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设计第一章:地球表面的地形概述1.1 地形的定义与分类定义:地形是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和地貌形态的总称。
分类: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1.2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适宜的盆地和平原地形有利于农业生产。
交通:山区地形险峻,交通不便,影响经济发展。
城市建设: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
第二章:平原地形的特点与分布2.1 平原地形的定义与特点定义:平原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相对平坦的区域,海拔较低。
特点: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水源丰富。
2.2 平原地形的分布与作用分布在世界各地:北美洲的中央大平原、欧洲的荷兰平原等。
作用:平原地形是人口密集区,有利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
第三章:山地地形的特点与分布3.1 山地地形的定义与特点定义:山地地形是指地球表面起伏较大的地区,海拔较高。
特点:崎岖不平、气候垂直差异、资源丰富、生态脆弱。
3.2 山地地形的分布与作用分布在世界各地: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作用:山地地形有利于水能、矿产资源的开发,也是旅游和户外活动的好去处。
第四章:丘陵地形的特点与分布4.1 丘陵地形的定义与特点定义:丘陵地形是指地球表面轻微起伏的地区,相对高度较小。
特点:地势较缓、土壤贫瘠、气候多变、生态多样。
4.2 丘陵地形的分布与作用分布在世界各地:中国的丘陵地区、日本的本州岛等。
作用:丘陵地形适合发展林业和旅游业,也是城市建设的良好选择。
第五章:高原地形的特点与分布5.1 高原地形的定义与特点定义:高原地形是指地球表面海拔较高、边缘陡峭的地区。
特点:地势高耸、气候干燥、植被稀少、空气稀薄。
5.2 高原地形的分布与作用分布在世界各地:非洲的撒哈拉高原、南美洲的巴西高原等。
作用:高原地形有利于能源开发(如风能、太阳能),也是特殊生态系统和独特文化的保护地。
第六章:盆地的特点与分布6.1 盆地地形的定义与特点定义:盆地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区。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
《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背景和目标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一般用山地、平原等词汇概括和表达。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样的,因此高低起伏、崎岖不平。
地球表面的地形也是在不断改变着的。
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
教学活动从交流学生带来的有典型地形特点的风景照片开始,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地形,了解平原、山脉等常见地形的特点。
还将通过观察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中国及世界地形的大致情况,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
知识与技能:●感知地球表面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知道地形是不断变化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二)教学准备分组器材: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或地球仪。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展示动画(地貌、地形)或课件(导入地形、地形分析),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三)板书设计(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师要布置学生准备一些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要求学生弄清并注明地点和地形特点。
对于一些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出过远门的学生,教师可让他们介绍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间接的信息和资料二、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1.通过图片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出示课件:世界各地的风景图片(雅丹地貌、海洋、高山、高原、峡谷等)每个风景都有自己与众不同之处,你能给大家说说途中景色分别有哪些特点?学生可能的回答:喜马拉雅山脉:富士山:雅丹地貌:沙漠:高原:峡谷:华北平原:小结:象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不同的地表具有不同的的形态,我们称它们为地形。
你还去过哪些地方,这个地方的地形具有什么特点?小结:这些风景秀丽的地方代表着我们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形态的一部分,它们构成了地球表面的形态。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
《地球表面的地形》精品教案与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征。
2. 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地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的认识。
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地形的分布和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的地形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形类型的识别与描述。
2.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地形的分布与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征。
2.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1. 地形类型的识别与描述。
2. 地形的分布与变化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的特点和影响。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调查、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图片,引发学生对地形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地形类型的识别与描述: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形的图片,让学生自主发现地形的特征,并能够进行描述。
3.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城市规划等。
4. 地形的分布与变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地形的分布和变化,让学生了解地形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形的特点和影响。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地形的观察和实践任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地形类型的识别与描述能力,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地球表面的地形详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知道地形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
地形包括高原、山脉、盆地、平原、丘陵等。
2、让学生借助工具、利用感官等方法感知地形,能用简单语言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通地模拟实验,加深对地形的认识。
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为后续深入探究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打好基础。
3、让学生意识到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的改变,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1、知道平原、丘陵、高原、盆地的特点。
2、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为后续深入探究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打好基础。
