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8章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新教科版大赛获奖教案7

合集下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8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8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电能是如何产生的吗?发电机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电磁感应现象密切相关。
2.通过展示发电机的图片和原理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电磁感应现象在发电机中的应用。
3.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讲授新知
-学生能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现代科技,如无线充电、磁悬浮列车等领域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规律。
-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2.结合实验与理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过程。
-借助虚拟实验室等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电磁感应实验,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生动的教学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增强学习动力。
-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感应现象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到科技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5.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八章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八章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发电机的能量转化。

3.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能区别交流与直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用具开关、铁架台、方形线圈、灵敏电流表、小灯泡、手摇发电机模型各一个,磁性不同外形一样的蹄形磁体2个,发光二极管2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视频播放:水力发电站、火力发电站,电网输送电能,诸多用电设备使用电能的场景。

导入新课:电能在当今社会可谓是必不可少,发电站是如何产生巨大的电能的呢?既然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反过来想,磁能否生电呢?1831年,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在长达10余年的探索后,就实现了这一愿望。

依据他的成就发明的发电机,开辟了电气化时代。

二、进行新课(一)法拉第的发现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设计实验装置:思考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选择仪器,设计出实验装置问题一:既然探究磁生电,一定离不开磁场,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磁体好呢?.联想通电导体的受力实验,选用蹄形磁体。

问题二:假设能够磁生电,必须具备怎样的电路呢?..不要电源的闭合电路,为电流提供路径。

问题三:如何验证是否有电流存在呢?串联小灯泡。

但是当电流很弱时,不会发光,无法观察现象;串联普通电流表。

因不知电流方向,无法正确连线;串联灵敏电流表。

电流弱时,指针也会摆动,且接线时不分正负接线柱,同时,根据指针摆动方向,还可以判断电流方向。

猜想可能条件:引导学生猜想磁生电需具备的条件。

如:闭合电路在磁场中静止即可;磁体的磁性要足够强;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要运动等。

设计实验步骤:..(1)将部分导线ab放置于磁场中,保持导线与磁场的相对静止,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

(2)更换强磁体,增强磁场强度,仍保持导线ab与磁场的相对静止,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

(3)保持磁场不变,将导线ab上下移动(平行于磁感线方向),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

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电磁感应现象》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电磁感应现象》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电磁感应现象》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电磁感应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经过教师的提示点拨、分析比较与实际的动手操作,可以探究并归纳出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及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探索过程。

2.教学难点:对切割磁感线运动的认识及探究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问题办法的猜想。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提出问题,导入课题
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
此实验称为什么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
(奥斯特实验。

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
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
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实验,进行探索
研究。

2【活动】新授课
(1)通过实验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板书:〈一、实验目的: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8.1电磁感应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8.1电磁感应现象

教案: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8.1 电磁感应现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第八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电磁感应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感应的定义:指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的现象。

2. 电磁感应的原理: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动势。

3. 电磁感应的分类:根据导体相对于磁场运动的方向,可以将电磁感应分为两种:内感应和外感应。

4. 电磁感应的应用: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动圈式话筒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定义和原理,知道电磁感应的分类。

2.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使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分类。

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发电机模型、动圈式话筒、实验用导线、开关、磁铁等。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发电机模型和动圈式话筒,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的定义、原理和分类。

3. 实验演示: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发电机模型。

6.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电磁感应现象1. 定义: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的现象。

2. 原理: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动势。

3. 分类:内感应和外感应。

4. 应用:发电机、动圈式话筒等。

七、作业设计:1. 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过程,并画出实验电路图。

2.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电磁感应的原理。

3. 设计一个简单的发电机模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8.1电磁感应现象 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8.1电磁感应现象 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领会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2)在演示实验中深入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在表述“探究结果”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引入磁通量的物理意义。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所学电磁感应现象的回顾,建立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电路模型。

通过归纳小结,明确本节课的研究问题,即探讨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是否是产生感应电路的普遍条件。

(2)通过演示实验,逐层深入挖掘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3)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从而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产生电磁感应电流的条件。

3、情感和价值观:(1)通过向学生介绍法拉第的生平,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

(2)形成运用实验探索“求知规律”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难点: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过程、方法及磁通量的概念。

