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 (2008年)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利用情况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利用情况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是由于各类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原材料的废弃物;二是产品的废弃物。
这些废弃物需要被安全处理或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纺织、轻工业等行业。
在生产过程中,许多原材料被使用,而其中的一部分会变成工业固体废物。
例如,煤矿废渣、铁矿石尾矿、石油炼制的渣滓、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等。
针对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有很多相关法规和政策来进行管理,以减少危害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然而,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不当处理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和执法来推动企业做好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加强监管可以包括加强对企业的检查,督促其按照法规进行废物处理,并对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进行惩罚。
另一方面,在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方面,需要研发新的技术和工艺,以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在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方面,可以采取多种途径。
一种是通过废物的回收和再利用。
例如,回收金属废物用于再生资源的生产,回收废纸用于再生纸的生产等。
这样可以减少对原有资源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另一种是通过废物的焚烧和能源回收。
工业固体废物中的部分有机物质可以用于焚烧发电,以产生电能和热能。
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能源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废物的体积和对环境的污染。
还有一种废物处理的方法是通过废物的填埋。
将废物进行填埋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直接污染。
然而,填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占地面积大、地下水污染等。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废物的微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等方式进行处理和利用。
例如,采用微生物菌种对废物进行分解和降解,以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总的来说,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是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需要加强废物的管理和利用。
这包括加强监管和执法,研发新的废物处理和利用技术。
按行业分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 (2009年)
按行业分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 (2009年)
工业固体 行 业 废物产生量 (万吨) #危险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 综合利用量 (万吨) 1429.84 0.06 12.31 0.01 158.08 72.75 128607.6 18409.9 57.6 5823.3 8953.5 765.0 30.2 0.14 0.44 0.27 0.01 18.48 0.13 2055.7 522.4 914.3 33.9 685.4 44.2
18.3
18.7 64.1
0.33 0.09
17.7 59.3
45131.2
15.67
36963.8
55.6 19.4 144.1
0.31 0.77 0.04
35.4 8.9 142.5
2009年)
工业固体 废物贮存量 (万吨) 19391.0 1490.3 11.2 3905.1 4713.7 330.0 10.1 7.8 0.2 1.2 0.2 0.3 0.1 工业固体 废物处置量 (万吨) 44940.2 5069.7 106.7 13700.2 12164.7 353.3 5.7 27.5 8.3 7.2 6.3 45.8 2.5 工业固体 废物排放量 (万吨) 631.57 261.35 0.03 25.53 121.57 6.99 0.08 2.92 1.16 7.48 0.28 0.96 0.06 “三废”综合 利用产品产值 (万元) 16082440 215935 124425 40444 296452 33334 1679 441431 175440 322744 4492 258373 6318
1.68 0.09 0.28 0.08 35.05
126706 87763 56086 70474 406765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情况报告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
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
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
填表说明:
1.综合利用Leabharlann 产值是指通过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而获得的产值。
2.综合利用总利润是指通过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而获得的利润。3.综合利用企业是指以综合利用为主营业务或综合利用产值占企业总产值50%及以上的企业。
4.新增投资是指2010年在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等方面新增加的资金投入。
5.从业人数包含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内从事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人数和从事资源综合利用配套的咨询、服务等产业的总人数。6.地区内没有相应工业固体废物的请填“无”。
(一)工业固废年度产生及累积堆存情况。
(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情况、主要利用途径及取得的成绩。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状况
本地区企业开发、应用的值得推广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点技术、工艺及装备,重点包括重大关键研发类技术、示范类技术和产业化推广类技术。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2008
276-005-02
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化学药品、基因工 程药物过程中的报废药品及过期原料
T
HW03 废药物、药品
非特定行业
900-002-03
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失效、变 质、不合格、淘汰、伪劣的药物和药品(不 包括 HW01、HW02、900-999-49 类)
T
使用砷或有机砷化合物生产兽药过程中产 生的废水处理污泥
T
275-002-02
使用砷或有机砷化合物生产兽药过程中苯 胺化合物蒸馏工艺产生的蒸馏残渣
T
275-003-02
使用砷或有机砷化合物生产兽药过程中使 用活性炭脱色产生的残渣
T
275-004-02
其他兽药生产过程中的蒸馏及反应残渣
T
275-005-02
(二)“行业来源”是某种危险废物的产生源。
(三)“废物代码”是危险废物的唯一代码,为8位数字。其中,第1-3位为危险废物产生行业代码,第4-6位为废物顺序代码,第7-8位为废物类别代码。
(四)“危险特性”是指腐蚀性(Corrosivity, C)、毒性(Toxicity, T)、易燃性(Ignitability, I)、反应性(Reactivity, R)和感染性(Infectivity, In)。
T
272-002-02
化学药品制剂生产过程中的母液及反应基 或培养基废物
T
272-003-02
化学药品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脱色过滤(包 括载体)物
T
272-004-02
化学药品制剂生产过程中废弃的吸附剂、 催化剂和溶剂
T
272-005-02
化学药品制剂生产过程中的报废药品及过 期原料
T
兽用药品制造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绪论)
➢ Zi为不同农作物每年果实收成量(吨/年);
➢ Bi为不同农作物剩余秸秆量与农作物果实收成 量之比。
(3)农用塑料残膜(W3)
➢ 目前我国农膜残留量一般在60-90kg/hm2, 最高可达到165 kg/hm2。
➢ 农膜残留量估计与预测:
➢ W3=∑riTi ➢ W3为农膜残留量(t/a); ➢ ri 为不同地方不同膜在不同使用年限下该年单
值得注意的几点:
固体废物从形态上来说, 并不仅仅是固态的, 还包 括半固态(泥态)以及置于容器当中的液态和气 态废物;
固体废物的“废”具有时间性与空间性; 固体废物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持久危害性。
第一节 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分类
一、来源
