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音乐、舞蹈、舞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浅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舞蹈的作用
10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23浅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舞蹈的作用钟诗薇 / 冮毅摘 要:《巴黎圣母院》是法语音乐剧的代表,剧中的舞蹈价值理念极为超前,通过歌舞分离的方式来推动剧情发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
本文通过对音乐剧的舞蹈作用、艺术手法和舞蹈价值展开分析,了解其剧本舞蹈元素的特色,在舞台上舞蹈表演因素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以探讨该剧为何如此成功,希望以此为今后国内音乐剧创作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关键词:音乐剧;舞蹈作用;巴黎圣母院;音乐中图分类号:J832;J617.2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钟诗薇(1998-),女,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学生;指导教师:冮毅(1977-),男,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
一、作品简介在20世纪,法国引入了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但没有吸引到国内的观众,随即在百老汇、伦敦西部原有的风格下融入本土文化打造了一部法国摇滚音乐剧《星幻》,上演后深受青年的喜爱,在接下来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星幻》几乎垄断了整个法国的音乐剧市场,期间法国音乐剧的新作品极少,质量且较低,在编导、舞台设计、歌曲、舞蹈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创新。
1998年《巴黎圣母院》开创了法国音乐剧的新纪元,开创了歌舞分离的表演模式,通过舞蹈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能够让观众直观的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是根据19世纪法国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家代表人雨果的同名著作小说改编的舞台音乐剧,故事场景设定于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内容围绕着一名吉卜赛少女爱丝梅拉达(Esmerelda)和敲钟人卡西莫多(Quasimodo)的爱情故事展开一系列的内容。
作品抨击了宗教的丑恶,宣告禁欲主义的结束,歌颂劳动人民的善良、勇敢、勤劳,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在导演、演员和制作人员近两年的创作后,于1998年9月16日在巴黎首演。
作品由加拿大导演吉列尔斯.米舒(Gilles.Msheu)执导,邀请擅长摇滚音乐会灯光设计的Alan Lortie、法国歌剧布景设计Charistian Ratz 和来自巴黎时装界的服装设计师Fred Sathal、以及共同缔造了一流的舞美效果,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
巴黎圣母院剧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巴黎圣母院剧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一、《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一)艾斯美拉达的人物形象分析艾斯梅拉达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岁少女,她善良美丽,由于从小被吉普赛人从家中偷走,不幸的命运和较低的社会地位使得她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歧视,但她却有着一副善良的心肠。
对于爱情她显得是那样的纯洁和单纯,当法比救下她的时候她便深深地爱上了他,而法比也被她的美貌所吸引。
她有宽容的胸怀即使别人伤害过她,但出于爱心也会不计较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卡西莫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格兰古瓦将要被乞丐国王绞死的时候,艾丝美拉达为了救下他就承诺要嫁给他,但格兰古瓦想要和她做真正意义上的夫妻,艾丝美拉达却平静地拒绝了他说:“我只爱一个能够保护我的男人。
”和他结婚是为了救他的命,他们之间只能维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
对于克洛德的求爱,她直接地予以了拒绝,当她在监狱里克洛德欺骗她说法比已经死了,让她不要再幻想别的男人了,她也没有动摇自己对于爱情的信念说:“如果他已经死了,你为什么还要劝我活下去呢?”。
在绞刑架上,克洛德告诉她说只要她接受他的爱就可以被释放重获新生,她说:“对于你的厌恶要远远大于对绞刑架的厌恶”,最后她宁愿选择死亡也没有屈服于克洛德。
对待卡西莫多她以德报怨,在他接受刑罚口渴的时候是艾丝美拉达勇敢站出来帮助了他,正是这份爱唤醒了他的爱心,后来他不顾生命危险将艾丝美拉达从死刑架上抢救了下来,正是艾丝美拉达的无私爱心,我们才感受到卡西莫多的善良品质,但容貌上的巨大差距使他们没有在一起。
(二)卡西莫多的人物形象分析卡西莫多由于天生丑陋,使得很多人对他都充满了厌恶与鄙视,他天生的缺陷使他的生活充满了悲惨的遭遇。
只有艾斯梅拉达和克洛德对他还有一些同情之心,由于克洛德对他有收留养育之恩所以开始的时候他对克洛德十分忠诚,任凭他的指挥与差遣即使是做绑架爱斯梅拉达的罪恶之事。
卡西莫多的转变是由于艾斯梅拉达的出现,同时也说明他在本质上不是邪-恶的,他转变之后拥有着善良的品格,他是当时广大劳苦大众的典型代表,作者将他塑造得奇丑无比更是为了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音乐风格浅析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音乐风格浅析下面是关于电影电视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音乐剧《巴黎圣母院》音乐剧(musical)是以戏剧(尤其是剧本)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理念的表演艺术娱乐产品。
为了迎合市场需求,音乐剧要融合各类舞蹈和相应的舞台效果。
