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职称)22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第一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7课。
本组教材是围绕“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专题来安排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注意积累材料。
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选择了哪些材料,而且从中学习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一是留心周围的事物,做个有心人;二是认真观察,多看、多听、多问;三是勤于动笔。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赞扬了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作者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二、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本设计力图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在品读中感受文章的中心,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
教给学生学法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小学阶段是养成教育阶段,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篇课文我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的方法。
来理解课文,解决问题.三、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花港、清澈、鱼缸、一丝不苟”等词语。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辅助课件教学设计:一、引导:同学们,喜欢金鱼吗?(示课件:金鱼。
)鱼儿都生活在哪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鱼儿却游到了纸上。
示课件,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写:27、鱼游到了纸上。
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指名说。
《鱼游到了纸上》精彩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精彩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本文的生字词。
理解并体会作者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和表达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绘画和创作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学习并掌握本文的生字词。
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观察和思考过程。
分析并讨论文章中的细节,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表达。
第二章:教学过程2.1 导入通过展示鱼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鱼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鱼在纸上的可能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掌握。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观察和思考过程。
2.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讨论文章中的细节。
学生通过讨论,进行想象和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学生展示自己的想象和表达能力,展示对鱼的绘画和创作。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
学生对自己的想象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讨论和展示过程中的表现。
3.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同伴在阅读理解、观察力和想象力方面的反馈。
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同伴在讨论和展示过程中的表现反馈。
3.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过程进行评价,给出改进建议。
第四章:教学资源4.1 课文文本提供《鱼游到了纸上》的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4.2 图片素材提供各种鱼的图片,供学生在导入环节使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4.3 绘画材料提供绘画纸张、彩笔等绘画材料,供学生在合作学习环节进行绘画和创作。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导入:展示鱼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鱼在纸上的可能性。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掌握。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讨论文章中的细节。
5.2 第二课时学生展示自己的想象和表达能力,展示对鱼的绘画和创作。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自己想象中的鱼在纸上的画面。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与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案例师:同学们,课文最后的“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这句话中的“你”是指谁?生:句中的“你”是指“聋哑青年”。
师:“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鱼真的游到纸上来了呢?生1:不是的。
“鱼游到了纸上”是指聋哑青年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好象在纸上游动。
生2:这句话是讲聋哑青年鱼画得惟妙惟肖。
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两个成语用得真好恰如其分,作者说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实际上是称赞聋哑青年的什么?生:称赞他画的金鱼非常形象逼真。
师:“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句话中的“我”指谁?生:指聋哑青年。
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真的游到了心里呢?生:不是的。
这句话是说聋哑青年由于认真观察金鱼,所以对金鱼非常熟悉。
在画金鱼之前,头脑中早已形成了金鱼的准确、生动的形象。
师: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生:“胸有成竹”我们学过胸有成竹的故事。
宋朝文同善于画竹子,是因为他在动笔以前,心里已经有画成了的竹子的模样。
同样,这位青年画金鱼前,心里已经有了金鱼的形象,可以说胸有成“鱼”,所以他画鱼画得栩栩如生,好像金鱼在纸上游动似的。
师:你说的真是太好了!师:对!聋哑青年在画鱼之前早已“胸有成竹”。
所以,他能把金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师:“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中的“先”在这里强调了什么?生:这个“先”字强调了画鱼先要在心里把握好金鱼的形象,做到心中有数。
师:对!就像古时郑板桥画竹一样,胸中有成竹,画竹时就挥笔自如了。
那么,在课文中,就是说这个青年在画金鱼之前,首先在心里对金鱼的各种形态已经了如指掌了,所以画起来时就得心应手了,也就是说,画鱼要“先游到心里”,然后才能“游到纸上”。
师:因此,这个“先”字在这里点明了“游到心里”与“游到纸上”两者之间的什么关系?生:这个“先”字点明了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
师: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生:鱼“游到了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原因;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精选13篇)《鱼游到了纸上》篇1【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工笔细描”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品读第4和第7自然段。
3、体会聋哑青年画技的高超,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在有感情地朗读中理解、感悟描写青年画鱼、看鱼的句子,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空白处,落实写话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创设情境:板书课题,读题。
2、存疑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想提出的疑问,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出和题目意思相同的句子。
2、检查反馈,教师导学: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⑵找出和题目意思相同的句子,指导朗读。
三、紧扣课题,体会“画技高超”1、出示:“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朗读,从一个“哟”字,你体会到了什么?2、引读:“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⑴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⑵这段话里你有不懂的地方吗?⑶再次朗读句子,说说你读懂到了什么?3、引导写话。
