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14.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课时)【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课前预习及小组活动任务】一. 课前预习作业1.匈奴族主要生活在。
2.秦汉之际,匈奴首领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3.西汉初年,由于国力有限,不得不对匈奴实行政策。
4.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5.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首领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把嫁给了他。
和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6.东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称臣,逐渐南迁;北匈奴与东汉为敌,东汉派大将、反击,打败北匈奴。
7.简述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
二. 小组活动任务1.思考教材中“动脑筋”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检查(5-10分钟)按照布置分配好的小组对预习作业进行检查,通过小组竞赛加分的方式进行。
导入新课设计(2-5分钟)导入设计:引导学生回忆秦朝建立时期反击匈奴和修筑长城的相关内容来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匈奴的兴起过程;(2)掌握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3)了解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匈奴的兴起原因;(2)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梳理匈奴与汉朝的和战过程;(3)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深入了解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在对抗匈奴过程中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3)培养学生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匈奴的兴起过程;(2)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3)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
2. 教学难点:(1)匈奴的兴起原因;(2)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在对抗匈奴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匈奴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匈奴的历史地位;(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匈奴吗?他们为什么能兴起?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匈奴的兴起过程;(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探讨话题: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关系是怎样的?(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匈奴与汉朝的和战过程;(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2)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人物在对抗匈奴过程中的作用;(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敬仰这些历史人物。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关系。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匈奴的兴起过程;2.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匈奴能兴起?他们的和战政策对汉朝有什么影响?3. 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上册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七年级上册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最终定稿)第一篇:七年级上册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匈奴的兴起及贡献(2)匈奴与两汉关系(包括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两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研讨法、讲解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渗透点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树立科学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网站资料。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背景音乐、长城画面,在我国北方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万里长城,提问:谁修筑的;用来抵御哪一少数民族的。
(学生回答)教师设问:万里长城真的能有效阻止匈奴的进攻吗?秦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怎样?古今文人笔下的昭君出塞给汉匈两族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2.讲授新课:(四边互动)图片展示:内蒙古大草原,提问:今天的内蒙古大草原在古代史上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学生答)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互动1秦时,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遏制了匈奴的南下。
但是到了秦末中原战乱,匈奴崛起。
请思考: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图片回答)展示冒顿统一蒙古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案新人教版
四、小结
+
匈奴
和战
和
汉高祖
汉武帝
汉元帝
西汉
练习:
1.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首领是
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
C.头曼单于
D.蒙恬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在
A.公元前 117 年 B.公元前 118 年
C.公元前 119 年
D.公元前 120 年
3. 昭君出塞是在哪位皇帝时期 A 汉高祖 C 汉宣帝
B 汉武帝 D 汉元帝
4.匈奴族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 A 畜牧业的兴旺 B 冶铸业的发展 C 制瓷业的发达 D 逐渐有了农耕
5.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是 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பைடு நூலகம்
6.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能够打败匈奴的原因有
①西汉国力强盛
②卫青、霍去病能征善战
③匈奴已经分裂位南北两部,力量削弱
④南匈奴同汉朝和好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7.匈奴分裂的时间是 A 秦朝 C 西汉末年
B 西汉初年 D 东汉时期
+
8.下列对西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西汉政府反对匈奴南下掠夺是反侵略战争 B 西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战争 C 西汉政府与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 D 少数民族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9. 材料分析题 : 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 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位 名将死时仅 20 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 赫赫战功。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的名将指的是谁? ②“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 ③他的英勇善战对当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匈奴的兴起和扩张过程。
