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审批稿

合集下载

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上级医师查房
引导式教育
脑瘫肢体综合训练
普针/电针/灸法(视病情而定)
作业疗法(视病情而定)
手功能训练(视病情而定)
儿童站立架训练/电动起立床训练/斜板床训练/靠墙站立/独站/单脚站立
低频脉冲电治疗/电子生物反馈/蜡疗
脑循环
言语训练(视病情而定)
构音障碍训练(视病情而定)
上肢机器人训练
SET儿童悬吊装置
(15)表面肌电图检查
(16)跌倒风险评估
(17)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18)四肢感觉功能评定
(19)智力评定
(20)认知功能评定
(21)言语能力筛查(若有言语功能障碍,需行构音障碍评定,失语症检查,语音频谱分析,听理解检查,单词命名检查、发音障碍检查等)
(22)听力筛查
(23)吞咽功能评定
(24)手功能评定(利用计算机上肢功能评价系统对患儿手部功能进行检查,其中有速度、协调性以及动作完成的准确性等量化指标)
确定康复治疗方案
实施康复训练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病程记录(包括病情分析)





作(护士)
执行医嘱,观察患儿病情
脑瘫康复护理指导
心理护理和日常生活护理




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脑瘫康复护理常规
一/二/三级护理(视病情)
饮食(普食/半流质/流质/禁食)
留陪伴
患儿基础用药医嘱
一般专项护理ADL指导
24小时脑电图检查(若患儿有癫痫病史)
髋关节X线检查(若怀疑有髋关节脱位)
骨密度测试(长期卧床或石膏固定后的患儿)
头颅CT或MRI(必要时)

脑性瘫痪临床路径(naotan)

脑性瘫痪临床路径(naotan)

临床路径资料收集一、路径标准:1.路径名称:___脑性瘫痪_____2.路径对应第一诊断名称:____脑性瘫痪、发育迟缓等 __3.诊断编码:4.诊断依据:(一)中医诊断标准1.本病种中医诊断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及《实用中医儿科学》(第二版)进行诊断。

(1)孕期调护失宜、药物损害、产伤、窒息、早产,以及喂养不当史,或有家族史,父母为近亲结婚者。

(2)小儿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立迟;初生无发或少发,随年龄增长,仍稀疏难长为发迟;12个月时尚未出牙以及此后牙齿萌出过慢为齿迟;1~2岁还不会说话为语迟。

(3)小儿半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为头项软;吸吮、咀嚼无力,时流清涎为口软;手臂不能抓握上举,为手软;2岁以后还不能站立、行走为足软;皮肉松弛无力为肌肉软。

(4)五迟、五软不一定悉具,但见一、二症者可分别做出诊断。

临床还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早期发现五迟五软的变化,不应等待生长发育迟缓症状显著后才作确诊和治疗。

(二)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2006年8月长沙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会议讨论通过对《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

(1)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2)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3)症状者婴儿期出现;(4)可以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5)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5.标准住院日:__30 _天为1疗程,至临床痊愈或显效。

6.标准住院费用:_7000___元/月至 _10000_元/月。

7.适用对象:凡第一诊断符合临床路径病种诊断的应进入路径(除严重合并症外)。

二、总体诊疗情况:三、阶段诊疗情况:。

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

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性瘫痪的患儿。

一、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TCD 编码:BEZ180、BEZ160)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 编码:G80.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六版。

(王萍芬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诸福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及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版(王雪峰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

诊疗方案”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临床常见证候:脾肾两亏证肝肾亏虚证肝强脾弱证痰瘀阻络证心脾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

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9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五迟、五软、五硬(TCD 编码:BEZ180、BEZ160)和脑性瘫痪(ICD-10 编码:G80.901)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 或M RI)、脑电图检查、髋关节X线检查、听力筛查等。

