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周周清(1)
高一(6)班家长会PPT
高一6班期末考试成绩前20名
序号 1
姓名
班级
总分
语文分数 数学分数 英语分数 物理分数 化学分数 生物分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取得的成绩
一、学校管理方面:部分同学以前在读初中的时候有经常 迟到旷课,甚至在外面网吧上通宵,玩游戏机等恶习,现在 在学校逐渐做到能够从严要求自己,按时上课,晚上准时熄 灯睡觉,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在学习方面,很多同学能够做到刻苦学习从严要求自 己,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下课保质保量地完成 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并能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自觉学习, 为同学们做出表率,这些同学有: 等同学
部分同学,在学习中努力认真,克服重重困难,自开学 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等同学。
部分同学在班级活动表现得很出色,为班级作 出了贡献,赢得了荣誉,如 等同学 。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一、在思想方面,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学校全 封闭式管理 二、在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对于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还不是很到位,甚至认为到高中仅仅是为了混毕 业证,在教室听讲不认真 。 三、在尊师以及服从老师管理方面,部分学生还有 待进一步加强。
保驾护航—德育工作
一、学校在开学初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军训,通过军训学生在 纪律,性格意志磨练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 二、高中入学教育,让学生逐渐从初中生的角色向高中生转 变。 三、开学之初要求学生写自我评价和为自己在本学期做出计 划和树立目标 。
四、每周的班会上,班主任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高中学习 重要性的教育,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育以及培养良好的生活 习惯,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五、学校还组织校运会,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一定 程度上的放松,同时还加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四课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四课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实行世袭制,建立了初步的国家机构。
- 商朝:继续沿用世袭制,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官僚体系,强化了中央集权。
- 西周:实行分封制,通过封建诸侯来巩固中央统治,同时确立了宗法制。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各国争霸,频繁发生战争,推动了军事、政治、经济的变革。
- 各国实行变法,如秦国的商鞅变法,推动了法制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3.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皇帝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汉朝: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制度,设立郡县,同时实行推恩令,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 政权更迭频繁,出现了多民族融合的局面。
- 士族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对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5.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创新- 隋朝: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方式更加公平。
- 唐朝:完善科举制度,设立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势力的监控。
6.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设立枢密院等机构,分权制衡。
-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广大疆域的统治。
- 明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重视农业生产。
- 发展了灌溉技术,如都江堰、灵渠等,提高了农业产量。
2.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逐渐专业化,出现了丝绸、瓷器等特色产品。
- 商业活动日益频繁,形成了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
3. 社会结构与阶层- 社会结构以士农工商四民为主,各阶层有明确的社会地位和职责。
- 士族和地主阶级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政治和经济有较大影响。
4. 科技与文化的进步-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 文化上出现了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等辉煌成就。
高中历史四清方案
历史四清方案
1.堂清: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找出要点,填写自学作业)
(2)学生讨论自学作业,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3)师生归纳整理,利用同步练习当堂检查知识掌握情况。
(4)学生背记知识,组长检查。
2.日清
每一天课结束之后,学生当天完成本课课后练习,各组组长检查,检查结果报给课代表,课代表抽查各组作业完成情况,对完成不好的同学进行提问,将情况向老师汇报。
3.周清
每周利用周六日由组长对本组同学进行提问,科代表对组长进行提问。
提问全部过关后由教师对各级进行抽查提问,并检查本周作业完成情况,对各组进行评分。
对完不成周清任务的学生在周日下午至晚上进行周清补课。
4.月考
结合每月月考,学生做一套完整试题,是本月所学习内容的检查。
对月考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必须掌握,由组长和科代表检查,教师抽查,巩固知识。
高一语文周周清题目及答案
高一语文周周清题目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檐.(yán)头粗糙.(cāo)隽.(juàn)永青苔.(tái)B.溘.(kâ)死渗.(chân)入火钵.(bō)踟.(chí)蹰C.漫溯.(sù)媛.(yuán)女咒.(zhîu)语颤.(zhàn)动D.忸怩.(ní)模.(mï)样叱.(chì)骂长篙.(hāo)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撑.(zhǎng)着彷.(páng)徨凄.(qī)清巷.(xiàng)道B.彳亍..(chì chù)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ã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sì)的泥.(nì)古3.下列各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组()A.彷徨寂寥河畔色彩斑斓B.竹篙漫溯凄宛惆怅而归C.笙箫繁衍挑衅彳亍独行D.记载哀怨浮藻碧波荡漾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自私使某些人变得鼠目寸光,________看不到国家利益。
②围绕埃及最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诸多疑团,多年来________困扰着全世界的考古学家。
③由于忽略了保护环境,________类似切尔诺贝利事件那样的灾祸不断发生。
A.从而一直所以 B.进而一贯因此C.从而一贯所以 D.进而一直因此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经过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负责质量监督的李副厂长有责任。
B.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农业的历史和现状,而且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C.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广泛,见效之迅速,都是我们所不及的。
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4篇)
