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碧螺春》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碧螺春》教学课件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品茶图
26.05.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
26.05.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
选择你喜爱的方式仔细研读你 感兴趣的地方,看看哪些描写使 得画面如此生动,从而吸引了你, 在你认为值得咀嚼的地方作上记 号,仔细研究, 然后读一读。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
26.05.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
26.05.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
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江南碧螺春有限公司 的广告策划人员为碧螺春进行广 告宣传,你的广告语将怎样设计?
26.05.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
石桥镇中心小学 鲍长春
26.05.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交流学习!
26.05.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
•培根曾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
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 乐……..
•我想改一下:如果你把一份收获
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收获, 如果告诉你周围所有的朋友,你将 是“最富有的”……..
26.05.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
26.05.2019
碧螺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册
26.05.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
课外研究课题:
•中国茶文化与茶的发展
•茶艺茶道、现代茶艺为何盛行
•茶与健康、茶与现代饮料的比
较
•名茶介绍、茶界名人
• 茶俗茶趣、茶诗走廊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碧螺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碧螺春”、“茶农”、“早春”等。
(3)掌握课文中描述碧螺春茶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茶叶制作过程的兴趣和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碧螺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课文中描述碧螺春茶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描述和细节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碧螺春》。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茶叶图片等。
3. 教学材料:茶叶样品、茶叶制作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茶叶样品,引发对茶叶的兴趣。
(2)提问:“你们听说过中国的茶文化吗?”,“你们知道茶叶是如何制作的吗?”2. 阅读理解:(1)分段朗读课文《碧螺春》。
(2)学生自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3)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描述碧螺春茶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2)通过茶叶样品和制作工具,展示茶叶的制作过程。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请将课文《碧螺春》朗读给家长听,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协助,观察茶叶的制作过程,并记录下来。
3. 学生回家后,请写一篇关于《碧螺春》的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茶叶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包括课文朗读、生词解释、制作过程记录等。
3. 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的读后感写作能力,包括内容完整性、表达清晰度、观点明确性等。
碧螺春教案
《碧螺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让学生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焙茶手技术的娴熟美;陶醉于品茶时的浓浓情谊中。
3、将自己对碧螺春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碧螺春色、香、味、形的美。
教学难点:从碧螺春的采摘和制作过程中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碧螺春茶叶实物、一套茶具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哪三幅图?(出示幻灯片:清晨采茶图、入夜炒茶图、月夜品茶图)二、细读课文3----6自然段,理解内容:⑴清晨采茶图:过渡:请同学仔细朗读描写清晨采茶图部分,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这幅图画,然后说说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1)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句子“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茶园美好的春色美,勤劳的采茶姑娘美,情景交融,如诗如画)(2)请用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表达出来。
再读读描写采茶姑娘的句子,除了感受到美之外,还感受到她们的什么品质?(采茶姑娘的勤劳和灵巧)也请用朗读表达。
是呀,这是一群劳动着并快乐着的姑娘。
采茶姑娘本身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正在采茶的姑娘又是一首跃动的歌。
后来人们根据采茶姑娘采茶的样子创作了一首歌曲,听歌曲〈采茶舞曲〉)⑵入夜炒茶图:师:读读第五自然段,焙茶过程中哪儿让你感到繁忙、新奇?(焙茶手的动作让我感到十分新奇: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师:你从这句话中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焙茶手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
)师:我们一齐来做做焙茶手的动作。
(师生同做)还看到了什么?师:如果此时你们正在欣赏焙茶手焙茶,会对他说些什么?师:同学们说得好,一定能读得更好!练练。
师:还有哪儿让你感到新奇、繁忙?师:这儿让你感到新奇,读出你的感受。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教学设计
《碧螺春》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教案【教材解读】《碧螺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里的一篇课文。
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碧螺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理念】1、加强理解、体验、感悟,通过读、听、看、练、议的最基本的语文教学形式,让学生与文本紧密的接触,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感悟文本,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茶艺,激发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2、注重实践、综合、开放。
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泡茶、品尝。
在品茶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碧螺春特有的韵味。