4、指名交流。
5、小结过渡。
四、品读“特别”,感受勤奋专注1、自由读读第3~4自然段,体会“特别”。
2、品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⑴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⑵从这句话里,你感觉青年有什么特别之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⑶其他人来到这美丽的玉泉是怎样看鱼的呢?⑷你觉得青年真的是呆呆地、静静地,而且是不说一句话吗?再读。
3、出示: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理解“忘我”。
五、小结设疑1、小结。
2、设疑。
3、书写生字。
(机动)【板书设计】鱼游到了纸上爱看鱼聋哑青年忘我鱼画鱼《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篇2《鱼游到了纸上》是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5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5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略)布置、检查预习,正确读写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位青年人的初步印象,并说一说理由;也可按事情发展顺序,即作者对年轻人的认识(举止特别—画技高超—骄傲—令人敬佩)来进行交流。
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由欣赏、误解到由衷敬佩的情感变化。
)第二课时一、引入课题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鱼游到了纸上》(板书)同学们读一读课题,第一次读课题哪个字让你眼前一亮?生:“游”字、“纸上”……师:这个“游”字怎么就让你眼睛为之一亮呢?(为什么说金鱼游到了纸上?这话是谁说的?)二、第一次读书交流: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1、师: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明确读书要求:“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生按读书要求读书、思考。
)3、师生交流:◆这句话是谁说的?(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抓住“惊奇”、“叫”。
◆当时你就在现场,听到女孩惊叫声,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挤过去,看到了那青年是4、学习青年画鱼的段落◆(出示画鱼的句子)自由地读读这一段话,你读出了青年的什么?“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流动。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篇一: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语句的含义。
3、理解“忘我”,体会聋哑青年做事的专注和勤奋。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一、激疑导入师:俗话说得好:“鱼儿离不开水。
”可今天啊,这活泼可爱的鱼儿却离开了水,游到了纸上。
(师板书:鱼游到了纸上)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指说)师:你的脑子里有一个大大的问号。
(师边说边板书:?)指名带着奇怪的语气读课题后齐读(过渡:可是预习过课文后,你还觉得奇怪吗?那是什么促使了这个改变呢?咱们就去课文里寻找答案吧!)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师:课前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
课文读了几次啊?下面我就来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情况。
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我的检查?出示词语花港举止厂徽聋哑人忘我(指名读)(师简介花港、玉泉注意“徽”——“微”的字形、字音,扩词:象征国家的徽章我们就叫——国徽;如果有一枚象征学校的徽章我们就叫——校徽;那么代表厂里的徽章我们就叫——厂徽。
这个“徽”字不但难读,也难写。
我来写一个,大家拿出手一起书写。
)清澈见底赏心悦目(指名读——齐读)(读了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到怎样?)齐读所有词语2、师:课文主要写了谁啊?接下去,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聋哑青年,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课文中有三个地方写到他画的鱼游到了纸上,把它们画出来。
三、品读“画鱼”,体会“画技高超”1、师:三句话中最直接最明显的是一个小女孩说的话。
出示:“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2、谁来读读这句话?从一个“哟”字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再来读读。
(指名读)3、指名几个学生引读:师:一个“哟”字,就引来了许多游客的目光,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出示:“我挤过去一看……游动。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精选10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1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通过学生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重点:理解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培养学生质疑与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
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奇怪吗?(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很好,同学们通过题目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果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我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
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看还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
2、交流:你们能说说看,自己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多少问题吗?(学生举手,汇报自己提出问题的数量,鼓励提得多的。
)3、大家开动了脑筋,认真地读了课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
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哪些问题大家都提到了,哪些问题你提到了,对方没提到,或对方提到了,你没提到。
4、小组讨论说说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重点的用小黑板出示,非重点的请其他同学简单回答后解决)小黑板出示: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读读课文,与同学讨论)2、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能解决几个就解决几个。
3、学生再读课文。
4、有些问题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有些问题也许还没解决,大家先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找的是否一致,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和生物。
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展示一系列鱼类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鱼类的特征和美丽。
介绍一位优秀的鱼类绘画艺术家,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其艺术风格和技巧。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章:鱼的特征和分类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鱼类的特征和分类,增强对生物学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2 教学内容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和视频,介绍鱼类的特征,如鱼鳞、鱼鳍、鱼鳃等。
讲解鱼类的分类,包括热带鱼、淡水鱼、海洋鱼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和多媒体展示,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提问和回答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第三章:绘画技巧介绍3.1 教学目标教授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帮助他们能够创作出自己的鱼类画作。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绘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讲解如何观察和描绘鱼类的形态、色彩和纹理。
3.3 教学方法演示绘画过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实践。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
第四章:创作自己的鱼类画作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出自己的鱼类画作。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鱼类图片和绘画素材,供学生参考和创作。
