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出口竞争力比较

合集下载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关系与前景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关系与前景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关系与前景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亚洲地区最有潜力和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由于其庞大的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中印之间的贸易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关系的现状、挑战以及未来的前景。

一、现状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往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两国的商贸往来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然而,近年来,中印贸易发展迅猛,双方逐渐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根据相关数据,目前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已经接近1000亿美元。

中国对印度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纺织品和电子产品等,而中国从印度进口的主要产品是铜矿石、石油和化工产品。

二、挑战尽管中印贸易规模庞大,但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印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比较明显,中国对印度的出口远远超过对印度的进口,这导致了贸易逆差的增加。

此外,贸易争端和保护主义的影响也对中印贸易关系造成了困扰。

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也对贸易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双方边界问题的存在,印度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进行了限制,这影响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此外,印度对中国进口商品的限制措施也进一步加剧了贸易的不均衡。

三、前景尽管中印贸易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其潜力仍然巨大。

随着中印两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的相互开放,贸易前景非常乐观。

一方面,中国和印度都致力于扩大贸易和投资,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度的“制造印度”政策为两国贸易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另一方面,随着两国之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改善,中印之间的贸易壁垒有望逐渐减少,进一步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

两国可以通过加强经贸合作、制定更加开放的贸易政策以及加强双边投资等措施,进一步拓宽市场,减少贸易壁垒。

此外,中印之间在新兴领域的合作也将为双边贸易带来新机遇。

例如,在数字经济、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两国可以加强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

中印经济形势比较分析

中印经济形势比较分析

中印对比看改革开放的影响中国和印度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在当代世界也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巧的是地理上相邻,人口也相近,近代也同曾面临殖民主义的威胁又同为金砖国家.印度和中国人口加起来占全世界40%左右,所以印度和中国的崛起不仅代表着各自国家的崛起,也不仅代表亚洲的崛起,更是对解决贫困人口有着重要的世界意义.另外论了解程度的话,我们对日本、韩国、越南、朝鲜的了解比对印度的了解多,也许是因为同为或者说同曾为汉字文化圈的原因吧。

我们和印度在近代历史上命运如此相似,也许是出于曾经上的领土纠纷,又或许是国情有些相似且地理相邻的缘故两个国家都在互相比较,既然我们在讨论一件事物是时候,就有必要去了解它,去了解这个陌生的邻居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新中国诞生,经济起点也相近。

印度从英国殖民体系中独立出来,继承英国遗留的工业体系和制度,中国这一边1945结束抗日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内战,百废待兴。

不光我们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印度也是如此,而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GDP总量约为印度的5倍,而改革开放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其实除了总所周知的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外,印度1991年也实行了一次某种意义上的改革开放。

图1:2017年全球GDP前20强(来自世界经济信息网)1.印度的改革开放两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得不面对自己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印度国内100多个民族,各种语言林立,也不像中国一样有主体民族和统一的文字,不同的邦的官方语言也不尽相同,联邦制度,且各邦的权利过高,宗教矛盾突出。

而且种姓制度的余毒的影响残留至今,即便印度政府也想要淡化种性观念。

这是内部矛盾,而印度雄踞南亚次大陆,地理位置优于我国,不过也有印巴分治带来的边境冲突,和与中国的边界纠纷。

而在教育方面,1949年前后两国文盲率大致相当。

印度从独立到1986年为止,文盲率仍高达%63。

77,但辍学率也高达31%,毋庸置疑贫穷是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中印两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与问题

中印两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与问题

中印两国贸易的发展、特征和问题46052中国与印度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而且,中印两国山水相连,互为邻邦。

近些年来,两国经济都有着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被同时列入“金砖四国”。

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与经济发展对两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有着极大的发展,但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中印两国贸易的发展趋势图表1中印两国贸易数据11本表中数据来源于印度政府商务部。

表中货币单位为“百万美元”。

通过以上表、图中数据可以看出,近五年来,中印两国双边贸易有着极其迅速的发展。

次贷危机过后,印度对中国出口和中国对印度出口分别有了60%以上和40%以上的增长。

而且,通过图中增长趋势可以看出,不出意外的话,中印双边贸易依旧会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中印双边贸易增长如此迅速,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原因:一、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GDP 的迅速提高。

根据引力模型,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与两国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两国距离成反比,因此,在两国距离一定的前提下,中印两国近年来极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以出口退税等政策引导,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成为“世界工厂”,导致制造业对印出口量大且增速高。

三、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使得两国都在贸易政策上获利,消除了部分壁垒,拓宽了合作领域。

四、05年以来中印两国在政治上开展交流,减少分歧,达成共识,增进友好与合作,促进了两国经贸的合作与发展。

此外,中印两国的贸易发展还有极大潜力,因为两国劳动力丰富、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距离较近。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良好的增长趋势还会继续。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图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印双边贸易的不平衡极为严重,且这一趋势依然在加剧。