(2)掌握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3)认识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在汉匈战争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匈奴的兴起原因。
(2)运用地图和时间线索,梳理汉朝与匈奴的和战过程。
(3)以案例分析法,深入了解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在汉匈战争中的贡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2)树立民族自豪感,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
(3)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匈奴的兴起原因及其扩张过程。
2. 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3. 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在汉匈战争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匈奴的兴起原因及其与汉朝的关系。
2. 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在汉匈战争中的贡献。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 辅助材料:历史地图、图片、案例分析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简要介绍匈奴的神秘色彩,引发学生对匈奴的好奇心。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匈奴吗?他们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环节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匈奴的兴起原因。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三:合作探讨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是怎样的?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人物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他们在汉匈战争中的作用。
2. 学生分享分析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五: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环节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关系。
2. 选择一位历史人物,深入了解其在汉匈战争中的贡献,下节课分享。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
学生齐答:和亲政策
学生齐答:不能
学生看视频讲述相关知识
学生看图片,深刻记忆历史人物,冠军的来历,霍去病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学生看地图,了解主要战役及夺取地区。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汉初和亲政策的实质,为汉元帝时的昭君出塞学习打下基础。
下载并剪辑视频,重温古代战争场面,使学生充分认识战争的破坏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匈奴的兴起,使学生理解匈奴兴起的意义;学习和探究卫青,霍去病打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学习障碍:初一的学生比较倾向于感性认识,而历史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对民族关系的理解是本课的重点,老师通过分析汉与匈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三、教学目标
(一)知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做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打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秦朝时边境就已经受到了匈奴的侵扰,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起了抵御匈奴的长城。那么到了汉朝时期,匈奴的发展状况及与汉朝的关系如何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让我们共同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大地,共同探究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标题出现)
学生欣赏图片,体会长城的壮观
学生思路跟随,回顾有关长城的历史知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代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代的和战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把握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史上所作的奉献,让学生能依据所学的史实熟悉匈奴族对祖国北方开发所做的奉献,培育其正确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上看录像,讲故事和课堂讨论,培育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进程与方式: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阅读教科书,了解匈奴的兴起、匈奴势力不断壮大和进入鼎盛时期的缘故。
归纳匈奴的杰出领袖冒顿单于的要紧活动和历史奉献;通过引导学生试探与探讨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大体观点分析和评判历史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缘故”,培育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到我国自古确实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一起制造的。
民族友好是咱们多民族国家进展的主流;通过对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等历史人物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
二、教学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三、教学进程第一环节【设置情景点拨导入】(教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长城模型,提问:这是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工程的模型?它是谁下令修筑的?目的是什么?2、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下令建筑了万里长城,遏制了匈奴的南下。
秦末汉初,中原战乱,长城没有招架住匈奴南下的脚步,匈奴从头崛起。
他们是如何崛起?与汉代的关系如何?让咱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代的和战》(学生观看长城模型,回忆与之有关的信息:感受情景,参与学习)第二环节【自主探讨合作把握】第一目——草原帝国的兴起(教师投放目标,导读导思)一、投放试探题:(1)冒顿什么缘故能统一蒙古草原?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咱们学习?(2)统一对匈奴的进展产生了什么阻碍?请以史实加以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4】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教案
14、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
君出
重点
农耕,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汉初年,匈奴向中原发动进攻。
公元前
少数民族军事
补充:秦始皇时,匈奴被秦将蒙恬击败,使匈奴迅速强大起来。
部
?(
岁跟随卫青作战,于冲锋陷阵。
常带领精兵
武帝命卫青出定襄,霍去病
此,匈奴
昭
河西走廊的郡县常常白天关闭城门。
音焉支,
哥郅支单于)可见在那个时代亲兄弟明算账;权利的魅力无法挡。
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名叫王嫱(qiáng),又叫昭君,长得十分
昭君死后葬在匈奴人。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1 新人教版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秦朝时期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是为了抵御那一少数民族?
况,
,冶铁主要用于
田。
__
[教师引导]回顾秦朝同匈奴关系中发生的几件大事
并修筑
匈奴的统治进入。
匈奴经济也迅速发展
请同学交流自己课下搜集的卫青、
表彰卫青、霍去病
西汉初年的经济是什么状况?
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
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
征城万里通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昭君出塞还
河套地区
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D.
