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国内市场规模对出口贸易分析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关系与前景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关系与前景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亚洲地区最有潜力和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由于其庞大的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中印之间的贸易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关系的现状、挑战以及未来的前景。
一、现状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往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两国的商贸往来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然而,近年来,中印贸易发展迅猛,双方逐渐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根据相关数据,目前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已经接近1000亿美元。
中国对印度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纺织品和电子产品等,而中国从印度进口的主要产品是铜矿石、石油和化工产品。
二、挑战尽管中印贸易规模庞大,但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印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比较明显,中国对印度的出口远远超过对印度的进口,这导致了贸易逆差的增加。
此外,贸易争端和保护主义的影响也对中印贸易关系造成了困扰。
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也对贸易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双方边界问题的存在,印度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进行了限制,这影响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此外,印度对中国进口商品的限制措施也进一步加剧了贸易的不均衡。
三、前景尽管中印贸易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其潜力仍然巨大。
随着中印两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的相互开放,贸易前景非常乐观。
一方面,中国和印度都致力于扩大贸易和投资,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度的“制造印度”政策为两国贸易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另一方面,随着两国之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改善,中印之间的贸易壁垒有望逐渐减少,进一步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
两国可以通过加强经贸合作、制定更加开放的贸易政策以及加强双边投资等措施,进一步拓宽市场,减少贸易壁垒。
此外,中印之间在新兴领域的合作也将为双边贸易带来新机遇。
例如,在数字经济、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两国可以加强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
对我国与印度贸易中反倾销的认识
对我国与印度贸易中反倾销的认识【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贸易大国,近些年来却频繁地遭遇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抗。
其中,反倾销作为一种有效的贸易保护工具,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成为一种普遍的贸易救济方式。
本文以印度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措施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了产生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也为解决反倾销提供了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反倾销贸易壁垒报复性反倾销原因从GATT到WTO,多边贸易谈判极大地降低了世界各国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极大的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在市场准入方面做出了重大和广泛的承诺,尤其是在农产品市场准入方面的开放程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为多边贸易体制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自2007年下半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各国出于恢复经济发展的需要,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极受“青睐”的对象。
2010年WTO 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例占全球的40%,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已经取代了美国、欧盟等传统“反倾销俱乐部”成员,成为对华反倾销的头号大国。
根据WTO 统计,1995—2009年印度共对我国发起反倾销137起,占其对外反倾销比重的22.3%。
印度是我国的第十大贸易伙伴,但是其对我国的反倾销活跃程度却远远超过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正是由于这种背景,使得我们探究印度为何实行如此大的力度对我国采取反倾销的行为有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使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并实施一定程度上的反击。
以下将从印度(外因)和中国(内因)两个角度来分析:1.外因1.1维持国内相关产业的供给和需求根据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我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国家,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正因为如此,我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加上政府补贴等原因,使得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
我国出口产品的这一特殊性,无疑加大了进出口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具体到印度,如果他们觉得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在本国的市场占有率很高,或者说是威胁到了本国相似产品产业的规模,就有可能对中国提起反倾销申请。
中印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印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近年来,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合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印度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虽然两国贸易进展平稳,贸易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中印经济贸易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从中国印度两国国内,以及中印之间三方面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措施,进一步推动中印贸易合作的进程。
一、中印贸易现状(一)中印双边贸易现状中国和印度两国领土相接,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和最大的新兴市场。
近几年,中印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每年的贸易额均保持了两位数字的增长。
2007 年11 月底,中印双边贸易额已突破342亿美元,同比增长54%。
印度2007—2008 年第一季度统计表明,中国已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
