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当代新闻文化“软实力”至上意识

合集下载

聚焦“四力”夯实新闻采访基本功

聚焦“四力”夯实新闻采访基本功
二、修炼职业素养,拉近与受访者的情感距离
修炼职业素养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履职尽责和个人 成长的必然需要,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要保障采访的顺利进 行,要完成优秀的采访实践,就必须从采访心态、采访姿 态和情感沟通等方面修炼职业素养。
1.用虚心诚意感动受访者,实现近距离沟通。面对 不同受访者,需要摆平心态,用虚心和诚意才能感动受访 者,实现与受访者近距离沟通。徐迟为了写好数学家陈景 润,不仅放下大诗人的架子与当时的争议人物陈景润恳谈 十多次,而且对陈景润的同事、领导、亲友作了几十次延 伸采访,此外还废寝忘食地钻研高等数学,对哥德巴赫猜 想的背景由来有了比较专业的了解,终于推出了轰动一时
3.回归客观真实的采访本质,以国际视野和眼光讲 好中国故事。《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提出,要 努力培养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生动诠释中国道路、中国 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着重讲好中国的故事、中国 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
事,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讲述全面的中国故事,需要 全体中国人共同努力。新闻工作者要承担这一使命,一个 重要方面就是回归采访的本质,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做 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媒体人。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既离不开媒体力量,又需要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文化企 业、普通公民积极参与,形成人人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局 面。然而,中国故事需要采访素材作为支撑,因而,采访 者保持客观真实立场,确保与受访者可信沟通,才是实现 这一目标的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编辑:王秦】
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 346件作品获奖
本刊讯(记者 孙航)11月7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 协会主办的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全 国各级各类媒体的346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5件、一 等奖67件(含12件新闻名专栏)、二等奖104件、三等奖 170件。

强化五个意识,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水平

强化五个意识,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水平

强化五个意识,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水平1. 引言新闻舆论工作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开展的重要力量。

在当前信息社会中,新闻舆论对于塑造公众舆论、引导社会思潮以及推动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水平,我们需要加强对五个意识的理解和实践,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2. 五个意识的内涵五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和底线意识。

这五个意识从不同的角度来要求新闻舆论工作人员要保持高度的思想觉悟和政治定力,充分认识到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2.1 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是指新闻舆论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做到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且主动关注党和政府的工作要求,积极推动党和政府工作的开展。

2.2 大局意识大局意识是指新闻舆论工作人员要紧密团结在党和人民周围,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统领,在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中对整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大局有深入的认识,从整体上思考问题,不仅关注眼前,还要顾及长远开展。

核心意识是指新闻舆论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到党的核心地位,自觉向党的中央委员会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和党的权威,对党忠诚不移。

2.4 看齐意识看齐意识是指新闻舆论工作人员要时刻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自觉遵循党的要求,在实践中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底线意识是指新闻舆论工作人员要在今天中国取得的成就和进步的根底上,保持清醒认识,始终保持忧患意识,牢记自己肩负的职责使命,时刻遵守职业道德和底线,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稳定。

3. 强化五个意识的重要性强化五个意识对于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水平至关重要。

首先,五个意识能够帮助新闻舆论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政治取向,防止走向偏差。

其次,五个意识能够保持新闻舆论工作人员与党和政府的一致,确保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能够更好地效劳于党和人民。

此外,五个意识还能够促进新闻舆论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努力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使党的主张成为最强大的软实力

努力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使党的主张成为最强大的软实力

努力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使党的主张成为最强大的软实力作者:李捷来源:《文化软实力》2016年第01期[提要]本文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从敢于担当使命、爱党护党为党情怀、恪守党媒姓党原则、坚持“48字方针原则”等方面,系统论述了如何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使党的主张成为最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最有效的理论武装、舆论引导、精神鼓舞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新闻舆论;软实力2016年2月19日,是中央新闻宣传战线的喜庆节日。

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调研,亲自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全国新闻舆论战线的成绩和贡献,深刻阐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就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出战略部署。

讲话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光辉,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党的新闻舆论和宣传思想理论工作,只有无条件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才能使党的主张成为最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最有效的理论武装、舆论引导、精神鼓舞和智力支持。