1、生产废物:生产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2.生活废物:产品进入市场后在流动过程中或 使 用消费后产生的固体废物。
项目 年度 产生量(亿吨) 综合利用量(亿吨) 综合利用率(%) 贮存量(亿吨) 处置量(亿吨) 排放量(亿吨)
累计贮存量(亿吨)
1995 1996 1997 6.45 6.59 10.58 2.85 2.84 4.28 0.429 0.430 0.456 2.48 2.64 2.99 1.42 1.15 1.95 0.22 0.17 1.84
重庆 69.91 19.91
2.9 1.19 2.12 1.95 2.01 10.18 16.8 79.54 0.77 0.94 0.68 0.84 0.42 3.66
燃料 类型
燃 气
燃 煤
4.国内外概况
城市垃圾的增长率,发达国家: 3.2%~4.5%;发展中国家: 6%~8%。
目前各国垃圾增长率为: 美国5%;欧盟3%;德国4%;瑞典 2%;韩国12%。
固废
工业固体废物2014-11-244.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2013年,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2.8亿吨,比上年减少0.41%,综合利用量为20.6亿吨,比上年增加1.71%,综合利用率为62.2%,贮存量为4.3亿吨,比上年减少28.7%;处置量为8.3亿吨,比上年增加17.3%;倾倒丢弃量为129.3万吨,比上年减少10.3%。
表4-1 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单位:万吨注:1.“综合利用量”包括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处置量”包括处置往年贮存量;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
重点调查工业企业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1.3亿吨。
其中,尾矿产生量为10.6亿吨,占34.0%,尾矿综合利用量为3.3亿吨,综合利用率为30.7%;粉煤灰产生量4.6亿吨,占14.8%,综合利用量为4.0亿吨,综合利用率为86.2%;煤矸石产生量3.8亿吨,占12.3%,综合利用量为2.8亿吨,综合利用率为71.1%;冶炼废渣产生量3.7亿吨,占11.8%,综合利用量为3.4亿吨,综合利用率为91.8%;炉渣产生量2.6亿吨,占8.5%,综合利用量为2.4亿吨,综合利用率为89.9%。
图4-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构成尾矿产生量较大的省份依次为河北2.4亿吨、辽宁1.1亿吨、四川0.8亿吨、江西0.7亿吨、云南0.6亿吨。
其中河北、辽宁两省尾矿产生量占全国的33.3%。
粉煤灰产生量较大的省份依次为山西4192.4万吨、山东4159.6万吨、内蒙古4082.6万吨、河南3670.3万吨和江苏3048.8万吨,这5个省粉煤灰产生量占全国的41.4%。
煤矸石产生量较大的省份依次为山西1.4亿吨、内蒙古0.5亿吨、安徽0.3亿吨、河南0.3亿吨和山东0.2亿吨。
其中,山西省煤矸石产生量占全国的35.2%。
冶炼废渣产生量较大的省份依次为河北7394.4万吨、辽宁3417.4万吨、山东3047.1万吨、江苏2875.3万吨和山西1969.6万吨,5省冶炼废渣产生量占全国的50.8%。
全国各省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数据:8-17 分地区固体废物处理利用情况(全国与2011-2018指标)
6936.89
18.18 24.38 189.82 70.86 320.11
106.21 178.72
65.08
110.44 435.52 342.26 127.69
95.46 84.50 2043.40
188.96 115.28 328.12
4043.42
7.72 3.17 127.32 38.34 143.53
57.43 91.70 25.85
24.36 170.95 138.16
69.12 58.79 59.74 1660.68
141.19 50.80
306.95
2551.56
10.35 21.13 64.56 33.53 394.76
43.84 80.71 40.65
85.81 242.22 201.33
3254 1588
543 550 281
61
395 3838 2044 4083
0 0 1287 3104 7329
10286 734
1685
1 283
27 1113
247 6907 2352
541 2138
907 174 2268
65
157 3584 1221 2765
0.00
0.00 0.41 1.81
1630
181187
467 1479 18741 12190 10422
11346 2300 3159
1533
682 1009
250
457 3007 3139 6155
5
5394 1276
32 2010 1608
79798
164 2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情况报告
篇一: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情况报告提纲2010年各地区(企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情况报告(提纲)一、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现状根据本地区(企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整体情况和各类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情况进行总结性论述,分析2010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工业固废年度产生及累积堆存情况。
(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情况、主要利用途径及取得的成绩。
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状况本地区企业开发、应用的值得推广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点技术、工艺及装备,重点包括重大关键研发类技术、示范类技术和产业化推广类技术。
三、国家综合利用相关法规和优惠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一)国家相关法规、条例、政策措施等落实和执行情况。
(二)本地区(企业)综合利用相关文件的制定、执行情况,推动综合利用工作的具体做法等。
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点产业园区和企业情况本地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园区、企业开展综合利用的基本情况和典型模式。
五、本地区(企业)综合利用产业标准制修订情况六、本地区(企业)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主要问题七、本地区(企业)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前景八、意见和建议2010年各地区(企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经济指标表填表说明:1.综合利用总产值是指通过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而获得的产值。
2.综合利用总利润是指通过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而获得的利润。
3.综合利用企业是指以综合利用为主营业务或综合利用产值占企业总产值50%及以上的企业。
4.新增投资是指2010年在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等方面新增加的资金投入。
5.从业人数包含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内从事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人数和从事资源综合利用配套的咨询、服务等产业的总人数。
6.地区内没有相应工业固体废物的请填“无”。
7.对表格中没有,但在地区内影响较大的工业固体废物,请在其他废渣栏填写,可适当增加表格,并在备注中注明。
8.黑色尾矿包括铁、锰、铬等黑色金属尾矿;有色尾矿包括铝、铜、铅、锌、镍、金及其他有色金属尾矿。
中国的环境问题
中国的环境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背后确实也伴随着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使中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如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第六次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长期以来积累的环境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出现了。
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超过了环境所能承受的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变得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有机塑料等污染物持续增加。
流经全国城市的河流普遍受到了污染,1/5的城市空气污染十分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的威胁。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称,由加拿大科学家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卫星数据绘制而成的全球污染颗PM2.51浓度地图发布,中国华北、华东为世界污染浓度最深区域,这表明,中国的空气污染已经到了异常严重的程度。
这些都严重的威胁了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我们应该关注中国的环境问题。
