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勾股定理提高题

合集下载

初二勾股定律试题及答案

初二勾股定律试题及答案

初二勾股定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那么斜边的长度是()。

A. 5cm
B. 7cm
C. 8cm
D. 9cm
答案:A
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cm、4cm和5cm,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不是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答案:A
二、填空题
1.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6cm和8cm,那么斜边的长度是_______cm。

答案:10cm
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9cm,斜边长为15cm,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答案:12cm
三、解答题
1. 一个梯子的底端离墙5米,顶端离地面8米,求梯子的长度。

答案:梯子的长度为 \sqrt{5^2 + 8^2} = \sqrt{89} 米。

2. 一块直角三角形的木板,其中一条直角边长为12cm,斜边长为
13cm,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答案: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 \sqrt{13^2 - 12^2} = 5cm。

四、应用题
1.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斜边长为c。

已知a=9cm,b=12cm,求斜边c的长度。

答案:斜边c的长度为 \sqrt{9^2 + 12^2} = \sqrt{225} = 15cm。

2.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7cm,其中一条直角边长为8cm,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答案: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 \sqrt{17^2 - 8^2} = \sqrt{225} = 15cm。

勾股定理初二练习题及答案

勾股定理初二练习题及答案

勾股定理初二练习题及答案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定理之一,它在数学中的应用广泛,是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的基础。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勾股定理的初二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练习题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设斜边长度为x,则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² = 3² + 4²x² = 9 + 16x² = 25两边同时开方,得到x = 5。

因此,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5cm。

练习题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10cm,直角边为6cm,求另一个直角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设另一个直角边长度为x,则根据勾股定理可得:10² = x² + 6²100 = x² + 36x² = 100 - 36x² = 64两边同时开方,得到x = 8。

因此,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个直角边长度为8cm。

练习题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13cm,另一个直角边的长度为5cm,求第二个直角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设第二个直角边长度为x,则根据勾股定理可得:13² = 5² + x²169 = 25 + x²x² = 169 - 25x² = 144两边同时开方,得到x = 12。

因此,该直角三角形的第二个直角边长度为12cm。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勾股定理的运用。

只需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即可求解第三个量。

这是数学中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总结起来,勾股定理可以用公式表示为:斜边² = 直角边₁² + 直角边₂²其中,斜边表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边₁和直角边₂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

初二下册数学期末复习03勾股定理必刷提高练习题(原卷版)

初二下册数学期末复习03勾股定理必刷提高练习题(原卷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闯关练(人教版)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17.2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识点1:勾股定理【例1】(2020春•朝阳区校级月考)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AC=4,BC=3,DE是AC 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CD,则CD等于()A.4B.3C.2.5D.2.4【变式1-1】(2019秋•雨花区校级期末)如图,Rt△ACB中,∠ACB=90°,AB=13cm,AC=5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APB为等腰三角形时,t的值为()A.或B.或12或4C.或或12D.或12或4【变式1-2】(2020•浙江自主招生)如图,边长为的立方体中,B,C,D为三条棱中点,过BCD的平面切割立方体得四面体,则以△BCD为底面的四面体的高为.【变式1-3】(2019秋•南岸区校级期末)如图,在Rt△ABC,∠ACB=90°,AD在△ABC外,AD=AC,∠CAD=∠ABC,连接BD.若AB=5,AC=3,则BD=.【变式1-4】(2019秋•高安市校级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中,∠A=∠C=90°,∠ABC=60°,AD =4,CD=10,求BD的长.【变式1-5】(2019秋•邳州市期末)如图,△ABC中,∠ACB=90°,AB=10,BC=6,若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A﹣C﹣B﹣A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若点P在AC上,且满足PA=PB时,求此时t的值;(2)若点P恰好在∠BAC的平分线上,求t的值.【变式1-6】(2019秋•南召县期末)如图,已知△ABC中,∠B=90°,AB=16cm,BC=12cm,P、Q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沿B→C→A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出发2秒后,求PQ的长;(2)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出发几秒钟后,△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3)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求能使△B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知识点2:勾股定理的证明【例2】(2019春•德州期末)如图,是“赵爽弦图”,△ABH、△BCG、△CDF和△DAE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和EFGH都是正方形,如果EF=4,AH=12,那么AB等于()A.30B.25C.20D.15【变式2-1】(2019秋•铁西区校级月考)“赵爽弦图”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一个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如图,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6,则中间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的面积差是()A.9B.36C.27D.34【变式2-2】(2017秋•新泰市期末)如图,是“赵爽弦图”,△ABH、△BCG、△CDF和△DAE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和EFGH都是正方形,如果EF=4,AH=12,那么AB等于.【变式2-3】(2017春•厦门期末)公元3世纪,我国数学家赵爽用弦图证明了勾股定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根据勾股定理可以用长为有理数的线段来作出长为,,的线段.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其他两边长均为有理数,则其它两边的长可以为,.【变式2-4】(2018秋•泰兴市校级月考)如图(1),是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用这样的两个三角形构造成如图(2)的图形,利用这个图形,证明:a2+b2=c2.【变式2-5】(2018秋•商河县期中)如图1是用硬纸片做成的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斜边为c;图2是以c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你开动脑筋,将它们拼成一个能验证勾股定理的图形.(1)画出拼成的这个图形的示意图,并用它验证勾股定理;(2)假设图3中的直角三角形有若干个,你能运用图中所给的直角三角形拼出另一种能够验证勾股定理的图形吗?画出拼成图形的示意图(不写验证过程).【变式2-6】(2016秋•甘州区校级月考)请选择一个图形来证明勾股定理.(可以自己选用其他图形进行证明)【变式2-7】(2018春•遵义期中)如图:在Rt△ABC和Rt△BDE中,∠C=90°,∠D=90°,AC=BD =a,BC=DE=b,AB=BE=c,试利用图形证明勾股定理.知识点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例3】(2019春•贵池区期中)△ABC的三边分别为a,b,c,下列条件能推出△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有()①a2﹣c2=b2;②(a﹣b)(a+b)+c2=0;③∠A=∠B﹣∠C;④∠A:∠B:∠C=1:2:3;⑤;⑥a=10,b=24,c=26.A.2个B.3个C.4个D.5个【变式3-1】(2019秋•义乌市期末)在△ABC中,BC=a,AC=b,AB=c,根据下列条件不能判断△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B=50°,∠C=40°B.∠A:∠B:∠C=1:2:2C.a=4,b=,c=5D.a:b:c=1:1:【变式3-2】(2019秋•南岸区校级月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2,DC=3,AD=,∠ABC=9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变式3-3】(2019•郫都区模拟)如图,点A、B、C分别是正方体展开图的小正方形的顶点,则∠BAC的大小为.【变式3-4】(2019秋•泰安期末)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8cm,AC=6cm,BC=10cm.分别以三边AB,AC及BC为直径向外作半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变式3-5】(2018秋•长丰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30cm,BC=35cm,∠B=60°,有一动点E 自A向B以2cm/s的速度运动,动点F自B向C以4cm/s的速度运动,若E、F同时分别从A、B出发.(1)试问出发几秒后,△BEF为等边三角形?(2)填空:出发秒后,△BEF为直角三角形?【变式3-6】(2019春•三台县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O是BD的中点,且AD=8,BD=12,AC=20,∠ADB=90°.求BC的长和四边形ABCD的面积.知识点4:勾股数【例4】(2017秋•靖江市校级月考)下列一组数是勾股数的是()A.1.5,2,2.5B.7,40,41C.5,12,13D.12,15,20【变式4-1】下列各组数为勾股数的是()A.2,2,5B.15,8,17C.9,12,13D.3a,4a,5a【变式4-2】(2019秋•眉山期中)观察下列等式:32+42=52;52+122=132;72+242=252;92+402=412;112+602=612…按照这样的规律,第六个等式是.【变式4-3】(2017春•永城市期中)探索勾股数的规律:观察下列各组数:(3,4,5),(5,12,13),(7,24,25),(9,40,41)…可发现,4=,12=,24=…请写出第5个数组:.【变式4-4】(2015秋•泰兴市期末)阅读理解并解答问题如果a、b、c为正整数,且满足a2+b2=c2,那么,a、b、c叫做一组勾股数.(1)请你根据勾股数的意思,说明为什么3、4、5是一组勾股数;(2)写出一组不同于3、4、5的勾股数;(3)如果m表示大于1的整数,且a=2m,b=m2﹣1,c=m2+1,请你根据勾股数的意思,说明a、b、c为勾股数.【变式4-5】(2014秋•兴化市校级月考)观察下列等式:32=4+5=(5+4)(5﹣4)=52﹣42;52=12+13=(13+12)(13﹣12)=132﹣122;72=24+25=(25+24)(25﹣24)=252﹣242;…(1)仿照上述等式的规律写出:92=+=2﹣2(2)从上面的式子中,可以得到哪些勾股数?按此规律,你还能写出哪些勾股数?(至少三个)【变式4-6】(2018秋•内江期末)我们给出如下定义:若一个四边形中存在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等于一条对角线的平方,则称这个四边形为勾股四边形,这两条相邻的边称为这个四边形的勾股边.(1)写出你所知道的四边形中是勾股四边形的两种图形的名称,;(2)如图,将△ABC绕顶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DBE,连接AD、DC,若∠DCB=30°,试证明;DC2+BC2=AC2.(即四边形ABCD是勾股四边形)知识点5:勾股定理的应用【例5】(2019春•江岸区校级月考)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0.1米,一阵风吹来,红莲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0.5米,则这里的水深是()A.1米B.1.5米C.1.2米D.1.3米【变式5-1】(2019秋•诸暨市校级月考)如图,有两条公路OM,ON相交成30°,沿公路OM方向离两条公路的交叉处O点80米的A处有一所希望小学,当拖拉机沿ON方向行驶时,距拖拉机中心50米的范围内均会受到噪音影响,已知有两台相距40米的拖拉机正沿ON方向行驶,它们的速度均为10米/秒,则这两台拖拉机沿ON方向行驶时给小学带来噪音影响的时间为()A.6秒B.8秒C.10秒D.18秒【变式5-2】(2019秋•温州期末)如图是高空秋千的示意图,小明从起始位置点A处绕着点O经过最低点B.最终荡到最高点C处,若∠AOC=90°,点A与点B的高度差AD=1米,水平距离BD=4米,则点C与点B的高度差CE为米.【变式5-3】(2019春•金州区校级月考)如图,有一个长方体的盒子,它的长、宽、高分别是4m,3m和12m,则盒内可放的木棒最长为m.【变式5-4】(2019秋•金台区期末)如图,笔直的公路上A、B两点相距25km,C、D为两村庄,DA⊥AB 于点A,CB⊥AB于点B,已知DA=15km,CB=10km,现在要在公路的AB段上建一个土特产品收购站E,使得C、D两村到收购站E的距离相等,则收购站E应建在离A点多远处?【变式5-5】(2019春•马山县期中)如图,某开发区有一块四边形空地ABCD,现计划在空地上种植草皮.经测量,∠B=90°,AB=20m,BC=15m,CD=7m,AD=24m.(1)求这块四边形空地的面积;(2)若每平方米草皮需要200元,则种植这片草皮需要多少元?【变式5-6】(2019秋•泉港区期末)一架方梯长25米,如图,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7米,(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几米?。