而目前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中印贸易额虽然逐年都有较大的增长,并且在两国各自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也一直在增加,但双边贸易额在各自外贸中所占比重不高,同两国的人口、经济总量以及巨大的市场相比较而言,中印贸易规模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两国应该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二)中印贸易互补度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中印两国有着一定的差距。
从国内经济总产值、对外贸易、引进外资等指标看来,中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处于优势地位,而印度则处于劣势。
中印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阶段.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了互补的可能性。
目前中国己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中国的产业结构偏重于制造业,而总体上看来,印度依然处于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
中国的第二产业相对于印度有着比较大的优势,但是,印度的第三产业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走在了中国的前面。
两国产业发展的差异说明了中印经济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两国可以通过贸易的形式互相补充彼此的不足之处。
二、目前中印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国际上出口的商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虽然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已经超过初级产品,但仍然以“杂项制品”和中低技术的“机械运输设备”为主。
中国和印度国内市场规模对出口贸易分析论文
中国和印度国内市场规模对出口贸易分析论文摘要:引言Krugman(1980)借助模型推导发现本地市场效应现象的存在,即在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前提下,那些拥有较大国内市场的国家将成为净出口国。
中国和印度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同时两国近些年经济发展增速较快,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平均经济发展增速,这关键词:中国,印度,国内市场,规模,出口贸易,分析,论文, 引言Krugman(1980)借助模型推导发现本地市场效应现象的存在,即在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前提下,那些拥有较大国内市场的国家将成为净出口国。
中国和印度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同时两国近些年经济发展增速较快,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平均经济发展增速,这使得两国各自的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尤其是中国,2010年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并逐渐逼近全球第一美国。
因此,笔者拟选取法国、英国和德国来比较研究中印两国对上述三国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
围绕本地市场效应进行的研究有很多,然而将本地市场效应与中印对比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献却是寥寥无几,较为典型的为范爱军和刘馨遥(2011)对中印工业制成品对美国双边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较于现有研究,笔者将中印的双边贸易伙伴国进一步拓展为英国、法国和德国。
研究方法概述(一)实证模型此方程反映了两国的贸易状况取决于两国间的市场规模和要素禀赋,其中,lnYi-lnYj反映两国相对市场规模,lnyi-lnyj反映两国相对要素禀赋,因此β1a-β3a体现了两国贸易中市场规模作用的效果,β2a-β4a则体现了要素禀赋作用的效果。
当β1a-β3a>0时,两国贸易中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反之,则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依据联合国SITC2标准的商品分类,工业制成品主要为SITC5、6、7、8、9类商品,依次为化学和相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和运输设备、杂项产品和未分类的其它商品。
由于9类即未分类的其它商品的数据不完整,且不具有代表性,故笔者将其剔除,不予考虑。
中国外贸竞争优势的分析与评价
中国外贸竞争优势的分析与评价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外贸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一定的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成本优势中国外贸企业具备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等成本优势,使中国产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中国还拥有完善的物流体系和相对廉价的能源等优势,为企业提供了更低的生产成本。
然而,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人均工资以及各种成本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逐渐增加,同时国外的新兴市场如越南、印度等开始崛起,对中国的低成本优势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二、规模优势中国在外贸领域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其出口商品种类和数量较多,能够满足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需求。
此外,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系统比较完整,可以为海外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这也是中国外贸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之一。
但是,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也在不断扩大规模,中国的规模优势逐渐弱化。
三、贸易政策优势中国的政府为了促进出口贸易,实施了一系列的贸易政策,如退税政策、互惠贸易政策等,这些政策为中国外贸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资金支持。
此外,在国际贸易谈判中,中国积极参与并推进自由贸易的发展,其拥有的规模和地位也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具有话语权。
然而,随着全球主义逐步转向保护主义,各国贸易政策增多,中国的贸易政策优势可能会受到影响。
四、相对稳定和高效的政治环境相对于一些国家的政治动荡和不稳定环境,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相对稳定,这为外商在中国的投资和商业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
同时,中国政府提供的高效的政策执行和监管,也对于外商在中国的商业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然而,政治环境并非是一个静态的因素,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和领导人的更替都可能会对外商的商业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外贸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一定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存在转变。
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
中 印服务 贸易 的进 出 口行业 结构
份额(o O) /
印度 进口 1O O 3 64 1 37 24 47 1 2 出口 1O O 1 31 1 66
年度增长 率(o O) /
中国 进口 1 89 3 39 — 14 — 91 2 27 出口 1 76 3 82 1 46 1 6 3 5 印 度 进口 2 22 97 1 5 7 — 92 3 1 1 0 2 2 29 出口 2 01 2 38 2 53