中国的环境问题有自己的特点:(1)城市环境污染严重;(2)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扩展;(3)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这些特点是中国经济高速是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这也是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必然。
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也对自己的国家环境造成了破坏,随着经济的成功转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但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也要走先污染在治理的道路那是行不通的,因为中国的人口数量大资源相对有限,这就限制我们粗放式的发展,我们必须走资源节约的道路,这也是国家在近期经济发展提出的目标,我们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就说明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下面我讲按照上面说的各个方面说明一下中国的环境问题。
一、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中国的城市化率一直很低,2008年底,我国城市化率为45.68%,预计2010年能到47%,而这也仅仅是接近全球平均水平。
但就是就是这要低的城市化水平,却出现了巨大的环境问题。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版)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发布日期:2008-10-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特制定《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现予公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1998年1月4日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公安部发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发〔1998〕89号)同时废止。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二○○八年六月六日主题词:环保法规危险废物令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列入本名录:(一)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二)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
第三条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另行制定和公布。
第四条未列入本名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根据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属于危险废物,适时增补进本名录。
第五条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混合物的性质判定,按照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执行。
第六条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和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油漆和溶剂及其包装物、废矿物油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像纸、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镍镉电池和氧化汞电池以及电子类危险废物等,可以不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将前款所列废弃物从生活垃圾中分类收集后,其运输、贮存、利用或者处置,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根据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需要,对本名录进行适时调整并公布。
第八条本名录中有关术语的含义如下:(一)“废物类别”是按照《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划定的类别进行的归类。
(二)“行业来源”是某种危险废物的产生源。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8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8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8年)2009-09-28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节能减排、抗击自然灾害和北京奥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全面加强环境监管,各项环境保护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观念,变被动减排为主动减排,纷纷采取多种责任追究手段,有力推动了污染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与2005年相比,200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6.61%和8.95%,不仅继续保持了双下降的良好态势,而且首次实现了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
200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71.7亿吨,比上年增加2.7%。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1.7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2.3%,比上年减少2.0%;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30.0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7.7%,比上年增加6.4%。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20.7万吨,比上年减少4.4%。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57.6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4.6%,比上年减少10.5%;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63.1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5.4%,比上年减少0.9%。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7.0万吨,比上年减少4.0%。
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9.7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23.4%,比上年减少12.9%;生活氨氮排放量97.3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76.6%,比上年减少1.0%。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3.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008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2万吨,比上年减少5.9%。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91.3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8%,比上年减少6.9%;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9.9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2%,比上年增加0.5%。
烟尘排放量901.6万吨,比上年减少8.6%。
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及利用率分析
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及利用率分析一、概况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的一类,简称工业废物,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
可分为一般工业废物(如高炉渣、钢渣、赤泥、有色金属渣、粉煤灰、煤渣、硫酸渣、废石膏、脱硫灰、电石渣、盐泥等)和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即危险固体废物。
通过原料回收、加工再用、转化利用、废物交换等方式,从工业固体废物中提取或使其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活动。
如回收金属、再生建材或农业肥料、再生筑路材料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废物资源利用量在逐年增加,废物资源利用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逐年凸显出来,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出了贡献。