为此,要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肩负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在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具有何等重要地位、肩负何种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的工作全局高度,用“五个事关”,即: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深刻阐明了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意义;用48个字,即:“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科学概括了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摘要:中华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有着交互影响,二者互为需求与资源,其中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凝聚力,同时也是各国制定文化战略的重要参照,在我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源泉与基石,前者滋养了后者,后者又推动了前者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简要论述了二者的交互影响,并提出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策略与路径。

关键词: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路径文化软实力是衡量国家发展的重要参照标准,国家领导人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明确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接下来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高举思想旗帜,聚集百姓力量,振兴中华文化,树立美好形象。

其中展示中国大国形象能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具体来讲,要讲好中国故事,推进国际传播建设步伐,在新国际战略格局中抢占先机,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这一战略要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中华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的交互影响(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互为需求与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仍旧闪烁着无限光芒的瑰宝,是无数先行者的智慧结晶,是我国的根基,即使在当代社会其也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深厚的价值内涵。

另外,在当今社会,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需要依靠强大的传统文化来支撑,而文化软实力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和转化,文化软实力的到来为前者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因此可以得出二者互为需求的交互影响[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组成部分,更是经过历史锤打后所沉淀的精华,要想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重新焕发光彩,必须有机结合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实践,中华游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就是因为使其适应了各时代的发展实践,剖析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立足于文化当代实际,有机结合文化建设,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的协调发展。

提高文化软实力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提高文化软实力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提高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文化的论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号召,并且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总领性的要求。

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提高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这四项任务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任务的总部署和行动指南。

《报告》在“文化”这一节中,重申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

全文用1800多字、八个自然段对文化建设进行了论述,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前三段总体上讲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道路、总的目标。

后四段是具体任务和要求。

一开始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这表明,我党对文化重要性的表述,越来越简洁,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富有亲和力感染力。

并提出了“两大一新”、”一软“,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要求。

同时指出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四个作用。

《报告》接着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次完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完整新思路。

即一条道路、二为方向、二百方针、三贴近原则、两个文明、三个面向、三个特点。

《报告》还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并第一次提出要开创文化建设五个新局面。

一是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二是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是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四是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五是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接下来,《报告》用四个自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四个具体目标: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能不能深入人心的问题。

二是我们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不是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是我们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是不是能够丰富多彩,是不是能够满足广大各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

[定稿]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

[定稿]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

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软实力”(Soft Pow 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

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

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

当前,中国政府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提出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安全观,改革开放以来历任国家领导人的文化立场,多在于强调合而不同,求同存异,鼓励和加强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文明对话。

中国也开办了孔子学院和语言文化学院,希望有3000万甚至3亿的外国人都来学汉语。

然而比起周边日、韩政府目标明确且咄咄逼人的文化政策,中国的文化政策层面却显得气象不足且特征不够鲜明。

怎样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怎样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3/ 论述怎样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先,应建设好自己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对我们保持民族凝聚力、培育和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义重大;其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1、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条件。

我们要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文化软实力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体民众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全体民众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实现文化创新;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文化风尚,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

这些工作做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可以成为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成为维系社会和谐有序的精神纽带,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2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活力。

文化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的直接决定因素,只有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才能够得以充分发展。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落脚点,努力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

要进一步制定促进文化生产力繁荣发展的相关政策,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文化体制改革要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使经营性的文化企业事业单位成为市场主体,把单纯依靠政府投资转变为多元化投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市场。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媒体责任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媒体责任