小结(教学反思)讲了匈奴的兴起和统一蒙古草原,这是汉匈。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匈奴的兴起1.1 教学目标:了解匈奴的起源、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掌握匈奴在战国时期的发展和强大。
理解匈奴成为汉朝北方威胁的原因。
1.2 教学内容:匈奴的起源和生活方式:畜牧、狩猎、游牧文化。
战国时期匈奴的统一和强大:冒顿单于的统治。
匈奴与秦朝的冲突: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匈奴的起源和生活方式。
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匈奴的游牧文化。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匈奴为何能统一北方并成为汉朝的威胁。
第二章:汉朝的建立与匈奴的威胁2.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的建立和刘邦成为汉武帝的过程。
掌握汉朝初期匈奴对汉朝的威胁和汉朝的应对措施。
2.2 教学内容:汉朝的建立:楚汉战争、汉朝的建立。
匈奴的威胁:劫掠边境、汉朝的屈辱。
汉朝的应对措施:和亲政策、修筑长城。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
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汉朝为何采取和亲政策和修筑长城的措施。
第三章:汉武帝与匈奴的和战3.1 教学目标:了解汉武帝的北伐政策和汉朝对匈奴的军事行动。
掌握汉武帝时期的和战策略和结果。
3.2 教学内容:汉武帝的北伐政策:派遣将领、设置郡县。
汉朝对匈奴的军事行动:卫青、霍去病的大战。
和战策略:和亲、战争、防御。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的北伐政策和军事行动。
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汉朝对匈奴的军事行动。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和战策略的效果和影响。
第四章:汉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4.1 教学目标:了解汉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的背景和原因。
掌握和亲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4.2 教学内容:和亲政策的背景:汉朝的北伐失败、国内稳定。
和亲政策的内容:嫁给匈奴单于、赠送礼物。
和亲政策的影响:边境和平、文化交流。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和亲政策的背景和原因。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和亲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匈奴的兴起1.1 学习目标:了解匈奴的起源、生活方式以及其与中原地区的联系。
1.2 教学内容:匈奴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介绍匈奴的起源地、生活方式以及其逐渐成为强大的游牧民族的过程。
匈奴与中原地区的联系:通过史实和文献记载,探讨匈奴与中原地区的交流和影响,特别是与秦朝和汉朝的关系。
1.3 教学活动:观看地图和图片,了解匈奴的地理位置和生活方式。
阅读史实和文献记载,分析匈奴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和影响。
第二章:汉朝的建立2.1 学习目标:了解汉朝的建立背景、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以及汉朝初年的政治制度。
2.2 教学内容:汉朝的建立背景: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介绍秦朝的衰落和农民起义的爆发。
刘邦建立汉朝:通过史实和文献记载,讲述刘邦起义、攻占咸阳和建立汉朝的过程。
汉朝初年的政治制度:介绍汉朝初年的封建制度和郡县制度,探讨其对国家统治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观看地图和图片,了解秦朝的衰落和农民起义的爆发。
阅读史实和文献记载,了解刘邦起义、攻占咸阳和建立汉朝的过程。
讨论汉朝初年的政治制度对国家统治的影响。
第三章:汉朝与匈奴的和战3.1 学习目标:了解汉朝与匈奴的和战过程以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汉朝与匈奴的和战: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介绍汉朝与匈奴的和战过程,包括和亲政策、战争和和平协议等。
和战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分析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对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和战对两国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观看地图和图片,了解汉朝与匈奴的和战过程。
阅读史实和文献记载,了解和亲政策、战争和和平协议等。
讨论和战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第四章:汉朝的边疆政策4.1 学习目标:了解汉朝的边疆政策以及其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
4.2 教学内容:汉朝的边疆政策: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介绍汉朝对边疆地区的政策和措施,包括设置郡县、派遣将领和修筑长城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新人教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板书设计]第 14 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
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四、东汉与匈奴的战争: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万里长城图片)教师:从浩瀚的外太空向下看,我们会看到人类伟大的建筑之一万里长城,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学生:春秋战国时期。
老师:大家想一想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是为了抵御匈奴。
教师:那么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二、讲授新课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教师:匈奴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哪位同学告诉我匈奴族生活在什么地区,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学生:(阅读课本回答)教师:(讲述)蒙古草原;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
教师:秦汉之际他们杰出的首领是谁?他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发言。
(学生可以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冒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案(人教新课标)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习目标】1、卫青、霍去病破匈奴(∨∨)2、昭君出塞(∨)【知识梳理】1、秦汉时期,匈奴的兴起及发展兴起:匈奴的首领第一次统一了蒙古,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发展:匈奴的、发展起来,从汉人那里学会,进入鼎盛时期。
2、卫青、霍去病破匈奴时间:战役:影响:3、昭君出塞朝代:影响:4、小结: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朝时对匈奴的政策:战:和:【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少数民族是()A.越族B.匈奴族C.蒙古族D.鲜卑族2、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A.河套地区B.河西走廊地区C.漠北地区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3、下列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在于西汉对抗的是()A.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破匈奴B.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C.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D.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4、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是()A.王昭君B.卫青C.霍去病D.文成公主5、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起不到作用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1)该诗前两句指什么时候的什么事?(2)该诗后两句指什么时候的什么事?【拓展视野】1.(河南郑州卷)正在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的《昭君出塞》,引起了观众对历史上这位“落雁美女”大义和亲的辉煌事迹的极大兴趣。
你知道王昭君和亲嫁给了哪一民族的首领()A.鲜卑族 B.匈奴族 C.藏族 D.蒙古族2.(安徽安庆卷)对右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国力强盛B.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松赞干布C.东汉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D.此事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知识梳理】1.冒顿单于畜牧业、冶铸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2.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开始西迁3.汉朝为匈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4.漠北战役昭君出塞【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B 2.D 3.B 4.A 5.B二.非选择题:⑴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⑵昭君出塞【拓展视野】B D。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2、统一对匈奴发展产生的历史影响:匈奴的生产迅速发展,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表现:1)畜牧业兴旺发达,牲畜漫山遍野。
2)冶铸业发展。
3)出现了农耕。(说明汉匈两族人民在生产技术上已经有了交往。)(放映幻灯片)
(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匈奴族吗?