二、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现状分析为了减少工业废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节约资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给予了高度重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之间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科研技术人员与企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以提高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
2019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19493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5.02%。
三、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技术趋势分析尽管我国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已经取得了上述不错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就国内而言,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在新世纪,我国顺应时代发展,先后提出了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的发展要求。
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应该抓住机遇,发展节能减排技术,提高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
而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不是某一个技术人员的责任,而是整个工业领域从上到下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也只有全员都注重节能减排,注重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废物资源利用率,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实现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按行业分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 (2010年)
26.68 0.18 1.12 1.37 1.07 0.02 0.12
1238399 150871 123278 72677 234705 77390 301913
15.7
18900
0.9 1.7
0.09 0.21
6514 1403154040.3源自44.86742238
7.5 8.7 0.5
0.03 0.03
2342 538 43855
行业总计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225093.6 27316.1 206.6 31968.9 29338.4 1780.2 72.6 2119.7 668.4 929.1 40.7 753.8 56.0
14.3
0.32
19014
2.0
0.23
109439
0.3 160.9 2.2 0.4
0.08 2.87
6853 2298091 6487
0.04
830
710.9
2.36
1118174
2787.6
12.10
1357445
31.8 15.4 3.5 4.7 235.0 3370.9
1.42 1.48 0.37 0.05 26.98 10.55
12-29
按行业分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 (2010年)
工业固体 行 业 废物产生量 (万吨) #危险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 综合利用量 (万吨) 1586.75 0.01 17.50 0.01 164.31 93.49 150899.4 20906.1 78.0 6657.9 11581.9 932.5 52.3 0.18 0.86 0.17 0.01 17.00 0.31 2073.0 652.7 910.0 33.7 706.4 53.2 工业固体 废物贮存量 (万吨) 22117.5 1627.0 6.7 5463.4 4880.8 411.1 4.9 8.0 0.8 1.2 0.6 0.3
工体废物产生及利用情况
汕头市2007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信息发布情况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利用情况
主要工业固体废物种类
主要工业固废产生企业(前5位)(单位:吨)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
主要工业危险废物种类
主要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前5位)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颁布情况
医疗废物处置情况
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情况
危险废物处置设施
附属其他内容:
1.信息发布城市:汕头市
2.信息发布机构:汕头市环保局
3.信息发布日期:2008年9月5日
4.信息来源:环境统计
5.信息发布周期:2007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
2008年中国环境生物技术应用研究与发展预测
2008年中国环境生物技术应用研究与发展预测《2008年中国环境生物技术应用研究与发展预测》环境生物技术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各种环境生物的特殊功能,进行生物净化、生物修复、生物转化和生物催化,从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到可再生资源利用,多层面、全方位地解决工业和生活污染、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荒漠化和海水污染等问题。
发展环境生物技术是解决全球性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随着基因组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渗透,环境生物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以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上中下游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技术,在重工业、日用消费品工业、石油产业、运输产业、农业、渔业、食品、污水及其他污染物处理等产业中的应用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均把环境生物技术作为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战略高技术。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改革开发20余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13亿人口初步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但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物质资源过度滥用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没有摆脱粗放型增长方式,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依然存在,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主要瓶颈。
大力发展环境生物技术,是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的重要技术保障。
《2008年中国环境生物技术应用研究与发展预测》报告是在中心生物技术研究组“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撰写而成。
本研究报告依据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和国家环保总局等权威渠道数据,同时采用中心大量数据库,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研究和预测论证。
报告共分十二章,首先对环境生物技术进行了概述;接着分析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重要进展;之后对环境生物技术在“三废”治理、微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废水除磷脱氮中的应用以及环境生物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与趋势进行了详尽阐述;接着分析介绍了生态毒理学环境生物技术、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环境生物技术;最后对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8