将”说,文化决定了一个社会如何面对现代化的挑战——与自
由市场能否接轨.全球化的竞争能否适应.政府管治能否清廉 等都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文化是什么7是在特定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土壤中孕
29
道的角色呢7 央视非黄金时段播出的《百家讲坛》.收视率在央视名列 传播决定影响.某种意义上,文化传播的能力直接影响着 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刘云山同志谈到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时 曾经指出,主流媒体”要努力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中国文 化现有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与其应有的价值极不相称.它对 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所做的贡献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全球认知. 它与我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五的位次相比显得很不协调,与 21世纪中国继续迅速崛起急需的文化支撑还不相称,特别是 伴随中国经济.科技.社会进步带来的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 碰撞,交锋与融合,中国文化远没有彰显出它的现实影响力, 从而为中华崛起和民族振兴提供必不可少的国内外文化环境, 中国文化在全球传播的声音还比较弱.远没有形成浓厚的舆论 氛围。面对当前国际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急需中国文化的 全球护佑和广泛给养,在各种意识形成的角斗中.坚定的政治 信念需要更为强大的中国文化的认知与自信。 然而,最为缺憾的不是各种现实需求的紧迫和中国文化 固有的魅力,而是“舆论的力量”.是以营造舆论力量为天职 的相关媒体传播能力的欠缺,而比能力更为欠缺的是媒体特别 是主流媒体责任的“欠位”。 这丝毫不是否认国内媒体在争夺国际文化舆论阵地所做 的艰苦努力和突出成效。环视全球舆论场上中国声音百分之几 的惊人比例,中国文化那微弱的声音.面对美国cNN、日本 NHK、英国陷c等国际传媒集团对本国文化的大肆宣传.面对 西方价值观念的传播狂潮,传播文化的媒体在赏识国家开放, 文明进步的同时,更应当反思,中国文化脉动中为什么流淌着 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世界文化涌动的潮流中有几朵中国文化 的浪花.这与国内媒体对传播中国文化的热度.意识.手段. 效果不无关联吗7 ”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要积极 发展广播影视事业.”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传播手段创 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这些精神和思想如 何变成媒体传播文化的现实成果,需要媒体对文化传播进行战 略思考。 采甩最新技术.创新传播手段,丰富传播内容,实现全面 覆盖.增强核心竞争力、广告吸纳力和舆论引导力.提升整体 实力.进一步做大做强,这都是做好文化传播的必备条件,也 是提高媒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工作。问题的关键是, 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应该为文化传播做些什么.怎么做,在频 道,频率.版面定位与设置上给文化留了多大空间,人员.技 术,设备.资金投入是否到位。更值得的关注的是,比会不会 做更重要的是想不想做.爱不爱做。传播文化有时效果不易直 接显现.无功可报,有时只见社会效益不见经济效益,甚至单 位利益、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受损,尤其在没有上级明确要求 和督查指标的外力作用下.着眼大局,从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 出发进行文化传播.需要新闻从业人员的高度自觉和不懈努 力。需要把传播文化的软任务变成媒体传播的硬任务.把营造 文化软实力的舆论细化为宣传报道的硬指标。 前茅,引发全国电视蜂拥跟进,”文化大讲堂”.“世纪大讲堂“. “文明大讲堂”之类大都有上佳的市场表现,这是声像媒体利 用当代文化人阐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范例。站在大力弘 扬中国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颇受欢迎的传播文 化的栏目《节目).版面是否可以再多一些7全国所有广电媒 体中文化频道(频率)占多大比例.是否可以再多一些7优秀 传统文化.先进当代文化的传播渠道是否畅通宽广7外宣媒体 的文化传播如何实现量的扩张7专业文化频道{频率)、特色 文化栏目的品牌战略如何实施7既需要媒体的自觉,也需要行 业的自律,还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法律的规范。 文化传播在媒体日常新闻报道中也应放在更加突出的位 置。对优秀文化内容.形式.特色和载体进行系统推介,对展 现优秀文化的动态.活动.典型.经验和做法给予及时报道. 对弘扬优秀文化的精神。意识,思想和追求提供舆论支持.对 不利优秀文化的机制.措施.言行和思潮加以引导和监督。 传播优秀文化对新闻宣传来说,应加强相关文化活动的 动态报道,使传播文化和时政报道.经济报道,体育报道并驾 齐驱。另一方面,更多的则是对非事件性文化新闻的报道,研 究传统文化学者的追求.救人捐躯的英雄,智擒歹徒的勇士, 爱岗敬业的典型,邻里互助的主妇.孝敬公婆的80后”儿媳”, 购物排队公车让座的平凡之举,候车室里不再喧哗的氛围,相 敬如宾的老伴,为农民让路的市长,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 的历史渊源.俭朴节约的习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等, 都可以作为新闻报道的选题并应给予足够的笔墨。 遗憾的是足够的笔墨不一定产生足够的影响,”足够的笔 墨”不只是量足,更重要的是质优。应该说,媒体对传播中国 文化进行了诸多探索,但总体而言.舆论成效不尽人意,一个 重要原因是传播中国文化缺乏全局的,长期的、系统的和规范 的战略设计和宏观思路,缺乏操作性较强的举措和方法。文化 新闻报道的针对性,贴近性、指导性,典型性还有待加强,对 报道内容选取.角度切入.形式表现.受众心理和传播成效缺 乏研究。有的又大又空.有的随意拔高,滥加形容.正面传播 产生了负面效应。赞扬的动机产生了贬损的效果。 从狭义讲,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文化发展有 历史继承性和相互交融性,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独 特性。古代世界四大文明的兴衰,当今各国文化”软实力”的 盛弱,都昭示了许多显而易见的道理.经济.政治、科技、军 事始终和文化水乳交融.形影不离.相互促进。文化是国力的 筋脉.进入信息时代的当今世界.本国优秀文化的培育.保护 和繁荣与媒体传播的力度.方式和效果密切相关,与媒体传播 的责任意识.大局观念,战略眼光密不可分。媒体对中国文化 的传播必须改变传达精神.一般号召.实施自主.操作自便的 局面.实施工程式推进、台账式监督,细化指标,实化目标, 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媒体责任转化为传播优秀文化的报道细 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口 {作者系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主任)

