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整合

合集下载

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认识

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认识

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认识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是一部传统中学与西学、新学与旧学斗争的历史。

从总的看,民主与专制反复较量,为了救亡和启蒙而从西方学来的民主思想最终战胜为封建专制服务的没落思想。

这个历程是以血与火铺就的。

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政治先驱者的勇敢实践,也是他们爱国之心的拳拳体现。

是他们给了后来人改进向前终至成功的机会,所以不要怀疑这些人是否聪明,是否睿智,他们有他们的局限,我们一样有。

他们在他们的时代创造的已经突破了能突破的局限,看了更远。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清朝时期。

这一时期,西方的思想影响开始渗透到中国,引发了新的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

这些思想流派的共同特点是强调理性思维,并且在实践中探索改革的可能性。

此外,一些新的思想也随之出现,如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等。

这些思想影响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清末民初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西学东渐的思想,即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结合。

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黄宗羲、徐光启、袁世凯等。

黄宗羲提倡“以西学为本,以中国文化为本”,他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可以帮助中国摆脱落后的状况,并且认为中国文化也是重要的。

徐光启认为要实现中国的进步,必须采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他提倡“以科学技术为本,以中国文化为本”。

袁世凯认为中国要发展,必须实行“洋务运动”,他的思想是“以洋务为本,以中国文化为本”。

民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受到了前朝的政治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族解放思想,主张民族解放、民族团结、民族自决,强调民族自主;二是民主思想,主张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封建专制;三是社会主义思想,主张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反对资本主义;四是法治思想,主张实行法治,反对暴政;五是国家统一思想,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以毛泽东思想为主要代表。

毛泽东提出了“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把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放在一个共产主义的框架下,把抗日战争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

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把民主主义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把抗日战争作为实现民主主义的过程。

毛泽东提出了“共产党的领导”的概念,把共产党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力量,把抗日战争作为实现共产党的领导的过程。

毛泽东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实践”的概念,把社会主义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把抗日战争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过程。

近现代中国思想政治变革的历程与启示

近现代中国思想政治变革的历程与启示

近现代中国思想政治变革的历程与启示伴随着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思想政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涵盖了各个领域,从传统思想到新文化运动,再到共产主义思潮,形成了中国思想政治的丰富面貌。

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近现代中国思想政治变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本文将探讨其中的历程和启示。

第一阶段:传统思想的危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弱势地位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

传统文化无法满足新的社会需要,而西方的现代化思想既来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也引入了诸多问题。

这时期,产生了“废除科举”、“变法维新”、“戊戌变法”等一系列大规模的革新运动。

细究这一时期的思想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主要的变革和思潮:1. translation: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在这个时期是一种既引人注目又屡遭抨击的思想。

自由主义试图通过自由市场和私有产权来实现公正和平等,这一理念为追求自由民主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契机。

国民党建立后,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和自由。

2. translation:民族主义随着中国遭受侵略和屈辱的时刻增加,民族主义开始在中国的响起。

革命者们认为,要想让中华民族在亚洲强大起来,必须借鉴国外经验,并同自己的文化相结合,这一思想方案也图过后来的共产主义者所採取的思路。

同时,党的后来也为推动一些激进的变革作出了努力。

第二阶段: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期,以袁申才、陈独秀、胡适等为代表。

为了与封建传统决裂,他们提出了自由、民主、科学、市场等要素,呼吁“革命和改革”,提倡与传统观念的决裂,领导思潮的推进,为思想解放和推进后来的革命和建设进行的呼吁。

新文化运动策源于思想的解放,赋予了中国社会变革新意。

但随着运动的深入,也引入了一些问题。

逐渐出现的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毁灭,以及一些过度渲染个人欲望的现象。

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平等。

第三阶段: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思想迎来了中国的早期学习,随着毛泽东的到来,这件事情成为了生动的事实。

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一、名词解释1、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

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怀。

2、华夷秩序:华夷思想是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

华夏,是汉族先民或中国的古称,率先进入农业文明的华夏族,在与周边处于游牧乃至狩猎文明的其他族群交往中,由于文明发达程度高于其他族群而产生了一种优越感,从而萌发了“华夷”分野的观念,认为自己生息繁衍的地区是世界的中心,自称为“中国”,而视周边流播迁徙,居处不定的其他族群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所谓的华夷之别,其实并不仅仅是民族和地域的区别,更是一种文化上的高低之分。