1)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
2)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3)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人民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启示:1、国家政策要根据国力制定。 2、中华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是历史的主流。
领域
成就
地位
文字
天文
1、与当时匈奴的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怎样 ?
经济萧条,社会荒凉
2、汉初,统治者针对匈奴的进犯采取了什么政策?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
“和亲”政策(和亲政策:汉朝时,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并每年送给匈奴大量宝物和纺织品,以求得暂时的和平的政策。) 国力有限
3、“和亲”政策的效果如何?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教学目标
1、了解匈奴的兴起;认识匈奴在开发边疆中的作用及汉匈关系。2、掌握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史实,归纳漠北大战胜利的原因,分析漠北大战的影响。掌握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3、通过认识昭君的贡献与品质,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认识和平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不同点:汉初“和亲”是被迫的,没有阻止匈奴南下侵扰;“昭君出塞”是主动的,促进了汉匈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国力不同)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新人教版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我们比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重点和难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重点。
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
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
匈奴杰出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
学习这段历史,可使我们感性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也为理解匈奴与两汉的“和”与“战”做了铺垫。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又一重点。
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
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
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
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
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境贸易等。
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学法指导1.本课引用的图片、诗句、史书记载、文物等获取信息,了解历史和认识历史,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通过对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昭君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匈奴的兴起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匈奴的起源、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2)掌握匈奴兴起的原因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匈奴兴起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匈奴的起源、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2. 匈奴兴起的原因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匈奴兴起的原因;2. 学生对匈奴与汉朝关系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匈奴的起源和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匈奴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匈奴兴起的原因,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4. 教师讲解:讲解匈奴兴起的原因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5.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对匈奴与汉朝关系的看法。
强调匈奴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民族关系。
第二章:汉朝与匈奴的和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朝与匈奴的和战过程;(2)掌握汉朝与匈奴和战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汉朝与匈奴和战的原因及其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汉朝与匈奴的和战过程;2. 汉朝与匈奴和战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汉朝与匈奴和战的原因及其影响;2. 学生对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汉朝与匈奴的和战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朝与匈奴的和战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匈奴的起源和迁徙2. 掌握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和和平时期的情况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4.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学重难点】1. 必须明确匈奴与汉朝之间的军事冲突是个长时间的过程,不是短暂的一段历史。
2. 理解匈奴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的历史影响【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预习1. 学生预习相关内容,翻译以下单词和短语。
预习时间为15分钟。
- 伏羌之变:指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攻没有成功后进行的政治改革。
- 右北平:今天的河北保定市。
- 徐福:汉代著名的航海家,他曾经率领船队访问东南亚,为后世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 东胡:是中国古代民族的一支,居住在今天的吉林、辽宁等地区。
- 丝绸之路:隋唐时期,连接中国与中亚以及欧洲的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 单于:中亚草原上的民族首领。
- 汉武帝: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时期扩大了中国领土,推崇儒学,开创了“霸权”时代。
2. 翻译预习查缺补漏,请同学互相帮助。
第二步:课堂探究1. (10分钟)引入通过学生的预习和课程介绍,介绍匈奴的兴起,及其与汉朝的和战。
让学生大致了解匈奴侵略中国的历史、情况和影响。
同时,老师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让学生们自由讨论汉朝的军事与政治。
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
2. (10分钟)讲授相关知识用图像和简单的文字,向学生解释匈奴的兴起、发展和对汉朝的影响。
3. (10分钟)讨论在教导学生相关历史事件之后,可以让学生讨论:- 为什么汉朝与匈奴之间发生了这么多战争?- 匈奴对中国的发展和影响如何?4. (10分钟)交流和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来陈述小组的观点和看法。
分享历史思考和想法。
同时,让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提高信息的交流、取舍和评估的能力。
第三步:课后扩展1. 让学生查找和了解更多与汉朝有关的历史事件;增长对历史文化的知识以及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1)白登之围说明了什么?
(2)西汉对匈奴的骚扰打又打不过,该怎么办?(3)和亲政策效果如何?
(二)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1)为什么汉武帝时能对匈奴发动反攻?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对当时西汉与匈奴有什么影响?
(3)你怎样看待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战争?
