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剂对於抑制二次中风的影响
依达拉奉作用机制
依达拉奉作用机制
依达拉奉(Idarucizumab)是一种药物,被设计用于对抗抗凝血药达比加群(Dabigatran)的抗凝作用。
以下是依达拉奉的作用机制:
1.抗凝血药达比加群:达比加群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用于
预防和治疗血栓病和中风。
它通过抑制凝血酶活性,阻止凝血
过程中的血凝块形成。
2.依达拉奉作用:依达拉奉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对抗达比加群的
抗体片段。
它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的一部分,被设计成与达比加
群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3.中和达比加群:依达拉奉通过结合达比加群,迅速中和其抗凝
作用。
这意味着在依达拉奉介入后,达比加群不再能抑制凝血
酶的活性,从而减少了抗凝作用。
4.快速逆转:依达拉奉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逆转达比加群的
抗凝作用,这在紧急情况下,如出血或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中
非常重要。
5.临床应用:依达拉奉通常用于治疗那些正在接受达比加群抗凝
治疗并出现出血风险或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
它可以帮助恢复
正常的凝血功能,降低出血风险。
依达拉奉的作用机制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处理达比加群引起的抗凝效应,确保在必要时能够快速逆转这种效应,减少出血风险。
这对于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以及那些需要在紧急情况下快速逆转抗凝效应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研究进展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旦发生了脑卒中,患者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治疗和康复。
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二级预防,即预防再次出现脑卒中。
这篇文章将介绍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
1、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是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常用药物,例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双嘧达莫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血栓的形成。
研究表明,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再次发生率。
最新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可以比阿司匹林更好地预防静脉内血栓的形成。
此外,对于一些不能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利用颈内动脉球囊反搏和颈内动脉成形术等治疗方法也可以较好地控制卒中的再次发生。
2、抗凝药物抗凝药物也是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常用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血液凝固。
例如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和阿哌沙班等。
研究表明,抗凝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卒中的再次发生,特别是对于房颤引发的脑卒中来说。
然而,抗凝药物也有其不可忽视的风险和副作用,例如出血事件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抗凝药物时需要慎重权衡其风险和受益。
3、改变生活方式除了药物治疗外,改变生活方式也是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例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研究表明,低盐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摄入健康脂肪(如橄榄油和鱼油)等可以有效预防卒中的再次发生。
此外,适当地进行体育运动,合理地控制体重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也能够降低卒中的再次发生率。
4、教育和干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不仅需要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还需要教育和干预。
通过为患者提供相关信息、培养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加强患者对药物治疗的理解和遵循,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地控制卒中的再次发生率。
此外,建立早期综合干预系统和卒中患者汇报网络等预防系统,也可以提高患者对卒中的认知,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服务,使卒中的再次发生率降低。
中风的西药治疗及用药指南
中风的西药治疗及用药指南中风,也被称作脑卒中,是指大脑血管发生血流阻塞或者出血等情况,导致脑部缺氧、神经细胞受损甚至坏死的疾病。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治疗方法多样,其中西药治疗是常见并有效的方式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风的西药治疗及用药指南。
一、血栓溶解剂血栓溶解剂是指具有溶解形成的血栓能力的药物。
常用血栓溶解剂药物有阿司匹林、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等。
这些药物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凝聚、改善血液流变学以及抑制栓子形成。
血栓溶解剂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二、抗凝治疗抗凝治疗主要是指通过抑制凝血酶形成或者抑制凝血因子来预防和治疗中风。
常见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抗凝治疗主要适用于一些高危中风患者,如心房颤动、静脉血栓形成等病情。
抗凝治疗需要严格的药物剂量控制和定期的凝血功能监测,以避免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三、降压治疗高血压是导致中风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降压治疗在中风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降压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四、降脂治疗高血脂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降脂治疗在中风患者的管理中也非常重要。
降脂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等。
降脂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五、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指使用某些药物阻断血小板的活化和凝集,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等。
抗血小板治疗适用于一些非心源性中风患者以及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
六、神经保护治疗神经保护治疗是指通过对神经细胞的保护和修复,改善脑组织的功能。