商业服 务负增长的幅度较小 , 因而对印度
总体 的服务 贸易出 口的影响 并不 是很大 ; 中国的出 口也呈现比较 良好 的态 势 ,大多
1 8 亿美元 , 26 年均增长率 1 %,然而我 82
国的服务贸易却始终处于逆差状态 。2 0 04
年逆差达到 1 8亿美元 ,并且最近几年有 0 加大 的趋势 。而亚 洲的另 个发展 中大国 印度在经历 了九十年代初 的改革之后 ,也 驶入 了经济发展 的快车道 ,如今 印度 已成 为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 。在 印度的对外贸 易中,服务 贸易占了相 当大的比重 ,2 0 03
存在不同程度的顺差 , 了2 0 年其进 口 到 04 额达到 3 9亿美元 ,反而 逆差 5 亿美元。 7 7 可见 ,中印两 国在服务 贸易领域都 未能 建
立起 自己的绝对优势。
表 1
项目
中国 进口 总量 运 输服 务 旅 游服 务 通 信服 务 建 筑服 务 1O O 3 3 2 75 O8 21 出口 1O O 1 69 3 72 1 4 28
维普资讯
另外 ,中国的服务 贸易出 口额只 占世
界服务贸易出 口总额的28 不及世界第 %。
-
中印 服务贸易 竞争力比较
2023年对外贸易形势分析:我国进出口呈现回稳向好势头
对外贸易形势分析:2022年我国进出口呈现回稳向好势头前三季度,按人民币计,我国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比2022年同期下降1.9%。
其中,出口10.06万亿元,下降1.6%;进口7.47万亿元,下降2.3%,降幅均低于2022年同期水平。
商务部11月2日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2年秋季)》指出,今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呈现回稳向好势头,外贸进展新动能加快积聚,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
进出口降幅逐季收窄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降幅逐季收窄。
以人民币计价,三季度进出口增长1.1%,增速比一、二季度分别提高8.3个和1.3个百分点。
对于进出口回稳的主要缘由,《报告》指出,一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措施,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政策效果的持续释放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加了企业信念,激发了进出口企业的活力。
二是2022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国内需求有所回升,带动进口量增加。
三是国际商品价格总体水平在波动中温柔回升,对进口额增长拉动明显。
从月度数据看,8月份、9月份进口已经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
跨境电商等外贸新动能不断积聚数据显示,进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进展好于整体,我国外贸企业自主开拓国际市场力量进一步增加。
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9.82万亿元,增长0.1%,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56.0%,较2022年同期扩大1.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加工贸易则连续负增长态势,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下降。
2022年前三季度,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33%,比一般贸易低22个百分点。
商务部表示,发达国家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劳动力、土地价格等我国加工贸易传统优势减弱,是加工贸易增速放缓的缘由。
不过,这也是我国贸易方式和结构优化的必定结果。
前三季度,跨境电商、市场选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连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杭州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倍以上,市场选购贸易出口增长10%以上,正成为外贸新增长点。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中国对外贸易⾯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国际⾦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有所上升,全球经济步⼊调整发展新阶段。
改⾰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市场化改⾰和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国民经济⼀直保持⾼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的成就。
⾯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努⼒提升外向型经济的质量和⽔平⾄关重要。
总体判断,中国仍处于⼤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按照中央总体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开放,全⾯落实国家“⼗⼆五规划纲要”,努⼒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对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判断分析本轮⾦融危机是西⽅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盾的⼀次总爆发,属于系统性危机,具有明显长周期特征。
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虽已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主要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内⽣的经济增长动能不⾜,尤其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不下,结构失衡、债务危机、财政⾚字等问题频出。
主要发达国家⾮但没有认真反思其政策失误,反⽽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影响。
其结果导致了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合作动⼒不⾜,从⽽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很不牢固,复苏进程仍⾯临多重⽭盾,致使中国⾯临的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
(⼀)世界经济格局发⽣重⼤变化⾦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基本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增强。
2010年,美国国内⽣产总值(GDP)占全球经济的份额⽐2009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欧盟下降了2.4个百分点,⽽“⾦砖五国”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占全球经济的份额达到18.3%,新兴经济体成为⽀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按购买⼒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量对⽐趋势发⽣重⼤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印度对华反倾销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与比较
(0 5 , is n n a (06 认为反倾销 20 ) Ne dt t 20 ) la e K e 是 贸 易 自 由 化 的 结 果 , ak n S ae M ni ad w g1 w
(0 5 认为反倾销成为一 国保护其支柱产业免 20 )
受国外 竞争 的主要 手 段 , 申诉 国与 被诉 国均 对 不利 。 回顾反倾 销 研 究 的历 史 , 先 主 要 是 经济 首
一
、
企业影响, 认为反倾销有利于申诉方企业 的发展。 宋利芳(0 9 ¨ 。 20 ) 。 从欧盟对外反倾 销的调查和实 施的反倾销措施两大方面分析欧盟对外反倾销 的 贸易影响。刘重力 、 邵敏 (09 分析 了印度对 20 ) 华反倾 销 的 贸易转 移 效应, 宗 宪、 冯 向洪 金 (00 ¨ 2 1 ) 利用 20 20 年 欧美 国家对华纺织 02— 0 7
Ke r s a t —d mpn ;t d e t ci g efc ;t d ie so f c ;rv ae o a aie a v n a e y wo d : n i u i g r e d s a u n r t f t r e d v ri n ef t e e ld c mp rt d a t g e a e v