【教学方法】教法:现代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提出问题——科学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演示方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设疑、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自我探究式方法进行学习活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资源】电磁感应现象演示器材一套(线圈、磁铁、微安表、电磁铁、滑动变阻器、导线、电源、开关),演示课件【评价方式】表现评定,实验报告评定【教学过程】提问:同学们能不能使磁铁不动线圈动而获得感应电流?教师继续演示几种(晃动、磁铁不动线圈动、都动速度大小不同)请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测磁铁与线圈间怎样运动才能获得感应电流?三、实验分析实验1:闭合线圈与磁铁发生相对运动时教师在实验台上展示让磁铁在线圈中转动的情况,请同学们猜会不会有电流产生。

问:这说明相对运动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充要条件吗?教师继续用多媒体展示磁铁插入和拔出的动画效果。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八章8.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八章8.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八章8.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八章,主要讲述电磁感应现象。

具体包括:电磁感应的定义、法拉第的贡献、电磁感应的实验现象、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以及电磁感应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掌握法拉第的贡献。

2. 能够描述电磁感应的实验现象,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3. 掌握电磁感应的原理,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法拉第的贡献、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难点:电磁感应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磁铁、线圈、灯泡等)。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电磁感应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电磁感应的定义,讲解法拉第的贡献,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的重要性。

3. 实验: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应电流的产生,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4. 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

5. 练习:让学生通过教科书上的例题,巩固对电磁感应的理解。

6. 应用:让学生思考电磁感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磁感应现象定义:……法拉第的贡献:……实验现象:……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原理:……七、作业设计1. 教科书P112练习题1:解释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在磁场中,闭合回路中的导体会产生电动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2. 教科书P112练习题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

答案:正确。

因为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所以当磁通量变化较快时,感应电动势较大,灯泡会亮起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8.1电磁感应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8.1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的发现”是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八章第一节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七章“磁与电”后的拓展延伸,对第七章“磁与电”和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的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该部分内容围绕实验探究“电磁感应”展开,所要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可通过实验概括得出,充分体现了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该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技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也是学习高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及磁场的方向有关。

3、了解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的运动速度及磁场的强弱有关(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探究“磁生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2、通过经历探究“磁生电”的过程,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归纳、概括和想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向学生介绍法拉第的生平,培养学生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品质。

2、通过向学生介绍“磁生电”现象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养成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增强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物理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实验探究“磁如何产生电”;难点是电磁感应实验的设计及理解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四、教法学法1、教法物理课程的构建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我将以探究“磁生电”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演示相结合,以设问启发、引导点拨为主,让学生自主构建物理知识,归纳概括出本节课的主要物理概念和规律。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指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养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

2、学法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小组交流相结合,动手探究实验与观察演示实验相结合,探究新知与应用新知相结合,习得知识,练得能力。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8.1《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8.1《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引入楞次定律,讲解感应电流方向判断方法,结合实验进行验证。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互相批改,讨论解题方法。
-教师点评,总结解题技巧,强调易错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所学内容,教师补充、纠正。
1.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语言,降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
2.针对学生对定律应用的困惑,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电磁感应规律。
3.加强实验操作指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整体物理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电磁感应现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师总结,强调电磁感应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物理知识的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小论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5.小组合作,分析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教材内容和网络资料,制作一份PPT,展示电磁感应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

8.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8.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教案:8.1 电磁感应现象学年:20232024学年科目:物理年级:九年级一、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的定义:指导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即在磁场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2.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讲解产生感应电流的三个条件,即闭合回路、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3. 感应电流的方向:介绍楞次定律,引导学生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得其磁场对原磁场的改变产生阻碍作用。

4. 电磁感应的应用: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动圈式话筒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 让学生学会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

2.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导体棒、灵敏电流计、电源等。

2. 学具:导线、开关、电池、小磁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易的发电机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原理。

2. 新课导入: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 课堂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感应电流的产生,并用灵敏电流计进行检测。

4. 讲解楞次定律:引导学生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得其磁场对原磁场的改变产生阻碍作用。

5. 应用拓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动圈式话筒等。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电磁感应现象2.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回路、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3.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得其磁场对原磁场的改变产生阻碍作用4. 电磁感应的应用:发电机、动圈式话筒等七、作业设计(1) 一根直导线在磁场中静止。

(2) 一根直导线在磁场中匀速运动。

(3) 一根直导线在磁场中旋转。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8章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教案(1)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8章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教案(1)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8章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1)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这节幼儿园课程有着明确的思路和目的。