小儿脑瘫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脑瘫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脑瘫中医临床路径路径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六版(王萍芬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诸福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版(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脾肾两亏证、肝肾亏虚证、肝强脾弱证、痰瘀阻络证、心脾两虚证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脑性瘫痪(五迟、五软、五硬)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五迟、五软、五硬)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路径时限病房标准住院日≦90天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五迟、五软、五硬和脑性瘫痪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脑电图检查,髋关节X线检查,听力筛查等治疗方法推拿治疗2、针刺疗法3、灸疗4、中药熏洗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穴位注射、经络导平等疗法6、辨证口服中药制剂(1)脾肾两亏证:健脾补肾、生肌壮骨(2)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筋壮骨(3)肝强脾弱证:柔肝健脾、益气养血(4)痰瘀阻络证:涤痰开窍,活血通络(5)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益气血7、康复训练:根据患儿病情选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吞咽功能障碍的训练、益智疗法等多方面内容8、护理:辨证施护出院标准1、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价治疗后比治疗前总分数提高≧5分。

2、异常姿势减轻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痉挛型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痉挛型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路径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分型为双下肢痉挛型。

此类患儿为FSPR、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后,患儿智力基本正常,主要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能独走或扶走,但行走姿势异常。

患儿或伴有言语功能障碍或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或伴有癫痫病史。

患儿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就诊卡号:联系电话:入院时间:年月日出院时间:年月日住院天数:天项目住院第1天主要诊疗工作(医生)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查看既往辅助相关检查结果医师查房,初步诊断完善辅助检查根据患儿病情完善相关检查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完成入院记录向患儿家属交代病情,及治疗安排完善入院医患沟通记录,签署知情同意书主要诊疗工(护士)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入院宣教入院护理评估了解患儿及家属对床位等特殊要求指导进食执行医嘱,观察患儿病情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临时医嘱脑瘫康复护理常规一/二/三级护理(视病情)饮食(普食/半流质/流质/禁食)留陪伴患儿基础用药医嘱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胸片输血传播九项(因患儿住院期间要行针灸治疗,或输液治疗,需明确是否有乙肝等传染病)24小时脑电图检查(若患儿有癫痫病史)髋关节X线检查(若怀疑有髋关节脱位)骨密度测试(长期卧床或石膏固定后的患儿)头颅CT或MRI(必要时) 患儿临时用药医嘱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项目住院第2天主要诊疗工作(医生)上级医师查房继续进行相关辅助检查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现有辅助检查,确定诊断对患儿康复训练进行风险评估初期康复评定会(根据患儿病情,由康复医师、外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心理治疗师、辅助器具矫形师共同参加)制定康复训练远期、近期目标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向患儿家属交代康复训练后注意事项有基础疾病患儿请相关科室会诊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主要诊疗工作(护士)执行医嘱,观察患儿病情脑瘫康复护理指导心理护理和日