中国环境统计(2008年)● 水资源情况(2000-2007年)● 供水和用水情况(2000-2007年)● 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0-2007年)● 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0-2007年)●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2000-2007年)● 生态环境保护情况(2000-2007年)● 自然灾害情况(2000-2007年)●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2000-2007年)● 城市环境情况(2000-2007年)● 农村环境情况(2000-2007年)● 各流域水资源情况(2007年)● 各流域节水灌溉面积(2007年)● 各流域供水和用水情况(2007年)● 各流域供水和用水情况(2007年) 续表● 各地区水资源情况(2007年)● 各地区节水灌溉面积(2007年)● 各地区供水和用水情况(2007年)● 各地区供水和用水情况(2007年)续表● 流域分区河流水质状况评价结果(按评价河长统计)(2007年)● 主要水系干流水质状况评价结果(按监测断面统计)(2007年)● 大型淡水湖泊、水库水质状况(2007年)●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1●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2●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3●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4●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5●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1●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2●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3●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4●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56●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7●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8● 各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9● 主要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主要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 沿海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沿海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 全海域海水水质评价结果(2007年)● 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评价结果(按海域污染程度分)(2007年)● 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评价结果(按海水类别分)(2007年)● 全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2007年)● 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增加值(2005-2007年)● 海洋原油和天然气产量(2005-2006年)● 主要城市气候情况(2007年)● 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标(2007年)● 各地区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各地区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1● 各地区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2● 各地区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3●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1●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2●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3●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4●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5●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6● 各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7● 主要城市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主要城市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 沿海城市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表● 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排放情况(2007年)● 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007年)● 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007年)续表● 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排放情况(2007年)● 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排放情况(2007年)续表● 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007年)● 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007年)续表1● 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007年)续表2● 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007年)续表3● 主要城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排放和综合利用情况(2007年)● 沿海城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排放和综合利用情况(2007年)● 各地区土地利用情况(2007年)● 各地区土地利用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耕地变动情况(2007年)● 各地区耕地变动情况(2007年)续表● 各流域除涝情况(2007年)● 各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2007年)● 各地区除涝情况(2007年)● 各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情况(2007年)● 各地区森林资源情况● 各地区造林情况(2007年)● 各地区造林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情况(2007年)● 各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情况(2007年)续表1● 各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情况(2007年)续表2● 各地区退耕还林情况(2007年)● 各地区退耕还林情况(2007年) 续表● 三北、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 三北、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续表●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林业系统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 各地区林业系统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续表●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程建设情况(2007年)● 各地区自然保护基本情况(2007年)● 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2007年)● 各地区湿地情况● 各地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情况● 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2007年)● 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2007年)续表● 地震灾害情况(2007年)● 海洋灾害情况(2007年)● 各地区自然灾害损失情况(2007年)● 各地区自然灾害损失情况(2007年)续表1● 各地区自然灾害损失情况(2007年)续表2● 各地区森林火灾情况(2007年)● 各地区森林火灾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森林病虫鼠害防治情况(2007年)● 各地区森林病虫鼠害防治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2007年)● 各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情况(2007年)● 各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完成情况(2007年)● 各地区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2007年)● 各地区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排污费征收情况(2007年)● 各地区林业系统营林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情况(2007年)● 