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保护政策体系构想

合集下载

分级保护方案模板

分级保护方案模板

分级保护方案模板以下是一个分级保护方案的模板,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补充。

1. 系统概述:描述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目标,以及涉及到的关键信息和资源。

2. 风险评估:对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对可能的威胁和漏洞进行分析,并根据可能的影响和概率进行评估。

3. 分级保护:将系统中的信息和资源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根据等级确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4. 分级策略:对不同等级的信息和资源,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包括技术、管理和物理层面的措施。

5. 访问控制:设计和实施适当的访问控制策略,包括身份验证、授权、审计和监测等措施。

6. 安全培训:对系统使用者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确保其能够正确使用系统并遵守相应的安全政策和控制措施。

7. 漏洞管理:建立漏洞管理机制,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及时修复和更新相关的漏洞和补丁。

8. 应急响应: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包括对安全事件的预警、处置和恢复措施,以应对可能的安全威胁和事故。

9. 安全监测:建立安全监测体系,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发现和应对可能的安全事件和攻击,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10. 安全评估: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包括对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及对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进行检查和测试。

11. 保密审查:对系统的保密性进行审查,确保敏感信息的保密性得到有效的保护,并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和处理。

12. 安全合规性:确保系统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如GDPR、ISO 27001等,建立相关的合规性管理机制。

以上是一个分级保护方案的模板,具体的内容和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建议根据系统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分级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分级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分级保护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国家战略,分级保护项目的实施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推进分级保护项目,制定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改善。

3.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和效果。

三、项目内容。

1.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分级保护机制。

2.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3.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技化和智能化。

4. 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制定分级保护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的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

2. 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宣传和解读,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3.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4. 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和效果。

5. 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五、项目实施效果评估。

1. 对分级保护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3. 不断优化完善分级保护项目实施方案,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效果。

六、项目总结。

分级保护项目的实施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才能够有效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

分级保护方案设计

分级保护方案设计

分级保护方案设计安全风险分析3.1脆弱性分析脆弱性是指资产或资产组中能被威胁所利用的弱点,它包括物理环境、组织机构、业务流程、人员、管理、硬件、软件及通讯设施等各个方面。

脆弱性是资产本身存在的,如果没有被相应的威胁利用,单纯的脆弱性本身不会对资产造成损害,而且如果系统足够强健,严重的威胁也不会导致安全事件发生,并造成损失。

威胁总是要利用资产的脆弱性才可能造成危害。

资产的脆弱性具有隐蔽性,有些脆弱性只有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才能显现,这是脆弱性识别中最为困难的部分。

不正确的、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或没有正确实施的安全措施本身就可能是一个弱点,脆弱性是风险产生的在原因,各种安全薄弱环节、安全弱点自身并不会造成什么危害,它们只有在被各种安全威胁利用后才可能造成相应的危害。

针对XXX机关涉密信息系统,我们主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分析其存在的安全脆弱性。

3.1.1 技术脆弱性1. 物理安全脆弱性:环境安全:物理环境的安全是整个基地涉密信息系统安全得以保障的前提。

如果物理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么网络设备、设施、介质和信息就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环境事故以及人为物理操作失误或错误等各种物理手段的破坏,造成有价值信息的丢失。

目前各级XXX企业的中心机房大部分采用独立的工作空间,并且能够达到国家标准GB50174.19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GB2887.1989《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9361.199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和BMBl7—2006《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等要求。

设备安全:涉密信息系统的中心机房均按照标准要求采取了安全防措施,防止非授权人员进入,避免设备发生被盗、被毁的安全事故。

介质安全:目前各级XXX企业的软磁盘、硬盘、光盘、磁带等涉密媒体按所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标明密级,并按相应的密级管理。

2. 运行安全脆弱性分析备份与恢复:备份与恢复是保证涉密信息系统运行安全的一个不可忽视问题,当遇到(如火灾、水灾等)不可抗因素,不会造成关键业务数据无法恢复的惨痛局面。

分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我单位决定制定分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

二、目的。

本方案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分级保护工作机制,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全面保护和管理。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我们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范围。

分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适用于我单位所辖的所有自然资源保护区域,包括但不限于森林、湿地、草原等各类自然资源保护区域。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保护规划。

首先,我们将对各自然资源保护区域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评估,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

保护规划将根据资源的特点和现状,确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目标,以及保护区域的分级管理办法。

2. 落实保护措施。

根据保护规划,我们将逐步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巡护力度、限制开发建设、恢复生态环境等。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保护区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保护措施,确保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3. 宣传教育。

为了提高公众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我们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开展保护知识的普及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增强保护工作的社会支持力度。

4. 加强协作。

为了更好地推进分级保护工作,我们将积极与相关部门和组织进行合作,共同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工作。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保护效果评估。

为了及时了解保护工作的效果,我们将建立健全的保护效果评估机制。

通过定期对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保护措施,确保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六、总结。

通过以上分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实施,我们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全体员工能够积极配合,共同推进分级保护工作,为我们的自然资源保护工作贡献力量。

分级保护方案模板

分级保护方案模板

分级保护方案模板
1. 问题描述:说明为什么需要分级保护方案,当前存在的安全隐患或风险。

2. 目标设定:明确分级保护方案的目标和期望的结果。

3. 分级标准:确定不同级别的安全标准,根据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来对不同的资源和信息进行分类。

4. 分级保护措施:列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包括物理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例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防火墙、安全审计等。

5. 分级授权和访问控制:确定不同级别用户的访问权限,包括身份验证、授权策略和访问控制清单。

6.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进行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活动,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处理安全事件的能力。