常生活护理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临时医嘱脑瘫康复护理常规一/二/三级护理(视病情)饮食(普食/半流质/流质/禁食)留陪伴患儿基础用药医嘱一般专项护理ADL指导上级医师查房引导式教育完成初期康复评定(1)一般身体状况评定(患儿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是否符合患儿年龄)(2)徒手肌力评定(3)等速肌力测定(4)等长肌力评定(5)肌肉疲劳度评定(6)肌张力评定(7)关节活动度评定(8)反射发育评定(原始反射、立直反射、平衡反射)(9)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10)运动协调性评定(1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12)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13)步态分析评定(三维步态分析系统)(14)足底压力检查(15)表面肌电图检查(16)跌倒风险评估(17)心肺功能康复评定(18)四肢感觉功能评定(19)智力评定(20)认知功能评定(21)言语能力筛查(若有言语功能障碍,需行构音障碍评定,失语症检查,语音频谱分析,听理解检查,单词命名检查、发音障碍检查等)(22)听力筛查(23)吞咽功能评定(24)手功能评定(利用计算机上肢功能评价系统对患儿手部功能进行检查,其中有速度、协调性以及动作完成的准确性等量化指标)(25)辅助器具使用评价(26)生活质量评定(对于较大年龄的患儿进行主观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满意指数)和客观生活质量(功能性限制分布量表)评定)(27)膝关节稳定度检测(28)骨盆控制性检查病情变异记无有,原因:(29)1.2.项目住院第3天——1月(第一阶段康复训练)主要诊疗工作(医生)三级医师查房确定康复治疗方案实施康复训练方案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完成上级医师查房病程记录(包括病情分析)主要诊疗工作(护士)执行医嘱,观察患儿病情脑瘫康复护理指导心理护理和日常生活护理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临时医嘱脑瘫康复护理常规一/二/三级护理(视病情)饮食(普食/半流质/流质/禁食)留陪伴患儿基础用药医嘱一般专项护理ADL指导上级医师查房引导式教育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普针/电针/灸法(视病情而定)作业疗法(视病情而定)手功能训练(视病情而定)儿童站立架训练/电动起立床训练/斜板床训练/靠墙站立/独站/单脚站立低频脉冲电治疗/电子生物反馈/蜡疗脑循环言语训练(视病情而定)构音障碍训练(视病情而定)上肢机器人训练SET儿童悬吊装置下肢机器人悬吊步行训练股四头训练腰部肌训练功率自行车水疗气压治疗中药熏洗治疗认知功能训练根据会诊科室意见安排检查医嘱其他医嘱(视病情)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项目住院1月后(第二阶段康复训练前)主要诊疗工作(医生)三级医师查房中期康复评定中期康复评定会(根据患儿病情,由康复医师、外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心理治疗师、辅助器具矫形师共同参加)调整康复训练目标调整康复治疗方案主要诊疗工作(护士)执行医嘱,观察患儿病情脑瘫康复护理指导心理护理和日常生活护理重点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医嘱脑瘫康复护理常规一/二/三级护理(视病情)饮食(普食/半流质/流质/禁食)留陪伴患儿基础用药医嘱一般专项护理ADL指导上级医师查房引导式教育完成中期康复评定(1)徒手肌力评定(2)等速肌力测定(3)等长肌力评定(4)肌肉疲劳度评定(5)肌张力评定(6)关节活动度评定(7)反射发育评定(原始反射、立直反射、平衡反射)(8)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9)运动协调性评定(1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11)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12)步态分析评定(三维步态分析系统)(13)足底压力检查(14)表面肌电图检查(15)跌倒风险评估(16)心肺功能康复评定(17)四肢感觉功能评定(18)认知功能评定(19)言语能力筛查(必要时)(20)听力筛查(必要时)(21)吞咽功能评定(22)手功能评定(利用计算机上肢功能评价系统对患儿手部功能进行检查,其中有速度、协调性以及动作完成的准确性等量化指标)(23)辅助器具使用评价(24)生活质量评定(对于较大年龄的患儿进行主观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满意指数)和客观生活质量(功能性限制分布量表)评定)(25)膝关节稳定度检测(26)骨盆控制性检查病情变异记无有,原因:录 1.2.