教具准备:分组材料:沙盘、摸布、记录表、中国地形图、不同颜色的粉笔灰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带你们去认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好吗?同学们看看这个人是谁啊?这就是传说中的超人啊!同学们想不想像他一样飞向天空呢?好的,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去飞翔,在飞翔之前老师要求同学们记住你们看到的东西,能做到吗?请各位同学坐稳了,那我们出发吧!2、播放太空中的地球地形图视频。
师提问:地球表面什么样的呢?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山脉,还有哪些呢?(学生回答问题)3、总结:地球表面高低不平,有各种形状,我们把地球表面的形态称作“地形”。
3、谈话: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板书课题)4、同学们现在我们下了飞船来到了地球,让我们仔细地去看看地球的表面地形吧!,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探究这一课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讲到的方法加以归类:查资料、借助工具、建立模型等)(设计说明:附以问题:“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探究这一课?”,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和本单元探究将要采取的探究方法,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铺垫。
)二、新知探究(一)借助视频,认识地球表面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山脉,还有什么地形呢?(学生举手回答)师板书学生的答案。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精选4篇)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精选4篇)《地球表面的地形》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教学点重: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风景照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小组讨论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灯片,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板书4、小组交流,统计地形。
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上面表格。
5、汇报、小结。
三、观察地形图1、引入。
刚才我们交流了各自的照片,几张照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照片是很难了解清楚的。
《地球表面的地形》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地球表面的地形》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地球表面的地形》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地球表面的地形》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球表面的地形》说课稿1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以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核心理念。
1、注重以人为本,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3、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
一、说教材《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起始课。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五种主要地形的特点及学会观看地形图,并根据不同的方法分析判断某个地方属于什么地形。
从单元中看本课,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
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
为以后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地形包括高原、丘陵、盆地、山地、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山地、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沙漠、海洋等的地形。
3、能利用沙盘,小组合作制作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五种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四、说教法学法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查阅资料”、“合作探究”、“利用工具”、“建造模型”等。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6.认识“地形仪”
7.讨论:我们的家乡属于那种地形(解决前面留下的悬念)。
四、拓展延伸
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呢?集中汇报课前搜集的材料。
五、课堂总结、德育渗透
听了大家的汇报,真是大开眼界。地球是我们生命的摇篮,她姿态万千,她美丽壮观,它蕴含的奥秘无限。同时,她也经受着各种考验与磨难。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更好的利用它,并且保护它。
三、观察地形图
1.(1)只凭我们刚刚看到的图片,能不能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地形呢?(当然不能)
(2)如果想更进一步了解地形的特点,我们可以借助地形图(出示图片),说说几个地形图的共同点。地形图是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
2.认识比例尺和图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关注和收集相关信息。
4、德育渗透: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知道地球姿态万千、美丽壮观,人类既要爱她,更要保护她。
教学
重点
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
难点
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关键
充分准备各类地形、地形图的典型图片,直观的辅助教学。
六、课外活动延伸
了解“海拔”“海底地形”“挑山工”“三山五岳”等你感兴趣的地球相关知识。德育目标的渗透德育目标的 Nhomakorabea透板
书
平原
盆地 山地
地球表面的地形
丰富多彩、高低起伏、崎岖不平
高原 丘陵
峡谷
3.了解地形图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的地形,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蓝色的封闭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深浅不同的绿色是平原。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地球表面的地形》2.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等。
(2) 使学生掌握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 教学重点: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点。
4. 教学难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6. 教学准备:地球地形模型、图片、案例资料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地球地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
3. 课堂讲解:(1) 讲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等。
(2) 分析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5.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结合案例,探讨如何利用地形优势,改善人类生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形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三、课堂练习1. 根据地形特点,判断下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1) 华北平原:__ (2) 喜马拉雅山脉:__ (3) 四川盆地:__ (4) 亚马逊雨林:__2. 分析地形对下列地区人类活动的影响:(1) 北京市:__ (2) 成都市:__ (3) 迪拜:__ (4) 马丘比丘:__四、课后反思1.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掌握了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部分学生在案例分析时,对地形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够。
