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偏瘫临床路径流程
偏瘫患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偏瘫(ICD-10:342.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符合脑出血、脑梗死、脑外伤、脑肿瘤、脑脓肿、脑炎或脱髓鞘疾病等所致功能障碍。
2、临床表现:符合急性起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肢体感觉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康复医学科诊疗常规》(北京医师协会编写,中国医药科教出版社)。
四、标准住院日为21—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偏瘫(ICD-10:342.9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尿、便常规。
(2)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电解质、凝血系列、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输血九项。
(3)心电图、胸部正侧位X线片。
(4)腹部彩超、颈部血管彩超、偏瘫肢体动静脉彩超。
(5)进行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感觉功能评定、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或认知、心理、言语、吞咽、心肺功能等评定;对卒中复发危险因素评价;内科合并症评价;皮肤和压疮评价;移动能力和辅助工具的需求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价;跌倒风险评价。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核磁。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1、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冠心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内科合并症药物。
脑性瘫痪的康复策略及方法(医学知识)
Foundation in 1987
No services for CP
before 1980
医药医学
3
二、定 义
1、中国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 座谈会提出的定义(1988 年佳木斯)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 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 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 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 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 常。
诊断条件
采用我国常用儿童发育筛查与心理测评量表
医药医学
24
二、肌力评定
1、可在全身各个部位,通过一定的动作姿势,分别对各个 肌群的肌力作出评定。
2、等张、等长、等速 3、常用的肌力检查方法:
①手法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 ②分级标准通常采用六级分级法。 ③检察时置患儿的关节于中间位,观察其对抗向各个方向运动的阻力 状况。 ④运动方向为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旋前—旋后,通常 检察关节周围肌群以及躯干的肌群。
动运动
III 肌张力显著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IV 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而不能完成被动运动
医药医学
33
5、脑瘫患儿肌张力评价分类表
康复科康复临床路径
目录
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1)
脑出血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9)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1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25)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31)
手外伤康复临床路径 (37)
肢体骨折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42)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临床路径 (48)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 (55)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61)
颈椎病康复临床路径 (70)
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脑损伤, 已行手术治疗或无手术治疗指征, 生命体征稳定。
(二)诊断依据。
1.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
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
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
(2)运动功能障碍
(3)感觉功能障碍
(4)言语功能障碍
(5)吞咽功能障碍
(6)认知功能障碍
(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
(8)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9)日常生活功能障碍
(10)脑神经麻痹
2.影像检查: 头颅CT、MRI或X线可证实颅脑损伤改变。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卫办医政发〔2013〕25号)
(1)1.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 饮食、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2)2.康复专科评定。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 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大约住院2周左右), 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评定内容包括: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性瘫痪的患儿。一、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TCDS码:BEZ180 BEZ1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编码:G80.90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六版(王萍芬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诸福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及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版(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
诊疗方案”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临床常见
证候:脾肾两亏证
肝肾亏虚证
肝强脾弱证
痰瘀阻络证
心脾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
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五迟、五软、五硬(TCD®码:BEZ180 BEZ160和脑性瘫痪
(ICD-10编码:G80.901 )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注意证候的
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性瘫痪的患儿。
一、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TCD 编码:BEZ180、BEZ160)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 编码:G80.901)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六版
。
(王萍芬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诸福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及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版(王雪峰主编,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