常用的神经保护药物有丙泊酚、甘露醇等。
神经保护治疗可以降低中风对神经系统的损伤,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效果。
总之,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西药治疗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大类10种抗凝药物详解
四大类10种抗凝药物详解抗凝药是用于防止血栓形成的重要药物,通过阻止血液凝固来预防动脉和静脉疾病的发生。
血栓的形成是导致心肌梗死和中风等疾病以及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抗凝药可以广泛应用于预防中风、房颤、急性心肌梗死、外周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体外循环的抗凝等。
抗凝药按照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四大类: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凝血酶间接抑制剂、维生素K拮抗剂和Xa因子抑制剂。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凝血酶和凝血X因子的形成,影响凝血瀑布的形成,从而达到抗凝作用。
维生素K拮抗剂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通过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来减少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和因子Ⅶ、Ⅸ和Ⅹ,从而达到抗凝的作用。
华法林是一种代表性的维生素K拮抗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奏效慢而持久,适用于需要长期维持抗凝的患者。
同时,药物和食物对华法林有影响,需要注意避免与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和食物同时使用。
华法林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但需要注意其与其他药物和食物的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如头孢菌素类和对乙酞氨基酚等,可能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而一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和口服避孕药等,则会降低其抗凝作用。
此外,一些中药和食物也可能会影响其作用,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
在使用华法林时,需要对其用药量进行监测。
目标INR 依病情而定,一般为2.0~3.0.在用药前和用药后的几天内,需要进行多次监测,以确保剂量的准确性。
如果INR未达标,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剂量。
在INR达到目标值并稳定后,每4周检查1次即可。
肝素钙和低分子肝素钙是常用的凝血酶间接抑制剂,可以通过与抗凝血酶(AT-Ⅲ)的相互作用间接抑制Ⅹa、Ⅱa因子的活性,发挥抗凝作用。
肝素钙的用法用量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为深部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
对于预防高危患者血栓形成的情况,可以在手术前2小时先给药5000U,以后每隔8~12小时给药5000U,共7天。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之一、为了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病情进展和再次发作的风险,国际上广泛推荐进行脑卒中和TIA的二级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中国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和TIA的二级预防指南。
一、药物治疗1.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于心源性栓子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及TIA患者,推荐使用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药物,剂量为100-325mg/日。
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和出血风险。
2.抗凝药物:对于房颤相关性脑卒中和TIA患者,血栓形成风险较高,推荐使用口服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进行抗凝治疗。
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患者所受相关治疗的调整。
3. 血压控制:对于血压升高的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来降低其血压,减少再次发作的风险。
推荐血压目标值是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但对年龄较大或合并有糖尿病和肾病的患者,可以考虑将目标值调整为<150/90 mmHg。
二、生活方式干预1.改善饮食:推荐患者采用心脏健康饮食,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
同时,减少食盐的摄入,限制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
2.增加体力活动:推荐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度到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
此外,也建议进行强度适中的肌肉锻炼,如举重、俯卧撑等。
3.戒烟限酒:强调戒烟对于减少再次发作的风险至关重要。
同时,减少酒精的摄入可以帮助控制血压,并避免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4.控制体重: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患者,推荐采用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来达到健康的体重范围。
这包括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度的体力活动。
三、其他治疗方法1.麦芽糖酶抑制剂:对于糖尿病患者,推荐使用麦芽糖酶抑制剂,以减少二次脑卒中的风险。
2.扩张血管药物:对于TIA患者,推荐使用扩张血管药物,如双妥波胍或维拉帕米,以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脑梗塞的预防药物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应用
脑梗塞的预防药物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应用脑梗塞的预防药物: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应用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脑血供受阻,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
脑梗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针对脑梗塞的预防和治疗,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是常见的药物选择。
本文将就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应用在脑梗塞预防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讨论。
一、抗血小板药物在脑梗塞预防中的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是预防脑梗塞的常见药物之一,其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和聚集作用,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和脑血管的堵塞。