3. 针对课后练习,学生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但部分学生在判断地形类型时,仍存在一定困难。
4.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标题:探索地球表面的地形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和形成原因;2.学习并能够识别各种地形类型,如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地形的能力;4.激发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增强地理意识。
二、教学内容1.地形的定义和特征;2.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的概念、特征和分布;3.地表产物与地形形成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学习地形类型的定义和特征,并能进行识别;2.了解地表产物与地形形成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与步骤1.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世界各地不同的地形图片,引发学生观察和思考;-由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家乡或周边地区的地形特点,激发他们对本话题的兴趣。
2.知识讲解与学习:-通过多媒体展示地形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对地形类型有初步了解;-分别介绍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的概念、特征和分布情况,以图片和实例为辅助;-引导学生模仿教师识别和描述地形特征。
3.合作探究:-将学生分组,分发地形图和地形描述卡片,让每组学生互相展示地形图并描述特征;-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交流,共同完善各自对地形的理解;-老师进行适时指导,鼓励学生用地理术语进行描述。
4.巩固与拓展:-根据学生对地形的初步认知,进一步探究地表产物与地形形成的关系;-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总结地表产物对地形的影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尝试解释某些地形的形成原因。
五、作业与评价1.作业要求:-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识别和描述多张地形图片的特点;-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或地理书籍,收集相关地形的例子,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2.评价标准:-正确识别和描述地形的特征;-准确解释地形形成的原因;-学生对地形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六、延伸拓展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卫星图像,研究世界各地的地形特征,并设计小组研究项目,深入探索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城市规划和农业发展的区域选择等。
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并培养他们观察、描述和比较地形的能力。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doc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而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而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二、教学重点典型地形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等地形的区别。
从地形图中观察整个中国、世界地表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几种地形的特点1、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
)在旅游途中你们看到过哪些自然风光?预设:大海、黄山……师小结:你们看到的自然风光可真多,有广阔的海洋,有巍峨的高山,有一望无边的平原……你们想知道你们去的这些地方是什么地形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表面的地形”。
(板书课题)。
地形就是指地球表而地势高低起伏变化的形态。
2、老师在上课前对同学们进行了前测调查,(PPT出示空白表格)通过前测发现大家对地形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地形呢?(把同学们说到的地形板书在黑板上: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峡谷)师:在这6种地形中,我还发现大部分同学了解平原和盆地的地形特点,老师就不多讲了,请大家来讲。
请XX同学上台,对照这4幅盆地地形图片,说说盆地有什么特点。
预设:周围高,中间低,像盆子一样。
(板书:周围高,中间低)师:XX同学说得非常形象,要是声音大点就更好。
(课件出示盆地特点)请XX同学上台,对照这4幅平原地形图片,说说平原有什么特点。
预设:很大,很平,比较低师:大家同意他说的吗?还有补充的吗?教师相机板书:平原:广、平、低师:我们记录时可以用简短的关键字词来记录,这样更能突出其特点, 而且节约时间。
当我们自己研究时,也要学会用关键字词来概括。
(课件出示平原特点:低平而宽广,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此时知识链接:海拔是指陆地或山岳高出平均海面的高度。
第1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导入语: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下面我们要通过一段视频来欣赏,请大家找找看视频中有哪些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地形。
(播放视频)1.提问:(1)你看到了哪些地形?(2)你最喜欢哪种地形?(3)你们想设计自己喜欢的地形吗?2.引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一起来设计地球表面的地形。
(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地形我设计)二.亲历探究,获取新知(一)确定探究方法1.师:如果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地形,大家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软件?2.学生交流讨论。
3.确定运用LEGO搭建3D地形图。
(二)制定探究方案1.小组制定研究方案(1)师:你打算用LEGO软件搭建什么地形图?请小组讨论,并填写是记录单中的第一和第二项内容。
(2)小组汇报2.教师温馨提示:(1)尽可能选择多种形状的积木,将地形搭建得更精细;(2)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积木区分地形中的不同元素;(3)搭建完成后,将作品命名为第几小组,保存到桌面上《地形图》的文件夹里,并填写记录单的第三项内容。
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三单元第1课。
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进行探究学习。
倡导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盆地、丘陵、山地、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湖泊、峡谷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河流、海洋、湖泊、峡谷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而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的地形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黏土。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用课件展示不同的风景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你去过什么地方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请学生猜猜课件上的图片各是什么地形?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课件,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板书。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详细案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各地形的简笔画。)
8.提问:那些地形很相似?