从世界范围来看,到2011年,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已超过美国成为印度总进口的第一位,印度对中国的出口占印度总出口的第三位,而印度对中国的出口只占中国总进口的第十位。

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

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

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印度经济发展从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印度经济一直在稳步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其宏大的潜力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多的瓶颈和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也经历了彪炳史册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探究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异同。

一、政治和制度政治和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方面的对比上,中国在有关改革开放的初期采用了一系列基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从1980年代开始逐步实行市场经济,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

相比之下,印度是一个民主的国家,与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植根于一个多元文化、多种族、多语种的国家。

印度独立后采用西方式的自由市场和议会民主体制,但随着印度政府的过度干预和官僚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二、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发展模式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主张经济的大规模发展,它着重发展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并在政策上大力吸纳外资以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

中国单一的经济政策成果斐然,迅速深入发展了国内的企业,并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劳工工资、技术标准、政治干VS.私营企业的政策。

相比之下,印度政府则更重视的是发展服务业和知识产业。

这样一来,印度的经济结构比较复杂,经济成长的步伐也不是那样平稳,容易出现错位发展和缺少产业支撑的问题。

随着印度经济的稳步发展,印度服务业和知识产业的优势越来越凸显,也成为了印度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三、技术投入技术投入是任何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技术投入方面,中国做得比印度更多,针对技术竞争的压力,在国内外资企业兴起的同时,中国也开始加强该领域的自主发展。

中国政府资助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产生了一批在信息技术、通讯、能源、材料科学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企业、产业和新型职业。

专题二:中国与印度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1).

专题二:中国与印度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1).

(2)印度制造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并不明朗, 产业优势依然集中在纺织、服装、鞋类、贵金 属加工等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上, 没有向位于产业链上游、在分工中处于优势地 位的中高技术产业转移的态势。印度的产业升 级明显慢于中国,这是其特殊的国情和不同于 中国的发展模式带来的必然结果
农产品出口除了各自具有地缘优势的市场外,基本 都在欧盟、东盟、美国这三 个市场上存在竞争关系, 中国对这三 个市场农产品出口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 的38.59%,印度为33. 94%。
中国与其在日本、韩国市场上的竞争性很小,这可 能是由于中国较其他农业出口大国在地理上与日韩具 有“天然的贸易伙伴”关系。
两国MT1类商品RCA 与NRX 关系背离商品列表
两国MT2类商品RCA 与NRX 关系背离商品列表
两国MT3类商品RCA 与NRX 关系背离商品列表
MT1类RCA与NRX背离中国有3类,印度有4类, 都为无比较优势但出现贸易顺差的。 MT2类RCA与NRX背离中国有6类,印度有7类, 几乎都为无比较优势但出现贸易顺差的。 MT3类RCA与NRX背离中国有15类,印度有4 类,大部分为无比较优势但出现贸易顺差的, 也有少数有比较优势但逆差的。
中国在 2000 之前其 TC 指数为正,说明 此中国的农产品在国际贸易 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然而 2000 年后开始变为负数,并且负数的绝 对值越来越大,到 2012 年达到了-0.44,说明中国农产品在进出口贸 易中竞争优势逐渐消失。印度从 1997 年一直到 2012 年,其 TC 指数 都明显大于 0,说明该国农产品在贸易中始终处于顺差地位,但变化 呈不规律性。 中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并且印度农产品的 国际竞争力大于中国。
• 中国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中等竞争优势, 基本呈逐年上升的势。印度资本或技术密集型 产品不具有竞争优势,但整体呈逐年递增的趋 势。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比较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加速,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越来越密切。

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两国的差别与相似之处,以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经济总量和增速从经济总量上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2019年世界银行数据,中国的GDP总量达到14.4万亿美元,印度为2.8万亿美元。

但是,从增速上看,印度则表现更为出色。

2019年,印度经济增长率为5%,高于中国的6.1%。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和2018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已经相继下降,表明印度经济出现了放缓迹象。

而中国的经济增速在近年来也有所下滑,但总体来说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

二、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中国的经济起点比印度高,不仅世界第一的庞大制造业是优势所在,其它诸如石油化工、建筑、通信等也都非常发达。

然而现在中国正在推动产业升级,加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促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而印度则还处于工业化进程的起步阶段,但印度在软件、通信和服务业等领域也有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在国际贸易方面,中国向全世界输出了大量的产品,发挥着重要的贸易国家作用。

印度虽然也有出口业务,但不同于中国的大批量出口,它更擅长高端技术、空间技术、IT技术和软件开发等领域,和中日韩三国有不少合作机会。

三、劳动力市场和人口结构中国拥有13亿多人口,为全球最多的国家。

劳动力供应充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成本也较低,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优势。

但同时也导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而印度的人口为13亿,比中国小一些,但不同的是,印度的劳动力市场更为灵活,但也面临着技能结构匹配和贫困化高居不下等问题。

四、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除了产业结构和人口因素,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建设也至关重要。