指导学生如何构图、上色和添加细节。
4.3 教学方法学生独立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鼓励大家相互欣赏和评论。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5.2 教学内容学生回顾鱼类特征、分类和绘画技巧的学习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5.3 教学方法第六章:欣赏大师作品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了解不同艺术风格。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教案标题: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观察和描述鱼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活动表达对观察对象的理解和想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块白纸、彩色铅笔或蜡笔。
2. 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彩色铅笔或蜡笔。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放映一段有关鱼儿在海洋中游动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鱼的特征。
例如,鱼的身体形状、有鳞片覆盖、鳍的位置等。
2.观察与讨论(10分钟)教师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要求他们绘制一条自己想象的鱼,然后让他们观察和讨论其他同学绘制的鱼的特点。
并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和回答,进行互动交流。
3.绘画活动(15分钟)教师提供一块白纸,并以鱼儿为主题,告知学生他们将在纸上绘制自己的“海底世界”。
学生利用彩色铅笔或蜡笔绘制一条或多条彩色的鱼,并且想象出鱼儿游动时的场景。
4.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完成绘画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与分享。
学生可以用口头描述或书写方式介绍自己绘制的鱼的特征和背景设计。
5.总结与引导(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总结评价,并引导学生思考:鱼儿从海洋游到纸上,我们通过观察、想象和绘画进行了什么样的学习?如何运用这些观察和想象能力来创造更多美丽的作品?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鱼类图片,进一步了解鱼类的特点和多样性。
2. 引导学生研究不同颜色和形状的鱼类,并进行分类和比较。
3. 学生可以用白纸、彩色纸和其他材料制作一幅立体的“海底世界”。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绘制鱼儿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监听和评价学生在分享环节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绘画作品的描述。
3. 收集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作品,进一步进行教学调整,例如加入更多互动环节、提供更多鱼类的相关知识等。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想象,将观察到的事物变成自己的创作素材。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精选4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篇1一、教案说明《鱼游到了纸上》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熟悉了一位聋哑青年,发觉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鄙视,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详细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能体会聋哑青年的特点,并学习他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观看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育和进展同学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观看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学片段(一)、揭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师:今日,我们来学习——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什么疑问?生:鱼怎么会游到纸上?生:谁让鱼游到了纸上?生:鱼会在纸上游动吗?师:我信任,经过本节课的努力,我们大家肯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有信念吗?生:有。
(二)、带着疑问读课文,要求读得要精确。
师;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这位青年是怎样一个人?请填空师:为什么那位青年能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活敏捷现呢?你能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青年人的语句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画句子边写体会。
(三)、同学汇报后,出示句子: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师: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这位青年人的仔细、专注。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有时……“师:这是从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生回答师:从青年人的动作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师板书: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生:“他似乎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他好像遗忘了四周的一切。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小结:青年人做画时,用心致志,达到忘我的境界。
他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都是鱼,似乎和金鱼融合在一起。
《鱼游到了纸上》的优秀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描述的生动性。
(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鱼的观察和描绘的兴趣。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描绘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乐于分享的积极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用词准确性。
(2)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动描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原文及译文。
(2)相关鱼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和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鱼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鱼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鱼的观察和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指导情感表达。
3. 理解课文(1)学生讨论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词语含义。
4. 学习描写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用词准确性。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所学描写方法。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请家长协助,观察一种喜欢的动物,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描绘。
2. 复习课文内容,熟记生字词。
六、教学过程(续)5.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关于鱼的写作题目,如:“描绘一种你最喜欢的鱼。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鱼游到了纸上名师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鱼游到了纸上名师教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我们很多语文老师都制作了相关的教案以便更好地教学!下面带来《鱼游到了纸上》教案,欢迎阅览!《鱼游到了纸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聋哑青年画艺高超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
2、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故意写错,设计悬念,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请认真地看老师板书课题。
(板书:鱼画到了纸上)生:(哗然)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可能会游到纸上呢是不是课文出错了呢同学们,鱼究竟能在纸上游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呆会把答案告诉老师,好吗二、自由读课文,思考: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课题为什么这样写(鱼不能游到纸上。