项目住院1月——2月(第二阶段康复训练)主要诊疗工作(医生)三级医师查房实施康复训练方案主要诊疗工作(护士)执行医嘱,观察患儿病情脑瘫康复护理指导心理护理和日常生活护理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临时医嘱脑瘫康复护理常规一/二/三级护理(视病情)饮食(普食/半流质/流质/禁食)留陪伴患儿基础用药医嘱一般专项护理ADL指导上级医师查房引导式教育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普针/电针/灸法(视病情而定)作业疗法(视病情而定)手功能训练(视病情而定)低频脉冲电治疗/电子生物反馈/蜡疗言语训练(视病情而定)构音障碍训练(视病情而定)上肢机器人训练SET儿童悬吊装置训练下肢机器人减重步行训练水中步行训练股四头训练腰部肌训练脑循环气压治疗中药熏洗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心理、社会方面的康复训练)耐力训练其他医嘱(视病情)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项目住院2月后(第三阶段康复训练前)主要诊疗工作(医生)三级医师查房中期康复评定中期康复评定会(根据患儿病情,由康复医师、外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心理治疗师、辅助器具矫形师共同参加)调整康复训练目标调整康复治疗方案主要诊疗工作(护士)执行医嘱,观察患儿病情脑瘫康复护理指导心理护理和日常生活护理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临时医嘱脑瘫康复护理常规一/二/三级护理(视病情)饮食(普食/半流质/流质/禁食)留陪伴患儿基础用药医嘱一般专项护理ADL指导上级医师查房引导式教育完成中期康复评定(27)徒手肌力评定(28)等速肌力测定(29)等长肌力评定(30)肌肉疲劳度评定(31)肌张力评定(32)关节活动度评定(33)反射发育评定(原始反射、立直反射、平衡反射)(34)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35)运动协调性评定(3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37)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38)步态分析评定(三维步态分析系统)(39)足底压力检查(40)表面肌电图检查(41)跌倒风险评估(42)心肺功能康复评定(43)四肢感觉功能评定(44)认知功能评定(45)言语能力筛查(必要时)(46)听力筛查(必要时)(47)吞咽功能评定(48)手功能评定(利用计算机上肢功能评价系统对患儿手部功能进行检查,其中有速度、协调性以及动作完成的准确性等量化指标)(49)辅助器具使用评价(50)生活质量评定(对于较大年龄的患儿进行主观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满意指数)和客观生活质量(功能性限制分布量表)评定)(51)膝关节稳定度检测(52)骨盆控制性检查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项目住院2月——3月(第三阶段康复训练)主要诊疗工作(医生)三级医师查房实施康复训练方案主要诊疗工作(护士)执行医嘱,观察患儿病情脑瘫康复护理指导心理护理和日常生活护理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临时医嘱脑瘫康复护理常规一/二/三级护理(视病情)饮食(普食/半流质/流质/禁食)留陪伴患儿基础用药医嘱一般专项护理ADL指导上级医师查房引导式教育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普针/电针/灸法(视病情而定)作业疗法(视病情而定)手功能训练(视病情而定)低频脉冲电治疗/电子生物反馈/蜡疗言语训练(视病情而定)构音障碍训练(视病情而定)上肢机器人训练SET儿童悬吊装置训练下肢机器人步行训练水中步行训练其他医嘱(视病情)负重训练股四头训练腰部肌训练平衡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气压治疗中药熏洗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心理、社会方面的康复训练)耐力训练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项目出院前主要诊疗工作(医生)完成出院前康复评定(终期康复评定)出院前1天,各治疗室与患儿家属核对康复治疗费用出院当天协助患儿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时向患儿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如:门诊随访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指导社区或家庭康复主要诊疗工作(护士)指导和协助患儿家属办理出院手续指导患儿家属出院后日常生活护理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出院前康复评定(终期康复评定)(53)徒手肌力评定(54)等速肌力测定(55)等长肌力评定(56)肌肉疲劳度评定(57)肌张力评定(58)关节活动度评定(59)反射发育评定(原始反射、立直反射、平衡反射)(60)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61)运动协调性评定(6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63)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64)步态分析评定(三维步态分析系统)(65)足底压力检查(66)表面肌电图检查(67)跌倒风险评估(68)心肺功能康复评定(69)四肢感觉功能评定(70)认知功能评定(71)言语能力筛查(必要时)(72)听力筛查(必要时)(73)吞咽功能评定(74)手功能评定(利用计算机上肢功能评价系统对患儿手部功能进行检查,其中有速度、协调性以及动作完成的准确性等量化指标)(75)辅助器具使用评价(76)生活质量评定(对于较大年龄的患儿进行主观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满意指数)和客观生活质量(功能性限制分布量表)评定)(77)膝关节稳定度检测(78)骨盆控制性检查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