7. 安全监控和漏洞管理:建立实时的安全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并进行漏洞管理和修复。

8.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包括人员配备、通信渠道、协调流程等,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置。

9. 审计和评估:定期对分级保护方案进行审计和评估,不断改
进和提高安全性。

10. 维护和更新:保持分级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更新和维护安全设备和软件。

11. 风险管理:评估并管理各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和预案。

12. 沟通和协作:提供一套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促进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

13. 安全文档和记录管理:对分级保护方案相关的文档和记录进行管理,确保其可追溯性和完整性。

14. 验证和改进:定期验证分级保护方案的有效性,并根据经验不断改进和调整。

15. 项目计划和实施: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包括时间表、资源分配和里程碑,确保分级保护方案的顺利实施。

我国自然保护地方面的政策体系

我国自然保护地方面的政策体系

我国自然保护地方面的政策体系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政策体系是指为保护和维护我国珍稀物种及其栖息地而制定的一系列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

这一体系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我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下面简要介绍我国自然保护地方面的政策体系。

首先,我国的自然保护地政策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为核心,该条例于1988年颁布。

根据这一条例,我国划分了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市县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工作由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负责,确保自然保护区的设定和管理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其次,我国通过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规划计划来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的保护。

例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纲要》和《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纲要》,明确了自然保护地的建设目标、任务和要求。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环境保护局联合发布的《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5-2020年)》提出了加强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具体措施和目标。

再者,我国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来支持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管理。

国家和地方政府向自然保护地提供经费支持,用于保护地的管理、保护设施建设以及保育科研等工作。

此外,我国对自然保护地实施了税收优惠政策,如对从事自然保护活动的非营利性组织免征增值税等,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自然保护工作。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以确保自然保护地的合理管理和利用。

例如,《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划定、管理权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具体规定;《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非法捕猎、繁育和销售濒危野生动物,并明确了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最后,我国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提升社会对自然保护地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开展教育培训、建立自然保护地访客中心等方式,向公众普及自然保护知识和意识。

分级保护方案设计指南

分级保护方案设计指南

分级保护方案设计指南一、页分级保护方案设计指南二、目录1.页2.目录3.摘要4.背景和现状分析4.1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4.2当前保护方案的不足4.3分级保护的重要性5.项目目标5.1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5.2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5.3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6.三、摘要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分级保护方案设计指南,以应对当前信息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背景和现状的深入分析,本文明确了项目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本指南适用于各类组织机构,旨在帮助他们建立更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确保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四、背景和现状分析4.1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事件频发,给个人和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价值和敏感性更高,保护信息安全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4.2当前保护方案的不足目前,许多组织机构已经采取了一定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但这些措施往往不够全面和系统。

一方面,现有的保护方案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难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环境;另一方面,保护措施的实施和监管不到位,导致安全漏洞频出。

4.3分级保护的重要性分级保护是一种更为科学和有效的信息安全保护策略。

它根据信息的敏感程度和重要性,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分级保护不仅能够提高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还能够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满足组织机构的业务需求。

五、项目目标5.1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通过实施分级保护方案,提升组织机构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

这包括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等。

5.2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分级保护方案应确保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通过明确不同信息的保护等级和访问权限,实现信息的有序管理和高效利用。

5.3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是组织机构正常运营的基础。

分级保护实施方案

分级保护实施方案

分级保护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分级保护是指根据资源的特点和保护的需要,将保护对象划分为不同的保护级别,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分级保护实施方案是指在具体的保护对象上实施分级保护的具体方案和措施,以实现对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二、分级保护的原则1. 合理性原则:根据资源的特点和保护的需要确定分级保护的级别和措施,保证保护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 差异性原则: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和价值确定不同的保护级别和措施,实现差异化的保护管理。

3. 整体性原则:将分级保护作为整体保护的一部分,与其他保护措施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保护体系。

4. 可操作性原则:分级保护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实施和管理。

三、分级保护的实施步骤1. 资源调查和评估:对需要保护的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资源的特点、分布和价值,为分级保护的实施提供依据。

2. 划分保护级别:根据资源的特点和保护的需要,将保护对象划分为不同的保护级别,确定各级别的保护措施和管理要求。

3. 制定保护方案:根据保护级别确定相应的保护方案,包括保护措施、管理制度、监测和评估等内容。

4. 实施保护措施:按照保护方案的要求,对各级别的保护对象进行具体的保护措施的实施,包括采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

5. 监测和评估:对实施的保护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保证分级保护的有效实施。

四、分级保护的实施措施1. 一级保护:对资源进行严格保护,禁止一切破坏行为,可以设立禁止区、核心区等,实行全面封闭管理。

2. 二级保护:对资源进行较严格的保护,限制人员和活动的进入,可以设立缓冲区、管理区等,实行有限开放管理。

3. 三级保护:对资源进行一般性的保护,允许一定范围内的开发利用,可以设立开发利用区、保育区等,实行开放管理和保护管理相结合。

4. 四级保护:对资源进行常规性的保护,允许合理开发利用,可以设立开发区、利用区等,实行开放管理。

五、分级保护的管理要求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分级保护的认识和支持,提高保护意识。

分级保护方案范文

分级保护方案范文

分级保护方案范文第一级保护:门禁系统为了保护企业内部的安全,应该首先在公司大门或者入口处安装门禁系统。

只有持有有效员工卡或者访客通行证的人员才能进入公司内部。

此外,还可以根据员工的职务和权限来设定不同的门禁级别,只有特定等级的员工可以进入特定区域。

第二级保护:网络安全现代企业很大一部分运营都依赖于网络和互联网,因此网络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使用安全软件和采取网络安全措施来保护企业的网络系统。