在高速公路、机场、高铁等方面,中国的基础设施比印度更加完善,特别是在以科技城市为代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方面,也比印度先进得多。

中国与印度经济比较

中国与印度经济比较

中国与印度经济比较中国和印度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今同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且都是人口突破12亿的人口大国,近些年都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中获得“人口红利”,经历了快速经济增长“China and India, with large, increasingly urban population ,are both in the midst of their won “industrial revolution”, igniting the Brazilian and Russian economies in a demand-and-supply cycle”(Goldman Sachs 2013)。

但是由于之后两国采取了不同的人口政策,中国和印度在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方面会有着不同的趋势,这种变化势必会对两国未来经济增长带来不同的影响。

目前,中国和印度是全球世界经济增长较快的两个主要经济体,尽管近年来部分国家经济开始萎缩,中国与印度的经济仍在持续增长。

在经济结构上,中国第二产业的创造GDP比重是最高,而印度则是第三产业。

中国GDP在2010年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印度GDP在2011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样看来印度与中国有着旗鼓相当的实力。

在GDP 方面,中国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在7%以上,但自从90 年代后期,增长速度已经放缓。

Global crisis and its aftermath has accelerated the shift by 5-10 years(lecture notes)。

印度“十五”计划期间,GDP 分别增长3.8%、8.5%、7.5%、9.4%、9.6%,年均增长7.8%,高于“九五”计划的5.5%,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印度的经济增长是较快的,因为印度经济增长率的基数较为狭窄。

印度的国民收入、财政收支状况和基础设施建设均有改善。

中国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与分析

中国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与分析

较优势非常明显。尤其 2 0 0 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 , 日本及其他亚洲 I T出 口国都受到了比欧盟和北美国家更为严重的影响 。 中国在办公及通讯设 备出口方面却一直保持强势劲头 。 纺织品和服装类产品一直是中国具有 比较优势 的产品 .0 8年中国服装类 出口占据世界出口额 的 1 。这类 20 / 3 产 品绝 大 多 数从 属 劳 动 密集 型 产 品 。从 动 态 上 看 , 国的 服 装 类 产 品 的 我 比较优势在下降 。 0 8年中国服装出 口增 长率为 4 大大低于 20 年 20 %, 07 的 2 .%。可见中国产品出口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 08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比重下降。 另外 , 从出 口方向上看 , 对欧盟和独联体 国家的服装出 口大幅 上 升 , 日本 的 出 口额 由 2 0 对 0 0年 的 3 %下 降 到 20 2 0 8年 的 l%。 5 表 1 中国2 0 00年—20 08年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I j =
数据来源: 根据 it aoatd asc 00 20 数据计算 ne tnlr etii20—09 n r i a stts
具有 比较劣势的产品类别有化工品和汽车产品。 这两类产 品尽管都 属于具有 比较劣势的产品, 但从动态 上表现出相反的变动趋势。化工产 品的 比较 劣势不断加强, 越来越弱。 而汽车产晶的 比较劣势不断减弱。 由
O2 28 .6 .8
36 .5
其中, x 代表 i 地区 i 类商品的出1额 , : x 代表 i 3 地区所有商 品的 出 口总额 ; X 代表世界 j 类产品的出口总额 , x 代表世界所有商品的出 1 3 总额。 如果 R A值大于 1意味着商品 j 国家 中的出 口比重大于在世 C ( 在 界的出口比重)表示该国家在此种产品上具有显性 比较优势。反之 , , 若 该指数小于 1 则表示该产品没有显性 比较优势 , 或有显性 比较劣势。 如果具体研究一 国在不 同区域 中的 比较优势 , 即采用 “ 区域显性 比 较优势” 指数(R A 。则国家 C的产品 i 区域 R的显性 比较优势指数 RC) 在 定义为:

国际贸易论文:中印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国际贸易论文:中印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国际贸易论文:中印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又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来分析中印服务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整体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仅在“量”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从“质”的角度来讲却远不如印度。

总体来说,与印度相比,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规模基数较为庞大,但近年来印度服务贸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整体处于快速上升期,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从行业结构来看,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仍以传统服务为主,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发展较为缓慢,巨额的贸易逆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全面发展。

相反,印度新兴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均高于我国,表明印度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所占比重比我国大,其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要优于我国。

第二,未来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上的关系是竞争与互补并存,并且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两国间服务贸易的关系互补性将要大于竞争性。

首先,从中印服务贸易竞争性的分析中发现,印度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不仅高于我国,甚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其次,从中印两国服务贸易互补性的分析中可以得出,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口与印度出口能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我国在传统的服务贸易行业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印度竞争力较强的却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部门,这也更加说明我国与印度存在较大的贸易合作潜力与发展空间。

第1 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随着世界经济结构地不断调整,服务贸易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核心,一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程度也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与传统的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具有附加值高却资源消耗低的特点,发展服务贸易有助于提高本国的就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推动一国的经济増长。