意识形态与文化软实力

意识形态与文化软实力

1、文化帝国—美国
※美国之所以能站在世界文化产业的前列, 与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后所进行的三次国 家总体产业布局的调整分不开。 ※在对文化市场进行管理时不仅运用经济的 、行政的、行业自律的手段,还非常重视 法律的约束。 ※文化产业布局比较合理,文化产业区域集 聚非常明显。 ※对文化管理学的研究和文化人才的培养处 于领先地位。
2、动漫王国—日本
•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 出国,日本享有“世界动漫王国 ”的美誉。有统计显示,全球播 放的动画节目有60%是日本制作 的。从铁臂阿童木、花仙子到火 影忍者、奥特曼、圣战士,从机 器猫、樱桃小丸子到网球王子、 Hello Kitty,从《龙猫》到《千与 千寻》,许多日本动漫作品和动 漫形象为世界人民所熟识并喜爱 。
• 1996年,日本政府公布实施《21世纪文化立国方略》, 明确提出要从经济大国转变为文化输出大国;2003年, 制订观光立国计划;2007年又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 为落实这些战略,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 将动漫等文化产业确定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通过推行工 业化大生产、建立文化产品产业链、扩大文化产品出口等 ,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1、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文化发展与价值观念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文化以价值观为核心,价值观以文化为载体。从欧 美国家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途径我们可以得出,价值 观仍然是壮大文化软实力最核心、最根本的要素, 它实质上是一种核心文化、核心精神。因此,在以 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发展中,我们必须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巩固马克思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充分尊重不同 文化背景的人们价值观激烈碰撞的同时,适时加以 引导,以实现对其最大程度的同化,这就在一定程 度上增强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 力,更好的推动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提升。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十大举措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十大举措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十大举措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七大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国民素养的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如果我们把文化理解为“人类一切精神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那么“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既包括政治、外交、意识形态、价值体系,又包括哲学、法律、语言、宗教、艺术等等,所有这些东西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力,就构成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任何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不断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力量的同时,大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精心谋划。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应当采取以下十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在《资本论》手稿中曾经把人类生产劳动的社会分工划分为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这种分工造就了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产领域的分离,于是社会生产分化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在物质生产中创造物质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物质生产力;在精神生产中创造精神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精神生产力,也就是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中,文化生产力以各种方式充分体现在生产过程中,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因此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怎样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怎样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浅谈对如何提高国家软实力的看法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即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文化魅力和道德诉求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活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要提高国家软实力,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多民族的大国,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人们的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的独立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明显,这就需要有一种价值观来凝聚人民的思想和行动,使之为国家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条件。

我们要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文化软实力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体民众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全体民众,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实现文化创新;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文化风尚,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

二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拓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充分发挥我国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不断提高文化传播力,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

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

树立“十种”意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

树立“十种”意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

树立“十种”意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作者:暂无来源:《现代企业文化》 2017年第10期一般来说,正面宣传,是指新闻舆论部门对社会生活中体现时代特色、代表社会主流、具有积极意义的人和事进行的具有倾向性的报道。

从广义上说,正面宣传包含典型宣传、成就宣传、政策宣传、主题宣传、时政宣传等在内。

所谓“做大”,就是指对重大主题和重大典型报道,集中一定时间,调动平面、电子、网络媒体,立体式、全方位、大范围的集中宣传,产生广泛的轰动效应。

还必须有深度、有影响力、有穿透力、有支撑力,这也就要求正面宣传还必须做强。

就企业而言,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是形势发展的要求,是企业兴旺发展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传媒现代化、文化一体化,特别是企业改革发展工作的深入推进,给宣传舆论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要做大做强正面宣传,笔者认为,必须牢固树立以下“十种意识”。