此外,定期的网络安全检查和漏洞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级保护:文件和数据加密企业内部的文件和数据通常包含着重要的商业秘密和客户信息,因此需要进行加密。

可以使用加密算法对文件和数据进行加密,只有拥有解密密钥的人才能够解密和访问这些文件和数据。

第四级保护:访问权限控制为了保护企业内部资源和信息的安全,可以通过访问权限控制来限制员工的访问权限。

只有经过授权的员工才能够访问和使用一些敏感信息和系统资源。

这可以通过使用访问控制列表(ACL)或者身份验证系统来实现。

第五级保护:员工培训和教育一个企业的安全不仅仅依赖于技术手段,还需要员工的意识和参与。

所以需要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员工应该了解企业的安全政策和规定,并且知道如何遵守和执行这些规定。

第六级保护:物理安全措施除了网络和信息安全之外,也应该考虑到物理安全的问题。

例如,为了防止数据泄露,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置监控摄像头和安全警报系统。

对于重要的文件和数据,也可以考虑使用安全的存储设备和柜子进行存储。

第七级保护:应急预案和灾难恢复每个企业都应该制定应急预案和灾难恢复计划,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灾难。

这些计划应该包括对数据备份和恢复的策略,对企业资源和信息的保护,以及应对紧急情况的步骤和措施。

综上所述,一个完善的分级保护方案应该包括门禁系统、网络安全、文件和数据加密、访问权限控制、员工培训和教育、物理安全措施以及应急预案和灾难恢复计划。

分级保护方案

分级保护方案

分级保护方案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数据和信息安全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各种类型的数据和信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保护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安全就变得至关重要。

分级保护方案是一种保护数据和信息安全的方法,它通过对不同级别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级,并根据其级别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从而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安全。

一、分级保护的概念和意义分级保护是一种将数据和信息按照其重要程度划分为不同级别,并给予相应的保护措施的方法。

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数据和信息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删除、泄露等威胁。

通过分级保护,可以将有限的安全资源更加聚焦于对高风险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保护,从而提高整体安全的效果。

分级保护的意义在于:1. 提高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通过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级保护,可以根据其重要程度设置相应的安全措施,从而提高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

2. 减少安全风险:针对高风险的数据和信息,可以采取更严格的保护措施,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3. 优化资源分配:通过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级保护,可以将有限的安全资源聚焦在高风险的数据和信息上,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分级保护方案的构建分级保护方案的构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和信息的分类:首先需要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根据其重要程度和敏感程度进行划分。

常见的分类标准包括商业价值、个人隐私、国家安全等。

2. 安全级别的设定:根据数据和信息的分类结果,设定相应的安全级别。

安全级别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分。

3. 保护措施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安全级别,选择相应的保护措施。

高级别的数据和信息可以采取加密、访问控制、审计等多种措施进行保护,低级别的数据和信息则可以采取较为简单的措施。

4. 安全管理的建立: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策略、安全培训、安全审核等。

通过对安全管理的建立,可以确保分级保护方案的有效执行。

5. 周期性的评估和优化:定期对分级保护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对安全级别和保护措施进行调整。

分级保护设计方案

分级保护设计方案

分级保护设计方案分级保护是指在网络安全体系中通过设置不同层级的安全措施,将网络系统划分为不同的保护级别,从而对不同级别的信息进行不同的保护与限制。

以下是一个分级保护设计方案的建议。

1. 制定保护级别划分标准在设计分级保护方案之前,需要明确不同级别信息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划分为不同的保护级别,如公开级、内部级、机密级等,并针对每个级别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措施。

2. 网络边界安全设置首先,需要对网络边界进行安全设置,并根据不同级别信息设置不同的防火墙策略。

公开级信息可以设置开放式边界,对外开放;内部级信息可以设置有限制的边界,需要对外进行一定的限制;机密级信息则需要设置严格的边界,只允许授权用户访问。

3. 访问控制策略针对不同级别信息,制定不同的访问控制策略。

比如,对于公开级信息,可以采用简单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访问;对于内部级信息,可以加强访问控制,采用双因素认证等手段;对于机密级信息,可以使用更加严格的身份认证技术,并限制访问权限。

4. 数据加密和传输安全对于机密级信息,应采用强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确保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

同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机密级信息进行加密传输,防止信息被窃取或篡改。

5. 安全审计与监控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和监控,记录和分析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安全威胁。

同时,建立安全事件管理系统,及时处理和响应安全事件,保障网络安全。

6. 培训与意识普及对网络系统管理员、用户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网络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7. 定期演练和更新定期演练应急响应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改进和更新。

及时采集和使用漏洞信息,对系统进行补丁升级和安全更新,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总之,分级保护设计方案是根据不同级别信息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进行划分和保护。

通过制定保护级别划分标准、设置网络边界安全、制定访问控制策略、数据加密和传输安全、安全审计与监控、培训与意识普及以及定期演练和更新等,可以有效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分级保护方案

分级保护方案

分级保护方案目录1. 什么是分级保护方案?1.1 作用和意义1.1.1 保护环境1.1.2 保障生物多样性1.2 分级保护方案的实施方式和措施1.2.1 划定保护区域1.2.2 管理和监测---什么是分级保护方案?分级保护方案是一种针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的策略。