我计划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创造力。

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的设计方式是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提高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磁感应演示仪、导线、电池等。

2. 学具:记录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现象实验,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向孩子们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让他们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特点。

3. 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享:每组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5. 创意:让孩子们根据实验结果,发挥创造力,设计一个与电磁感应相关的游戏或作品。

6. 展示:让孩子们展示他们的游戏或作品,鼓励他们进行分享和交流。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电磁感应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观察细致。

同时,他们也通过团队合作,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了许多有趣的游戏和作品。

在课后,我鼓励孩子们继续探索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拓展延伸,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课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孩子们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是本次课程的核心内容,这对于他们后续的学习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新)物理教科版九年级《1.电磁感应现象》一等奖(教案)

(新)物理教科版九年级《1.电磁感应现象》一等奖(教案)

1.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国外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能量采集船〞,如下列图,在船的两侧附着可触及水面的旋转“工作臂〞,每只“工作臂〞的底端装有一只手掌状的、紧贴水面的浮标.当波浪引起浮标上下浮动时,工作臂就前后移动,获得电能储存起来.你知道这种“能量采集船〞的工作原理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法拉第的发现活动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导体发生了运动,那么反过来,如果让导体在磁场中先运动,导体中会不会产生电流呢?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交流、发言。

总结:按照如下列图进行实验,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活动2:学生根据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步骤:〔1〕闭合开关,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2〕闭合开关,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中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3〕闭合开关,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4〕开关断开,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

活动3:展示自己组的实验探究现象:归纳总结:〔1〕定义:闭合电路的一局部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导体中就会有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是闭合的;②磁场中的一局部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活动4:那么要想改变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应该如何操作?自己进行实验验证。

活动5:展示自己的探究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

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只要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改变,就会使原来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变化。

活动6:根据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试着分析一下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交流、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

总结:〔1〕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2〕应用:发电机、变压器、动圈式话筒探究点二发电机活动1:老师出示发电机模型。

(新)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8.1电磁感应现象》一等奖(教案)

(新)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8.1电磁感应现象》一等奖(教案)

8.1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原理,知道发电机在工作时能量如何转化。

4.了解我们生活用电是交流电及其频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微妙的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创造的根底是科学探索的成果,使学生了解科技开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初步具有创造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磁如何产生电〞。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实验的设计方案和制作小发电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电脑、展台、自制PPT课件。

2.干电池两节、开关一只、导线假设干条、小磁针一个、小灯泡一个、演示电流表、手摇发电机。

◆学生准备蹄形磁体2~3块、漆包线、导线假设干条、灵敏电流计、发电机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回忆实验,引入新课教师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答复:此实验称为什么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学生答复:奥斯特实验。

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

教师阐述: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产生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猜想:1.由奥斯特实验,当导线中通有电流时,小磁针会转动,那么反过来,如果我们让小磁针转动(或其他强磁体运动),导线中会不会有电流产生呢?2.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导体发生了运动,那么反过来,如果让导体在磁场中先运动,导体中会不会产生电流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实验,进行探索研究。

二、进行新课。

(一)法拉第的发现。

简单介绍法拉第发现磁生电的故事,可参考补充材料。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磁是如何生电的〞。

2020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第8章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2020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第8章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及磁场的方向有关;了解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的运动速度及磁场的强弱有关3.通过经历探究“磁生电”的过程,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归纳、概括和想象的能力。

4.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开来。

5.通过向学生介通过向学生介绍电磁感应发展史,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用于探索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电磁感应实验,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磁生电的条件。

教学难点由实验现象概括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无论是火力发电、水力发电还是风力发电,都是通过发电机发电的。

那么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

(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法拉第的发现自主阅读教材P124~12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在1831年由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并由此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

2.如下图所示的闭合电路中,ab导线静止。

当蹄形磁铁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选填“会偏转”或“不偏转”);若磁铁运动方向不变,只对调磁极,就可以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2题图)3.如下图所示,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较长的软电线两端与灵敏电流计两接线柱连接起来,两同学拿着电线的两处,分别站在地面上的东西方向,像跳绳一样在空中不停地摇动电线,可看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

请你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第3题图)答:闭合的软电线摆动时切割地磁场的磁感线,软电线中产生感应电流。