—
GMM ,t e e i c ls d n sta h a e d sr c ig efc swel st e t d ie so f c f n i u ig h mp r a t y f d h tte t d e t t f t l a h r e dv r in ef t t —d mp n i u i r u n e a a e oa
a t tp o u t e p r d wi r a c mp r t e a v n a e .E p c al c l a r d cs x o t t g e t o a ai d a tg s s e il y e h v y,C i a h n ,wh s au s o x o e rd c sae o e v l e fe p r d p o u t r t ic e sn a i l i ih ma k t h r ,b c me h rt a g t o n r f n i' a t —d mpn c in n r a i g r p d y w t ah g r e a e e o ste f s tr e u tyo d as n i u i g a t .A d n mi h s i c I o y a c p n l aa mo e se tb ih d t mp r al n lz h a e d sr ci gef c n a ed v r in ef c o dasa t a e d t d l sa l e e i c l a ay et et d e t t f t d t d i eso f t f n i' n i i s o i y r u n e a r e I
中国与印度出口竞争力比较
中国与印度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两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家,在纺织品配额取消以后, 中国和印度被认为是最大的受益国。
两国在劳动力、原料等方面的要素禀赋具有相似性,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本文依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2006-2010 年的统计数据,从出口竞争力指数( TCI) 、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三方面对中国与印度在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比较,为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提高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一、中印纺织品出口现状比较文中从出口规模、产品结构及市场结构三方面比较中印纺织产品的出口现状。
其中纺织产品的统计口径采用HS2007 的六位税号, 贸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近年来,中印纺织品贸易都发展迅速,2006—2010 年中印两国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48%和9.58%,但中国纺织品的出口贸易规模远远大于印度, 详情见柱状图( 见图1) 。
虽然近几年中国与印度的纺织品出口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均有所下降, 但纺织品还是两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
图12.中印纺织品出口的产品结构十分相似, 表现出竞争性的关系本文通过计算中印各类纺织产品在纺织品总出口中所占的比例, 来比较中印纺织品出口的产品结构。
如下饼状图所示(见图2、图3)图2图3中国与印度除了在52棉花、57 地毯及其他纺织地板覆盖物、60针织或钩编织物这三类产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他类型的纺织产品的出口份额都很相近。
61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62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这两类产品在两国的出口份额中所占的比重都较大, 两者合计中国和印度分别为64%和45%, 但印度的出口份额与中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006—2010年两国各类纺织品的出口份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两国纺织品出口的产品结构十分相似。
因此, 中印出口的纺织产品之间有很强的替代性,表现出竞争性的关系。
本文进一步将这14 类纺织产品按照《纺织服装商品分类》分为纺织原料和制成品, 纺织原料包括50—55 类, 制成品包括56—63类。
中印红茶出口情况的SWOT分析
中印红茶出口情况的SWOT分析摘要:首先简述国际上红茶产业现状, 随后进行中国和印度两国红茶出口量对比分析, 然后采用SWOT分析法归纳两国红茶出口各自的优势、劣势、面对的机遇和潜在的挑战。
最后, 通过归纳中国红茶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促进中国红茶出口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印红茶; 出口; SWOT; 比较分析;0、前言纵观国际红茶市场, 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越南等国常年处于红茶出口前列, 中国和印度作为茶叶生产出口大国, 尽管出口的茶叶品类不同, 但是在红茶出口上具有非常强的代表性。
国际茶叶市场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变化较大, 绿茶及其他种类茶叶的市场份额由10%上升到25%, 红茶的市场份额由90%下降到75%。
因此, 研究如何促进红茶产业的发展与出口具有现实意义。
1、国际红茶产业现状世界红茶起源于中国。
据可靠资料记载, 中国是最早进行红茶的培育种植、制茶加工和形成品茶文化的国家。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深入推进, 中国红茶流传至各国, 开始在许多国家衍生出了本土红茶产业。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衍生出了许多知名红茶, 如祁门红茶、印度阿萨姆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的锡兰高地红茶并称为世界四大红茶。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的红茶和绿茶等茶叶出口量在国际茶叶市场上有绝对的垄断地位, 后英国等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分取茶叶的贸易利润, 开始在印度、斯里兰卡等殖民地引进和种植培育红茶。
印度从1788年开始种植红茶, 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扶植管理下, 红茶产业开始形成规模。
在脱离英国殖民地后, 印度人开始注重研究符合本土气候条件的红茶品类。
1925年印度红碎茶的诞生是印度红茶产业的一个转折点, 印度开始在国际红茶生产出口上逐渐超越了历史产红茶大国中国, 并在此后的几十年内长期占据国际第一。
其他国家如斯里兰卡, 长期以农作物为国民经济支撑点, 在红茶引入后迅速在全国广泛生产, 并成为其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
印度货物贸易现状、国际竞争力及发展趋势
印度货物贸易现状、国际竞争力及发展趋势2004年,曼莫汉·辛格上台后,印度外贸战略重心开始向货物贸易转移,货物贸易快速增长[1]。
2014年纳伦德拉·莫迪上台以来又提出了“印度制造”口号,鼓励发展制造业,并制定新的外贸政策以促进货物出口贸易的发展。
货物贸易得到了印度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
目前,国内关于印度对外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服务贸易,货物贸易研究尚少。
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货物贸易的发展特点[2-3]、中印货物贸易发展特征和趋势[4-9]以及印度货物贸易政策体系[10-11]等方面。
仅卢岐对印度货物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做了比较细致的研究[12],但其研究时间截止到2013年,在这之前的2000年~2013年印度货物贸易量整体呈增长态势,而2013年至今,印度货物贸易总量出现了下降。
近年来,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对印度制造业领域贸易模式问题的研究[13]、中国在印度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的研究[14]、印度出口影响因素的研究[15]、印度的出口趋势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程度的研究[16]等。
其中,Michele Alessandrini等人的研究表明,印度贸易已经开始从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向中等技术领域转移,贸易自由化政策有利于印度货物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13]。