八年级初二数学 提高题专题复习勾股定理练习题及解析

八年级初二数学 提高题专题复习勾股定理练习题及解析

八年级初二数学提高题专题复习勾股定理练习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在RtΔABC中,∠ACB=90°,AC=9,BC=12,AD是∠BAC的平分线,若点P,Q 分别是AD和AC上的动点,则PC+PQ的最小值是( )A.245B.365C.12 D.15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在矩形内部有一动点P满足S△PAB=3S△PCD,则动点P到点A,B两点距离之和PA+PB的最小值为()A.5 B.35C.332D.2133.如图,在△ABC中,∠BAC=90°,AC=2AB,点D是AC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ADE如图放置,连接BE,EC.下列判断:①△ABE≌△DCE;②BE=EC;③BE⊥EC;④EC=3DE.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在DC上,且DM=2,N是AC上的一动点,则DN+MN的最小值是()A.8 B.9 C.10 D.125.如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为6cm、4cm、3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长方体木块的一个顶点A处,沿着长方体的表面到长方体上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的长是()A .cmB .cmC .cmD .9cm6.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 ,BC=8cm ,D 为BC 边上的一点,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AC 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CD 的长为( )A .2cmB .2.5cmC .3cmD .4cm 7.以线段a 、b 、c 的长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3,b=4,c=6B .a =1,b=2,c=3C .a =5,b=6,c=8D .a =3,b=2,c=58.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90A ∠=︒正方形ADOF 的边长是2,4BD =,则CF 的长为( )A .6B .42C .8D .109.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数书九章》里记载有这样一道题:“问有沙田一块,有三斜,其中小斜五里,中斜十二里,大斜十三里,欲知为田几何?”这道题讲的是:有一块三角形沙田,三条边长分别为5里,12里,13里,问这块沙田面积有多大?题中“里”是我国市制长度单位,1里=500米,则该沙田的面积为( )A .7.5平方千米B .15平方千米C .75平方千米D .750平方千米 10.如图,△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已知AB =5,AD =3,则BC 的长为( )A .5B .6C .8D .10二、填空题11.如图,AB =12,AB ⊥BC 于点B , AB ⊥AD 于点A ,AD =5,BC =10,E 是CD 的中点,则AE 的长是____ ___.12.如图,点E 在DBC △边DB 上,点A 在DBC △内部,∠DAE =∠BAC =90°,AD =AE ,AB =AC ,给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①BD =CE ;②∠DCB =∠ABD =45°;③BD ⊥CE ;④BE 2=2(AD 2+AB 2).1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22AD =,3CD =,45ABC ACB ADC ∠=∠=∠=︒,则BD 的长为__________.14.如图,这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 1S ,2S ,3S ,若123144S S S ++=,则2S 的值是__________.15.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90B ∠=︒,6AB =,8BC =,点D 在斜边AC 上,且2AC BD =,则AD 的长为__________.16.如图,△ABC 中,∠ABC =45°,∠BCA =30°,点D 在BC 上,点E 在△ABC 外,且AD =AE =CE ,AD ⊥AE ,则AB BD的值为____________.17.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边长分别为5和12,则b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的角平分线,E是AD上的动点,F 18.如图,△ABC中,AB=AC=13,BC=10,AD是BAC是AB边上的动点,则BE+EF的最小值为_____.19.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把△ACD沿AC折叠到△ACD′,AD′与BC交于点E,若AD=4,DC=3,求BE的长.20.已知,在△ABC中,BC=3,∠A=22.5°,将△ABC翻折使得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与边AC交于点P,如果AP=4,那么AC的长为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BC,AD平分∠BAC,BD⊥AD于点D,E是AB的中点,连接CE交AD于点F,BD=3,求BF的长.22.如图,已知ABC ∆中,90B ∠=︒,8AB cm =,6BC cm =,P 、Q 是ABC ∆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点Q 从点B 开始沿B C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 ,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 秒.(1)当2t =秒时,求PQ 的长;(2)求出发时间为几秒时,PQB ∆是等腰三角形?(3)若Q 沿B C A →→方向运动,则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求能使B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23.在等腰△ABC 与等腰△ADE 中,AB =AC ,AD =AE ,∠BAC =∠DAE ,且点D 、E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1)如图1,求证:△ADB ≌△AEC(2)如图2,当∠BAC =∠DAE =90°时,试猜想线段AD ,BD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3)如图3,当∠BAC =∠DAE =120°时,请直接写出线段AD ,BD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 (不写证明过程)24.如图,△ABC 中,∠ACB =90°,AB =5cm ,BC =3cm ,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折线A ﹣C ﹣B ﹣A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t >0).(1)若点P 在AC 上,且满足PA =PB 时,求出此时t 的值;(2)若点P 恰好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求t 的值;(3)在运动过程中,直接写出当t 为何值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25.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曾用图1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个图形被称为“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 2002)的会标(图2),其图案正是由“弦图”演变而来.“弦图”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组成,恰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请你根据图1解答下列问题:(1)叙述勾股定理(用文字及符号语言叙述);(2)证明勾股定理;(3)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求()2a b +的值.26.定义:在△ABC 中,若BC =a ,AC =b ,AB =c ,若a ,b ,c 满足ac +a 2=b 2,则称这个三角形为“类勾股三角形”,请根据以上定义解决下列问题:(1)命题“直角三角形都是类勾股三角形”是 命题(填“真”或“假”);(2)如图1,若等腰三角形ABC 是“类勾股三角形”,其中AB =BC ,AC >AB ,请求∠A 的度数;(3)如图2,在△ABC 中,∠B =2∠A ,且∠C >∠A .①当∠A =32°时,你能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若能,请在图2中画出分割线,并标注被分割后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②请证明△ABC 为“类勾股三角形”.27.如图1,△ABC 中,CD ⊥AB 于D ,且BD : AD : CD =2 : 3 : 4,(1)试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2)已知S △ABC =40cm 2,如图2,动点M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线段BA 向点A 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cm 速度沿线段AC 向点C 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整个运动都停止. 设点M 运动的时间为t (秒),①若△DMN 的边与BC 平行,求t 的值;②若点E 是边AC 的中点,问在点M 运动的过程中,△MDE 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图1 图2 备用图28.已知n组正整数:第一组:3,4,5;第二组:8,6,10;第三组:15,8,17;第四组:24,10,26;第五组:35,12,37;第六组:48,14,50;…(1)是否存在一组数,既符合上述规律,且其中一个数为71?若存在,请写出这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以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为一条直角边的长,是否一定可以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长都是正整数?若可以,请说明理由;若不可以,请举出反例.29.(已知:如图1,矩形OACB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6,0)、(0,10),点D 是y轴上一点且坐标为(0,2),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AC﹣CB方向运动,到达点B时运动停止.(1)设点P运动时间为t,△BPD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点P运动到线段CB上时(如图2),将矩形OACB沿OP折叠,顶点B恰好落在边AC上点B′位置,求此时点P坐标;(3)在点P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BPD为等腰三角形的情况?若存在,求出点P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0.如图1,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CD=AE,AD与BE相交于点F.(1)求证:∠ABE=∠CAD;(2)如图2,以AD为边向左作等边△ADG,连接BG.ⅰ)试判断四边形AGB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ⅱ)若设BD=1,DC=k(0<k<1),求四边形AGBE与△ABC的周长比(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过点E 作EQ ⊥AC 于点Q ,EQ 交AD 于点P ,连接CP ,此时PC+PQ=EQ 是最小值,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B 的长度,再根据EQ ⊥AC 、∠ACB=90°即可得出EQ ∥BC ,进而可得出AE EQ AB BC=,代入数据即可得出EQ 的长度,此题得解. 【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过点E 作EQ ⊥AC 于点Q ,EQ 交AD 于点P ,连接CP ,此时PC+PQ=EQ 是最小值,在Rt △ABC 中,∠ACB=90°,AC=9,BC=12,∴2215AB AC BC +=,∵AD 是∠BAC 的平分线,∴∠CAD=∠EAD ,在△ACD 和△AED 中,90CAD EAD ACD AED AD AD ︒∠=∠⎧⎪∠=∠=⎨⎪=⎩,∴△ACD ≌△AED (AAS ),∴AE=AC=9.∵EQ ⊥AC ,∠ACB=90°,∴EQ ∥BC ,AE EQ AB BC ∴=, ∴91512EQ =, 653EQ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轴对称中的最短路线问题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找出点C 的对称点E ,及通过点E 找到点P 、Q 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B【分析】首先由PAB PCD S =3S △△,得知动点P 在与AB 平行且与AB 的距离为3的直线l 上,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E ,连接AE 、BE ,则BE 的长就是所求的最短距离,然后在直角三角形ABE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BE 的值,即PA+PB 的最小值.【详解】解:∵PAB PCD S =3S △△, 设点P 到CD 的距离为h ,则点P 到AB 的距离为(4-h ), 则11AB (4-h)=3CD h 22⋅⋅⨯⋅⋅,解得:h=1,∴点P 到CD 的距离1,到AB 的距离为3, ∴如下图所示,动点P 在与AB 平行且与AB 的距离为3的直线l 上,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E ,连接AE 、BE ,且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A+PB 的最小值即为BE 的长度,AE=6,AB=3,∠BAE=90°,根据勾股定理:22222BE =AE AB =63=3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勾股定理,得出动点P 所在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C【分析】根据AC=2AB ,点D 是AC 的中点求出AB=CD ,再根据△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AE=DE ,并求出∠BAE=∠CDE=135°,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E 和△DCE 全等,从而判断出①小题正确;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E=EC ,从而判断出②小题正确;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EB=∠DEC ,然后推出∠BEC=∠AED ,从而判断出③小题正确;2倍,用DE 表示出AD ,然后得到AB 、AC ,再根据勾股定理用DE 与EC 表示出BC ,整理即可得解,从而判断出④小题错误.【详解】解:∵AC=2AB ,点D 是AC 的中点,∴CD=12AC=AB , ∵△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DE ,∠BAE=90°+45°=135°,∠CDE=180°-45°=135°,∴∠BAE=∠CDE ,在△ABE 和△DCE 中,AB CD BAE CDE AE DE =⎧⎪∠=∠⎨⎪=⎩,∴△ABE ≌△DCE (SAS ),故①小题正确;∴BE=EC ,∠AEB=∠DEC ,故②小题正确;∵∠AEB+∠BED=90°,∴∠DEC+∠BED=90°,∴BE ⊥EC ,故③小题正确;∵△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 ,∵AC=2AB ,点D 是AC 的中点,∴DE ,DE ,在Rt △ABC 中,BC 2=AB 2+AC 2=DE )2+(DE )2=10DE 2,∵BE=EC ,BE ⊥EC ,∴BC 2=BE 2+EC 2=2EC 2,∴2EC 2=10DE 2,解得,故④小题错误,综上所述,判断正确的有①②③共3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准确识图,根据△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推出AE=DE ,∠BAE=∠CDE=135°是解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4.C解析:C【解析】【分析】要求DN +MN 的最小值,DN ,MN 不能直接求,可考虑通过作辅助线转化DN ,MN 的值,从而找出其最小值求解.【详解】解:∵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点B 与点D 是关于直线AC 为对称轴的对称点,∴连接BN,BD,则直线AC即为BD的垂直平分线,∴BN=ND∴DN+MN=BN+MN连接BM交AC于点P,∵点 N为AC上的动点,由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知当点N运动到点P时,BN+MN=BP+PM=BM,BN+MN的最小值为BM的长度,∵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C=CD=8,CM=8−2=6,BCM=90°,∴BM==10,∴DN+MN的最小值是10.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解题的难点在于确定满足条件的点N的位置:利用轴对称的方法.然后熟练运用勾股定理.5.C解析:C【解析】【分析】本题中蚂蚁要跑的路径有三种情况,知道当蚂蚁爬的是一条直线时,路径才会最短.蚂蚁爬的是一个长方形的对角线.展开成平面图形,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求出解.【详解】解:如图1,当爬的长方形的长是(4+6)=10,宽是3时,需要爬行的路径的长==cm;如图2,当爬的长方形的长是(3+6)=9,宽是4时,需要爬行的路径的长==cm;如图3,爬的长方形的长是(3+4)=7时,宽是6时,需要爬行的路径的长==cm.所以要爬行的最短路径的长cm.故选C.【点睛】 本题考查平面展开路径问题,本题关键知道蚂蚁爬行的路线不同,求出的值就不同,有三种情况,可求出值找到最短路线.6.C解析:C【分析】首先由勾股定理求得AB=10,然后由翻折的性质求得BE=4,设DC=x ,则BD=8x -,在△BDE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可知: 22226810AC BC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C=DE ,AC=AE=6,∠DEA=∠C=90°,∴BE=AB-AE=10-6=4,∠DEB=90°,设DC=x ,则BD=8-x ,DE=x ,在Rt △BED 中,由勾股定理得:BE 2+DE 2=BD 2,即42+x 2=(8-x)2,解得:x=3,∴CD=3.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熟练掌握翻折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B解析:B【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A 、222346+≠,C 、222568+≠,D 、222325+≠,故错误; B 、2221233+==,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本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勾股定理的定理与运算. 8.A解析:A【分析】设CF=x,则AC=x+2,再由已知条件得到AB=6,BC=6+x,再由AB2+AC2=BC2得到62+(x+2)2=(x+4)2,解方程即可.【详解】设CF=x,则AC=x+2,∵正方形ADOF的边长是2,BD=4,△BDO≌△BEO,△CEO≌△CFO,∴BD=BE,CF=CE,AD=AF=2,∴AB=6,BC=6+x,∵∠A=90°,∴AB2+AC2=BC2,∴62+(x+2)2=(x+4)2,解得:x=6,即CF=6,故选:A.【点睛】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关键是设CF=x,则AC=x+2,利用勾股定理得到62+(x+2)2=(x+4)2.9.A解析:A【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而结合直角三角形面积求法得出答案.详解:∵52+122=132,∴三条边长分别为5里,12里,13里,构成了直角三角形,∴这块沙田面积为:12×5×500×12×500=7500000(平方米)=7.5(平方千米).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得出三角形的形状是解题关键.10.C解析:C【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ADB=90°,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D的长,即可得出BC 的长.【详解】在△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AD ⊥BC ,BC=2BD.∴∠ADB=90°在Rt △AB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22-AB AD =225-3=4∴BC=2BD=2×4=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5【详解】解:如图,延长AE 交BC 于点F ,∵点E 是CD 的中点,∴DE=CE ,,∵AB ⊥BC ,AB ⊥AD,∴AD ∥BC,∴∠ADE=∠BCE 且DE=CE ,∠AED=∠CEF,∴△AED ≌△FEC (ASA ),∴AD=FC=5,AE=EF,∴BF=BC-FC=5,∴在Rt △ABF 中,2213AF AB BF =+=,6.52AF AE == 故答案为:6.5.12.①③【分析】 ①由已知条件证明DAB ≌EAC 即可;②由①可得∠ABD=∠ACE<45°,∠DCB>45°;③由∠ECB+∠EBC=∠ABD+∠ECB+∠ABC=∠ACE+∠ECB+∠ABC =45°+45°=90°可判断③; ④由BE 2=BC 2-EC 2=2AB 2-(CD 2﹣DE 2)=2AB 2-CD 2+2AD 2=2(AD 2+AB 2)-CD 2可判断④.【详解】解:∵∠DAE =∠BAC =90°,∴∠DAB =∠EAC ,∵AD =AE ,AB =AC ,∴∠AED=∠ADE=∠ABC=∠ACB=45°, ∵在DAB 和EAC 中,AD AE DAB EAC AB AC ⎧⎪⎨⎪⎩===, ∴DAB ≌EAC ,∴BD =CE ,∠ABD =∠ECA ,故①正确;由①可得∠ABD=∠ACE<45°,∠DCB>45°故②错误;∵∠ECB+∠EBC=∠ABD+∠ECB+∠ABC=∠ACE+∠ECB+∠ABC =45°+45°=90°,∴∠CEB =90°,即CE ⊥BD ,故③正确;∴BE 2=BC 2-EC 2=2AB 2-(CD 2﹣DE 2)=2AB 2-CD 2+2AD 2=2(AD 2+AB 2)-CD 2. ∴BE 2=2(AD 2+AB 2)-CD 2,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定理以及勾股定理公式是解题关键.13.5【分析】作AD′⊥AD ,AD′=AD 构建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SAS 求证△BAD ≌△CAD′,证得BD=CD′,∠DAD′=90°,然后在Rt △AD′D 和Rt △CD′D 应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作AD′⊥AD ,AD′=AD ,连接CD′,DD′,如图:∵∠BAC+∠CAD=∠DAD′+∠CAD ,∴∠BAD=∠CAD′,在△BAD 与△CAD′中,{BA CABAD CAD AD AD =∠=∠='',∴△BAD ≌△CAD′(SAS ),∴BD=CD′,∠DAD′=90°,由勾股定理得4=,∵∠D′DA+∠ADC=90°,∴由勾股定理得5=,∴BD=CD′=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正确引出辅助线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14.48【分析】用a 和b 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正方形面积的式子,求出2S 的面积.【详解】解:本图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设这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中较长的长度为a ,较短的长度为b ,即图中的AE a =,AH b =,则()221S AB a b ==+,2222S HE a b ==+,()223S TM a b ==-, ∵123144S S S ++=,∴()()2222144a b a b a b ++++-= 22222222144a b ab a b a b ab ++++++-=2233144a b +=2248a b +=,∴248S =.故答案是:48.【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要熟悉赵爽弦图中勾股定理的应用.15.5【分析】在直角ABC 中,依据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度,再算出BD ,过点B 作BE AC ⊥于点E ,通过等面积法求出BE ,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分别运用勾股定理算出AE ED 、,两者相加即为AD 的长.【详解】解:如图,过点B 作BE AC ⊥于点E ,则90BEA ∠=︒,90BED ∠=︒,∵直角ABC 中,90B ∠=︒,6AB =,8BC =, ∴22=10AC AB BC +=,又∵2ABC S AB BC AC BE =⋅=⋅,2AC BD =∴6810BE ⨯=,5BD =,∴=4.8BE ,∵90BEA ∠=︒,90BED ∠=︒ ∴22= 3.6AE AB BE -=,22= 1.4ED BD BE -=,∴5AD AE ED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通过作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既构造了两个直角三角形求位置线段,又通过等面积法求出了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运用勾股定理求线段创造了条件;故在求线段长时,可以考虑构造直角三角形.16.622【解析】【分析】过A 点作BC 的垂线,E 点作AC 的垂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对应角相等计算得出∠DAM=15°,在AM 上截取AG=DG ,则∠DGM=30°,设DM=a,通过勾股定理可得到DG=AG=2a ,332)a ,31)a ,231)a ,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过A 点作AM ⊥BC 于M 点,过E 点EN ⊥AC 于N 点.∵∠BCA =30°,AE=EC∴AM=12AC ,AN=12AC ∴AM=AN又∵AD=AE∴R t∆ADM ≅ R t∆AEN (HL)∴∠DAM=∠EAN又∵∠MAC=60°,AD ⊥AE∴∠DAM=∠EAN=15°在AM 上截取AG=DG ,则∠DGM=30°设DM=a,则 DG=AG=2a ,根据勾股定理得:GM=3a, ∵∠ABC =45° ∴AM=BM=(32)a +∴BD=(31)a +,AB=2(32)a +,∴()()62262231a AB BD a++==+ 故答案为:6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于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关键是能根据已知条件构建全等三角形及构建等腰三角形将15°角转化为30°角,本题有较大难度.17.169【解析】解:由于a 、b 、c 都是正方形,所以AC =CD ,∠ACD =90°;∵∠ACB +∠DCE =∠ACB +∠BAC =90°,即∠BAC =∠DCE ,∠ABC =∠CED =90°,AC =CD ,∴△ACB ≌△DCE ,∴AB =CE ,BC =DE ;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2=AB 2+BC 2=AB 2+DE 2,即S b =S a +S c =22512+=169. 故答案为:169.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对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结合图形求解,对图形的理解能力要比较强.18.12013【解析】 ∵AB=AC ,AD 是角平分线,∴AD⊥BC,BD=CD,∴B点,C点关于AD对称,如图,过C作CF⊥AB于F,交AD于E,则CF=BE+FF的最小值,根据勾股定理得,AD=12,利用等面积法得:AB⋅CF=BC⋅AD,∴CF=BC ADAB⋅=101213⨯=12013故答案为120 1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翻折的性质、垂线段最短、勾股定理的应用及三角形面积的等积法.明确当CF⊥AB时,CF有最小值是解题的关键.19.7 8【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矩形性质得AB=DC=6,BC=AD=8,AD∥BC,∠B=90°,再根据折叠性质得∠DAC=∠D′AC,而∠DAC=∠ACB,则∠D′AC=∠ACB,所以AE=EC,设BE=x,则EC=4-x,AE=4-x,然后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BE的长即可.试题解析:∵四边形ABCD为矩形,∴AB=DC=3,BC=AD=4,AD∥BC,∠B=90°,∵△ACD沿AC折叠到△ACD′,AD′与BC交于点E,∴∠DAC=∠D′AC,∵AD∥BC,∴∠DAC=∠ACB,∴∠D′AC=∠ACB,∴AE=EC,设BE=x,则EC=4﹣x,AE=4﹣x,在Rt△ABE中,∵AB2+BE2=AE2,∴32+x2=(4﹣x)2,解得x=78,即BE的长为78.20.522,32++【分析】过B作BF⊥CA于F,构造直角三角形,分两种情况讨论,利用勾股定理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AC的长.【详解】分两种情况:①当∠C为锐角时,如图所示,过B作BF⊥AC于F,由折叠可得,折痕PE垂直平分AB,∴AP=BP=4,∴∠BPC=2∠A=45°,∴△BF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F=DF=22,又∵BC=3,∴Rt△BFC中,CF=221-=,BC BF∴AC=AP+PF+CF=5+22;②当∠ACB为钝角时,如图所示,过B作BF⊥AC于F,同理可得,△BF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F=FP=22又∵BC=3,∴Rt△BCF中,221-=,BC BF∴AC=AF-CF=3+22故答案为:5+223+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两种情况画出图形进行求解.解题时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三、解答题21.BF的长为32【分析】先连接BF,由E为中点及AC=BC,利用三线合一可得CE⊥AB,进而可证△AFE≌△BFE,再利用AD为角平分线以及三角形外角定理,即可得到∠BFD为45°,△BF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得BF.【详解】解:连接BF .∵CA=CB ,E 为AB 中点∴AE=BE ,CE ⊥AB ,∠FEB=∠FEA=90°在Rt △FEB 与Rt △FEA 中,BE AE BEF AEF FE FE =⎧⎪∠=∠⎨⎪=⎩∴Rt △FEB ≌Rt △FEA又∵AD 平分∠BAC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CAB=45°∴∠FBE=∠FAE=12∠CAB=22.5° 在△BFD 中,∠BFD=∠FBE+∠FAE=45°又∵BD ⊥AD ,∠D=90°∴△BF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FD=3 ∴222232BF BD FD B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三角形外角、角平分线,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2.(1)132)83;(3)5.5秒或6秒或6.6秒 【分析】(1)根据点P 、Q 的运动速度求出AP ,再求出BP 和BQ ,用勾股定理求得PQ 即可; (2)由题意得出BQ BP =,即28t t =-,解方程即可;(3)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能使B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有三种情况: ①当CQ BQ =时(图1),则C CBQ ∠=∠,可证明A ABQ ∠=∠,则BQ AQ =,则CQ AQ =,从而求得t ;②当CQ BC =时(图2),则12BC CQ +=,易求得t ;③当BC BQ =时(图3),过B 点作BE AC ⊥于点E ,则求出BE ,CE ,即可得出t .【详解】(1)解:(1)224BQ cm =⨯=,8216BP AB AP cm =-=-⨯=,90B ∠=︒, 222246213()PQ BQ BP cm =+=+=; (2)解:根据题意得:BQ BP =,即28t t =-,解得:83t =; 即出发时间为83秒时,PQB ∆是等腰三角形; (3)解:分三种情况:①当CQ BQ =时,如图1所示:则C CBQ ∠=∠,90ABC ∠=︒, 90CBQ ABQ ∴∠+∠=︒,90A C ∠+∠=︒,A ABQ ∴∠=∠BQ AQ ∴=,5CQ AQ ∴==,11BC CQ ∴+=,112 5.5t ∴=÷=秒.②当CQ BC =时,如图2所示:则12BC CQ +=1226t ∴=÷=秒.③当BC BQ=时,如图3所示:过B点作BE AC⊥于点E,则684.8()10AB BCBE cmAC⨯===22 3.6CE BC BE cm∴=-=,27.2CQ CE cm∴==,13.2BC CQ cm∴+=,13.22 6.6t∴=÷=秒.由上可知,当t为5.5秒或6秒或6.6秒时,BCQ∆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本题有一定难度,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23.(1)见解析;(2)CD2AD+BD,理由见解析;(3)CD3+BD【分析】(1)由“SAS”可证△ADB≌△AEC;(2)由“SAS”可证△ADB≌△AEC,可得BD=CE,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2AD,可得结论;(3)由△DAB≌△EAC,可知BD=CE,由勾股定理可求DH=32AD,由AD=AE,AH⊥DE,推出DH=HE,由CD=DE+EC=2DH+BD3AD+BD,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证明:(1)∵∠BAC=∠DAE,∴∠BAD=∠CAE,又∵AB=AC,AD=AE,∴△ADB≌△AEC(SAS);(2)CD2AD+BD,理由如下:∵∠BAC=∠DAE,∴∠BAD=∠CAE,又∵AB=AC,AD=AE,∴△ADB≌△AEC(SAS);∴BD=CE,∵∠BAC=90°,AD=AE,∴DE =2AD ,∵CD =DE +CE ,∴CD =2AD +BD ;(3)作AH ⊥CD 于H .∵∠BAC =∠DAE ,∴∠BAD =∠CAE ,又∵AB =AC ,AD =AE ,∴△ADB ≌△AEC (SAS );∴BD =CE ,∵∠DAE =120°,AD =AE ,∴∠ADH =30°,∴AH =12AD , ∴DH 22AD AH -32AD , ∵AD =AE ,AH ⊥DE ,∴DH =HE ,∴CD =DE +EC =2DH +BD 3+BD ,故答案为:CD 3+BD .【点睛】本题是结合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综合问题,熟练掌握知识点,有简入难,层层推进是解答关键.24.(1) 2516;(2)83t =或6;(3)当153,5,210t =或194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 【分析】(1)设存在点P ,使得PA PB =,此时2PA PB t ==,42PC t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2)当点P 在CAB ∠的平分线上时,如图1,过点P 作PE AB ⊥于点E ,此时72BP t =-,24PE PC t ==-,541BE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3)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4AC cm =,根据题意得:2AP t =,当P 在AC 上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得到PC BC =,即423t -=,求得12t =,当P 在AB 上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若CP PB =,点P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2,过P 作PE BC ⊥于E ,求得194t =,若PB BC =,即2343t --=,解得5t =,PC BC =③,如图3,过C 作CF AB ⊥于F ,由射影定理得;2BC BF AB =⋅,列方程2234352t --=⨯,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在Rt ABC 中,5AB cm =,3BC cm =,4AC cm ∴=, (1)设存在点P ,使得PA PB =,此时2PA PB t ==,42PC t =-,在Rt PCB 中,222PC CB PB +=,即:222(42)3(2)t t -+=, 解得:2516t =, ∴当2516t =时,PA PB =; (2)当点P 在BAC ∠的平分线上时,如图1,过点P 作PE AB ⊥于点E ,此时72BP t =-,24PE PC t ==-,541BE =-=,在Rt BEP 中,222PE BE BP +=,即:222(24)1(72)t t -+=-,解得:83t =, 当6t =时,点P 与A 重合,也符合条件,∴当83t =或6时,P 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 (3)根据题意得:2AP t =,当P 在AC 上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PC BC ∴=,即423t -=,12t ∴=, 当P 在AB 上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CP PB =①,点P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2,过P 作PE BC ⊥于E ,1322BE BC ∴==, 12PB AB ∴=,即52342t --=,解得:194t =, PB BC =②,即2343t --=,解得:5t =,PC BC =③,如图3,过C 作CF AB ⊥于F ,12BF BP ∴=, 90ACB ∠=︒,由射影定理得;2BC BF AB =⋅,即2234352t --=⨯, 解得:5310t =, ∴当15319,5,2104t =或时,BCP 为等腰三角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面积,难度适中.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3)题的关键.25.(1)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25.【分析】(1)直接叙述勾股定理的内容,并用字母表明三边关系;(2)利用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和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之间的关系列式整理即可证明;(3)将原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由勾股定理的内容可得出()2a b +为大正方形面积和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根据已知条件即可求得.【详解】解:(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a 、b ,斜边为 c ,a 2+b 2= c 2.(2)∵ S 大正方形=c 2,S 小正方形=(b-a)2,4 S Rt △=4×12ab=2ab , ∴ c 2=2ab+(b-a)2=2ab+b 2-2ab+a 2=a 2+b 2,即 a 2+b 2= c 2.(3)∵ 4 S Rt △= S 大正方形- S 小正方形=13-1=12,∴ 2ab=12.∴ (a+b)2= a 2+b 2+2ab=c 2+2ab=13+12=25.【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勾股定理的几何验证,利用等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及运用勾股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6.(1)假;(2)∠A =45°;(3)①不能,理由见解析,②见解析【分析】(1)先由直角三角形是类勾股三角形得出ab+a 2=c 2,再由勾股定理得a 2+b 2=c 2,即可判断出此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由类勾股三角形的定义判断出此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 (3)①分三种情况,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②先求出CD=CB=a ,AD=CD=a ,DB=AB-AD=c-a ,DG=BG=12(c-a ),AG=12(a+c ),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如图1,假设Rt △ABC 是类勾股三角形,∴ab +a 2=c 2,在Rt △ABC 中,∠C =90°,根据勾股定理得,a 2+b 2=c 2,∴ab +b 2=a 2+b 2,∴ab =a 2,∴a=b,∴△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类勾股三角形,即:原命题是假命题,故答案为:假;(2)∵AB=BC,AC>AB,∴a=c,b>c,∵△ABC是类勾股三角形,∴ac+a2=b2,∴c2+a2=b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45°,(3)①在△ABC中,∠ABC=2∠BAC,∠BAC=32°,∴∠ABC=6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CB=180°﹣∠BAC﹣∠ABC=84°,∵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Ⅰ)、当∠BCD=∠BDC时,∵∠ABC=64°,∴∠BCD=∠BDC=58°,∴∠ACD=∠ACB﹣∠BCD=84°﹣58°=26°,∠ADC=∠ABC+∠BCD=122°∴△ACD不是等腰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Ⅱ)、当∠BCD=∠ABC=64°时,∴∠BDC=52°,∴∠ACD=20°,∠ADC=128°,∴△ACD是等腰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Ⅲ)、当∠BDC=∠ABC=64°时,∴∠BCD=52°,∴∠ACD=∠ACB﹣BCD=32°=∠BAC,∴△ACD是等腰三角形,即:分割线和顶角标注如图2所示,Ⅱ、分∠ABC,同(Ⅰ)的方法,判断此种情况不成立;Ⅲ、分∠BAC,同(Ⅱ)的方法,判断此种情况不成立;②如图3,在AB边上取点D,连接CD,使∠ACD=∠A图3作CG⊥AB于G,∴∠CDB=∠ACD+∠A=2∠A,∵∠B=2∠A,∴∠CDB=∠B,∴CD=CB=a,∵∠ACD=∠A,∴AD=CD=a,∴DB=AB﹣AD=c﹣a,∵CG⊥AB,∴DG=BG=12(c﹣a),∴AG=AD+DG=a+12(c﹣a)=12(a+c),在Rt△ACG中,CG2=AC2﹣AG2=b2﹣[12(c+a)]2,在Rt△BCG中,CG2=BC2﹣BG2=a2﹣[12(c﹣a)]2,∴b2﹣[12(a+c)]2=a2﹣[12(c﹣a)]2,∴b2=ac+a2,∴△ABC是“类勾股三角形”.【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新定义“类勾股三角形”,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新定义.27.(1)见详解;(2)①t值为:103s或6s;②t值为:4.5或5或4912.【分析】(1)设BD=2x,AD=3x,CD=4x,则AB=5x,由勾股定理求出AC,即可得出结论;(2)由△ABC的面积求出BD、AD、CD、AC;①当MN∥BC时,AM=AN;当DN∥BC时,AD=AN;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②根据题意得出当点M在DA上,即2<t≤5时,△MDE为等腰三角形,有3种可能:如果DE=DM;如果ED=EM;如果MD=ME=2t-4;分别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证明:设BD=2x,AD=3x,CD=4x,则AB=5x,在Rt△ACD中,AC=5x,∴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2)解:由(1)知,AB=5x,CD=4x,∴S△ABC=12×5x×4x=40cm2,而x>0,∴x=2cm,则BD=4cm,AD=6cm,CD=8cm,AB=AC=10cm.由运动知,AM=10-2t,AN=t,①当MN∥BC时,AM=AN,即10-2t=t,∴103t ;当DN∥BC时,AD=AN,∴6=t,得:t=6;∴若△DMN的边与BC平行时,t值为103s或6s.②存在,理由:Ⅰ、当点M在BD上,即0≤t<2时,△MDE为钝角三角形,但DM≠DE;Ⅱ、当t=2时,点M运动到点D,不构成三角形Ⅲ、当点M在DA上,即2<t≤5时,△MDE为等腰三角形,有3种可能.∵点E是边AC的中点,∴DE=12AC=5当DE=DM,则2t-4=5,∴t=4.5s;当ED=EM,则点M运动到点A,∴t=5s;当MD=ME=2t-4,如图,过点E作EF垂直AB于F,∵ED=EA,。

勾股定理初二练习题二十道

勾股定理初二练习题二十道

勾股定理初二练习题二十道1.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角C=90°,AB=12cm,AC=5cm,求BC 的长度。