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深化文本的意蕴。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茶具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披文入情1、播放《中国茶》mtv。
师述:茶,是中国的特产,提起龙井、毛峰、绿杨春、铁观音这些名茶,更是名闻遐迩。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苏州吴县盛产一种以“蜷曲成螺,碧绿清香”而驰名的茶,它就叫“碧螺春”。
(板书课题:碧螺春)2、碧螺春驰名中外,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大屏幕出示诗句)看了这句话之后,你有什么感受?3、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朗读全文,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课文(1)提出自学要求:a、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碧螺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碧螺春》(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一)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二)学科:语文(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茶具等。
二、教学课题: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十七课《碧螺春》第二课时。
三、教材分析:《碧螺春》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十七课,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对碧螺春茶作了生动的描写。
主要描写了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本课教学力求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主动发展。
让学生了解作者从碧螺春的色香味形来介绍碧螺春,感受文章描写碧螺春优美的语言文字,并训练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表达碧螺春的久负盛名。
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的体验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悟情理,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四、教学目标:(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三)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五、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六、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让学生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焙茶手技术的娴熟美;陶醉于品茶时的浓浓情谊中。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1、(大屏幕播放背景图,同时播放音乐)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碧螺春的产地和她的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在这优美的音乐中,你来把这个传说介绍给大家,好吗?2、你从碧螺春的传说中了解了什么?(香)怪不得古代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入出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对碧螺春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碧螺春》说课稿
《碧螺春》说课稿一、说教材《碧螺春》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十二册上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生动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课文可分四段。
文末引用了外国诗人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借此既抒发了感情,又深化了中心。
本文条理清楚,内容生动,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所处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认知与技能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学难点: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二、说教法、学法。
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现代网络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它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
碧螺春说课稿
《碧螺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碧螺春》。
一、教材分析:《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吐馨香”中的第一课。
本课通过名茶碧螺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悠久的茶文化。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难点: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阅读体验法、尝试教学法五、教学过程:一、我预习,我超越1.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可见,茶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上节课,我们读《碧螺春》,已经知道了“碧螺春”是一种茶叶的名字,今天我们继续走近“碧螺春”,品读课文,感悟它的美!2.大家看学案,各小组展开合作,讨论质疑,寻找答案。
好,开始吧!孩子们!3、我的地盘我做主谈谈你对茶的理解(各小组发言补充)用小标题概括(概括发言,总结指导)二、我学习,我快乐!1.走进采茶图,赏“明媚春光”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一起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走进清晨采茶图。
(1)请看导学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思考:美体现在什么地方?然后在体会着美美的读一读。
师:多美的文字!我深深地陶醉了,你们呢?师: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这段话,说说你能看到什么、能听到什么?师:这是何等美妙,令人兴奋激动的场面呀!体会着读一读。
学生投入地读。
师:你认为美还体现在什么地方?师:她们摘下一片片嫩芽,其实就是摘下一片片希望,一片片收获的喜悦,怎么能不神采飞扬呢!谁来体会着读一读?点评……生: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碧螺春》教案范文
《碧螺春》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
1.2 技能目标学会正确泡茶和品茶的方法,提高对茶叶品质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介绍碧螺春茶的名字由来、产地、发展历史等。
2.2 碧螺春茶的产地特点讲解碧螺春茶产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特点等。
2.3 碧螺春茶的制作工艺详细讲解碧螺春茶的采摘、制作流程及工艺要求。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碧螺春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
3.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碧螺春茶的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分享学习心得。
3.5 实践操作演示如何正确泡茶和品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碧螺春茶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的掌握情况。