(二)发电机自主阅读教材P126~12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4.实际的发电机结构要比演示用发电机复杂,但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8.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8.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演示和学生设计实验,培植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对现象的概括归纳能力. 领会合作的乐趣.3、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物理学中对称美、简洁美的介绍赏析,培养学生欣赏物理学中美的情怀。

2、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的内涵以及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教学难点: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操控及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一套,自制辅助教学课件,一张讲桌。

演示实验: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自制线框一只,长导体棒一根,干电池一节,可拆卸变压器一个,导线若干.学生分组实验:灵敏电流计,滑动变阻器,条形磁铁,原副线圈一套,干电池一节,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课题教师朗诵《早发白帝城》,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峡风景,师:如今,诗人笔下的三峡,不仅风景秀丽依然,更在为祖国的建设做着巨大的贡献,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厂———三峡电厂共投入使用26台巨型发电机,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发电厂中的发电设备是如何获得强大的电能的?接下来我们再做一个小游戏,需要3三位勇敢的同学参加,我这里有绕在一个铁心上的两个线圈,其中一个线圈通过电建接在一节1.5v的干电池两端,而参加游戏的同学手拉手与另外一个线圈构成回路。

把电键断开,问参加游戏的同学的感受。

屏边苗族自治县第六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第8章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屏边苗族自治县第六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第8章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新版教科版

《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及磁场的方向有关;了解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的运动速度及磁场的强弱有关3.通过经历探究“磁生电”的过程,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归纳、概括和想象的能力。

4.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开来。

5.通过向学生介通过向学生介绍电磁感应发展史,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用于探索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电磁感应实验,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磁生电的条件。

教学难点由实验现象概括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无论是火力发电、水力发电还是风力发电,都是通过发电机发电的。

那么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

(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法拉第的发现自主阅读教材P124~12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在1831年由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并由此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

2.如下图所示的闭合电路中,ab导线静止。

当蹄形磁铁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选填“会偏转”或“不偏转”);若磁铁运动方向不变,只对调磁极,就可以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2题图)3.如下图所示,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较长的软电线两端与灵敏电流计两接线柱连接起来,两同学拿着电线的两处,分别站在地面上的东西方向,像跳绳一样在空中不停地摇动电线,可看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

请你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第3题图)答:闭合的软电线摆动时切割地磁场的磁感线,软电线中产生感应电流。

(二)发电机自主阅读教材P126~12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4.实际的发电机结构要比演示用发电机复杂,但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8.1电磁感应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8.1电磁感应现象
把漆包铜线圈和灵敏电流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闭合的通路,并将线圈置于U型磁铁磁场内部。
怎样才能产生电流呢?让感我们动手实验。
探究实验一 磁能生电的条件
学生探究实验
实验记录:
操作方法
现象(电流表指针偏转)
说明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放到磁场中
沿磁感线方向向上运动
指针不偏转
无电流产生
沿磁感线方向向下运动
指针不偏转
课件回忆:奥斯特实验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师: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的周存在磁场,即电流能产生磁场,请同学们利用逆向思维思考: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你有什么猜想?
二、新课讲授:
一、电磁感应现象
猜想:用磁场能否获得电流?
依据: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电能产生磁,磁也应该能产生电。
师:请设计实验电路,思考如何利用磁生电?
题目
电磁感应现象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2.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及磁场的方向有关。
3.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发电机在工作时能量如何转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探究“磁生电”的过程,培养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2.通过学习发电机的原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
提出问题: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获得了电能,这电能是由什么转化而来的?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设计问题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疑惑中自主思维。
由实验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表格对比,很直观地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动手实验探究,交流实验结果。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8.1电磁感应现象学案含答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8.1电磁感应现象学案含答案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1. 电磁感应现象学习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以及发电机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

学法指津1.通过观察、思考能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进而理解发电机的原理及能量转化。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产生电流的条件:、。

二、讲授新课(一)法拉第的发现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探究: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观察实验将现象填入表格问题:在哪些情况下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产生了电流)?、。

总结:电磁感应现象(1)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A.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填一填:1、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电磁感应中产生的电流叫做。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的方向和____ 的方向都有关系。

2、电磁感应现象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能转化为能。

(二)发电机1.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

工作过程中,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

2.交流发电机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3.我国家庭电路使用的是________电,电压是________,周期是_______,频率是_______,电流方向改变________次。