通过将不同地区划分为不同的保护级别,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系统和物种的目的。

作用和意义分级保护方案的最主要作用是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分保护区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保护环境分级保护方案可以有效地保护各种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草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

通过划定保护区域和限制开发活动,可以减少森林砍伐、湿地填埋等破坏性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保障生物多样性分级保护方案还可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促进物种的繁衍和生存。

通过划定特殊保护区域和实施管控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稳定和丰富。

分级保护方案的实施方式和措施为了有效地实施分级保护方案,需要明确的划定保护区域,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和监测措施。

划定保护区域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特征和资源状况,科学合理地划定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域。

可以根据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地貌特征等因素进行分类划分,确保各个保护区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管理和监测对于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域,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和监测措施。

通过加强巡逻监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环境教育宣传等方式,实现对保护区域的有效管理和保护,确保分级保护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最大化。

分级保护 方案

分级保护 方案

分级保护方案简介分级保护是一种数据保护策略,通过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等级,并为每个等级分配相应的安全措施,实现对数据的全面保护。

分级保护方案通常由数据分类、安全措施制定和实施以及监控与评估等环节组成,旨在实现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分级保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步骤。

步骤1. 数据分类数据分类是制定分级保护方案的第一步,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可以确定每个等级的数据所需的安全级别、访问权限以及相关安全措施。

常用的数据分类标准包括数据的敏感性、商业价值、法律法规要求等。

2. 安全措施制定与实施根据数据分类确定的安全级别,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物理安全:对于高等级数据,可以采取物理隔离、门禁系统等物理措施,确保未经授权人员无法接触到数据。

•逻辑安全:通过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加密等技术手段,限制数据的访问权限,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网络安全:建立安全的网络架构,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安全审计: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对数据的访问、修改和传输进行日志记录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 监控与评估分级保护方案的实施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控与评估,以保证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监控与评估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事件监测:定期审查系统和网络日志,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事件和漏洞。

•漏洞扫描:使用漏洞扫描工具对系统进行定期扫描,及时修补系统中存在的漏洞。

•访问控制审计:对访问控制日志进行审计,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能够访问数据。

•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4. 风险管理分级保护方案的最终目标是降低和控制数据泄露和安全事件的风险。

风险管理包括以下方面:•风险评估:定期对系统和网络进行风险评估,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灾备恢复:建立灾备和恢复机制,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以应对自然灾害、硬件故障等意外事件造成的数据丢失。

分级保护方案

分级保护方案

分级保护方案1. 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和信息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对于不同的数据和信息,根据其敏感程度和重要性,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分级保护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可以根据数据和信息的不同级别,为其提供相应的保护。

本文将详细介绍分级保护方案的背景、原则、实施步骤和常见问题等内容。

2. 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各种网络攻击、数据泄露和信息丢失事件层出不穷。

为了更好地保护数据和信息的安全,分级保护方案被广泛应用。

分级保护方案通过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和分级,为其设置不同的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以达到最佳的安全保护效果。

3. 原则分级保护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3.1 最小权限原则根据数据和信息的敏感程度和需要的权限,每个用户和角色只被赋予最低限度的权限。

这可以减少错误操作和不必要的风险。

3.2 数据分类原则根据数据和信息的价值、敏感性和可用性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不同的类别将有不同的保护要求和控制措施。

3.3 多层次安全防护原则为了更好地保护数据和信息的安全,分级保护方案应该采取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

包括物理安全、技术安全和管理安全等多个方面。

3.4 定期评估和改进原则分级保护方案应该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保护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更新。

4. 实施步骤4.1 数据分类和分级首先,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和分级。

可以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重要性和可用性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一般可分为公开级、内部级和机密级。

4.2 制定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数据和信息,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

主要包括物理安全措施(例如安全门禁、监控等)、技术安全措施(例如加密、防火墙等)和管理安全措施(例如权限管理、审计等)。

4.3 实施安全措施根据制定的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逐步实施各项安全措施。

包括配置安全设备、设置权限、加密数据、建立审计机制等。

分级保护方案规划详解

分级保护方案规划详解

分级保护方案规划详解1. 简介分级保护方案是为了保护特定的资源、地区或文化遗产而制定的一种管理策略。

该方案将资源、地区或文化遗产根据重要性和脆弱性进行分级,以便对其进行适当的保护和管理。

2. 分级标准(1)重要性:根据资源、地区或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其进行分级。

重要性可以根据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等因素进行评估。

(2)脆弱性:根据资源、地区或文化遗产的脆弱性对其进行分级。

脆弱性可以根据环境因素、人为干扰等因素进行评估。

3. 分级保护策略(1)一级保护:对重要性和脆弱性最高的资源、地区或文化遗产进行严格保护,禁止或限制人类活动对其造成影响。

(2)二级保护:对重要性较高但脆弱性较低的资源、地区或文化遗产进行适度保护,限制人类活动并制定合理管理措施。

(3)三级保护:对重要性较低但脆弱性较高的资源、地区或文化遗产进行基本保护,加强监测和管理,控制人类活动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

(4)四级保护:对重要性和脆弱性较低的资源、地区或文化遗产进行基本保护,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其原始状态。

4. 制定分级保护方案的步骤(1)收集信息和评估资源、地区或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2)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并确定各级别的保护策略。

(3)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法规,明确各级别的权益和责任。

(4)实施分级保护方案,加强监测和管理,并及时调整和优化策略。

5. 分级保护方案的意义(1)保护资源、地区或文化遗产:通过分级保护方案,可以有针对性地保护重要的资源、地区或文化遗产,减少其遭受破坏和损失的风险。

(2)合理利用和开发:分级保护方案可以平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确保资源、地区或文化遗产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同时保持其原始状态和特色。