在20世纪,“音乐剧”这种表演方式也就比歌剧或舞剧更具有吸引力。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deParis又名《钟楼怪人》)1998年9月16日首演于法国巴黎。
在其后的几年演出里创造出直接观众四万多人的记录,还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巡演,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英国的伦敦、瑞士的日内瓦、黎巴嫩的里本、意大利的米兰、俄罗斯的莫斯科等。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获得的奖项:在法国获得过“最佳演出年度奖”、“最佳曲目年度奖”、“最佳世纪歌曲观众奖”;在加拿大魁北克获得过“最佳年度演出奖”、“最佳唱片奖”、“最佳导演年度奖”、“最佳圣堂歌曲奖”;在摩纳哥获得子“世界音乐法语唱片最佳销售奖”。
剧中的单曲《美人》(或译《美丽佳人》)更是获得世界音乐奖,被众多著名歌手翻唱。
《巴黎圣母院》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立于音乐剧首列。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是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1885)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改编而来。
在法裔加拿大人吕克?普拉蒙顿(LucPlamondon)与意大利人李查德?科西安蒂(Rich Cocciante)的合作下,忠于原作,联手把它搬上了音乐舞台。
这部音乐剧生动地表达出原著中对人道主义仁爱精神的颂扬,对封建制度的揭露和抨击以及对教会人物的恶行在道德精神上的谴责。
与20世纪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相比,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有极大的不同,有人甚至称其为另类音乐剧。
评论家则认为,《巴黎圣母院》一剧将引领当代音乐剧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韦伯式音乐剧的阴影中走出来。
巴黎圣母院音乐剧观后感
巴黎圣母院音乐剧观后感在近期我有幸观看了一场充满魅力的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演出让我沉浸在激情、悲伤和希望的故事中,同时也让我体验到了音乐和舞蹈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首先,我要提及的是表演者的出色演技。
他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饱含深情的演绎,将角色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主角们的表演极具感染力,使我作为观众能够深刻理解他们的内心体验。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明确的个性和情感,他们的表演将角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弱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每个表演者都以他们独特的方式生动地呈现了角色的个性,使整个剧场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和情感的火花。
此外,剧中的音乐和舞蹈也是我难以忘怀的。
音乐是这部音乐剧的灵魂,通过美妙动人的旋律,它将观众引入了一个神秘而迷人的世界。
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力量和情感,唱出了角色们内心的痛苦、欢乐和渴望。
乐曲的编排和演唱者们的嗓音都充分展示了他们的音乐才华,让我陶醉其中。
舞蹈则给整个剧目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视觉效果。
舞者们的身姿优美、灵动而且富有艺术感,每一个动作都精确而有力地展现了角色的情感和故事的发展。
音乐和舞蹈的结合让整个剧场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无比的享受。
剧情的推进也是这场音乐剧的亮点之一。
巴黎圣母院作为背景,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以爱情,悬念和嫉妒为主线的故事。
主人公克里斯廷和菲利普的爱情故事引发了许多戏剧性的转折和冲突。
他们之间的心灵纠葛和感情纠葛在剧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喜悦和迷惘。
这种情感的浓郁度和紧张感让我不能自拔,我总是期待着下一个情节的展开。
此外,舞台的设计和道具的运用也是这场音乐剧的一大亮点。
舞台布景逼真而精致,将观众带进了19世纪巴黎圣母院的神秘世界。
光影和灯效的运用也给整个舞台增添了故事所需的神秘氛围。
道具的运用则使故事更加真实而有趣。
例如,巨大的巴黎圣母院模型和精细的服装装饰都为观众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使情节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
观看与聆听的桥梁——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舞美艺术
随 着西 方抽 象艺 术的 发展 , 台美术 设 计 也 明显倾 向于 以抽象 的形 式表 现 戏剧 的 内在感 情 。 舞 抽 象的 表现 形 式凭 借其 写意 性 的特 征 能够 更充 分地 利 用戏 剧 舞台 的假 定性 特 点 ,达 到 一种 情 景
世界文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 艺 术
观 看 与 聆
音乐 剧 《 巴黎 舞 美 艺 术
文 戚 蒙
法国音 乐剧 《 巴黎 圣 母 院 》 改编 自 1 世 纪法 国文 豪维 克 多 ・ 果 的同名小 说 。它是 由欧 美 9 雨 乐 界顶 尖音 乐 人 吕克 ・ 普拉 蒙 东 和 理查 ・ 西 安特 共 同打 造 的经 典作 品 。作 品于 19 年 9 1 科 99 月 6 日 经 首演 ,便 以极 具 震撼 力的音乐 ,极 富 视觉 效 果 的舞 美 及演 员精 湛 的 表演 在 观众 与音 乐界 一
的 高墙 转换 为 巴黎 的城 墙 。 同时 , 处 的骨架 结 构也 成 为了演 员 表演 的脚 手架 , 具实 用功 能。 此 兼
再 次 ,由于灯 光与 布景 是 不 可分割 的整 体创 造 ,剧 中也 运用 灯 光在布 景 上制造 出亦真 亦 幻 的效 果 。 巨大 的墙 面构成 了一 个投 影面 ,舞 台灯 光投 射 在墙 上 随着 音 乐节 奏 、情 感 的变 化创造 出各 种 富有表 现 力 的效 果 ,在 营造 氛 围、配 合 剧情 、烘 托 人物 感 情 等方 面起 到 巨大 的作 用 ,通