如今,现代信息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加快了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速度,降低了服务的成本,进一步增强了服务的可贸易性,推动了世界各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2017 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进一步扩大到5.3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4%左右,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也提高到23.16%。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现状的比较分析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现状的比较分析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现状的比较分析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家,两国在这一领域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经验。

本文将从产业规模、市场竞争力、劳动力成本、技术水平、环保标准等方面对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业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产业规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条完整,从纺织原料到成衣生产均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生产能力。

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产业规模庞大,年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量占据全球市场的相当大份额,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印度尼西亚也是世界知名的纺织服装生产国之一,印尼纺织服装产业也有着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印尼的纺织服装企业规模不及中国,但产值仍然占据着较大比重。

印尼在纺织原料和成衣生产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并且近年来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逐渐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市场竞争力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拥有成熟的产业链条和完善的生产体系,能够满足全球市场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需求。

中国在纺织服装市场上拥有较为丰富的产品种类和款式,产品质量和价位也相对较优,这使得中国在全球市场上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产品以中低档为主,品质良莠不齐。

虽然印尼在部分产品领域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整体而言,印尼的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印尼的产业发展相对较为滞后,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价格竞争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问题。

劳动力成本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是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赢得了成本竞争的优势。

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不断上升,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转移生产基地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或国家。

印度尼西亚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但与中国相比仍然有一定的优势。

美媒:中印的比较

美媒:中印的比较

美媒:印度人对北京很着迷把中国当作榜样/Article/waiguoren/32142_6.html据美国《纽约时报》8月31日报道,印度媒体上充满了中印两国互相比较的文章:印度公司高管将中国企业视为发展的标杆;政府官员将中国视为威胁、伙伴以及榜样。

出生在中国、为《印度快报》撰稿的经济学家裴敏欣(Minxin Pei)说:“印度人对中国很着迷,但中国人似乎对印度很少关注。

”对此,裴敏欣说,大多数中国人对印度的发展和改变漠不关心,因为他们更喜欢将中国与美国和欧洲做比较。

他曾在中国组织有关印度话题的会议,但却很难找到足够了解印度问题的中国专家。

北京一家服装店老板刘毅(Liu Yi)认为:“这很正常,因为中国经济很特殊。

如果说中国的发展曾有一个榜样,那也应该是美国或英国。

”刘毅说,在发展的阶梯上,中国正抬头看向美国,现在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比中国更大的经济体,而印度经济只到中国的“肩部”,印度是世界第九大经济体。

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除美国外最大的出口市场。

因此对于印度来说,中国处于发展阶梯的更高的位置。

主管国家安全的内政部长帕拉尼亚潘·齐丹巴拉姆(Palaniappan Chidambaram)说:“尽管人人都在谈论赶超中国,但那似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与印度相似的是,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人口超过10亿。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的一些理论,帮助中国比印度提前十年完成了向更开放、更具竞争力经济模式的转型。

此外无论从哪些领域对比,中国都领先印度。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遥遥领先,军事实力更强大,对教育和大学投资更多,印度在英语方面有历史优势,但中国正迎头赶上。

印度为什么落后于中国?印度模式与中国模式是学术界喋喋不休的话题。

西方人认为印度一定会超过中国。

究竟孰是孰非?本文为你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印度与中国的可比性最大:两国都属文明古国,都是人口众多,都幅员辽阔,都经历过殖民入侵,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印度独立于1947年。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国际比较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国际比较

第42卷第4期2024年04月对外经贸实务PRACTICE IN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V ol.42No.4A p r.2024一、引言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指出:“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是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2022年我国全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8891.09亿美元,同比增长6.67%,其中出口额为4240.56亿美元,增长了8.12%,进口额为4650.53亿美元,增长了5.38%,逆差缩窄至409.96亿美元,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态势。

然而,与世界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速度相比,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仍处于偏低水平。

根据UNCTAD 数据库统计,2022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达7.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了14.8%。

这意味着我国服务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仍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

因此,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对于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参照IMF 的《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BPM6)分类,将服务贸易分为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行,建筑,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和政府服务12个主要子类别(孟方琳等,2019)[1]。

在经济发展中,国际竞争力通常被用来衡量一国产业的优劣,即通过对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该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从而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本文借助UNCTAD 数据库,参考现有文献的普遍做法,运用MS 指数、RCA 指数、TC 指数和CA 指数,测算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在此基础上,基于熵值法构建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评价2013—2022年间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六国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现状的比较分析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现状的比较分析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现状的比较分析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两大纺织服装生产国,两国的纺织服装业发展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的现状,探讨两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产业规模比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之一,拥有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的纺织服装业产值占全球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出口额更是占据全球1/4左右市场份额。

中国在原料、生产、设计、营销、服务等方面都拥有全面的产业链,并且以大规模生产、低成本、高效率著称。

相比之下,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业规模虽不及中国,但也处于较大的规模之中。

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出口额占全球产值的比重较小,但是其生产的丝绸、棉布等产品质量上乘,深受西方国家的欢迎。