儿童康复门诊病历脑性瘫痪

儿童康复门诊病历脑性瘫痪

主诉:生后8年余,至今行走不稳。

现病史: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3300g,生后无窒息。

患儿7个月时因“头颅进行性增大5个月”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诊为“脑积水”行“三脑室造瘘术”,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头颅仍有进行性增大,囟门闭合迟缓。

患儿自8月始,间断就诊于河南医学研究院,给予中药治疗约1年,会翻身。

患儿现行走不稳,为求进一步治疗来诊。

既往史:否认麻疹、百日咳、猩红热、肝炎等传染病,无传染病接触史。

疫苗接种随当地( 接种史不详)。

否认重大外伤史,否认输血史。

无食物过敏史,对“双黄连”过敏。

体格检查:T 36.5°C P 90次/分R 24次/分BP85/60mmHg wt 35kg发育中等,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可。

头围59.5cm,头发色黑,未见枕后秃发,前囟己闭合。

胸廓对称,无畸形,两侧呼吸运动对称,呼吸节律正常,两侧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音。

两肺叩诊音清,未闻及千湿性啰音。

眼神及反应欠灵活。

无自发有意义语言,简单指令执行差。

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无明显异常。

左侧肢体肌力较右侧差,左上肢伸肌改良Ashworth 评级I級,左下肢1+级。

穿矫形器可独走,稳定性差。

双手精细动作能力差,左手明显。

内收肌角120°,双膕窝角130°。

双踝阵挛 一),双Babinski征 -)。

辅助检查:暂无初步诊断:1.脑性瘫痪诊疗意见:1、特殊教育及康复训练;2、给予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精细动作训练、PT训练等康复治疗及经颅磁等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3、健康宣教及家长咨询、培训,鼓励家长树立信心,配合治疗;4、定期行康复疗效评估;5、必要时结合药物辅助治疗;。

(完整版)小儿脑瘫中医临床路径

(完整版)小儿脑瘫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脑瘫中医临床路径路径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六版(王萍芬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诸福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版(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脾肾两亏证、肝肾亏虚证、肝强脾弱证、痰瘀阻络证、心脾两虚证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脑性瘫痪(五迟、五软、五硬)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五迟、五软、五硬)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路径时限病房标准住院日≦90天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五迟、五软、五硬和脑性瘫痪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脑电图检查,髋关节X线检查,听力筛查等治疗方法推拿治疗 2、针刺疗法 3、灸疗 4、中药熏洗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穴位注射、经络导平等疗法 6、辨证口服中药制剂(1)脾肾两亏证:健脾补肾、生肌壮骨(2)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筋壮骨(3)肝强脾弱证:柔肝健脾、益气养血(4)痰瘀阻络证:涤痰开窍,活血通络(5)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7、康复训练:根据患儿病情选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吞咽功能障碍的训练、益智疗法等多方面内容 8、护理:辨证施护出院标准1、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价治疗后比治疗前总分数提高≧5分。

2、异常姿势减轻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脑瘫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瘫患者。

一、脑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1)出生前至出生1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2)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等多种异常;(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

2.鉴别诊断(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

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

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

(2)锥体外系变性病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

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

(4)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5)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

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

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6)与孤独症相鉴别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是脑瘫痉挛型。

脑瘫临床路径

脑瘫临床路径

脑瘫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瘫患者。

一、脑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G80.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1)出生前至出生1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2)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等多种异常;(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

2.鉴别诊断(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

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

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

(2)锥体外系变性病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

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

(4)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5)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

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

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6)与孤独症相鉴别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是脑瘫痉挛型。

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腱反射不亢进,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诊疗规范及病列报告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诊疗规范及病列报告

康复诊疗规范
物理疗法
包括热疗、电疗、紫外线照射、 按摩等。
职业疗法
针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功能,帮 助其适应和改善生活自理及卫生 习惯。
言语疗法
增强孩子吐字准确,语言机能协 调。
病例报告
1
张三
男,5岁,患病2年,病情属于轻度肌张力障碍。经过3个月康复训练,肌张力得 到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2
李四
多学科参与
康复治疗需要配合医生、康复师、家属等多学科人员进行。
康复训练方法
游戏疗法
通过游戏、玩具等方式伽培养儿童平和心态,提 升免疫力和身体协调性。
水疗法
通过水中训练帮助瘫痪儿童活动 肢体,增强肌肉运动能力。
康复效果评估
1
肌张力
测量患儿肌张力情况。
女,7岁,患病1年,病情较为严重。经过6个月的训练,肢体运动能力得到较大 提升,步态改善,周围感觉得到恢复。
3
王五
男,9岁,患病6个月,属于重度肌张力障碍。经过近1年的康复训练,肌张力得 到明显改善,可以进行一定的自我照料。
康复治疗方案
个性化
针对儿童的个人情况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持续性
康复治疗需要长期持续,一般建议每天进行康复理疗2小时左右。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诊疗规 范及病列报告
脑性瘫痪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日常生活。本诊 疗规范旨在指导康复治疗,提高康复效果。
脑性瘫痪简介
1 概念
脑性瘫痪是一种影响运动及姿势发育的疾病。
2 症状
肌肉强烈紧张、运动情况障碍、步态异常、肢体活动难度大等。
3 治疗
康复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步态
2
检查患儿步态的变化和改善情况。