一
《 巴黎 圣 母 院》 一剧 中除 利用 道具 和 布景 之外 ,还 运 用了 大 量 别 具一格 的 人体 符 号 ,即舞 蹈 与 高空特 技 表 演。《 》剧 巴
观巴黎圣母院音乐有感剧
观《巴黎圣母院》音乐剧有感班级:B242122学号:B24212208姓名:韩海勃观《巴黎圣母院》音乐剧有感最近观看了根据世界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改编的法国音乐剧,对音乐剧又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介绍一下音乐剧的具体概念:音乐剧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元素的独特艺术形式,简单地说,即以音乐歌唱和形体舞蹈表演来演绎推动情节的一种剧式。
音乐剧大约产生于17世纪-18世纪的欧洲,当时被称作“小歌剧”或“民间歌剧”,直到19世纪后期人们才开始引用“音乐剧”这一名称附和她;到了20世纪中期,渐成熟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戏剧演出形式了。
什么是外表的华丽道貌岸然?灵魂深处却藏着一颗无比丑陋扭曲黑暗的心?什么是内心善良却有着丑陋的外表?内心中却有着纯洁的、至死不渝爱的心灵?在网上看到这几句话如此精炼,足以概括这本著作的精华之所在。
故事梗概如下:情剧描述了艾丝美拉达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岁美女,由于从小被吉普塞人从家中偷走,在流浪艺人中长大,所以不被当时等级森严的上流社会所认同和接受.当她在深夜被人打劫时,被英俊潇洒的皇家卫队队长菲比斯英雄救美,便一见钟情地陷入爱河,而他也被她的美貌所俘虏.不顾一切地无怨无悔地爱上了对方.不管这种爱情是否有结果或者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依然一往情深对这样虚幻的爱情忠贞不渝.剧中卡西莫多长相畸形,从小成为弃婴,是副主教克洛德收养了他.由于从小在教堂长大,他从来没有享受过家庭温暖.长大后留在教堂做敲钟人,他所爱的人有两个;副主教克洛德和没有生命的大钟.当首次出现在艾丝美拉达面前时,是以艾丝美拉达的迫害者的身份,他奉命在深夜去抢劫艾丝美拉达.当抢劫失败,被皇家卫队逮捕绑在烈日下的耻辱柱上受鞭打示众时,他渴求围观的人群给他一点水喝,却无人理睬.眼见他快要晕死过去时,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勇敢地给他水喝的人正是这位天使一样的艾丝美拉达.美丽善良的艾丝美拉达的出现唤醒了他内心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后来他冒着生命危险将艾丝美拉达从死刑架上抢救下来,面对艾丝美拉达的美丽,他是那样地自卑和痛苦,他渴望接近艾丝美拉达,又怕自己的丑陋令艾丝美拉达难受和害怕.他对艾丝美拉达并没有什么奢望,他只要知道她在身边就行了.然而就连这样一个奢望也被他的养父夺走,绝望中的卡西莫多愤怒地杀死了他的养父副主教克洛德,最后也杀死了他自己—他抱着艾丝美拉达的尸体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它极具现代感的音乐和舞蹈,它们是全剧的灵魂之所在。
浅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舞美与音乐的运用
浅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舞美与音乐的运用张恂超辽宁芭蕾舞团摘要:《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传世著作,同名音乐剧自1998年上市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从舞美,舞蹈与音乐三个角度分析《巴黎圣母院》的艺术价值与美学内涵。
关键词:舞美;创新;故事情景;人物塑造音乐剧《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或称为《钟楼怪人》)改编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
这部音乐剧由吕克•普拉蒙登作词,理查德•科奇安特作曲,在充分继承了这部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大型浪漫主义小说衣钵的同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自1998年9月16日在巴黎国会大厅首演以来,创下了累计观众达400多万人次的记录,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与关注度。
考虑到音乐剧的时长限制与舞台效果,如何对原著进行合理的再创作与媒介转换成为了主创团队需要顾及的首要之事,既要使经典符合音乐剧的表现形式,又要使音乐剧的改编不能与原著相背离。
令人惊喜的是,主创团队没有在剧中插入一句对白,而选择使用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形式完成了文本到音乐剧的形式转换,并创新性地将传统歌舞杂糅的表演形式进行突破,通过选用专门的舞蹈、杂技演员配合歌唱演员的演唱,使歌唱和舞蹈表演分离。
并配合上绚烂震撼的舞美灯光、汹涌澎湃的电声音乐,再现了原作中动荡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爱与恨。
一、舞蹈与音乐创新,再造故事情景《巴黎圣母院》的编舞由著名的编舞大师马尔提诺•缪勒(Martino Muller)担任,他立足于文本创作的时代,却又采取了诸多超多时代的舞蹈形式对经典进行创新。
缪勒巧妙地将摩登、街头与杂技等舞蹈风格嵌入剧中,并使之进行令人惊叹的融合,产生的效果让观众叹为观止。
配乐部分则由52首不同风格的音乐组成,风格迥异而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的有摇滚、西班牙弗拉明戈、法国香颂和中世纪宗教圣咏这四种题材,他们相辅相成,增加了戏剧张力,塑造了舞台场景。
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在剧中许多关键的场景都以其震撼的表现形式,富有张力的肢体语言给予观众深刻印象。
简述《巴黎圣母院》中戏剧、音乐、舞蹈的整合
简述《巴黎圣母院》中戏剧、音乐、舞蹈的整合《巴黎圣母院》是典型的法国风格的音乐剧,实际上,这类音乐剧通常被叫“音乐场景剧”,它采用了舞蹈和歌唱相分离的形式,区别于其他音乐剧,具有其鲜明的特色。
在这个音乐剧中,戏剧、音乐与舞蹈的精彩配合使得《巴黎圣母院》十分出色,令人印象深刻。
首先谈的一个片段是克洛潘带领族人首登场的那一幕。
可以说这个场面一出来,我们就被深深的震撼到了,首先是被他们颇具规模的阵势,其次是被他们颇具风格的装束及妆容,这两者无不透露着一种诡异阴暗的感觉。
在克洛潘一开口唱《非法移民》时,我便明了这种震撼来源于何处,可能是这种明显的来源于异教徒内心的不安与骚动。
演唱者的声音沙哑狂野,兼时而爆发出呐喊声,似乎在质问上帝为何会让他们居无定所。
同时在一旁由数十人组成了一个舞群,舞蹈动作并不复杂,但是整个舞蹈多次出现呐喊状,丢弃包袱的舞蹈动作,暗示着异族人生活的艰辛,表现出他们想要与命运抗争,挣脱旧枷锁的决心。