4.2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泡茶和品茶实践操作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4.3 课后作业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中国茶文化》等。
5.2 图片素材收集碧螺春茶的图片素材,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关注。
5.3 视频资料寻找关于碧螺春茶制作工艺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讲解和演示。
5.4 茶具准备茶具,如茶壶、茶杯、茶盘等,用于课堂实践操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通过讲解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6.2 演示法通过演示如何正确泡茶和品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流程。
6.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和鉴赏能力。
6.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7.1 安全事项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注意茶具的使用安全,避免烫伤等意外事故。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碧螺春》的内容。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碧螺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碧螺春》的内容。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运用课文中的描述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碧螺春》的文本。
2. 相关的生词和短语的注释。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碧螺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出课文《碧螺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朗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述方法和修辞手法。
每组选出一个例子进行分享和讨论。
4. 表达与创作: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表达和创作。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进行自我反思。
六、教学延伸1. 课下作业:学生根据课文《碧螺春》的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进行观察和描述。
2. 课外阅读: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正确性和完成质量。
评价学生的思考性和创造性。
八、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6.碧螺春(教案)(4)
26.《碧螺春》教案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学会5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知道我们江苏太湖生产地一种名茶叫什么吗?(碧螺春)二、范读课文(听录音)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为什么茶叶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1、抄写生字词2、练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段“久负盛名”什么意思?说明了碧螺春什么?2、细读第二段(1)采摘茶叶也有一番技巧,第三、四自然段就是写了清晨,采茶姑娘在茶园里采摘嫩芽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这幅画面,然后说一说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很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2)集体交流:从“空中弥漫……茶树丛中”“太阳升起来……染上一层金色”中感受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从“披着晨雾……结伴向茶园走去”“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采茶姑娘……摘下一片片嫩叶”中体会采茶姑娘的勤劳和灵巧及采茶时兴奋、愉快的心情。
(3)制作茶叶更有一番讲究,阅读第五自然段,你看了制作碧螺春茶有什么感受?(交流时谈感受,抓动词“揉、搓、捺、抓、揉捻、搓团”)3、品读第三段(1)引读: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
小学语文《碧螺春》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语文《碧螺春》教课方案范文教课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能用“对于” 、“假如那么”造句。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3依靠详细的语言资料,感觉碧螺春独有的色香味形,领会劳感人民的勤奋和心灵手巧。
4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第 4 自然段。
教课要点:经过朗诵背诵,感觉碧螺春独有的色香味形,领会劳感人民的勤奋和心灵手巧。
教具准备:网络课件。
教课时间:三课时。
板书:产地名字由来17碧螺春采摘漂亮感人的图画制作工艺茶饮茶沉醉第一课时教课过程一、揭题茶,是中国的特产,提起龙井、毛峰、芦阳春、绿杨春、铁观音这些名茶,更是名噪一时。
今日,我们所要学的课文就是介绍一种名茶的。
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1检查自学状况:(1)读生字新词,读准子音,认清字型,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2)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子音和读得不通畅的地方。
(3)指名回答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为几段,每段写什么?(1)学生思虑议论,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议论:第一段:( 1-2 )写碧螺春的产地及其名字的由来。
第二段:( 3-5 )写采摘、制作碧螺春的情形。
第三段:( 6)写品味碧螺春有一种沉醉的感觉。
第四段:(7)写碧螺春以它独到的色、香、味、形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3分段朗诵课文。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这一段。
想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碧螺春的产地与名字由来,要用上“久负盛名” 、“很是精致” ,能够怎么说?(2)指名讲话,鼓舞独出心裁的说法,让学生意会相同的意思有多种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相机理解“久负盛名”、“很是精致”。
板书:久负盛名)四、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认真察看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评论,范写。
3学生钢笔描红、临写,师巡视,纠正错误的写字姿势。
五、作业:1练读课文2抄词。
第二课时教课过程一、复习检查发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板书:产地名字由来采摘制作品味)二、精读课文:1、精读第二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上出《碧螺春》的语文味1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上出《碧螺春》的语文味1一、走进课文,引出明媚春光师:上节课,我们读《碧螺春》,这节课我们来品《碧螺春》。
碧螺春久负盛名,一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出示这一句)同学们,让我们轻声读一读,细细品一品,你是否能读出些什么?(学生们轻轻地读,细细地品,若有所思)生(交流):我读出了那位外国诗人对碧螺春的喜爱;我读出了那位外国诗人对江南明媚春光的喜爱;我读出了江南的春光明媚;我读出了碧螺春是我们江南春的代表;师:同学们,这是你们的真实感受,相信走进课文后你们会有更多的体会、感受。
利用那位外国诗人的诗句切入文本,让学生一下子闻到碧螺春茶的清香,感受到江南的明媚春光。