Ratna Vadra认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印度赶超中国的可能性非常小[14]。
印度作为与中国一山之隔的邻居,两国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因此,研究印度货物贸易的现状、国际竞争力及发展趋势对开展中印两国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数据来源本文选取印度2000/2001财年~2015/2016财年①印度货物贸易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印度商业和工业部网站以及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研究方法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用来衡量一国出口商品综合竞争力强弱的指标,旨在定量地描述一个国家内各个产业相对出口的表现。
印度对中国采取主要贸易救济措施分析
印度对中国采取的主要贸易救济措施与分析摘要:印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经济往来频繁,两国双边贸易不断增长。
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下,贸易摩擦成为双方贸易健康增长的障碍。
为应对印度不断升级的贸易保护措施,中国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以在贸易交往中获取有利地位。
关键词: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中印贸易当今世界的复杂经济环境中,印度与中国有着最为相似发展背景。
近年来印度一再对中国发起贸易保护调查,成为自金融危机后,世界贸易组织中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国家。
其发展策略,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
一、中印两国贸易概况(一)中印两国贸易发展迅速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印贸易保持年均接近40%的增长。
中印贸易总额从2004年突破100亿到2008年突破500亿美元大关,仅用了5年时间。
2000至2009年,中国对印度顺差增长了77倍,中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印度则成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9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为433.8亿美元,同比下降16.3%。
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296.7亿美元,同比下降6.1%;自印度进口137.1亿美元,同比下降32.3%。
中国顺差159.6亿美元。
(二)印度对华贸易救济实施频繁印度采取贸易救济,通过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得以实施。
2001年至今,各国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印度居首位,平均每年9起上下,占对华反倾销调查总量近15%,粘印度对外发起的反倾销案件总数的近50%。
仅在2010年中,印度对中国出口产品共发起了14起反倾销调查,大部分的反倾销调查对象,为纯碱、吗啉、氮二甲酰胺等化工原料产品,是中国出口印度的主要产品之一。
①(三)其他保护措施和贸易限制政策相继出现除了对华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外,印度还频繁推出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歧视措施,对一些中国出口商品采取不公平的进口限制措施和加重征收进口税。
并且,印度保持着整体较高的关税水平,农产品约束水平更是高达100%~300%不等,平均约束关税为114%,形成了中国等其他国家农产品和加工食品进入壁垒,对中印经贸造成极大的困扰和不便。
中国外贸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合作的加深,中国外贸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外贸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中国外贸的现状、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为我国外贸政策制定和企业经营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中国商务部的官方网站以及国内外权威的经济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
三、中国外贸现状分析1. 外贸规模近年来,我国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9.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
2. 结构分析(1)贸易方式:我国外贸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为辅。
2022年,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1.5万亿元,占比为54.5%;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1.8万亿元,占比为29.8%;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2万亿元,占比为5.5%。
(2)贸易国别(地区):我国外贸市场分布广泛,主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韩国等。
2022年,我国与欧盟、美国、东盟的贸易额分别达到5.6万亿元、5.3万亿元、4.6万亿元。
(3)产品结构:我国外贸产品以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2022年,机电产品出口额为8.5万亿元,占比为21.5%;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4万亿元,占比为6.1%;家具出口额为0.9万亿元,占比为2.3%。
3. 外贸依存度我国外贸依存度较高,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2022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34.5%,较2021年略有下降。
四、中国外贸发展趋势分析1. 贸易方式多样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外贸贸易方式将更加多样化。
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边境小额贸易等多种贸易方式将共同发展,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2. 贸易伙伴多元化我国外贸市场将进一步拓展,贸易伙伴将更加多元化。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将不断加强。
印度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印度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印度是一个经济潜力巨大的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长期以来,印度的经济一直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高失业率、贫困问题、不稳定的外汇市场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印度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外贸易政策,并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首先,印度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促进出口和控制进口。
在促进出口方面,印度实行了一系列的出口激励政策,如出口退税和出口信贷等,以鼓励企业增加出口规模。
此外,印度还加大了对贸易伙伴国的市场开放力度,与各国签订了一系列的自贸协定,以扩大出口市场。
在控制进口方面,印度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例如,印度对一些关键行业实行了进口限制和高关税政策,以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
此外,印度还对进口商品实施了一系列的贸易救济措施,如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以防止不正当的贸易行为对国内产业造成不利影响。
然而,尽管印度在对外贸易政策上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其贸易逆差仍然很大,且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印度的出口规模相对较小,且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而世界市场对高附加值产品需求更旺盛。