因为青年画鱼技艺高超,画的鱼活灵活现,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
)三、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这位青年能把鱼画得那样鲜活、逼真呢请你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用笔画下来。
四、抓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青年能把鱼画得鲜活、逼真的原因。
1、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忘我的境界)2、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板书:仔细观察)3、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板书:一丝不苟)4、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了自己。
(板书:勤奋专注)5、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板书:持之以恒)五、总结,回归课题。
师生共同完成练习。
为了画好金鱼,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精选3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鱼游到了纸上教案(精选3篇),欢迎大家阅读。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1教材分析:本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
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我心里”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自己读书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思考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加法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周围事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突破重难点措施: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然后合作交流,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2.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3.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细细地品读课文。
二、检查初读情况。
1.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读后正音齐读。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预习课文时你有哪些不懂得问题?4.梳理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三、结合提出的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1.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中找到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然后讲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2.交流问题1:(1)我们理解“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先得知道“举止”指的是什么?(板书:青年)“举止特别”呢?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举止特别”?(结合交流板书:忘我境界)(2):“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看鱼)导语: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3)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再看看周围人的神态、动作,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案例
《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案例P>《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案例一、教案说明《鱼游到了纸上》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能体会聋哑青年的特点,并学习他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和发展学生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学片段、揭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什么疑问?生:鱼怎么会游到纸上?生:谁让鱼游到了纸上?生:鱼会在纸上游动吗?师:我相信,经过本节课的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有信心吗?生:有。
、带着疑问读课文,要求读得要准确。
师;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这位青年是怎样一个人?请填空师:为什么那位青年能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你能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青年人的语句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画句子边写体会。
、学生汇报后,出示句子: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师: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这位青年人的认真、专注。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有时……“师:这是从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生回答师:从青年人的动作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生:“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他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小结:青年人做画时,专心致志,达到忘我的境界。
他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都是鱼,好像和金鱼融合在一起。
生:师:你能谈自己的体会吗?指导朗读:请大家闭起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那位看鱼的青年,正十分专注、十分入神地看,简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睁开眼睛,怎么读才能读出这感觉来呢?指名朗读体会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鱼游到了纸上》的教案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鱼游到了纸上》故事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鱼游到纸上的可能性。
1.2 教学内容:讲述一个关于鱼游到纸上的奇妙故事。
展示故事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讲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鱼游到纸上的想法。
第二章:鱼的特征和习性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鱼的主要特征和习性。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鱼。
2.2 教学内容:介绍鱼的主要特征,如生活在水中、有鳞片、用鳃呼吸等。
介绍不同种类的鱼,包括热带鱼、淡水鱼和海洋鱼等。
2.3 教学方法: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鱼,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答,巩固学生对鱼的特征和习性的理解。
第三章:纸上的鱼3.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纸上画鱼的艺术和技巧。
学生能够动手画出自己喜欢的鱼。
3.2 教学内容:介绍纸上画鱼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和构图等。
展示不同风格的纸上画鱼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3 教学方法:通过示范和指导,教授学生画鱼的基本技巧。
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让他们动手画出自己喜欢的鱼。
第四章:鱼的生态和保护4.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鱼的生态和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海洋和鱼类的建议。
4.2 教学内容:介绍鱼的生态,包括鱼的食物链、繁殖习性等。
介绍保护鱼类和海洋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措施。
4.3 教学方法:通过视频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鱼的生态和保护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提出保护海洋和鱼类的建议。
5.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反思自己对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鱼的保护意识,并提出实际行动。
5.3 教学方法:第六章:观察和描述鱼6.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描述的技能,详细描绘出鱼的特征。