思维导图。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八章单元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八章单元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教案1.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国外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能量采集船”,如图所示,在船的两侧附着可触及水面的旋转“工作臂”,每只“工作臂”的底端装有一只手掌状的、紧贴水面的浮标.当波浪引起浮标上下浮动时,工作臂就前后移动,获得电能储存起来.你知道这种“能量采集船”的工作原理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法拉第的发现活动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导体发生了运动,那么反过来,如果让导体在磁场中先运动,导体中会不会产生电流呢?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交流、发言。

总结:按照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活动2:学生根据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步骤:(1)闭合开关,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2)闭合开关,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中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3)闭合开关,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4)开关断开,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

活动3:展示自己组的实验探究现象:归纳总结:(1)定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导体中就会有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是闭合的;②磁场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活动4:那么要想改变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应该如何操作?自己进行实验验证。

活动5:展示自己的探究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

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只要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改变,就会使原来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变化。

活动6:根据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试着分析一下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交流、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总结:(1)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2)应用:发电机、变压器、动圈式话筒探究点二发电机活动1:老师出示发电机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发电机的能量转化。

3.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能区别交流与直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用具
开关、铁架台、方形线圈、灵敏电流表、小灯泡、手摇发电机模型各一个,磁性不同外形一样的蹄形磁体2个,发光二极管2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视频播放:水力发电站、火力发电站,电网输送电能,诸多用电设备使用电能的场景。

导入新课:电能在当今社会可谓是必不可少,发电站是如何产生巨大的电能的呢?既然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反过来想,磁能否生电呢?1831年,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在长达10余年的探索后,就实现了这一愿望。

依据他的成就发明的发电机,开辟了电气化时代。

二、进行新课
(一)法拉第的发现
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
设计实验装置:思考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选择仪器,设计出实验装置
问题一:既然探究磁生电,一定离不开磁场,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磁体好呢?
联想通电导体的受力实验,选用蹄形磁体。

问题二:假设能够磁生电,必须具备怎样的电路呢?
不要电源的闭合电路,为电流提供路径。

问题三:如何验证是否有电流存在呢?
串联小灯泡。

但是当电流很弱时,不会发光,无法观察现象;串联普通电流表。

因不知电流方向,无法正确连线;串联灵敏电流表。

电流弱时,指针也会摆动,且接线时不分正负接线柱,同时,根据指针摆动方向,还可以判断电流方向。

猜想可能条件:引导学生猜想磁生电需具备的条件。

如:闭合电路在磁场中静止即可;磁体的磁性要足够强;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要运动等。

设计实验步骤:
(1)将部分导线ab放置于磁场中,保持导线与磁场的相对静止,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

(2)更换强磁体,增强磁场强度,仍保持导线ab与磁场的相对静止,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

(3)保持磁场不变,将导线ab上下移动(平行于磁感线方向),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

(4)保持磁场不变,将导线ab左右移动(与磁感线方向垂直),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

(5)保持磁场不变,将导线ab与磁感线方向相交的方向移动,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

尝试操作实验:按以上步骤,尝试性操作实验,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并记录。

分析归纳结论:(1)(2)(3)现象:指针不动。

(4)(5)现象:指针摆动。

学生尝试性总结后,由教师引导性告知学生,(4)(5)步骤中的运动情形,就像是“刀割线”。

进而总结出产生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此时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

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的结论讨论交流:太空悬绳发电
探究新问题:实验中我们发现,产生电流时,指针是来回摆动的,这说明什么?(电流方向在不断变化)是什么影响到了电流方向呢?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吗?
猜想后探究:重复以上实验步骤(4),学生会快速总结出: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会影响到电流方向。

进而猜想其他因素:磁感线的方向会影响电流方向。

然后实验:不改变导线ab运动方向,对调磁极,改变磁感线的方向,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变化。

最后总结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切割磁感线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总结后导入: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不仅通过“磁生电”得到了“电流”,而且还知道了其中的一些规律。

其实,这就是简单地“小小发电机”!当然,要想应用到实际中还远远不够,那么,实际中的电动机又是怎样的呢?
(二)、发电机
动手做:做一个小发电机
然后先同学们展示实验室的手摇发电机
演示
1、介绍发电机构造:指导学生观察后板书:转子、定子、铜环、电刷等。

说明:转子在定子中旋转,完成切割磁感线运动。

铜环、电刷的配合,既始终形成通路,又避免了导线的缠绕,向外输送电流。

2、观察发电机转速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加快转动速度时,灵敏电流表的示数会变大,现象很明显。