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脑瘫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瘫患者。

一、脑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G80.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1)出生前至出生1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2)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等多种异常;(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

2.鉴别诊断(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

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

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

(2)锥体外系变性病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

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

(4)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5)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

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

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6)与孤独症相鉴别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是脑瘫痉挛型。

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腱反射不亢进,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

完整word版,儿科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完整word版,儿科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性瘫痪的患儿。

一、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TCD编码:BEZ180、BEZ1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编码:G80.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六版(王萍芬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诸福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及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版(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临床常见证候:脾肾两亏证肝肾亏虚证肝强脾弱证痰瘀阻络证心脾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五迟、五软、五硬(TCD编码:BEZ180、BEZ160)和脑性瘫痪(ICD-10编码:G80.901)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脑电图检查、髋关节X线检查、听力筛查等。

(八)治疗方法1.推拿疗法2.针刺疗法3.灸疗4.中药熏洗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穴位注射、经络导平等疗法6.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脾肾两亏证:健脾补肾,生肌壮骨。

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之欧阳歌谷创编

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之欧阳歌谷创编

脑瘫临床路径欧阳歌谷(2021.02.01)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瘫患者。

一、脑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G80.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1)出生前至出生1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2)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等多种异常;(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

2.鉴别诊断(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

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

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

(2)锥体外系变性病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

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

(4)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5)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

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

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6)与孤独症相鉴别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是脑瘫痉挛型。

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腱反射不亢进,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

儿科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儿科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性瘫痪的患儿。

一、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TCD编码:BEZ180、BEZ1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编码:G80.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六版(王萍芬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诸福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及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版(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临床常见证候:脾肾两亏证肝肾亏虚证肝强脾弱证痰瘀阻络证心脾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五迟、五软、五硬(TCD编码:BEZ180、BEZ160)和脑性瘫痪(ICD-10编码:G80.901)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脑电图检查、髋关节X线检查、听力筛查等。

(八)治疗方法1.推拿疗法2.针刺疗法3.灸疗4.中药熏洗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穴位注射、经络导平等疗法6.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脾肾两亏证:健脾补肾,生肌壮骨。

儿童康复门诊病历脑瘫2

儿童康复门诊病历脑瘫2

主诉:生后5年余,至今行走不稳及智力、行为异常。

现病史:患儿系第二胎第一产,母孕6个月时有脐带绕颈,孕40周,经阴分娩,羊水无污染,出生时体重3400g,生后嗜睡,无明显黄疸。

患儿生后母乳喂养,7个月添加辅食。

患儿自幼发育落后于同龄儿,8个月翻身,12个月独坐,13个月会爬,2岁余独走,至今言语不能。

患儿于2015年1月出现发热抽搐,频繁抽搐7次,就诊于当地医院治疗( 具体不详),后诊断为“癫病”,并行抗癫痫治疗 具体不详)。

患儿现言语功能差,偶可发单音字,发音不清晰,左手精细动作差,独走不稳来诊,为求进一步治疗来诊。

既往史:未患过麻疼、百日咳、猩红热、肝炎等传染病,无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密切接触史。

疫苗接种随当地。

否认重大外伤及手木史。

无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 36.5°C P 90次/分R 24次/分BP85/60mmHg wt 22kg发育中等,营养一般,神志清楚,精神可,查体不合作。

头颅大小正常,头发色黄,未见枕后秀发,前囟己闭合。

双眼外斜,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正常大小,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

鼻通气良好,未见分泌物。

双侧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

胸廓对称,无畸形,两侧呼吸运动对称,呼吸节律正常,两侧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音。