2. 在直角三角形DEF中,角D=90°,DE=8cm,DF=15cm,求EF 的长度。

3. 在直角三角形GHI中,角I=90°,GH=17cm,HI=8cm,求GI的长度。

4. 在直角三角形JKL中,角J=90°,KL=10cm,JL=6cm,求JK的长度。

5. 在直角三角形MNO中,角O=90°,MN=6cm,NO=10cm,求MO的长度。

6. 在直角三角形PQR中,角P=90°,PR=13cm,PQ=12cm,求QR 的长度。

7. 在直角三角形STU中,角T=90°,ST=21cm,TU=20cm,求SU 的长度。

8. 在直角三角形VWX中,角V=90°,VX=24cm,WX=7cm,求WV的长度。

9. 在直角三角形YZA中,角Z=90°,ZY=15cm,ZA=9cm,求YA 的长度。

BC的长度。

11. 在直角三角形EFG中,角E=90°,EG=7cm,FG=25cm,求EF 的长度。

12. 在直角三角形HIJ中,角H=90°,IJ=20cm,HJ=9cm,求HI的长度。

13. 在直角三角形KLM中,角K=90°,KL=16cm,LM=12cm,求KM的长度。

14. 在直角三角形NOP中,角N=90°,NO=5cm,OP=13cm,求NP 的长度。

15. 在直角三角形QRS中,角Q=90°,QR=30cm,RS=16cm,求QS的长度。

16. 在直角三角形TUV中,角T=90°,TV=25cm,UV=7cm,求TU 的长度。

17. 在直角三角形WXY中,角W=90°,WX=14cm,XY=9cm,求WY的长度。

18. 在直角三角形ZAB中,角Z=90°,ZA=11cm,AB=15cm,求ZB的长度。

八年级初二数学提高题专题复习勾股定理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初二数学提高题专题复习勾股定理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初二数学提高题专题复习勾股定理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Rt△ABC中,∠ACB=90°,∠ABC=60°,BC=5,AC=53,CB的反向延长线上有一动点D,以AD为边在右侧作等边三角形,连CE,CE最短长为()A.5B.53C.532D.5342.如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为6cm、4cm、3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长方体木块的一个顶点A处,沿着长方体的表面到长方体上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的长是()A.cm B.cm C.cm D.9cm3.如图,A、B两点在直线l的两侧,点A到直线l的距离AC=4,点B到直线l的距离BD=2,且CD=6,P为直线CD上的动点, 则PA PB的最大值是()A.62B.22C.210D.64.如图,△ABC中,AB=10,BC=12,AC=213,则△ABC的面积是().A.36 B.1013C.60 D.12135.如图,西安路与南京路平行,并且与八一街垂直,曙光路与环城路垂直.如果小明站在南京路与八一街的交叉口,准备去书店,按图中的街道行走,最近的路程约为( )A .200mB .300mC .400mD .500m6.如图是甲、乙两张不同的矩形纸片,将它们分别沿着虚线剪开后,各自要拼一个与原来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则( )A .甲、乙都可以B .甲、乙都不可以C .甲不可以、乙可以D .甲可以、乙不可以 7.下列说法不能得到直角三角形的( )A .三个角度之比为 1:2:3 的三角形B .三个边长之比为 3:4:5 的三角形C .三个边长之比为 8:16:17 的三角形D .三个角度之比为 1:1:2 的三角形8.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我国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是由汉代的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他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图案被称为“赵爽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选它作为会徽.下列图案中是“赵爽弦图”的是( )A .B .C .D .9.在ABC ∆中,::2BC AC AB =则△ABC 是( )A .等腰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10.有下列的判断:①△ABC 中,如果a 2+b 2≠c 2,那么△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②△ABC 中,如果a 2-b 2=c 2,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③如果△ABC 是直角三角形,那么a 2+b 2=c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 二、填空题11.如图,AB =12,AB ⊥BC 于点B , AB ⊥AD 于点A ,AD =5,BC =10,E 是CD 的中点,则AE 的长是____ ___.12.如图,RT ABC ,90ACB ∠=︒,6AC =,8BC =,将边AC 沿CE 翻折,使点A 落在AB 上的点D 处;再将边BC 沿CF 翻折,使点B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的点B '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 分别交于点E 、F ,则B FC '△的面积为______.1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C=DC ,点E 为AD 边上一点,连接BD 、CE ,CE 与BD 交于点F ,且CE ∥AB ,若∠A =60°,AB=4,CE=3,则BC 的长为_______.14.在ABC ∆中,10AB cm =,17AC cm =,BC 边上的高为8cm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2cm .15.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P ,Q ,K ,若S P =4,S Q =9,则K S =___1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BC=CD=10,AC=17,AD=9,则AB=_____.17.如图,Rt △ABC 中,∠C =90°,AB =5,BC =4,斜边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边BC 于点D ,连接AD ,线段CD 的长为_________.18.如图,Rt△ABC 中,∠BCA =90°,AB =5,AC =2,D 为斜边AB 上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DE ⊥AC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连接EF ,则EF 的最小值是_____.19.如图,在△ABC 中,AB =AC =10,BC =12,BD 是高,则点BD 的长为_____.20.已知:如图,等腰Rt OAB ∆的直角边OA 的长为1,以AB 边上的高1OA 为直角边,按逆时针方向作等腰11Rt OA B ∆,11A B 与OB 相交于点2A ,若再以2OA 为直角边按逆时针方向作等腰22Rt OA B ∆,22A B 与1OB 相交于点3A ,按此作法进行下去,得到33OA B ∆,44OA B ∆,…,则66OA B ∆的周长是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一架长25米的梯子,斜靠在竖直的墙上,这时梯子底端离墙7米.(1)此时梯子顶端离地面多少米?(2)若梯子顶端下滑4米,那么梯子底端将向左滑动多少米?2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AC=BC ,AD 平分∠BAC ,BD ⊥AD 于点D ,E 是AB 的中点,连接CE 交AD 于点F ,BD =3,求BF 的长.23.定义:如图1,平面上两条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 ,点M 到直线AB 、CD 的距离分别为p 、q ,则称有序实数对(p ,q )是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为(0,0)的点有1个,即点O .(1)“距离坐标”为(1,0)的点有 个;(2)如图2,若点M 在过点O 且与直线AB 垂直的直线l 上时,点M 的“距离坐标”为(p ,q ),且∠BOD = 150︒,请写出p 、q 的关系式并证明;(3)如图3,点M 的“距离坐标”为(1,3),且∠DOB = 30︒,求OM 的长.24.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为AC 上两点,且AE CD =,延长BC 至点F ,使CF CD =,连接BD .(1)如图1,当,D E 两点重合时,求证:BD DF =;(2)延长BD 与EF 交于点G .①如图2,求证:60BGE ∠=︒;②如图3,连接,BE CG ,若30,4EBD BG ∠=︒=,则BCG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25.如图,己知Rt ABC ∆,90ACB ∠=︒,30BAC ∠=︒,斜边4AB =,ED 为AB 垂直平分线,且23DE =,连接DB ,DA .(1)直接写出BC =__________,AC =__________;(2)求证:ABD ∆是等边三角形;(3)如图,连接CD ,作BF CD ⊥,垂足为点F ,直接写出BF 的长;(4)P 是直线AC 上的一点,且13CP AC =,连接PE ,直接写出PE 的长. 26.如图1, △ABC 和△CDE 均为等腰三角形,AC=BC, CD=CE, AC>CD, ∠ACB=∠DCE=a ,且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结BE.(1)求证: AD=BE.(2)如图2,若a=90°,CM ⊥AE 于E.若CM=7, BE=10, 试求AB 的长.(3)如图3,若a=120°, CM ⊥AE 于E, BN ⊥AE 于N, BN=a, CM=b,直接写出AE 的值(用a, b 的代数式表示).27.如图,在边长为2正方形ABCD 中,点O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E 是线段OA 上一动点(不包括两个端点),连接BE .(1)如图1,过点E 作EF BE ⊥交CD 于点F ,连接BF 交AC 于点G .①求证:BE EF =;②设AE x =,CG 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在如图2中,请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出一个以BE 为边的菱形.28.已知n 组正整数:第一组:3,4,5;第二组:8,6,10;第三组:15,8,17;第四组:24,10,26;第五组:35,12,37;第六组:48,14,50;…(1)是否存在一组数,既符合上述规律,且其中一个数为71?若存在,请写出这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以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为一条直角边的长,是否一定可以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长都是正整数?若可以,请说明理由;若不可以,请举出反例.29.(已知:如图1,矩形OACB 的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6,0)、(0,10),点D 是y 轴上一点且坐标为(0,2),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AC ﹣CB 方向运动,到达点B 时运动停止.(1)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BPD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点P 运动到线段CB 上时(如图2),将矩形OACB 沿OP 折叠,顶点B 恰好落在边AC 上点B ′位置,求此时点P 坐标;(3)在点P 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BPD 为等腰三角形的情况?若存在,求出点P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0.如图,在△ABC中,∠ACB=90°,AC=BC,AB=2,CD是边AB的高线,动点E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C运动;同时,动点F从点C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射线CB运动.设E的运动时间为t(s)(t>0).(1)AE=(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BCD的大小是度;(2)点E在边AC上运动时,求证:△ADE≌△CDF;(3)点E在边AC上运动时,求∠EDF的度数;(4)连结BE,当CE=AD时,直接写出t的值和此时BE对应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在C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B’,使得BC=B’C,连接AB’,易证△AB’D≌△ABE,可得∠ABE=∠B’=60°,因此点E的轨迹是一条直线,过点C作CH⊥BE,则点H即为使得BE最小时的E点的位置,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在C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B’,使得BC=B’C,连接AB’,∵∠ACB=90°,∠ABC=60°,∴△AB’B是等边三角形,∴∠B’=∠B’AB=60°,AB’=AB,∵△ADE是等边三角形,∴∠DAE=60°,AD=AE,∴∠B’AD+∠DAB=∠DAB+∠BAE,∴∠B’AD=∠BAE,∴△AB’D≌△ABE(SAS),∴∠ABE=∠B’=60°,∴点E在直线BE上运动,过点C作CH⊥BE于点H,则点H即为使得BE最小时的E点的位置,∠CBH=180°-∠ABC-∠ABE=60°,∴∠BCH=30°,∴BH=12BC=52,∴CH=22BC BH=53.即BE的最小值是53.故选C.【点睛】本题是一道动点问题,综合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将△ACB构造成等边三角形,通过全等证出∠ABC 是定值,即点E的运动轨迹是直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C解析:C【解析】【分析】本题中蚂蚁要跑的路径有三种情况,知道当蚂蚁爬的是一条直线时,路径才会最短.蚂蚁爬的是一个长方形的对角线.展开成平面图形,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求出解.【详解】解:如图1,当爬的长方形的长是(4+6)=10,宽是3时,需要爬行的路径的长==cm;如图2,当爬的长方形的长是(3+6)=9,宽是4时,需要爬行的路径的长==cm;如图3,爬的长方形的长是(3+4)=7时,宽是6时,需要爬行的路径的长==cm.所以要爬行的最短路径的长cm.故选C.【点睛】 本题考查平面展开路径问题,本题关键知道蚂蚁爬行的路线不同,求出的值就不同,有三种情况,可求出值找到最短路线.3.C解析:C【解析】试题解析:作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连接AB '并延长,与直线l 的交点即为使得PA PB -取最大值时对应的点.P此时.PA PB PA PB AB -=-'='过点B '作B E AC '⊥于点,E 如图,四边形B DCE '为矩形,6, 2.B E CD EC B D BD ∴=====''2.AE ∴=22210.AB AE B E ''+=PA PB -的最大值为:210.故答案为:210.4.A解析:A【分析】作AD BC ⊥于点D ,设BD x =,得222AB BD AD -=,222AC CD AD -=,结合题意,经解方程计算得BD ,再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得AD ,即可完成求解. 【详解】如图,作AD BC ⊥于点D设BD x =,则12CD BC x x =-=-∴222AB BD AD -=,222AC CD AD -=∴2222AB BD AC CD -=-∵AB=10,AC=213∴(()22221021312x x -=-- ∴8x =∴22221086AD AB BD =-=-=∴△ABC 的面积111263622BC AD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察了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5.D解析:D【分析】由于BC ∥AD ,那么有∠DAE=∠ACB ,由题意可知∠ABC=∠DEA=90°,BA=ED ,利用AAS 可证△ABC ≌△DEA ,于是AE=BC=300,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AC ,即可求CE ,根据图可知从B 到E 的走法有两种,分别计算比较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BC∥AD,∴∠DAE=∠ACB,又∵BC⊥AB,DE⊥AC,∴∠ABC=∠DEA=90°,又∵AB=DE=400m,∴△ABC≌△DEA,∴EA=BC=300m,在Rt△ABC中,AC=22500+=AB BC m∴CE=AC-AE=200,从B到E有两种走法:①BA+AE=700m;②BC+CE=500m,∴最近的路程是500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ABC≌△DEA,并能比较从B到E有两种走法.6.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剪拼如下图:乙故选A考点:剪拼,面积不变性,二次方根7.C解析:C【分析】三角形内角和180°,根据比例判断A 、D 选项中是否有90°的角,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B 、C 选项中边长是否符合直角三角形的关系.【详解】A 中,三个角之比为1:2:3,则这三个角分别为:30°、60°、90°,是直角三角形; D 中,三个角之比为1:1:2,则这三个角分别为:45°、45°、90°,是直角三角形;B 中,三边之比为3:4:5,设这三条边长为:3x 、4x 、5x ,满足:()()()222345x x x +=,是直角三角形;C 中,三边之比为8:16:17,设这三条边长为:8x 、16x 、17x ,()()()22281617x x x +≠,不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常见方法有2种;(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2)三边长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 8.B解析:B【分析】“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详解】“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几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规则的图形,然后利用大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图形的面积和化简整理得到勾股定理.9.D解析:D【分析】根据题意设出三边分别为k、k k,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又有BC、AC边相等,所以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详解】设BC、AC、AB分别为k,k k,∵k2+k2=k)2,∴BC2+A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又BC=AC,∴△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利用设k法与勾股定理证明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难点,也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D【分析】欲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这里给出三边的长,需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详解】①c不一定是斜边,故错误;②正确;③若△ABC是直角三角形,c不是斜边,则a2+b2≠c2,故错误,所以正确的只有②,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5【详解】解:如图,延长AE交BC于点F,∵点E 是CD 的中点,∴DE=CE ,,∵AB ⊥BC ,AB ⊥AD,∴AD ∥BC,∴∠ADE=∠BCE 且DE=CE ,∠AED=∠CEF,∴△AED ≌△FEC (ASA ),∴AD=FC=5,AE=EF,∴BF=BC-FC=5,∴在Rt △ABF 中,2213AF AB BF =+=,6.52AF AE == 故答案为:6.5.12.9625【分析】 将△B´CF 的面积转化为求△BCF 的面积,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D =AC =6,∠ACE =∠DCE ,∠BCF =∠B´CF ,CE ⊥AB ,可证得△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 =CE ,∠EFC =45°,由等面积法可求CE 的长,由勾股定理可求AE 的长,进而求得BF 的长,即可求解.【详解】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CD =AC =6,∠ACE =∠DCE ,∠BCF =∠B´CF ,CE ⊥AB , ∴∠DCE +∠B´CF =∠ACE +∠BCF , ∵∠ACB =90°,∴∠ECF =45°,且CE ⊥AB ,∴△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 =CE ,∠EFC =45°,∵S △ABC =12AC•BC =12AB•CE , ∴AC•BC =AB•CE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 =10,∴CE =245, ∴EF =245,∵AE=22AC CE-=2224186-=55⎛⎫⎪⎝⎭,∴BF=AB−AE−EF=10-185-245=85,∴S△CBF=12×BF×CE=12×85×245=9625,∴S△CB´F=96 25,故填:96 2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得相等的角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3.7【分析】连接AC交BD于点O,由题意可证AC垂直平分BD,△ABD是等边三角形,可得∠BAO=∠DAO=30°,AB=AD=BD,BO=OD,通过证明△EDF是等边三角形,可得DE=EF=DF,由勾股定理可求OC,BC的长.【详解】连接AC,交BD于点O,∵AB=AD,BC=DC,∠A=60°,∴AC垂直平分BD,△ABD是等边三角形,∴∠BAO=∠DAO=30°,AB=AD=BD=4,BO=OD=2,∵CE∥AB,∴∠BAO=∠ACE=30°,∠CED=∠BAD=60°,∴∠DAO=∠ACE=30°,∴AE=CE=3,∴DE=AD−AE=1,∵∠CED=∠ADB=60°,∴△EDF是等边三角形,∴DE=EF=DF=1,∴CF=CE−EF=2,OF=OD−DF=1,22OC CF OF3∴=-=,22BC=OB+OC=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熟练运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14.36或84【分析】过点A作AD⊥BC于点D,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BD、CD,再分点D在边BC上和在C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分别求出BC的长度,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过点A作AD⊥BC于点D,∵BC边上的高为8cm,∴AD=8cm,∵AC=17cm,由勾股定理得:22221086BD AB AD=-=-=cm,222217815CD AC AD=-=-=cm,如图1,点D在边BC上时,BC=BD+CD=6+15=21cm,∴△ABC的面积=12BC AD=12×21×8=84cm2,如图2,点D在CB的延长线上时,BC= CD−BD=15−6=9cm,∴△ABC的面积=12BC AD=12×9×8=36 cm2,综上所述,△ABC的面积为36 cm2或84 cm2,故答案为:36或84.【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作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难点是在于要分情况讨论.15.5或13【分析】根据已知可得题意中的图是一个勾股图,可得S P +S Q =S K 为从而易求S K .【详解】解:如下图所示,若A=S P =4.B=S Q =9,C=S K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C ,∴C=13.若A=S P =4.C=S Q =9,B=S K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C ,∴B=9-4=5.∴S K 为5或13.故答案为:5或13.【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此题所给的图中,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16.21【分析】在AB 上截取AE=AD ,连接CE ,过点C 作CF ⊥AB 于点F ,先证明△ADC ≌△AEC ,得出AE=AD=9,CE=CD=BC =10的长度,再设EF=BF=x ,在Rt △CFB 和Rt △CFA 中,由勾股定理求出x ,再根据AB=AE+EF+FB 求得AB 的长度.【详解】如图所示,在AB 上截取AE=AD ,连接CE ,过点C 作CF ⊥AB 于点F ,∵AC 平分∠BAD ,∴∠DAC=∠EAC .在△AEC 和△ADC 中,AE AD DAC EACAC AC ⎧⎪∠∠⎨⎪⎩===∴△ADC ≌△AEC (SAS ),∴AE=AD=9,CE=CD=BC =10,又∵CF ⊥AB ,∴EF=BF ,设EF=BF=x .∵在Rt △CFB 中,∠CFB=90°,∴CF 2=CB 2-BF 2=102-x 2,∵在Rt △CFA 中,∠CFA=90°,∴CF 2=AC 2-AF 2=172-(9+x )2,即102-x 2=172-(9+x )2,∴x=6,∴AB=AE+EF+FB=9+6+6=21,∴AB 的长为21.故答案是:21.【点睛】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和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再运用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17.78. 【解析】 ∵∠C =90°,AB =5,BC =4,∴AC 2254-.∵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边BC 于点D ,∴BD =AD .设CD =x ,则AD =BD =4-x ,在Rt △ACD 中,2223(4)x x +=- ,解得:78x =.故答案为:78. 1825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BC=1,然后根据∠BCA =90°,DE ⊥AC ,DF ⊥BC ,证得四边形CEDF 是矩形,连接CD ,则CD=EF ,当CD⊥AB 时,CD 最短,即25. 25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19.485【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知BC 边上的高为8,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法可得111012822BD ⨯⨯=⨯⨯,解得BD=485.20.28+ 【分析】依次求出在Rt △OAB 中,OA 1Rt △OA 1B 1中,OA 2OA 1)2;依此类推:在Rt △OA 5B 5中,OA 6=(2)6,由此可求出△OA 6B 6的周长. 【详解】∵等腰Rt OAB ∆的直角边OA 的长为1,∴在Rt △OA 1B 1中OA 1=2OA =2,在22Rt OA B ∆中OA 2=2OA 1=(2)2, …故在Rt △OA 6B 6中OA 6=2OA 5=(2)6= OB 666A B OB 6故△OA 6B 6+2×(2)6+2×18故答案为:28+ 【点睛】 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三、解答题21.(1)梯子顶端离地面24米(2)梯子底端将向左滑动了8米【解析】试题分析:(1)构建数学模型,根据勾股定理可求解出梯子顶端离地面的距离;(2)构建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购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如图,∵AB=25米,BE=7米,梯子距离地面的高度AE=22257-=24米.答:此时梯子顶端离地面24米;(2)∵梯子下滑了4米,即梯子距离地面的高度CE=(24﹣4)=20米,∴BD+BE=DE=22CD CE-=222520-=15,∴DE=15﹣7=8(米),即下端滑行了8米.答:梯子底端将向左滑动了8米.22.BF的长为32【分析】先连接BF,由E为中点及AC=BC,利用三线合一可得CE⊥AB,进而可证△AFE≌△BFE,再利用AD为角平分线以及三角形外角定理,即可得到∠BFD为45°,△BF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得BF.【详解】解:连接BF.∵CA=CB,E为AB中点∴AE=BE,CE⊥AB,∠FEB=∠FEA=90°在Rt△FEB与Rt△FEA中,BE AEBEF AEFFE FE=⎧⎪∠=∠⎨⎪=⎩∴Rt△FEB≌Rt△FEA又∵AD 平分∠BAC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CAB=45°∴∠FBE=∠FAE=12∠CAB=22.5° 在△BFD 中,∠BFD=∠FBE+∠FAE=45°又∵BD ⊥AD ,∠D=90°∴△BF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FD=3∴222232BF BD FD B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三角形外角、角平分线,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3.(1)2;(2)32q p =;(3)27OM = 【分析】(1)根据“距离坐标”的定义结合图形判断即可;(2)过M 作MN ⊥CD 于N ,根据已知得出MN q =,OM p =,求出∠MON =60°,根据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2232MN MO NO p =-=即可解决问题;(3)分别作点M 关于AB 、CD 的对称点F 、E ,连接EF 、OE 、OF ,连接MF 、ME 分别交AB 、CD 于P 点、Q 点,首先证明OM OE OF EF ===,求出2MF =,23ME =,然后过F 作FG QM ⊥,交QM 延长线于G ,根据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1FG =,3MG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 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在直线CD 上,且在点O 的两侧各有一个,共2个,故答案为:2;(2)过M 作MN CD ⊥于N ,∵直线l AB ⊥于O ,150BOD ∠=︒,∴60MON ∠=︒,∵MN q =,OM p =,∴1122NO MO p ==, ∴223MN MO NO p =-=,∴32q p =; (3)分别作点M 关于AB 、CD 的对称点F 、E ,连接EF 、OE 、OF ,连接MF 、ME 分别交AB 、CD 于P 点、Q 点.∴OFP OMP △≌△,OEQ OMQ △≌△,∴FOP MOP ∠=∠,EOQ MOQ ∠=∠,OM OE OF ==,∴260EOF BOD ∠=∠=︒,∴△OEF 是等边三角形,∴OM OE OF EF ===,∵1MP =,3MQ =,∴2MF =,23ME =,∵30BOD ∠=︒,∴150PMQ ∠=︒,过F 作FG QM ⊥,交QM 延长线于G ,∴30FMG ∠=︒,在Rt FMG △中,112FG MF ==,则3MG =,在Rt EGF 中,1FG =,33EG ME MG =+=,∴22(33)127EF =+=,∴27OM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应用,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正确理解题目中的新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4.(1)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2.【分析】(1)当D 、E 两点重合时,则AD=CD ,然后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BD 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F的度数,于是可得∠CBD与∠F的关系,进而可得结论;(2)①过点E作EH∥BC交AB于点H,连接BE,如图4,则易得△AHE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可得EH=CF,∠BHE=∠ECF=120°,BH=EC,于是可根据SAS 证明△BHE≌△ECF,可得∠EBH=∠FEC,易证△BAE≌△BCD,可得∠ABE=∠CBD,从而有∠FEC=∠CBD,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BGE=∠BCD,进而可得结论;②易得∠BEG=90°,于是可知△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易求得BE和BF的长,过点E作EM⊥BF于点F,过点C作CN⊥EF于点N,如图5,则△BEM、△EMF和△CFN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依次求出BM、MC、CF、FN、CN、GN的长,进而可得△GCN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有∠BCG=90°,故所求的△BCG的面积=12BC CG⋅,而BC和CG可得,问题即得解决.【详解】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当D、E两点重合时,则AD=CD,∴1302DBC ABC∠=∠=︒,∵CF CD=,∴∠F=∠CDF,∵∠F+∠CDF=∠ACB=60°,∴∠F=30°,∴∠CBD=∠F,∴BD DF=;(2)①∵△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AB=AC,过点E作EH∥BC交AB于点H,连接BE,如图4,则∠AHE=∠ABC=60°,∠AEH=∠ACB=60°,∴△AHE是等边三角形,∴AH=AE=HE,∴BH=EC,∵AE CD=,CD=CF,∴EH=CF,又∵∠BHE=∠ECF=120°,∴△BHE≌△ECF(SAS),∴∠EBH=∠FEC,EB=EF,∵BA=BC,∠A=∠ACB=60°,AE=CD,∴△BAE≌△BCD(SAS),∴∠ABE=∠CBD,∴∠FEC=∠CBD,∵∠EDG=∠BDC,∴∠BGE=∠BCD=60°;②∵∠BGE=60°,∠EBD=30°,∴∠BEG=90°,∵EB=EF,∴∠F=∠EBF=45°,∵∠EBG =30°,BG =4,∴EG =2,BE =23, ∴BF =226BE =,232GF =-,过点E 作EM ⊥BF 于点F ,过点C 作CN ⊥EF 于点N ,如图5,则△BEM 、△EMF 和△CF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6BM ME MF ===,∵∠ACB =60°,∴∠MEC =30°,∴2MC =, ∴62BC =+,266262CF =--=-, ∴()262312CN FN ==⨯-=-,∴()2323131GN GF FN CN =-=---=-=, ∴45GCN CGN ∠=∠=︒,∴∠GCF =90°=∠GCB ,∴62CG CF ==-,∴△BCG 的面积=()()116262222BC CG ⋅=+-=.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难度较大,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①题的关键,灵活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②题的关键.25.(1)2,232)证明见解析(3)2217(423221【分析】(1)根据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2,再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C 的长; (2)由ED 为AB 垂直平分线可得DB=DA ,在Rt △BDE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D=4,可得BD=2BE ,故∠BDE 为60°,即可证明ABD ∆是等边三角形;(3)由(1)(2)可知,=23AC AD=4,进而可求得CD 的长,再由等积法可得BCD ACD ACBD S S S =+四边形,代入求解即可;(4)分点P 在线段AC 上和AC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过点E 作AC 的垂线交AC 于点Q ,构造Rt △PQE ,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1)∵Rt ABC ∆,90ACB ∠=︒,30BAC ∠=︒,斜边4AB =, ∴122BC AB ==,∴22=23AC AB BC =-; (2)∵ED 为AB 垂直平分线,∴ADB=DA ,在Rt △BDE 中,∵122BE AE AB ===,23DE =, ∴22=4BD BE DE =+,∴BD=2BE ,∴∠BDE 为60°,∴ABD ∆为等边三角形; (3))由(1)(2)可知,=23AC ,AD=4,∴22=27CD AC AD =+,∵BCD ACD ACBD S SS =+四边形, ∴111()222BC AD AC AC AD BF CD +⨯=⨯+⨯, ∴2217BF =; (4)分点P 在线段AC 上和AC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如图,过点E 作AC 的垂线交AC 于点Q ,∵AE=2,∠BAC=30°,∴EQ=1,∵=23AC ,∴=3CQ QA =,①若点P 在线段AC 上,则23=3333PQ CQ CP =-=, ∴22233PE PQ EQ =+; ②若点P 在线段AC 的延长线上,则3PQ CQ CP=+=,∴PE=;综上,PE.【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解题的关键一是能用等积法表示并求出BF的长,二是对点P的位置要分情况进行讨论.26.(1)见解析;(2)26;(3+【分析】(1)由∠ACB=∠DCE可得出∠ACD=∠BCE,再利用SAS判定△ACD≌△BCE,即可得到AD=BE;(2)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M=12DE,同(1)可证△ACD≌△BCE,得到AD=BE,然后可求AE的长,再判断∠AEB=90°,即可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3)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易得∠CAB=∠CBA=∠CDE=∠CED=30°,根据30度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可求出,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推出∠BEN=60°,在Rt△BEN 中即可求出BE,由于BE=AD,所以利用AE=AD+DE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证明:(1)∵∠ACB=∠DCE∴∠ACB-∠BCD=∠DCE-∠BCD,即∠ACD=∠BCE在△ACD和△BCE中,AC=BCACD=BCECD=CE⎧⎪∠∠⎨⎪⎩∴△ACD≌△BCE(SAS)∴AD=BE(2)∵∠DCE=90°,CD=CE,∴△D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M⊥DE,∴CM平分DE,即M为DE的中点∴CM=12DE,∴DE=2CM=14,∵∠ACB=∠DCE∴∠ACB-∠BCD=∠DCE-∠BCD,即∠ACD=∠BCE在△ACD 和△BCE 中,AC=BC ACD=BCE CD=CE ⎧⎪∠∠⎨⎪⎩∴△ACD ≌△BCE (SAS )∴AD=BE=10,∠CAD=∠CBE∴AE=AD+DE=24如图,设AE ,BC 交于点H ,在△ACH 和△BEH 中,∠CAH+∠ACH=∠EBH+∠BEH ,而∠CAH=∠EBH ,∴∠BEH=∠ACH=90°,∴△ABE 为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得2222AB=AE BE =2410=26++(3)由(1)(2)可得△ACD ≌△BCE ,∴∠DAC=∠EBC ,∵△ACB ,△DCE 都是等腰三角形,∠ACB=∠DCE=120°∴∠CAB=∠CBA=∠CDE=∠CED=30°,∵CM ⊥DE ,∴∠CMD=90°,DM=EM ,∴CD=CE=2CM ,3CM∴33∵∠BEN=∠BAE+∠ABE=∠BAE+∠EBC+∠CBA=∠BAE+∠DAC+∠CBA=30°+30°=60°, ∴∠NBE=30°,∴BE=2EN ,3EN∵BN=a∴23=AD ∴AE=AD+DE=3233+a b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旋转模型,掌握此模型的特点得到全等三角形是关键,其中还需要用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与30度所对的直角边的性质,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是关键.27.(1)①见解析;②()22012x y x x-=<<-;(2)见解析 【解析】【分析】 (1)①连接DE ,如图1,先用SAS 证明△CBE ≌△CDE ,得EB=ED ,∠CBE =∠1,再用四边形的内角和可证明∠EBC =∠2,从而可得∠1=∠2,进一步即可证得结论;②将△BAE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点E 落在点P 处,如图2,用SAS 可证△PBG ≌△EBG ,所以PG=EG =2-x -y ,在直角三角形PCG 中,根据勾股定理整理即得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再根据题意写出x 的取值范围即可.(2)由(1)题已得EB=ED ,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只需再确定点E 关于点O 的对称点即可,考虑到只有直尺,可延长BE 交AD 于点M ,再连接MO 并延长交BC 于点N ,再连接DN 交AC 于点Q ,问题即得解决.【详解】(1)①证明:如图1,连接DE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CB=CD ,∠BCE =∠DCE =45°,又∵CE=CE ,∴△CBE ≌△CDE (SAS ),∴EB=ED ,∠CBE =∠1,∵∠BEC =90°,∠BCF =90°,∴∠EBC +∠EFC =180°,∵∠EFC +∠2=180°,∴∠EBC =∠2,∴∠1=∠2.∴ED=EF ,∴BE=EF .②解:∵正方形ABCD 2,∴对角线AC =2.将△BAE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点A 与点C 重合,点E 落在点P 处,如图2, 则△BAE ≌△BCP ,∴BE =BP ,AE=CP=x ,∠BAE =∠BCP =45°,∠EBP =90°,由①可得,∠EBF =45°,∴∠PBG =45°=∠EBG ,在△PBG 与△EBG 中,PB EB PBG EBG BG BG =⎧⎪∠=∠⎨⎪=⎩,∴△PBG ≌△EBG (SAS ).∴PG=EG =2-x -y ,∵∠PCG =∠GCB +∠BCP =45°+45°=90°,∴在Rt △PCG 中,由222PC CG PG +=,得()2222x y x y +=--, 化简,得()22012x y x x-=<<-. (2)如图3,作法如下:①延长BE 交AD 于点M ,②连接MO 并延长交BC 于点N ,③连接DN 交AC 于点Q ,④连接DE 、BQ ,则四边形BEDQ 为菱形.【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勾股定理和菱形的作图等知识,其中通过三角形的旋转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决②小题的关键,利用正方形的对称性确定点Q 的位置是解决(2)题的关键.28.(1)不存在,见解析;(2)以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为一条直角边的长,一定可以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长都是正整数,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这n 组正整数符合规律m 2-1,2m ,m 2+1(m≥2,且m 为整数).分三种情况:m 2-1=71;2m=71;m 2+1=71;进行讨论即可求解;(2)由于(m 2-1) 2+(2m ) 2=m 4+2m 2+1=(m 2+1) 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求解.【详解】(1)不存在一组数,既符合上述规律,且其中一个数为71.理由如下:根据题意可知,这n 组正整数符合规律21m -,2m ,21m +(2m ≥,且m 为整数). 若2171m -=,则272m =,此时m 不符合题意;若271m =,则35.5,m =,此时m 不符合题意;若2171m +=,则270m =,此时m 不符合题意,所以不存在一组数,既符合上述规律,且其中一个数为71.(2)以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为一条直角边的长,一定可以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长都是正整数.理由如下:对于一组数:21m -,2m ,21m +(2m ≥,且m 为整数).因为2224222(1)(2)21(1)m m m m m -+=++=+所以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1m -,2m ,21m +(2m ≥,且m 为整数),则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因为当2m ≥,且m 为整数时,2m 表示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21m -,21m +均为正整数,所以以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为一条直角边的长,一定可以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长都是正整数.【点睛】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注意分类思想的应用29.(1)S=24(06)464(616)t t t <⎧⎨-+<<⎩(2)10,103⎛⎫ ⎪⎝⎭ (3)存在,(6,6)或(6,10- ,(6,2)【解析】【分析】(1)当P 在AC 段时,△BPD 的底BD 与高为固定值,求出此时面积;当P 在BC 段时,底边BD 为固定值,用t 表示出高,即可列出S 与t 的关系式;(2)当点B 的对应点B ′恰好落在AC 边上时,设P (m ,10),则PB=PB ′=m ,由勾股定理得m 2=22+(6-m )2,即可求出此时P 坐标;(3)存在,分别以BD ,DP ,BP 为底边三种情况考虑,利用勾股定理及图形与坐标性质求出P 坐标即可.【详解】。

初二勾股定理试题及答案

初二勾股定理试题及答案

初二勾股定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勾股定理的表达式?A. a + b = cB. a² + b² = c²C. a × b = cD. a ÷ b = c答案:B2.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的长度是多少?A. 5B. 7C. 8D. 9答案:A3.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一条直角边长为6,那么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是多少?A. 8B. 4C. 6D. 10答案:A二、填空题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6和8,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长度为______。

答案:102.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3,其中一条直角边长为5,那么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是______。

答案:12三、解答题1.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9和12,求斜边的长度。

答案: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长度为√(9² + 12²) = √(81 + 144) = √225 = 15。

2.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7,其中一条直角边长为8,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答案:设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x,根据勾股定理,有x² + 8² =17²,即x² + 64 = 289,解得x² = 225,所以x = √225 = 15。

四、证明题1. 证明: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斜边长为c,那么a² + b² = c²。