诊疗方案”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临床常见证候:脾
肾两亏证
肝肾亏虚证
肝强脾弱证
痰瘀阻络证
心脾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
。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9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五迟、五软、五硬(TCD 编码:BEZ180、BEZ160)和脑性瘫痪(ICD-10 编码:G80.901)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偏瘫临床路径流程
偏瘫临床路径流程
偏瘫是指一侧身体的肌力丧失或减退,通常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大
脑或脊髓)的损伤引起的。偏瘫的病因可以是脑血管病(例如脑梗塞或脑
出血)、脑外伤、脑肿瘤等。临床路径是指在诊断和治疗疾病过程中,按
照一定的流程和操作步骤进行的规范化管理。下面是一个偏瘫临床路径的
流程,供参考。
第一步:患者报道和初步评估
患者的报道时,首先医生应该做一个初步的评估。评估包括患者的病
史收集、身体检查和神经系统评估。病史收集应了解患者的主要症状、发
病时间、以前的疾病史、家族史等。身体检查应注重神经系统检查和相关
系统的检查,例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神经系统评估主要包括病灶
定位、病灶严重程度、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等。
第二步: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主要是为了明确病因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常规的辅助检
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脑电图等。特殊的辅
助检查可以根据病情特点来选择,例如脑血管造影、磁共振成像、脑脊液
检查等。
第三步:确定诊断和分型
基于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医生可以确定患者的诊
断和分型。例如,根据脑血管病的特点,可以将偏瘫分为脑梗死性偏瘫和
脑出血性偏瘫。进一步分析可能的病因,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瘤等。
第四步: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根据不同病因、分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制定。
一般情况下,治疗的目标是恢复患者的功能,尽量减少后遗症。治疗计划
可以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手术治疗等。
第五步: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病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例如,对于脑梗
脑性瘫痪临床路径(naotan)
临床路径资料收集
一、路径标准:
1.路径名称:___脑性瘫痪_____
2.路径对应第一诊断名称:____脑性瘫痪、发育迟缓等 __
3.诊断编码:
4.诊断依据:
(一)中医诊断标准
1.本病种中医诊断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及《实用中医儿科学》(第二版)进行诊断。
(1)孕期调护失宜、药物损害、产伤、窒息、早产,以及喂养不当史,或有家族史,父母为近亲结婚者。
(2)小儿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立迟;初生无发或少发,随年龄增长,仍稀疏难长为发迟;12个月时尚未出牙以及此后牙齿萌出过慢为齿迟;1~2岁还不会说话为语迟。
(3)小儿半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为头项软;吸吮、咀嚼无力,时流清涎为口软;手臂不能抓握上举,为手软;2岁以后还不能站立、行走为足软;皮肉松弛无力为肌肉软。
(4)五迟、五软不一定悉具,但见一、二症者可分别做出诊断。临床还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早期发现五迟五软的变化,不应等待生长发育迟缓症状显著后才作确诊和治疗。
(二)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2006年8月长沙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会议讨论通过对《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
(1)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
(2)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3)症状者婴儿期出现;
(4)可以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5)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5.标准住院日:__30 _天为1疗程,至临床痊愈或显效。
6.标准住院费用:_7000___元/月至 _10000_元/月。
偏瘫临床路径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偏瘫)临床路径表单(康复科)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脑卒中(偏瘫)(ICD10 : 164 04 )
患者姓名: _______ 性别:年龄:门诊号:__________ 住院号:____ 住院日期:_年_月_日出院日期:_年_月_日标准住院日14〜30天
脑瘫临床路径
脑瘫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瘫患者。
一、脑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G80.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
(1)出生前至出生1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
(2)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
(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等多种异常;(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
2.鉴别诊断
(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
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
(2)锥体外系变性病
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4)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
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5)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的现状,发展及挑战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的现状,发展及挑战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的现状、挑战及发展策略李晓捷李晓捷教授一百多年来,人们对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矫形外科对畸形的矫正开始,逐渐认识到脑瘫是一种非进行性发育障碍,从而出现了全方位解决脑瘫儿童发育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脑
瘫作为复杂的综合性残疾,需要多专业联合开展康复1。近年由于ICF理念的引入,使人们更为全面地认识脑瘫的生物学变化
、临床表现及功能状况与心理发展、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等的相关性,从而为正确选择康复策略开辟了广阔道路。1我国脑性瘫痪康复的现状目前我国脑瘫康复覆盖面已遍及所有省市自治区,但各地发展不均衡。康复途径主要为:医院康复、机构康复及社区康复三种途径
。2013年对北京、广西、河南等8省市脑瘫防治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77.32%的脑瘫儿童可以在当地得到及时
诊治,但仍有>20%的脑瘫儿童尚不能在当地得到及时诊治。脑瘫儿童得到及时诊治的场所依次为:综合医院(40.05%)
、妇婴医院(26.62%)、儿童医院(23.26%)、康复医院/心(6.47%)、残联系统康复机构(1.44%)、社区
诊所(1.92%)、民政系统康复机构(0.24%),说明综合医院、妇婴医院及儿童医院仍是我国脑瘫儿童及时诊治的主要场所。