两肺叩诊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眼神及反应欠灵活。

目光呆滞,微笑表情,张口流涎,言语功能差,无主动有意义发音,智力低下,没有危险意识。

双上肢肌力差,左手拇指内收,精细运动能力差。

独走稳定性差,易摔倒。

内收肌角150°,双胭窝角140°。

双踝阵孪 -),双Babinsk i征 一)。

辅助检查:暂无初步诊断:1.脑性瘫痪诊疗意见:1、特殊教育及康复训练;2、给予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精细动作训练、PT、OT训练等康复治疗及经颅磁等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3、健康宣教及家长咨询、培训,鼓励家长树立信心,配合治疗;4、定期行康复疗效评估;5、必要时结合药物辅助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脑瘫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瘫患者。

一、脑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
(1)出生前至出生1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
(2)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
(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等多种异常;
(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

2.鉴别诊断
(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
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

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

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

(2)锥体外系变性病
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

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

(4)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
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5)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

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

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6)与孤独症相鉴别
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是脑瘫痉挛型。

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腱反射不亢进,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

(7)与三体综合征相鉴别
又称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疾病。

根据其特殊面容及异常体征一般诊断不难。

但有些病例新生儿时期症状不明显,只表现活动减少,面部无表情,对周围无兴趣,肌张力明显低下,肌力减弱,有时可误认为是脑瘫肌张力低下型,但本病膝反射减弱或难引出,这是与脑瘫明显的不同点,而且Moro反射(拥抱反射)减弱或引不出。

确诊本病可查染色体。

(8)与先天性韧带松弛症相鉴别
本病主要表现为大运动发育落后,尤其是独自行走延缓,走不稳,易摔倒,上下楼费力。

有时误认为是脑瘫,但本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可过度伸展、屈曲、内旋或外旋,肌力正常,腱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不伴有智力低下或惊厥。

有时有家族史。

随年龄增大症状逐渐好转。

3.临床分型
根据运动障碍性质分为:
(1)手足徐动型
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锥体外系,常常表现为四肢、头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虫样”不自主运动。

紧张、兴奋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多动消失。

多动症状在进行有意识的动作时尤为明显,如取拿物品时不能顺利接触该物品,而是上肢高举或伸向后方,摇动,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动增多,表情怪异。

协同运动能力极差。

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声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语言障碍。

单纯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常肌张力减低,腱反射不亢进,亦无病理反射。

但本型常与痉挛型共同存在。

(2)痉挛型
脑瘫患儿大多数属于这种类型的。

也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

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折刀样”增高,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下肢内收肌群尤为显着。

患儿双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腓肠肌收缩而致跟腱挛缩。

竖立抱起时两下肢伸直、内收并内旋,两腿交又呈剪刀状。

行走时呈“剪刀状”痉挛性瘫痪步态,足尖着地。

上肢表现为肘、腕关节屈曲。

受累肢体呈典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痉挛型脑性瘫痪又可分为四肢瘫、偏瘫、三肢瘫及单瘫等。

其中以四肢瘫或偏瘫较为多见,其他类型少见。

(3)共济失调型
这种类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小脑病变体征,常见眼球震颤,辨距不良,步态不稳、摇晃及意向性震颤等。

肌张力偏低,腱反射不亢进。

(4)其他类型:
a.强直型:主要表现为铅管样或齿轮状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症状,腱反射不亢进。

b.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腱反射存在或亢进。

C.震颤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与锥体外系受累有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

(四)标准住院日为30≤6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性瘫痪(ICD-10 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

(3)颅脑CT。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3、必须选做的评估表(如不能实施需注明原因)(1)肌张力评价
(2)关节活动度评价
(3)肌力评价
(4)反射与自动反应评估
(5)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完成评价(GMFM88/FMFM)(6)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价
(7)全面综合评价
(七)治疗方法
1.基础治疗:
2.康复训练:病情平稳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3.护理:
(八)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2.病程进入恢复期。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二、脑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 编码:)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住院号:
发病时间:岁月
住院(开始治疗)日期:年月日
出院(停止治疗)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30-60 天(一年共180天)实际住院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