联系剧情,此处为整个音乐剧情节服务,一方面交代了故事的大背景,当时的社会情况、这样一个族群的存在并引发下面艾斯米拉达的出场,推动了剧情。
另一方面,与后面这个异族与巴黎圣母院的对立而作下铺垫。
除以上两点之外,它还成功地塑造了这个群体的形象,即挣扎于社会底层的人群。
然后是腓比斯演唱的《撕裂》那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
《撕裂》这首曲子节奏感十分强,整首曲子无不透露出一种紧张忐忑左右为难的感觉,而歌词中总是出现“撕裂”这两个词,外加上演员高亢的嗓音,犹如嘶吼出了心中的矛盾;此外,演员身边有数位男性舞者只露着背影跳舞,他们的舞蹈中身体的动作较大,且动作较快,这种肢体语言形成了一种不协调感,似乎套着一层厚厚的锁链,充满挣扎,在舞台黑暗背景的衬托下,显露出一种诡异而又痛苦的感觉。
联系整个剧情,这种设置十分精妙,它恰当地表现出当时腓比斯的心情,即内心的一种撕裂感,他当时正处于一种徘徊、矛盾、难以抉择的尴尬境地中。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艺术美
探析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美摘要《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法国作家雨果的浪漫主义小说。
法国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比较忠实于雨果的原著。
它以其音乐的旋律美、演员的演唱美、剧作的风格美强烈地吸引着观众,堪称艺术界的瑰宝。
关键词:音乐剧旋律美演唱美风格美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它自19世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读者的喜爱,这是一部跨越时空的作品。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由欧美乐界顶尖才子luc plamondon谱词,richard cocciante作曲,并在1998年1月的法国戛纳唱片大展中绽放异彩。
随后,该剧在世界各地进行巡回演出,受到各国观众的好评。
本文用文艺理论来对这部音乐剧的艺术美进行分析。
一音乐的旋律美音乐是音乐剧之体、之形,之外貌,音乐剧需要把旋律美完全展现出来,才能使剧作内涵得以充分的诠释。
《巴黎圣母院》的旋律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音乐风格的多样化;二是音乐音调高低的不同。
传统音乐剧重视美声唱法,而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却把流行音乐植入其中,这使其音乐风格多样化。
剧中的主要人物爱斯梅拉达是吉普赛人,吉普赛音乐也就成为本剧的应有之义。
本剧中的吉普赛人来自西班牙。
他们天生聪明,以较低的姿态生存,却常常赢得更多的收入和发展机会,也因此被西方社会所排斥。
在西方文化上视他们为野人,恶人。
吉普赛女性大多能歌善舞,本剧中也展现了吉普赛的音乐文化。
第一幕《吉普赛人》中,以吉普赛音乐的方式诉说着爱斯梅拉达的身世,此段吉普赛音乐,既有西班牙的风格,又有西亚的色彩。
这些音乐元素在其它地方也有所展现,如加西莫多的一些唱段。
这种音乐展现了此剧的异域风采。
另外,还有匈牙利的吉普赛音乐,如第一幕中《爱斯梅拉达,你明了》其中较为尖锐的音乐。
这种尖锐的声音配合快速的节奏,为音乐剧营造了紧张的氛围。
第二,香颂歌谣的使用平添了法国文化细腻精致的情调。
香颂是法国流行音乐的一种,它把唯美的曲调、浪漫的抒情与大胆的叙事相结合。
(完整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音乐解读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音乐解读《巴黎圣母院》音乐解读与美、英系的传统音乐剧相比,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确实显得有些“另类”。
最扎眼的是歌唱演员嘴边挂着的麦克风,如此大型的制作,难道连几个“小蜜蜂”(藏在服装或头饰中的无线话筒)都舍不得买?还有就是不用现场乐队而用“卡拉OK”(原意为“空的乐队”),有些段落的音响中还用了很大的混响,虽还不致于刺耳,但总让人想起KTV包房中的那种声音。
再听听音乐,多为短小的歌谣体,演员每唱完一段,都可以享受一下观众的掌声。
不象刚看过的《悲惨世界》,贯穿性的主题非常清晰、结构上也有些连续性和发展性的意思。
相对于美国好莱坞和百老汇的大制作,笔者对欧洲文化素有好感(看了不少这些地区的艺术影片以及一些富有创意的歌剧、清唱剧和舞剧制作后所形成的迷信)。
尽管与美、英相比,法国音乐剧还仅仅是新秀,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便在这种属于大众文化层面的艺术形式中也必然会有所体现。
笔者对《巴黎圣母院》所进行的音乐解读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先入为主的个人偏见。
一、结构整部作品的结构由两个因素来整合,一是以节奏强烈、情绪激烈、舞台画面较为喧闹的群舞合唱场面来作为结构上的支撑点。
如第一幕中吉普赛人的《异乡人》、《愚人节》、吉普赛人营地《我们都是兄弟》、卡西莫多的游街示众、以及“爱之谷”等。
第二幕中有吉普赛人在教堂前的申诉、进入教堂解救艾斯美拉达、以及最后被镇压的场面等。
另一个因素是作为叙述者的诗人甘果瓦,他在第一、二幕开场时的两段序歌和第一幕结束时的《命运》,象是为整个作品所镶嵌的“边框”(关于这种边框的表现意义,容后再叙)。
他的唱段有时还会与上述的第一种结构因素相交织,共同担负起“转场”的作用。
如第一幕中《愚人节》和“爱之谷”场面等。
另外两段独唱(第一幕中的《巴黎的城门》、第二幕中的《天上的月亮》)也分别出现在非常重要的结构部位。
这些框架性因素不仅提供了戏剧的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也有效地控制了戏剧的发展节奏和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与相对较为舒缓的歌谣曲形成对比。
2024年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观后感范文
2024年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观后感范文标题:《巴黎圣母院:音乐剧观后感——当音符与古典交相辉映》一、引言2024年,我有幸观看了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这是一部深受世界各地观众喜爱的经典剧目。
本次观后感旨在通过深入剧情分析、角色表演评析以及音乐赏析的方式,展现我对这部经典音乐剧的深入思考和情感共鸣。
二、剧情分析《巴黎圣母院》以维多利亚时代的巴黎为背景,讲述了钟楼守护者“怪物”与歌唱女神埃斯梅拉尔达之间的纷争与爱恨情仇。
剧中传递出人性的美与丑陋、善与恶的对峙,以及社会对异己的排斥与歧视。
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则成为了人物命运的象征。