答案: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

在三角形中,我们可以构造一个边长为a和b的正方形,以及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

在这两个正方形中,我们可以画出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斜边长为c。

这样,我们可以将这四个三角形拼成一个边长为a+b的正方形,其面积为(a+b)²。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勾股定理》150题及解析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勾股定理》150题及解析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勾股定理》经典例题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150.0分)1.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C=8,DB=6,DH⊥AB于H,则DH等于()A.B.C. 5D. 4【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菱形的性质的应用,能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S菱形=是解此题的关键.ABCD根据菱形性质求出AO=4,OB=3,∠AOB=90°,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再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O=OC,BO=OD,AC⊥BD,∵AC=8,DB=6,∴AO=4,OB=3,∠AOB=90°,由勾股定理得:AB==5,∵S菱形ABCD=,∴,∴DH=,故选A.2.在△ABC中,AB=10,AC=2,BC边上的高AD=6,则另一边BC等于()A. 10B. 8C. 6或10D. 8或10【答案】C【解析】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如图1所示,AB=10,AC=2,AD=6,在Rt△ABD和Rt△AC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8,CD==2,此时BC=BD+CD=8+2=10;如图2所示,AB=10,AC=2,AD=6,在Rt△ABD和Rt△AC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8,CD==2,此时BC=BD-CD=8-2=6,则BC的长为6或10.故选:C.分两种情况考虑,如图所示,分别在直角三角形ABD与直角三角形AC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与CD的长,即可求出BC的长.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AG=CH=8,BG=DH=6,连接GH,则线段GH的长为()A.B. 2C.D. 10-5【答案】B【解析】解:如图,延长BG交CH于点E,在△ABG和△CDH中,,∴△ABG≌△CDH(SSS),AG2+BG2=AB2,∴∠1=∠5,∠2=∠6,∠AGB=∠CHD=90°,∴∠1+∠2=90°,∠5+∠6=90°,又∵∠2+∠3=90°,∠4+∠5=90°,∴∠1=∠3=∠5,∠2=∠4=∠6,在△ABG和△BCE中,,∴△ABG≌△BCE(ASA),∴BE=AG=8,CE=BG=6,∠BEC=∠AGB=90°,∴GE=BE-BG=8-6=2,同理可得HE=2,在RT△GHE中,GH===2,故选:B.延长BG交CH于点E,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证明△ABG≌△CDH≌△BCE,可得GE=BE-BG=2、HE=CH-CE=2、∠HEG=90°,由勾股定理可得GH的长.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运用,通过证三角形全等得出△GH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把纸片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E处,AE交DC于点O,若,则AB的长为()A. 6cmB. 7cmC. 8cmD. 9cm【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根据折叠前后角相等可证AO=CO,在直角三角形ADO中,运用勾股定理求得DO,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解即可.【解答】解:根据折叠前后角相等可知∠BAC=∠EAC,∵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BAC=∠ACD,∴∠EAC=∠ACD,∴AO=CO=5cm,在直角三角形ADO中,DO==3cm,AB=CD=DO+CO=3+5=8cm.故选C.5.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AB在x轴上,AB的中点是坐标原点O,固定点A,B,把正方形沿箭头方向推,使点D落在y轴正半轴上点D′处,则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A. (,1)B. (2,1)C. (1,)D. (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正确地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由已知条件得到AD'=AD=2,AO=AB=1,根据勾股定理得到OD'==,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AD'=AD=2,AO=AB=1,∴OD'==,∵C'D'=2,C'D'∥AB,∴C'(2,),故选D.6.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米,则小巷的宽度为()A. 0.7米B. 1.5米C. 2.2米D. 2.4米【答案】C【解析】解:在Rt△ACB中,∵∠ACB=90°,BC=0.7米,AC=2.4米,∴AB2=0.72+2.42=6.25.在Rt△A′BD中,∵∠A′DB=90°,A′D=2米,BD2+A′D2=A′B2,∴BD2+22=6.25,∴BD2=2.25,∵BD>0,∴BD=1.5米,∴CD=BC+BD=0.7+1.5=2.2米.故选:C.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同理可得出BD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7.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6cm,8cm,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 ).A. 5cmB. 10cmC. 14cmD. 20cm【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主要利用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需熟记.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得AC⊥BD,OA=AC,OB=BD,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然后根据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OA=AC=×6=3cm,OB=BD=×8=4cm,根据勾股定理得,AB===5cm,所以,这个菱形的周长=4×5=20cm.故选D.8.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b、c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上述四种情况的面积关系满足S1+S2=S3图形个数有()A. 1B. 2C. 3D. 4【答案】D【解析】解:(1)S1=a2,S2=b2,S3=c2,∵a2+b2=c2,∴a2+b2=c2,∴S1+S2=S3.(2)S1=a2,S2=b2,S3=c2,∵a2+b2=c2,∴a2+b2=c2,∴S1+S2=S3.(3)S1=a2,S2=b2,S3=c2,∵a2+b2=c2,∴a2+b2=c2,∴S1+S2=S3.(4)S1=a2,S2=b2,S3=c2,∵a2+b2=c2,∴S1+S2=S3.综上可得,面积关系满足S1+S2=S3图形有4个.故选D.根据直角三角形a、b、c为边,应用勾股定理,可得a2+b2=c2.(1)第一个图形中,首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面积的求法,表示出3个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a2+b2=c2,可得S1+S2=S3.(2)第二个图形中,首先根据圆的面积的求法,表示出3个半圆的面积;然后根据a2+b2=c2,可得S1+S2=S3.(3)第三个图形中,首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求法,表示出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a2+b2=c2,可得S1+S2=S3.(4)第四个图形中,首先根据正方形的面积的求法,表示出3个正方形的面积;然后根据a2+b2=c2,可得S1+S2=S3.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此题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以及正方形的面积的求法,要熟练掌握9.如图,△ABC中,∠BAC=90°,AB=3,AC=4,点D是BC的中点,将△ABD沿AD翻折得到△AED,连CE,则线段CE的长等于()A. 2B.C.D.【答案】D【解析】解:如图连接BE交AD于O,作AH⊥BC于H.在Rt△ABC中,∵AC=4,AB=3,∴BC==5,∵CD=DB,∴AD=DC=DB=,∵•BC•AH=•AB•AC,∴AH=,∵AE=AB,∴点A在BE的垂直平分线上.∵DE=DB=DC,∴点D在BE的垂直平分线上,△BCE是直角三角形,∴AD垂直平分线段BE,∵•AD•BO=•BD•AH,∴OB=,∴BE=2OB=,在Rt△BCE中,EC===,故选:D.如图连接BE交AD于O,作AH⊥BC于H.首先证明AD垂直平分线段BE,△BCE是直角三角形,求出BC、BE,在Rt△BC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面积法求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0.如图,在△ABC中,AB=8,AC=6,∠BAC=3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B1C1,连接BC1,则BC1的长为()A. 6B. 8C. 10D. 12【答案】C【解析】解:∵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B1C1,∴AC=AC1,∠CAC1=60°,∵AB=8,AC=6,∠BAC=30°,∴∠BAC1=90°,AB=8,AC1=6,∴在Rt△BAC1中,BC1的长=,故选:C.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AC=AC1,∠BAC1=90°,进而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此题考查旋转的性质,关键是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AC=AC1,∠BAC1=90°.1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恰好是方程的两个根,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A. B. 3 C. 6 D. 9【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有关知识,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两根之积与两根之和的值,再根据勾股定理列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将此式化简为两根之积与两根之和的形式,最后代入两根之积与两根之和的值进行计算.【解答】解:设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c,两直角边分别为a与b.∵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恰好是方程2x2-8x+7=0的两个根,∴a+b=4,ab=3.5;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2=a2+b2=(a+b)2-2ab=16-7=9,∴c=3,故选B.12.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3,E为OC上一点,OE=1,连接BE,过点A作AF⊥BE于点F,与BD交于点G,则BF的长是()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关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GAO≌△EBO,得到OG=OE=1,证明△BFG∽△BO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3,∴∠AOB=90°,AO=BO=CO=3,∵AF⊥BE,∴∠EBO=∠GAO,在△GAO和△EBO中,,∴△GAO≌△EBO,∴OG=OE=1,∴BG=2,在Rt△BOE中,BE==,∵∠BFG=∠BOE=90°,∠GBF=∠EBO,∴△BFG∽△BOE,∴=,即=,解得,BF=.故选A.13.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AD∥BC,∠ABC=60°,∠BCD=30°,BC=6,那么△ACD的面积是()A. B. C. 2 D.【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以及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的难点是作出辅助线,构建矩形和直角三角形,目的是求得△ADC的底边AD以及该边上的高线DF的长度,如图,过点A作AE⊥BC于E,过点D作DF⊥BC于F.构建矩形AEFD和直角三角形,通过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E的长度,然后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如图,过点A作AE⊥BC于E,过点D作DF⊥BC于F.设AB=AD=x.又∵AD∥BC,∴四边形AEFD是矩形,∴AD=EF=x.在Rt△ABE中,∠ABC=60°,则∠BAE=30°,∴BE=AB=x,∴DF=AE==x,在Rt△CDF中,∠FCD=30°,则CF=DF•cot30°=x.又∵BC=6,∴BE+EF+CF=6,即x+x+x=6,解得x =2∴△ACD的面积是:AD•DF=x×x=×22=,故选:A.14.如图,在Rt△ABC中,∠C=90°,AC=6cm,BC=2cm,点P在边AC上,从点A向点C移动,点Q在边CB上,从点C向点B移动.若点P,Q均以1cm/s的速度同时出发,且当一点移动到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连接PQ,则线段PQ的最小值是()A. 20cmB. 18cmC. 2cmD. 3cm【答案】C【解析】解:设运动时间为ts,∵AP=CQ=t,∴CP=6-t,∴PQ===,∵0≤t≤2,∴当t=2时,PQ的值最小,∴线段PQ的最小值是2,故选:C.根据已知条件得到CP=6-t,得到PQ===,于是得到结论.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15.《九章算术》中的“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六尺.问折高者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丈=10尺),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6尺远,问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x尺,则可列方程为()A. x2-6=(10-x)2B. x2-62=(10-x)2C. x2+6=(10-x)2D. x2+62=(10-x)2【答案】D【解析】解:如图,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x尺,则AB=10-x,BC=6,在Rt△ABC中,AC2+BC2=AB2,即x2+62=(10-x)2.故选:D.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x尺,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16.如图,Rt△ABC中,∠B=90°,∠A=30°,DE垂直平分斜边AC,交AB于D,E是垂足,连接CD.若BD=1,则AC的长是()A.B. 2C.D. 4【答案】A【解析】解:∵在Rt△ABC中,∠B=90°,∠A=30°,∴∠ACB=60°,∵DE垂直平分斜边AC,∴AD=CD,∴∠ACD=∠A=30°,∴∠DCB=60°-30°=30°,在Rt△DBC中,∠B=90°,∠DCB=30°,BD=1,∴CD=2BD=2,由勾股定理得:BC==,在Rt△ABC中,∠B=90°,∠A=30°,BC=,∴AC=2BC=2,故选A.求出∠ACB,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D=CD,推出∠ACD=∠A=30°,求出∠DCB,即可求出BD、BC,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AC即可.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BC的长,注意: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7.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点E在边AB上,BE=4,过点E作EF∥BC,分别叫BD,CD于G,F两点。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提高练习与常考难题和培优题压轴题(含解析)-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提高练习与常考难题和培优题压轴题(含解析)-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提高练习与常考难题和培优题压轴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度为5,12,则斜边上的高()A.6 B.8 C .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则a2+b2=c2B.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C.在Rt△ABC中,∠C=90°,所以a2+b2=c2D.在Rt△ABC中,∠B=90°,所以a2+b2=c23.如图,是台阶的示意图.已知每个台阶的宽度都是30cm,每个台阶的高度都是15cm,连接AB,则AB等于()A.195cm B.200cm C.205cm D.210cm4.如图,在水池的正中央有一根芦苇,池底长10尺,它高出水而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则这根芦苇的长度是()A.10尺B.11尺C.12尺D.13尺5.如图所示,在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为()A.﹣1﹣B.1﹣C .﹣D.﹣1+6.一架2.5米长的梯子底部距离墙脚0.7米,若梯子的顶端下滑0.4米,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A.1.5米B.0.9米C.0.8米D.0.5米7.在△ABC中,∠ACB=90°,AC=12,BC=5,AM=AC,BN=BC,则MN的长为()A.2 B.2.6 C.3 D.48.如图,是2002年北京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合而成,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为a,较长直角边为b,那么(a+b)2的值为()A.13 B.19 C.25 D.169二.填空题(共5小题)9.将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第1页(共38页)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cm,则h的取值范围是.10.如图,一场暴雨过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树在距地面1米的点C处折断,树尖B恰好碰到地面,经测量AB=2米,则树高为米.11.已知Rt△ABC中,∠C=90°,a+b=14cm,c=10cm,则Rt△ABC的面积等于.12.观察下列勾股数第一组:3=2×1+1,4=2×1×(1+1),5=2×1×(1+1)+1第二组:5=2×2+1,12=2×2×(2+1),13=2×2×(2+1)+1第三组:7=2×3+1,24=2×3×(3+1),25=2×3×(3+1)+1第四组:9=2×4+1,40=2×4×(4+1),41=2×4×(4+1)+1…观察以上各组勾股数组成特点,第7组勾股数是(只填数,不填等式)13.观察下列一组数:列举:3、4、5,猜想:32=4+5;列举:5、12、13,猜想:52=12+13;列举:7、24、25,猜想:72=24+25;…列举:13、b、c,猜想:132=b+c;请你分析上述数据的规律,结合相关知识求得b= ,c= .三.解答题(共27小题)14.a,b,c为三角形ABC的三边,且满足a2+b2+c2+338=10a+24b+26c,试判别这个三角形的形状.15.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B=,CD=,DA=1,且AB⊥CB于B.试求:(1)∠BAD的度数;(2)四边形ABCD的面积.16.如图,小华准备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作一个三边长分别为4,5,的三角形,请你帮助小华作出来.17.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坐车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100km 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km到达目的地C点,求出A、C两点之间的距离.18.如图,在气象站台A的正西方向320km的B处有一台风中心,该台风中心以每小时20km的速度沿北偏东60°的BD方向移动,在距离台风中心200km内的地方都要受到其影响.(1)台风中心在移动过程中,与气象台A的最短距离是多少?第2页(共38页)(2)台风中心在移动过程中,气象台将受台风的影响,求台风影响气象台的时间会持续多长?19.如图,已知△ABC中,∠B=90°,AB=8cm,BC=6cm,P、Q分别为AB、BC边上的动点,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B→C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出发2秒后,求PQ的长;(2)从出发几秒钟后,△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3)在运动过程中,直线PQ能否把原三角形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若能够,请求出运动时间;若不能够,请说明理由.20.在△ABC中,AB、BC、AC 三边的长分别为、、,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华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画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1所示.这样不需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这种方法叫做构图法.(1)△ABC的面积为:.(2)若△DEF 三边的长分别为、、,请在图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相应的△DEF,并利用构图法求出它的面积为.(3)如图3,△ABC中,AG⊥BC于点G,以A为直角顶点,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ABC外作等腰Rt△ABE和等腰Rt△ACF,过点E、F作射线G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试探究EP与FQ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4)如图4,一个六边形的花坛被分割成7个部分,其中正方形PRBA,RQDC,QPFE的面积分别为13m2、25m2、36m2,则六边形花坛ABCDEF的面积是m2.21.(1)在△ABC中,AB、BC、AC 三边的长分别为、、,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如图1,某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的网格,再在网格中画出边长符合要求的格点三角形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这样不需要求△ABC 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就算出它的面积.请你将△ABC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思维拓展:(2)已知△ABC 三边的长分别为a(a>0),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我们把上述求△ABC面积的方法叫做构图法.如图2,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请在网格中画出相应的△ABC,并求出它的面积.第3页(共38页)类比创新:(3)若△ABC 三边的长分别为(m>0,n>0,且m≠n),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如图3,网格中每个小长方形长、宽都是m,n,请在网格中画出相应的△ABC,用网格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22.有一只喜鹊在一棵3m高的小树上觅食,它的巢筑在距离该树24m的一棵大树上,大树高14m,且巢离树顶部1m.当它听到巢中幼鸟的叫声,立即赶过去,如果它飞行的速度为5m/s,那它至少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赶回巢中?23.(拓展创新)在教材中,我们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利用完全相同的四个直角三角形采用拼图的方式验证了勾股定理的正确性.问题1: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形外作等边三角形,探究S′+S″与S的关系(如图1).问题2: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斜边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探究S′+S″与S的关系(如图2).问题3: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向形外作半圆,探究S′+S″与S的关系(如图3).24.如图,在平面坐标系中,点A、点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且OA=OB,另有两点C(a,b)和D(b,﹣a)(a、b均大于0);(1)连接OD、CD,求证:∠ODC=45°;(2)连接CO、CB、CA,若CB=1,C0=2,CA=3,求∠OCB的度数;(3)若a=b,在线段OA上有一点E,且AE=3,CE=5,AC=7,求△OCA的面积.25.11世纪的一位阿拉伯数学家曾提出一个“鸟儿捉鱼”的问题“小溪边长着两棵棕榈树,恰好隔岸相望.一棵树高是30肘尺(肘尺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另外一棵高20肘尺;两棵棕榈树的树干间的距离是50肘尺.每棵树的树顶上都停着一只鸟.忽然,两只鸟同时看见棕榈树间的水面上游出一条鱼,它们立刻飞去抓鱼,并且同时到达目标.问这条鱼出现的地方离开比较高的棕榈树的树根有多远?26.(1)先化简,再求值:x(x﹣2)﹣(x+1)(x﹣1),其中x=10.(2)已知,求代数式(x+1)2﹣4(x+1)+4的值.(3)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格点,请在给定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图:①从点A出发在图中画一条线段AB,使得AB=;②画出一个以(1)中的AB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使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并根据所第4页(共38页)画图形求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27.[问题情境]勾股定理是一条古老的数学定理,它有很多种证明方法.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根据弦图,利用面积法进行证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提出把“数学关系”(勾股定理)带到其它星球,作为地球人与其他星球“人”进行第一次“谈话”的语言;[定理表述]请你根据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叙述勾股定理;[尝试证明]以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为基础,将两个直角边长为a,b,斜边长为c的三角形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连接两个之间三角形的另外一对锐角的顶点(如图2),请你利用图2,验证勾股定理;[知识扩展]利用图2中的直角梯形,我们可以证明<,其证明步骤如下:∵BC=a+b,AD=又∵在直角梯形ABCD中,有BCAD(填大小关系),即∴.28.观察、思考与验证(1)如图1是一个重要公式的几何解释,请你写出这个公式;(2)如图2所示,∠B=∠D=90°,且B,C,D在同一直线上.试说明:∠ACE=90°;(3)伽菲尔德(1881年任美国第20届总统)利用(1)中的公式和图2证明了勾股定理(发表在1876年4月1日的《新英格兰教育日志》上),请你写出验证过程.29.超速行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如图,某观测点设在到公路l的距离为100米的点P处,一辆汽车由西向东匀速驶来,测得此车从A处行驶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3秒,并测得∠APO=60°,∠BPO=45°,是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每小时80千米的限制速度?(参考数据:=1.41,=1.73)30.中日钓鱼岛争端持续,我海监船加大钓鱼岛海域的巡航维权力度.如图,OA⊥OB,OA=45海里,OB=15海里,钓鱼岛位于O点,我国海监船在点B处发现有一不明国籍的渔船,自A点出发沿着AO 方向匀速驶向钓鱼岛所在地点O,我国海监船立即从B处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某直线去拦截这艘渔船,结果在点C处截住了渔船.(1)请用直尺和圆规作出C处的位置;(2)求我国海监船行驶的航程BC的长.第5页(共38页)31.在一次“构造勾股数”的探究性学习中,老师给出了下表:其中m、n为正整数,且m>n.(1)观察表格,当m=2,n=1时,此时对应的a、b、c的值能否为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说明你的理由.(2)探究a,b,c与m、n之间的关系并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a= ,b= ,c= .(3)以a,b,c为边长的三角形是否一定为直角三角形?如果是,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是,请举出反例.32.如图1,在4×8的网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动点P、Q分别从点D、A同时出发向右移动,点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的运动速度为每秒0.5个单位,当点P运动到点C时,两个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0<t<8).(1)请在4×8的网格纸图2中画出t为6秒时的线段PQ.并求其长度;(2)当t为多少时.△PQB是以BP为底的等腰三角形.33.阅读下面的情景对话,然后解答问题:(1)理解:①根据“奇异三角形”的定义,请你判断:“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吗?(填是或不是)②若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2,则该三角形(是或不是)奇异三角形.(2)探究:若Rt△ABC是奇异三角形,且其两边长分别为2、2,则第三边的长为,且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从小到大排列,不得含有分母).(3)设问:请提出一个和奇异三角形有关的问题.(不用解答)34.观察下列各式,你有什么发现?32=4+5,52=12+13,72=24+25,92=40+41,…第6页(共38页)用你的发现解决下列问题:(1)填空:112= +;(2)请用含字母n(n为正整数)的关系式表示出你发现的规律:;(3)结合勾股定理有关知识,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35.小明爸爸给小明出了一道题:如图,修公路AB遇到一座山,于是要修一条隧道BC.已知A,B,C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了在小山的两侧B,C同时施工.过点B作一直线m(在山的旁边经过),过点C作一直线l与m相交于D点,经测量∠ABD=130°,∠D=40°,BD=1000米,CD=800米.若施工队每天挖100米,求施工队几天能挖完?36.如图,把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形零件(△ABC,其中∠ACB=90°),放置在一凹槽内,三个顶点A,B,C分别落在凹槽内壁上,已知∠ADE=∠BED=90°,测得AD=5cm,BE=7cm,求该三角形零件的面积.37.如图,四边形ABCD的三边(AB、BC、CD)和BD的长度都为5厘米,动点P从A出发(A→B→D)到D,速度为2厘米/秒,动点Q从点D出发(D→C→B→A)到A,速度为2.8厘米/秒.5秒后P、Q相距3厘米,试确定5秒时△APQ的形状.38.一艘轮船以20海里/时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在途中接到台风警报,台风中心正以40海里/时的速度由南向北移动,距台风中心20海里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都属于台风区域,当轮船到A处时测得台风中心移到位于点A正南方的B处,且AB=100海里.若这艘轮船自A处按原速度继续航行,在途中是否会遇到台风?若会,则求出轮船最初遇到台风的时间;若不会,请说明理由.39.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在他的著作《算法统宗》中写了一首计算秋千绳索长度的词《西江月》:“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恰竿齐,五尺板高离地…”翻译成现代文为:如图,秋千OA静止的时候,踏板离地高一尺(AC=1尺),将它往前推进两步(EB=10尺),此时踏板升高离地五尺(BD=5尺),求秋千绳索(OA或OB)的长度.40.如图,∠AOB=90°,OA=45cm,OB=15cm,一机器人在点B处看见一个小球从点A出发沿着AO 方向匀速滚向点O,机器人立即从点B出发,沿直线匀速前进拦截小球,恰好在点C处截住了小球.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是多少?1.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为3和4,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A.12 B.7+C.12或7+D.以上都不对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44的选项为()第7页(共38页)A. B .C .D .3.如图,数轴上的点A所表示的数为x,则x的值为()A.B .﹣C.2 D.﹣24.如图,带阴影的正方形面积是.5.如图,在Rt△ABC中,∠BCA=90°,点D是BC上一点,AD=BD,若AB=8,BD=5,则CD= .6.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1)在图①中,画一个面积为10的正方形;(2)在图②、图③中,分别画两个不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使它们的三边长都是无理数.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提高练习与常考难题和培优题压轴题(含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16秋•吴江区期中)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度为5,12,则斜边上的高()A.6 B.8 C .D .【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得:斜边==13.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斜边上的高.【解答】解:由题意得,斜边为=13.所以斜边上的高=12×5÷13=.故选D.【点评】运用了勾股定理.注意: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两条直角边的乘积除以斜边.2.(2016春•抚顺县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8页(共38页)A.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则a2+b2=c2B.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C.在Rt△ABC中,∠C=90°,所以a2+b2=c2D.在Rt△ABC中,∠B=90°,所以a2+b2=c2【分析】在直角三角形中只有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且斜边对角为直角,根据此就可以直接判断A、B、C、D选项.【解答】解:在直角三角形中只有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且斜边对角为直角.A、不确定c是斜边,故本命题错误,即A选项错误;B、不确定第三边是否是斜边,故本命题错误,即B选项错误;C、∠C=90°,所以其对边为斜边,故本命题正确,即C选项正确;D、∠B=90°,所以斜边为b,所以a2+c2=b2,故本命题错误,即D选项错误;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正确运用,只有斜边的平方才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3.(2016春•临沭县期中)如图,是台阶的示意图.已知每个台阶的宽度都是30cm,每个台阶的高度都是15cm,连接AB,则AB等于()A.195cm B.200cm C.205cm D.210cm【分析】作出直角三角形后分别求得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后即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得斜边AB 的长.【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得:AC=15×5=75cm,BC=30×6=180cm,故AB===195c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难度不大.4.(2015春•青山区期中)如图,在水池的正中央有一根芦苇,池底长10尺,它高出水而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则这根芦苇的长度是()A.10尺B.11尺C.12尺D.13尺【分析】找到题中的直角三角形,设水深为x尺,根据勾股定理解答.【解答】解:设水深为x尺,则芦苇长为(x+1)尺,第9页(共38页)根据勾股定理得:x2+()2=(x+1)2,解得:x=12,芦苇的长度=x+1=12+1=13(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善于观察题目的信息是解题以及学好数学的关键.5.(2016春•南陵县期中)如图所示,在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为()A.﹣1﹣B.1﹣C .﹣D.﹣1+【分析】点A在以O为圆心,OB长为半径的圆上,所以在直角△BOC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圆O 的半径OA=OB=,然后由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可以求得a的值.【解答】解:如图,点A在以O为圆心,OB长为半径的圆上.∵在直角△BOC中,OC=2,BC=1,则根据勾股定理知OB===,∴OA=OB=,∴a=﹣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找出OA=OB是解题的关键.6.(2015春•蓟县期中)一架2.5米长的梯子底部距离墙脚0.7米,若梯子的顶端下滑0.4米,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A.1.5米B.0.9米C.0.8米D.0.5米【分析】先根据梯子的顶端下滑了0.4米求出A′C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在Rt△ABC中,AB=2.5m,BC=0.7m,∴AC===2.4(m).∵梯子的顶端下滑了0.4米,∴A′C=2m,∵在Rt△A′B′C中,A′B′=2.5m,A′C=2m,∴B′C==1.5m,∴BB′=B′C﹣BC=1.5﹣0.7=0.8m.故选C.第10页(共38页)【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7.(2015春•罗田县期中)在△ABC中,∠ACB=90°,AC=12,BC=5,AM=AC,BN=BC,则MN的长为()A.2 B.2.6 C.3 D.4【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可解答.【解答】解: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AB==13,又∵AC=12,BC=5,AM=AC,BN=BC,∴AM=12,BN=5,∴MN=AM+BN﹣AB=12+5﹣13=4.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找到关系MN=AM+BN﹣AB是关键.8.(2016春•重庆校级期中)如图,是2002年北京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合而成,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为a,较长直角边为b,那么(a+b)2的值为()A.13 B.19 C.25 D.169【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知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此题中斜边的平方即为大正方形的面积13,2ab即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从而不难求得(a+b)2的值.【解答】解:(a+b)2=a2+b2+2ab=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13+(13﹣1)=25.故选C.【点评】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注意完全平方公式的展开:(a+b)2=a2+b2+2ab,还要注意图形的面积和a,b之间的关系.二.填空题(共5小题)9.(2016春•固始县期中)将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cm,则h的取值范围是7cm≤h≤16cm .第11页(共38页)【分析】如图,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然后分别利用已知条件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h的取值范围.【解答】解:如图,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h=24﹣8=16cm;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在Rt△ABD中,AD=15,BD=8,∴AB==17,∴此时h=24﹣17=7cm,所以h的取值范围是7cm≤h≤16cm.故答案为:7cm≤h≤16cm.【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求出h的值最大值与最小值是解题关键.10.(2015春•汕头校级期中)如图,一场暴雨过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树在距地面1米的点C处折断,树尖B恰好碰到地面,经测量AB=2米,则树高为(1+)米.【分析】根据题意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C的长,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在直角△ABC中,AC2+AB2=BC2,则12+22=BC 2,∴BC=,∴则树高为:(1+)m.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C的长是解题关键.11.(2016春•高安市期中)已知Rt△ABC中,∠C=90°,a+b=14cm,c=10cm,则Rt△ABC的面积等于24cm2.【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系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将a+b与c的值代入求出ab的值,即可确定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解答】解:∵Rt△ABC中,∠C=90°,a+b=14cm,c=10cm,∴由勾股定理得:a2+b2=c2,即(a+b)2﹣2ab=c2=100,∴196﹣2ab=100,即ab=48,第12页(共38页)则Rt△ABC 的面积为ab=24(cm2).故答案为:24cm2.【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12.(2016春•嘉祥县期中)观察下列勾股数第一组:3=2×1+1,4=2×1×(1+1),5=2×1×(1+1)+1第二组:5=2×2+1,12=2×2×(2+1),13=2×2×(2+1)+1第三组:7=2×3+1,24=2×3×(3+1),25=2×3×(3+1)+1第四组:9=2×4+1,40=2×4×(4+1),41=2×4×(4+1)+1…观察以上各组勾股数组成特点,第7组勾股数是15,112,113 (只填数,不填等式)【分析】通过观察,得出规律:这类勾股数分别为2n+1,2n(n+1),2n(n+1)+1,由此可写出第7组勾股数.【解答】解:∵第1组:3=2×1+1,4=2×1×(1+1),5=2×1×(1+1)+1,第2组:5=2×2+1,12=2×2×(2+1),13=2×2×(2+1)+1,第3组:7=2×3+1,24=2×3×(3+1),25=2×3×(3+1)+1,第4组:9=2×4+1,40=2×4×(4+1)41=2×4×(4+1)+1,∴第7组勾股数是2×7+1=15,2×7×(7+1)=112,2×7×(7+1)+1=113,即15,112,113.故答案为:15,112,113.【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勾股数,属于规律性题目,关键是通过观察找出规律求解.13.(2009春•武昌区期中)观察下列一组数:列举:3、4、5,猜想:32=4+5;列举:5、12、13,猜想:52=12+13;列举:7、24、25,猜想:72=24+25;…列举:13、b、c,猜想:132=b+c;请你分析上述数据的规律,结合相关知识求得b= 84 ,c= 85 .【分析】认真观察三个数之间的关系:首先发现每一组的三个数为勾股数,第一个数为从3开始连续的奇数,第二、三个数为连续的自然数;进一步发现第一个数的平方是第二、三个数的和;最后得出第n组数为(2n+1),(),(),由此规律解决问题.第13页(共38页)【解答】解:在32=4+5中,4=,5=;在52=12+13中,12=,13=;…则在13、b、c中,b==84,c==85.【点评】认真观察各式的特点,总结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27小题)14.(2016春•黄冈期中)a,b,c为三角形ABC的三边,且满足a2+b2+c2+338=10a+24b+26c,试判别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分析】现对已知的式子变形,出现三个非负数的平方和等于0的形式,求出a、b、c,再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解答】解:由a2+b2+c2+338=10a+24b+26c,得:(a2﹣10a+25)+(b2﹣24b+144)+(c2﹣26c+169)=0,即:(a﹣5)2+(b﹣12)2+(c﹣13)2=0,由非负数的性质可得:,解得,∵52+122=169=132,即a2+b2=c2,∴∠C=90°,即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完全平方公式、非负数的性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15.(2016秋•永登县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B=,CD=,DA=1,且AB⊥CB于B.试求:(1)∠BAD的度数;(2)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析】连接AC,则在直角△ABC中,已知AB,BC可以求AC,根据AC,AD,CD的长可以判定△ACD为直角三角形,(1)根据∠BAD=∠CAD+∠BAC,可以求解;第14页(共38页)(2)根据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ABC和△ACD的面积之和可以解题.【解答】解:(1)连接AC,∵AB⊥CB于B,∴∠B=90°,在△ABC中,∵∠B=90°,∴AB2+BC2=AC2,又∵AB=CB=,∴AC=2,∠BAC=∠BCA=45°,∵CD=,DA=1,∴CD2=5,DA2=1,AC2=4.∴AC2+DA2=CD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DAC=90°,∴∠BAD=∠BAC+∠DAC=45°+90°=135°;(2)∵∠DAC=90°,AB⊥CB于B,∴S△ABC =,S△DAC=,∵AB=CB=,DA=1,AC=2,∴S△ABC =1,S△DAC=1而S四边形ABCD =S△ABC+S△DAC,∴S四边形ABCD=2.【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考查了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考查了直角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本题中求证△ACD是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6.(2016春•邹城市校级期中)如图,小华准备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作一个三边长分别为4,5,的三角形,请你帮助小华作出来.【分析】直接利用网格结合勾股定理求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正确借助网格求出是解题关键.17.(2015春•平南县期中)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坐车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100km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km到达目的地C点,求出A、C两点之间的距离.第15页(共38页)【分析】根据所走的方向可判断出△ABC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解.【解答】解:∵AD∥BE∴∠ABE=∠DAB=60°∵∠CBE=30°∴∠ABC=180°﹣∠ABE﹣∠CBE=180°﹣60°﹣30°=90°,在Rt△ABC 中,∴==200,∴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0km.【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先确定是直角三角形后,根据各边长,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C 的长,且求出∠DAC的度数,进而可求出点C在点A的什么方向上.18.(2015秋•新泰市期中)如图,在气象站台A的正西方向320km的B处有一台风中心,该台风中心以每小时20km的速度沿北偏东60°的BD方向移动,在距离台风中心200km内的地方都要受到其影响.(1)台风中心在移动过程中,与气象台A的最短距离是多少?(2)台风中心在移动过程中,气象台将受台风的影响,求台风影响气象台的时间会持续多长?【分析】(1)过A作AE⊥BD于E,线段AE的长即为台风中心与气象台A的最短距离,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果;(2)根据题意得出线段CD就是气象台A受到台风影响的路程,求出CD的长,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1)过A作AE⊥BD于E,如图1所示:∵台风中心在BD上移动,∴AE的长即为气象台距离台风中心的最短距离,在Rt△ABE中,∠ABE=90°﹣60°=30°,∴AE=AB=160,即台风中心在移动过程中,与气象台A的最短距离是160km.(2)∵台风中心以每小时20km的速度沿北偏东60°的BD方向移动,在距离台风中心200km内的地方都要受到其影响,∴线段CD就是气象台A受到台风影响的路程,连接AC,如图2所示:第16页(共38页)在Rt△ACE中,AC=200km,AE=160km,∴CE==120km,∵AC=AD,AE⊥CD,∴CE=ED=120km,∴CD=240km.∴台风影响气象台的时间会持续240÷20=12(小时).【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垂径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出CD是解决问题(2)的关键.19.(2015春•阳东县期中)如图,已知△ABC中,∠B=90°,AB=8cm,BC=6cm,P、Q分别为AB、BC边上的动点,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B→C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出发2秒后,求PQ的长;(2)从出发几秒钟后,△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3)在运动过程中,直线PQ能否把原三角形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若能够,请求出运动时间;若不能够,请说明理由.【分析】(1)我们求出BP、BQ的长,用勾股定理解决即可.(2)△PQB形成等腰三角形,即BP=BQ,我们可设时间为t,列出方程2t=8﹣1×t,解方程即得结果.(3)直线PQ把原三角形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C=10cm,即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则有BP+BQ=12,即2t+(8﹣1×t)=12,解方程即可.【解答】解:(1)出发2秒后,AP=2,BQ=4,∴BP=8﹣2=6,PQ==2;(3分)(2)设时间为t,列方程得2t=8﹣1×t,解得t=;(6分)(3)假设直线PQ能把原三角形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由AB=8cm,BC=6cm,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C=10cm,第17页(共38页)。