(高原和平原的共同特征辽阔、平坦。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海拔高度不同。高原的海拔高度一般大于500m,平原则多小于200m;
山地和丘陵都是以一定的高度凸起于地表之上,所不同的是,它们的坡度、高度不尽相同。山地高耸、陡峭,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丘陵低矮、平缓,起伏不大,海拔小于5百米。
陆地最低的地形在死海为海平面以下415米。
2)海洋底部的地形和陆地一样,也是崎岖不平,地形多种多样。(PPt出示海洋底部地形图)而且海洋的地形差异更大。最深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11034米,与陆地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地势相差达接近20000米。
6.总结:
地球表面地形特点:地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地形多种多样,而且不同地形地势差异很大。
(ppt展示地图的图例)
3.今天我研究的重点是地形的高低变化形态,那么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图例的哪个信息?
今天我们重点观察不同颜色所表达的地形信息。
4.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中国立体地形图观察江南丘陵的地形特点。
(PPT展示江南丘陵在立体地形图中的位置)
5.引导观察:首先,我们观察到,在立体地形图中江南丘陵的颜色是?
【活动一】小组合作,在中国三维立体地形图观察其他四个“景区”的பைடு நூலகம்形特点。
材料:每个小组一张中国立体地形图、
要求:仔细观察并完成活动记录
仔细聆听,交流汇报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给学生设置一个“撘手架”,通过观察三维立体图的五种地形,对地势高低起伏建立感性的认识,并从立体图中找出颜色深浅所表达的信息,为使用平面地形图做好准备。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高山、平原等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具有自己的特点。
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过程与方法1.知道几种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2.知道自己家乡的地形地貌的特点,能主动关注和了解所去过的地方的地形特点。
3.会看简单的地形图,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习地球表面的地形的知识充满兴趣,能主动关注和了解所去过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地形。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总结归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大致情况。
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及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相关图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1.看图《泸县地形图》问:这是什么地形?2.揭示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3.明确教学目标1.知道几种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2.知道自己家乡的地形地貌的特点,能主动关注和了解所去过的地方的地形特点。
3.会看简单的地形图,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交流我们看过的地形及特点1.课件。
视频《五种典型的地形地貌》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在介绍的过程中,注意说清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讲解。
出示地形的地形地貌的图片及课件,讲解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山地: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起伏不大,坡度平缓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高原:面积广大,边缘陡峻盆地:四周较高,中间低平......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它有什么特点,大家知道吗?教师出示家乡的地形图课件和相关资料进行介绍。
四川:盆地四周较高,中间低平泸州:丘陵起伏不大,坡度平缓山地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泸县:丘陵起伏不大,坡度平缓小结:我们知道的地形有哪些?我们家乡的地形主要是什么?过渡:我国有哪些地形?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什么样的?想了解更多的地形,你有什么办法吗?观察地形图1.出示《中国地形图》课件:你有什么发现?2.出示《世界地形图》课件:你有什么发现?3.交流:我们从地形图上获得的信息。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使用地形图的方法,能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过程及步骤】一、导入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资料,大家都带来了吗?你去过什么地方?看到过什么样的自然风光?你去过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地形地貌?下面小组同学整理一下,一会儿准备交流。
小组整理、讨论汇报交流教师总结:我们发现地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我们把地球表面呈现出来的不同形态,叫做地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5种,(课件出示)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课件)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课件)平原:低平而宽广。
(课件)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课件)盆地:周围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课件)除了这5种主要地形外,地球上的地形还有:海洋、湖泊、峡谷、由于地震形成的堰塞湖、火山灰形成的熔岩高原等。
说明:展开图片的目的使学生建立地形的概念。
二、观察地形图如果想更进一步了解地形的特点,我们可以借助地形图,地形图是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
(示课件结合讲解)地形图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的地形,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蓝色的封闭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
下面,小组拿出地形图,边观察边思考:1、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你发现了什么?2、地形和周边环境有什么关系?3、你还有什么发现?说明:问题的设计,引发学生思考,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地形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地形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建立地形的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地球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了解各种地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分析,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的识别和描述。
难点:地形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形图片和模型,用于展示和讨论。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地形案例,用于分析和解释。
3.划分学生为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地形进行研究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地形。
提问:“你们认为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五种基本地形的图片和模型,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每种地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地形进行研究和讨论。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地形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形案例,如家乡的地形、旅游景点等。
4.巩固(10分钟)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组的研究成果。
其他组的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提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建筑、交通等。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
一、教案主题:《地球表面的地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等。
2. 使学生掌握地形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利用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点。