在观看音乐剧的过程中,我不禁被剧中深入的情感描写所打动。
埃斯梅拉尔达的歌声如天籁之音,她以歌唱表达内心情感,将观众带入她那饱经沧桑的命运中。
与此同时,钟楼守护者“怪物”隐藏在阴暗的角落,陷入孤独与被误解的境地。
他既是悲剧人物,又是对社会丑陋现实的呐喊。
三、角色表演评析音乐剧的成功离不开演员们的精湛表演。
在《巴黎圣母院》中,主要角色塑造得鲜活而立体,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首先,埃斯梅拉尔达的扮演者在角色刻画上独具匠心。
她能准确把握埃斯梅拉尔达的个性特点,在演唱和舞蹈中展现出她的热情、温柔和坚强。
在剧中,她深爱着“怪物”,但又追求自由和真爱,这种内心的挣扎通过演员的精湛表演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其次,“怪物”的角色塑造也非常精彩。
他被整个社会所误解和排斥,但内心充满了对爱和美的追求。
塑造这一角色需要演员对情感的细腻把握,以及对“怪物”内心痛苦的真实演绎。
演员巧妙地运用身段表达了“怪物”内心的狂热与悲伤,使观众在剧中对他既感到怜悯又被他的才华所折服。
四、音乐赏析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而《巴黎圣母院》正是凭借其精彩的音乐打动了人心。
首先,音乐剧中的插曲配合剧情的发展,将观众带入剧中世界。
特别是旋律优美的《献给我的爱》和《安娜的歌》更是成为经典之作。
这些具有浪漫主义情感色彩的歌曲,以及激情澎湃的乐曲,使观众们情绪随着音乐的起伏起伏,让人陶醉其中。
2024年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观后感范本
2024年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观后感范本《巴黎圣母院》观后感2024年,我有幸观看了一场令人难以忘怀的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这是一部由瓦尔维尔和霍奇金斯共同创作的作品,他们成功地将维克多·雨果的经典小说《巴黎圣母院》搬上了舞台。
音乐剧的精致制作、精彩演绎以及深刻的情感表达,让我深深地被吸引和感动。
首先,我要赞赏音乐剧的精致制作。
舞台布景、服装设计、灯光效果等等都非常考究,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制作团队的用心和专业。
巴黎圣母院的外观庄严壮观,内部的设计则富有神秘感和古老的氛围。
演员们的服装和化妆也很精致,力求将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
此外,灯光的运用也非常出色,通过不同的灯光色彩和亮度的变化,成功地为剧情营造出恢弘的氛围,让观众更好地融入故事中。
其次,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让我印象深刻。
主角卡西莫多的扮演者表现出了卓越的演技和歌唱实力。
他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受命运不公对待的怪物,他的内心苦楚和痛苦感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女主角埃斯梅拉达则展现了强大的音乐天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她的演唱让人动容。
此外,配角们的表演也不可忽视,他们的台词和动作都十分到位,给整个剧情增添了活力和戏剧性。
最后,这部音乐剧所传递的情感更是让我感动。
《巴黎圣母院》不仅是一个悲剧故事,更是探讨了人性、爱情、信仰等多重主题。
卡西莫多和埃斯梅拉达之间的禁忌之恋,卡西莫多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巴黎圣母院中各个角色的命运交织,这些都在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们不禁被剧情牢牢吸引,同时也思考起了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通过观看《巴黎圣母院》这部音乐剧,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音乐、表演、舞美等多种元素的结合,让观众不仅全情投入到故事中,也感受到了音乐剧所传递的情感和思考。
这部音乐剧通过讲述一个禁忌之恋的故事,引发了我对人性和梦想的思考,同时也激发了我对音乐和舞台艺术的热爱。
总而言之,观看《巴黎圣母院》这部音乐剧是一次难得的艺术盛宴,让我感受到了音乐与戏剧的魅力。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观后感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观后感听了巴黎圣母院音乐剧之后,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这部经典的音乐剧以其精彩的演出和感人的故事情节给观众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震撼。
首先,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巴黎圣母院的布景和舞台设计。
在音乐剧中,巴黎圣母院的舞台被再现得栩栩如生,壮丽的建筑和细节完美地呈现出来。
无论是大教堂的雄伟壮观还是地下室的阴暗神秘,每一个场景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整个舞台的设计更是将观众完全融入到故事情节中,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巴黎圣母院的每一个角落。
此外,音乐剧中的演员表演也令人赞叹不已。
每一位演员都展现了出色的演技和才华。
主角卡西莫多的形象在剧中被完美地诠释出来。
他的音乐天赋和内心的矛盾让观众们感同身受。
而菲比琳娜的美丽和坚强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演员们的声线和唱功都非常出色,配合上动人的音乐,每一首歌曲都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剧中的舞蹈和编排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舞蹈的节奏明快而优雅,将故事情节和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流畅而精准,让观众看得着迷。
整个剧目的编排紧凑而有序,无论是场景的切换还是节奏的控制都非常出色,使得整个音乐剧更加引人入胜。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故事情节也让我深深感动。
故事发生在巴黎圣母院,讲述了卡西莫多的爱情故事和内心的挣扎。
卡西莫多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但因为他相貌丑陋,始终被社会所排斥。