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词汇表达鱼的形态和颜色。
6.2 教学内容: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鱼,记录它们的特征和颜色。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鱼游到了纸上展开探究,具体内容包括: 1. 鱼类生活习性及特点介绍 2. 鱼如何游到纸上的原理探究 3. 小组合作实验:观察和记录鱼游到纸上的过程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鱼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见过鱼游到纸上的情景?你们有没有想过鱼是如何游到纸上的?请和同桌讨论一下。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包括在水中游动的优势、鱼鳞的作用、鳃的呼吸功能等。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等辅助材料,向学生展示鱼游动的方式和速度,并引导学生思考鱼游到纸上的可能原理。
3. 探究实验(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张白纸、一只透明玻璃容器,以及一些小鱼。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在透明玻璃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使其能够覆盖纸的表面。
2.将纸平放在容器上方,让纸的一角悬空于水面之上。
3.将小鱼放入水中,并观察记录它们游动过程中是否会游到纸上。
4.记录实验结果、观察鱼的游动路径,以及可能的原理。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实验。
4. 实验结果交流和总结(15分钟)•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分享彼此的发现。
•随机选择几个小组,让他们向全班展示实验结果和思考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现象和可能的原理,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鱼能游到纸上。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其他一些与鱼类游动相关的现象,例如鲸鱼跃出水面、舟山水族馆的水洞等,激发学生对鱼类游动的更多关注和思考。
《鱼游到了纸上》精彩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精彩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鱼类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珍惜意识。
1.2 教学内容鱼类的特征和分类。
鱼类的生态环境和习性。
观察和描述鱼类的方法。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观察法:观察鱼类的图片或视频,进行描述和分析。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鱼类保护的重要性。
2.2 教学手段投影片:展示鱼类图片和视频。
实物模型:展示鱼类模型,增强直观感受。
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话题,展示鱼类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习性,进行观察和描述。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鱼类保护的重要性,分享保护措施。
3.2 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讲解:15分钟小组讨论: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鱼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描述鱼类时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和建议,进行改进。
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投影片:鱼类图片和视频。
实物模型:鱼类模型。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
5.2 参考资料《鱼类生态学》教材。
《水生生物保护》相关资料。
互联网上的鱼类知识资源。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教学拓展活动目的增加学生对鱼类知识的深入了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2 教学拓展活动内容1. 制作鱼类手工艺品:学生分组制作鱼类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模型等。
2. 参观水族馆:组织学生参观水族馆,观察不同种类的鱼类,了解其生活习性。
3. 鱼类保护宣传海报:学生分组设计鱼类保护宣传海报,提高保护意识。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教案主题:鱼游到了纸上
教案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能力。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 一张白纸
2. 彩色铅笔或蜡笔
3. 海洋动物图片
教学活动:
1. 导入活动:
- 让幼儿看一些海洋动物的图片,包括鱼类。
引导他们讨论
鱼的样子、生活环境等。
- 提问:你们知道鱼是怎样游泳的吗?鱼是不是只能在水里
游泳?
2. 实践探究:
-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白纸和彩色铅笔或蜡笔。
- 让幼儿用彩色铅笔或蜡笔在纸上画一条鱼的形状。
- 引导幼儿想象鱼游到了纸上,会怎样活动?可以游得高吗?可以蹦跳吗?
3. 制作活动:
- 提供剪纸工具和彩色纸张,让幼儿自由发挥,制作纸质的
小鱼。
- 教学人员在纸质鱼上贴上小纸条,写上一些动作词,比如:游、蹦、跳、抓、追等。
- 鼓励幼儿用这些纸质鱼玩游戏,模仿鱼的动作。
- 让幼儿交换纸质鱼,观察别人的鱼是如何动作的。
4. 总结活动:
- 让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
- 提问:你们发现纸质鱼能像真正的鱼一样游动吗?为什么? - 引导幼儿总结鱼游到了纸上之后的变化。
教学延伸:
1. 继续探究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能力,观察真实的鱼在水中的动作。
2. 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创造更多有趣的纸质鱼游戏。
3. 给幼儿提供书籍或视频资源,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海洋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教学设计《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
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品质。
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特别”的举止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这一课采用“自学式”教学模式,解决“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这一问题。
教学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激疑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2.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
3.学生不理解的共性问题,在梳理排序形成几个重点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读、思、议。
4.对本课重点“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这一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5.在自读、精读以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的感情在此处升华。
6.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实录一、揭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鱼游到了纸上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的高贵品质。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师: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完成的。
二、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师: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
)生:(一人读,再齐读。
)师:我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生:自读课文。
师: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先说说哪些问题你没弄懂,如果小组内理解不了,把它写在纸上面,我们大家共同来理解。
请同学们现在开始小组交流吧!生:(小组交流。
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共同解决。
)多媒体显示学生的问题:(1)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2)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3)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4)这位青年特别在哪儿?(5)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6)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心里两者是什么关系?(7)鱼游到心里怎么理解?(8)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是什么关系?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有重复的,咱们把它拿掉(教师梳理问题,拿掉前面重复的问题(4)(5)(7)(8)。