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作为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血小板聚集因子TXA2的合成,减少血小板的凝聚,从而起到抗血小板的作用。
阿司匹林的长期应用可以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特别是对于短期梗死和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防效果显著。
2.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其通过选择性地抑制ADP受体,阻止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
氯吡格雷在脑梗塞的二级预防中被广泛使用,能够有效减少脑梗塞再发风险。
3. 国产复方丹参滴丸国产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中药制剂,由丹参等多种中药组成。
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和保护神经细胞等多种作用。
其在脑梗塞的预防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二、抗凝药物在脑梗塞预防中的应用抗凝药物是预防脑梗塞的另一重要药物类别,其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延长凝血时间,达到抗凝的作用。
1.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生成,降低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
华法林在心房颤动引起的脑梗塞的预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能够有效防止心房颤动引起的血栓形成和脑血管栓塞。
2. 小分子肝素小分子肝素是一种注射用抗凝药物,其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抑制凝血酶的活性,起到抗凝的作用。
抗凝血药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说明书
抗凝血药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说明书抗凝血药是一类用于防治血液异常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
在使用抗凝药物的过程中,有一些适应症和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凝血药的适应症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抗凝血药的适应症抗凝血药的使用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 静脉血栓形成和肺动脉栓塞预防:对于那些已知存在深静脉血栓或肺动脉栓塞风险的患者,抗凝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此类血栓事件的发生。
2.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会导致心脏中的血液在房间内滞留,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抗凝血药可以帮助减少这些患者中风的风险。
3. 人工心脏瓣膜:对于那些接受人工心脏瓣膜植入的患者,抗凝血药的使用是必要的,以预防瓣膜周围的血栓形成。
4. 动脉血栓形成风险较高的患者:对于那些存在动脉血栓形成风险,如冠心病、三叉神经痛等患者,抗凝血药可以帮助减少血栓的发生。
二、抗凝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抗凝药物时,以下注意事项需要特别注意:1. 准确控制用药剂量:抗凝药物使用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引发问题。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务必严格按照医生或药物说明的建议来控制用药剂量。
2.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液的凝血功能,以确保药物剂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某些药物会影响抗凝血药的效果,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
在使用抗凝血药期间,务必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以避免不良的相互作用。
4. 抗凝血药的副作用:抗凝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出血问题,如出血点、瘀斑等。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或伤口难以愈合,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用药情况。
5. 抗凝血药的禁忌症:某些患者存在禁忌症,如严重肝功能不全、溃疡性结肠炎等,是不能使用抗凝药物的。
在使用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确保自身适合使用该药物。
结语抗凝血药是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能够为患者带来很好的效果。
然而,在使用抗凝药物时,患者需要根据适应症和注意事项来正确用药,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第二次中风需要注意什么
第二次中风需要注意什么第二次中风是指一个人在已经经历过一次中风之后又出现了中风的情况。
中风,也称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细胞缺氧和坏死的情况。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第二次中风的风险较高,因此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药物治疗:对于已经经历过一次中风的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该遵医嘱定期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以减少再次中风的风险。
2.控制危险因素:一些危险因素会增加中风的患病风险,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
如果患者有这些慢性病的存在,应该积极控制和管理这些病情,如定期测量血压、监测血糖水平、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3.健康饮食: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中风和降低风险非常重要。
患者应该选择低盐、低脂、低糖和高纤维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健康蛋白质的摄入,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4.均衡的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第二次中风起到重要的作用。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简单的有氧运动。
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和改善心肺功能。
5.定期复诊:患者应该定期复诊,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和心电图等指标,以及评估中风的风险。
定期复诊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6.加强心理调适:中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
因此,患者应该学会积极调适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参与兴趣爱好、与家人朋友交流、寻求专业辅导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7.日常生活护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他们应该避免吸烟、饮酒、暴饮暴食和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