古代人常以“夏”与“蛮夷”,或“华”与“夷”的对称,即以文化和种族来作为区分尊卑贵贱的标准,从而形成华夏优于夷狄的观点。

3、山中之民:在野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和改革派的知识分子。

4、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来打败外国侵略者。

“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

师夷的途径和内容:途径:设立译馆,专译西书;(“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

”)聘请西方技师。

内容:军事技术;(“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生产技术。

(“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

”)5、洋务思潮:是在朝洋务派官僚和在野的爱国改革派共同参与、上下呼应、左右逢源的一种学习西方、谋求富国强兵之道的社会思潮。

洋务思潮包括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的两派的思想。

❖19世纪60年代,这两种“变”的力量处于组合阶段,其共同任务是为开办洋务事业而奔走呼号;❖此后,随着洋务事业的发展,洋务思潮中形成了比较激进的早期维新派为左翼,和比较稳健的洋务派为右翼的格局。

洋务思潮的内容:(一)“古今之变局”论(二)“借法自强”论(三)“工商立国”论(四)“中体西用”论6、所谓“通三统”,是说夏、商、周三代,每代的出现都是各自受命于天,自成为一统,各自之间没有继承关系,三代不同,当因时变革,决非沿袭旧制,一成不变。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课件绪论 精品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课件绪论 精品





六个方面的内容:



1、关于国家政权与阶级关系的理论 2、关于社会设想的种种理论 3、思想家的政治哲学与历史哲学 4、治国方略和政策 5、民主与法律方面的思想 6、政治文化

在阶级社会里,政治无疑是不同阶级、阶 层与集团之间的利益与权力之间斗争的体现, 是他们的代理人关心、参与以至于直接投入 管理国家活动的事情。

1、许光枨,林浣芬主编)《中国近现 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0年; 2、田子渝等主编《中国近现代政治思 想史》 ,档案出版社1990年; 3、刘健清、李振亚主编《中国近现代 政治思想史》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年; 4、朱义禄,张劲主编《中国近现代政 治思潮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社1998; 5、朱俊瑞、牟言波、丁贤勇著《中国 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浙江人民出版 社2008年。

统治阶级的思想家——关心的是如何维持现 存的社会秩序的稳定; 被统治阶级的思想家——站在现存社会秩序 的对立面去思索他们的政治理论。 统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以激烈批评的方 式指责现存社会中的种种弊端,以期通过改 良的办法,来实现现存社会的长治久安。



今文经学包含着中国传统的变易思想,认为历史是变化的, 有所谓“三统”、“三世”的更替,即王朝变换由“黑 统”—“白统”—“赤统”,社会演进由“乱世”—“升平”— “太平”。变化的动力是神秘莫测的“天命”,变化的结果 是历史的循环。



韩非认为,君主一人操权任势是最重要的, “一家二贵”是祸乱根源所在。 意大利马基雅弗利在《君主论》中提出“狮 子加狐狸”的权术理论:“由于狮子不能够 防止自己陷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抵御豺狼, 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 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第一章晚清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第一节清王朝的没落与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一、清王朝的没落与资本主义的入侵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

它政治上,吏治腐败,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之风与日俱增,嘉庆年间,江浙一带的良田,十之七八为官僚、地主和高利贷者所有。

道光当政之后,此风有增无减。

军事上,武备废弛,军队腐朽。

在思想文化方面,嘉庆、道光年间,继续厉行康乾时代就实行的文化专制政策;在对外关系上,顽固坚持闭关自守的政策,其要害是害怕人民与外国的接触会危及其统治。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使国内的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秘密结社遍及各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迅速发展。

英国是当时世界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它的巨大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对外输出的欲望,驱使资产阶级不断地去寻求与扩大新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市场。

同时,近代大工业的发展,势必使其陷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势必加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和冲突。

资产阶级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为了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危机,加紧对外扩张、侵略。

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英国首先以罪恶的鸦片输出作为工具。

由于鸦片烟毒的泛滥,走私盛行,使得本来就已经腐败的清王朝统治机器更加败坏。

鸦片大量输入中国造成的另一个直接恶果,就是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银价飞涨。

清王朝迫于其统治的存亡所系,在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禁烟的压力下,被迫实行禁烟。

英国政府于1840年6月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

战后签定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二、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鸦片战争之后,一部分封建士大夫在社会危机和民族危亡的刺激下,开始面对中国和世界的现实,寻求挽救封建末世厄运和御侮强国的途径。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主张务实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经世致用”之学逐渐兴起。