紧扣大局精心策划树立大局意识。

集团宣传思想工作者,时时刻刻,一定要有大局观、大局感和始终不渝的大局意识,要围绕大局、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为此,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在新时期的中心工作任务要心知肚明,做到胸有成竹;二是要把宣传好、推介好、落实好、监督好企业的中心工作任务作为重中之重,做到目标上不含糊、措施上不遗漏、手段上不单一、工作上不停步;三是大局要经常讲、反复讲,要让识大体、顾大局、保全局的责任感、使命感成为每名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共识,做到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正面宣传中同一步调、同一声音、同一目标,使正面宣传资源最大化。

树立策划意识。

增强策划意识,提高策划水平,是企业正面宣传能否做大做强的有效保证。

要做好企业正面宣传策划,以下几点要高度重视:一是定位策划要准,重大宣传事件的背景、形势、受众、目标资源、负面影响等方面都要有准确的判断和充分的准备;二是措施策划要全,即从何处破题、利用哪些载体、采取哪些形式、需要哪些保障等都要充分考虑,不可忽视任何一个细节,要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三是防范策划要细,我们加强正面宣传,而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宣传思想战线、不同企业群体等方面的“和平演变”“西化”“分化”等反面渗透也决不善罢甘休,因此对可能影响正面宣传效果的每一个环节乃至某一篇主题文章的每一处措辞都要精心策划,未雨绸缪,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干扰和破坏。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塑造与提升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塑造与提升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塑造与提升作为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一直备受全球瞩目。

在当今世界变革飞速的时代,中国也在积极地运用多种途径来增强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以便在国际上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形象。

一、文化保护与传承文化传承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塑造的基础。

在如今信息时代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国家文物局制定了一系列的文物保护措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此外,中国还建设了一些著名文化旅游景点,比如景区、博物馆和传统村落等文化遗址,以此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人文风情。

二、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交流和传播在当代国际关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拥有着丰富文化资源的国家,中国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推广中国的文化和文艺作品。

中国的中央电视台(CCTV)向全球播出的《中国新闻》《晚间新闻》《新闻联播》等节目,以及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如文艺节目、音乐会、展览和晚会)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有效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此外,中国还积极开放市场,逐步将自己带入国际社会,成为各国互通有无、相互交流的重要成员。

与此同时,大量的对外投资和国际合作,也独具特色地传播着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

三、阳光体育与世界冠军近年来,中国在世界体坛的表现也越来越突出。

中国运动员不仅在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等大型赛事中频繁夺取世界冠军,还在中国社会和国际社会中赢得了高度的关注。

此外,中国的体育产业也在不断壮大,不仅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增添了新的活力,还为中国的文化输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通过加强与各国间在体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形象认知度。

四、文化创意营销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一直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文化创意产品逐渐受到了市场的认可与欢迎。

随着年轻一代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心手相连、勇闯天涯,激发了市场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

2023国家安全教育思政课心得体会

2023国家安全教育思政课心得体会

2023国家安全教育思政课心得体会国家安全教育思政课心得体会篇1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为了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安全,国家安全就是人民安全。

作为个人,我们都要自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国家安全无小事,每个人都是一道防线。

无数历史实践充分地告诉我们:只有国家独立自主地生存和发展了、国家安全有保障了,才有人民的安全,才有人民的幸福,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以史为鉴,我们要牢记国家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尤其是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我国难得的发展历史机遇,要把维护国家安全摆在生产生活中的突出位置,这也是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具体体现。

我们要涵养家国情怀,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一种自律,党员干部更要带头维护好国家安全。

只要人人都有守住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和行动,外界别有用心的各种风险和渗透就无计可施,我们的发展环境会更加行稳致远,我们就能在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迹,实现更多的梦想。

我们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织密国家安全防护网。

70多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制度的保证。

同样,要维护好国家安全,我们就必须坚持和走好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特别是要学深悟透践行好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讲话,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并不断完善,织密国家安全防护网。

维护国家安全,也是法律对每个公民的要求,要积极学习《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制度,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做维护国家安全的守法好公民,要以那些危害国家安全典型案件为警醒,提高警惕和辨别能力,从身边小事做起,紧绷维护国家安全这根弦。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要从娃娃抓起,营造全社会共同守护国家安全的良好氛围。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的时代进路等10则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的时代进路等10则