二、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比较中国的纺织服装业拥有广泛的技术应用和优质的产品质量。

中国在纺织设备、纺织材料、印染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部分高端产品技术水平甚至领先于发达国家。

在产品品质方面,中国纺织服装业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以大规模生产、低成本的优势满足世界各地消费市场的需求。

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业也以产品质量和独特性著称。

印度尼西亚出口的丝绸、棉布等产品深受国际市场欢迎,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的话语权。

在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上,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业还需要加强,尤其是在高科技纺织品方面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相对较弱。

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比较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一直备受诟病。

过去长期以来,中国的纺织产业因为大规模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而且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环保意识薄弱,导致环境保护标准低下。

近年来,随着政府环保政策的加强和企业自觉提升,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在改善环保状况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业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挑战。

该国纺织业主要集中在一些工业城市,工厂的环保设备和管理水平不够完善,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在贸易方面,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发展有何不同?

在贸易方面,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发展有何不同?

在贸易方面,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发展有何不同?中国、印度和巴西是目前全球三大经济体之一,这三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贸易是这三个国家外交政策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虽然中国、印度和巴西都被誉为发展中国家,但它们在贸易方面却存在诸多不同之处。

下面就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一、中国的贸易发展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贸易与经济密不可分,中国的贸易政策始终秉持“开放、协调、自信、创新”的理念。

1980年代后中国就开始大力开放经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和外贸,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与出口国之一。

1. 外贸领域开放程度中国的外贸领域开放程度非常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贸易制度与交流进一步完善,许多国家将中国作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和投资目的地,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量和贸易额都位列国际前列。

2. 贸易政策的调整与升级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始终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和援助力度,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市场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升级自己的贸易政策,不断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提质升级,增强内需市场实力,加大先进技术投资力度。

这些举措有助于加强中国与全球贸易伙伴的合作与互补。

二、印度的贸易发展印度是目前全球人口第二大国家,印度的外贸发展时间不如中国长,但是随着改革与开放的深入推进,印度正在逐步打造起一个开放、动态的经济体系,综合实力也在逐步提升。

1. 贸易市场多元化印度的贸易市场与众不同,印度与很多西方、非洲和中东的国家都有良好的贸易往来。

同时,印度也打造起了一系列的贸易合作伙伴,如东盟、欧盟等多个贸易联盟,这些合作机制极大推动了印度的经济发展。

2. 依赖进出口印度依赖进出口对经济的贡献较大,但印度的贸易通道多受地理与人文等因素的限制,在进口与出口中处于不稳定的地位。

印度在贸易方面的追赶步伐还需加速,需要通过政策改革和市场改革推进进口与出口市场的整体发展。

三、巴西的贸易发展巴西拥有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中等收入的人口规模,尽管巴西的贸易政策一度有所起伏,但巴西正致力于推动经济、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外贸导入。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制度有何不同?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制度有何不同?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制度有何不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的经济体系虽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范畴,但它们的制度体系却有着显著的不同。

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一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比较阐述。

一、国家干预程度不同中国的经济制度是一个典型的国家干预模式,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中国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中国政府出现的时间不长,但作为最大的社会管理体系,它所实施的政策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包括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它也实施多种政策,如信用证、投资等,是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

而印度的政府则相对较少干预经济活动,确立公正、透明和完整的规范市场行为是其基本的角色。

以印度的汽车行业为例,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印度汽车厂商就在政府监管下建立了自己的造车工厂,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厂商,为印度汽车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由于政府干预较少,印度的汽车行业相对于中国还是比较不发达的。

二、对外贸易政策不同中国作为出口大国,其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是相当稳定和明确的。

以加入世贸组织后的2011年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贸易国。

中国的贸易模式主要是出口向发达国家进口资源、技术和资本,同时,通过技术输出等方式扩大出口市场及提高企业竞争力。

印度则采取另一种贸易模式,即以服务业和人力资本的出口为主。

在服务业方面,印度有良好的软件、外包和信息技术行业,提供商业流程外包、医疗服务和付费电视等服务,这使得印度在国际贸易规则下获得了重要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三、税收制度不同在税收制度方面,中国的税收结构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

其中,直接税包括以下几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等;而间接税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

其中,增值税是中国政府实施的最主要的税收制度。

而印度的税收结构与中国相比差别比较大,印度的税收制度分为中央税和邦税两种,中央税包括国家税、联合调度税和服务税等,而邦税则有土地收入税、商业税等。

此外,印度还有一种被誉为“瑞士色彩”的税制,即保留税,它是一种对非印度货币成交额征税的制度,目的是遏制走私和税收漏洞。

中印红茶出口情况的SWOT分析

中印红茶出口情况的SWOT分析

中印红茶出口情况的SWOT分析摘要:首先简述国际上红茶产业现状, 随后进行中国和印度两国红茶出口量对比分析, 然后采用SWOT分析法归纳两国红茶出口各自的优势、劣势、面对的机遇和潜在的挑战。