但由于对课文未进行品读,学生对这句话的感悟只是停留在表面。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二、走进采茶图,赏明媚春光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一起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走进清晨采茶图。
(师范读第四自然段,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生学着老师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头脑中出现有关这幅画面的词语。
)生(交流):翠绿欲滴神采飞扬欢声笑语美丽动人师:对,所有的这些词都化作了四个字美丽动人。
师:让我们记住这些美丽动人的语句,想着这些词,想着这副画面,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记下这段文字。
(两分钟后,有同学已经能背了,于是,请上第一个举手者,背得很流利,只是缺失一些情感;请同学们一起朗诵,告诉他们朗诵一方面是不看书本,更重要的是有感情,学生们开始了有感情地朗诵,三分之一的同学能达到老师的要求。
)再出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师:细细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你又读到了什么?(学生细细地读,细细地品,静静地想)生(交流):我读到了采茶姑娘的欢声笑语;我似乎看到了采菜姑娘披着晨雾在茶园中辛勤劳作;我看到了采茶姑娘神采飞扬的表情;我知道了江南明媚的春光里有采茶姑娘勤劳的身影;在走进了美丽动人的清晨采茶图后,学生对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中所看到的明媚春光的视野开阔了,不仅仅只是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明媚的春光里还有那采茶姑娘勤劳的身影。
碧螺春_教案
26 碧螺春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霞、弥、捷、烫、纤、腥、瓷、汤、津、赢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和品尝的过程,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茶文化的知识,感受茶乡人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碧螺春茶的喜爱和对茶乡人们的赞美和热爱。
4.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与准确,并积累相关的词句。
5.搜集关于碧螺春和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对茶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关于碧螺春和茶文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1.师:你平时喝茶吗?家里有喝茶的吗?他们都喝什么茶?关于茶你还了解到什么?师生共同交流关于茶的知识。
2.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名茶,它的名字叫——碧螺春(板书课题)这个名字带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嗯,第一感觉很重要。
那么,学完了课文之后,我相信你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提出不懂的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来理解词语。
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实物、图片,师生共同解答。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读后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按顺序写了碧螺春的哪些方面?2.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即先讲了碧螺春的产地,然后用一个传说介绍碧螺春名字的来历,接着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尝以及人们的评价与喜爱。
重点点拨课文的第五和第七自然段起到概括作用,特别是第七自然段是过渡段,体会过渡段能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紧凑,衔接自然。
四、讲传说。
1.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这个传说。
2.自己试着讲讲这个传说。
3.指名讲一讲。
五、学写生字。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教案《碧螺春》教学设计之二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教案《碧螺春》教学设计之二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2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具准备:网络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产地名字由来17 碧螺春采摘美丽动人的图画制作工艺茶品茶陶醉第一课时一、揭题茶,是中国的特产,提起龙井、毛峰、芦阳春、绿杨春、铁观音这些名茶,更是名闻遐迩。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就是介绍一种名茶的。
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1 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新词,读准子音,认清字型,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2)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子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3)指名回答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为几段,每段写什么?(1)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2)集体讨论:第一段:(1-2)写碧螺春的产地及其名字的由来。
第二段:(3-5)写采摘、制作碧螺春的情景。
第三段:(6)写品尝碧螺春有一种陶醉的感受。
第四段:(7)写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3 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这一段。
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碧螺春的产地与名字由来,要用上久负盛名、颇为雅致,可以怎么说?(2)指名发言,鼓励与众不同的说法,让学生领悟同样的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相机理解久负盛名、颇为雅致。
板书:久负盛名)四、指导书写生字1 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 评价,范写。
3 学生钢笔描红、临写,师巡视,纠正错误的写字姿势。
五、作业:1 练读课文2 抄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提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板书:产地名字由来采摘制作品尝)二、精读课文:1、精读第二段。
《碧螺春》语文教案
《碧螺春》语文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碧螺春》这篇文章,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1.1.2 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中,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语言的魅力。
1.1.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文章背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等。
2.1.2 文章主题解读:通过描绘碧螺春的制作过程,表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韵味。
2.1.3 文章结构分析:引言、、结尾等部分的作用和关系。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目标3.1.1 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碧螺春的制作过程和中国茶文化。