声屏世界2023/6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的时代进路一、问题导向:构建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学科体系。

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坚定的理论自信是推动新闻舆论工作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

新闻舆论工作要履行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使命任务,需要构建自主理论,坚持中国特色,扎根本土实践,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自主学科体系,推动科学理论武装和武装理论科学的辩证统一。

二、胸怀天下: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国际传播能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胸怀天下,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国际传播能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是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

三、与时俱进: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新闻舆论工作的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理念来进行统筹规划、整体布局、系统迭代、一体推进,正确处理好战略与策略、技术与价值、整体与部分、现实与虚拟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推动我国新闻舆论工作实现系统性变革和整体性重塑,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据蔡斐张波于《中国编辑》2023年第4期)加强数据引领,推进主流媒体组织创新主流媒体需统筹协调旗下新媒体矩阵的融媒体产业集群,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整合采编力量,形成新闻生产一体化的融合生态,提升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提供新契机。

一是培养系统化、长期化数据思维。

数字政务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协同合作,常态化保持社会各方的沟通和协调,建立高效的协同机制,推进数字政务的发展和应用,提升政务服务的品质和效率。

二是完善数字化、智能化流程再造。

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上大发展大繁荣,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重要地位的高度重视,对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对文化建设责任的自觉意识。

全面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紧密结合我国文化建设实际,我们应该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推进文化创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的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全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当代中华文化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1什么是文化软实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

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作为一个对世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的、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尤其是在经济崛起国力大增之时,更应该注重挖掘文化的潜力,做到文化软实力的与时俱进。

一个国家的倔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

所谓“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相对于具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科研成果及转化率、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哲学与社会科学也属于国家“软实力”范畴。

“把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写进党代会的报告,说明执政党在推进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作用。

”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精神支柱,强调文化的力量,既能丰富人民的社会生活,也能创造不同于科技、经济等的新的发展动力。

文化软实力其实是指你自身的内在修养于个人而言。

于国家来说是就是文化的传承,例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软实力体现在综合国力。

现在的中国非百年前的中国,积贫积弱;现在的中国是腾飞的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历史、文化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样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文化、 制度与意识 言而喻的。 的, 具有历 史与现 实的多种 因素 。 人们 在其中的作用 , 站在今天 的国 际政治角度 , 形态价值 观产 生的影响力、 引力等 , 国力的 较虽包括 “ 实力” 吸 对此类 问题的认识十分广泛 ,关注的 软 的较晕 , 而 程度也与 日 俱增 。 注意 的是 , 值得 目前 是通过各 种传输手段来达到的。没有 其 中新闻文化 占有相当大的分量。有
(ot o rT e Sf P we : h Men t S c as o u-
当 代 新 闻 文 因此成为“ 第
四种权 利” ,强调的就是这方面意义。
虽说不合中国的国情 ,新闻文化的文 化领导权 不能过分夸大 ,但 是新 闻文 化增进 “ 实力 ” 软 的作 用 , 是 因应 该 还 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一度 强调 新闻
“ 有一 种把“ 实力” 软 看作是文化的 义 新闻文化 作为其中的一 个支撑 ,软实 的学者认 为传媒 对“ 软实 力” 的贡 献 , 力”就会缺少载体的强有力的传播力 体现在“ 词倾 向, 有失偏颇。因为,软实力 ” “ 的 信息 力” “ 论力” “ 、舆 、产业力” 中国近代 史告诉我们 , 西风东渐的 和“ 概念并不是历 史 与 实文化存在的语 量。 现 文化 力” 四个方面 。孙聚成著 : 信 ( ( ( 软实 息 力一 一新闻传播与国家发展》 人 民 义替代 ,它是从某一社会文化实体的 过程中, 许多情 形下西方 史化 “ , 是借助报刊活动在 中国展开 的。 当 出 版社 ,0 6年版 , 3 实践角度 ,对某些社会 文化现象与活 力” 20 第 2页) 种 表 这 中华益 智会 ”主 张以“ , 智力 述 , 动的文化功 能作用 的概括 诸如城市 、 时西方的“ 具有一 定的概括性 。 但是传媒的信 打开 中国的大 门, 就是 新闻文 息传播 、 论导 向 、 农村、 企业、 高校等有 关文化建设方面 的炮 弹” 舆 文化产业 、 文化性 软实力” 意识的较早体 现。更为 质 , 的内容 , 人们极 易使用 “ 软实力” 一词 。 化中“ 究竟是 如何成 为“ 软实力 ” 的有机 其 实, 所有 文化形式中, 在 新闻文化和 蕈 孽 的 是 .新 闻 艾化 之 所 以 成 为 一 种 组成部分的 , 需要进一 步深 入探讨 。 还
合的关系 , 究这一 问题具有一定现 研 实意义 , 可以推进新闻 文化研 究在 2 1
世纪的发展 本文将这一 问题概括为 当代新 闻文化 “ 实力 软 至上 意识 , 谈