(3)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分级保护方案,可以促进资源、地区或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传承文化,为后代留下丰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6. 结论分级保护方案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可以保护和管理重要的资源、地区或文化遗产。

分级保护计划设计详解

分级保护计划设计详解

分级保护计划设计详解
概述
分级保护计划是一种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策略,通过划定不同的保护级别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本文详细介绍了分级保护计划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设计原则
分级保护计划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科学性:基于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确定分级保护区划的依据,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全面性: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等因素,确保分级保护计划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3. 可操作性:设计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确保分级保护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可持续性:考虑长期发展需要,设计具有可持续性的分级保护计划,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

设计步骤
分级保护计划的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1. 制定目标:明确分级保护计划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保护对象
和保护级别。

2.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自然、生态、经济、社
会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3. 区划划定:基于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估结果,确定不同级别的
保护区划范围和要求。

4. 管理措施设计:依据各级保护区划的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
措施和规定,确保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5. 实施和监测:按照设计的分级保护计划进行实施,并建立监
测体系,及时评估和调整计划的实施效果。

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分级保护计划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分级保护计
划应基于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计合理的保
护区划和管理措施,实现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同时,分级保护计划应具有可行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以适应长
期发展的需要。

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的设计原则与流程

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的设计原则与流程

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的设计原则与流程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大量的数据产生和存储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

然而,随之而来的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也变得更加严峻。

为了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的设计原则与流程,以期为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设计原则:1. 综合性原则: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应该综合考虑国家、行业和个体的利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数据的合法使用和保护。

2. 等级划分原则: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和重要性,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保密级别,从高到低分别为机密级、秘密级、内部级和公开级。

不同级别的数据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 需求驱动原则: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的设计应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4. 隐私保护原则: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中,隐私保护应该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对于涉及个人身份、健康信息等敏感数据,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

5. 安全管理原则: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的设计应该包括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销毁等各个环节。

流程:1. 数据分类:首先,对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类,根据数据的特性和敏感程度进行区分,同时结合业务需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保密级别。

2. 风险评估:进行数据的风险评估,确定数据泄露和滥用的潜在风险,并进行定量化和定性化评估,以便为后续的保护措施制定提供基础。

3. 保护措施制定:根据数据分类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这包括数据访问控制、加密技术、备份和灾难恢复等技术手段,以及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4.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高:针对不同层级和角色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提高,提高认识和技能,以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泄露和滥用。

5. 定期检查与评估:建立定期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检查与评估机制,对数据保护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持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分级保护方案

分级保护方案

分级保护方案1. 简介分级保护是一种常见的保护机制,旨在确保敏感信息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分级保护,以及如何设计和实施一个有效的分级保护方案。

2. 什么是分级保护分级保护是一种将信息进行分类和标记,并根据其敏感程度和机密级别来确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的方法。

通过将信息按照其重要性和敏感程度进行分类,可以确保适当的保护措施得以实施,从而减少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3. 设计分级保护方案的步骤设计一个有效的分级保护方案需要以下步骤:3.1 确定信息分类标准首先,需要确定一套信息分类标准。

这些标准应包括信息的敏感程度和机密级别等方面的因素。

例如,一个常见的分类标准可以包括公开信息、内部信息和机密信息等级。

3.2 分级标记信息将信息进行分级标记是确保适当保护措施得以实施的重要步骤。

每个信息都应根据其分类标准进行标记,以便在后续的处理中识别和处理。

3.3 制定适当的保护措施根据信息的分类标记,制定适当的保护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访问控制、加密、备份和监控等方面的措施。

对于高级别的机密信息,可能需要额外的保护措施,如生物识别技术或有限的访问权限。

3.4 培训员工为了确保分级保护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

培训包括信息分类标准的理解和适当的保护措施的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员工应该清楚地知道如何处理不同级别的信息,并了解泄露或滥用信息的后果。

3.5 定期审查和改进一旦分级保护方案得以实施,应定期审查和改进方案。

这将有助于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安全漏洞,并根据新的安全威胁或业务需求对方案进行调整。

4. 分级保护的好处采用分级保护方案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包括:1.降低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分配适当的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2.提高信息安全性。

通过定期审查和改进,可以不断提高分级保护方案的安全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

3.符合法规和合规要求。

许多行业对敏感信息的保护有特定的法规和合规要求。

分级保护方案

分级保护方案

分级保护方案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都面临着网络安全的威胁。

为了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各种保护技术也应运而生。

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保护技术就是分级保护。

本文将介绍分级保护的概念、作用和实施方法等方面。

分级保护的概念分级保护是指针对网络安全威胁的不同级别,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

它是一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机制,通过在网络的不同层次上部署安全设备和使用安全技术来加强网络的安全性,从而为网络和信息系统提供有效的保护。

分级保护的作用分级保护的主要作用在于:1.帮助企业或个人建立全面的安全防范机制,能够有效地防止网络和信息系统遭受各种安全威胁;2.通过按照不同威胁级别的安全防护需求,使安全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更加精细化和有针对性;3.分级保护能够使企业或个人更好的识别和了解网络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威胁;4.分级保护还可以使企业或个人在网络威胁越来越严峻的环境中,增加信心和保障,降低安全风险。

分级保护的实施方法分级保护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制定安全策略和政策分级保护的初步措施是制定安全策略和政策,明确网络安全的目标和标准,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内容、数据和应用,定义不同的安全级别和防护措施。