在进行家务活动或户外活动时,他们应该注意避免摔倒和受伤,因为再次中风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8.积极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对于中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方式进行康复,以提高日常生活技能和重建自信心。
抗凝血药物总结
抗凝血药物总结
抗凝血药物被用于防止血液凝固,预防心脏病、中风和血栓形成。
这些药物可以分为两类: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
一、抗血小板药物:
1. 阿司匹林(aspirin):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来减少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
2. 氯吡格雷(clopidogrel):与阿司匹林类似,用于预防心脏病、中风和血栓的形成。
3. 硫酸地卡因(ticlopidine):与氯吡格雷类似,但副作用较大,一般在其无效或不能耐受时使用。
二、抗凝药物:
1. 肝素(heparin):通过增加抗凝血酶的活性来抑制血液的凝固,常用于短期防治。
2. 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与肝素相似,但分子量较小,可以通过皮下注射给药。
3. 华法林(warfarin):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从而阻碍凝血因子的形成,常用于长期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凝血药物时应注意定期检查凝血功能,避免出现出血和血栓的并发症。
此外,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遵守药物使用说明和剂
量。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
房颤的最好治疗方法引言房颤是一种心脏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它会导致心脏不规则跳动,加快心率,并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因此,提前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房颤最佳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房颤治疗方法,通常用于控制心律失常,并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选项:1.抗凝血剂:这些药物有助于减少血液凝块形成的风险,并降低中风发生的可能性。
常见的抗凝血剂包括华法林、阿司匹林和达比加群等。
2.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些药物旨在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并减少或消除房颤发作。
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普鲁卡因胺和胺碘酮等。
3.心率控制药物:这些药物用于减慢心脏的过快跳动,并维持正常的心率。
常见的心率控制药物包括贝他类药物如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等。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监测和调整。
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是一种通过使用电流来消除或隔离引起心律失常的组织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导管放置到心脏内部,将高频电流传送到特定部位,以破坏异常心律所源自的区域。
这种方法在恢复正常心率和减少房颤发作方面非常有效。
射频消融是一种介入性手术,需要在专业的心脏导管室中进行。
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的心脏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最佳的消融方式和位置。
尽管射频消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它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房颤患者。
因此,医生会对每个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是否适合采用射频消融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对于一些房颤患者来说,心脏外科手术可能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心脏外科手术通常用于修复或改善心脏的结构,从而减少或消除房颤发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脏外科手术选项:1.心包膜切除术:该手术通过切除心脏外层的心包膜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它特别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房颤患者。
2.迷宫手术:迷宫手术是一种通过在心房内细微的切割来创造障壁,阻止异常电流的传导,从而恢复正常心律的手术。
中风偏瘫的治疗方法
中风偏瘫的治疗方法
中风偏瘫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其他辅助治疗措施。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血剂、抗血小板聚集剂、脑血管扩张药物等,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及脑血管再闭塞。
2.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中风偏瘫患者恢复功能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治疗。
物理治疗通过运动训练、肌肉拉伸等手段恢复患者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
言语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语言和咀嚼吞咽功能进行训练。
职业治疗则通过助力器具和技能训练帮助患者重新适应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3. 其他辅助治疗措施:包括中医治疗、针灸、推拿、理疗等,可以辅助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
此外,床位转换、体位转换、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也是帮助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中风偏瘫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和康复师的治疗,坚持康复训练,并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中风早期康复训练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
中风早期康复训练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中风,而幸存者也往往面临长期的康复挑战。
中风后的早期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被认为是缓解症状、恢复功能以及预防二次中风的重要手段。
一、中风早期康复训练中风后的康复训练是指通过多种手段,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