这表明:加快切割磁感线的速度,电流会变大。

3、检验发电机电流方向的变化:a、吹动小风轮带动发电机转动,会发现:指针来回摆动;b、把两个发光二极管极性相反的并联起来,串联接入电路中,催动小风轮,会发现指针摆动有规律。

这些都说明产生的电流其方向在发生规律性的改变。

教师总结: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这和电池供电电流不同,电池供电电流方向总是从电池的正极流向负极,方向不变,称为直流。

我国电网采用交流供电,频率为50Hz。

提出问题:这台发电机为我们提供了交流电,原理是什么呢?为什么电流方向还会发生规律性的改变呢?
播放动画:播放发电机发电时,线圈两个边框切割磁感线的慢动作动画,板书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再仔细观察会发现:两个边框在同样的磁场中切割运动方向总是相反的,这正好在闭合通路中形成向外输送电流。

但是,当线圈转过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位置时,两个边框切割运动方向都发生了改变。

原理图如课本127页图8-1-7所示,因此,产生的电流方向也都发生了改变。

于是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出现了周期性的变化。

播放视频:视频内容包括水力发电机组、转子、定子、水轮机、发电过程等内容。

根据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由学生讨论后回答:大型发电机组为什么用多组线圈?(增大输出电流)。

定子和转子各是什么?(线圈为定子,磁极为转子)。

较强的磁场是怎样获得的?(永磁体改为电磁体)。

发电机的能量转化是什么?(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讨论交流:婴儿的未来
向同学们展示发电机的广泛应用。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C.发电机将贮存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换向器能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四、作业
自我评价1、2、3
电话和传感器
教学目标
1、知道听筒,话筒的工作原理。

2、知道传感器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电话、扬声器的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大家都知道电话,但是电话是怎样发明的呢?电话的发明者是贝尔,他在1876年就发明了电话,今天让我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声与电转换的奥秘。

二、进行新课
(一)、声信息与电信息
(1)提问:怎样把震动的声音信息转化为电流信息呢?
观察:把声音信息转换成电流信息
由电磁感应,当置于磁极附近的线圈在声音推动下做切割磁感线振动时,线圈中会产生与声音变化相应的感应电流,这样就把声音转变成了相应的电流变化
(2)提问:那如何把电流信息还原成声音信息呢?
实验探究:把电流信息还原成声音信息
将两个实验结合就可以设计出电话的话筒和听筒了。

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电话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电话的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
(1)简单的电话装置由话筒、听筒和电源组成。

在通话的两部电话中,甲的话筒和乙的话筒则是串联在另一个电路中。

(2)话筒的组成:膜片、金属盒、碳粒等。

整体作用相当于一个滑动变阻器。

(3)听筒的组成:永磁体、螺线管(它缠绕在磁铁上而不是铁芯上,这样会增强电磁铁对膜片的吸引力)、膜片等。

(4)工作原理
A、话筒的工作原理:当人对着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膜片忽松忽紧的挤压接触关不紧密的碳粒,使电阻忽大忽小,在电路中就产生了强弱按声音变化的电流。

B、听筒的工作原理:强弱变化的电流传到听筒里,使电磁铁的磁性变化起来,对膜片(薄铁片)的吸引力也忽强忽弱,这样膜片也振动起来了,发出和对说话相同的声音。

因此电话工作原理是: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

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扬声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扬声器
(1)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化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

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2)扬声器的工作原理:当有交变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受到磁体的作用力(吸引或排斥)不断地来回振动,带动纸盆来回振动,于是扬声器就发出了声音。

不仅声信息能转换为电信息,光信息、热信息、力信息等都可以转换为电信息。

那是如何转化的呢?
(二)、传感器
(1)传感器是实现信息转换信号的器件。

(2)生活中常见的传感器及应用:声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光传感器、烟气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1、话筒和听筒是电话的两个组成部分,人对着话筒说话,话筒将声音的大小转化成的电流,电流流经听筒,听筒又把它转化成_____ __使人听到声音。

2、下列关于听筒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听筒振动膜的振动情况与话简振动膜的振动情况基本相同
B、听筒里螺线管的电流变化引起磁铁对振动膜的吸引力大小变化
C、听筒里螺线管的电流变化跟话筒电路中电流变化不相同
D、听筒里有一永久磁铁
五、课后作业
自我评价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