各地区林业系统营林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林业系统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面积和建设用地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面积和建设用地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市政设施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市政设施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供水和用水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供水和用水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节约用水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节约用水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 (2007年)● 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 (2007年)续表1● 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 (2007年)续表2● 各地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 (2007年)续表3● 各地区城市燃气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燃气情况(2007年)续表1● 各地区城市燃气情况(2007年)续表2● 各地区城市集中供热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集中供热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公共交通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公共交通情况(2007年)续表● 各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情况(2007年)● 各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情况(2007年)续表● 主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情况(2007年)● 主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情况(2007年)● 各地区农村改水、改厕情况(2007年)● 各地区农村改水、改厕情况(2007年)续表1● 各地区农村改水、改厕情况(2007年)续表2● 各地区农村改水、改厕投资情况(2007年)● 各地区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2007年)● 分地区农村非商品能源生活消费情况(沼气)(2004-2007年)● 分地区农村非商品能源生活消费情况(沼气)(2004-2007年)续表● 分地区农村非商品能源生活消费情况(秸杆)(2004-2007年)● 分地区农村非商品能源生活消费情况(薪柴)(2004-2007年)● 各地区农业有效灌溉和农用化肥施用情况(2007年)● 各地区农用塑料薄膜和农药使用量情况(2007年)● 东中西部地区水资源情况(2007年)● 东中西部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 东中西部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续表● 东中西部地区废气排放情况(2007年)● 东中西部地区废气排放情况(2007年)续表● 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2007年)● 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环境情况(2007年)● 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环境情况(2007年)● 世界主要国家水资源● 世界主要国家抽取淡水的来源● 世界主要国家抽取淡水的来源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总地下水取用量● 世界主要国家总地下水取用量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总地表水的取用量● 世界主要国家总地表水的取用量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总淡水取用量● 世界主要国家总淡水取用量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由供水行业提供的净淡水量● 世界主要国家由供水行业提供的净淡水量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由供水行业提供的生活用水量● 世界主要国家由供水行业提供的生活用水量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自来水受益人口比例● 世界主要国家自来水受益人口比例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受益于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人口比例● 世界主要国家受益于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人口比例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受益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人口比例● 世界主要国家受益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人口比例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废弃物的成份●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废弃物的成份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废物收集●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废物收集续表● 世界主要国家总人口中受益于城市废物收集系统的比例● 世界主要国家总人口中受益于城市废物收集系统的比例续表● “十五”时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十一五”时期人口、资源和环境指标● “十一五”主要环境保护指标● 人口资源环境主要指标● 人口资源环境主要指标续表● 2008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中文)●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英文)。
2008年洛阳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 告
2008年洛阳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二条、《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导则》规定和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的统一部署,现将2008年洛阳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告如下:一、洛阳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目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方针,综合利用与安全处置相结合的途径进行有效控制。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建设要求,结合洛阳市固体废物特征及发展趋势,到2010年达到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0%,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90%,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保持为100%的目标。
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及综合利用现状(一)我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利用情况2008年洛阳市总产生工业固体废物1766.05万吨,比2007年下降了9.72%。
其中综合利用1021.23万吨,处置745.45万吨,贮存37.03万吨,排放0.49万吨。
(二)2008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种类洛阳市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构成为尾矿、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和冶炼废渣等。
其中尾矿产生量909.67万吨,粉煤灰产生量474.07万吨,炉渣产生量103.49万吨,煤矸石产生量9.64万吨,尾矿产生量909.67万吨,冶炼废渣产生量7.95万吨,其它固体废物产生量103.26万吨(脱硫石膏56.32万吨,其他废物46.94万吨。
综合利用量为尾矿615.21万吨,粉煤灰347.59万吨,炉渣100.89万吨,尾矿9.43万吨,冶炼废渣7.95万吨。
(三)2008年工业固体废物前5位企业情况2008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前5位的企业为:栾川县大东坡钨钼矿业有限公司,尾矿1081500吨;大唐洛阳首阳山发电厂,共计1081380吨,其中粉煤灰968330吨、炉渣113050吨;河南华润首阳山电力有限公司,共计950439吨,其中粉煤灰783142吨、炉渣87016吨;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选矿二公司尾矿934000吨;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选矿一公司尾矿8378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