此外,印度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导致了进口商品的加价,使得国内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
此外,印度的经济现状也受到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高失业率和贫困问题。
尽管印度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但由于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导致许多人没有工作机会,致使失业率居高不下。
同时,印度的贫富差距也很大,大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其次是不稳定的外汇市场。
印度的外汇储备相对较低,且呈现出波动性较大的趋势。
这使得印度在面对外部经济风险时更加脆弱,比如国际油价上涨、货币贬值等。
此外,印度还面临着农业生产问题,包括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足、农产品价格波动等,使得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受到了影响。
综上所述,印度的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可以看出印度在促进出口和控制进口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应对各种挑战。
中印对外贸易的比较分析
2014毕业论文中印对外贸易的比较分析学院:国际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国贸1011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期:2013年1月15日中印对外贸易的比较分析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逐渐稳定,经济全球化逐渐蔓延,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密切程度也随之加深。
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大国,两国都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新兴巨头,国情极为相似,但在对外贸易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
本文从中印对外贸易的现状;中国和印度对外贸易水平的竞争力水平和差异,以及两国间的贸易摩擦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之上分析讨论我国对外贸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国;印度;贸易竞争;贸易摩擦;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A AND INDIA 'S FOREIGN TRADEABSTRACTAs the world political situation stabilized,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developing in depth, the volume of world trade growing rapidly since 1980s,and more profound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inter state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mutual penetration of the extent of further strengthening. China and India the two countries are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emerging economic giant,conditions are very similar,there are many places worth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sent foreign trade situation of India and China;the level of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level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a and India;and analyzes the trade fric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On the basis of above analysis,then discuss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foreign trade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de;trade competition;trade fric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中印对外贸易的比较 (2)1.1 贸易现状方面 (2)1.2 贸易竞争方面 (5)1.3 贸易摩擦方面 (5)1.4中印对外贸易的比较小结 (6)1.4.1中印对外贸易存在竞争性 (6)1.4.2中印对外贸易存在互补性 (7)2.比较结果的成因分析 (8)2.1市场因素 (9)2.2优势因素 (9)2.3政策法规因素 (9)3 比较结果对我国的启示 (10)3.1国家层面 (10)3.2企业层面 (11)4 结论 (12)引言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额逐渐增长,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
中印农产品出口结构比较研究
中印农产品出口结构比较研究中印两国是全球农产品输出大国,拥有广阔的农业资源和悠久的农业历史。
本文将对中印两国的农产品出口结构进行比较研究。
一、农产品出口规模比较中印两国的农产品出口规模巨大,但中方明显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2024年,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1444亿美元,而印度仅为406亿美元。
二、农产品出口品类比较中方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蔬菜、水果等。
其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出口国,占据全球水稻出口市场的比重超过30%。
此外,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蔬菜出口国和水果出口国。
印方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包括水稻、棉花、蔬菜、水果等。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出口国之一、此外,印度还是主要的蔬菜和水果出口国。
三、农产品出口市场比较中方和印方的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存在一定的区别。
中方的农产品主要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和北美市场。
其中,中国的水稻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地区,蔬菜和水果则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以及美国和欧洲国家。
印方主要将农产品出口到中东地区、欧洲和北美市场。
印度的稻米主要出口到中东地区和非洲国家,蔬菜和水果则主要出口到英国、德国和沙特阿拉伯等欧洲和中东国家。
四、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比较中方和印方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质量高、品种多样、价格相对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
此外,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还受益于国内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严格监管。
印度的农产品出口面临一些挑战,如质量不稳定、供应链不完善以及食品安全问题。
尽管印度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在农业技术和供应链建设上相对滞后。
因此,印度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弱。
综上所述,中印两国的农产品出口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规模大、品类丰富,出口市场广泛且竞争力较强;而印度的农产品出口规模较小,品类较少,市场集中于中东地区和欧洲,竞争力相对较弱。