网络拓扑设计根据安全策略和政策的要求,设计适合的网络拓扑结构。

核心的数据中心、应用服务器等重要的节点,应该部署在网络拓扑图的核心位置或隐蔽的地方,以保证信息安全。

部署安全设备根据安全策略和政策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设备等,并在不同层次上进行部署,以实现分级保护。

实施访问控制建立访问控制策略,限制不同用户的权限,控制不同用户对应用和数据的访问。

对于一些敏感信息和重要数据,要实施更加严格的访问控制。

定期更新资料定期更新安全设备的资料,及时升级软件和硬件,修补安全漏洞,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和可靠,从而保障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发现分级保护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它能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构想第6卷第1期2006年3月南京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6.6(1) Jottmalof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VOL.6.N0.1Mar..2o06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构想王万茂,李边疆(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从系统管理的角度将全国优质的耕地资源划分为国家,省,市,县四个级别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并设置相应机构实施分级管理.同时,以此为框架,从规划管制,制度建设和经济激励的三个角度对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的机制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求为我国未来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完善提供借鉴.关键词: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中图分类号:17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465(2006)01—0001—05一,问题的提出基本农田保护是我国应对人地关系紧张,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作为切实贯彻这一举措的主要手段,也是我国农业政策的核心内容.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急速推进,耕地资源大量流失,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效,这难免会影响这一举措的具体成效.因此,认真研究与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切实保护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对于稳定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基本农田”一词的提出,可追溯至1963年黄河中下游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关于”建立旱涝保收,产量较高的基本农田”的决议.此后,基本农田保护作为”切实保护耕地,稳定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埘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为主干的政策保护体系, 并在基本农田保护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博弈行为的增多,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效.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往往难以接受上级指标,常是凑足面积,甚至优先把苇塘等荒地考虑到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致使基本农田保护流于形式【2J.究其原因,理论界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农田保护比较利益较低,缺乏经济激励-3;二是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体系很不完善,缺乏操作基础,主要表现在概念体系模糊,政策缺乏可操作性等[.据此他们提出,在行政体制方面应充分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及目标责任制,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加强产权制度改革[7-8J,在城乡结合部设立农地发展权;在经济方面,充分利用财政和税收手段建立保护基本农田的经济制约机制[10J,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基金;在法律方面,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等L6J.从理论层面来看,上述研究不仅丰富了基本农田保护的理论内涵,而且为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从实践层面来看,这些研究观点过于分散,缺乏统一的目标核心与操作平台.根据公共政策理论,当众多政策目标在不加科学组合的情况下独立采取政策手段时,很难产生预期成效.本文拟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数量一质量一区位三位一体的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为上述政策建议提供统~的操作平台,以求为我国目前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完善提供借鉴.收稿日期:2005—10—26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设研究”课题作者简介:王万茂(1937一),男,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李边疆(1一),男,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南京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第6卷二,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的构想“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是系统管理学中”分级管理”思想在基本农田保护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按照系统管理学原理,要想对复杂的系统实施有效地管理与控制,必须使管理体系与系统组织结构相匹配,即采取分级管理模式.这种”分级管理”的思想早在1994年就得到我国政府的认可,《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可分两级”.但此后随着基本农田保护形势迅速变化,这种单纯对数量进行分级的缺陷很快阻碍了它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进一步深化.本研究拟从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将数量一质量一区位三位一体的保护思想融入基本农田保护政策,重新搭建分级保护政策体系框架.具体思路是,将国家级粮油棉生产基地或几十万亩以上的, 集中连片,土质优良的耕地区域划为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可以适当跨越省级行政区划;将省域内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或万亩以上,基础条件较好的耕地区域划为省级基本农田保护区;省级以下人民政府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划定市级,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同时,在全国成立各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委员会进行分级管理.1.分级保护政策体系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分析基本农田分级保护作为基于原有政策的一项尝试性创新,是由单纯的数量保护到数量一质量一区位三位一体保护的框架性转变,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优选择.我国粮食问题是产区的问题,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问题是耕地有效保护的问题.而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正是以上述两问题为切入点,将区位集中连片,质量优良的一定面积基本农田划为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并根据级别高低进行差别保护的一项管理策略.这种分级保护政策不仅从整体上保护了基本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景观的连续性,而且通过划定保护区固定了基本农田数量和区位,从而避免了耕地资源因质量降低而造成的隐性流失.同时,该项政策也为其它政策的实施与运作提供统一的框架支撑,进而弥补上述分析中关于缺乏操作平台的缺陷.由此可见,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扭转目前岌岌可危的基本农田保护形势,修正部分失效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是完全可行的.首先,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粮食需求的日益旺盛为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提供适宜的宏观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经济发展所带来耕地资源大量流失也口益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安定.这一矛盾的对立与冲突,客观需要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来协调,而分级保护体系的构建为这一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操作的平台.其次,耕地资源的集中分布也为这一政策的构建提供了现实基础.根据1996年土地详查数据,我国60.78%的耕地资源集中于华北,东北,西北三大区域_lJI,同时这三大区域粮食产量也占全国的51.11%,可见在这些粮食主产区合理划定不同级别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在技术是可行的. 