早期康复训练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效果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期康复训练项目: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运动疗法和物理疗法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运动疗法包括恢复性运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例如行走、上下楼梯和手部功能训练等。
物理疗法则包括热敷、冷敷、按摩和其他物理疗法,以帮助减轻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2. 言语治疗中风患者往往会出现语言障碍,言语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和交流能力。
这包括语音训练、发音矫正和语言理解的练习等。
3. 肢体训练肢体训练主要针对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包括手部和腿部功能的恢复。
通过锻炼手指灵活性、平衡感和肌肉力量等,可以帮助中风患者重新掌握日常活动。
二、定期复查在中风早期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定期复查非常重要。
定期复查可以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展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定期复查项目:1. 体格检查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生理状况和功能恢复情况。
例如检查血压、心率、肌力以及协调能力等。
2. 心血管评估中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进行心血管评估,以检查是否存在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可以观察患者的脑部病变情况和复发风险。
患者定期进行这些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并治疗可能导致二次中风的问题。
三、遵医嘱用药中风患者在康复的同时,还需要遵医嘱用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风康复期药物治疗:1. 抗凝血和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和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防止血液凝结并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降低二次中风的可能性。
抗凝药预防血栓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抗凝药预防血栓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血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引发各种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抗凝药物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的重要药物。
本文将介绍抗凝药物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一、抗凝药物的适应症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由于血栓形成和栓塞引起的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E)。
对于患有DVT或PE的患者,抗凝药物是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2. 心房颤动(AF)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常导致血液在心房中滞留,易形成血栓。
对于有心房颤动的患者,使用抗凝药物可以预防中风和血栓形成。
3. 人工心脏瓣膜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
4.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血液疾病,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并导致血栓形成。
抗凝药物在TTP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抗凝药物的使用说明1. 选择适当的抗凝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理特点,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
常见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
2. 用药剂量和频率的确定在使用抗凝药物时,剂量和频率的确定非常重要。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和病情等因素来调整剂量。
患者必须按照医生嘱咐的剂量和频率进行用药。
3. 定期检测血液凝血功能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凝血功能检测,例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
通过监测,医生可以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患者达到理想的抗凝状态。
4. 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和风险抗凝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和风险,包括出血、药物相互作用等。
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期间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反应。
5. 遵循医生的建议在使用抗凝药物时,患者必须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示。
不得擅自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以免引发问题。
结论抗凝药物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适应症的患者,正确合理地使用抗凝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血栓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安全用药原则
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安全用药原则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
而脑卒中后的抗凝治疗在预防再发脑卒中和其他相关并发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下降,药物代谢和耐受性不同于年轻人,因此,老年脑卒中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时需要特别关注用药的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老年脑卒中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用药原则。
首先,注重药物选择。
在选择抗凝剂时,老年患者应根据自身疾病情况、药物代谢特点和安全性选择适合的药物。
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阿哌沙班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
在老年人中,华法林是一种常用药物,但其需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且与许多其他药物和食物相互作用,容易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因此,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可能更适合作为抗凝治疗的选择,因为它们的使用更为方便,且出血风险较低。
其次,个体化剂量调整。