脑瘫儿童长期康复训练的场所为:集中式康复、社区康复及集中式康复加社区康复,三种情况大约各占三分之一,说明我国脑瘫儿童康复的场所仍以集中式康复为主【2]。2009年对国内111所儿童康复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在1O种主要儿童康复需求疾病中,脑瘫就诊率列为第一位。2013年对12省市32万余名1—6岁儿童的脑瘫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脑瘫的发
康复科康复临床路径
目录
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0
脑出血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7)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1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22)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28)
手外伤康复临床路径 (34)
肢体骨折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39)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临床路径 (45)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 (51)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56)
颈椎病康复临床路径 (64)
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脑损伤,已行手术治疗或无手术治疗指征,生命体征稳定。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
(2)运动功能障碍
(3)感觉功能障碍
(4)言语功能障碍
(5)吞咽功能障碍
(6)认知功能障碍
(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
(8)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9)日常生活功能障碍
(10)脑神经麻痹
2.影像检查:头颅CT、MRI或X线可证实颅脑损伤改变。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卫办医政发〔2013〕25号)
1.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饮食、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大约住院2周左右),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评定内容包括:
脑瘫的康复计划书
脑瘫的康复计划书
1. 简介
脑瘫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由于大脑发育异常或受伤而导致。脑瘫患者
常常面临运动功能障碍、语言障碍以及认知能力障碍等问题。为了帮助脑瘫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并提高社会融入度,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十分重要。
本康复计划书旨在为脑瘫患者提供一套全面、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以促进其身
体功能的恢复和发展。本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早期康复阶段、中期进阶阶段和稳定巩固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2. 早期康复阶段
在脑瘫早期,患者需要进行基础康复训练,以提高肌肉力量、增强协调能力和
改善平衡感。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训练方面:
2.1 物理康复训练
•运动训练:通过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如瑜伽、太极拳等,以促进肌肉的强化和协调能力的提高。
•牵引治疗:如颈椎牵引和脊柱牵引等,可以促进椎间盘的间距,缓解脊柱压力,减轻脑瘫患者的疼痛和僵硬感。
•压力敏感训练:通过使用球体、海绵垫等物品,进行触觉敏感性训练,以改善脑瘫患者的身体感官觉醒。
2.2 言语治疗
•发音训练:通过练习口型和舌位的正确发音,改善脑瘫患者的语音表达能力。
•语言训练:通过学习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如语法、词汇等,提高患者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声音训练:通过练习发声技巧,包括调节音量、音调等,以帮助脑瘫患者改善声音质量。
3. 中期进阶阶段
在早期康复阶段取得一定进展后,脑瘫患者进入中期进阶阶段。本阶段的训练
目标是进一步加强肌肉力量、提高运动协调性和促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
3.1 物理康复训练
•柔韧度训练:通过进行伸展运动、放松训练等来改善肌肉的柔韧度,提高活动范围。
儿科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性瘫痪的患儿。
一、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TCD编码:BEZ180、BEZ1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编码:G80.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六版(王萍芬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诸福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及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版(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临床常见证候:
脾肾两亏证
肝肾亏虚证
肝强脾弱证
痰瘀阻络证
心脾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五迟、五软、五硬(TCD编码:BEZ180、BEZ160)和脑性瘫痪(ICD-10编码:G80.901)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脑瘫的康复》PPT课件
3).视觉性的翻正反应
检查方法是让被检查者以俯卧位的姿势保持在空间,检查施加 的刺激是让患儿在空间保持俯卧位姿势。
阴性反应:检查者的头部不能自动 调整到正常的直立位。 阳性反应:头部能够自动地调整 立位置,面部垂直, 口保持在水平位。
评价:阳性反应正常的情况下在小儿出生后6—8个月时出现,以后终身存 在。在8个月以后仍然出现阴性反应,则可能是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的一 个症候。
脑瘫儿童牙齿多数发育不良,牙齿质地 疏松、易折、易蛀,各种牙病的发生率较正 常孩子为高。
8.口、面功能障碍
• 一部分脑瘫儿童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 现明显痉挛或不协调收缩,从而导致孩子 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 水。
9.情绪和行为障碍
• 不少脑瘫儿童特别是手足徐动型的孩子性 格比较固执、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善 感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异常行 为表现为(1)强迫行为:自己强制自己作 某一动作。(2)自伤行为:自己打自己或 用头不停地撞墙。(3)侵袭行为:殴打他 人,但较少见。
• • • • • • 早产 产伤 围产期窒息 核黄疸等疾病 存活的高危新生儿 胚胎发育生物学
三、脑瘫的病理生理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失去了对低级中 枢的抑制,使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释放出 来,以致肌张力异常,患肢在进行任何活 动时,都不能随意的、有选择性的控制, 从而表现出异常的原始的姿势反射。这种 原始的姿势反射,使一些不同部位的肌肉 张力发生特定的变化,造成异常的运动模 式。
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脑性瘫痪康复中的作用
2 例 , 7例 , 均年 龄( . 5 . 8 岁 ; 照 组 中 3 女 平 3 3 ±0 4 ) 对
男2 2例 , 8 , 女 例 平均 年龄 ( . 5 . 6 岁 ; 3 2 ±0 4 ) 两组患 儿性 别 、 年龄差异 无统计 学 意义 ( 0 0 ) 具有 可 P> . 5 , 比性 。( ) 2 回顾 性 分 析 资料 来 自于 2 0 / 0 9广 州 0 720 中医药大学 附属南 海妇 产儿 童 医院单病种 质控报 表 脑瘫部 分及 病 案 统 计 资 料 , 完 成 康 复疗 效 评 定 。 均 纳入 病 例 : 0 7年 , 1 1例 , 3 20 男 4 女 6例 , 均 年 龄 平 ( . 6 . 9 岁 ;O 8年 , 1 2例 , 3 3 2 ±0 5 ) 2 O 男 3 女 5例 , 平均
中国中西 医结合儿科学 21 年 8 笨 鲞箜 塑 01
! 坚 ! ! ! 塑! ! !
! 坚 ! : ! : 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