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到汉武帝时,有条件对匈奴发动大规模反击。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使匈奴从此再也不能与西汉抗衡。匈奴部分开始西迁。第3问可引导学生回忆第12课中提到的汉武帝晚年的财政危机,答案让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冒顿单于是一个勇武善战,富于谋略的少数民族军事家。
补充:秦始皇时,匈奴被秦将蒙恬击败,退出河套以南地,徙往漠北。此后,匈奴有十余年很少南下。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公元前174年)继位。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多所建树,使匈奴迅速强大起来。
冒顿是匈奴头曼单于之子。当其为太子时,头曼单于欲立阏氏(匈奴皇后)之子为太子,将冒顿派往月氏(西域游牧部落)为质,随即发兵攻打月氏。月氏恼怒,欲杀冒顿,冒顿闻讯,盗得好马,逃回匈奴。头曼单于见其勇壮,乃令其统领万骑。但冒顿因此对头曼单于不满,他将所部训练成绝对服从、忠于自己的部队,为政变谋位作准备。他制造了一种名 鸣镝 的响箭,规定: 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 ①。出猎时,他射出鸣镝,随从有不随鸣镝射往同一目标的皆斩。而后,他用鸣镝射自己的宝马,左右有不敢射者,也被立斩。进而,他又用鸣镝射自己的爱妻,左右仍有不敢射者,又被斩杀。后来,他以鸣镝射头曼单于的宝马,左右无一人不射。冒顿知部下绝对忠于自己了。在一次随父头曼单于出猎时,冒顿用鸣摘射头曼,左右皆随之放箭,射杀头曼。随后,冒顿又诛杀后母及异母弟,尽杀异己之大臣,自立为匈奴单于。
补充:
1、卫青:出生时间不详,死于公元前106年。河东平阳人(山西临汾西南),卫皇后的弟弟。本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即最高的军事将领。多次带兵同匈奴作战,屡立战功。史书说:卫青为人,谦虚爱士,深得部下拥戴。
2、霍去病:(?——前117年)河东平阳人,卫青的外甥,善骑射。18岁跟随卫青作战,官至骠骑大将军。霍去病为人很少说话,敢于冲锋陷阵。常带领精兵远离大军,深入蒙古大沙漠数千里,追击匈奴贵族。
汉和匈奴的和战
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同汉朝和好逐渐内迁。北匈奴仍在蒙古高原,并控制西域,经常派骑兵进攻东汉的边境,河西走廊的郡县常常白天关闭城门。东汉王朝先后派大将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恢复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北匈奴战败以后,部分向西远迁。
补充: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约定“汉与匈奴为一家,勿得相诈相攻”。并三次进长安入朝,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由呼韩邪单于杀兄(攻打哥哥郅支单于)可见在那个时代亲兄弟明算账;权利的魅力无法挡。 西汉到了汉宣帝当皇帝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结果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交好,曾亲自带部下来朝见汉宣帝。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
3、卫青、霍去病进攻漠北
元狩四年(前119年)匈奴各以数万骑兵入右北平和定襄郡(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汉武帝命卫青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各率骑兵五万,步兵及辎重部队数十万,大举反击。卫青大败单于军,单于率残部向西北溃逃,汉军北至寘颜山赵信城而还。霍去病出代郡二千多里,大破左贤王军,临翰海而还。从此,匈奴远走漠北。汉朝东自朔方,西至令居,以前的0万吏卒屯田,进行开发,保障了河西地区的安全。
(三)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互相攻杀。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南迁长城附近。他表示愿与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呼韩邪单于的请求,宫女王昭君自愿前往,汉元帝把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半个多世纪里,西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
二、讲授新课:(31~38分钟。根据内容,时间可分多段。)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学生结合事先找的资料、课本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冒顿单于是怎样使匈奴强盛起来的?
(2)、匈奴的强盛有哪些表现?
(3)、面对匈奴的进攻,汉高祖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4)、冒顿单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冒顿单于励精图治,严于治军,训练了一支数十万人的骑兵队伍,军事力量增强,秦末汉初统一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匈奴经济也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二是匈奴地区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交往:三是手工业有了发展,尤其是冶铸业,能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而且全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西汉初年,匈奴向中原发动进攻。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被围平城白登山,侥幸逃脱。
14、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
授课班级
七年级 班
授课教师
日期
教
学
目
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田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教学
重点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教学
难点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
用具
板
书
设
计
评
价
与
反
思
时
间分配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1~2分钟)
同学们回忆.在前面课文里,我们学习过秦始皇统治时期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大家想一想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抵御匈奴。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秦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怎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