老年人因为生理功能下降,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
因此,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抗凝药物的剂量需要个体化调整。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体重以及其他药物治疗情况等因素来决定合适的药物剂量。
此外,定期监测药物的血药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定期监测和评估。
老年脑卒中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时需要定期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潜在的不良反应。
定期复查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或并发症。
此外,老年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期间要加强注意力,避免发生意外摔伤和其他创伤,以减少出血风险。
另外,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治疗。
在选择抗凝剂时,医生应注意抗凝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相互抵消或增强。
例如,华法林与许多药物和食物存在相互作用,容易导致抗凝效果失效或增加出血风险。
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
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抗凝血药是一类可以延长凝血时间的药物,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药物。
一、抗凝血药物的治疗范围抗凝血药物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部血栓栓塞(PE)。
抗凝治疗可防止血栓进一步生长和蔓延,预防病情恶化,并降低再发风险。
2. 心房颤动(AF):患有心房颤动的患者易形成心脏内的血栓,增加中风风险。
抗凝治疗能有效降低中风的风险,并帮助维持正常的心跳节律。
3.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瓣膜相关的血栓形成。
4. 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某些具有高血栓形成风险的人群,如长时间卧床不动的患者、癌症患者等,可能需要接受抗凝治疗来预防血栓的发生。
二、常见的抗凝药物类型及用法常见的抗凝药物主要包括肝素类药物、华法林类药物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它们的用途和用法略有不同:1. 肝素类药物:包括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
这类药物常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用于急性血栓疾病的治疗。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以调整剂量和疗程。
2. 华法林类药物: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需要经常检查凝血时间(INR值)来调整剂量。
它广泛用于治疗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华法林与某些食物和药物有相互作用,应按医生建议进行饮食和其他药物的管理。
3.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属于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十达网设置物因子抑制剂。
与华法林相比,这些药物作用更为直接,疗效稳定,并且无需经常监测凝血时间。
三、抗凝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抗凝药物需注意以下事项:1. 准确遵循医生的处方和建议,按时按量服药。
2. 定期检查凝血指标或INR值,以确保抗凝效果在安全范围内。
3. 避免突然停药或改变剂量,以免引起血栓或出血等不良反应。
抗中风药治疗中风症状的西药及使用指导
抗中风药治疗中风症状的西药及使用指导中风,即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
中风发生时,大脑的部分区域出现血液供应不足或中断,导致神经细胞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应对中风,医学界研制了一系列抗中风药物,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西药,同时提供使用指导。
一、抗凝药物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中风类型而定,通常建议在中风后的24小时内开始使用。
使用指导:每天口服75-325毫克的阿司匹林,需遵医嘱,坚持长期使用。
2.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类似,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
适用于中风后的预防性治疗。
使用指导:每天口服75毫克的氯吡格雷,建议连续使用1年。
二、溶栓药物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tPA是一种静脉溶栓药物,能够溶解血栓,恢复阻塞的血管供血。
但需注意使用时间窗口,通常需在中风发作后的3-4.5小时内使用。
使用指导:tPA经由静脉滴注,剂量一般为0.9毫克/千克体重。
三、降压药物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ACEI药物可降低血压,有效预防中风再次发作。
使用指导:一般剂量为每日口服5-10毫克,需根据体重、血压水平和肾功能调整剂量。
2.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少中风风险。
使用指导:每日口服剂量根据医生建议,常用药物有氨氯地平、尼群地平等。
四、抗血小板药物1.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有效减少血栓形成。
使用指导:剂量为每日口服75毫克,需遵医嘱。
2. 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能够同时作用于不同的血小板聚集途径,提高疗效。
使用指导:每日口服75毫克的氯吡格雷和75-325毫克的阿司匹林。
以上仅为常见的抗中风西药及使用指导,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根据个体差异和患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
同时,在使用药物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不良反应,如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就医。
抗凝药功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抗凝药功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抗凝药是一类用于减少血液凝结的药物,它们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血液凝结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它在维持人体内部平衡和防止出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血液凝结过度或形成异常血栓时,就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栓栓塞。
抗凝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或阻断血小板的聚集来减少血栓的形成。
它们可以干预血液凝结的不同阶段,包括凝血过程中的物质合成、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生成等。
因此,抗凝药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血栓栓塞的风险。
目前,常见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和新一代口服抗凝药物(NOACs)。