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状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教授高一5、6两个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认知能力强。
总体来说,作为高一新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认识水平。
2、教材简析:高中历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历程为主题,着重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分九个单元,30课进行阐述。
教材的编写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
每个单元分为若干课,每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
对于专题史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历史必修课的学习探究,除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外,还要重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
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质量目标:在期中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____%,优秀率为____%在期末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____%,优秀率为____%四、重点工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夯实知识基础,稳步提高学习成绩五、具体措施:1、做好初高中衔接,放慢讲课速度,让学生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
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纲化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有的放矢。
3、抓好课堂效率,扩大提问范围,关注每一位学生,观察学生上课状态。
上课力求精干、实在。
上课要求每个人在教材上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识的巩固,注重课后反馈,每节课后完成练习,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总复习和考核,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6、注重授课语言的精确,准确适用以下词汇“了解”“掌握”“重点学习”“知识迁移”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课程方案》及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省素质教育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大力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建设殷实和谐、公平质优教育名市提供智力支持”为实践载体,自觉践行____,用____引领学科教研工作,全面提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一高高二历史周周清试题(6)
汝阳一高高二历史第六次周周清试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这个流派应是A、墨家B.道家C.法家D.兵家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这一主张出自A.墨家学派B.儒家学派C.道家学派D.法家学派3、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4、《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它所评价的是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5、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体现了他主张A.民贵君轻,长治久安B.仁者爱人,社会稳定C.为政以德,君民共乐D.克己复礼,和谐共处6、国弱民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7、《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现了哪一思想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8、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C.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9、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10、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11、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的学者是()A.朱熹B.陆九渊C.王阳明D.董仲舒12、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13、“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高一历史必修一十七课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十七课笔记高一历史必修一共有十七课,下面是对每一课的简要笔记:1. 课程导入,介绍了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和研究历史的意义。
2. 人类文明的起点,探讨了人类最早的起源和文明的发展,重点关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变迁。
3.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讲述了黄河流域的气候、地理环境和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
4.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从夏、商、周三代到春秋战国时期,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重点关注了周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5. 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讲述了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措施,以及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启示。
6. 汉朝的兴亡,介绍了汉朝的建立和发展,重点关注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以及后来的王莽新朝和东汉的兴衰。
7. 佛教的传入,讲述了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以及佛教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8.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变革,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重点关注了六朝文化的繁荣和佛教的发展。
9. 隋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讲述了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包括唐太宗的改革和开元盛世的特点。
10. 唐宋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介绍了唐宋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重点关注了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以及唐宋诗词的繁荣。
11. 辽、金、元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讲述了辽、金、元三个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他们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12. 明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介绍了明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包括明朝的建立、洪武、永乐和嘉靖时期的政治改革和社会变革。
13. 明代的科技与文化,讲述了明代的科技和文化成就,重点关注了明代的航海事业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14. 清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介绍了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包括清朝的建立、康乾盛世和后期的衰落。