最后, 通过归纳中国红茶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促进中国红茶出口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印红茶; 出口; SWOT; 比较分析;0、前言纵观国际红茶市场, 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越南等国常年处于红茶出口前列, 中国和印度作为茶叶生产出口大国, 尽管出口的茶叶品类不同, 但是在红茶出口上具有非常强的代表性。

国际茶叶市场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变化较大, 绿茶及其他种类茶叶的市场份额由10%上升到25%, 红茶的市场份额由90%下降到75%。

因此, 研究如何促进红茶产业的发展与出口具有现实意义。

1、国际红茶产业现状世界红茶起源于中国。

据可靠资料记载, 中国是最早进行红茶的培育种植、制茶加工和形成品茶文化的国家。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深入推进, 中国红茶流传至各国, 开始在许多国家衍生出了本土红茶产业。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衍生出了许多知名红茶, 如祁门红茶、印度阿萨姆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的锡兰高地红茶并称为世界四大红茶。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的红茶和绿茶等茶叶出口量在国际茶叶市场上有绝对的垄断地位, 后英国等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分取茶叶的贸易利润, 开始在印度、斯里兰卡等殖民地引进和种植培育红茶。

印度从1788年开始种植红茶, 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扶植管理下, 红茶产业开始形成规模。

在脱离英国殖民地后, 印度人开始注重研究符合本土气候条件的红茶品类。

1925年印度红碎茶的诞生是印度红茶产业的一个转折点, 印度开始在国际红茶生产出口上逐渐超越了历史产红茶大国中国, 并在此后的几十年内长期占据国际第一。

其他国家如斯里兰卡, 长期以农作物为国民经济支撑点, 在红茶引入后迅速在全国广泛生产, 并成为其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

最新-中国与印度投资情况比较 精品

最新-中国与印度投资情况比较 精品

中国与印度投资情况比较促进了中国商品出口迅速增长,1989年到2001年中国年均出口增长率为15。

1989年外资企业占中国总出口不足9,到2019年其份额已占到一半。

在某些高科技产业,2000年外资企业占电子电路产品总出口的比重高达91,占手机总出口的比重高达96。

2000-2001年中国吸收的中大约有23投到了制造业部门。

相反,在印度,推动印度出口增长的作用不是很明显除信息产业外。

流入印度制造业的主要是寻求市场型投资。

90年代由产生的出口只占印度总出口的3,即使到现在,占印度制造业出口的比重估计也不足10。

2000-2001年,中国大部分都流入了大范围的制造业。

而在印度,多数流向了服务业、电子电气设备产业,以及工程和计算机行业。

表中国和印度部分指标比较,1990,2000-2019年项目国家1990200020012019流入量100万美元中国3,48740,77246,84652,700印度3794,0296,1315,518储量中国24762348346395192447892印度1,96129,87636,00741,525流入增长率年度中国2811149125印度-61161522-10储量占比重中国7323332362印度06657483流入量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中国35103105印度05458人均流入量美元中国332365407印度044653总出口中外资企业所占比重中国12647950印度4510亿美元中国3881,0801159112372印度311463484502实际增长率中国388738印度6544249来源,数据库,当前值如何解释两国存在的这些差异?影响的因素包括基本因素、发展战略与政策,以及海外关系网。

基本因素在影响流入的经济基本因素方面,中国比印度具备更优越的条件。

中国的总值和人均都高于印度,对于寻求市场型来说,中国的市场更具吸引力。

中国的教育程度也比印度高,劳动力技术水平更娴熟,对于寻求效率型投资者来说,中国也比印度更具吸引力。

中国与印度的国家竞争力比较

中国与印度的国家竞争力比较

中国与印度的国家竞争力比较摘要:中印两国毗邻而居,是世界上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两个新兴经济体。

利用显示性和解释性两个框架对中印的国家竞争力进行比较后发现:近年来,印度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竞争力提升迅速。

当前中国国家竞争力总体强于印度,但印度在部分领域领先中国,印度未来潜力巨大。

因此,本文建议,未来中国可以借鉴印度的若干成功经验,在保持好国内主体素质、供给水平优势,保持制造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握竞争的主动权。

关键词:中国;印度;国家竞争力;比较提到和中国实力相当、与中国竞争较为激烈的国家,就不得不提到印度。

当前,印度和中国都是世界上新兴的发展中大国,都是“金砖四国”的一员。

从历史上看,中国和印度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例如两国曾经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工业基础都比较薄弱,都是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

然而,中国和印度的发展道路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从发展战略来看,两国奉行的发展战略截然不同。

1949年建国后,中国实行的是苏联模式发展道路,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而印度则奉行混合式经济的发展道路。

不幸的是,这两种发展方式都没有在两国取得很好的效果,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多。