此外,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区域统筹”理念也为地方政府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区域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基本农田保护作为一项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持续和社会安定的集体行动,具有国家整体利益,客观需要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各个层面上开展广泛合作.2.分级保护政策体系的框架结构基本农田生态景观作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域生态系统,客观需要一个目标明确,设计合理的分级保护体系来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因此,在分级保护体系进行构建时应充分体现数量一质量一区位三位一体保护的思想,筹考虑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同时注重组织结构的严谨性和手段的科学性.据此,设计框架如图l所示.国豪教保护区委且告广—1圈束j夏保护匹厂—1田ttn.i~#illt可崎吉) 省嫒保护区委员岳—————生——一市嫒保护区委员畚省嫒保护区市嫒佩护区县级保护区委员畚——县级保护区—甚埋t蔓.1★生产地段图1全国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框架图(1)分级标准对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划定与分级是一项任务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社会,经济,生态各项因素.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划定地域气候,地质,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和待划定农田的斑块形状,面积,多样性指数,景观连接度等指标.另一方面,要统筹比较区域比较优势,科学预测待划定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农地转用速度,综合评定第1期王万茂,李边疆: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构想它们对拟划定基本农田区的影响.建议由国土部门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综合论证,最后确定最佳方案.’就全国基本农田区等级来看,建议划分四种级别.一级为绝对保护的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包括全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可以跨越省级行政边界.该级保护区要提供全国50%以上的商品粮,对确保全国粮食经济安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二级为省级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包括除国家级保护区外的省域内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可以跨越市级行政区划;该级保护区因对本省粮食安全和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也应严格保护.三级为市级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保护国家及省级以外的,市域范围内的重要粮食产区,可以跨县域.县域内除以上三级保护区外的重要粮食生产地段也可以划为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特殊保护.(2)管理机构为了对各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实施系统管理,还应设立自上而下,层层监管的管理机构.在国务院设立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委员会,它是全国基本农田分级保护体系的最高行政机关,主要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农田保护事宜,具体包括:全国基本农田保护规模的确定及分配;基本农田保护重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国家级保护区的划定及审批,省级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审批及监管;全国各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委员会的监督等其它一些重大事项.在国家级保护区设立国家级保护区委员会,主要负责国家政策的下达和实施,区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日常维护等具体工作.在省内设立省级基本农田委员会,具体负责省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制定,省级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市县两级基本农田委员会的监管以及省级基本农田保护财政的分配等工作.市县两级政府也可以参照省级委员会的设立模式,分别设立市县两级委员会,具体负责相关事宜.(3)空问格局基本农田保护区作为人为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过渡地带,一方面为人为景观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却遭受人类干扰的严重侵蚀.为了合理协调人类干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关系,可将单一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待开发区三个功能区(见图2).核心区是保护区的核心,是农业生态景观保存最完好,土地生产力水平最高区域,严禁任何非农开发活动;缓冲区是为了避免核心区遭受外界干扰而划定的区域,主要起缓冲作用,区内可进行非破坏性的科研和教学实习活动,禁止开发活动;待开发区主要是指城市规划以内,建成区以外的农业用地区,由于该区已确定用于未来城镇发展,因此属于阶段性保护区域.根据上述功能区属性,可以在国家及省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只设核心区与缓冲区,确保保护区面积决不减少;在市,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可适当考虑设立待开发区,以求尽量保护更多的基本农田,确保粮食安全.图2基本农田保护区空格局图3.分级保护体系的运作模式科学的5-)-~体系还需要一个体系完善,设计合理的运作模式来体现.基本农田分级保护体系的运作模式应根据各级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任务与特点做相应设计(具体模式见表1).表l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具体管理模式表3南京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第6卷(1)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区是基本农田分级保护体系的最高级别,其目的是对全国范围内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关键的农业景观区进行永久性保护, 以确保为国民提供稳定的粮食来源和生态服务. 它是由固定专家团综合社会,经济,生态等各项因素在全国范围内选定,可以适当跨越省级行政区划,同时为体现重要性,该区只设核心区与缓冲区. 其管理机构为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委员会,可由全国基本农田委员会和保护区涉及的各级政府共同派遣专人组成,行政级别为副省级单位,直接受全国基本农田委员会监管.国家级保护区委员会实行代表会议制度,下设常委会,具体负责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区事宜.区内重大事务的决策由常委会提议,保护区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代表可由中央,地方,农民三者共同组成.此外,委员会还可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巡回法庭,具体处理区内发生的基本农田违法案件和协调中央,地方和农民的关系. 鉴于该保护区对国家的粮食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建议保护区财政体系由国家专项资金支撑,涉及省份可适当辅助,以确保管理机构运作的独立性与公正性.(2)省级基本农田保护区省级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整个保护体系的中间层次,其目的是保护除国家级保护区外的省域内重要的生产基地和独特的农业景观区,以保障省域内粮食的自给.它是由省级基本农田委员会组织划定后报全国基本农田委员会批准而设立,可适当考虑跨越市级行政边界.具体规模可以由省级委员会自行确定,但必须确保省域内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省级保护区面积与市,县级保护区面积(除去其中待开发区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基本农田数量.管理机构可由省级委员会与涉及的各级市县政府共同组成,也可以直接由省级委员会管理.运作方式可参照国家级保护区委员会的模式进行,财政体系可由本省抽调开发复垦专项基金支撑,中央政府也可适当拨款资助.(3)市,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市,县两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处于分级管理体系的最低层,它们既是分级管理体系的基础,也是管理链条最为薄弱的环节.市级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为保护市域内除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区以外的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景观区段而设立的一种4保护区类型,可适当考虑跨越县级行政区划.县级基本农旧保护区是分级保护体系的最末端,是为保护县域内重要的粮食生产地段而设立保护区类型. 在我国这种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巨大的国家里,这两类保护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因此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管理.列此,应在加强常规手段的同时,努力进行制度创新,引进公众参与机制,确保农民权益.在市县级政府可设立市,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委员会,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事宜.