勾股定理的练习题初二

勾股定理的练习题初二

勾股定理的练习题初二小明是初二学生,最近在学习数学中的勾股定理。

为了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他开始了一系列的练习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跟随小明的脚步,一起来解决一些关于勾股定理的练习题。

练习题一: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3cm,另一条直角边长为5cm,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我们知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

设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x,则可以得到方程:x^2 + 5^2 = 13^2化简方程并求解x,可以得到:x^2 = 169 - 25x^2 = 144x = √144x = 12所以,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12cm。

练习题二: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cm,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6cm,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解答:同样地,我们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y,可以得到方程:y^2 + 6^2 = 10^2化简方程并求解y,可以得到:y^2 = 100 - 36y^2 = 64y = √64y = 8因此,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8cm。

通过这两个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在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的情况下,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解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这个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测量房间的对角线长度、计算附近建筑物的高度等等。

练习题三: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得到方程:3^2 + 4^2 = c^29 + 16 = c^225 = c^2c = √25c = 5所以,斜边的长度为5cm。

练习题四: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7cm,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8cm,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解答: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z,可以得到方程:8^2 + z^2 = 17^264 + z^2 = 289z^2 = 289 - 64z^2 = 225z = √225z = 15因此,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15cm。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提高练习与常考难题和培优题压轴题(含解析)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提高练习与常考难题和培优题压轴题(含解析)

初二數學勾股定理提高練習與常考難題和培優題壓軸題(含解析)一.選擇題(共8小題)1.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長度為5,12,則斜邊上的高()A.6 B.8 C .D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邊,則a2+b2=c2B.在直角三角形中兩邊和的平方等于第三邊的平方C.在Rt△ABC中,∠C=90°,所以a2+b2=c2D.在Rt△ABC中,∠B=90°,所以a2+b2=c23.如圖,是臺階的示意圖.已知每個臺階的寬度都是30cm,每個臺階的高度都是15cm,連接AB,則AB等于()A.195cm B.200cm C.205cm D.210cm4.如圖,在水池的正中央有一根蘆葦,池底長10尺,它高出水而1尺,如果把這根蘆葦拉向水池一邊,它的頂端恰好到達池邊的水面則這根蘆葦的長度是()GAGGAGAGGAFFFFAFAFA.10尺B.11尺C.12尺D.13尺5.如圖所示,在數軸上點A所表示的數為a,則a的值為()A.﹣1﹣B.1﹣C .﹣ D.﹣1+6.一架2.5米長的梯子底部距離墻腳0.7米,若梯子的頂端下滑0.4米,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動了()A.1.5米B.0.9米C.0.8米D.0.5米7.在△ABC中,∠ACB=90°,AC=12,BC=5,AM=AC,BN=BC,則MN的長為()GAGGAGAGGAFFFFAFAFA.2 B.2.6 C.3 D.48.如圖,是2002年北京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會徽,由4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合而成,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積是13,小正方形的面積是1,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邊為a,較長直角邊為b,那么(a+b)2的值為()A.13 B.19 C.25 D.169二.填空題(共5小題)9.將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徑為15cm,高8cm的圓柱形水杯中,如圖所示,設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長度為hcm,則h的取值范圍是.GAGGAGAGGAFFFFAFAF10.如圖,一場暴雨過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樹在距地面1米的點C處折斷,樹尖B恰好碰到地面,經測量AB=2米,則樹高為米.11.已知Rt△ABC中,∠C=90°,a+b=14cm,c=10cm,則Rt △ABC的面積等于.12.觀察下列勾股數第一組:3=2×1+1,4=2×1×(1+1),5=2×1×(1+1)+1第二組:5=2×2+1,12=2×2×(2+1),13=2×2×(2+1)+1第三組:7=2×3+1,24=2×3×(3+1),25=2×3×(3+1)+1第四組:9=2×4+1,40=2×4×(4+1),41=2×4×(4+1)+1GAGGAGAGGAFFFFAFAF…觀察以上各組勾股數組成特點,第7組勾股數是(只填數,不填等式)13.觀察下列一組數:列舉:3、4、5,猜想:32=4+5;列舉:5、12、13,猜想:52=12+13;列舉:7、24、25,猜想:72=24+25;…列舉:13、b、c,猜想:132=b+c;請你分析上述數據的規律,結合相關知識求得b= ,c= .三.解答題(共27小題)14.a,b,c為三角形ABC的三邊,且滿足a2+b2+c2+338=10a+24b+26c,試判別這個三角形的形狀.15.如圖:四邊形ABCD中,AB=CB=,CD=,DA=1,且AB ⊥CB于B.試求:(1)∠BAD的度數;(2)四邊形ABCD的面積.GAGGAGAGGAFFFFAFAF16.如圖,小華準備在邊長為1的正方形網格中,作一個三邊長分別為4,5,的三角形,請你幫助小華作出來.17.如圖所示,在一次夏令營活動中,小明坐車從營地A點出發,沿北偏東60°方向走了100km到達B點,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km到達目的地C點,求出A、C兩點之間的距離.18.如圖,在氣象站臺A的正西方向320km的B處有一臺風中心,該臺風中心以每小時20km的速度沿北偏東60°的BDGAGGAGAGGAFFFFAFAF方向移動,在距離臺風中心200km內的地方都要受到其影響.(1)臺風中心在移動過程中,與氣象臺A的最短距離是多少?(2)臺風中心在移動過程中,氣象臺將受臺風的影響,求臺風影響氣象臺的時間會持續多長?19.如圖,已知△ABC中,∠B=90°,AB=8cm,BC=6cm,P、Q分別為AB、BC邊上的動點,點P從點A開始沿A?B方向運動,且速度為每秒1cm,點Q從點B開始B→C方向運動,且速度為每秒2cm,它們同時出發;設出發的時間為t秒.(1)出發2秒后,求PQ的長;(2)從出發幾秒鐘后,△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3)在運動過程中,直線PQ能否把原三角形周長分成相等的兩部分?若能夠,請求出運動時間;若不能夠,請說明理由.GAGGAGAGGAFFFFAFAF20.在△ABC中,AB、BC、AC 三邊的長分別為、、,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小華同學在解答這道題時,先畫一個正方形網格(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再在網格中畫出格點△ABC(即△ABC三個頂點都在小正方形的頂點處),如圖1所示.這樣不需求△ABC的高,而借用網格就能計算出它的面積.這種方法叫做構圖法.(1)△ABC的面積為:.(2)若△DEF三邊的長分別為、、,請在圖2的正方形網格中畫出相應的△DEF,并利用構圖法求出它的面積為.(3)如圖3,△ABC中,AG⊥BC于點G,以A為直角頂點,分別以AB、AC為直角邊,向△ABC外作等腰Rt△ABE和等腰Rt△ACF,過點E、F作射線GA的垂線,垂足分別為P、Q.試探究EP與FQ之間的數量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4)如圖4,一個六邊形的花壇被分割成7個部分,其中正GAGGAGAGGAFFFFAFAF方形PRBA,RQDC,QPFE的面積分別為13m2、25m2、36m2,則的面積是m2.六邊形花壇ABCDEF如圖1,某同學在解答這道題時,先建立一個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是1的網格,再在網格中畫出邊長符合要求的格點三角形ABC(即△ABC三個頂點都在小正方形的頂點處),這樣不需要求△ABC的高,而借用網格就能就算出它的面積.請你將△ABC的面積直接填寫在橫線上.思維拓展:(2)已知△ABC三邊的長分別為a(a>0),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我們把上述求△ABC面積的方法叫做構圖法.如圖2,網格GAGGAGAGGAFFFFAFAF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是a,請在網格中畫出相應的△ABC,并求出它的面積.類比創新:(3)若△ABC 三邊的長分別為(m >0,n>0,且m≠n),求出這個三角形的面積.如圖3,網格中每個小長方形長、寬都是m,n,請在網格中畫出相應的△ABC,用網格計算這個三角形的面積.22.有一只喜鵲在一棵3m高的小樹上覓食,它的巢筑在距離該樹24m的一棵大樹上,大樹高14m,且巢離樹頂部1m.當它聽到巢中幼鳥的叫聲,立即趕過去,如果它飛行的速度為5m/s,那它至少需要多少時間才能趕回巢中?23.(拓展創新)在教材中,我們通過數格子的方法發現了GAGGAGAGGAFFFFAFAF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利用完全相同的四個直角三角形采用拼圖的方式驗證了勾股定理的正確性.問題1:以直角三角形的三邊為邊向形外作等邊三角形,探究S′+S″與S的關系(如圖1).問題2:以直角三角形的三邊為斜邊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探究S′+S″與S的關系(如圖2).問題3:以直角三角形的三邊為直徑向形外作半圓,探究S′+S″與S的關系(如圖3).24.如圖,在平面坐標系中,點A、點B分別在x軸、y軸的正半軸上,且OA=OB,另有兩點C(a,b)和D(b,﹣a)(a、b均大于0);(1)連接OD、CD,求證:∠ODC=45°;(2)連接CO、CB、CA,若CB=1,C0=2,CA=3,求∠OCB的度數;GAGGAGAGGAFFFFAFAF(3)若a=b,在線段OA上有一點E,且AE=3,CE=5,AC=7,求△OCA的面積.25.11世紀的一位阿拉伯數學家曾提出一個“鳥兒捉魚”的問題“小溪邊長著兩棵棕櫚樹,恰好隔岸相望.一棵樹高是30肘尺(肘尺是古代的長度單位),另外一棵高20肘尺;兩棵棕櫚樹的樹干間的距離是50肘尺.每棵樹的樹頂上都停著一只鳥.忽然,兩只鳥同時看見棕櫚樹間的水面上游出一條魚,它們立刻飛去抓魚,并且同時到達目標.問這條魚出現的地方離開比較高的棕櫚樹的樹根有多遠?26.(1)先化簡,再求值:x(x﹣2)﹣(x+1)(x﹣1),其中x=10.(2)已知,求代數式(x+1)2﹣4(x+1)+4的值.(3)如圖,正方形網格中的每個小正方形邊長都是1,每個GAGGAGAGGAFFFFAFAF小格的頂點叫格點,請在給定的網格中按要求畫圖:①從點A出發在圖中畫一條線段AB,使得AB=;②畫出一個以(1)中的AB為斜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使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都在格點上,并根據所畫圖形求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長.27.[問題情境]勾股定理是一條古老的數學定理,它有很多種證明方法.我國漢代數學家趙爽根據弦圖,利用面積法進行證明,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提出把“數學關系”(勾股定理)帶到其它星球,作為地球人與其他星球“人”進行第一次“談話”的語言;[定理表述]請你根據圖1中的直角三角形敘述勾股定理;[嘗試證明]以圖1中的直角三角形為基礎,將兩個直角邊長為a,b,斜邊長為c的三角形按如圖所示的方式放置,連接GAGGAGAGGAFFFFAFAF兩個之間三角形的另外一對銳角的頂點(如圖2),請你利用圖2,驗證勾股定理;[知識擴展]利用圖2中的直角梯形,我們可以證明<,其證明步驟如下:∵BC=a+b,AD=又∵在直角梯形ABCD中,有BCAD(填大小關系),即∴.28.觀察、思考與驗證(1)如圖1是一個重要公式的幾何解釋,請你寫出這個公式;(2)如圖2所示,∠B=∠D=90°,且B,C,D在同一直線上.試說明:∠ACE=90°;(3)伽菲爾德(1881年任美國第20屆總統)利用(1)中的公式和圖2證明了勾股定理(發表在1876年4月1日的《新英格蘭教育日志》上),請你寫出驗證過程.GAGGAGAGGAFFFFAFAF29.超速行駛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如圖,某觀測點設在到公路l的距離為100米的點P處,一輛汽車由西向東勻速駛來,測得此車從A處行駛到B處所用的時間為3秒,并測得∠APO=60°,∠BPO=45°,是判斷此車是否超過了每小時80千米的限制速度?(參考數據:=1.41,=1.73)30.中日釣魚島爭端持續,我海監船加大釣魚島海域的巡航維權力度.如圖,OA⊥OB,OA=45海里,OB=15海里,釣魚島位于O點,我國海監船在點B處發現有一不明國籍的漁船,自A點出發沿著AO方向勻速駛向釣魚島所在地點O,我國海監船立即從B處出發以相同的速度沿某直線去攔截這艘漁船,結果在點C處截住了漁船.GAGGAGAGGAFFFFAFAF(1)請用直尺和圓規作出C處的位置;(2)求我國海監船行駛的航程BC的長.31.在一次“構造勾股數”的探究性學習中,老師給出了下表:m 2 3 3 4…n 1 1 2 3…a22+1232+12 32+2242+32…b 4 6 1224 …c22﹣1232﹣1232﹣22 42﹣32…其中m、n為正整數,且m>n.(1)觀察表格,當m=2,n=1時,此時對應的a、b、c的值能否為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長?說明你的理由.(2)探究a,b,c與m、n之間的關系并用含m、n的代數式表示:a= ,b= ,c= .(3)以a,b,c為邊長的三角形是否一定為直角三角形?如果是,請說明理由;如果不是,請舉出反例.GAGGAGAGGAFFFFAFAF32.如圖1,在4×8的網格紙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為1,動點P、Q分別從點D、A同時出發向右移動,點P的運動速度為每秒1個單位,點Q的運動速度為每秒0.5個單位,當點P運動到點C時,兩個點都停止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 (0<t<8).(1)請在4×8的網格紙圖2中畫出t為6秒時的線段PQ.并求其長度;(2)當t為多少時.△PQB是以BP為底的等腰三角形.33.閱讀下面的情景對話,然后解答問題:(1)理解:GAGGAGAGGAFFFFAFAF①根據“奇異三角形”的定義,請你判斷:“等邊三角形一定是奇異三角形”嗎?(填是或不是)②若某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1、、2,則該三角形(是或不是)奇異三角形.(2)探究:若Rt△ABC是奇異三角形,且其兩邊長分別為2、2,則第三邊的長為,且這個直角三角形的三邊之比為(從小到大排列,不得含有分母).(3)設問:請提出一個和奇異三角形有關的問題.(不用解答)34.觀察下列各式,你有什么發現?32=4+5,52=12+13,72=24+25,92=40+41,…用你的發現解決下列問題:(1)填空:112= + ;(2)請用含字母n(n為正整數)的關系式表示出你發現的規律:;(3)結合勾股定理有關知識,說明你的結論的正確性.35.小明爸爸給小明出了一道題:如圖,修公路AB遇到一GAGGAGAGGAFFFFAFAF座山,于是要修一條隧道BC.已知A,B,C在同一條直線上,為了在小山的兩側B,C同時施工.過點B作一直線m(在山的旁邊經過),過點C作一直線l與m相交于D點,經測量∠ABD=130°,∠D=40°,BD=1000米,CD=800米.若施工隊每天挖100米,求施工隊幾天能挖完?36.如圖,把一塊等腰直角三角形零件(△ABC,其中∠ACB=90°),放置在一凹槽內,三個頂點A,B,C分別落在凹槽內壁上,已知∠ADE=∠BED=90°,測得AD=5cm,BE=7cm,求該三角形零件的面積.37.如圖,四邊形ABCD的三邊(AB、BC、CD)和BD的長度都為5厘米,動點P從A出發(A→B→D)到D,速度為2厘GAGGAGAGGAFFFFAFAF米/秒,動點Q從點D出發(D→C→B→A)到A,速度為2.8厘米/秒.5秒后P、Q相距3厘米,試確定5秒時△APQ的形狀.38.一艘輪船以20海里/時的速度由西向東航行,在途中接到臺風警報,臺風中心正以40海里/時的速度由南向北移動,距臺風中心20海里的圓形區域(包括邊界)都屬于臺風區域,當輪船到A處時測得臺風中心移到位于點A正南方的B 處,且AB=100海里.若這艘輪船自A處按原速度繼續航行,在途中是否會遇到臺風?若會,則求出輪船最初遇到臺風的時間;若不會,請說明理由.GAGGAGAGGAFFFFAFAF39.明朝數學家程大位在他的著作《算法統宗》中寫了一首計算秋千繩索長度的詞《西江月》:“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離地°送行二步恰竿齊,五尺板高離地…”翻譯成現代文為:如圖,秋千OA靜止的時候,踏板離地高一尺(AC=1尺),將它往前推進兩步(EB=10尺),此時踏板升高離地五尺(BD=5尺),求秋千繩索(OA或OB)的長度.40.如圖,∠AOB=90°,OA=45cm,OB=15cm,一機器人在點B處看見一個小球從點A出發沿著AO方向勻速滾向點O,機器人立即從點B出發,沿直線勻速前進攔截小球,恰好在點GAGGAGAGGAFFFFAFAFC處截住了小球.如果小球滾動的速度與機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機器人行走的路程BC是多少?1.已知直角三角形兩邊的長為3和4,則此三角形的周長為()A.12 B.7+ C.12或7+D.以上都不對2.圖中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積為144的選項為()A .B . C .D .3.如圖,數軸上的點A所表示的數為x,則x的值為()A .B .﹣ C.2 D.﹣2GAGGAGAGGAFFFFAFAF4.如圖,帶陰影的正方形面積是.5.如圖,在Rt△ABC中,∠BCA=90°,點D是BC上一點,AD=BD,若AB=8,BD=5,則CD= .6.正方形網格中的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是1,每個小格的頂點叫做格點,以格點為頂點,(1)在圖①中,畫一個面積為10的正方形;(2)在圖②、圖③中,分別畫兩個不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使它們的三邊長都是無理數.GAGGAGAGGAFFFFAFAFGAGGAGAGGAFFFFAFAF初二數學勾股定理提高練習與常考難題和培優題壓軸題(含解析)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8小題)1.(2016秋?吳江區期中)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長度為5,12,則斜邊上的高()A.6 B.8 C .D .【分析】首先根據勾股定理,得:斜邊==13.再根據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求出斜邊上的高.【解答】解:由題意得,斜邊為=13.所以斜邊上的高=12×5÷13=.故選D.【點評】運用了勾股定理.注意: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高等于兩條直角邊的乘積除以斜邊.2.(2016春?撫順縣期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邊,則a2+b2=c2GAGGAGAGGAFFFFAFAFB.在直角三角形中兩邊和的平方等于第三邊的平方C.在Rt△ABC中,∠C=90°,所以a2+b2=c2D.在Rt△ABC中,∠B=90°,所以a2+b2=c2【分析】在直角三角形中只有斜邊的平方等于其他兩邊的平方的和,且斜邊對角為直角,根據此就可以直接判斷A、B、C、D選項.【解答】解:在直角三角形中只有斜邊的平方等于其他兩邊的平方的和,且斜邊對角為直角.A、不確定c是斜邊,故本命題錯誤,即A選項錯誤;B、不確定第三邊是否是斜邊,故本命題錯誤,即B選項錯誤;C、∠C=90°,所以其對邊為斜邊,故本命題正確,即C選項正確;D、∠B=90°,所以斜邊為b,所以a2+c2=b2,故本命題錯誤,即D選項錯誤;故選 C.【點評】本題考查了勾股定理的正確運用,只有斜邊的平方才等于其他兩邊的平方和.GAGGAGAGGAFFFFAFAF3.(2016春?臨沭縣期中)如圖,是臺階的示意圖.已知每個臺階的寬度都是30cm,每個臺階的高度都是15cm,連接AB,則AB等于()A.195cm B.200cm C.205cm D.210cm【分析】作出直角三角形后分別求得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的長后即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得斜邊AB的長.【解答】解:如圖,由題意得:AC=15×5=75cm,BC=30×6=180cm,故AB===195cm.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勾股定理的應用,解題的關鍵是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難度不大.4.(2015春?青山區期中)如圖,在水池的正中央有一根蘆GAGGAGAGGAFFFFAFAF葦,池底長10尺,它高出水而1尺,如果把這根蘆葦拉向水池一邊,它的頂端恰好到達池邊的水面則這根蘆葦的長度是()A.10尺B.11尺C.12尺D.13尺【分析】找到題中的直角三角形,設水深為x尺,根據勾股定理解答.【解答】解:設水深為x尺,則蘆葦長為(x+1)尺,根據勾股定理得:x2+()2=(x+1)2,解得:x=12,蘆葦的長度=x+1=12+1=13(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正確運用勾股定理.善于觀察題目的信息是解題以及學好數學的關鍵.5.(2016春?南陵縣期中)如圖所示,在數軸上點A所表示GAGGAGAGGAFFFFAFAF的數為a,則a的值為()A.﹣1﹣B.1﹣C .﹣ D.﹣1+【分析】點A在以O為圓心,OB長為半徑的圓上,所以在直角△BOC中,根據勾股定理求得圓O的半徑OA=OB=,然后由實數與數軸的關系可以求得a的值.【解答】解:如圖,點A在以O為圓心,OB長為半徑的圓上.∵在直角△BOC中,OC=2,BC=1,則根據勾股定理知OB===,∴OA=OB=,∴a=﹣1﹣.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勾股定理、實數與數軸.找出OA=OB是解題的關鍵.GAGGAGAGGAFFFFAFAF6.(2015春?薊縣期中)一架2.5米長的梯子底部距離墻腳0.7米,若梯子的頂端下滑0.4米,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動了()A.1.5米B.0.9米C.0.8米D.0.5米【分析】先根據梯子的頂端下滑了0.4米求出A′C 的長,再根據勾股定理求出B′C 的長,進而可得出結論.【解答】解:(1)∵在Rt△ABC中,AB=2.5m,BC=0.7m,∴AC===2.4(m).∵梯子的頂端下滑了0.4米,∴A′C=2m,∵在Rt△A′B′C中,A′B′=2.5m,A′C=2m,∴B′C==1.5m,∴BB′=B′C﹣BC=1.5﹣0.7=0.8m.故選C.GAGGAGAGGAFFFFAFAF【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應用,關鍵是掌握勾股定理:在任何一個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長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邊長的平方.7.(2015春?羅田縣期中)在△ABC中,∠ACB=90°,AC=12,BC=5,AM=AC,BN=BC,則MN的長為()A.2 B.2.6 C.3 D.4【分析】根據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長即可解答.【解答】解:在Rt△ABC中,根據勾股定理,AB==13,又∵AC=12,BC=5,AM=AC,BN=BC,∴AM=12,BN=5,∴MN=AM+BN﹣AB=12+5﹣13=4.GAGGAGAGGAFFFFAFAF故選D.【點評】本題綜合考查了勾股定理的應用,找到關系MN=AM+BN﹣AB是關鍵.8.(2016春?重慶校級期中)如圖,是2002年北京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會徽,由4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合而成,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積是13,小正方形的面積是1,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邊為a,較長直角邊為b,那么(a+b)2的值為()A.13 B.19 C.25 D.169【分析】根據勾股定理,知兩條直角邊的平方等于斜邊的平方,此題中斜邊的平方即為大正方形的面積13,2ab即四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和,從而不難求得(a+b)2的值.【解答】解:(a+b)2=a2+b2+2abGAGGAGAGGAFFFFAFAF=大正方形的面積+四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和=13+(13﹣1)=25.故選C.【點評】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證明,注意完全平方公式的展開:(a+b)2=a2+b2+2ab,還要注意圖形的面積和a,b之間的關系.二.填空題(共5小題)9.(2016春?固始縣期中)將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徑為15cm,高8cm的圓柱形水杯中,如圖所示,設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長度為hcm,則h的取值范圍是7cm≤h≤16cm .【分析】如圖,當筷子的底端在A點時,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長度最短;當筷子的底端在D點時,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GAGGAGAGGAFFFFAFAF長度最長.然后分別利用已知條件根據勾股定理即可求出h 的取值范圍.【解答】解:如圖,當筷子的底端在D點時,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長度最長,∴h=24﹣8=16cm;當筷子的底端在A點時,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長度最短,在Rt△ABD中,AD=15,BD=8,∴AB==17,∴此時h=24﹣17=7cm,所以h的取值范圍是7cm≤h≤16cm.故答案為:7cm≤h≤16cm.【點評】本題考查了勾股定理的應用,求出h的值最大值與最小值是解題關鍵.10.(2015春?汕頭校級期中)如圖,一場暴雨過后,垂直于GAGGAGAGGAFFFFAFAF地面的一棵樹在距地面1米的點C處折斷,樹尖B恰好碰到米,則樹高為(1+)米.地面,經測量AB=2【解答】解:由題意得:在直角△ABC中,AC2+AB2=BC2,則12+22=BC2,∴BC=,∴則樹高為:(1+)m.故答案為:(1+).【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應用,熟練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C的長是解題關鍵.11.(2016春?高安市期中)已知Rt△ABC中,∠C=90°,a+b=14cm,c=10cm,則Rt△ABC的面積等于24cm2.【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出關系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變GAGGAGAGGAFFFFAFAF形,將a+b與c的值代入求出ab的值,即可確定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積.【解答】解:∵Rt△ABC中,∠C=90°,a+b=14cm,c=10cm,∴由勾股定理得:a2+b2=c2,即(a+b)2﹣2ab=c2=100,∴196﹣2ab=100,即ab=48,則Rt△ABC 的面積為ab=24(cm2).故答案為:24cm2.【點評】此題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練掌握勾股定理是解本題的關鍵.12.(2016春?嘉祥縣期中)觀察下列勾股數第一組:3=2×1+1,4=2×1×(1+1),5=2×1×(1+1)+1第二組:5=2×2+1,12=2×2×(2+1),13=2×2×(2+1)+1第三組:7=2×3+1,24=2×3×(3+1),25=2×3×(3+1)+1第四組:9=2×4+1,40=2×4×(4+1),41=2×4×(4+1)+1GAGGAGAGGAFFFFAFAF…觀察以上各組勾股數組成特點,第7組勾股數是15,112,113 (只填數,不填等式)【分析】通過觀察,得出規律:這類勾股數分別為2n+1,2n (n+1),2n(n+1)+1,由此可寫出第7組勾股數.【解答】解:∵第1組:3=2×1+1,4=2×1×(1+1),5=2×1×(1+1)+1,第2組:5=2×2+1,12=2×2×(2+1),13=2×2×(2+1)+1,第3組:7=2×3+1,24=2×3×(3+1),25=2×3×(3+1)+1,第4組:9=2×4+1,40=2×4×(4+1)41=2×4×(4+1)+1,∴第7組勾股數是2×7+1=15,2×7×(7+1)=112,2×7×(7+1)+1=113,即15,112,113.故答案為:15,112,113.【點評】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勾股數,屬于規律性題目,關鍵是通過觀察找出規律求解.13.(2009春?武昌區期中)觀察下列一組數:GAGGAGAGGAFFFFAFAF列舉:3、4、5,猜想:32=4+5;列舉:5、12、13,猜想:52=12+13;列舉:7、24、25,猜想:72=24+25;…列舉:13、b、c,猜想:132=b+c;請你分析上述數據的規律,結合相關知識求得b= 84 ,c= 85 .【分析】認真觀察三個數之間的關系:首先發現每一組的三個數為勾股數,第一個數為從3開始連續的奇數,第二、三個數為連續的自然數;進一步發現第一個數的平方是第二、三個數的和;最后得出第n組數為(2n+1),(),(),由此規律解決問題.【解答】解:在32=4+5中,4=,5=;在52=12+13中,12=,13=;…則在13、b、c中,b==84,c==85.【點評】認真觀察各式的特點,總結規律是解題的關鍵.GAGGAGAGGAFFFFAFAF三.解答題(共27小題)14.(2016春?黃岡期中)a,b,c為三角形ABC的三邊,且滿足a2+b2+c2+338=10a+24b+26c,試判別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分析】現對已知的式子變形,出現三個非負數的平方和等于0的形式,求出a、b、c,再驗證兩小邊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長邊的平方即可.【解答】解:由a2+b2+c2+338=10a+24b+26c,得:(a2﹣10a+25)+(b2﹣24b+144)+(c2﹣26c+169)=0,即:(a﹣5)2+(b﹣12)2+(c﹣13)2=0,由非負數的性質可得:,解得,∵52+122=169=132,即a2+b2=c2,∴∠C=90°,即三角形ABC為直角三角形.【點評】本題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應用、完全平方公式、非負數的性質.判斷三角形是否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邊的長,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斷即可.GAGGAGAGGAFFFFAFAF15.(2016秋?永登縣期中)如圖:四邊形ABCD中,AB=CB=,CD=,DA=1,且AB⊥CB于B.試求:(1)∠BAD的度數;(2)四邊形ABCD的面積.【分析】連接AC,則在直角△ABC中,已知AB,BC可以求AC,根據AC,AD,CD的長可以判定△ACD為直角三角形,(1)根據∠BAD=∠CAD+∠BAC,可以求解;(2)根據四邊形ABCD的面積為△ABC和△ACD的面積之和可以解題.【解答】解:(1)連接AC,∵AB⊥CB于B,∴∠B=90°,在△ABC中,∵∠B=90°,∴AB2+BC2=AC2,GAGGAGAGGAFFFFAFAF又∵AB=CB=,∴AC=2,∠BAC=∠BCA=45°,∵CD=,DA=1,∴CD2=5,DA2=1,AC2=4.∴AC2+DA2=CD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DAC=90°,∴∠BAD=∠BAC+∠DAC=45°+90°=135°;(2)∵∠DAC=90°,AB⊥CB于B,∴S△ABC =,S△DAC =,∵AB=CB=,DA=1,AC=2,∴S△ABC=1,S△DAC=1而S四邊形ABCD=S△ABC+S△DAC,∴S四邊形ABCD=2.【點評】本題考查了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運用,考查GAGGAGAGGAFFFFAFAF了根據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考查了直角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本題中求證△ACD是直角三角形是解題的關鍵.16.(2016春?鄒城市校級期中)如圖,小華準備在邊長為1的正方形網格中,作一個三邊長分別為4,5,的三角形,請你幫助小華作出來.【分析】直接利用網格結合勾股定理求出答案.【解答】解:如圖所示:△ABC即為所求.【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正確借助網格求出是解題關鍵.17.(2015春?平南縣期中)如圖所示,在一次夏令營活動中,GAGGAGAGGAFFFFAFAF小明坐車從營地A點出發,沿北偏東60°方向走了100km 到達B點,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km到達目的地C點,求出A、C兩點之間的距離.【分析】根據所走的方向可判斷出△ABC是直角三角形,根據勾股定理可求出解.【解答】解:∵AD∥BE∴∠ABE=∠DAB=60°∵∠CBE=30°∴∠ABC=180°﹣∠ABE﹣∠CBE=180°﹣60°﹣30°=90°,在Rt△ABC 中,∴==200,∴A、C兩點之間的距離為200km.【點評】本題考查勾股定理的應用,先確定是直角三角形后,根據各邊長,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C的長,且求出∠DAC的度GAGGAGAGGAFFFFAFAF數,進而可求出點C在點A的什么方向上.18.(2015秋?新泰市期中)如圖,在氣象站臺A的正西方向320km的B處有一臺風中心,該臺風中心以每小時20km的速度沿北偏東60°的BD方向移動,在距離臺風中心200km內的地方都要受到其影響.(1)臺風中心在移動過程中,與氣象臺A的最短距離是多少?(2)臺風中心在移動過程中,氣象臺將受臺風的影響,求臺風影響氣象臺的時間會持續多長?【分析】(1)過A作AE⊥BD于E,線段AE的長即為臺風中心與氣象臺A的最短距離,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即可得出結果;(2)根據題意得出線段CD就是氣象臺A受到臺風影響的路GAGGAGAGGAFFFFAFAF程,求出CD的長,即可得出結果.【解答】解:(1)過A作AE⊥BD于E,如圖1所示:∵臺風中心在BD上移動,∴AE的長即為氣象臺距離臺風中心的最短距離,在Rt△ABE中,∠ABE=90°﹣60°=30°,∴AE=AB=160,即臺風中心在移動過程中,與氣象臺A的最短距離是160km.(2)∵臺風中心以每小時20km的速度沿北偏東60°的BD 方向移動,在距離臺風中心200km內的地方都要受到其影響,∴線段CD就是氣象臺A受到臺風影響的路程,連接AC,如圖2所示:在Rt△ACE中,AC=200km,AE=160km,∴CE==120km,∵AC=AD,AE⊥CD,∴CE=ED=120km,∴CD=240km.∴臺風影響氣象臺的時間會持續240÷20=12(小時).GAGGAGAGGAFFFFAFAF【點評】本題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垂徑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等知識;熟練掌握垂徑定理和勾股定理,求出CD是解決問題(2)的關鍵.19.(2015春?陽東縣期中)如圖,已知△ABC中,∠B=90°,AB=8cm,BC=6cm,P、Q分別為AB、BC邊上的動點,點P從點A開始沿A?B方向運動,且速度為每秒1cm,點Q從點B 開始B→C方向運動,且速度為每秒2cm,它們同時出發;設出發的時間為t秒.GAGGAGAGGAFFFFAFAF(1)出發2秒后,求PQ的長;(2)從出發幾秒鐘后,△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3)在運動過程中,直線PQ能否把原三角形周長分成相等的兩部分?若能夠,請求出運動時間;若不能夠,請說明理由.【分析】(1)我們求出BP、BQ的長,用勾股定理解決即可.(2)△PQB形成等腰三角形,即BP=BQ,我們可設時間為t,列出方程2t=8﹣1×t,解方程即得結果.(3)直線PQ把原三角形周長分成相等的兩部分,根據勾股定理可知AC=10cm,即三角形的周長為24cm,則有BP+BQ=12,即2t+(8﹣1×t)=12,解方程即可.【解答】解:(1)出發2秒后,AP=2,BQ=4,∴BP=8﹣2=6,PQ==2;(3分)(2)設時間為t,列方程得GAGGAGAGGAFFFFAFAF。