然而,在与菲比琳娜的相遇之后,卡西莫多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尽管他们之间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们的爱情却充满了无尽的勇气和希望。
整个故事情节充满了悬念和冲突,让观众们倍感紧张和期待。
而音乐剧中传递的主题也使我深思。
它让我意识到了外貌对于一个人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美和价值。
卡西莫多虽然外表丑陋,但他的音乐才华和善良的内心使得他深受大家的敬佩。
而菲比琳娜也展现了女性的坚强和勇敢,她用爱和激励改变了卡西莫多的生活。
通过这个故事,音乐剧传递了一个美丽的信息:真正的美是源于内心。
法国音乐剧巴黎圣
2、流行化的演绎,在演唱方法上,《巴黎 圣母院》完全运用了流行唱法,没有融入 一点美声唱法。而在演奏乐器上,《巴黎 圣母院》也全部采用电声乐器,没有一件 管弦乐器。这两者都表明了《巴黎圣母院》 追求纯粹流行风格的姿态。而在其他大多 数音乐剧中,多多少少都会融入美声唱法, 在伴奏乐器上,也大多以管弦乐器为主, 或者在其中加入一些摇滚电声乐器,很少 见到纯流行乐器伴奏的情况。
5、抽象的布景,《巴黎圣母院》的布景是简单而 有冲击力的。剧目一开场,呈现在观众面前是一 堵由几十块泡沫拼板拼成的大墙,再加上几根大 柱,就组成了巴黎圣母院,在灯光的映衬下,呈 现出神秘幽暗的气氛。这样的设计显然只露出了 巴黎圣母院一个很小的部分,让人不能马上看明 白,却能给人更多的想象。像百老汇和伦敦西区 的大多数音乐剧,在道具上则更多强调仿真,让 人一看就明白,与他们相比,《巴黎圣母院》在 法,《巴黎圣母 院》中的音乐共有50段。作曲者对于每一 首歌曲都是独立成篇的,很少追求歌曲与 歌曲之间共同的音乐材料。除了几首是完 全反复之外,几乎首首都是全新的创作。 因而你在音乐上很难找到歌曲与歌曲之间 的联系,在欣赏时会有现场音乐会的感觉。
4、不用伴奏用录音,《巴黎圣母院》则是 播放预先录制好的配乐。音乐全部是电声 乐器演奏的,对于电声乐器而言,录音与 现场演奏的差别并不大。而且在剧中也没 有哪个地方需要音乐节奏上的松动,因此 完全可以事先录制好,用一样的节奏数以 万次的演奏。当然,最重要恐怕还是省钱, 本来需要许多人的现场演奏,现在只要一 盘录音带就解决了,作为一个长期演出的 剧目,这样的方式可以省下一大笔费用。
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主要人物
艾丝美拉达(吉普赛姑娘) 弗洛罗(巴黎圣母院副主教) 卡西莫多(钟楼敲钟人) 法比(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队长)
我看舞剧《巴黎圣母院》
我看舞剧《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我们高中曾经学习过的一篇文章,虽然只是学习了一小段,但是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很著名的电影版,其中感人的情节至今记忆犹新,看了舞剧版的《巴黎圣母院》之后,又有了其他的新的感触。
美丽而又善良的女神艾丝美拉达,和相貌丑陋却品德高尚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们演绎着一段传奇,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巴黎圣母院》的一大特色是采用了舞蹈和歌唱相分离的形式,也就是跳舞的演员不唱歌,而歌唱的演员不跳舞。
这与当今大多数音乐剧处理歌唱和舞蹈的做法不太相符。
在音乐剧中,舞蹈和歌唱演员的角色分配会有侧重,但基本上没有绝对分开的情况,歌唱演员也会和舞蹈演员一起舞蹈,而舞蹈演员也会参与歌唱(更多是合唱),从而体现出歌舞一体的样式。
而《巴黎圣母院》则是将两者完全的分离,整个剧目的歌曲全部由7位主要演员演唱,他们歌唱的时候不参与任何舞蹈,个个全情投入,就像聚光灯下的超级明星。
舞蹈演员则完全不参与歌曲的演唱,在连续几个大场面的段落中,舞蹈几乎就是演出的全部。
将舞蹈与歌唱完全分离,可以让两者更加投入于自己的演出,将各自的表演发挥到极致。
而不需要因为歌唱演员的缘故而降低舞蹈的难度,也不需要因为舞蹈演员的缘故而影响声音的质量。
当歌唱演员用声音表达情感时,一旁的舞者就全情投入地用肢体表达复杂的感情纠葛。
以爱斯米拉达一出场为例,当她演唱起的时候,在她身旁的舞者就跳起狂热欢快的舞蹈,这样的舞蹈比演唱更能表现她内心奔放的思想。
而当菲比斯演唱一曲时,在他身旁的四位男性舞者只露着背影跳舞,让人感受到他黑暗的内心和痛苦的抉择。
在舞蹈动作上,编舞还给予舞者很大的自由度,有些段落明显带有自由发挥的成份。
同时舞者在舞蹈时还运用了栏杆、棍棒等道具,体现出了写实和写意的双重效果。
《巴黎圣母院》中没有使用现场伴奏,这也是很少见的。
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中,基本上都是乐队现场伴奏。
《巴黎圣母院》则是播放预先录制好的配乐。
这一做法一开始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因为人们感到录音会显得死板而没有生气,类似于现在明星假唱的感觉。
歌剧《巴黎圣母院》浅析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浅析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音乐鉴赏》课程论文学生姓名:——教师姓名:——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网络工程1班学号:********中国·重庆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二〇14年6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浅析———(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1班20135075)摘要这学期有幸选了《音乐鉴赏》这门有艺术人文气息的通识课,遇到了孙丽娟老师这样一位和蔼可亲、有艺术修养和人生哲理智慧的老师。
在课上,我欣赏了很多以前不敢尝试的经典高雅的小众音乐,其中《巴黎圣母院》(钟楼怪人)是我的最爱。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从该音乐剧的音乐和人物特色两个方面进行赏析,由于自身艺术鉴赏能力和生活阅历有限,赏析定会有不当之处和一定的思维局限性。
不过一切都是为了艺术和音乐,有一颗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心才是最重要的,相信这也是孙老师所希望看到的。
关键词: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赏析一、《巴黎圣母院》音乐赏析当音乐剧的第一首歌伴随着缓缓旋转的巨石出现时,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知道这不会是一部让人昏昏欲睡的音乐剧。
结果证明,它没有让我失望,其中有不少优秀歌曲,让人拍案叫绝。
这出剧由加拿大词曲家Luc Palmondon和法裔混血儿、欧洲原创歌手Richard Cocciante合作。