中国和印度国内市场规模对出口贸易的促进效应分析
中国和印度国内市场规模对出口贸易的促进效应分析作者:万晓宁孙爱军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07期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与印度对英、法、德的双边工业制成品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相较于印度,中国的本地市场效应更具普遍性、稳定性;中印两国本地市场效应之间的相互干扰对中国的影响较小,而对印度的影响较大;在中印两国同时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的工业制成品中,印度本地市场效应系数高于中国的工业制成品种类数较多。
最后得出相关启示。
关键词:本地市场效应工业制成品中国印度引言Krugman(1980)借助模型推导发现本地市场效应现象的存在,即在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前提下,那些拥有较大国内市场的国家将成为净出口国。
中国和印度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同时两国近些年经济发展增速较快,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平均经济发展增速,这使得两国各自的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尤其是中国,2010年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并逐渐逼近全球第一美国。
因此,笔者拟选取法国、英国和德国来比较研究中印两国对上述三国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
围绕本地市场效应进行的研究有很多,然而将本地市场效应与中印对比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献却是寥寥无几,较为典型的为范爱军和刘馨遥(2011)对中印工业制成品对美国双边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较于现有研究,笔者将中印的双边贸易伙伴国进一步拓展为英国、法国和德国。
研究方法概述(一)实证模型此方程反映了两国的贸易状况取决于两国间的市场规模和要素禀赋,其中,lnYi-lnYj反映两国相对市场规模,lnyi-lnyj反映两国相对要素禀赋,因此β1a-β3a体现了两国贸易中市场规模作用的效果,β2a-β4a则体现了要素禀赋作用的效果。
当β1a-β3a>0时,两国贸易中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反之,则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依据联合国SITC2标准的商品分类,工业制成品主要为SITC5、6、7、8、9类商品,依次为化学和相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和运输设备、杂项产品和未分类的其它商品。
专题二中国与印度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1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变化 (2001 -2010 )
中国与印度农产品贸易关系十分紧密
中国与印度农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 (2001 -2010 )
贸易结合度(TI)是指一个国家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 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 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
贸易结合度指数是用来衡量两国在贸易方面相互依 存度的一个比较综合性的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TIIab > 1,表明两国贸易联系紧密,TIIab值越大, 表明两国贸易关系越紧密、TIIab < 1,则表明两国 贸易联系不紧密。
? 中国在 2000 之前其 TC 指数为正,说明 此中国的农产品在国际贸易 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然而 2000 年后开始变为负数,并且负数的绝 对值越来越大,到 2012 年达到了-0.44,说明中国农产品在进出口贸 易中竞争优势逐渐消失。印度从 1997 年一直到 2012 年,其 TC 指数 都明显大于 0,说明该国农产品在贸易中始终处于顺差地位,但变化 呈不规律性。
中国与印度农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 争十分激烈,这主 要由于中国与印度 农产品生产的资源 禀赋差异性较小。
中国和印度农产品出口市场比较( 2010)
农产品出口除了各自具有地缘优势的市场外,基本 都在欧盟、东盟、美国这三 个市场上存在竞争关系, 中国对这三 个市场农产品出口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 的38.59%,印度为33. 94%。
注:HT1为高技术含量电器产品。
中印技术资本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相似度指数 (2004-201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和印度国内市场规模对出口贸易分析本文通过对中国与印度对英、法、德的双边工业制成品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相较于印度,中国的本地市场效应更具普遍性、稳定性;中印两国本地市场效应之间的相互干扰对中国的影响较小,而对印度的影响较大;在中印两国同时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的工业制成品中,印度本地市场效应系数高于中国的工业制成品种类数较多。
最后得出相关启示。
引言Krugman(1980)借助模型推导发现本地市场效应现象的存在,即在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前提下,那些拥有较大国内市场的国家将成为净出口国。
中国和印度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同时两国近些年经济发展增速较快,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平均经济发展增速,这使得两国各自的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尤其是中国,2010年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并逐渐逼近全球第一美国。
因此,笔者拟选取法国、英国和德国来比较研究中印两国对上述三国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
围绕本地市场效应进行的研究有很多,然而将本地市场效应与中印对比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献却是寥寥无几,较为典型的为范爱军和刘馨遥(2011)对中印工业制成品对美国双边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较于现有研究,笔者将中印的双边贸易伙伴国进一步拓展为英国、法国和德国。
研究方法概述(一)实证模型此方程反映了两国的贸易状况取决于两国间的市场规模和要素禀赋,其中,lnYi-lnYj反映两国相对市场规模,lnyi-lnyj反映两国相对要素禀赋,因此β1a-β3a体现了两国贸易中市场规模作用的效果,β2a-β4a则体现了要素禀赋作用的效果。
当β1a-β3a>0时,两国贸易中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反之,则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依据联合国SITC2标准的商品分类,工业制成品主要为SITC5、6、7、8、9类商品,依次为化学和相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和运输设备、杂项产品和未分类的其它商品。
由于9类即未分类的其它商品的数据不完整,且不具有代表性,故笔者将其剔除,不予考虑。
实证模型中中印与英法德的双边贸易数据均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各个国家GDP以及人均GDP数据均来自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另外,对于部分年份贸易数据存在缺失的商品类别,在实证研究时予以剔除。
最后,上述所有数据的采集区间为2000-2013年。
实证结果与分析由于本文主要研究对比中印两国的本地市场效应情况,故在此仅罗列有关本地市场效应的运算结果部分即β1a-β3a。
(一)对英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从表1中可看出,中英双边贸易中,共有21个种类的工业制成品的β1a-β3a为正值且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
