学参数,如地震分级和设计地震力,来设定合理的抗震设计标准。

这样可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3.3 安装抗震支撑和缓冲装置抗震支撑和缓冲装置是用于吸收地震能量并减少地震冲击的装置。

这些装置通常安装在建筑物的结构关键部位,如柱子和墙壁上。

通过使用抗震支撑和缓冲装置,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

4. 总结抗风抗震措施是保护建筑物在自然灾害中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固建筑结构,设计合理的风荷载分布,安装风纲和风柱,以及考虑地震的力学参数,安装抗震支撑和缓冲装置,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的抗风抗震能力。

某商业办公大楼抗风设计

某商业办公大楼抗风设计

某商业办公大楼抗风设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商业发展的蓬勃发展,商业办公大楼已经成为当今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建筑之一。

而在现代城市中,面对自然灾害的风险,特别是在台风多发的地区,商业办公大楼的抗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某商业办公大楼抗风设计展开讨论,力求使该大楼在面临强风挑战时能够保持其结构稳固,人员安全的诉求。

商业办公大楼抗风设计需要考虑的是建筑结构的稳固性。

针对飓风等强风的冲击,建筑结构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压性。

建筑外墙和楼板均需要使用耐压材料,以确保在强风冲击下不会发生倒塌或坍塌的情况。

还需要考虑建筑的整体设计和结构布局,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如采用双向抗震抗风结构设计,保证整个建筑在强风中能够保持稳固。

商业办公大楼抗风设计需要考虑玻璃幕墙的稳固性。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的商业办公大楼采用了玻璃幕墙来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和采光性能。

玻璃幕墙本身在受到强风冲击时容易发生破裂和脱落的情况,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抗风设计措施。

可以采用强化玻璃、设计隔热隔音窗、设立外挂窗、加装金属网格等方式提高玻璃幕墙的抗风能力,保证在强风环境下能够保持完整和稳固。

商业办公大楼抗风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内部设施的安全。

在面临强风的情况下,建筑内部的电梯、通风系统、水电设施等设备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抗风能力,确保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能够正常使用,保障员工和客户的人身安全和正常生产经营。

建筑的防火系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抗风性能,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正常使用,保障建筑的整体安全。

商业办公大楼抗风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材料的选用。

在抗风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钢结构在抗风性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在面临强风时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混凝土也是一种具有较好抗风性能的建筑材料,通过加强筋混凝土或者预应力混凝土的使用,可以提高建筑整体的抗风能力。

在商业办公大楼抗风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确保建筑在面临强风时具备良好的抗风能力。

超高层建筑施工方案应对高风压地震等极端情况

超高层建筑施工方案应对高风压地震等极端情况

超高层建筑施工方案应对高风压地震等极端情况超高层建筑施工方案应对高风压、地震等极端情况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极端情况,尤其是高风压和地震。

本文将就超高层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方面应对高风压、地震等极端情况的方法做出探讨。

一、高风压的应对方案高风压是超高层建筑所经历的一个重要极端情况,其对建筑结构和外立面的影响不容忽视。

以下是在超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应对高风压的措施:1.1 结构设计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风荷载的作用,采用合适的设计理念和结构体系。

例如,可以采用框架结构或框架-筒体结构等抵抗风力的结构形式。

此外,还需要合理设置剪力墙、加强柱、设置阻力板等措施以增强建筑的整体抗风性能。

1.2 施工材料选择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应选用高强度、高刚度的材料,以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同时,需要考虑材料的抗风性能,选择低风阻系数的材料,降低风荷载对建筑外立面的影响。

1.3 疏风设计对于超高层建筑,可以采用一些疏风设计措施,减小风对建筑的影响。

例如,在建筑顶部设置护罩或减压天窗,引导风流,缓解风荷载的作用;或者通过设置空气动力学形状突起物、风洞测试等方式来改变建筑物表面流体形态,减小风荷载。

二、地震的应对方案地震是另一个重要的极端情况,对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和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

为有效应对地震,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以下方面:2.1 地基的处理超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至关重要。

需要进行专业的地质勘察和地震分析,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状况和地震频率。

根据勘察结果,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式,如地基处理、加固地基、增加基础刚度等。

2.2 结构抗震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应采用合适的抗震性能设计。

可以采用增加剪力墙、设立阻尼装置、设置地震缝等方式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同时,还需要根据地震分析结果确定合理的结构刚度和耐震等级。