点不成熟的看法 ,以期 引起大家的
晕视。
对“ 软实力” 一概念的理解 , 这 广
义 上看 是一 个 国家 民族 的 文化 亲和 力 、 召 力、 引力 、 感 吸 融合 力或认 同的 力量。美国哈佛大学 旨尼迪政 治学 院 院 长的约瑟夫 ・ ( sp .N e , 奈 J e h S y ) o 在 《 : 力:世界政治 的成功 之道》 软实
维普资讯
当代新 闻文化 的“ 软实力” 特征十 分突出, 两者既有区别又存在交叉、 重

一 .
・ .
“ 软实 力” 而 且是各种 “ , 软实 力” 中最 重要 的部分 ,是 因为它所具备的社会 政 治、 经济 、 文化 的现实实践功能 。西 方学 者认 为 , 体的 “ 媒 软实 力” 以协 可
2 3
至 七

国家“ 软实力 。 为重要部 的极
提 出“ 软实力” 在国际政治研究 中的狭 义认识 。 他看 来 ,软实力” 在 “ 是从国际 政 治的角度相对 “ 硬实力” 而言 ,硬实 “ 力” 主要凭借的是一个国家的军事、 经

分。

个 强国有 着许 多评价 的标准 ,
意 识
源、 庞大的军队等是 重要的标 准 , 而在 当代, 强国的标 准必须增 加 “ 软实 力”
“ 软实力” 问题近年来在中国受到 于新 闻文化本 身的性质 ,决不是一 时 流域,有 的观点认 为是由于当时政 令 当代新闻文化发展与“ 软 传递、 人们极大的重视 ,这不仅仅是源于美 的心血来潮 。 信息传播的落后 , 影响了政治的 问题的交叉态势 , 明了两者之 巩固 , 说 国 人约 瑟夫 一 奈所 提国 际政 治 “ 实 实力” 软 而从本 质上来 看 , 实际上是 “ 软 j 软实力” 的 实力” 问题 。 的 一个国家民族 如果没有 力” 念, 概 而是 由于社 会文化 的变 迁 , f具有深 刻的内在联 系。“ . 以及当代 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所决定 概念 中,虽然 没有 直接 点明新闻文化 形成文化的认 同感 ,其结局 那将 是不
农业社会 、 冷兵器时代 , 人口与土地资
济 手段 强制他 国的 能力 ,软 实力” “ 则 体 现出文化 、政治制度 与价值观对他
因素 。 一个强国的崛起 , 不伴 随着 如果 软实力 最具 有亲 和力 , 其功 用是相 “ 软实 力” 的增 强 , 么就不 是真正意 那 国的吸引力。他将 “ 软实力” 归纳为三 “ 方面要 素, 即文化 、 识形态与政治价 互依存的 ,新闻文化现在和将来会在 义上的崛起 。 中国传统文化 观念 中 , 意 软实力 ” 日益地 位突 出, 中 两者 从融 “ 值观、 外交与x  ̄ 政策 。软实力” t ,b 的这 “ 文治” 于“ 高 武功” 缺乏文化 的力量 , ,
舆论对 国家 民族 的“ 祸福论 ”今 天可 ,
以从“ 软实力” 的角度蓖新审视。
为什么要树立 当代新闻文化 “ 软
实力” 卜 至 意识 , 归纳 下可 以从下面 一 的两大方面来说明 :
一 .
CS i r oic)一 书中首 次 eS n wo l P lis d t
种认识 ,其思维的走向是~ 国对他 国 合到整合也愈加明显 。 文化的认 同感 , 文化的吸引力 , 其国家 将新 闻文化与 “ 软实力”联系起 的政治话动 必然行 而不远 忽必 烈的 的作用 与影响 , 关涉 国家利益 、 价值认 来, 不是因为表面的实际需要 , 而是基 时代,国家版图一 度曾扩展 到多瑙 河 同与文化播 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