于是,两个大国都开始谋求改革发展的新路。

中国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探索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从闭关自守逐步融入全球经济,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大幅上升,经济成就举世瞩目。

政府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到了1991年,这些非公有制企业已经占据了整个工业产值的47%,人民生活日益富裕。

在政府方面,行政改革也稳步前进,政府日益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

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在改革开放20年里大幅度减少。

印度和中国一样,慢慢地将外贸和投资政策从内向型转向外向型。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印度朝着放松管制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现状的比较分析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现状的比较分析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现状的比较分析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都是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本文将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以及未来发展预测等方面对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业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从产业规模来看,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产业。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中国纺织服装业的产值约占全球总产值的36%,是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和第一大纺织服装生产国。

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数量众多,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规模化的生产能力。

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但仍然在东南亚地区位居前列。

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的纺织服装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些地区拥有优势的地理位置、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发达的制造业集群。

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多样化程度高,包括了从原材料采购、纺织生产、成衣制造到品牌销售等一系列环节。

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业主要集中在首都雅加达和印尼爪哇岛,但相对于中国来说,生产规模较小,主要以成衣制造为主。

从产业竞争力来看,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

中国纺织服装业的供应链体系相对完善,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企业相对较小,竞争力较弱。

虽然印度尼西亚有一部分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但整体上仍然难以与中国抗衡。

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约占全球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

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销往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相对于中国的市场份额来说还是比较小。

从未来发展预测来看,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正在转型升级,加大对高端产品和创新设计的研发力度。

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业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其便利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进入该行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印度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两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家,在纺织品配额取消以后, 中国和印度被认为是最大的受益国。

两国在劳动力、原料等方面的要素禀赋具有相似性,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本文依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2006-2010 年的统计数据,从出口竞争力指数( TCI) 、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三方面对中国与印度在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比较,为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提高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一、中印纺织品出口现状比较文中从出口规模、产品结构及市场结构三方面比较中印纺织产品的出口现状。

其中纺织产品的统计口径采用HS2007 的六位税号, 贸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近年来,中印纺织品贸易都发展迅速,2006—2010 年中印两国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48%和9.58%,但中国纺织品的出口贸易规模远远大于印度, 详情见柱状图( 见图1) 。

虽然近几年中国与印度的纺织品出口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均有所下降, 但纺织品还是两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

图12.中印纺织品出口的产品结构十分相似, 表现出竞争性的关系本文通过计算中印各类纺织产品在纺织品总出口中所占的比例, 来比较中印纺织品出口的产品结构。

如下饼状图所示(见图2、图3)图2图3中国与印度除了在52棉花、57 地毯及其他纺织地板覆盖物、60针织或钩编织物这三类产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他类型的纺织产品的出口份额都很相近。

61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62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这两类产品在两国的出口份额中所占的比重都较大, 两者合计中国和印度分别为64%和45%, 但印度的出口份额与中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006—2010年两国各类纺织品的出口份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两国纺织品出口的产品结构十分相似。

因此, 中印出口的纺织产品之间有很强的替代性,表现出竞争性的关系。

本文进一步将这14 类纺织产品按照《纺织服装商品分类》分为纺织原料和制成品, 纺织原料包括50—55 类, 制成品包括56—63类。

由下表(见图4)可以看出, 我国在纺织制成品的出口上占有较强优势,在纺织品原料上买有明显优势。

图43.中国与印度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占有额比较美国和欧洲一直是中国和印度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文中主要分析中印对出口美国纺织品市场的比较。

如下图所示(见图5),中印对美国纺织品进口市场的占有率合计分别为31.49%和4.95%,在中印的目标市场中, 美国分别处于第二、第一位, 是中印纺织品出口的目标市场中出口份额重叠最大的市场之一。

图5二、中印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1.中印各类纺织品竞争力与总体纺织品竞争力比较本文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TCI) 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对我国和印度纺织产品的外贸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 TCI 即Trade Competition Index) ,该系数较为客观、公正、合理地反映了一个对外贸易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公式为:TCI = ( Xi -Mi) / ( Xi + Mi) ( 1)式( 1) 中: TCI —i 国某种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Xi —i 国某种产品的出口总额;Mi —i 国该产品的进口总额。

分析计算结果: 若TCI 值越接近 1 说明i 国某种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越强; 若TCI 值越接近-1 说明i 国某种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越弱; 若TCI 为值0说明该商品为产业内贸易,其贸易竞争力与国际水平相当。

中国与印度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指标比较计算如下表所示(见图6)。

根据整理UN COMTRADEDATABASE 统计的历年数据,计算出07、09、10年的TCI,通过图6 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印两国在50、57、61、62、63产品上都有很强的竞争力,中国在58上有较强竞争力,印度在52、55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中国在缺乏竞争力的产品的TCI 值均有一定的增长,例如53、55、56 、59 和60 ; 而印度缺乏竞争力的产品的TCI 值存在一定的波动,例如53 和58 。