清王朝利用历代汉族统治阶级思想家的遗产实行专制主义统治清王朝大力尊崇儒学,倡导尊孔读经,把程朱理学定为统治思想。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AL—2)导言一、政治思想释义1、政治的三层含义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B、政治的基本内容是处理各个阶级之间的关系,它是阶级斗争的最高的表现形式C、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2、思想,指观念、主张和理论形态3、政治思想最集中地反映社会政治斗争,它是历史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一定阶级或集团对国家政权的态度二、近现代政治思想研究的内容与对象1、内容围绕一个中心——中国往何处去,提出不同的求国、治国方案2、1840年到1949年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各个阶级的国家理论、治国方案、政治观点与主张、各种社会思潮与影响,从而揭示中国近现代思想的特点与规律3、近现代思想史的主要特点A、内容上的复杂多元性B、思想发展的快速多变性C、思想体系兼容性D、思想方法的应用性三、近现代思想史的主要特点1、内容上的复杂多元性2、思想发展的快速多变性3、思想体系兼容性4、思想方法的应用性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思想界一、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1、儒家思想认为,在基本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个人道德修养是建筑理想生活与政治的基础,个人道德是为构建理想社会而奋斗,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合乎伦理原则的社会秩序2、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即将天人格化,并提出性三品说,初步完成了儒学适应君权与封建等级制的理论体系3、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受到挑战,玄学兴起,佛学传入4、唐朝儒释道开始合流5、在两宋时期,在二程、周敦颐、朱熹的努力下,三脚三成合流,提出了天理君权论,即认为世界存在一个客观存在的,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形而上的理,世间的一切都是这个理的投影;认为理有对立性,即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对立面,但对立并不并立,因此要求人存天理去人欲;强调修身养性二、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1、经的本义是指永恒不变的道理,后来成为古代典籍的代称,对经的研究称为经学,后因孔子对经学的贡献很大,因此又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典籍的统称2、不同时期经的内容A、西汉的五经——诗、书、礼、易、春秋B、东汉的七经——诗、书、礼、易、春秋、孝经、论语C、唐朝的九经——诗、书、易、仪礼、周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D、宋朝的十三经——诗、书、易、仪礼、周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尔雅、论语、孟子3、中国学术发展的七个阶段A、先秦诸子百家B、两汉的儒学C、魏晋的玄学D、南北朝隋唐的佛学E、宋明的理学F、清朝的汉学G、现在的新学4、清朝学术转向的标志——提出批评弊政,改革现状,反对妥协,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思想一、改革派的形成1、阶级斗争的加深是促使改革派形成的客观条件2、清王朝日益腐朽的统治是其形成的直接原因3、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改革的必然性,进一步壮大了改革派的队伍二、改革派的政治主张1、批评封建弊政,要求进行改革,其代表人物是龚自珍,他主张重人才,变科考,重臣威2、抵御外来侵略,反对妥协投降,其代表人物是林则徐,他主张严禁鸦片,团结御侮,抗俄守边3、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魏源三、改革派的评价以及历史地位1、与顽固派的比较A、对西方的认识上,二者都比较模糊,但改革派头脑清醒,开眼看世界,虚心向西方学习B、在禁烟与抗战上,改革派态度坚决,措施得当C、在对待人民的立场上,虽然二者都是统治集团,但改革派却认为民为国之根本,民心可用,可利用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D、在国内政治主张上,抨击弊政,揭露危机,要求改革2、评价A、首开风气,打破了万马齐喑的政治局面B、思想启蒙,唤起觉醒,放眼看世界C、掀开近现代民族革命的序幕,部分反映了近代历史的主题3、历史地位A、爱国主义的思想家B、地主阶级的补天派C、学习西方的首创者D、近代史上第一批民族英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思想一、洪秀全对基督教的利用与改造1、利用一神教打击中国的多神理论,同时树立自己的形象2、一切人类都是平等的3、天堂改为地上天国的思想4、洪秀全对此的作用A、利用宗教的形式掩护自己,蒙蔽敌人B、利用宗教教义发动组织群众C、利用宗教的戒律仪式以严格纪律,增强内部的凝聚力D、对现实的抗议二、拜上帝教的局限1、一神论的教义的排他性违背了中国民众传统文化的心理习惯,不利于内部统一,也不利于团结更广泛的阶层加入反清行列2、宣传上帝的至高无上、全知全能的主宰性,抹杀人的作用,这既束缚了人积极性,又使其领导人思想僵化,无所作为3、神学具有虚伪性,它成为领导集团争权的合法外衣4、神学具有虚伪性,它只许诺美好的未来,但却无法解决人世间现实的矛盾三、《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A、1853年颁布,其核心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a、土地国有,平分土地b、建立圣库制c、实行乡官制d、提出男女平等B、革命性a、是历代农民运动发展的历史产物b、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c、向农民展示了美好的未来,鼓舞了农民的斗志,具有极大的号召力C、落后性a、主观空想性b、生产与分配的脱节c、理论与实际的脱节d、损害了自耕农的利益2、《资政新篇》A、无土地问题的主张,不适合农民的口味B、因天平天国后期内部离心倾向严重,因而在实践中难以贯彻C、太平天国后期战事频繁,无暇顾及D、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四、思想评价——发生于中国社会的转型期,既有以往农民的共性,又有鲜明的时代性洋务派的政治思想一、洋务派的形成1、洋务,亦称夷务,初指禁烟、海防等,后指对外事物以及从外洋来的事物,由夷转洋是不平等条约的产物2、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官僚所进行的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其性质属于地主阶级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3、洋务派的简况A、新兴地主阶级当权派的一部分——辛酉政变,湘淮两系a、湘淮讲经世致用b、大多出身中小地主家庭,有抱负,了解民间疾苦c、来自阶级斗争比较激烈地区,非常精明能干d、敏感性,对政治嗅觉将e、大多靠办团练起家B、镇压农民革命的产物C、也是西方列强政策变化的产物,清政府与列强勾结共同镇压农民军,中外“和好而形成的二、洋务派的主张与评价1、自强、求富主张。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论述题1、试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特定主题和特征答: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主题是救亡图存,即爱国主义。