难点:地形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形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形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新课导入:介绍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等。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如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平原对农业的适宜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地形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展示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形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幅地形图,并分析图中的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案主题:《地球表面的地形》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等。
2. 使学生掌握地形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利用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点。
难点:地形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九、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形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形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十、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中国及世界地形的大致情况,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从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知道些什么,关注什么,困难在哪里等。
为单元后续课文的教学做好铺垫作用。
【具体环节设计意图】1.初步感知地形特征师:(示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能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生:(学生猜测说)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生:(说自己的想法)师:这些地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生:(思考、议论)师:你能说说它们的地形特点吗?生:(学生回答)师:小结,并简单说明一下。
【本环节设计意图:从照片中的情景来初步感知说说地形。
】2.初步探索地形特点师: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把你认为最欢地方的照片介绍给同学们和老师。
注意,说出去过地方的地名,有什么特点,知道是什么地形吗?生:各小组讨论,相互说。
生:小组汇报(说说去过的地方)师:小结,对学生说得不够准确的地方进行纠正。
【本环节设计意图:进一步知道地形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初次感知到地形的简单类型,并能初步概括出地形的特点。
】3.进一步深入探究地形特点师:刚才我们初步感知了地形的特点,那地形到底有哪些类型呢?生:学生探究讨论(综合小结)。
师:补充介绍地形地貌特点,(出示相关课件和图片)。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师:你知道上面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意思吗?生:(猜测)师:小结,地形图是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
(示课件结合讲解)地形图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的地形,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蓝色的封闭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
师:小组观察中国地形图、世界地形图、地形地球仪,并认真做好观察记录,生:小组观察,生:小组汇报。
《地球表面的地形》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地球表面的地形》说课稿《地球表面的地形》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球表面的地形》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球表面的地形》说课稿1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以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核心理念。
1、注重以人为本,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3、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
一、说教材《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起始课。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五种主要地形的特点及学会观看地形图,并根据不同的方法分析判断某个地方属于什么地形。
从单元中看本课,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
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
为以后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地形包括高原、丘陵、盆地、山地、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山地、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沙漠、海洋等的地形。
3、能利用沙盘,小组合作制作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五种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四、说教法学法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查阅资料”、“合作探究”、“利用工具”、“建造模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概述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内容,属于地球与宇宙的知识范畴。
从单元中看本课,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本课内容具有总起作用,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
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特点及整体概况,能初步观察地形图,学习观察的方法。
学习本课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围绕“借助工具认识地球表面,到利用感官自主观察认识地形,再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球表面的地形及其变化的探究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课感到既枯燥又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由于农村学生来源分散,有外校转入的,有移民过来的,有投亲的,又因知识面相对较狭窄,对一些科学术语等都并不了解。
因此我在教学时选择性地使用教材,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从简单问题入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从家乡地形特点展开,同时也从认识家乡地形开始,再进行拓展,以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山脉、盆地、峡谷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湖泊、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2. 能看懂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出高原、平原、盆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乡的地形有那些特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五、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工具、查找资料、建立模型等方法认识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分布及其特点。
五、教学难点
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六、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些家乡地形地貌的照片、自己旅游的照片。
每生一个鸡蛋、彩笔。
教师准备: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中国地形图、世界地形图。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节假日同学们和父母去哪些地方旅游过?(一些学生拿出自己旅游的照片,津津有味地向同学介绍该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地形特征。
)
师:说的真好。
我借机对说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走近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
2、引出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师板书,生齐读。
)
3、谈话: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究这一课,同学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呢?