依据系数值的大小,从大至小依次为85类鞋类产品;75类办公设备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84类服装及服装辅件、饰物;81类卫生、管道、供热、照明灯具及配件;76类通信设备、音频复制录制设备;83类旅行用品、提包及类似用品;63类软木、木及软木制品;64类纸、纸板、纸制品、纸板制品;66类未列明的非金属矿物制品;82类家具及其部件;67类钢铁;62类未列明橡胶制品;65类纺纱、纺织物、未列明人工纺织物和有关纺织产品;51类有机化学品;77类电气机械、仪器和用具及零件;89类未列明的杂项制品;55类精油和香水材料、卫厕和清洁配制品;69类未列明的金属制品;52类无机化学品;74类一般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和88类摄影设备和供应品、光学产品、手表等。
很显然,中国与英国在上述21个种类的工业制成品的双边贸易中存在着本地市场效应,即中国可通过扩张国内的市场规模来促进本国上述21个种类的工业制成品的对英出口,其中85类商品的本地市场效应系数最大,88类商品的本地市场效应系数最小。
至于印度,在印英双边贸易中,共有3个种类的工业制成品的β1a-β3a为正值且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
依据系数值的大小,从大至小依次为79类其他交通设备;54类医药产品和63类软木、木及软木制品,本地市场效应系数分别为3.27、1.86和1.63。
很显然,印度与英国在上述3个种类的工业制成品的双边贸易中,存在着本地市场效应,即印度可通过扩张国内的市场规模来促进本国上述3个种类的工业制成品的对英出口,其中79类商品的出口促进作用最大,54类商品次之,63类商品最小。
综合来看,在工业制成品的对英贸易中,中国的本地市场效应现象十分突出,而印度相差很多,仅有3个种类的工业制成品存在本地市场效应。
另外,中印在63类商品的对英贸易中都存在着本地市场效应现象,其中,中国63类商品的本地市场效应系数为1.68,而印度为1.63,这也预示着随着印度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在该类商品对英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会受到印度的负面冲击。
(二)对法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从表2中可看出,在中法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中,中国有15个种类的工业制成品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依据本地市场效应系数值的大小,从大至小依次为76类通信设备、音频复制录制设备;85类鞋类产品;75类办公设备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81类卫生、管道、供热、照明灯具及配件;63类软木、木及软木制品;82类家具及其部件;52类无机化学品;64类纸、纸板、纸制品、纸板制品;66类未列明的非金属矿物制品;84类服装及服装辅件、饰物;65类纺纱、纺织物、未列明人工纺织物和有关纺织产品;68类有色金属;77类电气机械、仪器和用具及零件;71类发电机械设备和72类个别工业专用机械。
这些反映出中国可通过扩张国内的市场规模来促进本国上述15个种类的工业制成品的对法出口,其中76类商品的本地市场效应系数最大,72类商品的本地市场效应系数最小。
在印法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中,印度有5个种类的工业制成品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依据本地市场效应系数值的大小,从大至小依次为88类摄影设备和供应品、光学产品、手表等;76类通信设备、音频复制录制设备;82类家具及其部件;63类软木、木及软木制品和54类医药产品。
这些反映出印度可通过扩张国内的市场规模来促进本国上述5个种类的工业制成品的对法出口,其中88类商品的本地市场效应系数最大,54类商品的本地市场效应系数最小。
综合来看,在与法国的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中,中国工业制成品的本地市场效应比印度更具有普遍性。
另外,中印在63、76和82类商品的对法贸易中都存在着本地市场效应现象,其中,中国63类商品的本地市场效应系数为1.40,小于印度的2.18;中国76类商品的本地市场效应系数为2.55,小于印度的3.68;中国82类商品的本地市场效应系数为1.34,小于印度的3.24,因此,在这三个种类商品的对法贸易中,印度对中国的本地市场效应形成巨大威胁。
(三)对德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从表3中可看出,在中德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中,中国有11个种类的工业制成品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依据本地市场效应系数值的大小,从大至小依次为84类服装及服装辅件、饰物;75类办公设备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85类鞋类产品;64类纸、纸板、纸制品、纸板制品;82类家具及其部件;63类软木、木及软木制品;81类卫生、管道、供热、照明灯具及配件;76类通信设备、音频复制录制设备;89类未列明的杂项制品;66类未列明的非金属矿物制品和83类旅行用品、提包及类似用品。
这些反映出中国可通过扩张国内的市场规模来促进本国上述11个种类的工业制成品的对德出口,其中84类商品的本地市场效应系数最大,83类商品的本地市场效应系数最小。
在印德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中,印度有5个种类的工业制成品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依据本地市场效应系数值的大小,从大至小依次为88类摄影设备和供应品、光学产品、手表等;79类其他交通设备;81类卫生、管道、供热、照明灯具及配件;55类精油和香水材料、卫厕和清洁配制品和58类人造合成树脂和塑料材料、纤维素酯类等。
这些反映出印度可通过扩张国内的市场规模来促进本国上述5个种类的工业制成品的对德出口,其中88类商品的本地市场效应系数最大,58类商品的本地市场效应系数最小。
综合来看,在与德国的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中,中国工业制成品的本地市场效应比印度更具有普遍性。
另外,中印在81类商品的对德贸易中都存在着本地市场效应现象,其中,中国81类商品的本地市场效应系数为1.01,小于印度的2.02,因此,在该类商品的对德贸易中,印度对中国的本地市场效应形成巨大威胁。
结论与启示本文借鉴Schumacher的实证模型对中印两国与英、法、德三国的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发现如下四个特点:第一,在与英、法、德三国的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中,相较于印度,中国的本地市场效应更具普遍性。
在与这三国的双边贸易中,中国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的工业制成品的种类数分别为21、15和11个,而印度则分别为3、5和5个,明显比中国逊色不少。
第二,在与英、法、德三国的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中,中印两国本地市场效应之间的相互干扰对中国的影响较小,而对印度的影响较大。
因为在与英、法、德三国的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中,中印两国同时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的工业制成品的种类数分别为1、3和1个,而这相对于中国两位数以上的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的工业制成品种类数,就显得小了不少,而相对于印度,则是一个不小的数值。
第三,在中印两国同时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的工业制成品中,印度本地市场效应系数高于中国的工业制成品种类数较多。
具体体现为在与英、法、德三国的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中,中印两国同时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的工业制成品的种类数分别为1、3和1个,而印度本地市场效应系数高于中国的工业制成品种类数分别为0、3和1个。
第四,在与英、法、德三国的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中,相较于印度,中国的本地市场效应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部分工业制成品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与否不因贸易国的改变而轻易发生变化。
具体体现为中国与上述三国的双边贸易都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的工业制成品种类数为8个,而印度为0个。
基于上述结论可知:现阶段,中国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国内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机会,扩大相应类别商品对英、法、德三国的出口,而长期内,个别商品类别的本地市场效应会受到印度的冲击,因此应重视和加强其它非国内市场因素对出口的促进作用。
作者:万晓宁孙爱军来源:商业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