在全部纺织品服装产品中,中国仅在51 产品多年来一直缺乏竞争力,而印度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多达四章,且多年未得到有效改善。

2.国际市场占有率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远高于印度,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尤其是50、58、60、61、62、63市场占有率超过35%,印度的50、52、53、57市场占有率较高。

3.中国与印度纺织品服装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本文采用由巴拉萨( Balassa) 提出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该指数为一种用实际贸易状况间接地表现一个国家生产部门比较优势的测试工具。

公式为:RCA = ( Xik/ Xi) / ( Xwk/ Xww) ( 2)式( 2) 中: Xik—i 国K 类产品的出口额;Xi—i 国所有产品的出口额;Xwk—世界K 类产品的出口总额;Xww—世界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经过上述公式计算出的RCA 值进行分析: 若RCA 值小于1,说明i 国K 产品的出口比重小于在世界的出口比重,即该国在此类产品上具有显示比较劣势,RCA 值越小,则比较劣势越显著; 若RCA 值大于 1 说明i 国K 产品的出口比重大于在世界的出口比重即该国在此类产品上具有显示比较优势。

Balassa 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曾被广泛的应用于比较优势和国家分工的研究中,一般认为i 国K 产品:若RCA <0 8 具有弱竞争优势;若0.8 <RCA <1.25 则具有中等竞争优势;若 1.25 <RCA < 2.5 则具有中等较强竞争优势;若RCA >2.5,则具有很强竞争优势。

由图可以看出,中国在50、53、54、58、61、62、63章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其余则是较强竞争优势。

印度在50、52、53、54、55、57、62、63章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在58、61章较强,在56章具有中等优势,51、59、60章具有弱竞争优势。

总结:在各类纺织产品中, 中国除了在57 地毯及其他纺织地板覆盖物制品上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略近于印度之外, 其余的各类纺织品的市场份额均远远大于印度, 尤其是50丝绸、61 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62 服装及衣着附件,非针织/钩编和63其他纺织制成品;套;旧衣着及旧纺织品;破布。

而印度的各类纺织品中, 除个别几项外, 其余的市场占有率在7%以下。

另外可以发现, 印度的52 棉花、53其他植物纺织纤维,纱纸和纸纱梭织物、54人造长丝;地带和类似的人造纺织材料、55人造短纤比中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在50、59、60上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远远高于印度。

两国51羊毛,动物粗细毛;马毛纱及其织造布的TCI 值均小于零, 都缺乏国际竞争力;而且印度的RCA 指数均远远小于中国, 且小于0.8, 低于国际一般水平。

但印度的50蚕丝、52棉花、57 地毯及纺织材料的其他铺地制品的RCA 指数远远高于中国,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中国与印度在51羊毛,动物粗细毛;马毛纱及其织造布、56絮胎,毡呢及无纺织物,特种纱线,线,绳,绳索上的RCA 指数都低于国际一般水平。

三、提升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的建议1 品质和品牌战略促进企业发展随着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逐年提高,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的比较优势在逐渐弱化,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但目前纺织品服装出口多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技术含量较低。

与印度相比,中国正在失去曾经劳动力和原材料方面成本低的竞争优势。

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纺织品市场中取胜,中国企业的关键在于培养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优势实施品牌战略,依靠自主创新品牌,通过发展品牌来促进发展。

2 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纺织品服装出口获得更大的利益,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应积极加强与欧盟对话。

一方面是融入纺织业国际供应链,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技术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同国外采购商建立密切的联系,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

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强与欧美等国知名纺织品服装企业的合作,利用外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生产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加强国内企业间的协同竞争,共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 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升级为保持中国在纺织品服装行业的优势地位,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应优化纺织业内部机构,拉长产业链,提高整体素质,并提高纺织产品的个体质量。

通过开展技术革新,提高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纺织新产品的研发水平和生产力。

始终把技术革新摆在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要在高附加值纤维开发和应用。

高档纺织面料生产技术、新型产业用纺织产品开发、新型纺织技术与装备、纺织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下工夫。

进一步推行技术、管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通过技术参股等方式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良好机制; 进一步健全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加强技术的引进、消化与吸收,注重引进国外智力成果,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由数量型出口企业向质量型出口企业转变。

4 预警机制保障纺织品出口平稳发展配额取消后,反倾销、特别保证措施、技术标准和社会责任条款等“绿色壁垒”将成为影响中国织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中国纺织商会及行业协会应建立预警机制,对重大企业、主要产品、主要市场进行跟踪监控; 建立主要市场贸易壁垒数据库等,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和流行趋势,为企业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变动和贸易壁垒提高支持和依据,例如: 及时发布一些重点产品的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出口国别和地区等信息,帮助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正确认识市场前景,确定发展方向。

同时,中国纺织商会及行业协会应合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行业正当权利,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调查和贸易壁垒,保障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稳步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