肝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凝药物,它通过增加抗凝剂在血液中的浓度来防止血栓形成。
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它可以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
NOACs是最新开发的抗凝药物,它们具有更方便的用药方式和更可控的抗凝效果。
总之,抗凝药在预防和治疗血栓相关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然而,抗凝药的使用也需要谨慎,因为过度抗凝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因此,未来的研究和发展应该致力于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抗凝药物,并改善抗凝治疗的个体化管理策略。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逻辑顺序的介绍。
下面是关于文章结构的内容建议: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抗凝药的功效以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进行讨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对抗凝药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定义和作用机制。
然后,我们将展示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跟随文章的主题。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抗凝药的功效。
我们将介绍抗凝药在预防和治疗血凝块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并提供相关的研究和临床案例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回顾:心源性卒中抗凝最佳时机
回顾:心源性卒中抗凝最佳时机房颤所致心源性卒中早期复发(卒中2周内)的风险为每天0.1%-1.3%。
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方法。
然而,抗凝治疗的一些问题一直没有答案,比如如何平衡风险、什么样的卒中风险最大、什么样的卒中获益最大等。
截止到目前为止,尚无RCT研究支持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的患者应该在卒中发作48h内给予肝素治疗。
对VISTA数据库分析发现,早期给予抗凝剂(卒中后2-3天)和小剂量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明显降低随后几周复发事件,而不会增加症状性脑内出血的风险。
在2015年8月的Stroke上,来自意大利的Maurizio Paciaroni 等报告了RAF研究的数据,目的在于评价急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1.缺血性事件复发和严重出血的风险;2.复发和出血的危险因素;3.急性卒中后复发、出血的风险与抗凝治疗以及抗凝启动时间的关系。
RAF研究是一个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的患者为连续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已知或新发现房颤的患者,抗凝禁忌症者排除在外。
共有欧洲和亚洲29个卒中单元参与。
该研究主要终点为复合终点:急性卒中90天内卒中、TIA、全身栓塞、症状性脑出血和颅外出血。
共纳入1029例患者,123例患者发生128次终点事件:缺血性卒中或TIA或全身栓塞为7.6%,症状性脑出血为3.6%,严重颅外出血为1.4%。
在90天时50%者mRS>=3,10.9%死亡。
主要研究终点的预测因素包括高CHA2DS2-VASc评分、高NIHSS评分、大面积梗死以及抗凝的类型。
调整Cox回归分析发现,与最初抗凝时机在4天内或14天后相比,最初抗凝时机在急性卒中后4-14天能够显著降低主要研究终点事件:HR=0.53(95%CI 0.30-0.93)。
单独口服抗凝剂、单独低分子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后桥接口服抗凝剂研究终点事件分别为7%、16.8%和12.3%(P=0.003)。
最后作者认为,房颤患者急性卒中后90天内复发性脑缺血和严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
抗凝血的药物作用原理
抗凝血的药物作用原理抗凝血药物是一类被广泛使用于治疗血栓和减少血栓形成风险的药物。
它们通过影响凝血系统的不同环节,抑制血液的凝固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的作用原理。
一、肝素肝素是一种天然的抗凝血药物,通过与凝血酶结合并与其活性位点形成复合物,来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凝血酶是凝血过程中的关键酶,能将血浆中的凝血因子X 转化为活化因子Xa,进而参与血栓的形成。
肝素还可与抗凝血酶Ⅲ结合,活化抗凝血酶Ⅲ,从而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抗凝活性。
此外,肝素还能抑制凝血因子IIa、IXa、Xa、XIIa、XIa等的活性。
二、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它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合成和血液中凝血因子II、VII、IX、X以及抗血栓蛋白C和抗血栓蛋白S的活性,从而抗凝血。
维生素K在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时发挥重要作用,而华法林可以逆转维生素K的作用,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减少这些凝血因子的合成,会导致凝血时间延长,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三、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一类最新研发的抗凝药物,通过抑制凝血酶直接作用于凝血因子Xa和凝血因子IIa,来抑制凝血。
与肝素和华法林不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直接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不需受抗凝酶Ⅲ的辅助,从而实现抗凝血的效果。
四、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小板是在血管损伤区域聚集起到封闭伤口的作用,但过度的血小板聚集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它们通过不同机制抑制血小板的活动,如阻断血小板聚集因子的合成、抑制腺苷二磷酸受体等,从而减少血小板的活性和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综上所述,抗凝血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抑制凝血过程或降低血小板的活性,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其中肝素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能直接抑制凝血酶的活性,而华法林和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凝血因子合成或血小板的聚集来起到抗凝血的作用。
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但使用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剂量调整,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rvival time
1.24Hr 2. 3 Days 3. 1 Week 4.1 Month 5. 1 Year
資料收集
資料收集包含四大類
問卷
包含姓名、性別、血型、收案日期、身份證字號、生活習慣 (觀察飲酒吸煙)等基本資料
體位及血壓測量
包含身高、體重、腰臀圍、血壓測量
血液檢體收集
檢測TC、TG、FTG
3 monthes