在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要内涵是发展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

没有民族的独立,就不能实现近代化;没有近代化,政治经济文化落后,就不能出现真正的独立。

实现民族独立,从根本上说是变革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近代化,从根本来讲是发展生产力的问题。

先解决近代化问题,后解决民族独立问题,实践证明行不通。

当时中国已经失去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和可能。

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为近代化开辟道路。

其特征表现为,第一、思潮纷繁、反复多变,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改造中国,走近代化道路是主题,是时代的最强者;第二、发展曲折、基础脆弱,各种思潮的泉涌风起,形成中外历史上罕见的奇观,并带有紧迫性和某些超前现象;第三、尖锐激励,始终与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交织在一起;第四、科学社会主义在各种思潮钟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

2、请简要评价一下洋务运动答: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是本质上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担负起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没有使中国富强。

对外国侵略者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又与外国势力有勾结,妥协。

没有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组织方式,但是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方式。

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但没有破坏封建体制束缚。

3、试论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大论战的内容和争论重点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是指大约从1915年到1925年的十年间,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为代表的西化论者为代表的新旧复古守旧的封建思想文人之间关于东西文明比较的一场争论。

这场争论的实质是中国封建旧文化和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斗争,也可以说是清末以来中学、西学之争的继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整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整合式教

思想政治理论课整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整合式教
生利 用 课余 时 间在 网络 教学 平 台完 成
任 课 老师 布置 的 网络教 学任 务 ( 阅读 任课 教 师指 定 的文献 资 料 或 者 观 看任 课 教 师指 定 的视 频 资料 ) .然后 写 读 书 心得 和 观 后 感 . 师在 批 阅学生 完成 的作 业后 再作 点评 教 这样 就 既能 调动 学 生 学 习 的主动 性与 积极性 . 又能发 挥 教 师在教 学 中 的核 心作 用 . 为理 性认 识 . 而 达到提 升纲 要课 教学 实效 性 的 目的 从
— —
以福建师 范大学协和 学院《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课程 整合 式教 学模 式 改 革 为例
王郑冰 .陈 忠
福 州 3 0 0 ) 5 18
( 建 师 范 大 学 协 和学 院思 政 教 研 室 ,福 建 福

要 : 中 宣部 、 育 部 2 0 教 0 5年 教 改 方 案 实施 以 来 , 纲要 课 教 学模 式 改革 就 一 直 是 各 高 校 一 线教 学教 师研 究 的
统 的 教学 模 式 教 学 实 效 性 不 强 . 学 效率 不 高 . 生 参 与 教 学 教 学
活 动 机 会较 少 . 大部 分 时 间处 于 被 动 接受 状 态 . 生 学 习 的主 学 动性 很 难 发 挥 . 因此 在 教 学 过程 中很 难 实 现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思想 性 、 识性 、 术 性 三 者 统一 这 也 是 在 长期 的纲 要 课 教 知 学
中 图 分 类 号 :G 2 40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 171 2 6 ( 0 2 01 0 6 — 2 6 — 8 22 1 ) — 0 3 0
《 中国 近现 代 史纲 要 》 以下 简称 纲 要 )作 为一 门新 开设 的 是 围绕 着 教 师 如 何 “ ” 展 开 . 少 涉 及 甚 至 根 本 就 不 涉 及 ( 教 而 很 思 想 政 治 理论 课 . 设 以 来 . 高 校一 线 教 师 以 极 大 的热 情 投 学 生 如何 “ ” 问 题 长 期 的教 学 实践 中 , 者 发 现 这 种 传 开 各 学 的 笔 入 到 了该 课 程 教 学模 式 的研 究 中 . 索 在 新形 势下 . 探 如何 提 高 该 课 程 的教 学 实效 性 针对 以往 思 想 政治 理 论课 教 学 中存 在着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