15. 清代的科技与文化,讲述了清代的科技和文化成就,重点关注了康乾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周周周清同步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英国著名史学家李约瑟曾说:“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
”下列理学理论成果,最能佐证其观点的是A.二程的“天理说”B.朱熹的“格物致知”C.陆九渊的“本心体悟”D.王阳明的“致良知”2.右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
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A.孔子创办私学B.齐国设“稷下学宫”C.汉武帝设立太学D.隋朝开创科举制3.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
”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王夫之4.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一些言语:“天理何在、天理难容…”,下列学说与之相关的是()A.道家学说B.墨家学说C.程朱理学D.农家学说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6.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
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B. 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C. 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反躬践实7.秦汉以来,墨家作为思想体系和学派逐渐消失无闻,但从挂一漏万的历代农民起义残存材料中,仍然可以看出其中好些基本思想倒是与墨子思想有一脉相承相通之处。
下列农民起义的口号中未能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A.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B.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C.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自衣食者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8.学者信力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时代……是一个黄金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历史高一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第二章:华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华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的知识点。
咱们来一起了解下吧!一、华夏文明的起源华夏文明是中国最早的文明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黄河流域,人们开始采取农耕生产方式,形成了一个稳定而繁荣的社会。
二、夏、商、西周的兴衰1.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夏朝的确立标志着华夏文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然而,由于内部腐败以及不断的外族侵袭,夏朝逐渐衰落。
2. 商朝是夏朝的继任王朝,商代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经济繁荣。
然而,也出现了内部的贵族腐败、官吏贪污等问题,导致了商朝的衰败。
3.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分为西周初期和西周中晚期两个时期。
西周初期,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舜堯禅让的政权模式,推行了礼制,恢复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然而,到了西周中晚期,贵族世家实力日益强大,王权逐渐衰落,导致西周的灭亡。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割据混乱的时期,但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众多的诸子百家学派崛起。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关注自身修养、道德伦理以及国家政治等问题,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四、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1. 儒家思想的兴起: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中,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观念,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 法家思想的兴起:法家强调法的权威和法治的重要性,出现了一系列具有法家特色的法律著作,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3. 道家思想的兴起:道家注重个体内心的修养,强调自然与和谐的理念,对后世的哲学、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4. 武士文化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武士阶层开始崛起,崇尚勇武、忠诚和义气等价值观,形成了独特的武士文化。
五、华夏文明的特点与意义华夏文明的特点是以农业为基础,注重礼制与人文精神,推崇家族道德与孝道等。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好嘞,以下是为您总结的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的知识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启继承了父亲禹的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对内服(王畿地区)直接控制,对外服(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两大政治制度。
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
诸侯的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给您说个事儿啊,我之前去参观一个历史博物馆,看到了关于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一些展品。
其中有一件精美的青铜器,上面刻着家族的谱系和分封的记录,那密密麻麻的铭文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看着它,我仿佛能看到诸侯们带着自己的子民在封地上辛勤耕耘、征战沙场的情景。
第 2 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统一: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地方制度:郡县制。
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法律制度:秦律细密严苛。
2012年高一历史第1周周清试题
2012年高一历史第1周周清试题76、史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二是间接史料。
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否则就是间接史料。
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供题人:闫重瑞改编自河南省郑州市考前测试题)A.《资治通鉴》B. 孟姜女哭长城C. 商朝卜辞D. 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77、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问题并存。
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你认为他所说的“智慧”是指()(供提人:赵如贞改编自2012年河南濮阳中招历史模拟试卷答案)①“仁者,爱人”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A.①④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⑤78、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这幅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供题人:刘鹏娟改编自2012河南省安阳市中招历史模拟试卷)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9、拿破仑在逝世前说了一段话:“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