)师:现在还剩下这几个问题,根据课文的顺序,看看我们应该先理解哪个问题生:先理解“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这个问题。
(教师随机排序并画上序号)生:再理解“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生:第三个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生:最后理解“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师:你们说得真好!三、解决问题师:下面根据排好的顺序,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中找到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然后讲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请你们现在开始吧!生:(讨论学习)师:我们理解“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先得知道“举止”指的是什么(板书:青年)生:“举止”指的是动作和神态。
师:“举止特别”呢生:动作和神态跟别人不一样,与众不同。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生: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忘我境界)师:“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生:达到忘掉自己的程度就是“忘我境界”的意思。
师: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生:“呆呆地”是说看鱼看得十分入神,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静静地”“不说一句话”说明看鱼看得专心,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老是”说明经常是这样的,并非是偶然的,所以举止特别。
师: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师: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再看看周围人的神态、动作,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师:谁能结合课文的词、句说一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生:从“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唯一”可以看出青年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唯一”是什么意思生:是只有的意思。
可以看出青年和别人不一样。
师:谁还能再说说。
生:从“融为一体”可以看出,“融为一体”是说融合在一起,好像自己就是金鱼。
师:这是达到忘我境界的一种表现。
“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解决了。
谁能再补充生:“一丝不苟”的意思是一点儿也不马虎,说明青年画鱼认真、全身心地投入,与别人不一样。
师:正因为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我们才感到他的“举止特别”。
这个问题你们弄懂了吗?师:接下来我们来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谁能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生:先在心里出现了一个印象,牢牢记住。
生:青年要很多次去看,结果才画出这么好的金鱼。
师: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
这就是“鱼游到心里”的意思。
师:我们最后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要理解二者的关系,必须知道每句话的意思。
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已经知道,咱们先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的意思。
师:“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生:小女孩。
师:在书中找到,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青年画鱼认真、生动,所以小姑娘说鱼游到了纸上。
生:是说青年画鱼画得像真的一样。
师:哪个字可以看出青年画鱼画得像生:从“游”字可以看出来。
师:一个“游”字告诉我们青年画的鱼像真的那样在纸上游动,这是小女孩对青年的一句赞叹,用这种赞叹的语气练习读读好吗?师:小女孩一句赞叹的话让我们感到青年那忘我的精神终于有了回报——鱼游到了纸上,所以作者要以此为题。
师:“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清楚了,“鱼游到心里”也理解了,现在谁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生:先在心里深深记住鱼是怎么游的,才能画好金鱼的动态。
所以游到心里是原因,游到纸上是结果。
生:青年经过反反复复地看,有了金鱼生动的形象,才能有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
师: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
师:这些问题我们全都理解了,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青年人?生:是一个爱鱼爱到了忘我境界的人。
生:从中可以看出青年是一个勤奋专注的人。
师:你们说的都对,是一个勤奋专注的青年。
师:多么好的一个青年人,为了画好金鱼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我被他勤奋、专注、忘我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同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站起来带着这种敬佩之情放声朗读。
生:(全体朗读课文)六、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生:青年的外貌描写是作者看到的。
生:青年听周围人的议论一段是作者听到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还留心那里的人,发现了一位青年举止特别,他就多次跟踪观察,看他怎么看鱼、怎么画鱼,同时注意听听别人的议论,当发现他是聋哑青年,又采取笔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
作者就是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和语言、动作和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板书设计:鱼游到了纸上聋哑青年举止特别(忘我)游到纸上先游到了心里认识了解敬佩教后反思: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和训练意识。
1.教学目标明确、适当,要年段特点。
上课开始,将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引导、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激发了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力求科学。
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在小组内讨论;经过讨论仍然有不理解的问题再一次提出来,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梳理;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比较、分析、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读、自悟、自解、自练,主动学习的过程。
学生真正居于主体地位。
3.教学手段努力做到合理。
在揭示课题时问学生:“鱼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并用彩色粉笔在“游”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个“…”符号,留给学生一个悬念。
在引导学生反复讨论、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大屏幕显示出几条金鱼游动的姿态,边演示边做小结。
一个“游”字,画龙点睛,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同时悟出了课题的深刻含义,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中心思想。
4.读写结合,以突出读写训练为重点。
本组读写训练重点是“认准目标,不懈努力”,在引导学生理解“举止特别”“融为一体”等词语时,我有意识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学习,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因而能画出鲜明、生动、活灵活现的鱼。
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选择材料写出这篇文章的”让学生悟出作者到玉泉观鱼,发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就跟踪观察,通过看、听、问等方式,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和侧面衬托的方法,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主线,写成这篇文章。
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突出了本组读写训练重点。
5.加强读的训练。
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
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真正地读书,不是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
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我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