委员会组成和财政体系可以统筹考虑各方因素,因地制宜的采取多种形式,以激发社会各方进行基本农田保护的积极性.三,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的机制设计1.规划管制基本农田分级保护作为依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而衍生的宏观政策体系,必须以科学合理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管制为基础.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地方政府一项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的政府管理职能. 因此,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督促地方政府不仅考虑本行政区域内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基本农田保护的要求,而且要站在区域整体的角度统筹考虑上层政府对基本农田保护的要求,同时加强同级政府间的沟通与协调,以确保基本农田规划的科学性.此外,各级基本农田保护区也可编制保护区规划,具体安排农用道路,农田水利,改良项目等具体事项.规划一旦批准,严格执行,对违反规划的行为应根据保护区级别施以不同程度的严厉惩罚.2.制度建设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也必须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其中,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领导责任制是强化基本农田分级保护制度建设的核心,完善基本农田审批及”占补平衡”制度是实现这一核心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级基本农田保护区领导责任制,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将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区位等保护指标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完善基本农田审批及”占补平衡”制度,对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国家及省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报国务院审批,并体现”质优价高”的原则.对占用国家级及省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的可加征国家级第1期壬万茂,李边强: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构想及省级基本农田占用税;对占后补充的耕地要经上级审批机关检验数量,质量,区位后方可重新划人保护区.此外,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还要充分体现平台作用,实现对原有基本农}壬J保护政策的合理嫁接.3.经济激励经济激励的缺乏既是目前基本农田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也是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机制设计中的技术难题.而这一技术难题的产生又是基本农田社会与生态价值补偿问题在实践层面上的具体反应.因此,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的机制设计也必须以致力解决这l一理论问题为导向,通过运用财政,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来改善基本农田保护的激励体系.一方面,我们可以依附基本农田分级体系,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补偿机制,实施正向激励机制.具体可通过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出对国家及省级等重点基本农田保护区实施以经济补贴为主的直接补偿;也可以充分运用税收与价格等手段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政策倾斜,实施如农产品价格提升,农业低息贷款等间接补偿; 此外,还可以运用金融手段,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基金体系,实施保护区自我补偿.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基本农田的级差体系,依次提高基本农田的占用成本,实施逆向惩罚机制.例如,对确需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的国家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依据保护区级别强制征收不同水平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占用税;对占用专业蔬菜基地和其它地方名优特稀产品基地的项目还要交纳特产基地占用税等,以此纠正目前基本农田保护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确保政策体系的实施. 四,简要结论文章在对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失效的原因进行文献回顾和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基本农田进行分级保护的全新构想,并对体系结构和机制设计进行了深人的探讨,对扭转目前严峻的基本农田保护形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宏观体系来看,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从系统管理的角度将全国优质的耕地资源划定为国家,省,市,县四个级别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并设置相应机构实施分级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行政区划,建立了区域基本农田生态系统保护的新概念,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也为协调Et前基本农田保护过程中地方政府问的零和博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从微观模式来看,它将集中连片,土质优良的基本农田划为保护区,实施数量一质量一区位三位一体的保护模式,为解决目前基本农田保护过程中重视数量,忽略质量和区位的政策缺陷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也为其它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搭建了统一的平台.从操作手段来看,它以规划管制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充分运用经济激励解决基本农田保护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并提出依附基本农田分级保护体系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和加征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占有税等具体手段.这不仅为经济激励理论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提供了具体思路,也为以后基本农田保护手段的多样化提供了借鉴.由此可见,在目前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框架内快速有效的建立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政策体系,将是未来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深化的必然方向,也是我国实现基本农田数量一质量一区位三位一体保护,进而实现粮食安全的最优选择.参考文献:[1]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大地出版社,1996.[2]谭峻,戴银萍.基本农田保护政策调研与评价[J].国土资源,2003,(1):34—35.[3]蔡运龙.中国农村转型与耕地保护机制[J].地理科学, 2001,21(1):1—6.[4]孙海兵,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决策优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5):116一I19.[5]聂庆华,包浩生.中国基本农田保护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9(2).[6]唐健.基本农田保护——问题与对策[J].中国土地, 21304,(7):24—28.[7]叶艳妹,吴次芳.中国土地产权制度与耕地保护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1997,(6):32—37.[8]曲福田,冯淑怡.中国农地保护及其制度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1998,21(3):l1O—l15.[9]张安录.可转移发展权与农地城市流转控制[J].中国农村观察,2O0o,(2):20—25.[1O]毛艳玲.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的若干问题[J].福建农业大学,20O],30(1):91—94.[11]王群.中国省区土地利用差异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南京农业大学,2003.(责任编辑曲辰)(下转第52页)南京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第6卷Consumers’choiceonfoodsafety:acasestudyof organicvegetablepurchasingbehaviorinNanjingDAIYin—ehun,ZHUBin,YINGRui—yao(Co1~geofEconomicsardManagementofNanfingAgricuhuralUnivers~210 095,China)Abstract:,r}Iedevelopmentoforganicfooddependsontheacceptabilitybythec onsumers.Thepaperexaminestheimpactsofsocioeconomic,demographiccharacteristics,concernsoverfoodsa fetyandenvironmentofconsumersonor-ganicvegetablepurchasing|mhaviorusingBinaryLogitandOrderedCogitregr essiontechniques.Datawascollect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