”拿破仑奉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供题人:步静改编自2011河南平顶山中招历史试题)A.拿破仑的赫赫战功B.《拿破仑法典》C.《人权宣言》 D.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80、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轰炸南联盟;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这充分说明()(供题人:闫重瑞2011开封中招历史模拟试题)A.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 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C. 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D. 美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答案:CADBC。
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5篇
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5篇表扬和鼓励是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途径。
走进童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1(一)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进度、作业)、“六认真”(认真备课、上课、处理作业、考试、命题、辅导)。
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
如何在新课堂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努力探索适合我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遵循学校教学计划,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应立足各年级的具体学情,认真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及教研计划,并按照学校相关部门的具体要求,认真完成教育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三)继续加强对课标、课程的学习,深入研究,及时作好本期课改的总结与反思,转变观念,不断调适,与时俱进。
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做好各种信息的资料收集、积累和筛选工作,并切实将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常规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进行集中研究,集思广益,达成共识。
对教学中存在的特殊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去进行研究,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情而异。
要求本组各位教师注意搜求相关文章与信息,相互学习,交流经验。
(四)继续加强本组的听评课,以相互促进。
公开课教学活动要求授课老师认真备课,精心施教。
评课老师认真听课,并做好评课准备,评课须贴近实际。
根据学校安排,公开课集中进行,基本上每两次教研活动安排一次公开课,时间在周五的上午第二节课,然后全教研组集中研讨。
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2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深入分析和研究目前亟待解决的新课程实施水平问题,深化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有效教研、构建高效课堂,真正使教师“教好、教会”,让学生“学好、学会”,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一)规范教研组活动及各备课组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评
第四单元测评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据学者统计,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 660件,共3 391事,明太祖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
他工作如此之多的制度原因是()A.中央机构效率低B.宰相制度的废除C.宦官专权的出现D.内阁制度的形成2.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
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
这反映了明朝()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3.《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据此判断,郑和下西洋的初衷是()A.了解海外形势B.开拓贸易市场C.彰显明朝国威D.加强友好往来4.明朝洪武年间,严格海禁,“缘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某些官员也不顾禁令,进行走私活动。
上述材料意在说明()A.海禁政策名存实亡B.明朝政治黑暗腐败C.民间贸易并未断绝D.官府独占海外贸易5.下图为《明太祖实录》中的部分记载。
据此推断,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的目的是()A.防御倭寇骚扰B.封锁日本经济C.限制海外贸易D.打击走私活动6.明朝在长城沿线的军镇辽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展开贸易。
同时,中原地区还通过茶马贸易与西藏进行经济交流。
由此可知()A.明朝为了获取优良战马开放马市B.明朝民族交融的方式以战争为主C.经济互补是民族交流的重要原因D.游牧民族在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7.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等地,明朝在藏族地区设置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清朝设置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这些机构的设置()A.推动了边疆地区对外开放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C.旨在防御西方列强的侵略D.促成了各民族风俗趋同8.一位日本学者认为:(雍正帝)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课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课笔记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废丞相: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将权力收归中央。
(2)设内阁: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内阁成员逐渐成为朝廷核心,权力增大,但始终没有法定地位,也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3)影响:明朝内阁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2.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1)背景:清朝初期,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较大,雍正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军机处。
(2)目的: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3)特点: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
(4)影响: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二、重点知识1.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将权力分散到六部,以便更好地掌控政权。
2. 明朝设内阁: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内阁的设立标志着明朝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3. 清朝设立军机处: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作为皇帝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清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4. 清朝乾隆帝时期加强军机处职能:乾隆帝时期,进一步加强了军机处的职能,使其成为皇帝控制政权的重要工具。
5. 清朝嘉庆帝整顿吏治:清朝嘉庆帝时期,整顿吏治,加强了对官吏的管理和监督,以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清明。