3.1.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3.1.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能够理解并描述碧螺春的制作过程。
4.1.2 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的文学特色。
4.1.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达。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5.1.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碧螺春制作过程的描述。
5.1.2 文学手法的分析和欣赏,课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5.1.3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以上教案内容仅为参考,具体实施时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教案《碧螺春》语文教案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课件6.1.1 包含课文原文、图片、视频等丰富的视觉教学资源。
6.1.2 使用PPT或类似的演示软件制作,便于展示和操作。
6.1.3 课件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6.2 茶文化道具6.2.1 准备茶叶样本、茶具等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茶文化。
6.2.2 选择高质量的茶叶样本,确保学生能够清晰识别。
6.2.3 茶具应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以便进行现场演示。
6.3 学习资料包6.3.1 收集与碧螺春相关的文章、诗词等资料,供学生拓展阅读。
碧螺春_六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碧螺春_六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弄清课文的段落层次;写好本课生字2.自学生字新词,正确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课前准备:朗读磁带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当你看到了课题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激发学生兴趣)二.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生字词提示注意:捻:声母是” n”“搓”与“撮”读音相同焙:读“b i”不能读成“p i”2.质疑。
(不理解的词语)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弥漫---充满、布满;神采飞扬---形容人的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精神。
四.学生按自然段试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1.交流分段情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试说各段大意。
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并归纳分段。
3.同位同学互查朗读一遍五.指导写字。
1.先观察字行,掌握间架结构;2.突出指导,“煞”、“茸”部首约占字的三分之一;“袄”字左边是“”,不要写成“”3.学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17.碧螺春煞汛焙袄搓捻撮茸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2.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节)教学重点: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课前准备:茶叶,茶杯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通读课文1.看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碧螺春(师巡视)2.交流并板书;名称由来,采茶,焙茶,品茶二.学习课文第4节1.指名学生读。
板书:美丽动人2.美在哪儿?请划下来读一读。
3.有感情的朗读,(读得要美)4.指名朗读,老师指导。
(愉快、高兴的心情)5.欣赏音乐,感受环境。
6.指名学生配乐朗读。
7.练习背诵(个别检查)三.学习课文第5节。
1.读课文,看了茶的焙制过程,你有什么感觉?板书:新奇2.怎样感到新奇,怎样焙茶?请学生读一读有关描写的语句。
3.划出突出动作描写的词语。
板书:揉搓捺抓4.学生作动作示范(演示)5.体会动词的巧用,练习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碧螺春》说课稿——《碧螺春》说课稿一、说教材《碧螺春》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十二册上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生动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课文可分四段。
文末引用了外国诗人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借此既抒发了感情,又深化了中心。
本文条理清楚,内容生动,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所处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认知与技能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学难点: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二、说教法、学法。
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现代网络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它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
鲁迅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
”《碧螺春》这篇课文的内容较生动,也是学生十分兴趣的。
学生的兴趣来自对采茶和制作茶叶的兴趣。
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精心编辑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利用网上相当丰富的有关焙茶的信息资源,创设了一个有美丽风光,轻松活泼的学习课文的良好情境,我想比单一的读文、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诵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文文字优美,读来琅琅上口,意味深长,可以针对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实际朗读水平,有效地指导朗读,在停顿、轻重、韵律、情绪等的处理上着重指导强调。
朗读可由教师表情范读、学生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小组朗读、分男女朗读等,形式灵活多样。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课文当中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在思想意义,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掌握。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应以启发法、引导法贯穿全课,特别是在指导上更应以启发为主。
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启发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带着“你读懂了什么?”“你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个部分?为什么?”“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等包容性比较大的问题自学课文,同时可以观看相关的录象;接着,让学生在汇报自学成果;然后,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总来检测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后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句型来模仿联系多种方法的综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