初二勾股定理试题及答案

初二勾股定理试题及答案

初二勾股定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度为13,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12,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多少?A. 5B. 8C. 9D. 102.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是直角,AB=3,AC=4,那么BC的长度是多少?A. 5B. 6C. 7D. 83. 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A. a² + b² = c²B. a² - b² = c²C. a² * b² = c²D. a² / b² = c²4.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 等边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非直角三角形5.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和8,那么斜边的长度是多少?A. 10B. 12C. 14D. 16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斜边的长度为______。

7.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a² + b² = c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

8.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斜边的长度为c,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a和b,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______来表示。

9. 勾股定理适用于______三角形。

10.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和12,斜边的长度是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在直角三角形DEF中,∠D是直角,DE=9,DF=12,求EF的长度。

1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8和10,判断这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3.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7和24,求斜边的长度。

14.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17,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8,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四、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某建筑工地需要搭建一个三角形的支撑架,已知支撑架的一条直角边长度为5米,斜边长度为13米,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试题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试题

初二数学勾股定理试题题1: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4cm和6cm,求斜边的长度。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度可以通过直角边的长度计算得出。

勾股定理的表达式为:斜边的平方 = 直角边1的平方 + 直角边2的平方。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中,可以得到:斜边的平方 =4cm的平方 + 6cm的平方 = 16cm² + 36cm² = 52cm²。

因此,斜边的长度为根号52cm,约等于7.21cm。

题2: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10cm,求等腰边的长度。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度可以通过直角边的长度计算得出。

而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长度是相等的。

因此,可以将等腰边的长度表示为x,勾股定理的表达式为:斜边的平方= 直角边1的平方 + 直角边2的平方。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中,可以得到:10cm的平方 = x的平方 + x的平方 = 2x的平方。

解方程得到2x的平方 = 100cm²,x的平方 = 50cm²,因此,x = 根号50cm,约等于7.07cm。

所以等腰边的长度约为7.07cm。

题3: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度是5cm,直角边1的长度是3cm,求直角边2的长度。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度可以通过直角边的长度计算得出。

勾股定理的表达式为:斜边的平方 = 直角边1的平方 + 直角边2的平方。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中,可以得到:5cm的平方 =3cm的平方 + 直角边2的平方。

解方程得到直角边2的平方 = 25cm² - 9cm² = 16cm²,因此,直角边2的长度为根号16cm,即4cm。

题4: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度是13cm,直角边1的长度是5cm,求直角边2的长度。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度可以通过直角边的长度计算得出。

勾股定理的表达式为:斜边的平方 = 直角边1的平方 + 直角边2的平方。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30道必做题(含答案和解析)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30道必做题(含答案和解析)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30道必做题(含答案和解析)1、如图,四边形ABCD ,EFGH ,NHMC 都是正方形,边长分别为a ,b ,c. A ,B ,N ,E ,F 五点在同一直线上,则c = .(用含有a ,b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a 2+b 2.解析:由三个正方形如图的摆放.∵四边形ABCD ,EFGH ,NHMC 都是正方形. ∴∠CNB +∠ENH =90°.又∵∠CNB +∠NCB =90°,∠ENH +∠EHN =90°. ∴∠CNB =∠EHN ,∠NCB =∠ENH. 在△CBN 和△NEH 中:{∠BNC =∠EHNNC =HN ∠NCB =∠HNE .∴△CBN ≌△NEH (ASA ). ∴HE =BN.在Rt △CBN 中,BC 2+BN 2=CN 2.又已知三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a ,b ,c. 则有a 2+b 2=c 2. ∴c =√a 2+b 2.考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四边形——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2、在Rt △ABC 中,斜边长BC =3,AB 2+AC 2+BC 2的值为( ). A.9 B.18 C.6 D. 无法计算答案:B.解析:在Rt△ABC中,斜边长BC=3.BC2=AB2+AC2=9.∴AB2+AC2+BC2=9+9=18.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3、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① 3,4,5;② 9,40,41;③ 5,12,13;④ 6,8,10;⑤ 7,24,25;⑥ 8,15,17.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答案:①②③④⑤⑥.解析:① 3,4,5;② 9,40,41;③ 5,12,13;④ 6,8,10;⑤ 7,24,25;⑥ 8,15,17.全都能构成直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数.4、已知点A(3,5),B(-1,1)那么线段AB的长度为().A.4B.3√2C.4√2D.5答案:C.解析:已知A(3,5)和B(-1,1),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AB=√(3+1)2+(5−1)2=4√2.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与距离.5、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10,则腰长为,斜边上的高为.答案:1.5√2.2.5.解析: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1∶1∶√2.因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10,则腰长为5√2.斜边上的高,即为斜边的中线,为斜边的一半,长为5.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6、若正方形的周长为40,则其对角线长为().A.100B.20√2C.10√2D.10答案:C.解析:正方形边长为10,根据勾股定理得对角线长为10√2.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四边形——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7、在Rt△ABC中,∠C=90°,∠A=30°,BC=1,则AC的长是().A.2B.√32C.√3D.√3+2答案:C.解析:略.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8、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则它的面积是.答案:4√3 .解析:等边三角形的面积=√34×42=4√3.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9、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4,则此三角形斜边是__________,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A.5;125B.6;145C.6;125D.5;145答案:A.解析:略.考点:三角形——三角形基础——三角形面积及等积变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10、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它的斜边上的高为.答案:6013.解析:设斜边的长为c,斜边上的高为h.∵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c=√52+122=13.∴5×12=13h,解得h=60.13考点:三角形——三角形基础——三角形面积及等积变换.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1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距离某建筑物6米的点A处测得条幅两端点B,C点的仰角分别为60°和30°,则条幅的高度BC为米(结果可以保留根号).答案:4√3.=2√3,BC=BD−CD=4√3.解析:依题可知,BC=6√3,CD=√3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12、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按图所示折叠,使两个锐角的顶点A,B重合,若∠B=30°,AC=√3,则DC的长为.答案:1.解析:由题知∠DAE=∠B=30°.∴∠DAC=90°-∠B-∠DAE=30°.AC=1.∴在Rt△ADC中,DC=√33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13、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A=30°,AB=4,D是AB延长线上一点且∠CDB=45°.求DB与DC的长.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过C作CE⊥AB于E.在Rt△ABC中,∠ACB=90°,∠A=30°,AB=4.∴BC=2,∠ABC=60°.∴∠BCE=30°.∴BE=1,CE=√3.在Rt△CDE中,∠CED=90°,∠CDB=45°.∴∠ECD=45°.∴DE=CE=√3.∴CD=√CE2+DE2=√6.∴BD=√3-1.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14、如图,数轴上有两个Rt△OAB,Rt△OCD,OA,OC是斜边,且OB=1,AB=1,CD=1,OD=2,分别以O为圆心,OA,OC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E,F,则E,F分别对应的数是.答案:−√2,√5.解析:在Rt△OAB中,OA=√OB2+AB2=√2.∴OE=√2.∴点E对应的数为−√2.在Rt△OCD中,OC=√OD2+CD2=√5.∴OF=√5.∴点F对应的数为√5.考点:数——有理数——数轴.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15、在△ABC中,三条边的长分别为AB=√5,BC=√10,AC=√13,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宝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其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1所示.这样就不需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1)请你将△ABC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2)我们把上述求△ABC面积的方法叫做构图法.若△ABC三边的长分别为√2a,√13a,√17a(a>0).请利用图2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画出相应的△ABC,并求出它的面积填写在横线上.(3)若△ABC中有两边的长分别为√2a,√10a(a>0).且△ABC的面积为2a2,试运用构图法在图3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中画出所有符合题意的△ABC(全等的三角形视为同一种情况),并求出它的第三条边长填写在横线上..答案:(1)72a2.(2)52(3)4a或2√2a.解析:(1)△ABC的面积为72.(2)△ABC的面积为52a2.(3)图中三角形为符合题意的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为4a或2√2a.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与面积.三角形——三角形基础——三角形面积及等积变换.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16、在Rt△ABC中,∠C=90°,若a+b=5,c=4,则S△ABC=.答案:94.解析: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2+b2=c2.又有(a+b)2=a2+b2+2ab,∴(a+b)2-c2=2ab.∴S△ABC=12ab=94.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17、已知Rt△ABC的周长为2+√6,其中斜边AB=2,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答案:12.解析:在Rt△ABC中,设BC=a,AC=b.由勾股定理得a2+b2=4.由题意得a +b +2=2+√6. ∴a +b =√6. ∴ab =(a+b)2−(a 2+b 2)2=6−42=1.∴s =12ab =12.考点:式——整式——完全平方公式.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18、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为11cm ,另两边是两个连续自然数,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 答案:132cm. 解析:略.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19、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m ,一阵风吹来,红莲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m ,求水深是多少?答案:水深为1.5米.解析:设水深AC 为x 米.则红莲的长是(x +1)米.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C 2+BC 2=AB 2. ∴(x +1)2=x 2+4. 解得x =1.5. 答:水深为1.5米.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20、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将线段CB 绕点C 旋转,得到线段CD ,若DA ⊥AB ,AD =1,BD =√17,则BC 的长为 ..答案:178解析: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可知,AD=1,BD=√17,AB=4.设BC=BD=x,AC=4-x..由勾股定理可知12+(4-x)2=x2,解得x=178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21、如图是“赵爽弦图”,△ABH,△BCG,△CDF和△DAE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和EFGH都是正方形,如果AB=10,EF=2,那么AH等于.答案:6.解析:∵AB=10,EF=2.∴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小正方形的面积是4.∴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为100-4=96.ab=96.设AE=a,DE=b,即4×12∴2ab=96,a2+b2=100.∴a+b=14.∵a-b=2.解得a=8,b=6.∴AE=8,DE=6.∴AH=8-2=6.考点:方程与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四边形——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22、在Rt△ABC中,AC=5,BC=12,则AB边的长是.答案:13或√119.解析:若AC=5,BC=12都是直角边,则AB=13.若BC=12是斜边,则AB=√122−52=√119.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23、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2,另一边长是10,则其面积为.答案:48或5√119.解析:作出底边上的高AD.当AB=AC=12,BC=10时,BD=5.由勾股定理得:AD=√AB2−BD2=√119.∴S=12BC×AD=12×10×√119=5√119.当AB=AC=10,BC=12时,BD=6.由勾股定理得:AD=√AB2−BD2=√102−62=8.∴S=12BC×AD=48.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24、在△ABC中,AB=13cm,AC=20cm,BC边上的高为12cm,则△ABC的面积为cm2.答案:66或126.解析:如图所示,分如下两种情况:由勾股定理可得,B1H=B2H=5,CH=16.∴CB1=21,CB2=11.∴△ABC的面积为66或126cm2.考点:三角形——三角形基础——三角形面积及等积变换.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25、下列各组数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3,4,5B.1,1,√2C.5,12,13D.4,6,8答案:D.解析:∵32+42=52,∴选项A正确.∵12+12=(√2)2,∴选项B正确.∵52+122=132,∴选项C正确.∵42+62≠82,∴选项D错误.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6、在△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如果三边长满足b2-a2=c2,那么△ABC中互余的一对角是.答案:∠A和∠C.解析:∵b2-a2=c2.∴b2=a2+c2.∴△ABC为直角三角形,且∠B=90°.∴∠A+∠C=90°.考点:几何初步——角——余角和补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7、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F是CD上一点,且CF=14CD.求证:△AEF 是直角三角形.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如图所示,延长FE交AB的延长线于点G.∵∠C=∠GBE=90°,CE=BE,∠1=∠2.∴△CEF≌△BEG.∴EF=EG,CF=BG.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则CF=14a,DF=34a.在Rt△AD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F2=AD2+DF2=a2+(34a)2=2516a2.∴AF=54a,BG=14a.∴AG=54a.∴AF=AG.∵EF=EG.∴AE⊥FG.∴∠AEF=90°.∴△AEF是直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8、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AB=1,BC=2,CD=2,AD=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答案: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5.解析:连接AC.∵∠ABC=90°,AB=1,BC=2.∴AC=√AB2+BC2=√5.在△ACD中,AC2+CD2=5+4=9=AD2.∴△ACD是直角三角形.∴S四边形ABCD=12AB×BC+12AC×CD=12×1×2+12×√5×2=1+√5.故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5.考点:三角形——三角形基础——三角形面积及等积变换.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9、在△ABC中,点D为BC的中点,点M,N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MD⊥ND.(1)若∠A=90°,以线段BM,MN,CN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2)如果BM2+CN2=DM2+DN2,求证AD2=14(AB2+AC2).答案:(1)能,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证明见解析.解析:(1)略.(2)延长ND至E,使DE=DN,连接EB,EM,MN.因为DE=DN,DB=DC,∠BDE=∠CDN,则△BDE≌△CDN.从而BE=CN,∠DBE=∠C.而DE=DN,∠MDN=90°,故ME=MN.因此DM2+DN2=MN2=ME2.即BM2+BE2=ME2,则∠MBE=90°.即∠MBD+∠DBE=90°.因为∠DBE=∠C,故∠MBD+∠C=90°.则∠BAC=90°.AD为Rt△ABC斜边BC上的中线.BC.故AD=12(AB2+AC2).由此可得AD2=14考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常用辅助线——倍长中线.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30、阅读下面材料:小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正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且PA=3,PB=4,PC=5,求∠APB的度数.小伟是这样思考的:如图2,利用旋转和全等的知识构造△AP’C,连接PP’,得到两个特殊的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解决.(1)图1中∠APB的度数等于.(2)如图3,在正方形ABCD内有一点P,且PA=2√2,PB=1,PD=√17,则∠APB的度数等于,正方形的边长为.(3)如图,在正六边形ABCDEF内有一点,且PA=2,PB=1,PF=√13,则∠APB的度数等于,正六边形的边长为(并写出解答过程).答案:(1)150°.(2)1.135°.2.√13.(3)1.120°.2.√7.解析:(1)∵△ABC为正三角形,PA=P’A.∴△AP P’为正三角形.∴∠A P’P=60°,P’P=AP=3.∵P’C=PB=4,PC2=P’P2+P’C2.∴∠PP’C=90°.∴∠APB=∠AP’C=150°.(2)1.135°;2.√13.(3)图4中∠APB的度数等于120°,正六边形的边长为√7.将△APB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得到△A P’F,连接P’P.过点A作AN⊥P’P,过点A作AH⊥FP’于点H.∵△APB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得到△A P’F.∴∠PAP’=120°,P’A=PA=2,P’F=PB=1.∴∠AP’P=30°.在Rt△ANP’中,P’A=2AN=2.∴P’N=√3.∴PP’=2√3.在△FPP’中,PF=√13,PP’=2√3,P’F=2.∴PF2=P’F2+P’P2.∴∠FP’P=90°.∴∠APB=∠FP’A=∠FP’P+∠AP’P=120°.∴∠HP’A=60°.在Rt△HP’A中,AP’=2, ∠P’AH=30°.∴HP’=1.在Rt△HFA中,FA2=FH2+HA2.∴FA=√FH2+HA2=√7.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几何变换——图形的旋转——旋转全等.。