其中歌曲旋律优美,有浓厚的异域风情,让人过耳不忘;歌词或大气磅礴或真实深刻,直击人心。
下面我将就几首我最喜欢的歌曲做详细的赏析。
1.Le Temps Des Cathedrales (大教堂时代)作为开场曲,这首《大教堂时代》成功完成了吸引观众,奠定全剧基调的作用。
开场曲除了旋律极具欣赏性之外,镇得住全场的气势不能少。
与其说第一曲,不如说是第零曲,低吟的漠不关心,高亢的大气恢弘就像是故事的药引子。
缓缓转动的巨石,配合诗人嘹亮的嗓音,气势磅礴让人几乎窒息。
而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其具有时代性的歌词。
“信仰的时代已经过去,野蛮人群在城门聚集,异教徒和破坏者纷纷涌进,世界临近末日,预言了西元两千年的今日。
巴黎圣母院音乐剧赏析
《巴黎圣母院》音乐剧赏析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改编于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最早于1998年9月在巴黎上演。
此剧曾在巴黎、加拿大等各地演出,取得巨大成功。
它将气势宏大的作品浓缩到两个多小时精彩的演唱和舞蹈表演,音乐歌词优美流畅,布景精美壮观,是对原着相当完美的舞台诠释。
雨果是我非常喜爱的作家,他的早期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浪漫气息尤为浓厚:宿命的面前无人可以逃脱。
其悲剧性的色彩任性、激烈,恰如年轻的心中不时翻腾的大海,一面以极致的方式诅咒命运的不公,发泄火似的热情;一方面又暗暗被命运的强大和神秘所吸引——可有谁知道,对于未来和永恒是不是仍然怀了一点点的憧憬呢?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以人物加西莫多为核心,以着重刻画几段不同的爱情,将宿命的悲剧提炼为一曲爱的悲歌。
全剧开始,是一段序曲。
歌词如下:这个故事发生与美丽的巴黎时值一八四二年叙述爱与欲望的故事我们这些无名艺术家运用意象和诗韵试着赋予它生命献给各位及未来的世纪大教堂撑起这信仰的时代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类企图攀及星星的高度镂刻下自己的事迹在彩色玻璃或石块上一砖一石,日复一日一世纪接一世纪,爱从未消逝人类眼看亲手造的塔越升越高诗人和吟游诗人唱着爱曲情歌许诺要带给全人类一个更好的明天大教堂撑起这信仰的时代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类企图攀及星星的高度镂刻下自己的事迹在彩色玻璃或石块上信仰的时代已成云烟一群群野蛮人菌集在各个城门异教徒和破坏者纷纷涌进世界临近末日预言了西元两千年的今日这首序曲开门见山地布下了浓重的悲剧氛围,暗示在命运面前,一如美丽短暂的爱情,人类终将无能为力 - 甚至于直到今日亦是如此。
这正如原着前言中写到:在巴黎圣母院的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刻着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 - ANARKH,宿命。
主要人物纷纷亮相之后,根据书中选举愚人之王的情节,在一片狂欢的歌舞中,全剧的灵魂 - 加西莫多登场了。
如果你不知道苦难是什么意思,那么不用翻辞典,只要看一眼加西莫多就行,他就是苦难的化身。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赏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保留着一些最传统的戏剧元素,却同时拥有着跨越文化领域的巨 大潜力。本身是一个大杂烩,无论是摇滚风格的音乐,杂技表演式的舞蹈,令人眼花缭乱 的舞美造型,它们却产生于具有独特个性的意念的统一之中,正是借助这一高度概括性的 统一,《巴黎圣母院》才能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有生命力的整体,并最终成为一件艺术 珍品。无疑《巴黎圣母院》的淳朴演绎将其所要表现的情感发挥的淋漓尽致,我想《巴黎 圣母院》的经典之处正在于此,我为《巴黎圣母院》而深深感动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 《大教堂时代》(唱:葛林果)
1482年,法国巴黎。我们的叙述诗人葛林果将给我们讲述 一个人们期望通过建造教堂从而触摸到天堂的时代。
➢ 《美人》(唱:加西莫多,弗罗洛,腓比斯)
加西莫多,弗罗洛以及腓比斯同时向心爱的艾斯梅拉达献 歌。
➢ 《舞吧! 艾斯梅拉达吾爱》(唱:加西莫多)
加西莫多对着艾斯梅拉达的遗体不断呼唤着。极度悲伤 的他已经崩溃,恳求来生还能再相见。
惊险的高空特技
令人叹为观止的高空特技是除了音乐、舞蹈之外 的又一卖点,尤其是在The Bell 中,当钟楼怪人对 着自己所心爱的大钟们诉说自己的爱慕之意时,三 座大钟从天而降,里面的钟摆各由一位特技演员扮 演。他们奋力的摇晃着大钟,配着大钟仿佛因为他 们而有了生命,巨大的钟鸣声呼应着演员澎湃的激 情,加上钟楼怪人的倾吐爱意的近似嘶吼的歌声, 这一段真是堪称经典,精彩之极。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 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 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 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几乎经历了19世界 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被人们称为“法 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 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 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力的人物。
2024年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观后感样本
2024年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观后感样本巴黎圣母院是一部经典的音乐剧,由维多利亚·弗毕编剧,尼尔·坎佩尔作曲,于2024年在剧院上演。
我有幸参观了这场音乐剧,并且深受触动。
以下是我对《巴黎圣母院》的观后感。
音乐剧的舞美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巴黎圣母院的建造被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舞台上,巍峨的尖顶、华丽的雕塑和细致的玻璃窗,都展示了艺术家们的精湛工艺和用心。
特别是在音乐剧中,当音乐响起,灯光照亮舞台,整个巴黎圣母院仿佛跃然眼前,令我不禁为此古老建筑的美感而感到惊叹。
舞台设计师们用精细的布景、灯光和特效,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魔幻和神秘的世界,令人沉浸其中。
音乐剧的表演也异常精彩。