3.林则徐的“睁眼看世界”观点
林则徐(1785~1850年),福建侯官(今福州)人。著 有《林文忠公政书》,收入他的奏稿37卷,其政治思想经过 了从经世致用,到反对侵略,再到睁眼看世界发展。纵观全 书,关心国计民生,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底色。作为地主阶级 自救派的中坚分子,为挽封建统治大厦于将倾,他注意考察 吏治,正视民间疾苦,主张养民以安大局。在任内,他清厘 冤狱、整顿盐漕、赈济灾荒、兴修水利、抑富扶贫,体现了 民本主义的色彩。他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其表现集 中在查禁鸦片和抵抗西方列强侵略上。出于反侵略战争的需 要,他组织了一个班子,收集和翻译外国的书报(如伦敦出 版的《世界地理大全》和《新加坡自由报》《孟买新闻纸》 等),编成《四洲志》。他虽然存在“尊王攘夷”的古老观 念,仍不失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三、魏源的政治思想
1.魏源其人及代表作
魏源(1794年~1857年),湖南宝庆(今邵阳)人。他胸 蓄千策,笔下万言,一生著述达七百万字,主要有《魏源集》 《古微堂四书》《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 《皇朝经世文编》《圣武记》《道光洋艘征抚记》等。其中, 最著盛名者为《海国图志》,是一部记载各国政治、历史、地 理和科技的百科全书。时林则徐遭投降派打击,被革职充军伊 犁,途经镇江约见魏源,交与编纂《四洲志》的全部资料,嘱 其编撰新书,以唤醒国人。魏源不负重托,从1841年动笔,三 易其稿,不断扩充,由50卷而60卷,于1852年汇成100卷《海 国图志》,凡90万字,另有地图78幅,船炮等器插图57页。该 书除以《四洲志》为基础外,还引用了历代史志14种、中外著 作70余部、奏折30多件,篇幅比《四洲志》增加了10倍。
2.《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1822~1864年)总理朝政, 颁布了带有施政纲领性质的《资政新篇》。中心内容是仿效 西方资本主义,以达到“兵强国富,俗厚风淳”的目的。在 政治方面,主张革新,广开言路,沟通上下,严禁结党营私 ,拥兵自重;在经济方面,主张效法西方,准许雇工和私人 投资,兴办近代工矿业,修铁路、造轮船、设邮局、开银行 ,奖励发明创造,发展文化教育;在外交方面,主张与西方 国家自由通商,平等往来,但不允许干涉中国内政。《资政 新篇》基本上是按照西方资本主义模式来描绘反对封建制度 、改造中国的设想,尽管不很完善,也没有涉及土地问题, 许多规定在当时无实现的条件,但毕竟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 学习资本主义的系统著述和大胆设计,特别是它以发展生产 力为基础设计资本主义的蓝图,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启迪。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一、社会思潮含义: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

三大构成因素为:社会心理因素、思想体系因素、思想运动因素。

特点:历史性、区域性、群体性、功利性、变异性、症候性。

二、乾嘉学派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逐渐发展成熟的以考据为主要治学方式的学术流派。

该学派文风朴实简洁,注重证据,也叫汉学、考据学,以惠栋为首的“吴派”和以戴震为首的“皖派”影响最大。

清末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乾嘉学派也没落了。

三、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其特点是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大兴,形成了一股有影响的社会思潮。

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他们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在救世济时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各种方案:①政治上,猛烈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揭露封建专制君主的罪恶,并提出了一些带有初步民主启蒙因素的主张,如黄宗羲"公其是非于学校"、顾炎武"庶民干政"的主张。

②经济上,针对封建的土地兼并,提出了各种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

这些办法都贯串着"均田"的精神。

他们提出的"均田"虽与农民起义提出的"均田"有根本不同,但表现出对农民问题的关心和同情。

③教育上,他们激烈地批判束缚思想的科学制和八股时文,注重学校教育,要求培养出真正有学问有实际能力的有用人才。

④哲学上,他们各有所宗,各有所创,呈现出思想活跃的局面。

清末,封建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侵略日益加深,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局面。

通史资料3中国近现代史政治经济文化思想

通史资料3中国近现代史政治经济文化思想

通史资料三:中国近现代史阶段划分的依据:本专题以近代化(现代化)史观为指导,整合中国近代史知识,揭示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历程。

近代化(现代化)史观认为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

近代化的实质是实现社会的转型,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化为现代工业社会。

内容总论:1 近代中华民族在列强侵略的屈辱中,在世界潮流的刺激下,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前80年1840——1919)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后30年(1919——1949)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要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基础),二是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要求)。