八年级初二数学 数学勾股定理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初二数学 数学勾股定理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初二数学 数学勾股定理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点A 的坐标是(2)2,,若点P 在x 轴上,且APO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不可能是( )A .(2,0)B .(4,0)C .(-22,0)D .(3,0) 2.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AD =9,AB =3,将其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折痕为EF ,那么折痕EF 的长为( )A .3B .6C .10D .9 3.如图,在Rt ABC ∆中,90, 5 ,3ACB AB cm AC cm ︒∠===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以1 /cm s 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t 的值不可能为( )A .5B .8C .254D .258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b=10,ab=18,c=8,则该三角形的形状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5.如图,AB =AC ,∠CAB =90°,∠ADC=45°,AD =1,CD =3,则BD 的长为( )A .3B .11C .23D .46.如图,P 为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且P 到三个顶点A ,B ,C 的距离分别为3,4,5,则△ABC 的面积为( )A .2539+B .2539+C .18253+D .25318+ 7.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如图,正方形A 的面积为( )A .6B .36C .64D .88.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90A ∠=︒正方形ADOF 的边长是2,4BD =,则CF 的长为( )A .6B .2C .8D .109.如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此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其中AE=10,BE=24,则EF 的长是( )A .14B .13C .143D .14210.如图,在Rt △ABC 中,∠A=90°,AB=6,AC=8,现将Rt △ABC 沿BD 进行翻折,使点A 刚好落在BC 上,则CD 的长为( )A .10B .5C .4D .3二、填空题11.如图,AB =12,AB ⊥BC 于点B , AB ⊥AD 于点A ,AD =5,BC =10,E 是CD 的中点,则AE 的长是____ ___.12.如图,在△ABC 中,OA =4,OB =3,C 点与A 点关于直线OB 对称,动点P 、Q 分别在线段AC 、AB 上(点P 不与点A 、C 重合),满足∠BPQ =∠BAO.当△PQB 为等腰三角形时,OP 的长度是_____.13.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P ,Q ,K ,若S P =4,S Q =9,则K S =___14.如图所示,“赵爽弦图”是由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的,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123,,S S S ,已知12310S S S ++=,则2S 的值是____.15.已知x ,y 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的长,且(x ﹣6)2=9,y =3,则该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_____.16.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且PA=3,PB=4,PC=5,以BC 为边在△ABC 外作△BQC ≌△BPA ,连接PQ ,则以下结论中正确有_____________ (填序号)①△BPQ 是等边三角形 ②△PCQ 是直角三角形 ③∠APB=150° ④∠APC=135°17.如图,Rt △ABC 中,∠C =90°,AB =5,BC =4,斜边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边BC 于点D ,连接AD ,线段CD 的长为_________.18.在ABC 中,12AB AC ==,30A ∠=︒,点E 是AB 中点,点D 在AC 上,32DE =,将ADE 沿着DE 翻折,点A 的对应点是点F ,直线EF 与AC 交于点G ,那么DGF △的面积=__________.19.如图的实线部分是由Rt ABC ∆经过两次折叠得到的.首先将Rt ABC ∆沿高CH 折叠,使点B 落在斜边上的点B '处,再沿CM 折叠,使点A 落在CB '的延长线上的点A '处.若图中90ACB ∠=︒,15cm BC =,20cm AC =,则MB '的长为______.20.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底边BC 上的高AD =6cm ,腰AC 上的高BE =4m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cm 2.三、解答题2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8,BC=10,E 为CD 边上一点,将△ADE 沿AE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1)求BF 的长;(2)求CE 的长.22.定义:如图1,点M 、N 把线段AB 分割成AM 、MN 和BN ,若以AM 、MN 、BN 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称点M 、N 是线段AB 的勾股分割点.(1)已知点M 、N 是线段AB 的勾股分割点,若2AM =,3MN =,求BN 的长; (2)如图2,在Rt ABC △中,AC BC =,点M 、N 在斜边AB 上,45MCN ∠=︒,求证:点M 、N 是线段AB 的勾股分割点(提示:把ACM 绕点C 逆时针旋转90︒);(3)在(2)的问题中,15ACM ∠=︒,1AM =,求BM 的长.23.已知ABC ∆中,如果过项点B 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为直角三角形,则称这条直线为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例如:如图1,Rt ABC ∆中,90A ︒∠=,20C ︒∠=,若过顶点B 的一条直线BD 交AC 于点D ,若20DBC ︒∠=,显然直线BD 是ABC ∆的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1)在图2的ABC ∆中,20C ︒∠=,110ABC ︒∠=.请在图2中画出ABC ∆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且DBC ∠角度是 ;(2)已知20C ︒∠=,在图3中画出不同于图1,图2的ABC ∆,所画ABC ∆同时满足:①C ∠为最小角;②存在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BAC ∠的度数是 ;(3)已知C α∠=,ABC ∆同时满足:①C ∠为最小角;②存在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请求出BAC ∠的度数(用α表示).24.如图,△ABC 中AC =BC ,点D ,E 在AB 边上,连接CD ,CE .(1)如图1,如果∠ACB =90°,把线段C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F ,连接BF , ①求证:△ACD ≌△BCF ;②若∠DCE =45°, 求证:DE 2=AD 2+BE 2;(2)如图2,如果∠ACB =60°,∠DCE =30°,用等式表示AD ,DE ,BE 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25.如图, ABD 为边长不变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D =,90BAD ∠=︒,在 ABD 外取一点 E ,以A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AEP △,其中 P 在ABD 内部,90EAP ∠=︒,2AE AP ==E 、P 、D 三点共线时,7BP =下列结论:①E 、P 、D 共线时,点B 到直线AE 5②E 、P 、D 共线时, 13ADP ABP S S ∆∆+==532ABD S ∆+③; ④作点 A 关于 BD 的对称点 C ,在 AEP 绕点 A 旋转的过程中,PC 的最小值为5+232-;⑤AEP △绕点A 旋转,当点E 落在AB 上,当点P 落在AD 上时,取BP 上一点N ,使得AN BN =,连接 ED ,则AN ED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26.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曾用图1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个图形被称为“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 2002)的会标(图2),其图案正是由“弦图”演变而来.“弦图”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组成,恰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请你根据图1解答下列问题:(1)叙述勾股定理(用文字及符号语言叙述);(2)证明勾股定理;(3)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求()2a b +的值.27.如图,在△ABC 中,∠C =90°,把△ABC 沿直线DE 折叠,使△ADE 与△BDE 重合.(1)若∠A =35°,则∠CBD 的度数为________;(2)若AC =8,BC =6,求AD 的长;(3)当AB =m(m>0),△ABC 的面积为m +1时,求△BCD 的周长.(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28.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经过点C (a ,a ),且交x 轴于点A (m ,0),交y 轴于点B (0,n ),且m ,n 6m -n ﹣12)2=0.(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及C 点坐标;(2)过点C 作CD ⊥AB 交x 轴于点D ,请在图1中画出图形,并求D 点的坐标;(3)如图2,点E (0,﹣2),点P 为射线AB 上一点,且∠CEP =45°,求点P 的坐标.29.如图1,点E 是正方形ABCD 边CD 上任意一点,以DE 为边作正方形DEFG ,连接BF ,点M 是线段BF 中点,射线EM 与BC 交于点H ,连接CM .(1)请直接写出CM 和EM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把图1中的正方形DEFG 绕点D 顺时针旋转45︒,此时点F 恰好落在线段CD 上,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3)把图1中的正方形DEFG 绕点D 顺时针旋转90︒,此时点E 、G 恰好分别落在线段AD 、CD 上,连接CE ,如图3,其他条件不变,若2DG =,6AB =,直接写出CM 的长度.3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0,4),B (m ,0)在坐标轴上,点C ,O 关于直线AB 对称,点D 在线段AB 上.(1)如图1,若m =8,求AB 的长;(2)如图2,若m =4,连接OD ,在y 轴上取一点E ,使OD =DE ,求证:CE =2DE ; (3)如图3,若m =43,在射线AO 上裁取AF ,使AF =BD ,当CD +CF 的值最小时,请在图中画出点D 的位置,并直接写出这个最小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详解】解:(1)当点P在x轴正半轴上,①以OA为腰时,∵A的坐标是(2,2),∴∠AOP=45°,OA=22,∴P的坐标是(4,0)或(22,0);②以OA为底边时,∵点A的坐标是(2,2),∴当点P的坐标为:(2,0)时,OP=AP;(2)当点P在x轴负半轴上,③以OA为腰时,∵A的坐标是(2,2),∴OA= 22∴OA=AP=2∴P的坐标是(-220).故选D.2.C解析:C【分析】做点F 做FH AD ⊥交AD 于点H ,因此要求出EF 的长,只要求出EH 和HF 即可;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E=DE=9-AE ,在Rt ABE △中应用勾股定理求得AE 和BE ,同理在Rt BC F 'Rt ABE △中应用勾股定理求得BF ,在Rt EFH 中应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EF .【详解】过点F 做FH AD ⊥交AD 于点H .∵四边形EFC B '是四边形EFCD 沿EF 折叠所得,∴ED=BE ,CF=C F ',3BC CD '==∵ED=BE ,DE=AD-AE=9-AE∴BE=9-AE∵Rt ABE △,AB=3,BE=9-AE∴()22293AE AE -=+∴AE=4∴DE=5∴9C F BC BF BF '=-=-∴Rt BC F ',3BC '=,9C F BF '=-∴()22293BF BF -+=∴BF=5,EH=1∵Rt EFH ,HF=3,EH=1 ∴22223110EF EH HF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3.C解析:C【分析】根据ABP △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分别求出BP 的长度,从而求出t 值即可.【详解】在Rt ABC 中,222225316BC AB AC =-=-=,4BC cm ∴=,①如图,当AB BP =时, 5 ,5BP cm t ==;②如图,当AB AP =时,∵AC BP ⊥,∴28 BP BC cm ==,8t =;③如图,当BP AP =时,设AP BP xcm ==,则4,3( )CP x cm AC cm =-=,∵在Rt ACP 中,222AP AC CP =+,∴()22234x x =+-, 解得:258x =, ∴258t =, 综上所述,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5t =或8t =或258t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分类讨论.4.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利用a+b=10,ab=18求出22a b +,即可得到三角形的形状.【详解】∵a+b=10,ab=18,∴22a b +=(a+b )2-2ab=100-36=64,∵,c=8,∴2c =64,∴22a b +=2c ,∴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完全平方公式,能够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由已知条件求出22a b +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B【分析】过点A 作AE ⊥AD 交CD 于E ,连接BE ,利用SAS 可证明△BAE ≌△CAD ,利用全等的性质证得∠BED=90°,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D.【详解】解:如图,过点A 作AE ⊥AD 交CD 于E ,连接BE.∵∠DAE=90°,∠ADE=45°,∴∠ADE=∠AED=45°,∴AE=AD=1,∴在Rt △ADE 中,22112+=∵∠DAE=∠BAC=90°,∴∠DAE+∠EAC=∠BAC+∠EAC ,即∠CAD=∠BAE ,又∵AB=AC,∴△BAE ≌△CAD(SAS),∴CD=BE=3,∠AEB=∠ADC=45°,∴∠BED=90°,∴在Rt △BED 中,()22223211BE DE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6.A解析:A【解析】分析:将△BP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BEA,根据旋转的性质得BE=BP=4,AE=PC=5,∠PBE=60°,则△BPE为等边三角形,得到PE=PB=4,∠BPE=60°,在△AEP中,AE=5,延长BP,作AF⊥BP于点F.AP=3,PE=4,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到△APE为直角三角形,且∠APE=90°,即可得到∠APB的度数,在直角△APF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得AF和PF的长,则在直角△AB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进而求得三角形ABC的面积.详解:∵△ABC为等边三角形,∴BA=BC,可将△BP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BEA,连EP,且延长BP,作AF⊥BP于点F.如图,∴BE=BP=4,AE=PC=5,∠PBE=60°,∴△BPE为等边三角形,∴PE=PB=4,∠BPE=60°,在△AEP中,AE=5,AP=3,PE=4,∴AE2=PE2+PA2,∴△APE为直角三角形,且∠APE=90°,∴∠APB=90°+60°=150°.∴∠APF=30°,∴在直角△APF中,AF=12AP=32,PF=3AP=332.∴在直角△ABF中,AB2=BF2+AF2=(4+332)2+(32)2=25+123.则△ABC的面积是3•AB2=3•(25+12)25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及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7.B解析:B【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得: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知:以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详解】解:A的面积等于100-64=36;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证明:以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8.A解析:A【分析】设CF=x,则AC=x+2,再由已知条件得到AB=6,BC=6+x,再由AB2+AC2=BC2得到62+(x+2)2=(x+4)2,解方程即可.【详解】设CF=x,则AC=x+2,∵正方形ADOF的边长是2,BD=4,△BDO≌△BEO,△CEO≌△CFO,∴BD=BE,CF=CE,AD=AF=2,∴AB=6,BC=6+x,∵∠A=90°,∴AB2+AC2=BC2,∴62+(x+2)2=(x+4)2,解得:x=6,即CF=6,故选:A.【点睛】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关键是设CF=x,则AC=x+2,利用勾股定理得到62+(x+2)2=(x+4)2.9.D解析:D【分析】24和10为两条直角边长时,求出小正方形的边长14,即可利用勾股定理得出EF的长.【详解】解:∵AE=10,BE=24,即24和10为两条直角边长时,小正方形的边长=24-10=14,∴EF=22+=.141414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B解析:B【分析】根据“在Rt△ABC中”和“沿BD进行翻折”可知,本题考察勾股定理和翻折问题,根据勾股定理和翻折的性质,运用方程的方法进行求解.【详解】∵∠A=90°,AB=6,AC=8,∴BC=2286+=10,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A′B=AB=6,A′D=AD,∴A′C=10-6=4.设CD=x,则A′D=8-x,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8-x)2=42,解得x=5,故CD=5.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察勾股定理和翻折问题,根据勾股定理把求线段的长的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5【详解】解:如图,延长AE交BC于点F,∵点E是CD的中点,∴DE=CE,,∵AB⊥BC,AB⊥AD,∴AD∥BC,∴∠ADE=∠BCE且DE=CE,∠AED=∠CEF,∴△AED≌△FEC(ASA),∴AD=FC=5,AE=EF,∴BF=BC-FC=5,∴在Rt △ABF 中,13AF ==,6.52AF AE == 故答案为:6.5.12.1或78【分析】 分为三种情况:①PQ BP =,②BQ QP =,③BQ BP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求解.【详解】解:分为3种情况:①当PB PQ =时,4=OA ,3OB =,∴5BC AB ===, C 点与A 点关于直线OB 对称,BAO BCO ∴∠=∠,BPQ BAO ∠=∠,BPQ BCO ∴∠=∠,APB APQ BPQ BCO CBP ∠=∠+∠=∠+∠,APQ CBP ∴∠=∠,在APQ 和CBP 中,BAO BCP APQ B PQ B P C P ∠=∠⎧⎪∠=∠⎨=⎪⎩, ()APQ CBP AAS ∴△≌△,∴5AP BC ==,1OP AP OA ∴=-=;②当BQ BP =时,BPQ BQP ∠=∠,BPQ BAO ∠=∠,BAO BQP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BQP BAO ∠>∠,∴这种情况不存在;③当QB QP =时,QBP BPQ BAO ∠=∠=∠,PB PA ∴=,设OP x =,则4PB PA x ==-在Rt OBP △中,222PB OP OB =+,222(4)3x x ∴-=+, 解得:78x =; ∴当PQB △为等腰三角形时,1OP =或78;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性质进行解题,注意分类讨论.13.5或13【分析】根据已知可得题意中的图是一个勾股图,可得S P +S Q =S K 为从而易求S K .【详解】解:如下图所示,若A=S P =4.B=S Q =9,C=S K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C ,∴C=13.若A=S P =4.C=S Q =9,B=S K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C ,∴B=9-4=5.∴S K 为5或13.故答案为:5或13.【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此题所给的图中,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14.103. 【分析】 根据八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四边形ABCD ,EFGH ,MNKT 是正方形,得出CG=NG ,CF=DG=NF ,再根据()21S CG DG =+,22S GF =,()23S NG NF =-,12310S S S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八个直三角形全等,四边形ABCD ,EFGH ,MNKT 是正方形∴CG=NG ,CF=DG=NF∴()2222122S CG DG CG DG CG DG GF CG DG =+=++=+ 22S GF =()22232S NG NF NG NF NG NF =-=+-∴2222212322310S S S GF CG DG GF NG NF NG NF GF ++=+⋅+++-⋅== ∴2103GF =故2103S = 故答案为10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由勾股定理和正方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5.【解析】【详解】∵(x-6)2=9,∴x-6=±3,解得:x 1=9,x 2=3,∵x ,y 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的长,y=3,∴当x=3时,x 、y =;当x=9时,x 、y =;当x=9时,x 为斜边、y 为直角边,则第三边为263922=-.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一定不要漏解.16.①②③【解析】【详解】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60ABC ∴∠=,∵△BQC ≌△BPA ,∴∠BPA =∠BQC ,BP =BQ =4,QC =PA =3,∠ABP =∠QBC ,60PBQ PBC CBQ PBC ABP ABC ∴∠=∠+∠=∠+∠=∠=,∴△BPQ 是等边三角形,①正确.∴PQ =BP =4,2222224325,525PQ QC PC +=+===,222PQ QC PC ∴+=,90PQC ∴∠=,即△PQC 是直角三角形,②正确.∵△BPQ 是等边三角形,60PBQ BQP ∴∠=∠=,∵△BQC ≌△BPA ,∴∠APB =∠B QC ,6090150BPA BQC ∴∠=∠=+=,③正确.36015060150APC QPC QPC ∴∠=---∠=-∠,90PQC PQ QC ∠=≠,,45QPC ∴∠≠,即135APC ∠≠,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17.78. 【解析】∵∠C =90°,AB =5,BC =4,∴AC .∵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边BC 于点D ,∴BD =AD .设CD =x ,则AD =BD =4-x ,在Rt △ACD 中,2223(4)x x +=- ,解得:78x =.故答案为:78.18.9或9【分析】通过计算E 到AC 的距离即EH 的长度为3,所以根据DE 的长度有两种情况:①当点D 在H 点上方时,②当点D 在H 点下方时,两种情况都是过点E 作EH AC ⊥交AC 于点E ,过点G 作GQ AB ⊥交AB 于点Q ,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AH,DH 的长度,进而可求AD 的长度,然后利用角度之间的关系证明AG GE =,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GQ 的长度,最后利用2DGF AED AEG SS S =-即可求解.【详解】①当点D 在H 点上方时,过点E 作EH AC ⊥交AC 于点E ,过点G 作GQ AB ⊥交AB 于点Q ,12AB = ,点E 是AB 中点,162AE AB ∴== . ∵EH AC ⊥,90AHE ∴∠=︒ .30,6A AE ∠=︒=,132EH AE ∴== , 22226333AH AE EH ∴=-=-=. 32DE =,2222(32)33DH DE EH ∴=-=-= , DH EH ∴=,333AD AH DH =-=, 45EDH ∴∠=︒,15AED EDH A ∴∠=∠-∠=︒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15DEF AED ∠=∠=︒, 230AEG AED ∴∠=∠=︒ ,AEG A ∴∠=∠,AG GE ∴= . 又GQ AE ⊥ ,132AQ AE ∴== . 30A ∠=︒ ,12GQ AG ∴=. 222GQ AQ AG += , 即2223(2)GQ GQ +=, 3GQ ∴= .2DGF AED AEG S S S =- ,112(333)36363922DGF S ∴=⨯⨯-⨯-⨯⨯=-; ②当点D 在H 点下方时,过点E 作EH AC ⊥交AC 于点E ,过点G 作GQ AB ⊥交AB 于点Q ,12AB = ,点E 是AB 中点,162AE AB ∴== . ∵EH AC ⊥,90AHE ∴∠=︒.30,6A AE ∠=︒= ,132EH AE ∴== , 22226333AH AE EH ∴=-=-=.32DE =,2222(32)33DH DE EH ∴=-=-= ,DH EH ∴=,3AD AH DH =+=,45DEH ∴∠=︒ ,90105AED A DEH ∴∠=︒-∠+∠=︒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105DEF AED ∠=∠=︒,218030AEG AED ∴∠=∠-︒=︒ ,AEG A ∴∠=∠,AG GE ∴= .又GQ AE ⊥ ,132AQ AE ∴== . 30A ∠=︒,12GQ AG ∴= . 222GQ AQ AG += , 即2223(2)GQ GQ +=,GQ ∴= .2DGF AED AEG S S S =- ,1123)36922DGF S ∴=⨯⨯⨯-⨯=,综上所述,DGF △的面积为9或9.故答案为:9或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作出图形并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19.3【分析】根据题意利用折叠后图形全等,并利用等量替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综合分析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可知','ACM A CM BCH B CH ≅≅,∵15cm BC =,20cm AC =,∴'15,'20,BC B C cm AC A C cm ====''20155A B cm =-=,∵90ACB ∠=︒,∴'A M AB ⊥(等量替换),CH AB ⊥(三线合一),∴25,AB cm = 利用勾股定理假设MB '的长为m ,'257AM AM m ==-,则有222(257)5m m +-=,解得3m =,所以MB '的长为3.【点睛】本题考查几何的翻折问题,熟练掌握并综合利用等量替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分析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 根据三角形等面积法求出32AC BC = ,在Rt△A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C 2=14BC 2+36,依据这两个式子求出AC 、BC 的值.【详解】 ∵AD 是BC 边上的高,BE 是AC 边上的高, ∴12AC•BE=12BC•AD, ∵AD=6,BE =4, ∴AC BC =32, ∴22AC BC =94, ∵AB=AC ,AD⊥BC,∴BD=DC =12BC , ∵AC 2﹣CD 2=AD 2,∴AC 2=14BC 2+36, ∴221364BC BC +=94, 整理得,BC 2=3648⨯, 解得:BC=∴△ABC 的面积为12×cm 2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等面积法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找出AC 与BC 的数量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BF长为6;(2)CE长为3,详细过程见解析.【分析】(1)由矩形的性质及翻折可知,∠B=90°,AF=AD=10,且AB=8,在Rt△ABF中,可由勾股定理求出BF的长;(2)设CE=x,根据翻折可知,EF=DE=8-x,由(1)可知BF=6,则CF=4,在Rt△CEF中,可由勾股定理求出CE的长.【详解】解:(1)∵四边形ABCD为矩形,∴∠B=90°,且AD=BC=10,又∵AFE是由ADE沿AE翻折得到的,∴AF=AD=10,又∵AB=8,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故BF的长为6.(2)设CE=x ,∵四边形ABCD为矩形,∴CD=AB=8,∠C=90°,DE=CD-CE=8-x,又∵△AFE是由△ADE沿AE翻折得到的,∴FE=DE=8-x,由(1)知:BF=6,故CF=BC-BF=10-6=4,CF+CE=EF,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224+x=(8-x),解得:x=3,故CE的长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本题的关键.22.(12)见解析;(3)2【分析】(1)分两种分割法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过点A作AD⊥AB,且AD=BN.只要证明△ADC≌△BNC,推出CD=CN,∠ACD=∠BCN,再证明△MDC≌△MNC,可得MD=MN,由此即可解决问题;(3)过点B作BP⊥AB,使得BP=AM=1,根据题意可得△CPB≌△CMA,△CMN≌△CPN,利用全等性质推出∠BNP=30°,从而得到NB和NP的长,即得BM.【详解】解:(1)当MN最长时,,当BN最长时,(2)证明:如图,过点A作AD⊥AB,且AD=BN,在△ADC和△BNC中,AD BN DAC B AC BC =⎧⎪∠=∠⎨⎪=⎩,∴△ADC ≌△BNC (SAS ),∴CD=CN ,∠ACD=∠BCN ,∵∠MCN=45°,∴∠DCA+∠ACM=∠ACM+∠BCN=45°,∴∠MCD=∠MCN ,在△MDC 和△MNC 中,CD CN MCD MCN CM CM =⎧⎪∠=∠⎨⎪=⎩,∴△MDC ≌△MNC (SAS ),∴MD=MN在Rt △MDA 中,AD 2+AM 2=DM 2,∴BN 2+AM 2=MN 2,∴点M ,N 是线段AB 的勾股分割点;(3)过点B 作BP ⊥AB ,使得BP=AM=1,根据(2)中过程可得:△CPB ≌△CMA ,△CMN ≌△CPN ,∴∠AMC=∠BPC=120°,AM=PB=1,∠CMN=∠CPN=∠A+∠ACM=45°+15°=60°,∴∠BPN=120°-60°=60°,∴∠BNP=30°,∴NP=2BP=2=MN ,∴BN=22213-=,∴BM=MN+BN=23+.【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的综合问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3.(1)作图见解析,20DBC ∠=︒;(2)作图见解析,35BAC ∠=︒;(3)∠A =45°或90°或90°-2α或1452α︒-,或α=45°时45°<∠BAC <90°.【分析】(1)根据二分割线的定义,只要把∠ABC 分成90°角和20°角即可;(2)可以画出∠A=35°的三角形;(3)设BD 为△ABC 的二分割线,分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BDC 是等腰三角形,△ABD 是直角三角形;第二种情况:△BDC 是直角三角形,△ABD 是等腰三角形分别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1)ABC ∆关于点B 的二分割线BD 如图4所示,20DBC ∠=︒;故答案为:20°;(2)如图所示:∠BAC=35°;(3)设BD 为△ABC 的二分割线,分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BDC 是等腰三角形,△ABD 是直角三角形,易知∠C 和∠DBC 必为底角, ∴∠DBC =∠C =α.当∠A =90°时,△ABC 存在二分分割线;当∠ABD =90°时,△ABC 存在二分分割线,此时∠A =90°-2α;当∠ADB =90°时,△ABC 存在二分割线,此时α=45°且45°<∠A <90°;第二种情况:△BDC 是直角三角形,△ABD 是等腰三角形,当∠DBC =90°时,若BD =AD ,则△ABC 存在二分割线,此时1809014522A αα︒-︒-∠==︒-; 当∠BDC =90°时,若BD =AD ,则△ABC 存在二分割线,此时∠A =45°,综上,∠A=45°或90°或90°-2α或1452α︒-,或α=45°时,45°<∠BAC<9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分割线的理解与作图,属于新定义题型,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正确理解二分割线的定义、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24.(1)①详见解析;②详见解析;(2)DE2=EB2+AD2+EB·AD,证明详见解析【分析】(1)①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CF=CD,∠DCF=90°,再根据已知条件即可证明△ACD≌△BCF;②连接EF,根据①中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BF=90°,再证明△DCE≌△FCE得到EF=DE 即可证明;(2)根据(1)中的思路作出辅助线,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得出相等的边,再由勾股定理得出AD,DE,BE之间的关系.【详解】解:(1)①证明:由旋转可得CF=CD,∠DCF=90°∵∠ACD=90°∴∠ACD=∠BCF又∵AC=BC∴△ACD≌△BCF②证明:连接EF,由①知△ACD≌△BCF∴∠CBF=∠CAD=∠CBA=45°,∠BCF=∠ACD,BF=AD∴∠EBF=90°∴EF2=BE2+BF2,∴EF2=BE2+AD2又∵∠ACB=∠DCF=90°,∠CDE=45°∴∠FCE=∠DCE=45°又∵CD=CF,CE=CE∴△DCE≌△FCE∴EF=DE∴DE2= AD2+BE2⑵DE2=EB2+AD2+EB·AD理由:如图2,将△ADC 绕点C 逆时针旋转60°,得到△CBF ,过点F 作FG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G ,连接EF ,∴∠CBE=∠CAD ,∠BCF=∠ACD , BF=AD∵AC=BC ,∠ACB=60°∴∠CAB=∠CBA =60°∴∠ABE=120°,∠EBF=60°,∠BFG=30°∴BG=12BF ,FG=3BF ∵∠ACB=60°,∠DCE=30°,∴∠ACD+∠BCE=30°,∴∠ECF=∠FCB+∠BCE=30°∵CD=CF ,CE=CE∴△ECF ≌△ECD∴EF=ED在Rt △EFG 中,EF 2=FG 2+EG 2又∵EG=EB+BG∴EG=EB+12BF , ∴EF 2=(EB+12BF )2+(3BF )2 ∴DE 2= (EB+12AD )2+(3AD )2 ∴DE 2= EB 2+AD 2+EB ·A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旋转模型,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全等三角形,转换线段,并通过勾股定理的计算得出线段之间的关系.25.②③⑤【分析】①先证得ABE ADP ≅,利用邻补角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90PEB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E ,即可求得点B 到直线AE 的距离;②根据①的结论,利用APD ABP ABE APB S S S S ∆∆∆+=+AEP BEP S S ∆∆=+即可求得结论; ③在Rt AHB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2AB ,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得ABD S ∆;④当A P C 、、共线时,PC 最小,利用对称的性质,AB BC =的长,再求得AC 的长,即可求得结论;⑤先证得ABP ADE ≅,得到ABP ADE ∠=∠,根据条件得到ABP NAB ∠=∠,利用互余的关系即可证得结论.【详解】①∵ABD 与AEP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D ∠=︒,90EAP ∠=︒,AB AD =,AE AP =,45APE AEP ∠=∠=︒, ∴EAB PAD ∠=∠, ∴()ABE ADP SAS ≅,∴180********AEB APD APE ∠=∠=︒-∠=︒-︒=︒,∴1354590PEB AEB AEP ∠=∠-∠=︒-︒=︒,∴222PE BE PB +=,∵2AE AP ==,90EAP ∠=︒, ∴22PE AE ==,∴()22227BE +=, 解得:3BE =,作BH ⊥AE 交AE 的延长线于点H ,∵45AEP ∠=︒,90PEB ∠=︒, ∴180180904545HEB PEB AEP ∠=︒-∠-∠=︒-︒-︒=︒,∴26sin 453HB BE =︒==, ∴点B 到直线AE 6,故①错误; ②由①知:ABE ADP ≅,2EP =,3BE =∴APD ABP ABE APB S S S S ∆∆∆∆+=+AEP BEP S S ∆∆=+1122AE AP PE EB =⨯⨯+⨯⨯112223 22=⨯⨯+⨯⨯13=+,故②正确;③在Rt AHB中,由①知:6EH HB==,∴62AH AE EH=+=+,2222225662322AB AH BH⎛⎫⎛⎫=+=++=+⎪ ⎪⎪ ⎪⎭⎝⎭,21153222ABDS AB AD AB∆=⋅==+,故③正确;④因为AC是定值,所以当A P C、、共线时,PC最小,如图,连接BC,∵A C、关于BD的对称,∴523AB BC==+∴225231043AC BC==+=+∴minPC AC AP=-,10432=+⑤∵ABD与AEP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D∠=︒,90EAP∠=︒,AB AD=,AE AP=,在ABP和ADE中,AB ADBAP DAEAP AE=⎧⎪∠=∠⎨⎪=⎩,∴()ABP ADE SAS≅,∴ABP ADE∠=∠,∵AN BN=,∴ABP NAB∠=∠,∴EAN ADE∠=∠,∵90EAN DAN∠+∠=︒,∴90ADE DAN ∠+∠=︒,∴AN DE ⊥,故⑤正确;综上,②③⑤正确,故答案为:②③⑤.【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综合性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26.(1)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25.【分析】(1)直接叙述勾股定理的内容,并用字母表明三边关系;(2)利用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和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之间的关系列式整理即可证明;(3)将原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由勾股定理的内容可得出()2a b +为大正方形面积和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根据已知条件即可求得.【详解】解:(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a 、b ,斜边为 c ,a 2+b 2= c 2.(2)∵ S 大正方形=c 2,S 小正方形=(b-a)2,4 S Rt △=4×12ab=2ab , ∴ c 2=2ab+(b-a)2=2ab+b 2-2ab+a 2=a 2+b 2,即 a 2+b 2= c 2.(3)∵ 4 S Rt △= S 大正方形- S 小正方形=13-1=12,∴ 2ab=12.∴ (a+b)2= a 2+b 2+2ab=c 2+2ab=13+12=25.【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勾股定理的几何验证,利用等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及运用勾股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7.(1)∠CBD=20°;(2)AD=164;(3) △BCD 的周长为m+2 【分析】(1)根据折叠可得∠1=∠A=35°,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计算出∠ABC=55°,进而得到∠CBD=20°;(2)根据折叠可得AD=DB,设CD=x,则AD=BD=8-x,再在Rt△CD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x2+62=(8-x)2,再解方程可得x的值,进而得到AD的长;(3)根据三角形ACB的面积可得11 2AC CB m=+,进而得到AC•BC=2m+2,再在Rt△CAB中,CA2+CB2=BA2,再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可得CA+CB的长,进而得到△BCD的周长.【详解】(1)∵把△ABC沿直线DE折叠,使△ADE与△BDE重合,∴∠1=∠A=35°,∵∠C=90°,∴∠ABC=180°-90°-35°=55°,∴∠2=55°-35°=20°,即∠CBD=20°;(2)∵把△ABC沿直线DE折叠,使△ADE与△BDE重合,∴AD=DB,设CD=x,则AD=BD=8-x,在Rt△CDB中,CD2+CB2=BD2,x2+62=(8-x)2,解得:x= 74,AD=8-74=164;(3)∵△ABC 的面积为m+1,∴12AC•BC=m+1,∴AC•BC=2m+2,∵在Rt△CAB中,CA2+CB2=BA2,∴CA2+CB2+2AC•BC=BA2+2AC•BC,∴(CA+BC)2=m2+4m+4=(m+2)2,∴CA+CB=m+2,∵AD=DB,∴CD+DB+BC=m+2.即△BCD的周长为m+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以及勾股定理,完全平方公式,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以及折叠后哪些是对应角和对应线段.28.(1)y=-2x+12,点C坐标(4,4);(2)画图形见解析,点D坐标(-4,0);(3)点P的坐标(143-,643)【分析】(1)由已知的等式可求得m、n的值,于是可得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把点C的坐标代入可求得a的值,由此即得答案;(2)画出图象,由CD⊥AB知1AB CDk k=-可设出直线CD的解析式,再把点C代入可得CD的解析式,进一步可求D点坐标;(3)如图2,取点F(-2,8),易证明CE⊥CF且CE=CF,于是得∠PEC=45°,进一步求出直线EF的解析式,再与直线AB联立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即为点P.【详解】解:(1)∵6m-+(n﹣12)2=0,∴m=6,n=12,∴A(6,0),B(0,12),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则有1260bk b=⎧⎨+=⎩,解得212kb=-⎧⎨=⎩,∴直线AB解析式为y=-2x+12,∵直线AB过点C(a,a),∴a=-2a+12,∴a=4,∴点C坐标(4,4).(2)过点C作CD⊥AB交x轴于点D,如图1所示,设直线CD解析式为y=12x+b′,把点C(4,4)代入得到b′=2,∴直线CD解析式为y=12x+2,∴点D坐标(-4,0).(3)如图2中,取点F (-2,8),作直线EF 交直线AB 于P ,图2∵直线EC 解析式为y =32x -2,直线CF 解析式为y =-23x +203, ∵32×(-23)=-1, ∴直线CE ⊥CF ,∵EC =13CF =13∴EC =CF ,∴△F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EC =45°,∵直线FE 解析式为y =-5x -2,由21252y x y x =-+⎧⎨=--⎩解得143643x y ⎧=-⎪⎪⎨⎪=⎪⎩, ∴点P 的坐标为(1464,33-). 【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的综合题,综合考查了坐标系中两直线的垂直问题、两条直线的交点问题和求特殊角度下的直线解析式,并综合了勾股定理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坐标系中两直线垂直满足121k k =-,一次函数的交点与对应方程组的解的关系.其中,第(3)小题是本题的难点,寻找到点F (-2,8)是解题的突破口.29.(1),CM ME CM EM =⊥;(2)见解析;(3)25CM =【解析】【分析】(1)证明ΔFME ≌ΔAMH ,得到HM=EM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论. (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点A 、E 、C 在同一条直线上,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知. (3)如图3中,连接EC ,EM ,由(1)(2)可知,△CM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1)结论:CM =ME ,CM ⊥EM .理由:∵AD ∥EF ,AD ∥BC ,∴BC ∥EF ,∴∠EFM =∠HBM ,在△FME 和△BMH 中,EFM MBH FM BMFME BMH ∠=∠⎧⎪=⎨⎪∠=∠⎩∴△FME ≌△BMH (ASA ),∴HM =EM ,EF =BH ,∵CD =BC ,∴CE =CH ,∵∠HCE =90°,HM =EM ,∴CM =ME ,CM ⊥EM .(2)如图2,连接BD ,∵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EDGF 是正方形,∴45,45FDE CBD ︒︒∠=∠=∴点B E D 、、在同一条直线上,∵90,90BCF BEF ︒︒∠=∠=,M 为BF 的中点, ∴12CM BF =,12EM BF =,∴CM ME =, ∵45EFD ∠=︒,∴135EFC ∠=︒,∵CM FM ME ==,∴,MCF MFC MFE MEF ∠=∠∠=∠∴135MCF MEF ∠+∠=︒,∴36013513590CME ∠=︒-︒-︒=︒,∴CM ME ⊥.(3)如图3中,连接EC ,EM .由(1)(2)可知,△CM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2=+=EC26210∴CM=EM=2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30.(1)AB=45;(2)见解析;(3)CD+CF的最小值为47.【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B的长;(2)过点D作DF⊥AO,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F=EF,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F=DF,设OF=EF=x,AE=4﹣2x,根据勾股定理用参数x表示DE,CE的长,即可证CE=2DE;(3)过点B作BM⊥OB,在BM上截取BM=AO,过点C作CN⊥BM,交MB的延长线于点N,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可得∠ABO=30°,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C=AO=4,BO=BC =43,∠ABO=∠ABC=30°,∠OAB=∠CAB=60°,根据“SAS”可证△ACF≌△BMD,可得CF=DM,则当点D在CM上时,CF+CD的值最小,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CN,BN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可求CM的长,即可得CF+CD的最小值.【详解】(1)∵点A(0,4),B(m,0),且m=8,∴AO=4,BO=8,在Rt△ABO中,AB=2245+=AO BO(2)如图,过点D作DF⊥AO,∵DE=DO,DF⊥AO,∴EF=FO,∵m=4,∴AO=BO=4,∴∠ABO=∠OAB=45°,。