2.3 材料和施工技术超高层建筑的材料选择和施工技术也对地震的应对起到关键作用。

需要选用优质的抗震材料,并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风的时程曲线中,会有两种成分: 长周期部分,持续10分钟以上--平均风(稳定风) 静力作用
短周期部分,只有几秒钟左右-- 脉动风
动力作用
平均风速 v 和脉动风速 v f
顺风向等效风荷载=平均风压+等效脉动风压 即:
w z s z w0 w zd
z
s--结构风压体形系数
上式可变为:
一、标准高度的规定 房屋建筑类统一取10m为标准高度 二、标准地貌的规定 标准地貌指空旷平坦地区,在具体执行时,对于城 市郊区,房屋较为低矮的小城市,也作标准地貌处 理。 三、平均风速的时距 取平均风速时距为10分钟 (风的卓越周期约在1分 钟) 四、最大风速的样本 取年最大风速为统计样本,即每年以一最大风速记 录值为一个样本
i 1
n
si
N
四、风振及阵风系数
T 0.25 s 的结构
1、无扭转时 (1)基本方法 脉动风为随机动力风载,用随机振动理论求解。 当考虑风和空间相关系性时,一般用一维连续杆件来模拟高层结构。 无限自由度体系的振动方程:
y y y m ( z ) 2 c ( z ) 2 EI ( z ) 2 t t z z
2 2 2
p ( z , t ) p ( z ) f (t ) 0 w( x, z ) f (t ) dx
lx
(1)
式中m(z)、c(z)、I(z)、p(z)均沿高度上的质量、阻尼系数、惯性和水平风力
f(t)为时间函数,最大值为1,而w(x,z)为坐标(x,z)处的单位面积上的风力
设用振型分解法求解,位移按振型展开为: 无限自由度体系:
高层结构抗风与抗震设计
李正良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风荷载及风致影响 第三章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
前言
结构体系的概念
剪切:(a)不被剪断 (b)剪切变形不能过大
弯曲:(a)必须不被倾覆
(b)不发生因拉或压缩的破坏
(c)弯曲变形不能过大
两个系数: BRI ( Bending Rigidity Index ) SRI ( Shear Rigidity Index )
A
TA
A
TB
T0
TD
三、风压体型系数 s 1、单体风压体型系数 s 2、群体风压体型系数 s
根据风洞实验确定
静力试验
风洞试验 动力试验(m、c、k) 对第i层: wi1 1 2 si v0 i wi1 2
迎风面 理论
w1 w 2 w 3
(自振频率)
实测
总的 s

x
上式的简化利用质量、刚度、阻尼(比例阻尼)的正交性
只考虑第一振型,求出风振位移根方差 (z ) ,再乘以 保证系数,即得风振位移值 y ( z )
y
d
1u11 ( z ) w0 yd ( z ) yd 1 ( z ) 2 1
式中 u 1 为考虑风压空间相关性后单位基本风压下第一 振型广义脉动风力与广义质量的比值, 1 则为相应的动力系 数。当取空间相关性系数与风的频率无关仅与位置有关的 xz ( x , x, z , z ) 时,1 ,u1 值分别为:
五、最大风速的重现期
设重现期为 T0年,则
P0为:
概率,因为不超过该设计最大风速的概率或保证率应
1 为超过设计最大风速的 T0
1 P0 1 T0
我国荷载规范规定:对一般结构,重现期为30 年,对于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重现期取50年,对于 特别重要和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重现 期可取100年。重现期为年通常俗称为T0 年一遇。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 z z s z w0
wzd 风振系数: z 1 s z w0
二、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z 梯度风高度:在一定高度不受地面粗糙的影响。 设标准地面下的梯度风高度为H ,粗糙度系数为 , H T 任意地貌下相应值为 ,则:
T0
H T w0 10 z 2 w ( z ) w0 ( ) 10 解得上两式得到: HT0 w0 10
三种类型的振动
顺风向弯剪振动 或弯扭耦合振动
横风向风力下 涡流脱落振动
空气动力失稳
(驰振、颤振)
当风吹向结构,可在结构周围产生旋涡,当旋涡脱落不 某种截面形式下,这些风力可以产生负号阻尼效应的力。如果结构阻尼力 当无偏心风力矩时,在顺力向风力作用下, 对成时,可在横风向产生横风向风力,所以横风向振动 小于这些力,则结构将处在总体负阻尼效应中,振动将不能随着时间增长 结构将产生顺风向的振动,对高层结构来 而逐渐衰减,却反而不断增长从而导致结构破坏。这时的起点风速称为临 在任意风力情况下都能发生涡激振动现象。在抗风计算 界风速,这种振动犹如压杆失稳一样,但受到的不是轴心压力而是风力, 时,除了必须注意第一类振动以外,还必须同时考虑第 说,一般可为弯曲型(剪力墙),也有剪 所以常称为空气动力失稳,在风工程中,通常称为弛振(弯或扭受力)或 二类振动现象。特别是,当旋涡脱落频率接近结构某一 切型(框架),当为框剪结构时,可为弯 颤振(弯扭耦合受力)。 自振频率时,可产生共振现象,即使在考虑阻尼存在的 空气动力失稳在工程上视为必须避免发生的一类振动现象。 剪型。 情况下,仍将产生比横向风力大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效应, 风的流动水平方向是主要的,但也可能在一定的仰角下流动,从而除水平 必须予以格外的重视。 风力外,还存在竖向风力,由于高层建筑主要荷载是水平侧向荷载,竖向