2.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多种势力阻挠,中国近代化进程缓慢,艰难曲折。

②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过程,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与实现近代化的发展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

③中国近代化区域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行业集中在工业领域,农村地区和农业始终没有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④中国近代化是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属于“欧风美雨”的产物。

3.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①先天的不利条件:没有资本原始积累,资金准备不足;缺乏科技支持,技术准备不足;欠缺技术人才,人才准备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思想准备不足。

②面临三大政治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封建专制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③缺乏安定的环境。

近代中国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高考目标:一、政治史(必修一)(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作用:打击了本国____统治和外来侵略。

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没有农民参与的革命是不能成功的。

局限:1 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2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3 阶级思想的局限性。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几个重要思想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几个重要思想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几个重要思想一、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844 年,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一书,这本书在当时的中国和西方都是划时代的世界史地巨著,成为东方各国了解西方的经典,堪称“创榛辟莽,先驱先路”。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要反映在这部著作中:魏源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由在内不在外,具体地说,一是没有“严修武备”;二是不懂得联合与英国有矛盾的国家共同对付英国。

为此,他主张:1.“以夷攻夷”通过“悉夷情”,魏源认为英国侵略成性,“仇衅四结”,他主张“调夷之仇国以攻夷”,“以守为战”。

2.“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认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总结了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超凡地看到了“夷之所长不徒船炮”, 认为“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 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他强调,“制敌者,必使敌失其所长”。

他主张要向西方学习,开办造船厂和火器局,生产制造西洋武器;设铸造局,聘请外国技术人员,“工匠习其铸造, 精兵习其驾驶、攻击”,以“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淘汰旧的军队体制,编制新式水师;仿西洋“养兵练兵之法”, 整饬水师,建立水师训练章程,增设水师科,培养水师教官。

他还主张,“沿海商民有自愿仿设厂局以造船械,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

”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开创了近现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风气,给先进的中国人启示了新的方向。

此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一条历史主线,贯穿中国100多年。

尤其对洋务运动的影响比较明显,它成为洋务运动的总方向。

二、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一)《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天朝田亩制度》是天平天国思想的总纲。

其基本内容如下:1.经济方面⑴土地财产平均分配,实行圣库制度,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理想社会。

⑵废除私营工商业,设立诸匠营、百工营。

2.政治军事方面实行军政合一、农兵合一,建立工、农、兵、政、教合一的村社结构;民以《十款天条》为准则。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 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1.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一门专业选修课,它是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政治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主要揭示各种政治思想的时代背景、社会作用、发展规律、思想联系、价值蕴涵和历史局限等问题。

了解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主题与特征;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政治思潮;学会辩证分析、客观评价各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的政治主张;充分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课程教学要求1.以中国梦视野揭示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的波澜壮阔和跌宕起伏,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无数志士仁人提出了种种政治救国方案,形成了诸如戊戌变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无政府主义、乡村建设等政治思潮,历史的思考和合理的批判这些政治思潮,从而为今天的人们提供历史反思的材料基础;2.对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以期管中窥豹,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文化转型中数代中国人的孜孜探索,同时表现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西政治思想碰撞交汇的壮阔图景,以及中国精英分子接触、学习外来政治思想经历的逐步中国化过程,从而厘清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走向;3.呈现国家/社会/个体/思想的全面互动,深入思考历史/政治、过去/现实之间的关系;4.要求学生广泛阅读政治思想史类著作和近现代重要政治参与者的原著,并完成至少一份读书笔记或相关论文。

3.先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史》4.课程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主题与特征;2.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政治思潮;3.辩证分析、客观评价各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的政治主张;4.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龚自珍、林则徐、魏源开明地主
‚学术衰而人才坏‛,‚术愈精而愈无 用‛ 应当注意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治学的目的是经世致用,‚以经术为治 术‛,揭露腐败和黑暗。 出于挽救处于衰世之中的王朝的愿望, 提出变更法度,社会改革,‚筹制夷之 策‛
第二节 地主阶级革新派的 社会改革思想
一 龚自珍的更法改制主张 二 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 界‛ 三 徐继畲对西方政制的介绍及 其思想价值
中外时局的变迁
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的时候, 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
1640年,英国爆发 资产阶级革命.
1649年第一次在欧洲的 一个大国推翻封建统治, 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地位和资本主义制度。
顺治六年
的英 一工 座业 煤革 矿命 。时
(1735-1796)
嘉 庆 帝 顒 琰
乾 隆 帝 弘 历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作 为一个整体(1840-1949)
理由有三: 其一,这两个时期在社会文明进程方面 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由传统社会向现 代社会的转变。 其二,‚五四运动‛在历史中具有转折 的意义,但以此划分两个文明进程,会 割裂政治思想延续、减损政治思想内涵 的构成。
断代是个动态的行为
四、考核方式
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基础知识考核和撰 写小论文相结合。 本课程共36学时, 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讨 论50% 平时40%,考勤、作业、课堂讨论和回答 问题组成。期末60%,闭卷考试。
五、教材和参考资料
孙津主编:《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高等教 育出版社 2012年4月版。 刘健清、李振亚主编:《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 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2月版。 张星久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 (近现代部 分) 1840-1949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 李泽厚著:《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 1979年7月版。