(设计意图: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讲到的方法加以归类,板书:查资料、借助工具、建立模型等,)
(二)、探究新知
1、借助多媒体课件,认识地球表面
(1).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播放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
师: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特点。
请同学们一起来试着总结上述图片中几种地形的特点。
(学生六个人为一学习小组,按要求合作探究,展开学习,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我巡视给予指导。
)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合作学习,体会团队精神,共同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完成学习任务。
)
(2).展示交流探究成果,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板书)
生1:地球上有平原。
生2:我发现地球上有山地。
生3:地球上有大江大河。
生4:我们组发现地球上还有高原。
生5:我们还发现大地上也有丘陵和湖泊。
(3)、补充介绍。
师:老师将大家的交流做了一个汇总补充,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相关的地形地貌的图片。
)
介绍五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
2、观察地形图
(1)、教师向学生介绍地形图的知识:
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度的一种正射投影图。
地形图是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
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
老师编了顺口溜,请大家记住顺口溜:“黄高蓝水绿平原,沙漠黑点一片片,粽紫表示更高地,白色终年积雪寒”。
(结合课件讲解)
(2)、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我国地形图,看看我们的祖国,在地形上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它们的特点吗?(大屏幕出示中国地形图。
)
(设计意图:把观察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学生对地形图的观察了解,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发表意见,让问题在学生当中引起争议,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3)、汇报结果。
生1:我国地形形态多样,五种地形都有分布。
生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生3:我国还有丘陵和盆地。
生4:我国有长江、黄河、湖泊。
3、了解家乡的地形。
出示家乡地形的课件、图片。
(学生观察后回答,可根据当地地形实际灵活回答。
)
(1)、师: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你能简单描述吗?
(2)、汇报结果。
生1:我的老家在石炭井,四面都是高山,没有花草树木,光秃秃的。
生2:我家的东边是大片的沙漠,一眼望不到边。
生3:我家住在黄河边,黄河又长又宽,河水汹涌澎湃。
生4:我的老家有蜿蜒盘旋的六盘山。
生5:我住在灵沙乡,每年一到开春白茫茫的一片,到处是盐碱。
(3)教师小结:
同学们对家乡的地形很了解,说的很有特点,非常形象。
(三)、动手建立模型,强化对地形特点的认识
1、用课件播放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请同学们认真欣赏。
(说说自己的感受。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为建立不同地形模型做铺垫。
)
2、交流感受,引出问题: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地形的模型呢?(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
3、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鸡蛋和彩笔,选择一种地形,小组合作,在鸡蛋上画出来。
(温馨提示: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要用相应的颜色和符号画出来。
保护好鸡蛋,不要将鸡蛋打破了。
)
4、小组活动,画地形图。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5、展示模型成果,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探究这一部分知识,通过课件的功能效果,借助地球仪、中国地形图、让学生动手建立地形图模型。
让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探究活动中学会利用工具来探究,掌握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合作互动中学习地形的知识,强化学生对地形知识的掌握。
)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关于地球的表面,同学们还知道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交流。
)
2、小结并提问: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使它发生变化呢?
(请大家到图书室查阅与地球表面变化有关的知识,也可上网查阅或别的方法收集,最好是文字加图片。
)
八、设计特色
科学课的学习主要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教学时我注重从启发、引导、评价、激励等方面入手,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生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主动愉快的进行合作学习。
结合课文中两个教学活动内容,我本着“认识了解—自主观察—实践活动—建立模型”这一线索展开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掌握和利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球表面的地形及其变化的探究兴趣。
为后面深入探究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打好基础。
九、板书设计
平原
高原
地球表面的地形山地
丘陵
盆地
合,让学生走近很远的地域,更接近世界,深化了学生对各典型地形的概念,将多媒体课件在科学课中的应用效果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