1 12


H 1 (i ) S f ( ) d
2
x
x

(Hale Waihona Puke )H 1 (iw ) --第1振型频率影响函数(传递函数)
S f ( ) --风谱,代表风能在各个频率上的分布函数(此时平均值=0,根方差=1) f (z ) --脉动系数 xz ( x , x, z , z ) --风压空间相关性系数
有关值可采用:
2 4 1 1 ( ) 2 1 1 1 2 x02 600 30 S f ( ) x0 4 2 3 v10 w0T 2 3 (1 x0 ) z 1 .8 ( 0 .16 ) f ( z ) 0 .5 3 .5 ( ) 10 xz ( x , x, z , z ) x ( x , x) z ( z , z ) x x x ( x , x) exp 50 由Shiotam 的试验确定出 z z z ( z , z ) exp 60 H 1 (i )

y ( z , t ) j ( z ) q j (t )
j 1
(2)
j (z ) --振型函数,与 z 和 j 有关
将(2)代入(1),得:
q j (t ) -- j 振型的广义坐标
q j (t ) 2 j j q j (t ) 2 q j (t ) F j (t ) j H l (z) 0 0 w( x , z ) j ( z ) dxdz f (t ) F j (t ) H 2 m ( z ) j ( z ) dz Q
荷载的适当增加并不起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高层建筑来说,主要考虑 水平侧向风力的影响。
结构在顺风向和横风向风力甚至扭力矩作用下,当有微小风力攻角时,在
§2-2 基本风速和基本风压
标准地貌
标准高度
平均风速的时距
基本风速 或基本风压 最大风速 的概率分布 或概率密度 曲线(线型) 最大风速 的重现期
最大风速的样本
v ( m / s ) 为标准。
v2 一般按w0 1600
确定的风压值,但不得小于0.25 kN / m 2
对于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上述的风压应乘以1.1
对于特别重要和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和高层结构,
应乘以1.2
对于其他重要结构,其基本风压值也可酌情提高。
§2-3 顺风向的等效风荷载
图2-1结构上的风力
D
L
1 2 p D D v B 2 1 2 p L L v B 2 1 2 p M M v B 2
M
扭矩系数
(2-2)
阻力系数
B 结构的参数尺度,常取截面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最大尺度(m)
横向力系数(水平向结构也称升力系数)
高层建筑在风力遭到损坏的例子 :
1926年9月美国迈阿密市芽咯萨大楼(17层钢框架)台风袭击后发生塑 性变形,顶部水平残余位移竟达0.61m。里特洛尔大楼 在整个风暴中严 重摇晃。 在较近时期,美国德克萨斯州洛波克市的哥比雷夫大楼也在风暴中严重
摇晃,波士顿一座大楼在一次风暴中几乎所有玻璃全都粉碎。
§2-1 风力、结构风力及风效应 由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可知风压与风速关系:
T 0 50 年, 2 .59
xde x x
设计值与平均值及根方差的关系
T 0 100 年, 3 .14

6

0.57722
ln( ln P0 )
基于上述六个条件,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 定,基本风压系以当地比较空旷平坦地面、离地 10m高,统计所得30年一遇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2
2
H T 0 2 10 z 2 w ( z ) w0 ( ) ( ) ( ) w0 z w0 10 H T 10
0
我国规范修订稿将地貌分成A,B,C,D四类 A类指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H 取 0 .12 , 300 m ;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中小城 H 镇和大城市郊区为标准地貌。取 0.16 , H 350 m ;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取 C 0 .2 , 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取 D 0 .30 ,H 450 m 。将以上数据代入上述公式,即得 z 0.24 A,B,C,D四类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为 zA 1 .379 ( ) 10 z 0.32 zB ( ) 10 z 0.44 zC 0 .616 ( ) 10 z 0.60 zD 0 .318 ( )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