6. 清朝道光帝整顿漕运:清朝道光帝时期,整顿漕运,改善了漕运管理,提高了运输效率,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7.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推行洋务运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推行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临清三中高一历史周周清背诵学案四2
临清三中高一历史周周清背诵学案四(2)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风雷1、背景:①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化阶级矛盾②导火线——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失败。
2、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1)5月4日(北京)学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2)6月5日(上海)工人阶级(3)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3、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2)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3)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为中共诞生准备条件)(4)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①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②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③新的精神面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④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1、条件:①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政治的舞台②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且和工人运动相结合③陈独秀和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④共产国际的帮助2、中共一大召开 1921年7月23日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1)内容:a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 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c 大会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D 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2)影响: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焕然一新”①新的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②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③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④新的斗争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⑤新的革命范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1、国共合作的背景:①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深感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八年级历史周周清
学号 班级: 姓名: 装 订 线
第1页
八年级历史 “周周清”检测题(出题人:姚永霞)
1.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之父”的著名人物是:( )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书记
D .胡锦涛
2.建国以来,我国开始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是在 之后。
( )
A .中共八大
B .文化大革命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3.1978年后,我国最先尝到经济体制改革甜头的是:( )
A .农民
B .工人
C .个体户
D .私营企业主
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是广大农民赞扬 的歌谣。
(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股份制改革
C .私有化改革
D .包工包料包销
5.提出“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的是 ( )
A .邓小平
B .叶剑英
C .胡耀邦
D .陈云
6.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什么问题的讨论 A .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B .真理标准 C .是否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市场经济是姓社姓资 7.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重要决定?这次会议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中国历史进入哪一时期?。
新教材高中历史高一开学第一课课件
二、为什么学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清醒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的功效作用,习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历史的本质、规律、经验等做了科学客观的界定和阐释。
能力要求
“识记”(记忆式历史)
“认识”“探讨”(分析式历史)
分值
50分
100学习内容通史 Nhomakorabea通史+专题史
初中高中历史的区别
三、高中历史学什么?
非
凡
第一PPT 2029.10
天生尤物非为福 蚌有明珠亦累身
三、高中历史学什么?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对高一教学的建议
对高一教学工作的建议历史组刘艳芝听了将近一周高一教师的课,受益匪浅。
作为高三的过来人,同时也毫不讳言的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主要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度要服务于质量,不能盲目追去进度而影响质量。
因为有周周清,月月考占用大量的课时,再加上高一开始摸不准学生的底子,进度把握不好,是正常的,但是必须坚持一个原则,质量第一,保证学生吃透了历史知识下面埋藏的历史精神,然后再看进度如何。
进度应该是服务于教学质量的,否则就舍本逐末了,得不偿失了。
第二讲练一定要适时紧密结合,绝对不能脱节。
盲目赶进度,不停的讲,练习没跟上,那么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就不扎实,吃夹生饭,影响整个教学效果。
随讲随练最好。
练习这一环节什么时候都不能省略。
同时练习册要及时检查,督促学生在讲练习册之前就做好题。
第三要想办法充分调动每一位在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能部分人被边缘化。
想尽一切办法让每个同学就能够参与,都能动起来,每个学生的潜力都能最大限度开发。
我们承认人和人在学习能力上时有区别的,但是这个学习能力是个变量,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是可挖掘的。
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等着学生自己跟上来。
第四没有必要面面俱到的讲,设计最有价值的问题,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即可。
我们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锻炼学生能力。
这应该是我们高考的指导思想。
狠下心再少讲一些,课本有的东西不讲,多花时间让学生根据课本材料自己分析出课本没有的东西,这才是我们历史教学面向高考最重要的方法。
面对历史高考题我们没有选择的时候,只能选择适应。
第五选修课程没必要付出太多的时间,没必要死抠课本,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以选修《改革》为例,历年的考题选修课本风马牛不相及。
材料都在书外,考的无非是必修中我们训练出来的历史能力。
所以选修大块头粗线头,重在历史知识精神的渗透。
第六关于考试,基础年级的时候绝对不能因为是基础年级,所以考试题过于简单和直接,基础年级的时候考试题一定向高考题的方向看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汝阳一高2010-2011学年上期高一历史周周清(一)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科学性错误的一项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黄帝》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谈谈清雍正帝与军机处的设置》