主演们的演技令人赞叹不已,他们将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将角色的内心世界传递给了观众。
尤其是主角克洛德,他的表演真实而深情,他用动人的歌声和情感表达了他对于爱情和信仰的挣扎。
他的音域宽广,高音激昂,低音深情,完美地诠释了克洛德这一角色。
音乐剧的剧情也非常感人。
故事发生在15世纪的巴黎,克洛德与爱斯梅拉达之间的禁忌爱情令人动容。
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的爱情是一种不可能的爱情,但他们仍然勇敢地追求并坚守自己的信仰。
音乐剧通过克洛德与爱斯梅拉达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展现了他们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探讨了宗教、社会和人性的复杂问题。
剧中的冲突和转折令人震撼,触动了我的内心深处。
此外,音乐剧的音乐也非常出色。
尼尔·坎佩尔的音乐创作令人陶醉,他将音乐剧的旋律与经典的故事相结合,使观众更容易进入剧情,体验其中的情感和冲突。
音乐剧中的歌曲动情又动听,旋律悠扬,歌词深入人心。
尤其是主题曲《巴黎圣母院》,旋律婉转动人,歌词寓意深远,令人难以忘怀。
总的来说,《巴黎圣母院》这场音乐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舞美设计、表演、剧情和音乐都是如此精彩,每一个细节都表达了艺术家们的用心和努力。
故事中的爱情与挣扎,对于信仰与追求的探索,都引发了我对人性、宗教和社会的深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活生生 、 立体化地呈现在舞台上 , 以史为鉴 , 引发人们对现实生活 的深刻思考。
[ 关键词 ] 音乐剧 ; 巴黎圣母 院 ; 人物塑造
[ 中图分类号 ] J 8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7 6 0 2 ( 2 0 1 6 ) 0 8— 0 1 7 0一 O 5
和 内心 善 良却 样貌 天生丑 陋 的敲钟 人加西 莫多 这些鲜 活人 物形象 , 让万 千观众 沉溺 其 中嗟叹不 已。其 主 演卡
胡( G a r o u , 原名 P i e r r e G a r a n d ) 因饰演卡西莫多而成为法国巨星 , 艾丝美拉达的扮演者伊莲娜 ・ 西嘉贺( H 6 1  ̄ n e S r g a r a ) 因此剧 跻身 最受欢 迎法 国女歌 手行 列 , 被 誉为法 国温 婉天 后 。本文 以人物 塑 造为 切人 点 , 以期 管 窥法 语音乐剧在人物塑造上的独到之处 ( 以下将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 简称《 巴》 ) 。
音乐剧《 巴黎圣母 院》 ( N o t r e D a m e d e P a r i s , 又译 为《 钟楼怪人 》 ) , 改编 自 法 国文学家雨果 的同名长篇浪 漫派小说 , 吕克 ・ 普拉蒙登作词 , 理查德 ・ 科奇安特作 曲, 1 9 9 8 年 6月首演于巴黎 国会大厅。剧 中成功塑造 的阳光下跳舞的率真少女艾丝美拉达 、 饱受爱欲煎熬的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弗罗洛 、 英俊多情的卫队长腓 比斯
1 音 乐对剧 中人 物形 象的 塑造
音乐 是音乐 剧 的重要 表达手段 。音 乐有 助于推 进戏 剧动 作 展开 、 揭 示矛 盾 冲突 , 是 塑造 鲜 明的人 物 形象 所不 可或 缺 的。音乐 剧《 巴》 没有 一句对 白 , 由5 2首 音乐 组 成 , 主要 涉 及 摇滚 、 吉普赛 ( 西班 牙 弗 拉 明戈 ) 、 法 国香 颂和 中世 纪宗教 圣 咏四种风 格 。这些音 乐风格 的使 用并 非 随 意为 之 , 而是 与剧 中人 物 的身 份 、 性 格 特 征
分) 采用 大 二度上行 或下 行级 进 , 并伴 有 即兴 的装饰 音和 滑音 等 。在节 拍 上都 采 用 4 / 4拍 , 但在节奏上, 先 是
在谱例 2采 用平稳 的 × × ×× ×× x × 节 奏型 , 像 是艾 丝 美拉 达 以叙 述 的 口吻 正在 平 静地 诉 说 。旋律 中 三连音 的使 用 与伴 奏采 用 的 分解 和弦 的 平 稳 节 奏 形 成 了节 拍 交 错 , 加 强 了音 乐 的 对 比 , 突 出 了 音 乐 的 层
l 7 0・
谱例 l
^
V
’
.
l
一
。
l ● J l
。
●
.=
’■■~ — —- _…
= = = =
——● r
=. :
- l I ● I
^
■m
l
1
l
-
-
-
l
r J — 一
1
I一 i
例3 ) 。
这首 歌 曲采用 二部 曲式 , a自然 小调 , 音域不 宽 , 情 调忧 伤 , 在 一个八 度 之 内 , 由歌者 采 用流 行音 乐 唱法 真 声 演 唱。旋 律线条 ( 谱例 1的红 色 线 条 ) 盘 旋 下行 , 带 有 凄 凉 和忧 伤 的基 调 。 每句 的 结尾 处 ( 椭 圆 圈所 示 部
’ 霉
’ ‘ I 《 ^ I t l ‘ n -.、 f { l n ^
一 。 。 r ,’ ’ ’ J
‘ ^ K
^ JU
■爪
'U J
—
■●一
I
~ I —’
I
—■
一
_■ r
-
I 、
●
.J
●
l
卜 …
■■一
紧密 相连 。
音乐剧《 巴》 中的女主角艾丝美拉达 ( E s m e r a l d a ) 是一位来 自吉普赛 的异 国少女 。为了表 明她的异族身
份, 在第 一幕首 次 出现时她 便 唱出极具 吉普 赛 风格 的歌 曲《 波西 米 亚 女 郎》 ( B o h r m i e n n e ) ( 谱例 1 、 谱例 2 、 谱
I
▲ T
▲
r r ●
-
● l
l
I ●
r r
t I
_
I I
一
r I
l
1
●
_ r -
一
—
_
I I ●■
】
I J
A ^ . I I 壬 . u I t t
I NI
I .
-
-
●
●
姚 颖
( 滨州学 院音 乐系 , 山东滨 州 2 5 6 6 0 0 )
[ 摘 要] 本文从音乐 、 舞蹈 和舞美人手 , 对音 乐剧 《 巴黎圣母 院》 中人物塑造展开剖析 。该剧采用歌
手、 舞者 的方式 , 将音乐 、 舞蹈 和抽 象的写意性舞美在戏剧 框架下进行有机 结合 , 共 同完成 了人物 角 色塑造 。剧作者采用史诗剧 的创作模式 , 通 过间离与移情的手法 , 将发生在距今几 百年前 的历史 画
第3 5卷第 8期
V0 l _ 3 5 No . 8
长春师 范大 学学报
J o u na r l o f Ch a n g c h u n N 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6 年 8月
Aug . 2 01 6
浅谈音乐剧《 巴黎圣母 院》 中音乐 、 舞蹈 、 舞美 对人物形象 的塑造
次感 。
[ 收稿 日期 ] 2 0 1 6一 O 5— 2 0
[ 基金项 目] 山东省滨州学院青年人 才创新 工程科研基金项 目( B Z X Y Q N R W2 0 1 2 1 1 ) 。 [ 作者简介 ] 姚
・
颖( 1 9 8 0一 ) 女, 讲师 , 硕士 , 从 事音乐戏剧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