初二下学期勾股定理练习题(含答案)

初二下学期勾股定理练习题(含答案)

勾股定理练习题【1】一、基础达标: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a 、b 、c 是△ABC 的三边,则a2+b2=c2;B.若 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则a2+b2=c2;C.若 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 90=∠A ,则a2+b2=c2;D.若 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 90=∠C ,则a2+b2=c2.2. Rt △ABC 的三条边长分别是a 、b 、c ,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 .c b a =+ B. c b a >+ C. c b a <+ D. 222c b a =+3.如果Rt △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k2-1,2k (k >1),那么它的斜边长是( )A 、2kB 、k+1C 、k2-1D 、k2+14.已知a ,b ,c 为△ABC 三边,且满足(a2-b2)(a2+b2-c2)=0,则它的形状为(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5.直角三角形中一直角边的长为9,另两边为连续自然数,则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21B .120C .90D .不能确定6.△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则△ABC 的周长为( )A .42B .32C .42 或 32D .37 或 337.※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 ,斜边上的中线长为d ,则这个三角形周长为( )(A 2d (B d(C )2d (D )d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的坐标是(3,4),则OP 的长为()A :3 B :4C :5D :79.若△ABC 中,AB=25cm ,AC=26cm 高AD=24,则BC 的长为( )A .17B.3C.17或3 D.以上都不对10.已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如果满足2(6)100a c --=则三角形的形状是( )A :底与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11.斜边的边长为cm 17,一条直角边长为cm 8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2.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底边长为10,则顶角的平分线为__.1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平方和为200,则斜边长为14.一个三角形三边之比是6:8:10,则按角分类它是三角形.15.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5∶12∶13,它的周长为60,则它的面积是___.16.在Rt △ABC 中,斜边AB=4,则AB2+BC2+AC2=_____.17.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3:2:1,最短边长为cm 1,最长边长为cm 2,则这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分别是,另外一边的平方是.18.如图,已知ABC ∆中,︒=∠90C ,15=BA ,12=AC ,以直角边BC 为直径作半圆,则这个半圆的面积是.19.一长方形的一边长为cm 3,面积为212cm ,那么它的一条对角线长是.二、综合发展:1.如图,一个高4m 、宽3m 的大门,需要在对角线的顶点间加固一个木条,求木条的长.2、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 沿∠CAB 的角平分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你能求出CD 的长吗?3.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为cm 15,cm 20,cm 25,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多少? 4.如图,要修建一个育苗棚,棚高h=3m ,棚宽a=4m ,棚的长为12m ,现要在棚顶上覆盖塑料薄膜,试求需要多少平方米塑料薄膜?5.如图,有一只小鸟在一棵高13m 的大树树梢上捉虫子,它的伙伴在离该树12m ,高8m 的一棵小树树梢上发出友好的叫声,它立刻以2m/s 的速度飞向小树树梢,它最短要飞多远?这只小鸟至少几秒才可能到达小树和伙伴在一起?1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街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km/h.如图,,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路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路对面车速检测仪正前方30m 处,过了2s 后,测得小汽车与车速检测仪间距离为50m ,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小汽车 小汽车 B C AC BAE CDB答案:一、基础达标1. 解析:利用勾股定理正确书写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关键是看清谁是直角.答案: D.2. 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勾股定理.答案:B.3.解析:设另一条直角边为x ,则斜边为(x+1)利用勾股定理可得方程,可以求出x .然后再求它的周长.答案:C .4.解析:解决本题关键是要画出图形来,作图时应注意高AD 是在三角形的内部还是在三角形的外部,有两种情况,分别求解.答案:C.5. 解析: 勾股定理得到:22215817=-,另一条直角边是15, 所求直角三角形面积为21158602cm ⨯⨯=.答案:260cm .6. 解析:本题目主要是强调直角三角形中直角对的边是最长边,反过来也是成立. 答案:222c b a =+,c ,直角,斜,直角.7. 解析:本题由边长之比是6:8:10可知满足勾股定理,即是直角三角形.答案:直角. 8. 解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知三个角的度数,断定是直角三角形.答案:︒30、︒60、︒90,3.9.解析:由勾股定理知道:22222291215=-=-=AC AB BC ,所以以直角边9=BC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为10.125π.答案:10.125π.10. 解析:长方形面积长×宽,即12长×3,长4=,所以一条对角线长为5. 答案:cm 5.二、综合发展11.解析:木条长的平方=门高长的平方+门宽长的平方.答案:5m .12解析:因为222252015=+,所以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设最长边(斜边)上的高为xcm ,由直角三角形面积关系,可得1115202522x ⨯⨯=⨯⋅,∴12=x .答案:12cm 13.解析:透阳光最大面积是塑料薄膜的面积,需要求出它的另一边的长是多少,可以借助勾股定理求出.答案: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勾股定理可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m,所以矩形塑料薄膜的面积是:5×20=100(m2) .14.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斜边的值是13m ,也就是两树树梢之间的距离是13m ,两再利用时间关系式求解.答案:6.5s .15.解析:本题和14题相似,可以求出BC 的值,再利用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后比较.BC=40米,时间是2s ,可得速度是20m/s=72km/h >70km/h . A 观测点答案:这辆小汽车超速了.。

初二下学期勾股定理练习题

初二下学期勾股定理练习题

初二下学期勾股定理练习题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它解决了很多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计算问题。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勾股定理,下面将提供一些初二下学期的勾股定理练习题。

练习题一:已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长度可以通过直角边的平方和再开平方根来求解。

则斜边的长度为√(3^2 + 4^2) = √(9 + 16) = √25 = 5cm。

练习题二: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5cm,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3cm和xcm,求x的值。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直角边的长度可以通过斜边的平方减去另一直角边的平方再开平方根来求解。

则x的值为√(5^2 - 3^2) = √(25 - 9) = √16 =4cm。

练习题三:已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为7cm和24cm,求斜边的长度并计算与直角边的比值。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长度可以通过直角边的平方和再开平方根来求解。

则斜边的长度为√(7^2 + 24^2) = √(49 + 576) = √625 = 25cm。

斜边与直角边的比值为25cm/7cm = 3.571。

练习题四: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10cm,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6cm和xcm,求x的值并计算与直角边的比值。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直角边的长度可以通过斜边的平方减去另一直角边的平方再开平方根来求解。

则x的值为√(10^2 - 6^2) = √(100 - 36) = √64 = 8cm。

x与直角边的比值为8cm/6cm = 1.333。

练习题五: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13cm,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5cm和xcm,求x的值并计算与斜边的比值。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直角边的长度可以通过斜边的平方减去另一直角边的平方再开平方根来求解。

则x的值为√(13^2 - 5^2) = √(169 - 25) =√144 = 12cm。

x与斜边的比值为12cm/13cm = 0.923。

初二勾股定理练习题

初二勾股定理练习题

初二勾股定理练习题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几何定理之一,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

在初二的学习中,掌握勾股定理的运用对于解决各种几何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初二级别的勾股定理练习题,帮助读者巩固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1. 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10,其中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6,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² + b² = c²。

将已知值代入公式,得到6² + b² = 10²,即36+ b² = 100。

移项计算可得b² = 100 - 36 = 64,因此b的长度为√64 = 8。

2.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13,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5,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解答:同样利用勾股定理的公式a² + b² = c²,将已知值代入得到5²+ b² = 13²,即25 + b² = 169。

移项计算可得b² = 169 - 25 = 144,因此b的长度为√144 = 12。

3. 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分别为3和4,求斜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的公式a² + b² = c²,将已知值代入得到3² + 4²= c²,即9 + 16 = c²。

计算可得c² = 25,因此c的长度为√25 = 5。

4. 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分别为8和15,求斜边的长度。

解答:同样利用勾股定理的公式a² + b² = c²,将已知值代入得到8²+ 15² = c²,即64 + 225 = c²。

计算可得c² = 289,因此c的长度为√289= 17。

初二勾股定理练习题带答案

初二勾股定理练习题带答案

初二勾股定理练习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组数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 3, 4, 7B) 5, 12, 13C) 8, 15, 17D) 6, 8, 10答案:B) 5, 12, 132. 次数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长是多少?A) 6B) 7C) 8D) 9答案:C) 53. 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3,另一条直角边长为5,则第二条直角边的长度是多少?A) 10B) 11C) 12D) 14答案:A) 124. 若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一条直角边长为6,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是多少?A) 9B) 8C) 7D) 5答案:D) 85.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7,一条直角边长为8,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是多少?A) 16B) 7C) 15D) 6答案:A) 15二、填空题1. 已知两直角边分别为7和24,则斜边长为______。

答案:252. 若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5,一条直角边长为7,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______。

答案:243. 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6,另一条直角边长为10,则第二条直角边的长度为______。

答案:244. 若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9,一条直角边长为20,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______。

答案:215.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65,一条直角边长为63,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______。

答案:16三、应用题1. 甲、乙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是12 km,如图所示,甲地距离河岸边沿的距离为9 km,现要在河岸边修一座桥,使河岸边与乙地之间的距离尽量短。

问桥应该修在河岸边距离乙地多远的地方?解答:根据勾股定理,桥距离河岸边的距离可以表示为勾股定理中的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已知甲地距离河岸边的距离为9 km,直线距离为12 km,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直角边的长度= √(斜边的长度^2 - 已知直角边的长度^2)= √(12^2 - 9^2)= √(144 - 81)= √63约等于 7.94 km因此,桥应该修在河岸边距离乙地约7.94 km的地方。

初二勾股定理的练习题

初二勾股定理的练习题

初二勾股定理的练习题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问题的基础。

通过勾股定理的运用,可以计算出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信息。

在初二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初二勾股定理的练习题,帮助您深入理解和应用勾股定理。

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长。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斜边长的平方 = 3^2 + 4^2 = 9 + 16 = 25。

因此,斜边长为√25 = 5cm。

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cm,一条直角边长为3cm,求另一条直角边长。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另一条直角边的平方 = 斜边长的平方 -已知直角边的平方 = 5^2 - 3^2 = 25 - 9 = 16。

因此,另一条直角边长为√16 = 4cm。

3. 一条直角边长为12cm,另一条直角边长为5cm,求斜边长。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斜边长的平方 = 12^2 + 5^2 = 144 + 25 = 169。

因此,斜边长为√169 = 13cm。

4.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cm和8cm,求斜边长及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斜边长的平方 = 6^2 + 8^2 = 36 + 64 = 100。

因此,斜边长为√100 = 10cm。

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 直角边1 ×直角边2 ÷ 2 = 6 × 8 ÷ 2 = 48 ÷ 2 = 24cm^2。

通过以上练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发现勾股定理在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和面积时十分实用。

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对于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构造勾股数来进行勾股定理的练习和应用。

勾股数是指满足勾股定理条件的整数组合,常见的勾股数有3、4、5和5、12、13等。

通过构造勾股数进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勾股定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股定理
2、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 ,求等边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和这等边三角形的面积.
【例 3】已知60A ∠=︒,90B D ∠=∠=︒,2AB =,1CD =,求BC 和AD 的长. 【巩固练习】
已知: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B=AD=8,∠A=60°,∠D=150°,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32,求BC 和CD 的长.
【例 6】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Rt ACB ∠=∠,4AB =,分别以AC ,BC 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记为1S ,2S ,则1S +2S 的值等于 .
3、在直线l 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所示),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1S 、2S 、3S 、4S ,则1S +2S +3S +4S =____
板块一 勾股定理
S 1
1
S 2
S 3
S 4
2
3
1
A B
C
D
C
B
A D
C A
B
S 1
S 2
C B
A
【例 11
】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F 为DC 的中点,E 为CB 的四等分点即3CE =EB 求证:AF ⊥FE .
【例 1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巩固练习】
2.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 的度数为( ) A .90° B .60° C .45° D .30°
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BC=2,CD=3,AD=1,且∠ABC=90°,试求∠A 的度数。

板块二 勾股定理逆定理
A
B
D C
课后作业
5.寻求某些勾股数的规律:
(1)对于任何一组已知的勾股数都扩大相同的正整数倍后,就得到了一组新的勾股数.例如:
222543=+,我们把它扩大2倍、3倍,就分别得到2221086=+和22215129=+,……若把它扩大
11倍,就得到 ,若把它扩大n 倍,就得到 .
(2)对于任意一个大于1的奇数,存在着下列勾股数: 若勾股数为3,4,5,因为222453-=,则有5432
+=; 若勾股数为5,12,13,则有131252
+=; 若勾股数为7,24,25,则有 ;…… (3)对于大于4的偶数:
若勾股数为6,8,10,因为2
2
2
8106-=,则有……请找出这些勾股数之间的关系,并用适当的字母表示出它的规律来,并求当偶数为24的勾股数.
6、如图,点C 是以为AB 直径的半圆上的一点,90,6,8ACB AC BC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例2】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6cm AC =cm BC 8=,将△ABC 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 ,求CD 的长。

E
D
C
B
A
板块一 折叠翻转问题
【例3】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 中AB=8 cm,BC=10 cm,在边CD 上取一点E ,将△ADE 折叠使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求CE 的长.
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6,将矩形ABCD 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C 落在C'处,若AE:BE=1:2,则折痕EF 的长为多少?
【拓展】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先折出对角线BD,再折叠使AD 边与BD 重合,得到折痕DG,若AB=8. BC=6,求AG 的长
【例4】如图,在长、宽都是3,高是8的长方体外部,若蚂蚁要从顶点A 爬到顶点B ,那么它爬行的最
短距离为 .
A
B
【拓展】1.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 和3cm ,高为6cm .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B ,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 cm ;如果从点A 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n 圈到达点B ,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 cm .
板块二 最短距离问题
B A 6cm 3cm
1cm
D
C
A G B
2.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0dm ,3dm ,2dm ,A 和B 是这个台阶两相对的端点,A 点有一只昆虫想到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昆虫沿着台阶爬到B 点的最短路程是多少dm ?
【例5】如图,A 、B 两个小集镇在河流CD 的同侧,分别到河的距离为AC=10千米,BD=30千米,且CD=30千米,现在要在河边建一自来水厂,向A 、B 两镇供水,铺设水管的费用为每千米3万,请你在河流CD 上选择水厂的位置M ,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节省,并求出总费用是多少?
【例6】如图,一根旗杆的升旗的绳垂直落地后还剩余1米,若将绳子拉直, 则绳端离旗杆底端的距离(BC)
有5米.求旗杆的高度.
【例8】 如图,是一只圆柱形的封闭易拉罐,它的底面半径为4cm ,高为15cm ,问易拉罐内可放的搅拌棒(直线型)最长可以是多长?
板块三 其他实际问题
A B
C
D
L
A
·
· B
3
2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