2.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贡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这种制度叫作()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 西周时期,有一个为士的官员,20岁时,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甲,22岁时,他又娶了一个妾并生大儿子乙,24岁时,他的妻子又生儿子丙,25岁时,他的妾又生儿子丁,这个官员后来不幸去世,他的子女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按周朝规定,主要由谁继承家业和爵位()
A.甲 B.乙 C.丙 D.丁
4. 2009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届全运会在山东济南举行。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编制了大型系列报道“走齐鲁看全运”节目。
请问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的说法,最有可能起源于()
A.宗法制度
B.古代地名 C.西周分封 D.汉初封国
5.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天下诸侯,头戴醒目的冕旒,享九鼎之食,行天子“宾礼”规格。
据你判断,齐桓公破坏的是()
A.外服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宗法制
6. 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
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郡县制
7. 在首都举行了册封仪式后,受封者率领军队、人民前往东方的封地,结果受到封地上的土著军队攻击,好不容易才将土著征服。
接下来的首要工作是筑城,以作为未来统治这个封地的基地。
请问这是哪一个时期的政治形势()
A.商朝初年 B.周朝初年 C.唐朝初年 D.宋朝初年
8. 歌曲《我的中国心》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政治态度
9. 下列我国早期政治制度中,体现了“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的精神的是()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10.《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
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
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
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
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11.观察以下两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
①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在秦统一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
B.战争频繁,人民渴望统一
C.商鞅变法,秦国富强
D.秦始皇雄才大略
13.以下关于秦始皇规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14.从本质上看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①皇位世袭,权利不可转移②皇权至上,地位不可逾越
A.①正确②不正确
B.①不正确②正确
C.①②都正确
D.①②都不正确
15.下列对秦朝中央行政机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继承了分封制
B.推行了郡县制
C.乡、里是中央行政机构
D.三公以下设诸卿
16.我国历史上的郡县制最早出现于()
A、商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统一全国后
17.“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宁息”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修筑长城
C、推行郡县制
D、攻打匈奴
18.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9.关于秦朝官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B.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C.地方政权机构分为郡、府、县三级
D.按官职大小的排列顺序是三公、九卿、郡守
20.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 B.权力高度集中
C.法律细密、严苛 D.实行三公九卿制
21.“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秦始皇的哪些措施属于首创()
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
A.确立了我国的封建制度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D.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度
23.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③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④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西汉初的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
A、中央机构
B、皇帝权力
C、地方行政制度
D、丞相权力
25、宋朝最高的军政机构是()
A、二府
B、枢密院
C、三司
D、宣政院
26、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于()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7、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28、隋唐两朝实行并完善三省六部制的根本作用是()
A、削弱了皇权,有益于政治清明
B、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明确了官吏分工,提高了行政效率
D、增加了政府职能机构,便于纳贤
29、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30、行省制度创立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31、元代设置的管辖西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是()
A、宣慰司 B 、门下省 C、宣政院 D、枢密院
32、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
他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3、唐代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
B、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分散
C、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D、使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
34、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趋势有()
(1)削弱地方、加强中央(2)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3)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4)对边疆地区的治理见渐趋严密
A、(1)(2)(3)(4)
B、(2)(3)(4)
C、(1)(3)(4)
D、(1)(2)(3)
35、之所以说科举制度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开始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C、把选官用官的权力收归中央
D、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答题卡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主要内容及其对西周政权起到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后世统治者可否仿效西周分封制治国,说明你的理由?
37.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它有什么影响?
38.列举从秦到元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