中国近现代史整合及阶段特征(5月12日)

中国近现代史整合及阶段特征(5月12日)

中国近现代史整合及阶段特征重要时段: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9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特点:屈辱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1日开始,社会主义社会。

总特点:崛起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0年-191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前期);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9月(近代后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致可分为:1)19世纪40-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发展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9年-1927年7月15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第二次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第三次国民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1945-1949】中国由新民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两年徘徊时期【1976-1978】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40年代~60年代)1、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侵入,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经济开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如下条件:
1.该学说自身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普遍 意义。 2.该学说满足文化传播所涉国家社会需 要程度。 3.这种学说和它所传播地方的学术文化 传统是否具有一致性或相近性。
社会意识的三个层次
社会心理:最低层次
自发性 不系统性 社会存在的直接感性反应 社会思潮 社会意识形态:高层水平 理论性 系统性 抽象性 是专门努力自觉加工的创造性结果
后30年,深层次横向比较,选择了科学社会



主义。 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 国情探讨:社会性质;社会史;农村社会性 质 抗日救亡: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三种代表性建国主张: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人
中国社会的出路
首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 民主专政,进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实现现代化。
其他主张
1820年《西域置行省议》
加强管理
移民戍边 促进开发 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 李鸿章: 古今雄伟非常之端,往往创于书生忧患 之所得。
秋气不惊堂内燕
四海变秋气
夕阳还恶路旁鸦
日之将夕
悲风骤至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中西折冲之局的种种人 文祥:师夷制夷 耆英:虚伪滑头 僧格林沁:鲁莽 叶名琛:死硬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 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之罕有。
中国近现代政治 思想史
主讲教师:吴雪玲
绪言
近现代的界定
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线索
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内涵 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学科性质及地位 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主题和特征
中国社会的根本出路
近现代的界定
以五四运动为界标,划分近代史和现代
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主题和特征
最首要的主题:爱国主义、救国救民
特征:流派众多、百家争鸣
以五四为界碑,呈现不同的特点。
前80年,纵向深入,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破





灭。 地主阶级改革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农民阶级思想家:人间天国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洪仁玕《资政新篇》 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新型知识分子 戊戌维新: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 无政府主义派:否定一切国家权力 历史变易观——进化论
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
经世致用:

以经术为治术,注重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和 解决
汉学:汉儒考据训诂之学

乾嘉学派
文字考订 校勘 辨伪 注疏 古汉语 古音韵
理学:宋明儒家哲学思想

多阐释义理 兼谈性命
地主阶级革新派的共同特征: 对清王朝腐朽黑暗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充分 揭示社会危机; 研究反抗侵略问题,放眼外部世界
理论基础


拜上帝会教徒生活准则 道德规范 太平军纪律 军民关系法规
宗教迷信 反科学 反动 小生产者的平均主义
局限性

洪秀全皇权主义思想评析


皇权主义的表现:
王权神化 (君权神授) 王位世袭 (君主专制) 封建礼仪 (尊卑等级)


皇权主义的社会历史原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并非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代表 个人经历
洋务代替夷务的政治意蕴 夷务至洋务的演化 封建政治自大传统心理的动摇 洋务运动的口号、性质和方向 冯桂芬
代表人物
桂良 文祥 地方势力: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洋务官员:郭嵩涛 冯桂芬 薛福成 马建忠 在野人员:容闳 王韬 郑观应
理藩院:上国与夷狄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洋务包办者 清政府中枢 临时性机构
顽固派与洋务派的较量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根本区别
顽固派:以不变应万变 经济上:封建生产方式的代表 文化上:因循守旧的保守派 政治上:反对社会变革的重要障碍 传统夷夏秩序观:倭仁 徐桐 中西国情不同论:刘鸿锡叶德辉
刘鸿锡经典语录
英人无事不与中国相反,论国政由民以及君, 论家规则尊妻以卑夫,论生育则重女而轻男, 论宴请则贵主而贱客,论文字则自左而之右, 论书卷则始底而终面,论饮食则先饭而后酒, 盖其国居于地轴下,所戴者地下之天,故风 俗制度咸颠而倒之也。 外洋以富为富,中国以不贪为富。外洋以强 为强,中国以不好胜为强
户部侍郎
军机大臣 文华殿大学士 一
等公 袁枚 擎天兼捧日 兄弟各平分 和琳 丰绅殷德
庄廷龙
查嗣廷