Medication Aspirin-no(%) Yes No Unknown Warfarin-no(%) Yes No Unknown 降血壓藥物-no(%) 降血壓藥物 Yes No Unknown 降血脂藥物-no(%) 降血脂藥物 Yes No Unknown 降血糖藥物-no(%) 降血糖藥物 Yes No Unknown patient(N=304) 81(26.65) 186(61.18) 37(12.17) 17(5.59) 250(82.24) 37(12.17) 86(28.29) 181(59.54) 37(12.17) 11(3.62) 256(84.21) 37(12.17) 38(12.5) 229(75.33) 37(12.17)
29(9.54) 39(12.83) 17(5.59) 125(41.12) 88(28.95) 6(1.97) 58(19.07) 8(2.63) 10(3.28) 135(44.3) 87(28.62) 6(1.97)
Table 2
Medication situation
Onset
Medication Aspirin-no(%) Yes No Unknown Warfarin-no(%) Yes No Unknown 降血壓藥物-no(%) 降血壓藥物 Yes No Unknown 降血脂藥物-no(%) 降血脂藥物 Yes No Unknown 降血糖藥物-no(%) 降血糖藥物 Yes No Unknown patient(N=304) 174(57.24) 93(30.59) 37(12.17) 27(8.88) 240(78.95) 37(12.17) 69(22.70) 198(65.13) 37(12.17) 11(3.62) 256(84.21) 37(12.17) 38(12.5) 229(75.33) 37(12.17)
抗凝血劑對於抑制二次中風的影響
(Study design & 進度報告 進度報告)
中山醫學大學公衛系 詹兆正 8.17
Introduction
國內中風發生率為千分之六,其中有百分之十會 復發。 目前相關的研究皆著重於
抗凝血劑的比較
Aspirin & Warfarin
抗凝血劑的劑量對於抑制二次中風的效果 長時間服用低劑量抗凝血劑的效果
檢測FPG、TG、TC
追蹤時間點:
兩週、一個月、三個月
Study design – 研究對象
Eligibility
年齡>40歲 於新光醫院中風住院之病患 中風與否由合格專科醫師經MRI、CT之結果來做確 診及判定 個案之前無發生任何形式的中風
包括缺血性、出血性、心因性
於發病72小時內入院治療 住院24小時以上且完成空腹採血
Hypertriglyceride -no.(%) % Yes No Unknown Alcohol drinking habit
—no.(%) %
85(27.96) 168(55.26) 51(16.78)
1. 2. 3. 4. 9. Unknown Exercise —no.(%) % 1. 2. 3. 4. 9. Unknown
用藥分類(合併探討)
分別探討兩種藥物、三種藥物合併使用對二次中風的影響 調整其他干擾因子
用藥時間
Onset、兩週、一個月、三個月為觀測之時間點 利用cox model分析暴露時間的影響
Table 1.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 Characteristic Age—yr Age group---yr 40-49 50-59 60-69 ≧70 Unknown Sex —no.(%) % Male Female Unknown Hypertension —no.(%) % Yes No Unknown Diabetes —no.(%) % Yes No Unknown Hypercholesterolemia Yes No Unknown Patient (N=304) 66.0±10.7 24(7.89) 63(20.72) 104(34.21) 107(35.20) 6(1.97) 186(61.18) 112(36.84) 6(1.97) 246(80.92) 56(18.42) 2(0.66) 109(35.86) 148(48.68) 47(15.46) 46(15.13) 207(68.09) 51(16.78) Characteristic Patient (N=304)
Exercise
Study design – 研究變項
Medication 發病至接受藥物時 間 持續接受藥物之時 間 心房顫動 1. 降血壓藥物 2. 降血脂藥物 3. 降血糖藥物 4. 抗凝血藥物 1. Onset 2. 兩星期 3. 一個月 4. 三個月
1. Onset 2. 兩星期 3. 一個月 4. 三個月 由專科醫師判定
2 weeks
Medication Aspirin-no(%) Yes No Unknown Warfarin-no(%) Yes No Unknown 降血壓藥物-no(%) 降血壓藥物 Yes No Unknown 降血脂藥物-no(%) 降血脂藥物 Yes No Unknown 降血糖藥物-no(%) 降血糖藥物 Yes No Unknown patient(N=304) 114(37.5) 153(50.33) 37(12.17) 26(8.55) 241(79.28) 37(12.17) 83(27.3) 184(60.53) 37(12.17) 11(3.62) 256(84.21) 37(12.17) 46(15.13) 221(72.70) 37(1.50) 36(11.84) 87(28.62) 6(1.97) 114(37.50) 68(22.37) 122(40.13) 40(13.16) 193(63.49) 71(23.35)
71(23.35) 100(32.90) 133(43.75)
37(12.17) 260(85.52) 7(2.31) 0(0.00)
病例摘要記錄
掌握用藥狀況以及用藥時間長短 各項檢查之結果(CT、MRI)
資料分析
統計軟體
採用SAS version 8.2進行資料整理、統計分析、及繪圖。
基線測量
描述基線之基本人口特徵,並觀察與二次中風的關連。
用藥分類(各別探討)
抗凝血劑、降血壓藥、降血脂藥、降血糖藥 利用邏輯式迴歸各別探討以上四類藥物分別對二次中風的影響
BMI
Study design – 研究變項
WHR Waist 肥胖:Male>1.0;肥胖: 肥胖:Male>1.0;肥胖:Female>0.8 肥胖: cm;肥胖: 肥胖:Male>90 cm;肥胖:Female>80 cm TC>240mg/dl或服用降血脂藥物 Hypercholesterolemi TC>240mg/dl或服用降血脂藥物 a Hypertriglyceride Smoking habit TG>200mg/dl或服用降血脂藥物 TG>200mg/dl或服用降血脂藥物 1.有抽煙:每個月至少一包, 1.有抽煙:每個月至少一包,且持續半年以上 有抽煙 2.沒有抽煙 2.沒有抽煙 3.有抽煙已戒菸 不論任何原因, 有抽煙已戒菸: 3.有抽煙已戒菸:不論任何原因,已半年沒有習慣抽 菸者 9.拒答 9.拒答 1.固定運動:每週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二十分鐘, 1.固定運動:每週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二十分鐘,且 固定運動 持續半年以上 2.曾有固定運動習慣但目前沒有 2.曾有固定運動習慣但目前沒有 3.偶爾運動 偶爾運動: 3.偶爾運動:有運動但未達第一項之標準 4.不運動 4.不運動 9.拒答 9.拒答
END POINT
Death 1.Any cause 2Ischemic stroke 3.Hemorrhage(major or minor)
Adverse event
1.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 2.CVD 3.MI 4.Recurrent Hemorrhage stroke
本研究將探討(較少見此類型之研究)
合併其他三類型之藥物(血糖、血脂、血壓) 合併使用時間長短的影響
本研究之結果可提供腦神經科醫師給藥之參考
有效降低二次復發的機會
Study aims
本研究將討論不同條件下使用抗凝血劑對於抑制 二次中風的療效。 所謂『不同條件下』包含:
用藥開始時間 用藥持續時間 是否合併其他藥物使用:
Study design – 研究對象
Ineligible
曾罹患
心肌梗塞 癌症 任何形式的中風
發病前曾使用
抗凝血劑、抗血小板凝結劑
Study design – 研究變項
所需要控制的變項 Age , Sex Hypertension Diabetes Alcohol drinking habit 所設定義或是標準 male:>40;female>40 ; 血壓高於140/90 mmHg(WHO)或是服用降血壓藥物 血壓高於 ( ) 空腹血糖(FPG)>126 mg/dl,或服用降血糖藥物 空腹血糖 , 1. 固定喝酒習慣:每週至少一次,每次至少150cc,且持 固定喝酒習慣:每週至少一次,每次至少 , 續半年以上 2. 曾有固定喝酒習慣但已戒酒 3. 偶而喝:未達第一項標準,且有喝酒者 偶而喝:未達第一項標準, 4. 不喝 9. 拒答 肥胖: 肥胖:BMI>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