我想,这样的教学能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能真正实现学习目标的自主性、学习方法的自主性、体验感悟的自主性、问题情境的自主性,能真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再加上现代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能实现学习成果之间的相互交流,彼此的交流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兴趣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动力。
一开始以“轻声读一读,细细品一品‘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你是否能读出些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所学知识畅谈,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有话可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继而以“同学们,这是你们的真实感受,相信走进课文后你们会有更多的体会、感受。
”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学文,自读感悟。
顺着“作者的足迹一起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走进清晨采茶图。
”这个话题,让学生感悟:“结合欣赏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能看到什么、能听到什么。
”。
因为学习方法是不能移植的。
每一个人的学习都有自己的方法,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
让学生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
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
当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也就能理解,从而体会采茶姑娘的勤劳灵巧和兴奋喜悦的心情(三)交流,体会中心应该说,六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景已有了相当多的表象储备。
此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和音乐,将学生带到了蓝天、白天、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情境之中,美丽的采茶春景,使学生心旷神怡,优美的音乐又激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
在这一过程中,,栩栩如生的情境,美仑美奂的画面,会有力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的思绪为放飞,飞出了狭小的课堂,飞进了广阔的生活,原先积累的关于事物的表象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一下子从记忆的闸门中奔流而出,并在不同的描述中相互补充启发,在强烈的表现欲的驱动下,滔滔不绝的佳言妙语就成为学生再现生活、表达情感的渠道,更成为课堂教学中闪耀的闪亮点。
(四)作业,自主选择在作业设计上,我也力求体现自由度。
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加强思维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我设计的第一个作业是口头练习,补全: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第二个作业是接着在茶园中,除了书上描写的,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第三个作业是选用一些词语,根据程度的不同分别说一句话,一段话,一大段话。
学生们自由发挥,自主训练,取得了很好的练习效果。
在《高山流水》的伴奏中,同学们朗读赞美茶的名言诗句。
在朗读中,孩子们对其中的许多句子又有了深刻的认识。
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自由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改写《村居》说课稿改写《村居》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习作,这是一次改写练习。
课文明确提出了改写的内容——古诗《村居》;要求——“借助想象,把原诗所描绘的情景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具体地写出来”;方法——先“把握原诗的内容”,“想象诗人高鼎看到了怎样的美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根据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读懂例文及提示部分,领悟如何进行古诗改写”,教学难点是“既要忠实于原诗的内容,又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村居》这首诗的意境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设计这篇习作的教学时,我们紧紧围绕本组训练重点项目,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目标上,注意简化头绪,集中目标我们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认知目标.熟读古诗<<村居>>,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一步说出对这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感受。
技能目标.根据古诗<<村居>>的内容展开丰富想象,按要求改写一篇记叙文。
情感目标:激发读古诗、学古诗的兴趣,提高赏析古诗的能力,养成爱观察、勤动笔的良好习惯。
具体到每一环节时,教学重点也较集中。
第一环节:1.作前回忆,激发兴趣;2.初读例文,感知方法3.改写<<村居>>4.交流评析5.誊写. (二)、在教学结构上,注意以“读”为线索,以“悟”为核心教师首先在教学一开始,联系上学期习作7中的把〈〈给奶奶送阳光〉〉改写成记叙文这部分的内容,从而引出疑问:我们如何去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呢?其改写的方法与把现代诗歌改写成记叙文是不是一样呢?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古诗改写做好铺垫,然后一起学习例文。
其中让学生读懂例文及课文的提示是关键,于是我让学生在读与找的过程中去了解例文改写的方法:先自由阅读,在速读全文后,让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原诗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最后教师协助归纳:1。
把握原诗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对例文的理解和诠释也极富有独创性和创造性,最后过渡到对古诗〈〈村居〉〉的改写.(三)、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1.在读,写的过程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如学习例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边勾画,从而掌握例文的写法;又如,在指导习作时,有默读、齐读、自由读、引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以介绍高鼎的背景资料,提高学生读的能力,为习作做铺垫。
2.注重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一步一步启发学生,“古诗当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图上有哪些景物?”“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象征春天的景物”,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自己的想象。
3.指导学生练习以第一人称叙述自己所见到的早春景色和儿童放风筝的情景,让学生把古诗内容化为自己的亲身经历,利用板书练习口述,如:“你放过风筝吗?你是怎么放风筝的?”“你能用黑板上的这些动词来描述以下孩子放风筝时的情景吗?”4.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一方面利用课件出示相应的文字及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利用实物投影及时进行学生习作的评议和修改。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7 页共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