弢 胡中澡 徐述夔

《明史》 “维民所止” “清风不识字 何必乱翻书” “一把心肠论浊清” “明朝期振翩 一举去清都”
“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 民心得矣”——范文程
评价:启蒙;补天
思想的最可贵处: 批判精神和变革精神

打破了思想文化界的沉寂局面 开创了晚清思想解放的风气

历史局限性
林则徐的反侵略思想
林则徐 一生最光辉的业绩:

禁烟、反抗侵略

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
军机大臣王鼎 尸谏 条约不可轻许 恶例不可轻开 琦 不可信 林 不可弃也

利用宗教的利弊 一定时间内、一定条件下
的有力武器 束缚思想 挫伤积极性 引发矛盾:天京内讧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理 论
三原:《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 《原道觉世训》
三原的基本思想
争取政治、经济、民族和男 女平等的民主主义 阶级对立与斗争;权利的平 等;道德规范

三原的性质及局限性

天地会“反清复明”是思想先导 200年来的种族意识未泯



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 金玺 宝剑 手握乾坤杀伐权 斩妖留正解民悬 头戴高边帽 身穿黑龙袍 满口金 须托在腹上 相貌最魁梧 身材最高大 坐装最 严肃 衣袍最端正 两手覆在膝上

Hale Waihona Puke 考天地未启之初,其象昏冥,一 无所有。仰蒙天父上主皇上帝大 开天恩,大展权能,六日造成天 地山海人物,于是乾坤定焉,日 月生焉,光明为昼,昏黑为夜, 昼夜循环,万古相继,以成其生 生不已于地者,万物具备,皆所 以济人生之用,则天父上主皇上 帝之有恩德于世人既深且厚,报 答难尽矣。 ——《创世纪》

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 思想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理论
中国有史以来的一次最伟大的农民运动

白莲教 天地会 拜上帝教 西南西北少数民族起义


地上天国的现实目标 皇上帝的一神崇拜 宗教与理想的糅合
洪秀全介绍
洪秀全反清思想的形成
拜上帝教 洪秀全反清思想的特点 利用改造了的基督教义
1843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较量:郭嵩焘 刘锡鸿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 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三次较量
同文馆之争 算学馆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 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海防之争 《筹议海防折》 ---尧舜周孔之道、君臣父子 之伦、礼义廉耻、华夷之辨 铁路问题 刘铭传---- “资敌”、“扰民”、“夺民生计”

最杰出贡献:
师夷长技以制夷——最切实可行的方案 启示人们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新的思想方向 继往开来的人物

经世思潮的爱国性与进步性
面对现实,揭露积弊,抨击时政,宣传变易 与进化思想。 了解外情,筹备海防,反对侵略,期以制夷。 敢于面向世界,寻求新知。 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力图维护疆域的统一与 完整。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思想总纲 基本内容





土地制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分配制度:严格的平均主义 社会组织:工农兵政教合一村社结 构 官吏制度:保举和委任 文化教育:教堂 两性平等:冲击封建宗法制度
评价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革命性
历代农民运动思想和经验的升华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对立 包含为资本主义因素开辟道路的内 核



《资政新篇》评析 价值 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天》的珍贵续篇 局限性 天平天国的影响 社会经济;社会政治;后来的政 治力量
中国近代留学的第一人 中国近代留学生之父
洋务派与洋务思想
洋务运动与洋务派
概念解释 洋务运动兴起原因 内部原因:镇压农民起义 外部原因:中外勾结 师夷思想的发展
史。 社会性质、基本矛盾、革命任务相同。 社会性质 基本矛盾 革命任务
思潮:
是某一历史时期席卷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一代 人乃至几代人的,具有普遍性的思想倾向。
梁启超: 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 “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时代之要求 者也。
一种思想学说在异域发生影响以及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
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晚清地主阶级革 新派的社会改革 思想
清王朝的没落与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
清王朝的没落:
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思想文化;
对外关系 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英、法、美 结局:中国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代表人物: 龚自珍、林则徐、魏源

龚自珍的更法改制思想
龚自珍介绍
对封建末世的揭露和批判:
社会危机;吏治腐败;
帝王专权;科举取士制度
变革主张:历史变易观
政治:
限制君权,提高臣僚权力,理顺君臣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